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2899B -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2899B
CN103702899B CN201280035343.0A CN201280035343A CN103702899B CN 103702899 B CN103702899 B CN 103702899B CN 201280035343 A CN201280035343 A CN 201280035343A CN 103702899 B CN103702899 B CN 103702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frame
frame element
sail
sai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53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2899A (zh
Inventor
乌格斯·德蒂尔凯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f Tweng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ff Twe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f Twe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off Tweng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0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2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2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9/00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 B63H9/04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using sails or like wind-catching surfaces
    • B63H9/06Types of sai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ail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9/061Rigid sails; Aerofoil s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9/00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 B63H9/04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using sails or like wind-catching surfaces
    • B63H9/06Types of sai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ail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9/061Rigid sails; Aerofoil sails
    • B63H9/0621Rigid sail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ivotally supported panels
    • B63H9/0635Rigid sail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ivotally supported panels the panels being pivotable about vertical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架装置,具有多个可相对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与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及与另一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框架装置具有带至少一个、借助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形成的成型轮廓区段的成型轮廓,框架装置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调节;在第一工作位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第一帆面或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而其第二成型轮廓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在第二工作位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其第二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相应另外的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以改善框架装置。

Description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其中该框架装置具有多个能够相对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与一个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另一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框架装置具有带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的成型轮廓,该成型轮廓区段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来形成,并且框架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调节;涉及如下成型帆装置:该成型帆装置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以及具有可流经的第二帆面,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具有帆前边缘和布置在第一帆面与第二帆面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以及涉及如下成型帆装置:该成型帆装置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可流经的第二帆面,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以及布置在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该骨架装置带有多个框架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具有多个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调节并且本身分别是刚性的。
由EP 511 050 A1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由至少一个空气动力学成型的元件构成,其中至少一部分或者区域是可折叠的,用于通过朝向其的风的作用来驱动和/或推进,带有分别用于迎风侧(Luvseite)或者背风侧(Leeseite)的两个表面,在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缝隙,以便能够实现从迎风侧到背风侧的气流,并且设置有控制元件,以便将从所述缝隙出来的空气在背风侧上与所述元件相切地引导,其中所述缝隙和所述气流的所述控制元件在几何结构方面以及在打开/封闭方面通过装置作用到所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区域的状态上并且作用到其几何结构上,并且其中所述装置此外包含调节所述元件的几何结构的装置,至少是调节拱形结构的形状和深度,以便提供具有可调节的几何结构的空气动力学元件,该元件配备有改善从迎风侧到背风侧的气流的装置,其方式是,在背风侧上的空气汇集为气流,该气流以与背风侧流出的气流在所述气流和所述流出的汇集位置相同的方向和相同的侧流动,其中该元件保持其空气动力学形状。(也就是说,没有推移,没有空穴,没有尤其是形成引导元件的阻挡物),即使不形成空气贯穿(当例如空气动力学元件略微弯曲时,以及当使用适用于空气动力学形状的所有元件、适用于薄的支承面以及适用于厚的支承面的原理时)。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在结构上和/或功能上改善开头所提及的框架装置,以及提供开头所提及的成型帆装置,其在结构上和/或功能上得到改善。尤其是提供一种框架装置和/或成型帆装置,借助其改善了调节推进和损伤(Kraenkung)的可能性并且改善了其操纵。
