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072B -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072B
CN103733072B CN201280039450.0A CN201280039450A CN103733072B CN 103733072 B CN103733072 B CN 103733072B CN 201280039450 A CN201280039450 A CN 201280039450A CN 103733072 B CN103733072 B CN 103733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iner
bolt
attracting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9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072A (zh
Inventor
长冈嘉浩
高桥贤
高桥贤一
山形俊树
山口茂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0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6Lab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ferring fl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2Caps; Plu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89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67C3/02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 B67C3/22Details
    • B67C3/24Device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bott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Abstract

是在试样容器或试剂容器开栓时发生的雾不向周围飞散的栓开闭装置、或者在将试样或试剂分注到容器中时发生的雾不混入到其它容器中的试样处理装置。栓开闭装置具有:保持在内部容纳有液体并用栓封闭的容器的容器保持机构;以及从上述容器打开或封闭上述栓的栓开闭机构,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在利用上述栓开闭机构进行栓的打开处理或封闭处理时控制向上述容器外部飞出的液体或雾的移动。

Description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打开试样容器的盖的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08-279128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具备:将真空采血管在开栓位置上以直立状态夹紧的采血管夹紧机构;设置于上述开栓位置上,并且夹持上述真空采血管的栓体的卡盘机构;设置于上述卡盘机构上,且在夹持了上述真空采血管的栓体时,对包括该栓体的上述真空采血管的开口部周边进行密封,并且将该密封区域减压为与上述真空采血管的内压大致相同的压力的密封减压机构;以及使上述卡盘机构从栓夹持位置上升,从而打开上述真空采血管的栓体的升降机构(参照摘要)。
另外,具有日本特开平6-18530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该公报上,反应盘的形状为圆盘状,并且中央部为空腔。在该中央部上配置有从周缘部吸引气体的圆筒状的吸引用管道。在分析部周边发生的感染性空气溶胶,利用空气溶胶吸引用管道从多方向(360度方向)吸引,经过粗滤器及HEPA过滤器而除去之后,向外部排出。另外,粗滤器能够从吸引用管道简单地取出,并且能够容易更换。从而,能够实现: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操作者的二次感染,并且能够确保安全性的自动分析装置(参照摘要)。
另外,具有日本特开平2-31165号公报(专利文献3)。该公报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各种样品的分注作业中,通过在扩散之前吸引在液体排出时所产生的雾状气体,能够实现操作者的安全、适当的分注、装置的保护(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9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8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31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开栓装置中,用覆盖部件覆盖真空采血管,通过用真空泵对覆盖部件与真空采血管之间的空间部进行真空吸引而减压,使其成为与真空采血管的内部大致相同的压力,从而拆卸真空采血管的栓体。由此在该开栓装置中,拆卸栓体之后,在覆盖部件与真空采血管之间的空间部中空气不流动,血液从真空采血管向空间部飞出的情况下血液保留于空间部,在打开覆盖部件时存在血液向周边飞散的可能性。此外,作为血液从真空采血管飞出的可能性,存在:在输送中途或离心分离工序等中在真空采血管内发生血液的雾的情况;以及通过在栓体上附着有血液的状态下进行拆卸而使其飞散的情况等。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旋转的反应盘的外周侧配设有多个反应容器,从位于反应盘的中央部的空气溶胶吸引用管道吸引空气溶胶。即,在反应盘附近发生的空气溶胶被吸引到反应盘中央部,从而防止向反应盘的外周侧飞散。但是,对于配设有多个反应容器的反应盘的周向、即邻接的反应容器之间的污染,没有特别考虑。例如,对于在将试样分注到反应容器中时雾飞散的情况下混入到相邻的反应容器中的可能性,没有特别对策。
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中,通过将作为气体吸引机构的管道设置于探头排出液体的附近,能够吸引从探头出口发生的雾状气体。但是,如果只是从一个方向进行吸引,则根据所发生的雾的大小和移动方向,有可能混入到相邻的凹槽中。
本发明提供在试样容器开栓时所发生的雾不向周围飞散的栓开闭装置。或者,本发明提供在将试样分注到容器中时所发生的雾不混入到其它容器中的试样处理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申请包括多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若举其一例,则如下所述,开栓装置具有:容器保持机构,保持在内部封入试样并用栓封闭的容器;以及开栓机构,从上述容器上打开上述栓,在上述试样容器保持机构上具有用于控制从上述容器飞出的液体和雾的移动的试样控制机构。
优选为,上述试样控制机构为空气吸引机构或者隔板或者其双方。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开栓机构上具有用于控制从上述容器飞出的试样的移动的试样控制机构。
或者,试样处理装置具有:保持从试样容器分注试样的分析容器的分析容器保持机构;以及对分注试样的分注机构进行引导的分注机构导向件,在上述分注机构导向件与上述分析容器保持机构之间,发生从分注机构导向件侧朝向分析容器保持机构侧的气流。
或者,试样处理装置具有从试样容器向分析容器分注试样的试样分注机、以及保持多个上述分析容器而移动的容器保持机构,上述容器保持机构使上述分析容器移动到用上述分注机排出上述试样的试样排出位置,在停止于上述试样排出位置的试样容器与邻接的试样容器之间的上部空间设置隔板。
优选为,在停止于上述试样排出位置的试样容器的上部空间中,设有吸引未用上述隔板遮蔽的空间的空气的吸引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使在试样容器或试剂容器开栓时试样或试剂发生雾,也能够控制雾的移动,因此雾不会向周围飞散。
或者,由于在分注机构与分析容器之间控制气流,因此在将试样分注到容器中时发生的雾不会混入到其它容器中。
