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5483A -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5483A
CN103695483A CN201310712534.2A CN201310712534A CN103695483A CN 103695483 A CN103695483 A CN 103695483A CN 201310712534 A CN201310712534 A CN 201310712534A CN 103695483 A CN103695483 A CN 103695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icosatetraenoic acid
acid
structure grease
eicosatetraenoic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25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平
任国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bricati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bricati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bricati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bricati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25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5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9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5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0%(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50%(重量)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结构油脂的一种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其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和Sn-2位的棕榈酸均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榈酸的同时补充二十碳四烯酸,符合脂肪的母乳化方向,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以及其他需要补充二十碳四烯酸的食品或保健品中。

Description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脂,具体涉及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脂即脂肪或甘油三酯(简称甘三酯),由甘油与三个脂肪酸酯化而成,其中位于中间位的脂肪酸称为Sn-2位脂肪酸,位于两端的脂肪酸称为Sn-1,3位脂肪酸。结构油脂是指在特定位置上具有特定脂肪酸的油脂。
人乳脂肪中的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位置分布,该特异性结构对营养的有效吸收具有重要意义。人乳中棕榈酸(C16:0)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占人乳中总脂肪酸的20-25%,其中70-75%的棕榈酸在甘油三酯的Sn-2位酯化。
人体胰脂肪酶系统以高度位置特异性处理甘油三酯,脂解作用主要在Sn-1和Sn-3位发生,产生两个游离脂肪酸和一个2-单酸甘油酯。单酸甘油酯吸收好,与其组成脂肪酸无关,相反,游离脂肪酸的吸收则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游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好;游离长链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的吸收相对较低,原因是游离长链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高于体温,以及在肠道酸性环境下倾向于与钙或镁形成脂肪酸皂。研究表明,棕榈酸在甘油三酯的Sn-2位上比在Sn-1,3位上,更容易消化吸收。
传统婴幼儿配方食品(如配方奶粉)中的脂肪主要来自牛乳和植物油。牛乳与人乳的脂肪含量相当,约为3.8%,但人乳中的脂肪与牛乳中的脂肪的成分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脂肪酸组成的不同;二是甘油三酯的结构不同,即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分布不同。牛乳中存在的棕榈酸主要是在Sn-1和Sn-3位酯化,而Sn-2位主要被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据。同样,常见植物油中存在的棕榈酸主要是在Sn-1和Sn-3位酯化,而Sn-2位主要被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据。
除了营养作用外,与用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对脂肪和钙的吸收更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母乳中的脂肪酶是具有活性的,但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酶因加工过程的杀菌而失去活性;二是母乳中含有较高的在甘油三酯的Sn-2位的棕榈酸。
对于用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钙的利用度取决于配方食品的组成,如上所述,甘油三酯的消化包括Sn-1和Sn-3位的脂解,形成游离脂肪酸和2-单酸甘油酯。当棕榈酸位于Sn-1,3位时,则棕榈酸作为游离脂肪酸释放,其倾向于形成不溶性钙皂;相反,在人乳中,在Sn-2位酯化的棕榈酸则不会形成钙皂。因此,用含有高水平的Sn-1,3位棕榈酸的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钙的吸收率较低,排出的粪便中钙较多。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便秘,但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就容易便秘;而且,钙皂与粪便硬度呈正相关,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的粪便硬度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
二十碳四烯酸(ARA)属于n-6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二十碳四烯酸(ARA)是许多二十碳衍生物(如前列腺素E、前列环素、血栓烷A和白三烯等物质)的前体,因此,二十碳四烯酸(ARA)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益智健脑、提高视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度、调节血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和血糖、保护皮肤、抗炎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为人乳汁的天然成分,二十碳四烯酸(ARA)对婴儿的神经及其生理的发育必不可少,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大脑和视网膜的功能完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人类早期发育的必需营养素。在正常人体内,二十碳四烯酸(ARA)可通过亚油酸部分转化生成得到,但是此类途径转化效率极低,且必须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婴幼儿、儿童及中老年体内的此类酶活性很低,造成二十碳四烯酸(ARA)的合成受到阻碍,因此,通过外界摄入补充二十碳四烯酸(ARA),对于婴幼儿及酶活性低的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1999年,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二十碳四烯酸(ARA)为营养强化剂,到2001年底已有近百个国家批准了二十碳四烯酸(ARA)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中规定,如果婴儿配方食品中添加了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二十碳四烯酸(20:4n-6)。在GB107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也将二十碳四烯酸(ARA)作为可选择添加成分。在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也规定了花生四烯酸可用于儿童用调制乳粉,其使用量不大于1%(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以及这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这种结构油脂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榈酸的同时补充二十碳四烯酸(ARA)。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0%(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50%(重量)以上。
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0%(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50%(重量)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结构油脂的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所述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1:1至5:1;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3)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通过酶法酯交换反应,将原料油脂中部分Sn-1脂肪酸和部分Sn-3位脂肪酸置换为二十碳四烯酸,从而增加所得结构油脂中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含量;同时,由于原料油脂中部分在Sn-1和Sn-3位的棕榈酸被置换出来,因此所得结构油脂中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比例提高。
优选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1-8%,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6小时。步骤(1)的酶法酯交换反应可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
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优选步骤(3)中,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
优选步骤(3)中,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上述原料油脂可以是棕榈油、猪油和牛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棕榈油中总棕榈酸约占总脂肪酸的43.4%(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榈酸约占总棕榈酸的14.5%(重量);猪油中总棕榈酸约占总脂肪酸的23.9%(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榈酸约占总棕榈酸的67.3%(重量);牛油中总棕榈酸约占总脂肪酸的26.7%(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榈酸约占总棕榈酸的17%(重量)。优先选用猪油作为原料油脂。
