CN103747733A - 分析物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析物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7733A
CN103747733A CN201280040420.1A CN201280040420A CN103747733A CN 103747733 A CN103747733 A CN 103747733A CN 201280040420 A CN201280040420 A CN 201280040420A CN 103747733 A CN103747733 A CN 10374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interval
blood glucose
value
dining
monito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4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虎井裕
野村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4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7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61B5/145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31Portable apparatus, e.g. comprising a handle or c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43Modular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61B5/7275Determining trends i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data; Predicting 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condition based o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e.g. determining a risk fa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分析物监测系统的血糖监测系统(10),包括:传感器(12),其基于抽样间隔而多次检测血液中的血糖值;进餐数据设定部(48),其设定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抽样间隔设定部(50),其使用该进餐数据设定部(48)设定好的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设定传感器(12)的抽样间隔。通过根据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来预测餐后血糖值的变动曲线并改变抽样间隔,能够高效率地监测血糖值的变动状态。

Description

分析物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物监测系统,其基于抽样间隔来检测分析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等的异常,特别是血中葡萄糖(血糖:分析物)的持续地积蓄和停滞。为此,糖尿病患者(以下,也称为用户)需要持续地进行血糖管理(血糖控制)。近年,为了进行更高度的血糖管理,开发出了以规定的抽样间隔测定血糖值的被称为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分析物监测系统)(参照日本特表2003-502090号公报)。
日本特表2003-502090号公报所公开的血糖监测系统包括:测定血糖值的传感器、发送检测到的测定结果的监测发送器、以及接收测定结果并显示血糖值的监测装置(特性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构成为,以预先设定好的抽样间隔接收来自监测发送器的信号,由此,以固定时间间隔获得测定结果。
发明内容
那么,血糖值会描划出如下变动曲线:从进餐后的时刻开始上升,在最高的峰值的前后规定时间内其变动率变大,从该峰值经过某程度的时间之后以变动率比较小的状态下降。在血糖管理中,认识在餐后血糖值较大变动时的变动状态来帮助治疗(例如进餐内容、进餐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但是,公知的是,根据进餐时摄取的各种营养元素(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等)的不同,血糖变化的比例、速度不同,所以血糖值的变动状态根据进餐内容而显示出不同的变动曲线。例如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进餐后的情况下和以脂质为中心进餐后的情况下,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进餐后的情况下血糖值的上升时间早,其变动率(变动曲线)也变大。
因此,在血糖值的监测中,期待与血糖值的变动曲线相应地高效率地检测血糖值,但在以往的监测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表2003-502090号公报)中,由于以固定时间间隔对血糖值进行抽样,所以若要详细地测定血糖值,则需要使抽样间隔足够短。该情况下,即使在血糖值变动率小的稳定期间(从进餐时间经过一定程度的期间),也测出大量的血糖值数据,产生系统要处理的数据量增加、或伴随检测耗电量增加等不良状况。反之,若延长血糖值的抽样间隔,则存在无法充分地捕捉血糖值的变动的隐患。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物监测系统,通过在餐后血糖值(分析物浓度)变动大的期间缩短抽样间隔,并在血糖值变动小的期间延长抽样间隔,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血糖值的监测,由此能够良好地实施血糖管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埋入使用者体内的检测机构持续地测量分析物的分析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基于抽样间隔来检测分析物浓度,该分析物监测系统包括:进餐数据设定机构,其设定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和抽样间隔设定机构,其利用所述进餐数据设定机构设定好的基于所述进餐内容的信息来设定所述检测机构的所述抽样间隔。
根据上述内容,抽样间隔设定机构利用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来设定检测机构的抽样间隔,由此,能够在餐后分析物(例如血糖)变动大的期间缩短抽样间隔来增加血糖值(分析物浓度)的抽样数,在血糖值变动小的期间通过延长抽样间隔来减少血糖值的抽样数。即,通过使用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能够比较简单地推断进餐所摄取的营养元素转换为血糖的时间,能够预测血糖值的变动曲线来改变抽样间隔。由此,能够高效率地监测血糖值的变动状态,良好地实施血糖管理。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还具有设定进餐时间信息的进餐时间设定机构,所述抽样间隔设定机构基于所述进餐时间设定机构设定好的进餐时间信息,改变所述检测机构的所述抽样间隔。
这样,通过基于进餐时间信息而适时地改变检测机构的抽样间隔,能够以短的抽样间隔检测餐后血糖值上升到峰值附近的前后规定时间的变动率大的血糖值,能够提高对血糖管理很重要的期间的监测精度。
另外,使所述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为显示该每种进餐内容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的碳值即可。
这样,通过使用表示该每种进餐内容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的碳值来作为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能够预测进餐所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转换为血糖的时间。因此,若根据碳值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则能够重点地测定变动率大的期间的血糖值。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数据库存储机构,其将所述每种进餐内容的所述碳值作为数据库保存;和显示机构,其显示与所述碳值相关联的进餐内容。