该任务的解决方案借助用于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来实现,其中框架装置具有多个能够相对于彼此调节(verstellbare)的框架元件,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与一个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另一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框架装置具有带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的成型轮廓,该成型轮廓区段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来形成,并且框架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调节,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第一帆面或者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并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相应另外的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
框架装置可以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调节。第一端部位置可以对应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端部位置可以对应于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以存在另外的工作位置。可流过的帆面可以是可被风流过的帆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框架装置情况下,与工作位置相关地变换地,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第一帆面或者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并不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相应另外的帆面的框架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不同时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至少近似全部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至少近似全部的第二成型轮廓来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元件的骨架装置具有相对于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之间的距离而言小的宽度。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元件的骨架装置的宽度小于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之间的距离。框架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需要较少的结构空间。框架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在轻型结构观点下得到改善。框架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具有减轻的重量。框架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具有提高的刚性和/或强度。框架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或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能够简化地操作。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可以用简化的方式来升起和/或降下。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可以用简化的方式来调节。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具有改善的帆特性。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具有改善的支承面特性。带有这种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在收聚的状态中具有减小的空间需求。
框架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框架元件、第二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它们可以分别相对于彼此可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之间,第一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第二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二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第一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第三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和与第二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三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三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
框架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框架元件、第二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它们可以分别相对于彼此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之间,第一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第二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帆面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与第二帆面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第三框架元件可以具有与帆前边缘关联的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的区段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至少近似地第二框架元件的全部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可以形成框架装置的与帆前边缘关联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二成型轮廓并不会形成用于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一成型轮廓的区段可以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至少近似地第二框架元件的全部第二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可以形成框架装置的与帆前边缘关联的成型轮廓区段。
一个框架元件和另外的框架元件可以相互借助铰链式的关节来可调节地连接。所述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叉状的关节窝(Gelenkpfanne),而所述另外的框架元件可以具有齿状的关节头。关节可以具有第一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以及具有第二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关节可以具有第一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的可调节性,以及具有第二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的可调节性。
至少两个相对于彼此可调节的框架元件可以在运动学上耦合,使得一个框架元件的调节引起另外的框架元件的调节。一个框架元件可以为了与另外的框架元件的运动学耦合而具有带空隙的第一耦合区段,并且另外的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带突起的第二耦合区段。第一耦合区段和第二耦合区段可以形成铰链式的关节。第一耦合区段可以具有叉状的关节窝。第二耦合区段可以具有齿状的关节头。
框架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框架元件、第二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它们可以分别相对于彼此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之间,并且第一框架元件可以与第三框架元件运动学耦合,使得第一框架元件或者第三框架元件的调节引起相应另外的框架元件的调节。
