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1676A -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 Google Patents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1676A
CN103711676A CN201310227957.5A CN201310227957A CN103711676A CN 103711676 A CN103711676 A CN 103711676A CN 201310227957 A CN201310227957 A CN 201310227957A CN 103711676 A CN103711676 A CN 10371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supply
oil cylinder
linear compressor
delivery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79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1676B (zh
Inventor
梁海山
许升
李衡国
宋斌
闫赛娜
李海涛
赵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Co Ltd
Haier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Co Ltd, Haier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279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1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1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作可靠而且能够保证供油效果的压缩机马达的供油结构与压缩机。本发明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包括:提供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内的供油活塞;将油缸和供油活塞的其中之一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上,另一与直线压缩机的电机本体联动设置;所述直线压缩机的往复运动使电机本体与壳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带动油缸与供油活塞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供油装置通过与供油装置相连的供油管实现供油。

Description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背景技术
直线压缩机用于将被压缩流体吸入至气缸中,并利用直线电机的直线驱动力使活塞在气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压缩流体,继而排出压缩状态的流体。压缩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中高频往复运动,活塞汽缸之间存在摩擦作用,摩擦损耗一定的功率,还有可能造成磨屑等杂质的产生,加剧活塞汽缸的磨损,造成气体泄漏量加大,压缩气体的效率降低,磨损的加剧不但会造成活塞汽缸的损毁,还有可能造成卡缸等严重问题。磨损的加剧还会造成汽缸活塞的局部温度过高,对压缩机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就需要向压缩机的活塞与气缸之间提供润滑油,以减少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目前,线性压缩机的供润滑油结构一般是利用压缩机的振动作为动力来供油的。现有的供油结构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压缩机的内部电机带动油泵组件的活塞振动,在油缸的惯性作用下,活塞与油缸产生相对运动,达到抽油供油的目的。这种结构比较复杂,安装困难。第二种是通过压缩机的内部电机带动油泵组件的油缸振动,在活塞的惯性作用下,活塞与油缸产生相对运动,达到抽油供油的目的。例如在公开号为CN1548736A,名称为“往复式压缩机的供油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一种对压缩机电动机(马达)进行供油的供油结构,该结构中,在电动机机身上固定有一个缸体,缸体中具有能够滑动的活塞,活塞与缸体间设有弹簧,利用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活塞的惯性,使活塞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在缸体中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需要供油之处进行供油(润滑油)。
以上供油结构中,均是需要部件的惯性来实现活塞与油缸的相对运动,由于直线压缩机中油缸和油活塞的质量都很小,因此惯性也小,告惯性产生的相对运动较小,抽油的能力差,所抽的润滑油流量低,难以满足润滑的需要。而如果加大油泵组件的质量会增加其体积,又会浪费宝贵的空间。另外,上述结构由于有部分部件并不固定,因此安装困难,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可靠而且能够保证供油效果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包括:提供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内的供油活塞;将油缸和供油活塞的其中之一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上,另一与直线压缩机的电机本体联动设置;所述直线压缩机的往复运动使电机本体与壳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带动油缸与供油活塞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供油装置通过与供油装置相连的供油管实现供油。
另外,本发明优选,所述供油方法包括:通过供油管将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刚性连接,电机本体的振动通过供油管带动油缸或供油活塞产生运动。
本发明优选,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油缸水平地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底部,在所述油缸上开设供润滑油流入的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单向阀。
本发明优选,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刚性连接件将油缸或供油活塞和电机本体进行联动连接,并将供油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一供油管进行供油。
本发明优选,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供油管的出口端设置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在电机本体非振动状态下形成一储油区。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为:包括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一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内的供油活塞,所述油缸和供油活塞的其中之一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与所述电机本体间联动设置。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供油机构中,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通过供油管将所述供油活塞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刚性连接;供油管与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连接的一端穿设在油缸或供油活塞的轴线上,并与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供油机构中,所述油缸水平地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底部,所述油缸上开设供润滑油流入的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单向阀。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供油机构中,在所述供油管的出口端设置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在电机本体非振动状态下形成一储油区。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供油机构中,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和电机本体之间通过刚性连接件联动连接,供油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一供油管进行供油设置。
