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9179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9179A
CN103699179A CN201210369930.5A CN201210369930A CN103699179A CN 103699179 A CN103699179 A CN 103699179A CN 201210369930 A CN201210369930 A CN 201210369930A CN 103699179 A CN103699179 A CN 103699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housing
control module
web memb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9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9179B (zh
Inventor
聂剑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3699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91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99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9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9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9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枢纽结构及一控制单元。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一枢接件、一第二枢接件、一第一连接件及一扭力调整组件。第一枢接件固定在第一机体。第二枢接件固定在第二机体且枢接在第一枢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第一枢接件。扭力调整组件可动地配置在第二机体。控制单元接收指令以控制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第一或第二位置。当扭力调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且枢纽结构具有第一扭力。当扭力调整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件连接扭力调整组件且枢纽结构具有大于第一扭力的第二扭力。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枢纽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的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可携式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平板电脑(tablet PC)、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等。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大多是由主机与显示屏幕所组成,其中主机与显示屏幕通过枢纽(hinge)结构而相互枢接。使用者可通过主机与显示屏幕的相对转动使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幕闭合以方便携带,待欲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再将显示屏幕展开以方便操作。
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配备有触控式显示屏幕。若显示屏幕与主机之间的枢纽结构的扭力过大,则当使用者将显示屏幕从主机展开时会较为不顺畅,甚至需要将主机压住才能顺利地将显示屏幕展开。另一方面,若显示屏幕与主机之间的枢纽结构的扭力过小,则当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操作显示屏幕时,按压屏幕的力量往往会造成显示屏幕的晃动,而导致使用者在视觉上产生不适感,且在操作上较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枢纽结构的扭力可依需求而被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枢纽结构及一控制单元。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一枢接件、一第二枢接件、一第一连接件及一扭力调整组件。第一枢接件固定在第一机体。第二枢接件固定在第二机体且枢接于第一枢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第一枢接件。扭力调整组件可动地配置在第二机体。控制单元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当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且枢纽结构具有一第一扭力。当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且枢纽结构具有一第二扭力。第二扭力大于第一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第一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扭力调整组件包括一移动件及一第二连接件。移动件可动地配置在第二机体。第二连接件枢接于移动件。移动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第二扭力。当移动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离。当移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二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为齿轮,当第二连接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件啮合于第二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一致动单元。致动单元包括一线圈及一磁性件。线圈固定在第二机体。磁性件固定在扭力调整组件。控制单元适于控制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场,以驱动磁性件移动而带动扭力调整组件移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位移感测单元,其中位移感测单元耦接于控制单元,当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控制单元将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第一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位移感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位移感测单元分别配置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当两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时,控制单元将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第一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移感测单元包括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磁量计(magnetometer)或陀螺仪(gyroscope)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一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耦接于控制单元,当触控显示面板接收触控输入信号且位移感测单元未感测到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控制单元将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一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耦接于控制单元,当触控显示面板接收触控输入信号且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控制单元将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第一位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连接板、一第一枢纽结构、一第二枢纽结构及一控制单元。第一枢纽结构枢接第一机体与连接板,第一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一扭力调整组件。第二枢纽结构枢接第二机体与连接板,第二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二扭力调整组件。