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719A -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719A
CN103713719A CN201210401969.0A CN201210401969A CN103713719A CN 103713719 A CN103713719 A CN 103713719A CN 201210401969 A CN201210401969 A CN 201210401969A CN 103713719 A CN103713719 A CN 103713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ource
module
power suppl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19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719B (zh
Inventor
朱培兰
黄世庆
吴文扬
林杰毅
徐健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ft Technology Servic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主控制单元用以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及第二控制命令。第一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用以自第一及第二电源输入端接收第一及第二电源信号。第一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根据第一及第二控制命令来调整第一及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一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负载装置。其中主控制单元以此分配第一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且其中第一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总和保持为固定值。

Description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调整输出电流值的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系统于各种场合的应用已经非常地广泛。电脑系统常常需要长时间的运作,因此需要稳定地供应电源给电脑系统内部的负载。由于电源供应装置的寿命有限,因此为了让电源信号能长时间稳定地供应给电脑系统,现在已经发展出同时具有两个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脑系统。利用两个电源供应装置分担电流的方式以同时供应电源信号给电脑系统内部的负载,以此可以增加电源供应装置的使用时间。
但在先前技术中,电脑系统会控制两个电源供应装置同时输出相同的电流值,也即两个电源供应装置各负担百分之五十的负载电流,因此两个电源供应装置的耗能相同,所以通常会在同一时间寿命终止。如此一来,使用者可能会来不及更换新的电源供应器,甚至可能导置电脑系统的损坏。
因此,有需要发明一种新的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以解决先前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分配系统,其具有可以调整输出电流值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分配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流分配系统的电脑系统。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用于电脑系统内,以调整自第一电源输入端及第二电源输入端供应予负载装置的电源。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主控制单元用以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及第二控制命令。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主控制单元及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第一电源输入端接收第一电源信号。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一电流调整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以从主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制命令。第一电流调整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其中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模块调整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负载装置。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与主控制单元及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第二电源输入端接收第二电源信号。第二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电流调整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以从主控制单元接收第二控制命令。第二电流调整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其中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来控制第二电流调整模块调整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负载装置。其中主控制单元以此分配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且其中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总和保持为固定值。
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接收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计算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总和;设定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其中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总和保持与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总和相同;控制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以及控制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
本发明的电脑系统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负载装置及电流分配系统。第一电源输入端用以输出第一电源信号。第二电源输入端用以输出第二电源信号。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主控制单元用以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及第二控制命令。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主控制单元及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第一电源输入端接收第一电源信号。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一电流调整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以从主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制命令。第一电流调整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其中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第一电流调整模块调整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负载装置。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与主控制单元及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第二电源输入端接收第二电源信号。第二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电流调整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以从主控制单元接收第二控制命令。第二电流调整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其中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来控制第二电流调整模块调整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负载装置。其中主控制单元以此分配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且其中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总和保持为固定值。
本发明的电脑系统可分配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要负担的电流,所以在其中一个电源供应装置寿命终了时,还可由另一个电源供应装置来供应电源,让使用者有时间替换新的电源供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于初始状态下的硬件架构图。
图1B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于电流分配状态下的硬件架构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的第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的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中与主控制单元连接的各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A-4B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脑系统:1
负载装置:2
第一电源输入端:3
第二电源输入端:4
电流分配系统:10
主控制单元:11
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
第一控制模块:21
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
第一开关模块:221
第二开关模块:222
第一储能元件:223
第一变压器:23
第一比较器:24
第一保护开关:25
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
第二控制模块:31
第二电流调整模块:32
第三开关模块:321
第四开关模块:322
第二储能元件:323
第二变压器:33
第二比较器:34
第二保护开关:35
第一电流确认模块:41
比较器:411、421
第二电流确认模块:42
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51
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52
第一保护模块:61
第二保护模块:62
电容元件:C1、C2、C3、C4
接地端:G
放大器:O1、O2、O3、O4
晶体管元件:Q1、Q2、Q3、Q4、Q5、Q6、Q7、Q8
电阻元件:R1、R2、R3、R4、R5、R6、R7、R8、R9、R10
第一电源信号:S1
第二电源信号:S2
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
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
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