或者,由于在邻接的容器之间及其周边设置隔板和气流控制机构,因此不会发生容器之间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试样处理装置的结构图的例子。
图2是从上部及侧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详细图。
图3是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及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的详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4C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4D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5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5C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从上方及侧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详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7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分析装置的分注部的上方及侧方观察的结构图。
图9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分析装置的分注部的上方及侧方观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例用附图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打开试样容器并且将试样分注到分析容器中的试样处理装置10的例子。
图1是本实施例的试样处理装置的例子,是装置的俯视图。试样容器30投入到试样容器投入部32中,利用试样容器搬运部31搬运,经过试样处理部20,利用试样容器保管部33保管。作为试样容器30的搬运方法,不仅有直接搬运试样容器的方式,还有针对装载有一支或每次多支试样容器的每个支架或托座进行搬运的方式。另外,不仅可以是图1所示的直线方式(直线式移动试样容器的方式),还可以为盘方式(通过旋转动作而移动试样容器的方式)等,容器的搬运方法不限于本实施例。同样地分析容器40投入到分析容器投入部42,利用分析容器搬运部41搬运,经过试样处理部20,利用分析容器保管部43保管。
在试样处理部20中,试样容器内的试样利用分注机(图4的50)分注到分析容器中。分注机能够沿着分注机导向件54利用分注机水平马达53移动,并利用分注机上下马达52沿上下移动。分注头60保持于分注头保持部61上,并且沿着分注头保持部导向件64利用分注头保持部水平马达63移动。分注机的驱动方式不限于该方式,还可以通过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从试样容器向分析容器分注试样。
图2是试样处理部的详细图,上方是俯视图,下方是侧视图。
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能够利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进行开闭,能够利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沿上下移动,能够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利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沿水平方向移动。
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能够利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21进行开闭,能够利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22沿上下移动,能够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利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23沿水平方向移动。
分注排出机构290能够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利用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沿水平方向移动。
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能够利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开闭,能够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利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33沿水平方向移动。
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能够利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41进行开闭,能够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利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43沿水平方向移动。
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能够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利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53沿水平方向移动。
图3(a)表示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详细结构,图3(b)表示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详细结构。上方是俯视图,下方是侧视图。
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具有吸引部245及保持部246。保持部246是以两个为一组来保持分析容器的结构。吸引部245是用于吸引空气的结构,一个为半圆形,组合两个而形成大致圆形。该结构在利用保持部246保持分析容器时,用于使均匀的吸引的气流发生于分析容器的开口部周围。
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是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大致相同的结构,利用试样容器中的吸引部(未图示)吸引空气。形成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吸引部245相同的半圆形,使均匀的吸引的气流发生于试样容器的开口部周围。
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是使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上下翻转的结构,分别在与试样容器的吸引部及分析容器的吸引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开栓排出机构的排出部及第二开栓排出机构的排出部,用于排出空气。即,各排出部形成半圆形,组合两个而形成圆形,使均匀的排出的气流发生于栓的周围。
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具有吸引部255及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分注头废弃容器256是用于废弃使用于试样分注上的分注头60的结构。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吸引部255是用于吸引空气的结构,并且形成圆形。该结构用于使均匀的吸引的气流发生于分注头废弃容器256的开口部周围。