这样,若利用显示机构显示与碳值相关联的进餐内容,则用户能够简单地利用显示出来的基于进餐内容的碳值。
另外,也可以是,使所述进餐数据设定机构通过选择所述显示机构所显示的进餐内容来设定该选择好的进餐内容的所述碳值。
由此,用户能够仅通过选择显示机构所显示的进餐内容来利用碳值,所以能够省略用户自身将进餐内容换算为碳值的工作,能够更简单地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
在这里,具有能够存储组合了多种抽样间隔的多个模式数据的抽样模式存储机构,所述抽样间隔设定机构能够算出一次进餐的所述碳值的合计值并基于所述合计值从所述多个模式数据中选择一个。
这样,通过基于碳值的合计值而从多个模式数据中选择一个,能够按照基于碳值的模式数据来简单地改变抽样间隔。
另外,可以是,所述分析物是血糖值,所述多个模式数据与基于所述碳值预测为餐后血糖值上升到最高的峰值附近相应地,分别设定所述多种抽样间隔的实施期间。
这样,通过与预测为餐后血糖值上升到最高的峰值附近相应地分别设定多种抽样间隔的实施期间,能够使一种模式数据之中最短的抽样间隔配合血糖值变动率大的峰值前后的规定时间,来检测血糖值,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血糖值的监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餐后血糖值变动大的期间缩短抽样间隔,并在血糖值变动小的期间延长抽样间隔,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血糖值的监测,由此能够良好地实施血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进餐时间和生物体内的血糖值的变动的图。
图2是表示进餐内容和碳值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图3的血糖监测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5是进行抽样间隔的设定处理的图4的监测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抽样间隔的模式数据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的血糖值的测定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的抽样间隔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的图9A是表示具体例的血糖值的变动曲线的一例的图,图9B是在使用本血糖监测系统改变了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情况下,从图9A的变动曲线获得的血糖值数据的样本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分析物监测系统(血糖监测系统)。
首先,作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的前提事项,对进餐内容与血糖值的变动的关系、以及进餐内容与碳值的关系进行详述。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时刻”是例如像12点、12点30分等那样以指代一天中的某时间点的意思来使用,“时间量”是像1小时、1小时30分钟等那样以指代从某时间点到另一时间点之间(长度)的意思来使用,“时间”以包含时刻及时间量的意思来使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进餐时间和生物体内的血糖值的变动的图,图2是表示进餐内容与碳值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如图1所示,公知的是,在人体中,根据进餐的不同,摄取的营养元素转变为血糖(葡萄糖)的比例和时间(即速度)不同。例如,糖类向葡萄糖的转化率是大致100%,比较容易消化,因此餐后一小时前后最多量的糖类向葡萄糖转化。另一方面,蛋白质向葡萄糖的转化率是大致50%,与糖类相比向葡萄糖转化得缓慢,因此餐后三小时前后最多量的蛋白质向葡萄糖转化。另外,脂质向葡萄糖的转化率小于10%,消化需要时间,因此转化为葡萄糖的量的高峰是在餐后10小时前后。
即,因为根据进餐内容(饮食的营养元素)的不同,餐后的血糖值的上升速度不同,所以难以设定从餐后血糖值上升达到峰值的时间。此外,在以往的血糖管理中,多被医生一律且凭经验指导为餐后两小时后测定血糖值。
这里,在简单地判断血糖值的上升的情况下,会想到利用碳值的计量方法(碳计量)。该碳计量在调整使血糖稳定的胰岛素的给与量时使用。该“碳值”是表示进餐内容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的指标,例如通过将碳水化合物量10g作为1碳,按每种进餐内容换算碳值。
例如,如图2所示的图表那样,就像米饭(150g:1饭碗的量)的碳值是5.5、长面包(60g:6切片的1片)的碳值是3.0、炸虾(2只)的碳值是1.0等那样,能够按每种进餐内容换算碳值。能够预测在该碳值高的情况下,进餐中获取的碳水化合物量多,转化为血糖的量多,并且迎来血糖值为峰值的时间也早。
本发明的血糖监测系统通过有效地利用以往仅用于调整胰岛素量的“碳值”,来预测血糖值的变动状态(峰值及峰值的前后规定时间的变动曲线)并改变血糖值的抽样间隔。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4是图3的血糖监测系统10的系统框图。
如图3所示,血糖监测系统10由测定血糖值(分析物浓度)的传感器12(检测机构)、将该传感器12测定的血糖值(测定值)的信号用无线发送的发送接收装置14、接收发送接收装置14所发送的信号并存储或显示测定值的监测装置16构成。
传感器12适用能够光学地测定血中的葡萄糖的传感装置。具体而言,是利用使葡萄糖和标记化合物(荧光色素化合物:例如荧光素标记葡聚糖、苯基硼酸衍生物等具有荧光残基的化合物)相互作用从而荧光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的检测用的传感器(荧光传感器)。
传感器12的外壳由能够遮蔽外光的树脂材料等形成为大致矩形,安装在生物体的规定部位(例如手臂、侧腹等)。传感器12的与生物体(皮肤)之间的接触面12a由水凝胶和炭黑等构成。由此,使葡萄糖通过,但遮蔽外光。
如图4所示,在传感器12的外壳内部设有测定部18及A/D转换部20。测定部18是由硅等形成的基体、受光元件(例如光电二极管元件)、保护膜、滤光片、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元件)、指示剂层等叠层而成,并在与指示剂层相连的接触面12a侧设有穿刺针(均未图示)。
测定部18通过将穿刺针穿刺并留置(即埋入)于生物体,经由接触面12a,向指示剂层引导血液。指示剂层含有作为标记化合物的荧光色素而构成,由此,从接触面12a进入的葡萄糖和标记化合物相互作用。传感器12若使测定部18的发光元件发光,使测定光射入至指示剂层,则得到与葡萄糖的浓度相应强度的荧光。来自指示剂层的荧光透过滤光片等之后,通过受光元件被光电转换,作为血糖值的信号被供给至A/D转换部20。
此外,作为传感器12,优选适用能够简单地使血糖值的抽样间隔变动的光学传感器(如上述那样的荧光传感器),但不限定于该光学传感器,例如也可以适用基于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等酶的酶电极法等而实现的电学地(电化学方式)测定血糖值的传感器。
A/D转换部20将由测定部18检测到的血糖值的电流值(模拟信号)转换为电压值,并且将该电压值放大且转换为数字信号。由此,从传感器12向发送接收装置14传送血糖值的数字信号。
如图3所示,血糖监测系统10的发送接收装置14直接连接于传感器12的一端部,具有控制由传感器12进行的血糖值的检测并且将该传感器12检测到的血糖值向监测装置16发送的功能。该发送接收装置14与传感器12一起构成为扁平的外壳,以使得容易留置在生物体的皮肤上。如图4所示,在发送接收装置14的外壳内部设有传感器侧控制部22、传感器侧存储部24、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及传感器侧电源28等。
发送接收装置14的传感器侧控制部22适用公知的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MPU)等。传感器侧控制部22通过按照保存在传感器侧存储部24中的测定用的程序(未图示)动作来控制由传感器12进行的血糖值的检测。另外,传感器侧控制部22具有利用处理时钟的内部计时器(未图示),通过由该计时器进行的计数,进行基于抽样间隔的血糖值的检测。