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方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马达的供油结构(机构)为:压缩机具有外壳与收装在该外壳内的马达,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能够盛装润滑油。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有油缸,该油缸内形成有油缸孔,该油缸孔中设有能够在该油缸孔中滑动的供油活塞,由该供油活塞与油缸孔的内壁形成供油工作腔,在该供油工作腔的壁部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通孔。在所述供油活塞与所述马达之间设有供油管,该供油管的第1端固定在所述供油活塞上且与所述供油工作腔连通,第2端固定在所述马达上且与该马达上的被供油处连通。所述通孔为节流孔或者在所述通孔上设有只允许所述润滑油进入所述供油工作腔中的单向阀。
采用如上的结构,由于供油活塞与马达之间固定连接着供油管,因而,马达的振动通过供油管传递到供油活塞上,使其在油缸孔中移动,当供油活塞向使供油工作腔扩大的方向移动时,润滑油经由开设在该供油工作腔的内壁上的通孔被吸入供油工作腔中。之后,当活塞向使供油工作腔缩小的方向移动时,在上述通孔为节流孔的情况下,由于该通孔为节流孔,使供油工作腔中的润滑油难以从该节流孔中排出,而是进入供油管中被输送到马达被供油处;另外,在于通孔上设有上述单向阀的情况下,单向阀允许润滑油进入供油工作腔中但禁止其反向流动,因而,润滑油能够很好地经由供油管被输送到马达的被供油处。
本发明中,由于供油管的一端与(第1端)与供油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第2端)与马达固定连接,因而马达的振动能够经由该供油管很好地传递到供油活塞上,相比于依靠活塞惯性实现供油等方式,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效率高。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振动传递效果,最好是使供油管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可以采用硬质的橡胶、塑料或者金属(例如钢、铁)来制作供油管。
另外,本发明优选,所述马达具有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位于气缸内的活塞(往复式压缩机),所述供油活塞的运动方向与该位于气缸内的活塞的运动方向一致。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供油用的供用活塞的运动方向与位于气缸内的活塞的运动方向一致,因而位于气缸内的活塞引起的振动能够较大程度地传递给供油用的供油活塞,使其移动程度较大,提高供油量。
本发明优选,所述马达具有马达主体与将该马达主体支承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所述供油管的所述第1端固定在该支架上。所述支架可以为支承法兰。
本发明优选,所述油缸为有底筒状部件,其轴线沿水平方向配置,所述供油活塞配置在该有底筒状部件中,在该有底筒状部件的底壁与所述供油活塞之间形成所述供油工作腔,所述通孔形成在该有底筒状部件的底壁上。关于该底壁,可以与筒状部件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设置。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供油活塞上沿轴向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供油管的第1端穿过该安装通孔而与所述供油工作腔连通。为保证密封性,供油管可以通过过盈配合与/或使用粘接剂等方式直接固定在该安装通孔中。
本发明优选,所述单向阀包括覆盖板部以及板簧连接部,所述覆盖板部从所述供油工作腔一侧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板簧连接部一端与所述覆盖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缸相固定。如此,能够形成简单且可靠的单向阀。另外,所述马达可以为电动马达。另外,所述供油管可以由硬质的橡胶、塑料或者金属制成。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为,包括上述任选构成的供油结构。
本发明通过将供油装置的油缸和油活塞分别连接固定到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和电机本体上,利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和电机本体之间的相对振动实现油缸和油活塞的相对运动,其工作过程不需要依靠惯性,可靠性高。并且由于油缸和油活塞分别连接固定到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和电机本体上,不存在非固定部件,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表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供油结构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供油缸的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压缩机100具有外壳13,在外壳13内支承着电动马达101(电机本体),该电动马达101具有被支承法兰3(支架的一例)支承的气缸2,气缸2水平设置(其轴线位于水平方向),气缸2中设有活塞1(马达活塞),活塞1(供油活塞)连接有永磁体10(相连接部分图中未示出),永磁体10内周侧设有内定子片9,外周侧设有外定子片11。压缩机通电后,永磁体10在内定子片9与外定子片10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相对运动,带动活塞1在气缸2内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产生吸排气(其功能),此时,在活塞1与阀片12间产生压力,导致整个压缩机内部电机结构的振动。关于电动马达101的工作原理及其具体实现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进行特别的变更,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另外,在上述外壳13的底部形成的凹部中储存有润滑油90,图中符号91表示的是该润滑油90的液面。另外,在该外壳13的底壁上固定有供油装置的油缸5,该油缸5为有底圆筒状部件,其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上述气缸2的轴线方向一致。该油缸5具有油缸孔51,油缸孔51中安装有供油用的供油活塞6,该供油活塞6能够在油缸孔51中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由该供油活塞6与油缸孔51的内壁在油缸孔51中区划出供油工作腔51a。油缸孔51的底壁形成该供油工作腔51a的一个侧壁。
另外,油缸5具有油缸盖8,该油缸5的底部(油缸孔51的底壁)由该油缸盖8构成,在该油缸盖8上设有通孔81。在该油缸盖8内侧安装有用来吸油后阻止油倒流的吸油阀片7,该吸油阀片7构成允许油进入供油工作腔51a中但禁止其反向流动的单向阀。如图2所示,该吸油阀片7由一个圆板部件加工而形成,具有与油缸5相固定(被油缸盖8与油缸5的主体夹住)的外缘部73、从内侧(朝向供油工作腔51a的一侧)盖住上述通孔81的覆盖板部71、以及连接在外缘部73与覆盖板部71之间的板簧连接部72。该板簧连接部72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具有弹簧的作用。