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先参考图1A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于初始状态下的硬件架构图。
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10用于一电脑系统1内,以供应电脑系统1内部的负载装置2所需的电源。电脑系统1可为桌上型电脑或是服务器电脑等系统,但本发明并不以上述所列举的系统为限。负载装置2则可为电脑系统1内的主机板、存取装置或是接口卡等需要接收电源信号才能作动的装置。第一电源输入端3与第二电源输入端4电性连接于电流分配系统10,用以供应第一电源信号S1及第二电源信号S2。此第一电源信号S1及第二电源信号S2经过电流分配系统10的分流处理后,再传输到负载装置2。
电流分配系统10包括主控制单元11、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第一电流确认模块41、第二电流确认模块42、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51、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52、第一保护模块61及第二保护模块62。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主控制单元11及第一电源输入端3电性连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与主控制单元11及第二电源输入端4电性连接。当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安装于电脑系统1后,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会先自第一电源输入端3及第二电源输入端4接收第一电源信号S1及第二电源信号S2。接着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再将第一电源信号S1及第二电源信号S2转换为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以供应给负载装置2。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可接具有12伏特的电压值,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根据负载装置2能负担的电压而做调整。
主控制单元11可以由一硬件、一硬件结合固件或一硬件结合软件等方式架构而成,例如主控制单元11可为一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主控制单元11可用以控制及分配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所供应的电源信号的电流比例,例如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负担30%的负载电流,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负担70%的负载电流;或是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负担10%的负载电流,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负担90%的负载电流。由此可以降低其中一方电源供应装置的负担,以避免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寿命同时终止。
就如同图1B所示,图1B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于电流分配状态下的硬件架构图。举例来说,当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输出的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总和为10安培时,若要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负担30%的负载电流,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负担70%的负载电流时,主控制单元11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到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使得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产生3安培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同时主控制单元11产生第二控制命令到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使得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产生7安培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另外若要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负担10%的负载电流,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负担90%的负载电流时,主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产生1安培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同时控制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产生9安培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由此可知主控制单元11分配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分别输出不同但相互对应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且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总和皆保持为一固定值,也就是其总和与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值总和相同。
此外,当主控制单元11要控制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之前,主控制单元11先读取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个别具有的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主控制单元11从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得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型号,以确认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是否具有调整输出电流值的功能。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或是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无法调整其输出的电流值,主控制单元11当然无法执行电源信号的电流分流程序。
第一电流确认模块41与第二电流确认模块42用以供主控制单元11确认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输出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是否已经符合主控制单元11的设定要求。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51与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52用以抑制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输入时可能会产生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以保护电脑系统1与其内部的负载装置2。第一保护模块61及第二保护模块62用以防止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逆流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以及防止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逆流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上述各元件的作用方式在的后会有详细说明,故在此先不赘述。
接着请参考图2A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的第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内部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1、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第一变压器23、第一比较器24及第一保护开关25。第一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11,且与主控制单元11类似,皆可为微控制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主控制单元11要调整电流值时,先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到第一控制模块21。
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与第一电源输入端3及第一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输入端3的第一电源信号S1,再根据第一控制模块21的控制以调整第一电源信号S1的电流值,成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221、第二开关模块222与第一储能元件223。第一开关模块221与第一电源输入端3及第一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第二开关模块222则与第一控制模块21、第一开关模块221及接地端G电性连接,第一储能元件223则与第一开关模块221及第二开关模块222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开关模块221及第二开关模块222皆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结合二极管的元件,第一储能元件223则可为一电感元件,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元件才能达成。第一控制模块21根据所接收的第一控制命令以产生脉宽调变信号来调整第一开关模块221,来产生改变电流值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此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会经过第一储能元件223后才输出,因此第一储能元件223也在此同时储存能量。接着第一控制模块21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21关闭而第二开关模块222开启,第一储能元件223以此释放能量,以输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因此第一控制模块21利用脉宽调变信号持续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21开启、第二开关模块222关闭,以及第一开关模块221关闭、第二开关模块222开启的方式来持续输出已改变电流值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
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还可视需求而具有第一变压器23。当第一电源输入端3输入的第一电源信号S1为交流电,或是不符合负载装置2所能承受的电压值时,第一变压器23先进行电压转换,例如将交流电的第一电源信号S1转换为直流电的第一电源信号S1。
第一比较器24与第一储能元件223及第一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当经由第一储能元件223输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同时,第一比较器24比较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与第一控制模块21的脉宽调变信号,让第一控制模块21得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电流值是否已达到所需调整的值,以此控制对第一开关模块221及第二开关模块222的切换频率。此外,第一比较器24还可连接放大器O1,利用放大器O1先放大信号,以增加比较的准确性。