上述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可以是游离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采用游离二十碳四烯酸作为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时,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是游离脂肪酸;采用二十碳四烯酸甲酯作为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时,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是脂肪酸甲酯;采用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作为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时,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是脂肪酸乙酯。
本发明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其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和Sn-2位的棕榈酸均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榈酸的同时补充二十碳四烯酸,符合脂肪的母乳化方向,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以及其他需要补充二十碳四烯酸的食品或保健品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上述原料油脂是猪油,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2:1。
进行反应时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混合,反应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本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小时。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本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3)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该副产物为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在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可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性能更优的结构油脂。
制得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2%(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71%(重量)。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2%(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71%(重量)。
上述过滤方法、离心方法、蒸馏方法、脱色处理、脱臭处理等均可采用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上述原料油脂是棕榈油,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2:1。
进行反应时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混合,反应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本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8%,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小时。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本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3)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该副产物为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在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可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性能更优的结构油脂。
制得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3%(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52%(重量)。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3%(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52%(重量)。
上述过滤方法、离心方法、蒸馏方法、脱色处理、脱臭处理等均可采用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上述原料油脂是猪油,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3:1。
进行反应时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混合,反应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本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6小时。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本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3)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该副产物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在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可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性能更优的结构油脂。
制得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5%(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72%(重量)。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5%(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72%(重量)。
上述过滤方法、离心方法、蒸馏方法、脱色处理、脱臭处理等均可采用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上述原料油脂是棕榈油和牛油的混合物(其中棕榈油和牛油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游离二十碳四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的混合物(其中游离二十碳四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甲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5:1。
进行反应时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混合,反应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本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4小时。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本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3)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该副产物为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在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可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性能更优的结构油脂。
制得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8%(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60%(重量)。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8%(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60%(重量)。
上述过滤方法、离心方法、蒸馏方法、脱色处理、脱臭处理等均可采用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上述原料油脂是猪油和牛油的混合物(其中猪油和牛油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1:1。
进行反应时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混合,反应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本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4%,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小时。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本步骤(2)中,可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3)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该副产物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在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可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性能更优的结构油脂。
制得的结构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该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6%(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68%(重量)。也就是说,上述结构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总量占结构油脂总脂肪酸的46%(重量),在Sn-2位的棕榈酸占结构油脂总棕榈酸的68%(重量)。
上述过滤方法、离心方法、蒸馏方法、脱色处理、脱臭处理等均可采用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采用下述方法对实施例1-5制得的结构油脂进行检测:
一、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比例的检测,按GBT24894“甘三酯分子2-位脂肪酸组分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检测。
二、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含量的检测规程如下:
1方法原理
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甘三酯基团可在程序控温的条件下直接通过气相色谱法从油或脂肪的溶液中加以分离,通过与标准甘三酯溶液加以对比而得以确定。以内标法定量,结果以碳数为C56的甘三酯计其含量。
2试剂材料和仪器
2.1试剂材料
2.1.1正己烷:色谱纯。
2.1.2十八碳甘油三酯标准品:纯度≥99%。
2.1.31,3-二ARA2-棕榈酸甘三酯标准品:纯度≥99%。
2.1.4氮气纯度≥99.999%.
