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4982B -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94982B CN103694982B CN201310727767.XA CN201310727767A CN103694982B CN 103694982 B CN103694982 B CN 103694982B CN 201310727767 A CN201310727767 A CN 201310727767A CN 103694982 B CN103694982 B CN 1036949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cing agent
- polymer oil
- total mass
- active polymer
- consum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驱油剂技术领域;所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了耐温、耐剪切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基团,和耐盐、耐高矿化度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再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而成;本发明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有效地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能保持油田持续高产,尤其能提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水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驱油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东部油田都已进入开发末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而新增储量又增加越来越缓慢,并且勘探成本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因而控制含水,稳定目前原油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最终采收率,经济合理的予以利用和开发,对整个石油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次采油是目前为止能够达到这一技术要求的技术。
聚合物驱油机理是在注入液体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驱替相粘度,调整吸水剖面,增大驱替相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而目前我国的大庆、胜利、大港、南阳、吉林、辽河和新疆油田开展了矿场先导试验和扩大工业试验,使用的聚合物驱大部分是疏水缔合物、改性聚丙烯酰胺等聚合物,然而这些聚合物注入油层后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进一步水解,破坏聚合物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聚合物的驱油效果,而且水的矿化度过高时还会导致聚合物的粘度降低,增加聚合物的注入量,从而增加成本,不利于聚合物驱油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该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以改善现有驱油剂的缺点,并有效地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保持油田持续高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为无规共聚形成的多元聚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分子结构:
式I
式I中,m=3-9,n=60-83,o=2-8,p=1-5;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800万-2100万。
进一步的,所述式I中,m=4-7,n=63-78,o=4-7,p=1-4;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950万-2050万。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以丙酮为溶剂,(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反应物,在40℃~60℃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分液、过滤,得到的粘稠液体即为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
其中,以(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氢氧化钠、丙酮的质量之和为反应体系总质量100%计:
(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35%~40%,
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1%~13%,
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5%~7%,
其余为丙酮;
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
(1)将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解于水,再将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加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得到含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产物;
(2)向上述(1)得到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产物中加入第一步制得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以及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体系;
向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引发剂,控制温度为22℃~33℃充分反应后,得到胶体状产物;
其中,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为总质量100%计: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用量占总质量的12%~15%,
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3%,
表面活性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8%~31%,
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3%~5%,
其余为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或偶氮类引发剂,所述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由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混合而成,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第三步:后处理:
将第二步所得胶体状产物造粒、干燥、粉碎,得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中,丙酮为溶剂、(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和顺丁烯二酸酐反应体系的反应时间为12h~18h。
所述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反应中,进行中和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4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中,步骤(1)所述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6%,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的加入量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度为73%~89%计算。
所述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中,所述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中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质量比=1:1。
所述引发剂加入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3%。
本方发明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能大大地改善现有驱油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本发明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了耐温、耐剪切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基团,和耐盐、耐高矿化度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再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形成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经实验表明:该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粘性和抗盐性,用5000ppm的盐水在45℃水浴锅中400转/分钟搅拌速度搅拌溶解2h,再用5000ppm盐水稀释到1500ppm用布氏粘度计检测其粘度,其检测指标为≥50mPa.s;其耐温性能表现为在150℃恒温6个月能保持粘度率93%;其抗剪切性能表现为在10000转每秒的转速下剪切60秒粘度保留率86%。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有效地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能保持油田持续高产,尤其能提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水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通过以下步骤制的:
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秤取55g顺丁烯二酸酐溶于245g丙酮中,再加入175g(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在40℃下反应18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由25g氢氧化钠配制成的质量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的粘稠液体即为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
(本实施例中,以(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氢氧化钠、丙酮的质量之和500g为反应体系总质量100%计:
(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35%,
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1%,
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5%,
丙酮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49%。)
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
秤取24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于456g水中,再加入4g碳酸氢钠进行中和反应后,秤取第一步所制得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56g、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6g、丙烯酰胺110g,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体系;
(本实施例混合反应体系中,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为总质量100%计: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用量占总质量的12%,
碳酸氢钠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
表面活性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8%,