最后第一保护开关25设置于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传输路径上,并与第一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当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故障或有其他异常状况时,让第一控制模块21可以直接控制第一保护开关25以切断输出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第一保护开关25同样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结合二极管的元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接着请参考图2B为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的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与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类似,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内部也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31、第二电流调整模块32、第二变压器33、第二比较器34及第二保护开关35。第二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单元11,且皆可为微控制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主控制单元11要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到第一控制模块21来调整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输出的电流值时,主控制单元11也同时产生第二控制命令到第二控制模块31来调整电流值。
第二电流调整模块32与第二电源输入端4及第二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输入端4的第二电源信号S2,再根据第二控制模块31的控制以调整第二电源信号S2的电流值,成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第二电流调整模块32同样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321、第四开关模块322与第二储能元件323。第三开关模块321与第二电源输入端4及第二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第四开关模块322则与第二控制模块31、第三开关模块321及接地端G电性连接,第二储能元件323则与第三开关模块321及第四开关模块322电性连接。与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的作用原理相同,第二控制模块31利用脉宽调变信号控制第三开关模块321开启、第四开关模块322关闭,以及第三开关模块321关闭、第四开关模块322开启的方式来持续经由第二储能元件323输出改变电流值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
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同样可视需求而具有第二变压器33。当第二电源输入端4输入的第二电源信号S2为交流电,或是不符合负载装置2所能承受的电压值时,第二变压器33先进行电压转换,例如将交流电的第二电源信号S2转换为直流电的第二电源信号S2。此外,第一电源输入端3与第二电源输入端4可以产生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电流信号,例如第一电源信号S 1与第二电源信号S2可以皆为200到240伏特,50/60赫兹的交流信号,或是其中一为交流信号,另一个为直流信号。所以不论所输入的第一电源信号S1与第二电源信号S2为何种信号,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都可通过选择设置第一变压器23与第二变压器33来得到所需的电压值。
第二比较器34与第二储能元件323及第二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当经由第二储能元件323输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同时,第二比较器34比较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与第二控制模块31的脉宽调变信号,让第二控制模块31得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是否已达到所需的值,以此控制对第三开关模块321及第四开关模块322的切换频率。此外,还可利用放大器O2来放大信号,以增加比较的准确性。
最后第二保护开关35设置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传输路径上,并与第二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当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故障或有其他异常状况时,让第二控制模块31可以直接控制第二保护开关35以切断输出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由于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内部各元件与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内部各元件作用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作用方式。
接着请参考图3的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系统中与主控制单元连接的各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第一电流确认模块41包括电阻元件R1、放大器O3及比较器411。当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流经电阻元件R1时,放大器O3放大电阻元件R1的电流信号,并传输到比较器411。比较器411比较此电流信号与主控制单元11的预定分流值,来得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电流值是否已经符合主控制单元11的第一控制命令所要求的电流值。
同样地,第二电流确认模块42包括电阻元件R2、放大器O4及比较器421。当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流经电阻元件R2时,放大器O4放大电阻元件R2的电流信号,并传输到比较器421进行比较。因此主控制单元11同样可由比较器421得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是否已经符合主控制单元11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要求的电流值。若上述有任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尚未达到要求,主控制单元11会持续输出控制命令到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或是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来继续调整。
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51包括晶体管元件Q1、Q2、电容元件C1、电阻元件R3、R5。晶体管元件Q1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2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1及接地端G。通过电容元件C1、电阻元件R3、R5的特性以及主控制单元11对晶体管元件Q1的控制,可以抑制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输入时可能会产生的峰值电流,以保护电脑系统1与其内部的负载装置2。主控制单元11也可利用晶体管元件Q2来直接关闭晶体管元件Q1,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停止供电。
同样地,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52包括晶体管元件Q3、Q4、电容元件C2、电阻元件R4、R6。晶体管元件Q3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4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3及接地端G。通过电容元件C2、电阻元件R4、R6的特性以及主控制单元11对晶体管元件Q3的控制,可以抑制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输入时可能会产生的峰值电流来保护负载装置2。主控制单元11也可利用晶体管元件Q4来直接关闭晶体管元件Q3,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停止供电。
最后第一保护模块61包括晶体管元件Q5、Q6、电容元件C3、电阻元件R7、R9。晶体管元件Q5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6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5及接地端G。晶体管元件Q5作为逆向电流阻断(Reverse current blocking)的元件,通过主控制单元11的控制以防止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逆流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主控制单元11也可利用晶体管元件Q6来直接关闭晶体管元件Q5,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停止供电。
第二保护模块62同样包括晶体管元件Q7、Q8、电容元件C4、电阻元件R8、R10。晶体管元件Q7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8电性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1、晶体管元件Q7及接地端G。晶体管元件Q7作为逆向电流阻断的元件,通过主控制单元11的控制以防止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逆流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主控制单元11也可利用晶体管元件Q8来直接关闭晶体管元件Q7,让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停止供电。
需注意的是,晶体管元件Q1到Q8并不限定须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或是双极性接面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图3中所画的仅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以此实施方式为限。
接着请参考图4A-4B所示的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此处需注意的是,以下虽以电流分配系统10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但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并不以使用在由相同电路组成的电流分配系统10为限。
首先进行步骤401:确认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是否可执行电流调整。
首先当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安装于电脑系统1时,主控制单元11先读取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具有的第一识别码及第二识别码,从第一识别码及第二识别码来判断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是否都具有调整输出电流值的功能。若其中有一个电源供应装置不具有电流调整的功能,主控制单元11必定无法进行电流分配的流程。因此在主控制单元11确定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皆具有电流调整的功能后,主控制单元11才执行之后的步骤。