传感器侧存储部24由ROM及RAM构成,测定血糖值用的程序预先存储在ROM中,并且传感器12所检测到的血糖值数据以及后述的抽样间隔信息被临时地存储在RAM中。
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适用如下模块:在该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与监测装置16的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之间,具有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功能,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无线数据通信(例如能够输出及输入高频带的电波的RF模块)。因为预想到在实施血糖的监测的情况下,监测装置16的配置位置相对于传感器12及发送接收装置14的配置位置(即生物体的所在)不那么离开,所以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及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也可采用近距离通信用的规格(例如IEEE802.15)。
传感器侧电源28能够适用例如纽扣型电池、圆柱型干电池、方型干电池、二次电池或者外部电源等。该传感器侧电源28对利用传感器12及发送接收装置14的电力而驱动的内部机构(测定部18、A/D转换部20、传感器侧控制部22、传感器侧存储部24、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等)提供必要的电力。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血糖监测系统10的监测装置16构成为设有显示面板36(显示机构)、操作按钮38的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在该监测装置16的外壳内部配置有监测侧控制部30、监测侧存储部32、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计时器40、监测侧电源42等。
监测侧控制部30与传感器侧控制部22相同地,适用公知的微型计算机等。该监测侧控制部30基于预先保存于监测侧存储部32中的控制用程序(以下称为控制程序44:参照图5)进行规定的处理。
控制程序44进行包括传感器12、发送接收装置14以及监测装置16的血糖监测系统10的整体的控制。即监测装置16基于控制程序44,能够实施:传感器12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传感器12检测到的多个血糖值数据的存储及显示、或者血糖值数据对外部设备(例如电脑)的发送等。
监测侧存储部32与传感器侧存储部24相同地,由ROM及RAM构成。在该监测侧存储部32中,上述控制程序44预先保存在ROM中,并且用于存储传感器12所测定出的各种数据的多个数据区域被分配为RAM上的地址空间。
另外,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具有基于监测侧控制部30(或者传感器侧控制部22)的动作而接收发送规定的数据的功能。该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以在与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之间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并且在与上述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无线数据发送的方式构成。并且,发送接收装置14和监测装置16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不限定于无线通信,当然也可以是有线通信。
显示面板36以具有比较大的显示面积的方式配置于监测装置16的外壳上表面(参照图3)。该显示面板36由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无机EL等构成。显示面板36与监测装置16内的内部机构连接,基于监测侧控制部30的控制,显示监测血糖值所必要的信息(例如血糖值、日期时间、抽样间隔、操作步骤、报错等)。
另一方面,操作按钮38由多个按压式按钮组成,与显示面板36共同配置于外壳上表面。由此,用户能够一边确认显示面板36所显示的信息,一边按下操作按钮38。
并且,毋庸置疑,监测装置16不限定于以上那样的具有显示面板36、操作按钮38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采用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面板而一体地进行在血糖值的监测中所要求的显示和操作。
另外,为了管理监测装置16内的时刻(日期时间)而设有计时器40。该计时器40以与监测装置16的电源的ON/OFF无关地自动地计测时刻的方式构成。
监测侧电源42与传感器侧电源28相同地,能够适用各种电源。该监测侧电源42对利用监测装置16的电力而驱动的内部机构(监测侧控制部30、监测侧存储部32、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显示面板36、计时器40等)提供必要的电力。
血糖监测系统10通过使上述各结构联动,来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基于设定好的抽样间隔分散地检测多个血糖值。特别是,在抽样间隔的设定中,欲利用已述的碳值预测餐后血糖值变动大的期间,缩短该期间的抽样间隔,增加血糖值的抽样数,高精度地捕捉血糖值的变动。该抽样间隔的设定处理由监测装置16(控制程序44)实施。
图5是进行抽样间隔的设定处理的图4的监测装置16的功能框图。
如上所述,在监测装置16的监测侧存储部32中预先保存(存储)有控制程序44。血糖监测系统10通过使监测侧控制部30按照控制程序44动作,来执行例如进餐时间和进餐内容的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及传感器12检测到的血糖值的显示及存储等。此外,血糖监测系统10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整合传感器12、发送接收装置14及监测装置16而成的一体型装置。另外,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等不限于在监测装置16内实施,例如也可以在传感器12内或发送接收装置14内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监测装置16的显示面板36基于按照控制程序44动作的监测侧控制部30的控制,能够显示利用血糖监测系统10进行的血糖值的测定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进餐时间、进餐内容或碳值、抽样间隔等)。与此相同,操作按钮38也能够为了设定血糖值的测定所需要的信息而进行各种操作。
另外,监测装置16基于控制程序44而在监测侧控制部30内设有进餐时间设定部46(进餐时间设定机构)、进餐数据设定部48(进餐数据设定机构)、抽样间隔设定部50(抽样间隔设定机构)以及抽样间隔调整部51。与此对应,在监测侧存储部32的数据区域形成有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另外,在监测侧存储部32中,成为抽样间隔的设定所需要的信息的碳值数据库60及抽样间隔数据表62预先保存在数据库存储区域58(数据库存储机构、抽样间隔存储机构)内。