所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此外借助一种成型帆装置来实现,该成型帆装置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以及可流经的第二帆面,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帆前边缘和布置在第一帆面与第二帆面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其中骨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这种框架装置。
所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此外借助一种成型帆装置来实现,该成型帆装置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可流经的第二帆面,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以及布置在第一帆面与第二帆面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该骨架装置带有多个框架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具有多个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可调节并且本身分别是刚性的,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多个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可调节并且本身分别是刚性的,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第一成型轮廓和第二成型轮廓,所述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上,所述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上,和/或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第一成型轮廓和第二成型轮廓,所述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上,所述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上。
成型帆装置可以与桅杆连接。成型帆装置可以与帆交通工具(Segelfahrzeug)一同使用。帆交通工具可以是水上交通工具或者陆地交通工具。帆交通工具可以是水上帆船、冰上帆船(Eissegler)或者陆地帆船。水上帆船可以是单体船或者多体船。多体船尤其是可以具有双体或者三体。多体船可以是双连舟或者三体船。水上帆船可以具有一个桅杆或者多个桅杆。水上帆船可以是单桅帆船(Slup)。水上帆船可以是纵帆船、双桅船或者小帆船(Yawl)。水上帆船可以是体育用艇。水上帆船可以是快艇。水上帆船可以是赛艇。水上帆船可以是游艇。成型帆装置可以用作后桅帆。成型帆装置可以用作主帆。成型帆装置可以用作前帆、纵帆或者后桅纵帆。成型帆装置可以是超型帆(Oversize-Segel)。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可以具有主平面,其与桅杆的轴线基本上正交。可以设置多个框架装置,其带有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调节的并且分别本身为刚性的框架元件。多个框架装置可以彼此独立地调节。多个框架装置可以共同地调节。多个框架装置可以同步地调节。多个框架装置可以共同地、然而比例不同地调节。
由此型材可以与气流无关地设置。所设置的型材在变化的气流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其成形。可以设置型材弯曲(Profilwoebung)。型材是可反转的。可以设置对于第一帆面的气流最优的型材。可以设置对于第二帆面的气流最优的型材。可以设置作用于桅杆的推力。可以设置作用到桅杆上的推力的作用点。可以设置作用到船身上的力矩。成型帆装置、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可以对应于轻型结构的原理。成型帆装置、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具有高的刚性和强度。成型帆装置可以简单地操作。
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可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调节,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第一成型轮廓以及用于第二帆面的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第二成型轮廓以及用于第二帆面的第二成型轮廓。第一工作位置可以是第一端部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可以是第二端部位置。在端部位置中可以阻止继续的调节。继续的调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阻止:在可以相对于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之间形成形状配合。继续的调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阻止:在可以相对于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之间形成止挡,或者可调节的框架元件在彼此上止挡。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工作位置中可以是可移动的。由此,在第一工作位置中可以设置用于第一帆面的合乎目的的成型表面以及用于第二帆面的合乎目的的成型表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中可以设置用于第一帆面的合乎目的的成型表面以及用于第二帆面的合乎目的的成型表面。用于第一帆面的成型表面和用于第二帆面的成型表面可以是不同的。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的成型表面可以不同于第二工作位置中的成型表面。
借助第一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第一支承翼型材,并且借助第二成型轮廓可以形成第二支承翼型材。第一支承翼型材可以是非对称的支承翼型材,而第二支承翼型材可以是与第一支承翼型材互补的支承翼型材。支承翼型材可以是标准型材,其被流经的侧(迎风侧)凸出,并且其对置侧(背风侧)s形弯曲。支承翼型材可以使用在宽的速度范围中。借助支承翼型材可以产生动态的推进。
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关于其纵轴线对称的成型轮廓。由此,框架装置可以在第一工作位置中形成用于第一帆面的成型轮廓,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形成用于第二帆面的成型轮廓,其中在工作位置变换的情况下,框架元件的支承面变换。
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在外侧具有形成成型轮廓的梁(Holme),并且在内侧具有将所述梁稳定的肋。肋可以在主负荷方向上延伸。肋可以基本上将其纵向方向上的压力负荷吸收。由此,实现了轻型并且仍然稳定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由单个的杆和/或区段组成。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一件式地制造。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材料如木头、轻金属合金例如铝合金或者钛合金、塑料、碳、纤维材料如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和/或颗粒材料,尤其是作为塑料的填充材料。例如,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填充的塑料。例如,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碳纤维增强的管。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是泡沫三明治部件(Schaum-Sandwich-Bauteil)。
多个框架元件可以以其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形成框架装置的第一成型轮廓,并且以其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形成框架装置的第二成型轮廓。多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可以形成框架装置的成型轮廓。多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可以在过渡区段中紧贴在彼此上。在多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之间的过渡部可以至少近似连续地延伸。由此,实现了平坦的成型表面。
至少两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共同的枢转轴,它们能够围绕该枢转轴相对于彼此调节。枢转轴可以借助栓和毂(Nabe)来构成。