其次当确定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皆具有电流调整的功能后,再进行步骤402:通过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接收一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一第二初始电源信号。
接着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接收自第一电源输入端3传来的第一电源信号S1,同时转换成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直接输出到负载装置2。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的电压值可为12伏特,以符合负载装置2的要求。同样地,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接收自第二电源输入端4传来的第二电源信号S2,同时转换成12伏特的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直接输出到负载装置2。
接着进行步骤403:计算该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该第二初始电源信号的一电流值总和。
接着主控制单元11先计算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值总和。在最初的情况下,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值应为相同,也即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各自负担50%的负载电流。
接着进行步骤404:设定一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一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
接着主控制单元11设定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各自要负担的负载电流比例,并以此调整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与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且其中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电流值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总和保持与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值总和相同。假设第一初始电源信号S3及第二初始电源信号S4的电流值总和为10安培,若主控制单元11要求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负担30%的负载电流,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负担70%的负载电流,因此主控制单元11设定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要将其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的电流值降低到3安培,同时将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的电流值提升到7安培。
接着进行步骤405:控制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
接着主控制单元11产生第一控制命令到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第一控制模块21,让第一控制模块21控制第一电流调整模块22,将原本的第一电源信号S1调整成为3安培的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
同时进行步骤406:控制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
为了要保持总电流的稳定,因此在主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的同时,主控制单元11也产生第二控制命令到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的第二控制模块31,让第二控制模块31控制第二电流调整模块32来调整第二电源信号S2,以输出7安培的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
最后进行步骤407: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及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及该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
最后第一电流确认模块41或第一比较器24可同时或分别确认第一电源分流信号S5是否符合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第二电流确认模块42或第二比较器34也可同时或分别确认第二电源分流信号S6是否符合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若还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就回到步骤405去让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或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继续调整。若已经符合预设电流值,则结束此电流分配流程。
此处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电流分配的方法并不以上述的步骤次序为限,只要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上述的步骤次序也可加以改变。
通过上述的电流分配系统10,电脑系统1可分配第一电源供应装置20及第二电源供应装置30要负担的电流,所以在其中一个电源供应装置寿命终了时,还可由另一个电源供应装置来供应电源,让使用者有时间替换新的电源供应装置。
综上所陈,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显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23)

1.一种电流分配系统,用于一电脑系统内,以调整自一第一电源输入端及一第二电源输入端供应予一负载装置的电源,该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一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一第二电源供应装置;
该主控制单元,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命令及一第二控制命令;
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该主控制单元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该第一电源输入端接收一第一电源信号,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包括:
一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该主控制单元,以从该主控制单元接收该第一控制命令;以及
一第一电流调整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一电源信号,其中该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该第一电流调整模块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一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该负载装置;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与该主控制单元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该第二电源输入端接收一第二电源信号,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包括:
一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该主控制单元,以从该主控制单元接收该第二控制命令;以及
一第二电流调整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二电源信号,其中该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二控制命令来控制该第二电流调整模块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一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其中该主控制单元分配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且其中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总和保持为一固定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流调整模块包括:
一第一开关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一第二开关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一储能元件,与该第一开关模块及该第二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命令来同时控制该第一开关模块及该第二开关模块的分别开启与关闭,以此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成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可经由该第一储能元件将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该第二电流调整模块包括:
一第三开关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一第四开关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及该第三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储能元件,与该第三开关模块及该第四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二控制命令来同时控制该第三开关模块及该第四开关模块的分别开启与关闭,以此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成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可经由该第二储能元件将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一开关模块之间,以接收一交流信号的该第一电源信号以转换为一直流信号的该第一电源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三开关模块之间,以接收一交流信号的该第二电源信号以转换为一直流信号的该第二电源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电流确认模块及一第二电流确认模块,该第一电流确认模块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该第二电流确认模块比较并确认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及一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控制输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来保护该负载装置,该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控制输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来保护该负载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保护模块及一第二保护模块,该第一保护模块防止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逆流入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该第二保护模块防止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逆流入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比较器,用以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电流值;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比较器,用以比较并确认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电流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保护开关,用以控制输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开关,用以控制输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分配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进一步辨识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二识别码,以确认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可执行电流调整。