进餐时间设定部46使基于用户的操作指示输入的进餐时间信息存储(设定)在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中。在这里,“进餐时间信息”指与用户进餐时的时间相关的数据,用户在进餐后(或者进餐前)将该时间作为进餐时间信息向监测装置16输入。关于该进餐时间信息,用户在进行输入时,可以如12点、12点30分等这样作为时刻输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如相对于计时器40计测的现在时刻为1小时后、1小时30分钟后等这样作为时间量输入。但是,由于在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中容易与计时器40计测的时刻形成对应关系,所以优选作为时刻的信息存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由于是以餐后为基准预测(设定)血糖值的变动状态的结构,所以在进餐结束后设定进餐时间信息能够提高测定精度。当然,也可以在餐前预测进餐结束时刻来设定进餐时间信息,另外若进餐不那么花费时间,则即使将进餐前或进餐中的时刻设定为进餐时间信息也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在进餐时间信息的设定中,利用计时器40计测时刻,因此通过使用户基于该计时器40的时刻来操作操作按钮38,能够适宜地输入进餐时间信息并使之存储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监测装置16具有输入时刻用的专用按钮,通过在进餐结束后按一次该专用按钮,将该时刻自动地设定为进餐时间信息。另外,在每天进餐的时刻是大体相同的时间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进餐时刻预先登录(存储)在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该情况下,也能够将如早餐、午餐及晚餐等这样的多个进餐时间信息先存储在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监测侧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基于计时器40计测的时刻和预先存储的进餐时间信息,当到达(或者接近)进餐时刻时,向用户通知进餐时刻,督促用户输入碳值。
存储于该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中的进餐时间信息在监测侧控制部30进行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时被读取,用作运算用数据。
另一方面,进餐数据设定部48使基于用户的操作指示输入的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存储(设定)于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在这里,作为“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使用在本发明的前提中已说明的表示每种进餐内容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的碳值。
即,进餐数据设定部48通过用户操作操作按钮38,使碳值作为数值数据存储在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该情况下,由用户将一次进餐的每种进餐内容(品种)的碳值加在一起,作为合计值存储在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另外,也可以使监测装置16拥有计算功能(未图示),当由用户输入每种进餐内容的碳值时,就会算出碳值的合计值。另外,也可以使每种进餐内容的碳值与存储在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中的进餐时间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这种情况下,监测侧控制部30通过汇总读取相同时刻(时间带)获取的进餐内容(碳值)并将其加在一起,也能够预测血糖值的变动状态。
如上所述,在监测侧存储部32的数据库存储区域58中预先保存有碳值数据库60。所说的碳值数据库60是例如如图2所示的给每种进餐内容赋予碳值的多个数据组。监测侧控制部30基于用户的操作,读取该碳值数据库60,使其显示于显示面板36。由此,用户能够一边用显示出来的碳值数据库60确认碳值,一边向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输入碳值。
作为使用碳值数据库60的进餐内容的显示方法,可想到采用例如使其选择图2所示的大的分类(主食、饭类、面类…等),进一步使其选择详细的分类(米饭、年糕、长面包…等)的树形式。
另外,进餐数据设定部48也可以构成为,用户不直接输入碳值,而是使用户选择显示于显示面板36上的进餐内容(碳值数据库60),由此将该选择好的进餐内容的碳值存储在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这种情况,在采用触摸面板作为显示面板36的情况下,能够一边在显示面板36中显示登录于碳值数据库60的多个进餐内容,一边使用户进行选择,能够使数据输入更简化。
监测侧存储部32(例如,数据库存储区域58)也可以除进餐内容和碳值以外,还存储与该进餐内容相关联的照片数据。通过由显示面板36显示与进餐内容相关联的照片数据,能够使由用户进行的每种进餐内容的碳值的输入(选择)进一步简化。
另外,抽样间隔设定部50具有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及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分别读取进餐时间设定部46设定好的进餐时间信息以及进餐数据设定部48设定好的碳值,并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功能。该抽样间隔设定部50所设定好的抽样间隔信息存储在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中。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基于存储在数据库存储区域58中的表(抽样间隔数据表62)而设定。抽样间隔数据表62作为与碳值对应的多个模式数据而准备。图6是概略地表示该抽样间隔的模式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此外,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抽样间隔的模式,模式数据由条形图来表示,但毋庸置疑在数据库存储区域58中单纯地作为数值数据存储即可。
如图6所示,在抽样间隔数据表62中,设定有多种(在图6中为3种)抽样间隔。具体而言,图6中的斜线数多的影线是抽样间隔设定为1分钟(以下也称为抽样间隔a),图6中的斜线数少的影线是抽样间隔设定为5分钟(以下也称为抽样间隔b),图6中没有影线的部分是抽样间隔设定为10分钟(以下也称为抽样间隔c)。由传感器12进行的血糖值的检测是将三种抽样间隔a~c适宜组合,构筑为一种模式数据,从而基于该模式数据而实施的。
抽样间隔数据表62将碳值(一次进餐的合计值)的范围划分为三种:大于等于10、大于等于3且小于10、小于3,与这三种范围相对应地设定三种模式数据(以下与碳值的范围顺序(大于等于10、大于等于3且小于10、小于3)对应地也称为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该模式数据被设定为以进餐时刻(进餐时间信息)为基准(0基准)的时间量。即图6中的横轴的时间刻度以进餐时刻为基点表示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
碳值的范围大于等于10的第1模式构成为,5分钟的抽样间隔b在进餐时刻(0小时)之后开始,30分钟后切换为1分钟的抽样间隔a,在实施该抽样间隔a90分钟之后,再次切换为抽样间隔b实施30分钟,之后继续进行10分钟的抽样间隔c。即设想:在碳值为大于等于10的情况下,血糖值从进餐之后比较快地上升,1小时左右达到峰值。因此,在第1模式中,为了高精度地检测进餐之后1小时前后的血糖值的变动率,抽样间隔a的实施期间设定为包含餐后1小时。
另一方面,碳值的范围大于等于3且小于10的第2模式构成为,在进餐时刻(0小时)之后实施10分钟的抽样间隔c。然后,餐后1小时后切换为5分钟的抽样间隔b并实施30分钟,接着切换为1分钟的抽样间隔a并实施60分钟,再次切换为抽样间隔b并实施30分钟,最后返回抽样间隔c继续进行该抽样间隔c。即设想在碳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10的范围内,进餐之后血糖值缓慢地上升,2小时左右达到峰值。因此,在第2模式中,为了高精度地检测进餐之后2小时前后的血糖值的变动率,抽样间隔a的实施期间设定为包含餐后2小时。
另外,碳值的范围小于3的第3模式构成为,与第2模式相同地在进餐时刻(0小时)之后实施10分钟的抽样间隔c。然后,在餐后1小时30分钟之后切换为5分钟的抽样间隔b并实施60分钟,之后再次返回抽样间隔c继续进行该抽样间隔c。即设想在碳值小于3的范围内,血糖值在进餐之后不会达到那么大的峰值,血糖值的变化呈比较低的山形形状。因此,在第3模式中,设定为不实施抽样间隔a,在餐后2小时前后实施抽样间隔b。
返回图5,监测装置16的抽样间隔设定部50基于碳值从抽样间隔数据表62的模式数据(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之中选择一种模式数据。然后,基于进餐时间信息(进餐时刻)将所选择的模式数据换算为时刻,作为血糖值的抽样间隔信息存储(设定)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