分注排出机构290在与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吸引部25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圆形的排出部。该结构用于使均匀的排出的气流发生于分注机50的周围。
若在排出扇271(图2)的动作过程中打开第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第二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24、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中的某一个,则从吸引管道272吸引装置外的空气,并从各机构排出部排出。
若在排气扇281的动作过程中打开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44、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吸引阀254中的某一个,则从各机构吸引部吸引空气,并经过排气过滤器280从排气管道282向装置外排气。
图4A~图4D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在本实施例中,表示未使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图2)的情况,省略了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图中表示试样处理部的侧视图,省略了各排出机构、吸引机构的阀、马达、空气配管、导向件等。
图4A(a)表示初始状态,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在分别打开的状态下,在其下方试样容器主体710在以试样容器栓711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安置。在分注排出机构290与打开的状态下的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下方,分析容器主体720在以分析容器栓721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安置。分注机50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旁边待机,在其下方存在分注头60。
利用将试样容器定位于开栓排出机构210上的升降机构(未图示),试样容器主体710上升(图4A(b))。试样容器栓711上升至开栓排出机构210的高度而停止。
图2所示的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关闭,分别保持试样容器栓711及试样容器主体710(图4A(c))。
打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从开栓排出机构210的排出部排出空气,在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吸引部吸引空气的同时(图4B(d)的箭头),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上升而打开试样容器栓711(图4B(d))。同时通过使分注机上下马达52(图1)进行动作,使分注机50下降,在分注机50上安装分注头60。
在打开了试样容器栓711时,即使由于试样容器内外的压力差等而发生试样的雾,在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也形成包围栓及试样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未图示)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然后,暂且关闭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停止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的气流。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停止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正上方、即开栓的试样容器主体710的正上方。
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使得发生从分注排出机构290流向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气流的同时(图4B(e)的箭头),将分注机50插入到试样容器主体710中吸引试样(图4B(e))。
由于即使在吸引试样时发生雾,在分注排出机构29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形成包围分注机及试样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若试样的吸引结束,则使分注机50上升,暂且停止气流。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向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正上方移动,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向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正上方移动。
打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用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且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吸引空气,同时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而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下降,用试样容器栓711封闭试样容器主体710(图4B(f))。
由于在闭栓时即使发生雾,在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也可形成包围栓及试样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打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使试样容器主体710下降(图4C(g))。试样容器主体710利用试样容器搬运部31向试样容器保管部33搬运。
然后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并停止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正上方。在其下方,分析容器主体720在以分析容器栓721闭栓的状态下进行安置。
利用将分析容器定位于开栓排出机构210上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分析容器主体720上升,使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41进行动作而关闭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别保持分析容器栓721及分析容器主体720。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上升而打开分析容器栓721(图4C(h))。
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停止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正上方、即开栓的分析容器主体720的正上方。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44,使得发生从分注排出机构290流向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气流的同时(图4C(i)的箭头),将分注机50插入到分析容器主体720中排出试样(图4C(i))。