控制单元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第一扭力调整组件与第二扭力调整组件,使得第一枢纽结构与第二枢纽结构分别具有一第一扭力与一第二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扭力不同于第二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依据第一机体与连接板之间的夹角来调整第一扭力,控制单元依据第二机体与连接板之间的夹角来调整第二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机体与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小于一角度时,第二扭力大于第一扭力,当第一机体与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角度时,控制单元调整第二扭力为小于第一扭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包括一显示屏幕,显示屏幕显示一控制键,当控制键被按压时,第一扭力及第二扭力通过控制单元的调整而减小。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具有扭力调整组件。扭力调整组件可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而移动至第一位置,使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或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而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当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时,枢纽结构具有较小的第一扭力,使使用者能够顺畅地将第一机体展开或闭合于第二机体。当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时,枢纽结构具有较大的第二扭力,以避免第一机体因使用者的触控操作而产生晃动,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操控性。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的过程中,可依使用上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控制单元来调整枢纽结构的扭力,故可提升枢纽结构的扭力调整的灵活性与自由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图1的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转动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枢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方块图;
图5为图3的扭力调整组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枢纽结构的部分构件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第二机体及连接板相对第一机体翻转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电子装置;
110、210:第一机体;
112:触控显示面板;
120、220:第二机体;
130:枢纽结构;
132:第一枢接件;
134:第二枢接件;
136:第一连接件;
136a:贯孔;
138:扭力调整组件;
138a:移动件;
138b:第二连接件;
140:致动单元;
142:线圈;
144:磁性件;
144a、144b:末端;
150:柱体;
152:限位部;
160、260:控制单元;
170、180:位移感测单元;
222:显示屏幕;
222a:控制键;
230:连接板;
240:第一枢纽结构;
242:第一扭力调整组件;
250:第二枢纽结构;
252:第二扭力调整组件;
A1、A2:轴线;
D1:方向;
H:开孔;
L1:外径;
L2:孔径;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α1:第一角度;
α2: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图1的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转动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枢纽结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及一枢纽结构130。枢纽结构130包括一第一枢接件132、一第二枢接件134、一第一连接件136及一扭力调整组件138。第一枢接件132固定在第一机体110,第二枢接件134固定在第二机体120,且第二枢接件134沿轴线A1枢接于第一枢接件132,而使第一机体110能够通过第一枢接件132与第二枢接件134的相对枢转而如图1所示闭合于第二机体120或如图2A至图2C所示展开于第二机体120。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例如分别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及主机,第一机体110例如具有触控显示面板112以供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为其它适当种类的装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4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方块图。图5为图3的扭力调整组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至图5,第一连接件136固定在第一枢接件132,且扭力调整组件138可动地配置在第二机体120。电子装置100更还包括一控制单元160,控制单元160例如是配置在第二机体120内的主机板上的控制电路,且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扭力调整组件138移动至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1或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P2。当扭力调整组件138如图3所示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第一连接件136与扭力调整组件138分离而使枢纽结构130具有第一扭力。当扭力调整组件138如图5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第一连接件136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138而使枢纽结构130具有第二扭力,所述第二扭力大于所述第一扭力。
通过上述配置方式,当第一连接件136与扭力调整组件138分离而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小的第一扭力时,使用者能够顺畅地将第一机体110展开或闭合于第二机体120。当第一连接件136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138而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大的第二扭力时,可避免第一机体110因使用者的触控操作而产生晃动,以提升电子装置100的操控性。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100的过程中,可依使用上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控制单元160调整枢纽结构130的扭力,故可提升枢纽结构130的扭力调整的灵活性与自由性。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所显示的使用者界面来输入所述指令至控制单元160,以通过控制单元160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电子装置100机体上的实体按钮、推钮或其它适当方式输入所述指令至控制单元160,以通过控制单元160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移动,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举例来说,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的夹角如图2B所示大于第一角度α1且小于第二角度α2时,此时使用者适于对第一机体110的触控显示面板112进行触控操作,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单元160将扭力调整组件138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P2,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大的所述第二扭力,避免第一机体110因触控操作而产生晃动。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角度α1(如图2A所示)或大于第二角度α2(如图2C所示)时,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单元160将扭力调整组件139移动至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 1,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一扭力,此时使用者能够省力地带动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α1例如为45度且第二角度α2例如为135度,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角度α1及第二角度α2可分别为其它适当角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于其它适当时机通过控制单元160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以调整枢纽结构130的扭力,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由于使用者可自行决定控制单元160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的时机,因此不论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转动至图2A、图2B、图2C或其它适当位置时,枢纽结构130的扭力皆能够依使用者的需求而随时被调整。