此外,抽样间隔设定部50也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指示手动地改变模式数据并使之存储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例如可能存在根据进餐内容不清楚碳值的情况,从而无法利用碳值设定抽样间隔(模式数据)。为此,若通过用户的操作指示来设定抽样间隔,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另外,抽样间隔调整部51具有基于用户的操作指示改变存储于抽样间隔数据表62中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a、抽样间隔b、抽样间隔c的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a、抽样间隔b、抽样间隔c不是固定的参数,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来调整。
例如,可想到调整血糖值的检测时间的间隔,使图6所示的1分钟的抽样间隔a为1到2分钟左右的范围,5分钟的抽样间隔b为3到8分钟左右的范围,10分钟的抽样间隔c为8到15分钟左右的范围。这样,通过利用抽样间隔调整部51调整血糖值的抽样间隔,能够例如与患者的状态(病状或有无运动等)相应地调整抽样数,能够实现高自由度地检测血糖值。
抽样间隔调整部51通过将由用户调整好的抽样间隔a、b、c存储(设定)于数据库存储区域58,也同时改写抽样间隔数据表62的模式数据。由此,在通过利用碳值而选择了模式数据(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时,使用调整好的抽样间隔。此外,毋庸质疑抽样间隔的调整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范围。
监测装置16的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基于监测侧控制部30的控制,将存储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中的抽样间隔信息(数据)向发送接收装置14的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参照图4)适时地无线发送。该种情况下,监测装置16基于由计时器40进行的时刻的计测,在切换为不同的抽样间隔的定时(例如从抽样间隔a切换到抽样间隔b),将抽样间隔信息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
如图4所示,发送接收装置14若从监测装置16接收到抽样间隔信息,就会将抽样间隔信息存储于传感器侧存储部24。然后,传感器侧控制部22基于该抽样间隔信息,改变血糖值的抽样间隔,控制由传感器12进行的血糖值的检测。
基于抽样间隔信息检测到的血糖值数据被临时存储于发送接收装置14的传感器侧存储部24中。然后,传感器侧控制部22经由传感器侧发送接收模块26,向监测装置16(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34)发送检测到的血糖值数据。该情况下,可以每当传感器12检测出血糖值,就将该血糖值数据从发送接收装置14向监测装置16发送,也可以在发送接收装置14中存储多个血糖值数据而汇总向监测装置16发送。
监测装置16将血糖值数据存储于监测侧存储部32的血糖值数据存储区域64中,例如根据用户的操作使该血糖值显示于显示面板36。作为利用显示面板36的血糖值的显示方法,可想到将血糖值数据作为数值数据连续显示、作为样本化图表显示、或者根据抽样间隔和血糖值数据预测连续的(模拟的)血糖值来显示血糖值的变动曲线等各种各样的显示。
接着,对监测装置16的抽样间隔的设定具体地说明。监测侧控制部30通过按照控制程序44进行处理,使上述各设定部46、48工作,使用户输入的各设定信息存储于监测侧存储部32的各区域52、54中。抽样间隔设定部50(监测侧控制部30)基于存储于监测侧存储部32中的进餐时间信息和碳值(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推断血糖值的峰值附近的时间。
具体而言,抽样间隔设定部50从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读取与进餐时间信息对应的碳值。此时,在碳值按每种进餐内容分别存储的情况下,将这些碳值全部加在一起,求出碳值的合计值。另外,在将碳值作为合计值存储于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的情况下,单纯读取其值。
接着,抽样间隔设定部50读取预先保存在数据库存储区域58中的抽样间隔数据表62。然后,从登录于抽样间隔数据表62的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之中选择与碳值(合计值)对应的某个模式数据。之后,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读取进餐时间信息,使模式数据的0基准对准所设定的进餐时刻,将基于时刻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信息存储(设定)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
血糖监测系统10基本如以上那样地构成,接着对该血糖监测系统10的动作及效果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进行的血糖值的测定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进行的抽样间隔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测定血糖值的情况下,首先医生或者护士将传感器12及发送接收装置14安装于患者(用户)的规定的测定部位(例如侧腹或上臂等)。该种情况下,以将传感器12的穿刺针穿刺至用户的皮下并将用户的血液向传感器12的接触面12a引导的方式安装。由此,血糖监测系统10的机械性的装置的设置完成,能够测定血糖值。
装置的设置完成后,由医生或护士接通血糖监测系统10的电源(传感器侧电源28、监测侧电源42),传感器12、发送接收装置14以及监测装置16被启动(步骤S10)。
接着,通过监测装置16,进行由血糖监测系统10测定血糖值的初始设定(步骤S11)。在该初始设定中,在监测装置16中进行不包含进餐时刻的通常状态下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该初始设定的抽样间隔信息被发送到发送接收装置1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状态的抽样间隔设定为10分钟(与图6所示的抽样间隔c为相同的间隔)。另一方面,发送接收装置14的传感器侧控制部22从传感器侧存储部24读取用来测定血糖值的程序和抽样间隔信息,能够利用传感器12检测血糖值。
初始设定后,基于传感器侧控制部22的控制,开始由传感器12进行的用户的血糖值的检测(步骤S12)。
此时,血糖监测系统10在发送接收装置14中判断从监测装置16是否有抽样间隔信息的变更指示(步骤S13),在有抽样间隔信息的变更指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4,在没有变更指示的情况下越过步骤S14而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4中,抽样间隔信息被从监测装置16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由传感器侧控制部22实施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变更。在该情况下,在监测装置16中,基于碳值的模式数据的选择(设定)已经实施完毕。
接着,由传感器12进行血糖值的检测,将检测到的血糖值数据存储于传感器侧存储部24(步骤S15)。在血糖值的检测中,传感器侧控制部22利用内部计时器进行基于抽样间隔信息的计数,在达到规定的计数的情况下,向传感器12的发光元件进行电力供给,照射测定光来光学地测定用户的血糖值。
接着,血糖监测系统10将存储于传感器侧存储部24中的血糖值数据经由传感器侧及监测侧发送接收模块26、34,向监测装置16发送(步骤S16)。该血糖值数据被存储于监测侧存储部32的血糖值数据存储区域64。
接着,判断血糖值的检测是否结束(步骤S17),在继续检测血糖值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3,再次实施步骤S13到步骤S1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结束检测血糖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切断电源,使传感器12、发送接收装置14及监测装置16的启动停止(步骤S18)。