由于在排出试样时即使发生雾,在分注排出机构290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之间也可形成包围分注机及分析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若试样的排出结束,则使分注机50上升,暂且停止气流。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向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正上方移动,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向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正上方移动。
打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44,用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且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吸引空气,同时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而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下降,用分析容器栓721封闭分析容器主体720(图4D(j))。
由于在闭栓时即使发生雾,在开栓排出机构210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之间也可形成包围栓及分析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同时,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及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吸引阀254,用分注排出机构290排出空气并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吸引空气,同时分注机50向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废弃分注头60。
由于在分注头废弃时即使发生雾,在分注排出机构290与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之间也可形成包围分注机及分注头废弃容器开口部的气流,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停止所有的气流,使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41进行动作,打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使分析容器主体720下降。分析容器主体720利用分析容器搬运部41向分析容器保管部43搬运。
然后,分注机50上升并且返回到初始状态。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也返回到初始状态,处理下一个试样容器(图4A(a))。
在本实施例中,在试样容器主体710开栓时(图4B(d))及闭栓时(图4B(f))、从试样容器主体710吸引试样时(图4B(e))、向分析容器主体720排出试样时(图4C(i))、分析容器主体720闭栓时及分注机50向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废弃分注头60时(图4D(j)),实施气流控制,以免试样向周围飞散。
气流控制不仅可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时刻进行,还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例如通过在图4B(f)所示的分注机50处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的正上方的时刻,从分注排出机构290向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进行气流控制,即使被吸引到分注机50及分注头60内的试样飞出,也用气流来控制周围并从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吸引部进行吸引,因此不向周围飞散。
另外,排出空气量及吸引空气量,能够用排出扇271及排气扇281与各个阀(214、224、234、244、254、294)进行调整。例如,若通过使吸引空气量比排出空气量多,不仅吸引排出空气还吸引周围的空气,则例如在向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废弃分注头60时(图4D(j)),能够防止从分注头60发生的雾状的试样向分注排出机构290的上部飞出。
或者,还可以不进行排出而只进行吸引。例如,在图4B(d)所示的试样容器栓711开栓时,即使由于试样容器内外的压力差等而发生试样的雾,只要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吸引部吸引,则在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也可形成包围栓及试样容器开口部的吸引气流,空气从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的外周部吸入到内周侧,因此雾不向周围飞散而被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的吸引部吸引,所以不用担心污染。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对如下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该装置使在吸引试样的状态下的分注机和在开栓的状态下的栓保持静止的状态下,能够实施试样处理。
图5A~图5C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在图4的实施例中,未使用图2所示的结构中的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另外,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图中表示试样处理部的侧视图,省略了各排出机构、吸引机构的阀、马达、空气配管、导向件等。
图5A(a)表示初始状态,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别为打开的状态,试样容器主体710在以试样容器栓711封闭的状态下安置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下方。分注机50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的旁边待机,在其下方存在分注头60。
与第一实施例同样,试样容器主体710上升。图2所示的第一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关闭,分别保持试样容器栓711及试样容器主体710。
打开第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并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吸引空气,同时使第一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使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上升而打开试样容器栓711(图5A(b))。同时通过使分注机上下马达52进行动作,使分注机50下降,在分注机50上安装分注头60。
然后,暂且关闭第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停止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的气流。