油缸盖8的通孔81的孔径小于吸油阀片7的覆盖板部71,可靠地防止油倒流。
在供油活塞6与电动马达101的支承法兰3之间连接着供油管4,该供油管4的一端(第1端,图1中左侧端)穿过供油活塞6上设置的轴向通孔(并固定在该通孔中)而与供油工作腔51a连通,另一端(第2端,图1中右侧端)部被固定在电动马达101的支承法兰3上并与电动马达101的被供油处(例如,上述活塞1)连通。具体的连通结构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例如可参照上述CN1548736A号专利文献,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油缸5与安装在其中的供油活塞6构成了对电动马达101供油的供油装置(油泵),下面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说明:与支承法兰3相连的供油管4在电动马达101的振动下,带动与其一端相连的供油活塞6往复运动,供油活塞6在油缸5内产生压力,当供油活塞6向远离油缸盖8的方向(使供油工作腔51a扩大的方向)运动时,在油缸内部便产生负压,使吸油阀片7的覆盖板部71离开油缸盖8的通孔81,压缩机外壳13内的润滑油便进入油缸内,而当供油活塞6向靠近油缸盖8的方向(向使供油工作腔51a缩小的方向)运动时,吸油阀片7的覆盖板部71便覆盖在油缸盖8的通孔81上,避免油缸内的油从油缸盖8的通孔81处流出,在油缸5内形成正向压力,在受压力的情况下,供油工作腔51a中的润滑油进入供油管4中并被输送到电动马达101的被供油处。
为了保证良好的供油,应该经常检查壳体13中盛装的润滑油90的储存量,最好使其液面91始终没过油缸5。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供油管4的一端与(第1端)与供油用的供油活塞6固定连接,另一端(第2端)与电动马达的支承法兰3固定连接,因而电动马达的振动能够经由该供油管4很好地传递到供油活塞6上,相比于依靠活塞惯性实现供油等方式,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效率高。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振动传递效果,最好是使供油管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硬质的橡胶、塑料或者金属(例如钢、铁)来制作供油管4。
上述实施例中,油缸是固定在壳体上的,而供油活塞与电机本体联动设置。油缸与供油活塞可以交换位置,即将供油活塞固定在壳体上,而将油缸与电机本体联动设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油管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承法兰3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固定在电动马达101的其他部位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单向阀,设有吸油阀片7,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单向阀。另外,还可以不设置单向阀,而是将通孔81形成为直径较小的节流孔,利用其节流作用来在供油工作腔51a中形成正压从而实现供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油活塞通过供油管与压缩机本体(马达)连接,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它机构将供油活塞与压缩机本体连接起来实现二者相联动。例如采用刚性连接件将油缸或供油活塞和电机本体进行联动连接,并将供油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一供油管进行供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往复式压缩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在其他方式的能够产生振动的压缩机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方法包括:
提供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内的供油活塞;
将油缸和供油活塞的其中之一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上,另一与直线压缩机的电机本体联动设置;
所述直线压缩机的往复运动使电机本体与壳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带动油缸与供油活塞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供油装置通过与供油装置相连的供油管实现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方法包括:
通过供油管将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刚性连接,电机本体的振动通过供油管带动油缸或供油活塞产生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油缸水平地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底部,在所述油缸上开设供润滑油流入的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刚性连接件将油缸或供油活塞和电机本体进行联动连接,并将供油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一供油管进行供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供油管的出口端设置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在电机本体非振动状态下形成一储油区。
6.一种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所述直线压缩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一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内的供油活塞,所述油缸和供油活塞的其中之一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与所述电机本体间联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通过供油管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刚性连接;供油管与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连接的一端穿设在油缸或供油活塞的轴线上,并与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水平地固定在直线压缩机的壳体底部,所述油缸上开设供润滑油流入的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单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油管的出口端设置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在电机本体非振动状态下形成一储油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缸或供油活塞和电机本体之间通过刚性连接件联动连接,供油油缸内的供油腔连通一供油管进行供油设置。
CN201310227957.5A 2012-09-29 2013-06-08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Active CN103711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7957.5A CN103711676B (zh) 2012-09-29 2013-06-08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5230 2012-09-29
CN201210375230.7 2012-09-29
CN2012103752307 2012-09-29
CN201310227957.5A CN103711676B (zh) 2012-09-29 2013-06-08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1676A true CN103711676A (zh) 2014-04-09
CN103711676B CN103711676B (zh) 2017-03-22