如上所述,血糖监测系统10能够按照设定好的抽样间隔进行血糖值的测定。此外,由监测装置16进行的血糖值的显示、即测定结果的确认能够与血糖值的检测无关地在血糖值的测定中及测定结束时通过医生或护士、用户的操作而自由地进行。
接着,对进餐之后的情况下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监测装置16在设定开始前为待机模式(步骤S20)。在该待机模式下,在监测装置16内,从发送接收装置14接收并存储血糖值数据的功能及计时器40的时刻计测功能被低电力驱动,持续存储传感器12检测到的血糖值数据。
当用户进餐时,由用户操作监测装置16,通过根据控制程序44动作的监测侧控制部30,使抽样间隔的设定模式开始(步骤S21)。在该情况下,在显示面板36中显示抽样间隔的设定用引导画面。
然后,监测侧控制部30使输入(设定)进餐时间信息的时刻输入用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面板36(步骤S22)。当用户输入进餐时间信息时,通过进餐时间设定部46,该进餐时间信息被存储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
接着,监测侧控制部30使输入(设定)碳值(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的碳值输入用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面板36(步骤S23)。在碳值的输入中按各种进餐内容一个个地输入碳值,通过进餐数据设定部48,多个各种进餐内容的碳值被存储于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此时,多个碳值与进餐时间信息相关联地储存。另外,如已述那样,也可以由用户输入一次进餐的碳值的合计值。
接着,监测侧控制部30(抽样间隔设定部50)读取与进餐时间信息相关联的多个碳值并将其加在一起,基于该碳值的合计值,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模式数据(步骤S24)。此时,读取保存于数据库存储区域58中的抽样间隔数据表62,选择登录于该抽样间隔数据表62中的模式数据(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
之后,监测侧控制部30读取存储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中的进餐时间信息,使所选择的模式数据的0基准对准该进餐时刻,作为抽样间隔信息存储(设定)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步骤S25)。
然后,监测侧控制部30基于计时器40的时刻计测,判断是否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抽样间隔信息(步骤S26)。在该情况下,监测侧控制部30将设定好的抽样间隔信息(模式数据)所包含的实施期间的信息(时刻)与现在时刻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切换为与现在的抽样间隔不同的抽样间隔,在切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在不切换的情况下继续该判断。
在步骤S27中,从监测装置16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新的抽样间隔信息。
当发送接收装置14从监测装置16接收抽样间隔信息时,传感器侧控制部22基于该抽样间隔信息,改变血糖值的抽样间隔(步骤S28)。然后,传感器侧控制部22按照已改变的抽样间隔,利用传感器12实施血糖值的检测。
此外,关于在监测装置16和发送接收装置14之间发送接收的数据的内容,不仅能够如上所述地在每次切换抽样间隔时发送抽样间隔信息,当然也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例如也可以是,血糖监测系统10将监测装置16基于碳值所设定好的模式数据(多种抽样间隔组合的信息)直接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并使该模式数据存储于传感器侧存储部24。传感器侧控制部22能够使用已存储的模式数据检测血糖值。另外,通过使发送接收装置14在内部具有计测时刻的计时器(未图示),能够按照该计时器的时刻计测切换不同的抽样间隔,能够按照模式数据进行血糖值的抽样。这样,仅从监测装置16发送一次模式数据,就能够按照已设定的抽样间隔检测血糖值,所以数据的发送接收简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利用显示血糖值的测定结果的监测装置16,能够容易地进行利用碳值的抽样间隔的设定变更,能够改变基于传感器12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
接着,作为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变更的具体例,对用户在午饭时选择咖喱饭,在13点吃完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A是表示具体例的血糖值的变动曲线的一例的图表,图9B是在使用本血糖监测系统10改变血糖值的抽样间隔的情况下,从图9A的变动曲线获得的血糖值数据的样本图表。另外,图9B所示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是概略地表示,与实际的抽样间隔不同。
在用户如上所述地进餐后的情况下,按照上述的抽样间隔的设定流程(参照图8)进行规定的处理。即通过用户的操作,13点作为进餐时间信息而被设定(存储)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14(参照图2)作为一次进餐的碳值数据而被设定于进餐数据存储区域54。若这两个信息(进餐时间信息及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以关联的方式被输入,则监测侧控制部30进行血糖值的抽样间隔(模式数据)的设定。该情况下,根据咖喱饭的碳值是14这一情况,参照图6所示的抽样间隔数据表62而选择第1模式。然后,使第1模式的0基准与从进餐时间存储区域52读取的13点(进餐时间信息)对准,将基于时刻的血糖值的抽样间隔信息存储(设定)于抽样间隔存储区域56。
从监测装置16向发送接收装置14发送与第1模式对应的抽样间隔信息,基于该抽样间隔信息进行血糖值的检测。即13点到13点30分之间按5分钟的抽样间隔b检测,13点30分到15点之间按1分钟的抽样间隔a检测,15点到15点30分之间再次按5分钟的抽样间隔b检测,15点30分以后按10分钟的抽样间隔c检测。
在碳值为14这样高的情况下,由于设想碳水化合物不花费时间地被血糖化,所以预测表示如下内容的变动曲线:血糖值急剧上升,在餐后1小时左右(14点前后)达到最高的峰值附近。血糖监测系统10对该变动率大的期间的血糖值,通过缩短抽样间隔增多抽样数,能够以高精度捕捉血糖值的峰值附近的变动状态(变动曲线)。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血糖监测系统10,抽样间隔设定部50利用碳值来设定传感器12的抽样间隔,由此,能够在餐后血糖值变动大的期间缩短抽样间隔来增加血糖值的抽样数,能够在血糖值的变动小的期间通过延长抽样间隔来减少血糖值的抽样数。由此,能够准确地捕捉变动率大的期间的血糖值,并且能够在血糖值变动率小的期间减少检测次数来减轻检测结果的处理负荷,从而能够减少耗电量。特别是在基于抽样间隔来提供电力的光学测定方法中,能够大幅减少传感器12侧的耗电量。即,能够高效率地监测血糖值的变动状态,良好地实施血糖管理。
该情况下,通过基于进餐时间信息适时地改变传感器12的抽样间隔,能够以短的抽样间隔检测进餐后血糖值上升到峰值附近的前后规定时间的变动率大的血糖值,能够提高对血糖管理重要的期间的监测精度。
另外,通过由显示面板36显示碳值数据库60,用户能够简单地利用显示出来的基于进餐内容的碳值。该情况下,若进餐数据设定部48通过选择显示面板36显示出来的进餐内容来设定碳值,则用户仅仅选择进餐内容,就能够利用碳值。因此,用户本身能够省略将进餐内容换算为碳值的工作,能够更简单地设定血糖值的抽样间隔。
并且,通过基于碳值的合计值从多个模式数据之中选择一种,能够按照基于碳值的模式数据简单地改变抽样间隔。另外,也能够使一个模式数据之中最短的抽样间隔配合血糖值的变动率大的峰值的前后规定时间,来检测血糖值。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地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8)