通过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33、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43、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53进行动作,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移动,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位于分注排出机构290的下方。
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使得发生从分注排出机构290流向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气流,同时将分注机50插入到试样容器主体710中吸引试样(图5A(c))。此外,在图5A(c)中省略了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
若试样的吸引结束,则使分注机50上升,暂且停止气流。通过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33、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43、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53进行动作,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移动,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位于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的下方。
打开第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并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吸引空气,同时通过使第一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而使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下降,用试样容器栓711封闭试样容器主体710(图5B(d))。
同时将用分析容器栓721封闭的分析容器主体720安置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下方。
通过使第一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打开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使试样容器主体710下降。
试样容器主体710利用试样容器搬运部31向试样容器保管部33搬运。同时,分析容器主体720上升,使第二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21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41进行动作而关闭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别保持分析容器栓721及分析容器主体720。
使第二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22进行动作,使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上升而打开分析容器栓721(图5B(e))。
通过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33、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43、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53进行动作,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移动,使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位于分注排出机构290的下方。
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44,使得发生从分注排出机构290流向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的气流,同时将分注机50插入到分析容器主体720中排出试样(图5B(f))。
若试样的排出结束,则使分注机50上升,暂且停止气流。通过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33、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43、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水平马达253进行动作,使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沿着吸引机构导向件261移动,使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位于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的下方。
打开第二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24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44,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排出空气并用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吸引空气,同时通过使第二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22进行动作而使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下降,用分析容器栓721封闭分析容器主体720(图5C(g))。
同时,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及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吸引阀254,用分注排出机构290排出空气并用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50吸引空气,同时分注机50向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废弃分注头60。
之后,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中,对下一个试样容器开始进行开栓作业,在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20与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中,使分析容器下降并搬运,分注机50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试样容器主体710开栓时(图5A(b))及闭栓时(图5B(d))、从试样容器主体710吸引试样时(图5A(c))、向分析容器主体720排出试样时(图5B(f)、分析容器主体720闭栓时及分注机50向分注头废弃容器256废弃分注头60时(图5C(g)),实施气流控制,以免试样向周围飞散。
开栓的试样容器栓711除了气流控制过程中以外被保持在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10而不移动,分注机50也除了气流控制过程中以外在保持试样的状态下不移动,因此不用担心试样飞散。