11.一种电流分配的方法,用于一电脑系统内的一电流分配系统,以调整一第一电源输入端及一第二电源输入端供应予一负载装置的电源,该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一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一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该电流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接收一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一第二初始电源信号;
计算该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该第二初始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总和;
设定一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一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其中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总和保持与该第一初始电源信号及该第二初始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总和相同;
控制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以及
控制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以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分配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以及
比较并确认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分配的方法,还包括预先辨识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二识别码,以确认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是否可执行电流调整的步骤。
14.一种电脑系统,包括:
一第一电源输入端,用以输出一第一电源信号;
一第二电源输入端,用以输出一第二电源信号;
一负载装置;以及
一电流分配系统,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入端、该第二电源输入端及该负载装置之间;
该电流分配系统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一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一第二电源供应装置;
该主控制单元,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命令及一第二控制命令;
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与该主控制单元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该第一电源输入端接收一第一电源信号,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包括:
一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该主控制单元,以从该主控制单元接收该第一控制命令;以及
一第一电流调整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一电源信号,其中该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该第一电流调整模块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一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该负载装置;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与该主控制单元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以自该第二电源输入端接收一第二电源信号,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包括:
一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该主控制单元,以从该主控制单元接收该第二控制命令;以及
一第二电流调整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二电源信号,其中该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二控制命令来控制该第二电流调整模块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以成为一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其中该主控制单元分配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与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比例,且其中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及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总和保持为一固定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流调整模块包括:
一第一开关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一第二开关模块,与该第一控制模块及该第一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一储能元件,与该第一开关模块及该第二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命令来同时控制该第一开关模块及该第二开关模块的分别开启与关闭,以此调整该第一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成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并可经由该第一储能元件将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该第二电流调整模块包括:
一第三开关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及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一第四开关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及该第三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储能元件,与该第三开关模块及该第四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二控制命令来同时控制该第三开关模块及该第四开关模块的分别开启与关闭,以此调整该第二电源信号的电流值成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并可经由该第二储能元件将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输出至该负载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一开关模块之间,以接收一交流信号的该第一电源信号以转换为一直流信号的该第一电源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第三开关模块之间,以接收一交流信号的该第二电源信号以转换为一直流信号的该第二电源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电流确认模块及一第二电流确认模块,该第一电流确认模块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该第二电流确认模块比较并确认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命令的预设电流值。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比较器,用以比较并确认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电流值;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比较器,用以比较并确认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的电流值是否符合该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电流值。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保护模块及一第二保护模块,该第一保护模块防止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逆流入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该第二保护模块防止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逆流入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一保护开关,用以控制输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以及
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开关,用以控制输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连接一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及一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第一缓开机控制模块控制输出该第一电源分流信号来保护该负载装置,该第二缓开机控制模块控制输出该第二电源分流信号来保护该负载装置。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脑系统,其中该主控制单元进一步辨识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的一第二识别码,以确认可对该第一电源供应装置及该第二电源供应装置执行电流管理。
CN201210401969.0A 2012-10-09 2012-10-19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Active CN103713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7322A TWI475361B (zh) 2012-10-09 2012-10-09 電流分配系統、電流分配之方法及其電腦系統