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扭力调整组件138包括一移动件138a及一第二连接件138b。移动件138a可动地配置在第二机体120,且第二连接件沿轴线A2枢接于移动件138a。轴线A2例如垂直于轴线A1,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轴线A2也可不垂直于轴线A1,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当移动件138a如图3所示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第一连接件136与第二连接件138b分离。当移动件138a如图5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第一连接件136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38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6及第二连接件138b例如皆为齿轮(图中示为伞齿轮),第一枢接件132与第二枢接件134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扭力,移动件138a与第二连接件138b之间具有所述第二扭力。当第一连接件136与扭力调整组件138的第二连接件138b如图3所示彼此分离时,使用者需施力抵抗第一枢接件132与第二枢接件134之间的所述第一扭力,以使图1及图2A至图2C所示的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展开或闭合。当移动件138a如图5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P2而使第一连接件136与扭力调整组件138的第二连接件138b彼此啮合时,使用者需施加更大的力量来抵抗移动件138a与第二连接件138b之间的所述第二扭力,才能够带动第一机体110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将移动件138a与第二连接件138b之间的所述第二扭力设计为远大于使用者对第一机体110进行触控操作时所产生的扭力。如此一来,在第一连接件136与扭力调整组件138如图4所示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可降低或避免第一机体110接受触控操作时所产生的晃动现象。当使用者欲使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转动时,可通过控制单元160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的第二连接件138b移离第一连接件136,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一扭力,此时使用者便于施力抵抗所述第一扭力来带动第一机体110转动。
请参考图3及图5,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标示于图1)还包括至少一柱体150(图中示为两个),柱体150固定在第二机体120。移动件138a具有至少一开孔H(绘示为两个)并通过开孔H滑设于柱体150,使移动件138a适于沿方向D 1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柱体150具有一限位部152,限位部152的外径L1大于开孔H的孔径L2,以限制移动件138a的移动范围。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致动单元140。致动单元140耦接于控制单元160与扭力调整组件138之间(如图4所示),且包括一线圈142及一磁性件144。线圈142固定在第二机体120,磁性件144例如为磁铁且固定在扭力调整组件138。控制单元160适于控制线圈142通电而产生磁场,以驱动磁性件144移至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举例来说,磁性件144的末端144a例如为S极,磁性件144的另一末端144b例如为N极。当使用者欲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大的所述第二扭力时,可通过控制单元160的控制而通电于线圈142以产生磁场,所述磁场使磁性件144的末端144a(S极)往线圈142移动而如图5所示到达第二位置P2,使第二连接件138b啮合于第一连接件136。反之,当使用者欲使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一扭力时,可通过控制单元160的控制而以反向电流通电于线圈142以产生与上述磁场相反的磁场,使磁性件144的末端144a(S极)远离线圈142而如图3所示到达第一位置P1,使第二连接件138b与第一连接件136彼此分离。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利用其它适当形式的致动元件来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当扭力调整组件138移动至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 1或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可通过第二机体120的适当卡勾结构对扭力调整组件138进行卡固,如此则不需持续通电于线圈142就能够固定住扭力调整组件138的位置,以节省电子装置100的电力。
图6为图3的枢纽结构的部分构件分解图。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6具有一贯孔136a,第二枢接件134穿过第一连接件136的贯孔136a而枢接至第一枢接件132。换言之,第一连接件136是设置在枢纽结构130的枢转轴线A 1上,而可节省配置空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6可固定在第一枢接件132的其它适当位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60可依据第一机体110是否产生位移以及触控显示面板112是否接收触控输入信号,来适当地控制枢纽结构130的扭力,以下对此加以说明。
请参考图2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分别配置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且耦接于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160。当使用者欲使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转动并施力于第一机体110时,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会感测到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因使用者施力所产生的相对位移,此时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传递指令至控制单元160,使控制单元160自动将扭力调整组件138控制为位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1,使扭力调整组件138与第一连接件136分离。在扭力调整组件138与第一连接件136分离之后,枢纽结构130会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一扭力,使使用者便于继续施力于第一机体110,使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转动,避免使用者在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大扭力的情况下强制施力而造成电子装置100损坏。在上述过程中,若扭力调整组件138的初始位置为第二位置P2,则控制单元160会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从第二位置P2移动至第一位置P1,而若扭力调整组件138的初始位置为第一位置P1,则控制单元160不需要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