2.2仪器
2.2.1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2.2色谱柱:100%二甲基聚硅氧烷耐高温柱(柱长15m,内径0.25mm,膜厚0.1μm)或具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2.2.3进样口温度:320℃;检测器温度:370℃。
2.2.4升温程序:300℃,保持3.0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380℃,保持10min。
2.2.5载气:氮气,恒压模式,柱头压10.5psi。
2.2.6分流比:20:1;流速:42.5ml/min;
2.2.7进样体积:1μL。
3分析步骤
3.1标准液的配制:
3.1.1十八碳酸甘三酯标准溶液(1mg/mL):称取25mg十八碳甘油三酯于25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到刻度线,摇匀。储存于0℃的环境中,低温出现结晶现象属正常,需要使用时,取出回温,使结晶溶解。
3.1.2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标准溶液(1mg/mL):称取25mg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标准样品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正己烷溶解,定容,摇匀。储存于0℃的环境中。
3.1.3十八碳酸甘油三酯和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混合标样的配制:移取十八碳甘油三酯标准溶液(1g/mL)和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标准液(1mg/mL)到10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到刻度,摇匀。储存于0℃的环境中。
3.2测定
3.2.1校正因子的测定
移取2mL的混标溶液到进样瓶中,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记录十八碳甘油三酯和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峰面积,每个星期需分析一次。
3.2.2样品的测定
称取样品20-30mg样品于25mL的容量瓶中,然后加入2mL内标样十八碳甘油三酯标准液(1mg/mL),然后定容到刻度,移取2mL到进样瓶中,进行色谱分析,记录需要组分的峰面积。
3.3结果计算
3.3.1试样中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以质量分数wi计,数值均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w i = A X A R × F i × C R × V R m × 100 . . . ( 1 )
式中:
Fi——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响应因子;
Ax——试样溶液所测得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峰面积;
AR——试样溶液所测得十八碳甘油三酯峰面积;
CR——十八碳甘油三酯的浓度,mg/mL;
VR——试样溶液中加入十八碳甘油三酯的体积,mL;
m——样品的质量,mg。
3.3.21,3-二ARA2-棕榈酸甘油三酯响应因子Fi按公式(2)计算:
F i = A Y × Cs As × C Y × 100 ··················(公式2)
式中:
Cs——混合标样溶液中十八碳甘油酯三酯浓度,mg/mL;
As——混合标样溶液中十八碳甘油三酯的峰面积;
Ay——混合标样中1,3-二ARA-2-棕榈酸甘油的峰面积;
Cy——混合标样中1,3-二ARA-2-棕榈酸甘油的浓度,mg/mL。
3.3.3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Claims (8)

1.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0%(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50%(重量)以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在专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
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体与所述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为1:1至5:1;
(2)酶法酯交换反应后,除去所述专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间产物;
(3)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油脂是棕榈油、猪油和牛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是游离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专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为原料油脂与二十碳四烯酸供体总重量的1-8%,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6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方法除去专一性Sn-1,3脂肪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蒸馏方法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除去中间产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体和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之后,还进行脱色处理和/或脱臭处理,得到所述结构油脂。
CN201310712534.2A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695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2534.2A CN103695483A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2534.2A CN103695483A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5483A true CN103695483A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5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2534.2A Pending CN103695483A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954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01A (zh) * 2014-07-31 2014-12-10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甘油三酯组成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及其评价方法
CN110747239A (zh) * 2019-11-26 2020-02-04 瞿瀚鹏 富含Sn-2位ARA的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537A (zh) * 2012-08-28 2013-01-02 江南大学 一种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方法