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可以具有(n)个框架元件和(n-1)个相互间隔的枢转轴。特别地,框架装置可以具有三个框架元件和两个相互间隔的枢转轴。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框架元件、与第一框架元件一同能够围绕共同的第一枢转轴移动的第二框架元件以及与第一框架元件一同能够围绕共同的第二枢转轴移动的第三框架元件。第二框架元件和第三框架元件可以具有第一成型轮廓和第二成型轮廓,其中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上,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上。第一框架元件可以具有第一成型轮廓和第二成型轮廓,其中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上,而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上。
至少两个框架元件可以在运动学上耦合,使得一个框架元件的调节引起至少一个另外的框架元件的调节。所述至少两个框架元件的运动学耦合可以具有与一个框架元件关联的第一耦合区段和与第一耦合区段对应的第二耦合区段,该第二耦合区段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框架元件关联。第一耦合区段和第二耦合区段可以力配合地相互对应。所述至少两个框架元件的运动学耦合可以具有叉状的引导装置。第一耦合区段可以具有缝隙,而第二耦合区段可以具有突起。突起可以传递运动地容纳于缝隙中。在第一耦合区段和第二耦合区段之间可以在变换工作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滚动和/或滑动。第一耦合区段和第二耦合区段可以具有对应的渐开线齿形。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开口用于容纳桅杆。由此,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固定在桅杆上。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在桅杆上受限地可运动地固定,尤其是能够在垂直于桅杆轴线的方向上运动地固定。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围绕桅杆枢转。由此,成型帆装置例如在调头或者转变航向的情况下可以从一侧过渡到另一侧。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以在桅杆上在桅杆轴线的方向上推移。由此,可以将成型帆装置升起、收藏或者收缩。多个、尤其是两个局部交迭的框架元件可以具有开口用于容纳桅杆,它们齐平地相互叠置,使得可以容纳桅杆,并且能够实现成型帆装置的调节。
在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之间可以布置有带保持元件的保持装置。借助保持装置,可以将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相互连接。第一帆面和第二帆面相互间可以具有预先确定的距离。借助保持装置,可以对第一帆面和/或第二帆面施加预应力。借助保持装置,可以将第一帆面和/或第二帆面与框架装置和/或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靠置和/或保持。保持元件可以具有管和在管中延伸的缆索,其中所述管用于支撑第一帆面和/或第二帆面,所述缆索用于将第一帆面和/或第二帆面拉紧。
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调节可以借助缆索操作来进行,该缆索操作在至少两个框架元件之间作用。可以设置第一缆索,借助其可以实现从第一工作位置至第二工作位置中的调节。可以设置第二缆索,借助其可以实现从第二工作位置至第一工作位置中的调节。第一缆索和第二缆索可以引起相反的调节。借助缆索操作,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框架装置固定在工作位置中。缆索可以与框架元件抗拉地连接。缆索可以在框架元件中可相对运动地引导。
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从该描述中得出其他的特征和优点。这些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可以是本发明的一般特征。这些实施例的与其他特征关联的特征也可以是本发明的单个特征。
其中以示意性的方式和示例性的方式:
图1示出了带有外部的帆面和内部的骨架结构的成型帆装置,
图2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的框架装置,
图3a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和在第一工作状态中的帆面的框架装置,
图3b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和在第二工作状态中的帆面的框架装置,
图3c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和在中性的中间状态中的帆面的框架装置,
图4在等角图中示出了带有缆索操作装置的框架装置,
图5示出了在组合状态中的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
图6a在分解图中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的框架装置,以及
图6b示出了在组合状态中带有三个框架元件的框架装置。
图1示出了成型帆装置100,其带有外部的帆面102、104和内部的骨架结构106。成型帆装置100用于驱动这里未进一步示出的帆交通工具。骨架结构106预先给定了成型帆装置100的形状。帆面102、104通过骨架结构106张紧。成型帆装置100具有第一帆面102和对置的第二帆面104。在帆面102、104之间形成空腔108,骨架结构106布置在该空腔中。
成型帆装置100具有支承翼型材,依靠其借助支承面效应可以产生动力推进。成型帆装置100的支承翼型材是可调节的。可以针对流经第一帆面102而设置第一工作位置,并且可以针对流经第二帆面102设置第二工作位置。在此,要流经的帆面具有凸面弯曲的表面。对置的帆面具有s形弯曲的表面。成型帆装置100具有带凸起部半径的成型凸起部110以及带有后边缘角的成型后边缘112。从成型凸起部110至成型后边缘112的最长线确定了型材深度,所述成型后边缘与弦(Profi lsehne)相同。断面曲率作为骨架线与弦的最大可能的偏差而得到。在成型帆装置100的横截面中恰好在帆面102、104之间的线称为骨架线。成型帆装置100的成型轮廓于是关于其骨架线是对称的。另一定义为:骨架线是在型材中记下的圆中心的连接线。型材厚度是在型材内的骨架线上的最大可能的圆直径。断面曲率决定性地确定了最大的推进并且对于力矩系数是重要的。
帆面102、104可以由人造纤维构成的纺织物构成。帆面102、104可以借助层压帆布形成,其中纤维被粘贴有膜或者纺织品。帆面102、104可以借助膜帆布(Membransegel)来形成,其中强化纤维已经在制造帆时按照所预期的负荷线被引入了。帆面102、104可以具有例如聚酰胺、聚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naphtalat)、芳香族聚酰胺和/或碳纤维构成的人造纤维。
骨架结构106具有多个(这里为19个)框架装置如114。框架装置114分别具有三个能够相对于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由此,可以调节成型帆装置100,使得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第一帆面102形成要流经的支承翼侧,而第二帆面104形成背侧,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第二帆面104形成要流经的支承翼侧,而第一帆面102形成背侧。
成型帆装置100布置在桅杆116上。桅杆116在升起的成型帆装置100情况下在空腔108中伸展,并且穿过框架装置114中的开口。在开口的边缘和桅杆之间存在间隙。框架装置114在桅杆116上受限地可移动。框架装置114在桅杆116上能够在桅杆轴线的方向上推移。框架装置114能够围绕桅杆116枢转。由此,成型帆装置100能够围绕桅杆116枢转。桅杆116在支承翼型材中在成型凸起部110之后延伸,使得成型帆装置100的较小区段在桅杆116和成型凸起部110之间延伸,而成型帆装置100的较大区段在桅杆116和成型后边缘112之间延伸。桅杆116在此牢固地、尤其是抗扭地与交通工具本体如船身连接。桅杆116可以位于垫木上并且引导穿过甲板。可替选地,桅杆116可以位于甲板上并且从下方支撑在垫木上。
图2示出了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200,如根据图1的成型帆装置100的框架装置114,其带有三个框架元件202、204、206。框架元件202是中央框架元件。框架元件204形成框架装置200的成型凸起部侧的区段,并且由此形成支承翼型材的成型凸起部侧的区段。框架元件206形成框架装置200的成型后边缘侧的区段,并且由此形成支承翼型材的成型后边缘侧的区段。
框架元件202在其朝向支承翼型材的成型凸起部208的端部210上具有比其朝向成型后边缘212的端部214更大的宽度。框架元件202从其端部210出发直到其端部214连续变窄地延伸。框架元件202具有侧面的梁216、218,其形成成型轮廓。梁216、218借助肋220来稳定。框架元件202在其端部210的区域中具有铰链连接装置222用于与框架元件204铰接。框架元件202在其端部214的区域中具有铰链连接装置224用于与框架元件206铰接。框架元件202具有主延伸平面,梁216、218和肋220在该主延伸平面中延伸。铰链连接装置222、224具有与主延伸平面正交取向的轴线。为了形成铰链连接装置222、224,在框架元件202上设置有开口和/或栓。