1.一种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利用埋入使用者体内的检测机构(12)持续地测量分析物,所述分析物监测系统(10)的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12)基于抽样间隔来检测分析物浓度,
所述分析物监测系统(10)包括:
进餐数据设定机构(48),其设定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和
抽样间隔设定机构(50),其使用所述进餐数据设定机构(48)设定好的所述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设定所述检测机构(12)的所述抽样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进餐时间设定机构(46),其设定进餐时间信息;
所述抽样间隔设定机构(50)基于所述进餐时间设定机构(46)设定好的进餐时间信息,改变所述检测机构(12)的所述抽样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进餐内容的信息是表示每种该进餐内容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的碳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库存储机构(58),其将所述每种进餐内容的所述碳值作为数据库(60)保存;和
显示机构(36),其显示与所述碳值相关联的进餐内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餐数据设定机构(48)通过选择所述显示机构(36)所显示的进餐内容,来设定该选择好的进餐内容的所述碳值。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具有抽样模式存储机构(58),其能够存储组合了多种抽样间隔的多个模式数据;
所述抽样间隔设定机构(50)算出一次进餐的所述碳值的合计值,基于所述合计值从所述多个模式数据之中选择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物是血糖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物监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模式数据与基于所述碳值预测为餐后血糖值上升到最高的峰值附近相应地,分别设定所述多种抽样间隔的实施期间。
CN201280040420.1A 2011-09-27 2012-07-31 分析物监测系统 Pending CN1037477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0453 2011-09-27
JP2011210453 2011-09-27
PCT/JP2012/069450 WO2013046911A1 (ja) 2011-09-27 2012-07-31 アナライトモニ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7733A true CN103747733A (zh) 2014-04-23

Family

ID=4799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420.1A Pending CN103747733A (zh) 2011-09-27 2012-07-31 分析物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06971A1 (zh)
EP (1) EP2762076A4 (zh)
JP (1) JP6084568B2 (zh)
CN (1) CN103747733A (zh)
WO (1) WO20130469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590A (zh) * 2018-02-22 2020-09-18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估计系统、估计方法和估计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6116B2 (ja) * 2012-03-27 2016-12-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アナライトのモニタシステム及びモニタ方法
JP2015142665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血糖値測定装置及び血糖値測定方法
KR102424353B1 (ko) * 2015-05-12 2022-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혈당량의 변화율에 기초한 혈당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혈당 측정 장치
WO2016182200A1 (en) 2015-05-12 2016-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method thereof
CN108882893A (zh) * 2016-03-29 2018-11-23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操作用于接收分析物数据的接收器的方法,接收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FR3125696A1 (fr) * 2021-07-27 2023-02-03 Pkvitality Gestion des alertes dans un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e la concentration d’un analyte contenu dans un fluide corporel d’un individu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2198A1 (en) * 1998-11-30 2000-06-08 Novo Nordisk A/S A medical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for use by a patient for medical self treatment
US20020019707A1 (en) * 2000-06-26 2002-02-14 Cohen Alan M. Glucose metering system
CN1343929A (zh) * 2000-09-19 2002-04-10 王志刚 糖尿病营养配餐系统
CN2503533Y (zh) * 2000-09-19 2002-07-31 北京康联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糖尿病人饮食营养计划装置
WO2007116226A2 (en) * 2006-04-07 2007-10-18 Cambridge Enterprise Limite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US20080242963A1 (en) * 2005-09-09 2008-10-02 Disetronic Licensing Ag System, tools, devices and a program for diabetes care
CN101477128A (zh) * 2009-01-23 2009-07-08 李秀 血糖测试系统
CN201719252U (zh) * 2010-02-02 2011-01-26 郑彦平 一种提示血糖检测电子报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1875A1 (en) 1999-06-17 2002-04-03 Medtronic MiniMed, Inc. Characteristic monitor system for use with analyte sensor
US20030208113A1 (en) * 2001-07-18 2003-11-06 Mault James R Closed loop glycemic index system
EP1613179A4 (en) * 2003-09-24 2006-05-17 Atkins Nutritionals Inc METHOD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ND CONTROLLING GLYCEMIC REACTIONS
JP4167253B2 (ja) * 2004-11-04 2008-10-15 株式会社タニタ 尿糖計