气流控制不仅可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时刻进行,还可以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任意时刻实施。另外,排出空气量及吸引空气量也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调整,还可以不实施排出而只进行吸引。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对从闭栓状态的试样容器向无栓的分析容器分注试样的装置的例进行说明。并且,还对从分析容器向一连串的反应容器分注试样的试样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图6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试样处理部的详细结构。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没有第二开栓排出机构与其周边机构及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与其周边机构,代替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及分注头废弃容器而设置使分注排出机构290上下翻转的分注吸引机构950。
图7A~图7B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试样处理部的动作。图中表示试样处理部的侧视图,省略了各排出机构、吸引机构的阀、马达、空气配管、导向件等。
图7A(a)表示初始状态,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分别为打开的状态,在其下方试样容器主体710在以试样容器栓711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安置。从配管871对清洗槽870供给清洗水,清洗分注机860的前端部。
试样容器主体10上升,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关闭,分别保持试样容器栓711及试样容器主体710。
打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用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并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吸引空气,同时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上升而打开试样容器栓711(图7A(b))。
然后,暂且关闭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停止开栓排出机构210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之间的气流。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停止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正上方、即开栓的试样容器主体710的正上方。
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与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使得发生从分注排出机构290流向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的气流,同时将分注机860插入到试样容器主体710中吸引试样(图7A(c))。同时分析容器730安置于分注吸引机构950的正下方。
若试样的吸引结束,则使分注机860上升,暂且停止气流。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13及分注排出机构水平马达293进行动作,使开栓排出机构210及分注排出机构290沿着排出机构导向件260移动,使分注排出机构290向分注吸引机构950的正上方移动。
打开分注排出机构排出阀294及分注吸引机构吸引阀954,用分注排出机构290排出空气并用分注吸引机构950吸引空气,同时使分注机860下降到分析容器730内,排出试样(图7B(d))。
同时打开开栓排出机构排出阀214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吸引阀234,用开栓排出机构210排出空气并用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吸引空气,同时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上下马达212进行动作,而使开栓排出机构210下降,用试样容器栓711封闭试样容器主体710。
若试样的排出及闭栓结束,则将分注机860移动到清洗槽870中清洗前端部。使气流停止,通过使开栓排出机构开闭马达211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开闭马达231进行动作,而打开开栓排出机构210及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30,使试样容器主体710下降(图7B(e))。还使分析容器730下降。
在本实施例中,在试样容器主体710开栓时(图7A(b))及闭栓时(图7B(d))、从试样容器主体710吸引试样时(图7A(c))、向分析容器730排出试样时(图7B(d)),进行气流控制,以免试样向周围飞散。
气流控制不仅可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时刻进行,还可以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任意的时刻进行。另外,排出空气量及吸引空气量也能够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调整,还可以不进行排出而只进行吸引。
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分析容器730上不设置栓。这是因为:在由图7A及图7B的处理动作进行的试样分注结束之后,马上使用分析容器730内的试样。
图8表示使用图7A及图7B的处理动作之后的分析容器730的分析装置的例子。上方为俯视图,下方为侧视图。
在分析容器730中以图7A及图7B的处理动作分注试样。用分注机860吸引分析容器730内的试样,向反应容器810排出。多个反应容器810以圆周状配置于可旋转的反应盘820的外周侧,用恒温槽830内的温水保持一定温度。
在反应盘820上,在反应容器810的内周侧设置有与反应容器相同数量的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并且贯通反应盘820,该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是宽度与反应容器81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槽。在恒温槽830的反应盘内周侧,设有宽度与反应容器81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槽即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内周侧831,并且与内周侧管道840连接。
在恒温槽830的反应盘外周侧,在隔着反应容器810与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内周侧831相对的位置,设有宽度与反应容器81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槽即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与外周侧管道841连接。
在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的上部,相对地设有只分离与反应容器81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的两张隔板850,并用支架851支撑。至少从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至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隔开邻接的反应容器地构成。