框架元件204具有液滴状的外轮廓。框架元件204的一个端部226形成框架装置200的成型凸起部208,并且由此形成支承翼型材的成型凸起部208。框架元件204的朝向成型后边缘212的端部228具有耦合区段230。耦合区段230用于与框架元件206动力学耦合,使得框架元件204相对于框架元件202的调节也引起框架元件206的调节。耦合区段230在此具有突起,其配合到框架元件206的耦合区段232的对应凹处中。框架元件204从其端部226出发至其端部228首先鼓起状地展宽并且随后变得尖锐地延伸。框架元件204具有环绕的梁234,其形成成型轮廓。梁234借助肋236稳定。框架元件204具有铰链连接装置222用于与框架元件202铰接。框架元件204具有主延伸平面,梁234和肋236在该主延伸平面中延伸。铰链连接装置222的轴线与主延伸平面正交取向。为了形成铰链连接装置222,在框架元件204上设置有开口或者栓。
框架元件206具有针状的形状。框架元件206的朝向成型凸起部210的端部238具有耦合区段232。耦合区段232用于与框架元件204动力学耦合,使得框架元件206相对于框架元件202的移动也引起框架元件204的调节。耦合区段232在此具有凹处,框架元件204的耦合区段230的对应突起配合到该凹处中。框架元件206的端部240形成框架元件200的成型后边缘212,并且由此形成支承翼型材的成型后边缘212。框架元件206从其端部238至其端部240变得尖锐地延伸。框架元件206具有侧面的梁242、244,其形成成型轮廓。梁242、244借助肋246来稳定。框架元件206具有铰链连接装置224用于与框架元件202铰接。框架元件206具有主延伸平面,梁242、244和肋236在该主延伸平面中延伸。铰链连接装置222的轴线与主延伸平面正交取向。为了形成铰链连接装置222,在框架元件206上设置有开口或者栓。
框架元件202、204、206借助其成型轮廓形成框架装置200的成型轮廓。在此,从一个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至另一框架元件的成型轮廓的过渡部连续走向,使得帆面至少近似平滑地靠置在成型轮廓上。在此,框架元件202、204、206的梁具有矩形横截面,边缘长度为大约20~40mm(尤其是大约30mm)×大约10~30mm(尤其是大约20mm)。框架元件202、204、206的肋具有较小的横截面。在梁和肋之间的过渡部以及在肋之间的过渡部在此以半径倒圆地实施。由此得到有利的力分布。避免了应力尖峰。改善了负荷能力。
框架元件202具有开口248。框架元件204具有开口250。在开口248、250中可以容纳桅杆。框架装置200可以借助开口248、250固定在桅杆上。桅杆在开口248、250中带有余隙地被容纳。框架装置200由此相对于桅杆能够受限地移动。框架装置200由此能够围绕桅杆枢转。开口248、250相互叠置,使得在框架装置200、尤其是框架元件202、204相互调节时,也保持框架装置200相对于桅杆的可运动性。
图3a示出了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300,如根据图1的成型帆装置100的框架装置114,其带有三个框架元件302、304、306和在第一工作状态中的帆面308、310。框架装置300的第二工作状态在图3b中示出。图3c示出了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中性的中间状态中的框架装置300。
在图3a中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中,框架装置300形成支承翼型材,其中帆面308形成可流经的前侧,而帆面310形成背侧。在帆交通工具的运行中,帆面308通常位于迎风侧,而帆面310位于背风侧。框架元件302具有与帆面310关联的成型轮廓312,以及与帆面308关联的成型轮廓314。框架元件304具有与帆面308关联的成型轮廓316,以及与帆面310关联的成型轮廓318。框架元件306具有与帆面308关联的成型轮廓320,以及与帆面310关联的成型轮廓322。在第一工作状态中,框架元件304的成型轮廓316和框架元件306的成型轮廓320形成用于帆面308的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状态中,框架元件302的成型轮廓312形成用于帆面310的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帆面308、310环绕地靠置在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上。
在图3c中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中,框架装置300形成支承翼型材,其中帆面310形成可流经的前侧,而帆面308形成背侧。在帆交通工具的运行中,帆面310通常位于迎风侧,而帆面308位于背风侧。在第二工作状态中,框架元件304的成型轮廓318和框架元件306的成型轮廓322形成用于帆面310的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状态中,框架元件302的成型轮廓314形成用于帆面308的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帆面308、310环绕地靠置在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上。
在图3b中所示的中性的中间状态中,框架装置300形成对称的成型轮廓。在该中间状态中,帆面308、310并未环绕地靠置在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上。特别地,在成型凸起部324和成型后边缘326之间的中间区段中,帆面308、310并未靠置在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上。在成型凸起部324上和在成型后边缘326上,帆面308、310在中间状态中也靠置在框架装置300的成型轮廓上。
在图3b中可以看到的是,帆面308、310相互限定地间隔。这借助用于帆面308、310的保持装置来实现,其具有多个保持元件如328。保持元件328分别具有缆索件和管件。管件在内侧靠置在帆面308、310上并且限定了与其长度对应的、帆面308、310相互之间的距离。缆索件在管件中引导,并且与帆面308以及与帆面310抗拉地连接。靠近成型凸起部324的保持元件长于靠近成型后边缘326的保持元件。保持元件大致与帆面308、310正交地延伸。
图4在等角图中示出了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400,如根据图1的成型帆装置100的框架装置114,其带有用于调节的缆索操作装置。框架装置400具有三个框架元件402、404、406。缆索操作装置具有两个缆索408、410。缆索408在朝向成型后边缘412的端部区域上在朝向成型轮廓414的侧面区域上抗拉地与框架元件404连接,并且首先在框架装置400的上侧或者下侧上横向于框架装置400的纵轴线和横向于枢转轴线416、418引导。在另一走向中,缆索408穿过框架元件402中的缆索引导装置引导至框架装置400的与上侧或者下侧对置的侧上。在另一走向中,缆索408朝向图4中未示出的桅杆引导以及在该桅杆上朝着桅杆底座的方向引导。缆索410在朝向成型后边缘412的端部区域上在朝向成型轮廓420的侧面区域上抗拉地与框架元件404连接,并且首先在框架装置400的上侧或者下侧上横向于框架装置400的纵轴线和横向于枢转轴线416、418引导。在另一走向中,缆索410穿过框架元件402中的缆索引导装置引导至框架装置400的与上侧或者下侧对置的侧上。在另一走向中,缆索408朝向桅杆引导以及在该桅杆上朝着桅杆底座的方向引导。
借助缆索408、410,框架装置400可以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调节。缆索408的拉拽操作引起框架装置400移动到第一工作状态中。在此,缆索408的在框架元件404上抗拉地固定的端部被朝着缆索引导装置的方向在框架元件402中被拉拽,直到缆索408在框架元件404上的固定位置大致位于框架元件402中的缆索引导装置上方。同时,借助框架元件404和框架元件406之间的动力学耦合422实现框架元件406的随动。框架元件404、406在此相反地枢转。借助缆索408可以将框架装置400固定在第一工作状态中。缆索410的拉拽操作引起框架装置400调节到第二工作状态中。在此,缆索410的在框架元件404上抗拉地固定的端部被朝着缆索引导装置的方向在框架元件402中被拉拽,直到缆索410在框架元件404上的固定位置大致位于框架元件402中的缆索引导装置上方。同时,借助框架元件404和框架元件406之间的动力学耦合422实现框架元件406的随动。框架元件404、406在此相反地枢转。借助缆索410可以将框架装置400固定在第二工作状态中。在另一应用中,可替选地或者附加地可以将缆索操作装置的缆索与框架元件406抗拉地连接,使得拉拽操作首先引起框架元件406的移动。在另一应用中,可替选地或者附加地可以使用操作杆。借助操作杆可以进行拉拽操作或者按压操作。
图5示出了在隐藏成型帆装置的情况下在组合状态中的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500、502,如根据图1的成型帆装置100的框架装置114。帆面可以从框架装置500、502松开并且去除。框架装置500可以相互叠置。如在图5中可看到的那样,保持元件如504布置在框架装置500、502上。
图6a在分解图中示出了带有三个框架元件602、604、606的成型帆装置的框架装置600,图6b示出了在组合状态中的框架装置600。框架装置600是对于根据图1至图5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的可替选的实施形式。框架元件602与成型帆装置的后边缘关联。框架元件606与成型帆装置的前边缘关联。框架元件604布置在框架元件602和框架元件606之间。
框架元件602具有变得尖锐的端部。框架元件602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成型轮廓608、610。成型轮廓608与帆面612关联。成型轮廓610与帆面614关联。框架元件602与框架元件604能够调节地连接。框架元件602和框架元件604相对于彼此能够围绕轴616枢转。框架元件604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成型轮廓618、620。成型轮廓618与帆面612关联。成型轮廓620与帆面614关联。框架元件604与框架元件606可调节地连接。框架元件604与框架元件606借助铰链式的关节622连接。关节具有关节轴。框架元件604在一端具有关节622的叉状的关节窝624。框架元件606在一端具有关节622的齿状的关节头626。关节窝624具有相对于关节头626展宽的张角。框架元件604和框架元件606可以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调节。借助关节622,在每个端部位置中形成止挡。框架元件606的另外的端部与成型帆装置的前边缘628关联。