CN103242407A (zh) * 2013-05-15 2013-08-14 张雅茹 含多不饱和脂肪酰基的磷脂酰甾醇和/或磷脂酰甾烷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537A (zh) * 2012-08-28 2013-01-02 江南大学 一种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方法
CN103242407A (zh) * 2013-05-15 2013-08-14 张雅茹 含多不饱和脂肪酰基的磷脂酰甾醇和/或磷脂酰甾烷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JI SHIMADA,ET AL.: "Enzymatic Synthesis of Structured Lipid Containing Arachidonic and Palmitic Acid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vol. 77, no. 1, 31 January 2000 (2000-01-31), pages 89 - 93, XP 007906991, DOI: doi:10.1007/s11746-000-0014-8 *
王贞瑜: "牛乳脂肪中甘油三酯Sn-2位棕榈酸检测方法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I辑》, 15 March 2013 (2013-03-15), pages 2 - 1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01A (zh) * 2014-07-31 2014-12-10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甘油三酯组成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及其评价方法
CN110747239A (zh) * 2019-11-26 2020-02-04 瞿瀚鹏 富含Sn-2位ARA的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104164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瞿瀚鹏 高山被孢霉及其应用、富含Sn-2位ARA的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47239B (zh) * 2019-11-26 2021-06-22 瞿瀚鹏 富含Sn-2位ARA的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daui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by DSC of vegetable oils from the Amazonian area
Go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ono-and diglycerides in palm oil, olein and stearin
US20220183311A1 (en) Omega-9 canola oil blended with dha
RU2549933C2 (ru) Масляная или жиров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Farfán et al. The effect of interesterification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atty acids in structured lipids
Wang et al. Enzymatic preparation of structured triacylglycerols with arachidonic and palmitic acids at the sn-2 position for infant formula use
CN109666541A (zh) 一种高纯度中长链脂肪酸油脂的制备方法
Wensing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from plant and marine origin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healthy elderly subjects
CN103725721B (zh) 一种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48314A (zh) 获得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酯的浓缩物的方法
Li et al. Synthesis of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by enzymatic acidolysis of algal oil and lauric acid
CN102613320A (zh) 功能性山茶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927050B (zh) Dha微胶囊食品添加剂、dha软胶囊保健品及其应用
Yüksel et al.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human milk fat analogues containing stearidonic acid and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ebarta et al. Medium chain and behenic acid incorporated structured lipids from sal, mango and kokum fats by lipase acidolysis
Viriato et al. Milk fat crystal network as a strategy for delivering vegetable oils high in omega-9,-6, and-3 fatty acids
EP2173197B1 (en) Process
CN103695483A (zh) 一种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结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Reena et al. Changes in triacylglycerol molecular speci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blended and interesterified mixtures of coconut oil or palm oil with rice bran oil or sesame oil
CN104237475B (zh) 一种间接测定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
Mounika et al. Specialty fats enriched with behenic and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from palm stearin by lipase acidolysis
JP5872217B2 (ja) 油脂組成物
CN102405989A (zh) 一种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基料油的生产方法
Aldaw et al. Isolation and ultra-purification of oleic acid extracted from olive oil using urea crystallization
Ayouaz et al. Impact of incorporating sesame oil (Sesamum indicum L.) in an Algerian frying oil and margarine for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