Family

ID=5040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7957.5A Active CN103711676B (zh) 2012-09-29 2013-06-08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16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452A (zh) * 2014-11-21 2016-06-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压缩机
CN106032795A (zh) * 2015-03-12 2016-10-1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直线压缩机及润滑油供油方法
CN107313920A (zh) * 2016-04-27 2017-11-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直线压缩机及位置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7563B1 (ko) * 1997-08-30 2000-01-15 구자홍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순환구조
KR100246422B1 (ko) * 1997-12-10 2000-04-01 구자홍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장치
KR100253239B1 (ko) * 1997-12-30 2000-05-01 구자홍 압축기의 오일 입출구조
CN1164868C (zh) * 2000-02-17 2004-09-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往复式压缩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
KR100529941B1 (ko) * 2004-01-13 2005-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 장치
KR20090053130A (ko) * 2007-11-22 2009-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7563B1 (ko) * 1997-08-30 2000-01-15 구자홍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순환구조
KR100246422B1 (ko) * 1997-12-10 2000-04-01 구자홍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장치
KR100253239B1 (ko) * 1997-12-30 2000-05-01 구자홍 압축기의 오일 입출구조
CN1164868C (zh) * 2000-02-17 2004-09-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往复式压缩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
KR100529941B1 (ko) * 2004-01-13 2005-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 장치
KR20090053130A (ko) * 2007-11-22 2009-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452A (zh) * 2014-11-21 2016-06-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压缩机
CN105673452B (zh) * 2014-11-21 2019-09-17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压缩机
CN106032795A (zh) * 2015-03-12 2016-10-1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直线压缩机及润滑油供油方法
CN107313920A (zh) * 2016-04-27 2017-11-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直线压缩机及位置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1676B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1773B2 (en) Linear compressor
JP2905600B2 (ja) リニアコンプレッサの摩擦部分用の給油装置
CN103362783B (zh) 一种线性压缩机
US10533546B2 (en) Linear compressor
EP3242027A1 (en) Linear compressor
US10288054B2 (en) Linear compressor
US10280914B2 (en) Linear compressor
CN210623014U (zh) 线性压缩机
CN108457840B (zh) 一种带有供油装置的线性压缩机
CN103711676A (zh)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供油机构
EP3001091A1 (en) Lubricator
CN212360077U (zh) 减振降噪电磁泵
JP4750377B2 (ja) 往復動式圧縮機
CN110500259A (zh) 线性压缩机
CN109653987A (zh) 一种带有供油装置的线性压缩机
CN103775309B (zh) 直线压缩机的供油机构
CN104153972B (zh) 供油装置及包含有该供油装置的直线压缩机
CN104153962B (zh) 供油装置及包含有该供油装置的直线压缩机
CN104153973B (zh) 供油装置及包含有该供油装置的直线压缩机
CN104110361B (zh) 线性压缩机
JP2005061411A (ja) 往復動式圧縮機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KR101202902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본체프레임
CN105240257B (zh) 一种供油装置和直线压缩机
KR100677292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
JP4812412B2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IER GROUP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50127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IER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QINGDAO HAI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6101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O: 266100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7

Address after: 266100 No.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f Qingdao Haier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No. 1, Haier Road, hi tech park,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haier group corporation

Applicant before: Haier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r Co.,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Assignee: WanBao Group Compressor Co., Ltd.

Assignor: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f Qingdao Haier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26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Oil supply method for linear compressor and oil supply mechanism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429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Assignee: Jiaxibeila Compressor Co., Ltd.

Assignor: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f Qingdao Haier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34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Oil supply method for linear compressor and oil supply mechanism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525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