在端部位置或者工作位置中,如图6b中所示的那样,框架元件602的整个成型轮廓608和框架元件604的整个成型轮廓618形成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的区段。帆面612靠置在框架元件602的整个成型轮廓608和框架元件604的整个成型轮廓618上。框架元件604的成型轮廓620的受限区段形成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的区段。帆面614靠置在框架元件604的成型轮廓620的受限区段上。框架元件606朝着帆面614移动。帆面614分区段地与框架装置600间隔地布置。距离保持器630用于将帆面614限定地保持在与框架装置600间隔的区段中。拉索632围绕轴634地在框架元件602上引导。
在这里未示出的另外的端部位置或者工作位置中,框架元件602的整个成型轮廓610和框架元件604的整个成型轮廓620形成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的区段。帆面614靠置在框架元件602的整个成型轮廓610和框架元件604的整个成型轮廓620上。框架元件604的成型轮廓618的受限区段形成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的区段。帆面612靠置在框架元件604的成型轮廓618的受限区段上。框架元件606朝着帆面612移动。帆面612分区段地与框架装置600间隔地布置。距离保持器630用于将帆面612限定地保持在与框架装置600间隔的区段中。其他内容补充地尤其是参考图1至图5和相关的描述。
附图标记表
100 成型帆装置
102 帆面
104 帆面
106 骨架结构
108 空腔
110 成型凸起部
112 成型后边缘
114 框架装置
116 桅杆
200 框架装置
202 框架元件
204 框架元件
206 框架元件
208 成型凸起部
210 端部
212 成型后边缘
214 端部
216 梁
218 梁
220 肋
222 铰链连接装置
224 铰链连接装置
226 端部
228 端部
230 耦合区段
232 耦合区段
234 梁
236 肋
238 端部
240 端部
242 梁
244 梁
246 肋
248 开口
250 开口
300 框架装置
302 框架元件
304 框架元件
306 框架元件
308 帆面
310 帆面
312 成型轮廓
314 成型轮廓
316 成型轮廓
318 成型轮廓
320 成型轮廓
322 成型轮廓
324 成型凸起部
326 成型后边缘
328 保持元件
400 框架装置
402 框架元件
404 框架元件
406 框架元件
408 缆索
410 缆索
412 成型后边缘
414 成型轮廓
416 枢转轴线
418 枢转轴线
420 成型轮廓
422 耦合装置
500 框架装置
502 框架装置
504 保持元件
600 框架装置
602 框架元件
604 框架元件
606 框架元件
608 成型轮廓
610 成型轮廓
612 帆面
614 帆面
616 轴
618 成型轮廓
620 成型轮廓
622 关节
624 关节窝
626 关节头
628 前边缘
630 距离保持器
632 拉索
634 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成型帆装置(100)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其中该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具有多个能够相对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606),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具有与一个帆面(102,104,308,310,612,614)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312,316,320,414,608,618)以及与另一帆面(102,104,308,310,612,614)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314,318,322,420,610,620),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具有带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的成型轮廓,该成型轮廓区段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的成型轮廓(312,314,316,318,320,322,414,420,608,610,618,620)来形成,并且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调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的第一成型轮廓(312,316,320,414,608,618)形成用于第一帆面(102,308,612)或者第二帆面(104,310,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的第二成型轮廓(314,318,322,420,610,620)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的第一成型轮廓(312,316,320,414,608,618)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的成型轮廓区段,而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的第二成型轮廓(314,318,322,420,610,620)形成用于相应另外的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的至少一个成型轮廓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其特征在于,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具有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它们能够分别相对于彼此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之间,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具有与第一帆面(102,308)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320,414)以及与第二帆面(104,310)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322),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具有与第二帆面(104,310)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312,420)以及与第一帆面(102,308)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314),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具有与第一帆面(102,308)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316)和与第二帆面(104,310)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318),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的第一成型轮廓(320,414)形成用于第一帆面(102,308)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的第二成型轮廓(322)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的第一成型轮廓(312,420)形成用于第二帆面(104,310)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的第二成型轮廓(314)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的第一成型轮廓(316)形成用于第一帆面(102,308)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的第二成型轮廓(318)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的第一成型轮廓(320,414)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的第二成型轮廓(322)形成用于第二帆面(104,310)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的第一成型轮廓(312,420)形成用于第二帆面(104,310)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的第二成型轮廓(314)并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的第一成型轮廓(316