本发明不对上述位移感测单元的数量加以限制。在第二机体120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仅通过第一机体110上的位移感测单元170就能够判断第一机体110是否相对于第二机体120产生位移。上述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可包括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磁量计(magnetometer)或陀螺仪(gyroscope)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多个,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的触控显示面板112耦接于控制单元160。当使用者对第一机体110的触控显示面板112进行触控操作而使触控显示面板112接收触控输入信号时,若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未感测到第一机体110产生位移,则触控显示面板112传递至控制单元160的指令驱使控制单元160自动将扭力调整组件138控制为位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P2,使扭力调整组件138与第一连接件136相连接。在扭力调整组件138与第一连接件136相连接之后,枢纽结构130会具有较大的所述第二扭力,以避免第一机体110因触控操作而产生晃动。在上述过程中,若扭力调整组件138的初始位置为第一位置P1,则控制单元160会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从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而若扭力调整组件138的初始位置为第二位置P2,则控制单元160不需要驱动扭力调整组件138。
当使用者对第一机体110的触控显示面板112进行触控操作而使触控显示面板112接收触控输入信号时,若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感测到第一机体110产生位移,则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传递指令至控制单元160,使控制单元160自动将扭力调整组件138控制为位于第一位置P1。换言之,在位移感测单元170及位移感测单元180感测到第一机体110产生位移的情况下,不论触控显示面板112是否接收触控输入信号,控制单元160皆可将枢纽结构130调整为具有较小的所述第一扭力,以避免使用者在枢纽结构130具有较大扭力的情况下强制施力而造成电子装置100损坏。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第二机体及连接板相对第一机体翻转的立体图。请参考图7及图8,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包括一第一机体210、一第二机体220、一连接板230、一第一枢纽结构240、一第二枢纽结构250及一控制单元260。第一枢纽结构240枢接第一机体210与连接板230,且第二枢纽结构250枢接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板230,使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一枢纽结构240与第二枢纽结构250来改变第二机体220相对于第一机体210的角度及位置。
第一枢纽结构240包括一第一扭力调整组件242,且第二枢纽结构250包括一第二扭力调整组件252。控制单元260例如是配置在第一机体210内的主机板上的控制电路,且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第一扭力调整组件242与第二扭力调整组件252,使得第一枢纽结构240与第二枢纽结构250分别具有一第一扭力与一第二扭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扭力与所述第二扭力可通过控制单元260的调整而不相同。控制单元260例如是依据第一机体210与连接板230之间的夹角来调整所述第一扭力,且例如是依据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板230之间的夹角来调整第二扭力。
具体而言,当第一机体210与连接板230之间的夹角小于一特定角度时(例如图7所示的闭合状态),控制单元260将所述第二扭力控制为大于所述第一扭力。此时由于第二枢纽结构250具有较大的第二扭力,故使用者可在不使第二机体220相对连接板230翻转的情况下,将第二机体220从第一机体210展开。当第一机体210与连接板230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特定角度时(如图8所示的展开状态),控制单元260调升所述第一扭力并调降所述第二扭力,以将所述第二扭力调整为小于所述第一扭力,使使用者能够轻易地相对连接板230翻转第二机体220,以依需求调整第二机体220的角度及位置。上述特定角度可设定为任意适当角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20包括一显示屏幕222,显示屏幕222可显示一控制键222a。当控制键222a被按压时,所述第一扭力及所述第二扭力通过控制单元260的调整而降低。藉此,当使用者欲调整第二机体220及连接板230的翻转角度时,可按压显示屏幕222上的控制键222a,以减小所述第一扭力及所述第二扭力而使第二机体220及连接板230易于翻转,待调整完毕后停止按压控制键222a而使所述第一扭力及所述第二扭力增大,以固定第二机体220及连接板23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具有扭力调整组件。扭力调整组件可移动至第一位置而使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或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使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当第一连接件与扭力调整组件分离时,枢纽结构具有较小的第一扭力,使使用者能够顺畅地将第一机体展开或闭合于第二机体。当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扭力调整组件时,枢纽结构具有较大的第二扭力,以避免第一机体因使用者的触控操作而产生晃动,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操控性。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的过程中,可依使用上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控制单元来调整枢纽结构的扭力,故可提升枢纽结构的扭力调整的灵活性与自由性。此外,控制单元可依据第一机体是否产生位移以及触控显示面板是否接收触控输入信号,来自动地调整枢纽结构的扭力,以提升电子装置操作上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
一枢纽结构,包括:
一第一枢接件,固定在该第一机体;
一第二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固定在该第二机体且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
一第一连接件,固定在该第一枢接件;以及
一扭力调整组件,可动地配置在该第二机体;以及
一控制单元,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该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当该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连接件与该扭力调整组件分离且该枢纽结构具有一第一扭力,当该扭力调整组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连接件连接于该扭力调整组件且该枢纽结构具有一第二扭力,其中该第二扭力大于该第一扭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该第一扭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扭力调整组件包括:
一移动件,可动地配置在该第二机体;以及
一第二连接件,枢接于该移动件,其中该移动件与该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该第二扭力,当该移动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二连接件分离,当该移动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连接件连接于该第二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及该第二连接件为齿轮,当该第二连接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连接件啮合于该第二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致动单元,其中该致动单元包括:
一线圈,固定在该第二机体;以及
一磁性件,固定在该扭力调整组件,其中该控制单元适于控制该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场,以驱动该磁性件移动而带动该扭力调整组件移至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位移感测单元,其中该位移感测单元耦接于该控制单元,当该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该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该控制单元将该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该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位移感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位移感测单元分别配置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当该两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时,该控制单元将该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该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位移感测单元包括加速度计、磁量计或陀螺仪的至少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具有一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耦接于该控制单元,当该触控显示面板接收触控输入信号且该位移感测单元未感测到该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该控制单元将该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该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具有一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耦接于该控制单元,当该触控显示面板接收触控输入信号且该位移感测单元感测到该第一机体产生位移时,该控制单元将该扭力调整组件控制为位于该第一位置。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