TW101137322 2012-10-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719A true CN103713719A (zh) 2014-04-09
CN103713719B CN103713719B (zh) 2016-03-23

Family

ID=5040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1969.0A Active CN103713719B (zh) 2012-10-09 2012-10-19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01463A1 (zh)
CN (1) CN103713719B (zh)
TW (1) TWI4753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883A (zh) * 2020-07-07 2020-12-0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受电设备对多供电输入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3918B1 (en) 2006-09-26 2017-02-28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ing multiple computer platforms in symmetric configuration
KR20150105809A (ko) * 2014-03-10 2015-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드 스위치를 포함하는 제어 회로, 로드 스위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스위치 제어 방법
US11088549B2 (en) * 2016-03-22 2021-08-10 Intersil Americas LLC Multiple chargers configuration in one system
TWI630779B (zh) * 2017-05-15 2018-07-2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供應系統
US11086377B2 (en) * 2018-04-29 2021-08-1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oad line compensation in power monitoring
CN114020133B (zh) * 2021-10-27 2023-07-1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796A (zh) * 2001-12-13 2003-06-18 麦格尼特公司 电流共享的模块供电方法及电路
CN1622218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存储器控制装置和存储器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60107075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Dell Products L.P. Independent control of output current balance between paralleled power units
US20070188198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urrent to a load
CN201774300U (zh) * 2010-07-26 2011-03-23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平衡系统
CN102135784A (zh) * 2010-01-21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流平衡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4329B (en) * 2004-01-12 2005-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ster-slave current distribution circuit
CN100372212C (zh) * 2005-08-16 2008-02-27 信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段电压输出的电源储存装置
TWI319134B (en) * 2006-06-16 2010-01-01 Mitac Int Corp Power swit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uster computer
US8587150B2 (en) * 2008-02-28 2013-11-19 Deeya Energy, Inc. Method and modular system for charging a battery
US7843088B2 (en) * 2008-03-07 2010-11-30 Harry Leonard Perper Energy conserving (stand-by mode) power saving design for battery chargers and power supplies
WO2011031899A2 (en) * 2009-09-09 2011-03-17 Fusion-Io,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reduction in a storage device
US8856557B2 (en) * 2010-06-03 2014-10-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gital power balancing controller
JP5549535B2 (ja) * 2010-10-22 2014-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US9891679B2 (en) * 2011-12-22 2018-02-13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Single phase redundant power supply systems for reducing phase current imbalances
TWM450900U (zh) * 2012-09-14 2013-04-11 Compuware Technology Inc 熱插拔式不斷電模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796A (zh) * 2001-12-13 2003-06-18 麦格尼特公司 电流共享的模块供电方法及电路
CN1622218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存储器控制装置和存储器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60107075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Dell Products L.P. Independent control of output current balance between paralleled power units
US20070188198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urrent to a load
CN102135784A (zh) * 2010-01-21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流平衡电路
CN201774300U (zh) * 2010-07-26 2011-03-23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源平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883A (zh) * 2020-07-07 2020-12-0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受电设备对多供电输入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719B (zh) 2016-03-23
TWI475361B (zh) 2015-03-01
US20140101463A1 (en) 2014-04-10
TW201415203A (zh)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719B (zh) 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的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CN206460351U (zh) 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单元、电子设备及兼容usb c型标准的控制器
US8659181B2 (e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gnal with splitting of power transmission interval
CN102981482B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方法
CN105453360A (zh) 用于控制通过通信电缆传输电力的方法和系统
US99979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adapter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associated charging system
CN1909314B (zh) 装备有电源电路的电子断开装置和包含断开装置的断路器
CN102244400A (zh) 不间断电源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EP2733809B1 (en) Power quality control
TW200830075A (en) Analog combination regulator
CN102047543A (zh) 具有双极输入的通用非隔离式充电器
US20170220085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42269B2 (en)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for a field device coupler
KR20150089270A (ko) 배터리 역접속 방지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30079163A (ko) 전기 차량용 충전 장치 및 전기 차량용 충전 시스템
JP2013051846A (ja) 電気車両用充電装置及び電気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CN108054747B (zh) 一种直流变换器的并联控制方法及直流微电网
US10886744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WO2018078683A1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EP3214810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W201742346A (zh) 電流調節系統
CN203840194U (zh) 具有过电压保护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04681076U (zh) 一种用于交流两线制音叉物位计的保护电路
CN109412184A (zh) 一种多分支储能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14435180B (zh) 能量供应系统、用于操作能量供应系统的方法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8

Address after: The new Taiwan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Xizhi District Five Road No. 88 21 floor

Patentee after: Weft technology service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before: Weichuang Zit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