分注机860在两张隔板850之间的大致中央进行移动,在反应容器810的正上方停止并下降到内部排出试样。此时与内周侧管道840及外周侧管道841连接的排气扇(未图示)进行动作,从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及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吸引空气。
在利用分注机860排出试样时即使发生雾,由于存在隔板850,因此能够防止污染邻接的反应容器,并且由于从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及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吸入,因此也不会向周围飞散。
排出结束了的分注机860用清洗槽870清洗,继续反复进行从分析容器吸引试样与向反应容器排出试样的动作。反应盘进行旋转,分注试样的反应容器移动,但由于在排出试样时,利用与反应容器相对应的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和固定于恒温槽上的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始终吸引空气,因此在排出时即使发生试样的雾也被去除,不会发生污染邻接的容器。
或者,代替利用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的空气吸引,如图9所示还可以将内周部隔板852安装于隔板850上。若这样设置,则不需要在反应盘820上设置如反应盘气流吸引部821那样的贯通部,能够通过从恒温槽气流吸引部外周侧832吸引空气而去除雾。
此外,本发明对从容纳试样的容器吸引预定量的试样,并向其它容器排出的情况下的雾去除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试样的污染。例如,在通过打开封闭的试剂而担心发生试剂的雾的情况下,也能适用本发明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试样处理装置,20-试样处理部,210-第一开栓排出机构,220-第二开栓排出机构,230-试样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40-分析容器保持吸引机构,250-分注头废弃吸引机构,290-分注排出机构。

Claims (11)

1.一种栓开闭装置,具有:
容器保持机构,保持在内部容纳有液体并用栓封闭了的容器;以及
栓开闭机构,从上述容器上打开或封闭上述栓,
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包括吸引机构、流路和吸引部,
在利用上述栓开闭机构进行栓的打开处理或封闭处理时,为了控制向上述容器外部飞出的液体或雾的移动,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从比上述容器的开口部高的位置向比该容器的开口部低的位置发生气流,
上述吸引部设置于上述容器保持机构,并吸引利用上述气流控制的液体或雾,
发生上述气流的空间开放在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包括吸引气体的上述吸引机构及/或排出气体的排出机构、或者它们与隔板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以形成从比上述容器的开口部高的位置向比该容器的开口部低的位置流动的气流的方式,控制上述排出机构及/或上述吸引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上述容器保持机构的上方并保持栓的栓保持机构,
上述栓保持机构及上述容器保持机构的至少任何一个具有上述排出机构、上述吸引机构,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以形成从上述栓保持机构向上述容器保持机构流动的气流的方式,控制上述排出机构及/或上述吸引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上述容器保持机构的上方并保持栓的栓保持机构,
并具有如下功能:利用由上述栓保持机构保持的栓,对上述容器进行打开处理。
6.一种试样处理装置,具有:
将从容纳有液体的第一容器吸引的液体向第二容器排出的分注机;
保持上述第一容器的第一保持机构;以及
保持上述第二容器的第二保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包括吸引机构、流路和吸引部,
在利用上述分注机吸引或排出液体时,为了控制向上述第一容器或上述第二容器的外部飞出的液体或雾的移动,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从比上述第一容器或上述第二容器的开口部高的位置向比上述第一容器或上述第二容器的开口部低的位置发生气流,
上述吸引部设置于上述第一保持机构及/或上述第二保持机构,并吸引利用上述气流控制的液体或雾,
发生上述气流的空间开放在大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包括吸引气体的上述吸引机构及/或排出气体的排出机构、或者它们与隔板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以形成从比上述第一容器或上述第二容器的开口部高的位置向比第一容器的开口部或第二容器的开口部低的位置流动的气流的方式,控制上述排出机构及/或上述吸引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分注机从上述第一容器吸引液体的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容器的上方的部件,
上述部件及上述第一保持机构的至少任何一个具有上述吸引机构、上述排出机构,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以形成从上述部件向上述第一保持机构流动的气流的方式,控制上述吸引机构、上述排出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分注机向上述第二容器排出液体的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二容器的上方的部件,
上述部件及上述第二保持机构的至少任何一个具有上述吸引机构、上述排出机构,
上述吸引液体或雾的机构以形成从上述部件向上述第二保持机构流动的气流的方式,控制上述排出机构、上述吸引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保持机构保持多个第二容器,
具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上述第二保持机构上的任意的第二容器移动到用上述分注机排出液体的位置,
在停止于上述排出位置的特定的第一容器与邻接的其它第一容器之间设置有隔板。
CN201280039450.0A 2011-08-22 2012-08-22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3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0099 2011-08-22
JP2011180099 2011-08-22
PCT/JP2012/071134 WO2013027747A1 (ja) 2011-08-22 2012-08-22 栓開閉装置および試料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072A CN103733072A (zh) 2014-04-16
CN103733072B true CN103733072B (zh) 2016-10-19

Family

ID=4774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94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3072B (zh) 2011-08-22 2012-08-22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30181B2 (zh)
EP (2) EP3088902B1 (zh)
JP (1) JP5893035B2 (zh)
CN (1) CN103733072B (zh)
WO (1) WO20130277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8810B2 (ja) * 2012-06-15 2016-11-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栓開閉装置および試料処理装置