一连接板;
一第一枢纽结构,枢接该第一机体与该连接板,该第一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一扭力调整组件;
一第二枢纽结构,枢接该第二机体与该连接板,该第二枢纽结构包括一第二扭力调整组件;以及
一控制单元,用以接收一指令以控制该第一扭力调整组件与该第二扭力调整组件,使得该第一枢纽结构与该第二枢纽结构分别具有一第一扭力与一第二扭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力不同于该第二扭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依据该第一机体与该连接板之间的夹角来调整该第一扭力,该控制单元依据该第二机体与该连接板之间的夹角来调整该第二扭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机体与该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小于一角度时,该第二扭力大于该第一扭力,当该第一机体与该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大于该角度时,该控制单元调整该第二扭力为小于该第一扭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包括一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显示一控制键,当该控制键被按压时,该第一扭力及该第二扭力通过该控制单元的调整而减小。
CN201210369930.5A 2012-09-27 2012-09-27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3699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9930.5A CN103699179B (zh) 2012-09-27 2012-09-27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9930.5A CN103699179B (zh) 2012-09-27 2012-09-27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9179A true CN103699179A (zh) 2014-04-02
CN103699179B CN103699179B (zh) 2018-02-02

Family

ID=50360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9930.5A Active CN103699179B (zh) 2012-09-27 2012-09-2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991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7944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自动开合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6374A1 (en) * 2003-02-12 2005-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or and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therefor
CN201347942Y (zh) * 2008-12-22 2009-11-18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锁定功能的双包式枢纽器
CN102022422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转轴结构及掀盖式便携电子装置
CN102609036A (zh) * 2011-01-24 2012-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68160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6374A1 (en) * 2003-02-12 2005-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or and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therefor
CN201347942Y (zh) * 2008-12-22 2009-11-18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锁定功能的双包式枢纽器
CN102022422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转轴结构及掀盖式便携电子装置
CN102609036A (zh) * 2011-01-24 2012-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68160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7944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自动开合方法
TWI716159B (zh) * 2018-10-22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自動開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9179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5646A1 (en) Scree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11307617B2 (en) Roll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learanc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CN103716428B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EP2750361B1 (en) Controlling an application parameter
CN10437573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2008129965A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3744477A (zh) 可分离式双屏终端及其控制系统
CN105554192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3686527A (zh) 喇叭模块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JP2011119795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207268852U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
TWI502316B (zh) 電子裝置
CN103699179A (zh) 电子装置
CN112953037A (zh) 电子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US10345863B2 (en) Cover with shape memory material
CN110753143A (zh) 一种基于磁力驱动的折叠屏手机
CN103677103A (zh) 电子装置
US1190702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024045A1 (zh) 折叠机构控制方法、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02752422A (zh) 一种触屏手机
CN108107971B (zh) 电子组件与扩充基座
EP41956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therefor
CN211151993U (zh) 基于磁力驱动的折叠屏手机
US2023007543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having plurality of stat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20230144003A1 (en) Roll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