US20090054753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Mark Ries Robinson Variable Sampling Interval for Blood Analyte Determinations
US20060272652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Medtronic Minimed, Inc. Virtual patient software system for educating and treating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US20080177149A1 (en) * 2006-06-16 2008-07-24 Stefan Weine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patient information from which diabetes therapy may be determined
US20080214919A1 (en) * 2006-12-26 2008-09-04 Lifesc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of glycemic control protocols
US10154804B2 (en) * 2007-01-31 2018-12-18 Medtronic Minimed, Inc. Model predictiv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d supervising insulin infusion
DE502007004737D1 (de) * 2007-10-16 2010-09-23 Roche Diagnostics Gmbh Verfahren zur Speicherung einer Messreihe
US20100262117A1 (en) * 2007-11-02 2010-10-14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atent Foundation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insulin delivery in diabetes using glucose sensing
US20090177147A1 (en) * 2008-01-07 2009-07-09 Michael Blomquist Insulin pump with insulin therapy coaching
JP5083297B2 (ja) * 2009-11-18 2012-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予測血糖値算出装置、予測血糖値算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2198A1 (en) * 1998-11-30 2000-06-08 Novo Nordisk A/S A medical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for use by a patient for medical self treatment
US20020019707A1 (en) * 2000-06-26 2002-02-14 Cohen Alan M. Glucose metering system
CN1343929A (zh) * 2000-09-19 2002-04-10 王志刚 糖尿病营养配餐系统
CN2503533Y (zh) * 2000-09-19 2002-07-31 北京康联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糖尿病人饮食营养计划装置
US20080242963A1 (en) * 2005-09-09 2008-10-02 Disetronic Licensing Ag System, tools, devices and a program for diabetes care
WO2007116226A2 (en) * 2006-04-07 2007-10-18 Cambridge Enterprise Limite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CN101477128A (zh) * 2009-01-23 2009-07-08 李秀 血糖测试系统
CN201719252U (zh) * 2010-02-02 2011-01-26 郑彦平 一种提示血糖检测电子报警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590A (zh) * 2018-02-22 2020-09-18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估计系统、估计方法和估计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4568B2 (ja) 2017-02-22
EP2762076A4 (en) 2015-05-27
US20140206971A1 (en) 2014-07-24
EP2762076A1 (en) 2014-08-06
JPWO2013046911A1 (ja) 2015-03-26
WO2013046911A1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733A (zh) 分析物监测系统
US9494546B2 (en) Smart sensor por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EP2479575B1 (en) Blood glucose meter
CA2809076C (en) Power management for a handheld medical device
US200900547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alyte sensor tester isolation
US20170095189A1 (en) Modular Analyte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Extendable Strip Port
EP3138489B1 (en) Kit for determining an analyte concentration
CN107405112A (zh) 用于绷带型监视装置的用户交互
KR101141251B1 (ko) 만보기 기능을 가지는 혈당측정기를 이용한 혈당측정방법
WO2014160893A2 (en) All-in-one analyte sensor in a detachable external mobile device case
WO201401516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indicate hyperglycemia or hypoglycemia for people with diabetes
KR20130014056A (ko) 분석물 센서 데이터를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5249940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US20140051958A1 (en) Analyte Meter Communication Module
JP6046116B2 (ja) アナライトのモニタシステム及びモニタ方法
EP2967351A1 (en) Continuous optode fluorescent measurement system
WO2013038826A1 (ja) 報知システム
US20140039382A1 (en) Analyte Meter Module for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JP202102586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25952A (ja) 血糖コントロール情報の解析方法、血糖コントロール情報の解析結果表示方法、および血糖コントロール情報の解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2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2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