CN106573767B (zh) * 2014-08-27 2020-02-2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开塞装置以及配管
DE102014118138A1 (de) * 2014-12-08 2016-06-09 Lar Process Analysers Ag Analyseanordnung zur Wasser- und Abwasseranalyse
JP6139603B2 (ja) 2015-06-30 2017-05-3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塗抹標本作製装置、血液検体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塗抹標本作製装置における血液処理部の洗浄方法
WO2018165630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Hologic,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2680A (en) * 1972-08-09 1974-10-22 Bach Simpson Ltd Gas blast wiping collar for cleaning pipettes
HU168257B (zh) * 1973-05-18 1976-03-28
JPS5741162U (zh) * 1980-08-22 1982-03-05
JPH0231165A (ja) * 1988-07-21 1990-02-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2615313B2 (ja) 1992-07-02 1997-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2602568Y2 (ja) * 1993-10-27 2000-01-17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スタック 検体容器の開栓装置
EP0843176B1 (en) 1995-07-31 2013-06-12 Precision System Science Co., Ltd. Analysis system comprising a container and a liquid sucking/discharging line
EP0871034B1 (en) * 1997-04-10 2007-03-07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er and support system therefor
JPH11230967A (ja) 1998-02-12 1999-08-27 Mitsubishi Kagaku Bio Clinical Laboratories Inc 自動開栓装置
US6159368A (en) * 1998-10-29 2000-12-12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Multi-well microfiltration apparatus
JP2000146985A (ja) * 1998-11-09 2000-05-26 Meiko Engineering:Kk 自動開栓装置
WO2003087776A1 (en) * 2000-10-24 2003-10-23 Alley Kenneth A Apparatus for sampling and testing a specimen
EP1291659A3 (en) * 2001-09-06 2008-05-21 Sysmex Corporation Automatic sample analyzer and its components
US7150778B1 (en) * 2004-04-26 2006-12-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ecirculation jacket filter system
JP2006158335A (ja) * 2004-12-09 2006-06-22 Olympus Corp 分注装置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US7681759B2 (en) * 2005-05-26 2010-03-23 Cree, Inc. Fluid-dispens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tear-off
JP4243632B2 (ja) 2007-05-11 2009-03-25 株式会社アイディエス 真空採血管の開栓装置及び開栓方法
JP5043694B2 (ja) * 2008-01-18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9886A4 (en) 2015-06-17
JPWO2013027747A1 (ja) 2015-03-19
EP2749886B1 (en) 2016-07-06
US9630181B2 (en) 2017-04-25
WO2013027747A1 (ja) 2013-02-28
EP3088902A1 (en) 2016-11-02
US20140212344A1 (en) 2014-07-31
EP2749886A1 (en) 2014-07-02
EP3088902B1 (en) 2017-10-04
CN103733072A (zh) 2014-04-16
JP5893035B2 (ja)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072B (zh) 栓开闭装置及试样处理装置
JP4571623B2 (ja) 大気中に存在する粒子及び微生物の収集及び分離のための装置
JP5998218B2 (ja) 磁力体カバー及び核酸抽出装置
KR20220025732A (ko) 통합 생화학적 격리 세포 분류기
JP2006158335A (ja) 分注装置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WO2008059685A1 (fr) Analyseur
JP2006141265A (ja) 培養容器用カバー、培養容器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US1112935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ir flow impurity within an animal cage
JP6018810B2 (ja) 栓開閉装置および試料処理装置
CN102391946A (zh) 一种柱塞套及包括该柱塞套的细胞自动化处理装置
CN103295658A (zh) 热室
CN202465700U (zh) 一种柱塞套及包括该柱塞套的细胞自动化处理装置
JP2005052069A (ja) 培養処理装置および自動培養装置
CA2665421C (en) Secured anesthetic device for high rate medical sampling on small laboratory animals
CN208968901U (zh) 一种动物疫病血清采样装置
JP2016080492A (ja) 液処理装置
EP2399682A1 (en) Laminar flow cabin for research laboratories
JP4350464B2 (ja) 遠心分離機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CN214132247U (zh) 一种台式气溶胶净化离心机
JP2005073568A (ja) 試薬等供給装置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JP2005204546A (ja) 培養処理装置
KR20240061980A (ko) 공기정화 성능 평가 장치
JP2005312387A (ja) 培養処理装置
JP2005304304A (ja) 給排ロボットおよび自動培養装置
JP2005304400A (ja) 廃液装置および培養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