)不形成用于帆面(102,104,308,310,612,614)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的第二成型轮廓(318)形成用于第二帆面(104,310)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的成型轮廓区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装置(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置(600)具有第一框架元件(602)、第二框架元件(604)和第三框架元件(606),它们分别能够相对于彼此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604)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602)和第三框架元件(606)之间,第一框架元件(602)具有与第一帆面(612)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608)以及与第二帆面(614)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610),第二框架元件(604)具有与第一帆面(612)关联的第一成型轮廓(618)以及与第二帆面(614)关联的第二成型轮廓(620),第三框架元件(606)具有与帆前边缘(628)关联的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602)的第一成型轮廓(608)形成用于第一帆面(612)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602)的第二成型轮廓(610)并不形成用于帆面(612,614)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604)的第二成型轮廓(620)的区段形成用于第二帆面(614)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二框架元件(604)的第一成型轮廓(618)的至少大部分形成用于第一帆面(612)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606)的成型轮廓形成框架装置(600)的与帆前边缘(628)关联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第一框架元件(602)的第一成型轮廓(608)并不形成用于帆面(612,614)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而第一框架元件(602)的第二成型轮廓形成用于第二帆面(614)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第二框架元件(604)的第一成型轮廓(618)的区段形成用于第一帆面(612)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二框架元件(604)的第二成型轮廓(620)的至少大部分形成用于第二帆面(614)的框架装置(600)的成型轮廓区段,并且第三框架元件(606)的成型轮廓形成框架装置(600)的与帆前边缘(628)关联的成型轮廓区段。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装置(600),其特征在于,一个框架元件(604)和另外的框架元件(606)能够相互借助铰链式的关节(622)来调节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装置(6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框架元件(604)具有叉状的关节窝(624),而所述另外的框架元件(606)具有齿状的关节头(62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装置(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622)具有第一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以及具有第二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装置(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622)具有第一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一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以及具有第二止挡用于限制在第二工作位置中的可调节性。
8.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能够相对于彼此调节的框架元件(204,206,304,306,404,406)在运动学上耦合,使得一个框架元件(206,306,406)的调节引起另外的框架元件(204,304,404)的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其特征在于,一个框架元件(206,306,406)为了与另外的框架元件(204,304,404)的运动学耦合而具有带空隙的第一耦合区段(232),并且所述另外的框架元件(204,304,404)具有带突起的第二耦合区段(230)。
10.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具有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它们能够分别相对于彼此调节,其中第二框架元件(202,302,402)布置在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和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之间,并且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与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运动学耦合,使得第一框架元件(206,306,406)或者第三框架元件(204,304,404)的调节引起相应另外的框架元件(206,204,306,304,406,404)的调节。
11.一种成型帆装置(100),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102,308,612),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可流经的第二帆面(104,310,614),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以及帆前边缘(110,628)和布置在第一帆面(102,308,612)与第二帆面(104,310,614)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106),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装置(106)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
12.一种成型帆装置(100),具有:可流经的第一帆面(102,308,612),其形成第一成型表面;可流经的第二帆面(104,310,614),其形成第二成型表面;以及布置在第一帆面(102,308,612)与第二帆面(104,310,614)之间的可调节的骨架装置(106),该骨架装置带有多个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其中至少一个框架装置(114,200,300,400,500,502,600)具有多个框架元件(202,204,206,302,304,306,402,404,406,602,604,606),所述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可调节并且本身分别是刚性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4,206,304,306,404,406,602,604)具有第一成型轮廓(316,320,608,618)和第二成型轮廓(318,322,610,620),所述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102,308,612)上,所述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104,310,614)上,和/或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02,302,402)具有第一成型轮廓(312)和第二成型轮廓(314),所述第一成型轮廓在第一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二帆面(104,310)上,所述第二成型轮廓在第二工作位置中靠置在第一帆面(308)上。
CN201280035343.0A 2011-06-08 2012-05-16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2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69042 2011-06-08
EP11169042.6 2011-06-08
PCT/EP2012/059176 WO2012168048A1 (de) 2011-06-08 2012-05-16 Rahmeneinrichtung für eine profilsegeleinrichtung und profilsegeleinrichtung mit wenigstens einer rahmen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2899A CN103702899A (zh) 2014-04-02
CN103702899B true CN103702899B (zh) 2018-01-12

Family

ID=4488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534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2899B (zh) 2011-06-08 2012-05-16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9709B2 (zh)
EP (1) EP2718179B1 (zh)
CN (1) CN103702899B (zh)
WO (1) WO2012168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3999A1 (de) 2014-03-24 2015-09-24 Softwing Sa Rahmeneinrichtung für eine Profilsegeleinrichtung und Profilsegeleinrichtung
FR3044289B1 (fr) * 2015-11-30 2018-10-05 Gilles Serre Voile rigide segmentee
DE102016109564A1 (de) 2016-05-24 2017-11-30 Softwing Sa Verstellbare Rahmeneinrichtung für eine Profilsegeleinrichtung und verstellbare Profilsegeleinrichtung
AU2019213777A1 (en) 2018-02-02 2020-09-24 Mark Fraser A sail
FR3106332A1 (fr) 2020-01-22 2021-07-23 Philippe MARCOVICH Dispositif cambreur pour voile profilé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4203A (en) * 1984-04-19 1986-11-25 Ferguson R Stirling Batten structure for a wing sail
DE4002972A1 (de) * 1990-02-01 1991-08-08 Guenter Waldherr Veraenderbares tragflaechenprofil
EP0511050A1 (fr) * 1991-04-17 1992-10-28 Pierre Julien Dispositif comprenant au moins un élément de forme aérodynamique à géométrie modifiable, intégrant un système de contrôle de la couche limite
DE4207539A1 (de) * 1992-03-10 1993-09-16 Eric Wolf Beidseitig fahrbares segel, insbesondere segelbootsegel oder windsurfsegel
CN201021349Y (zh) * 2006-12-27 2008-02-13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远洋货轮的船尾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0047A (en) * 1949-01-22 1953-08-25 Douglas Aircraft Co Inc Variable camber wing
DE10144113B4 (de) * 2001-09-08 2004-09-30 Josef Stempfle Segelmast
WO2004024556A1 (fr) * 2002-09-13 2004-03-25 Jean-Louis Marlier 'voilure ridi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4203A (en) * 1984-04-19 1986-11-25 Ferguson R Stirling Batten structure for a wing sail
DE4002972A1 (de) * 1990-02-01 1991-08-08 Guenter Waldherr Veraenderbares tragflaechenprofil
EP0511050A1 (fr) * 1991-04-17 1992-10-28 Pierre Julien Dispositif comprenant au moins un élément de forme aérodynamique à géométrie modifiable, intégrant un système de contrôle de la couche limite
DE4207539A1 (de) * 1992-03-10 1993-09-16 Eric Wolf Beidseitig fahrbares segel, insbesondere segelbootsegel oder windsurfsegel
CN201021349Y (zh) * 2006-12-27 2008-02-13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远洋货轮的船尾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68048A1 (de) 2012-12-13
US9199709B2 (en) 2015-12-01
EP2718179A1 (de) 2014-04-16
US20140224161A1 (en) 2014-08-14
CN103702899A (zh) 2014-04-02
EP2718179B1 (de)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2899B (zh) 框架装置以及带有至少一个框架装置的成型帆装置
US5485799A (en) Device with at least one variable-geometry aerodynamic member including a boundary layer control system
EP3052379B1 (en) Method for rigging and controlling a wing sail
US4465008A (en) Sailcraft
CN109334856B (zh) 一种船体布局自适应的三体船
EP3299275B1 (en) A wingsail
FI94111C (fi) Masto, erityisesti purjevenettä varten
US20130233229A1 (en) Reversible camber soft wing sail
US9975618B2 (en) Frame device for a profiled sail device and profiled sail device
US4369724A (en) Wingsail
US10953969B2 (en) Adjustable frame device for a profiled sail device, and adjustable profiled sail device
EP3216689B1 (en) Foil arrangement, hull of a boat or a ship, rudder and a boat or ship
WO2013121345A1 (en) Wing profile sail
US8156879B2 (en) Sailing craft comprising a tilting rigid sail system
WO2022064195A1 (en) A wing sail for a wing propelled craft
AU2009212087A1 (en) Profiled sail boom for sail boats
DE102016007399B4 (de) Vorsegelanordnung
US9114863B2 (en) Aerodynamic fairing and flap for generating lift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AU2010345702B2 (en) Mast for sailing vehicles
US20090151614A1 (en) Sailing craft comprising a tilting rigid sail system
EP2752360A2 (en) Improved sailing vessel
US6112688A (en) Sail for a wind-powered vehicle
WO1990011219A1 (fr) Dispositif d'equilibrage, de carene et de reglage d'un voilier de sport
CN2598857Y (zh) 双体帆船
USRE38448E1 (en) Sail for a wind-power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Lausanne

Applicant after: Softevan Co.,Ltd.

Address before: Lausanne

Applicant before: Soffteven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OFTWING S. A. R. L. TO: SOFTWING S. 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