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3%,
丙烯酰胺的用量占总质量的55%;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
向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由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1:1混合而成的引发剂2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的1%),控制温度为22℃,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胶体状产物;
第三步:后处理:
将第二步所得胶体状产物造粒、干燥、粉碎,得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为白色20目-40目颗粒状,用5000ppm的盐水在45℃水浴锅中400转/分钟搅拌速度搅拌溶解2h,再用5000ppm盐水稀释到1500ppm用布氏粘度计检测其粘度,其检测指标为≥50mPa.s;通过毛细管粘度计法检测其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为1800-1950万。
实施例2
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秤取60g顺丁烯二酸酐溶于225g丙酮中,再加入185g(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在50℃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由30g氢氧化钠配制成的质量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的粘稠液体即为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
(本实施例中,以(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氢氧化钠、丙酮的质量之和500g为反应体系总质量100%计:
(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37%,
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2%,
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6%,
丙酮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45%。)
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
秤取26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于447g水中,再加入5g碳酸钠进行中和反应后,秤取第一步所制得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58g、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8g、丙烯酰胺103g,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体系;
(本实施例混合反应体系中,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为总质量100%计: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用量占总质量的13%,
碳酸钠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5%,
表面活性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9%,
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4%,
丙烯酰胺的用量占总质量的51.5%;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5%;
向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4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的2%),控制温度为28℃,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胶体状产物;
第三步:后处理:
将第二步所得胶体状产物造粒、干燥、粉碎,得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为白色20目-40目颗粒状,用5000ppm的盐水在45℃水浴锅中400转/分钟搅拌速度搅拌溶解2h,再用5000ppm盐水稀释到1500ppm用布氏粘度计检测其粘度,其检测指标为≥50mPa.s;通过毛细管粘度计法检测其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为1900-2050万。
实施例3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通过以下步骤制的:
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秤取65g顺丁烯二酸酐溶于200g丙酮中,再加入200g(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在60℃下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由35g氢氧化钠配制成的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的粘稠液体即为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
(本实施例中,以(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氢氧化钠、丙酮的质量之和500g为反应体系总质量100%计:
(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40%,
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3%,
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7%,
丙酮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40%。)
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
秤取30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于470g水中,再加入6g碳酸氢钠进行中和反应后,秤取第一步所制得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62g、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10g、丙烯酰胺92g,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体系;
(本实施例混合反应体系中,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为总质量100%计: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用量占总质量的15%,
碳酸氢钠的用量占总质量的3%,
表面活性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31%,
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5%,
丙烯酰胺的用量占总质量的46%;)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
向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由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1:1混合而成的引发剂6g(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200g的3%),控制温度为33℃,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胶体状产物;
第三步:后处理:
将第二步所得胶体状产物造粒、干燥、粉碎,得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为白色20目-40目颗粒状,用5000ppm的盐水在45℃水浴锅中400转/分钟搅拌速度搅拌溶解2h,再用5000ppm盐水稀释到1500ppm用布氏粘度计检测其粘度,其检测指标为≥50mPa.s;通过毛细管粘度计法检测其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为2050-2100万。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有效地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能保持油田持续高产,尤其能提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水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8)
1.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为无规共聚形成的多元聚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分子结构:
式I
式I中,m=3-9,n=60-83,o=2-8,p=1-5;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800万-2100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m=4-7,n=63-78,o=4-7,p=1-4;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950万-2050万。
3.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以丙酮为溶剂,(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反应物,在40℃~60℃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分液、过滤,得到的粘稠液体即为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
其中,以(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氢氧化钠、丙酮的质量之和为反应体系总质量100%计:
(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35%~40%,
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1%~13%,
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5%~7%,
其余为丙酮;
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
(1)将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解于水,再将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加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得到含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产物;
(2)向上述(1)得到的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产物中加入第一步制得的表面活性单体顺丁烯二酸-(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酯钠盐,以及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反应体系;
向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引发剂,控制温度为22℃~33℃充分反应后,得到胶体状产物;
其中,上述混合反应体系中,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表面活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质量之和为总质量100%计:
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用量占总质量的12%~15%,
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3%,
表面活性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28%~31%,
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占总质量的3%~5%,
其余为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或偶氮类引发剂,所述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由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混合而成,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第三步:后处理:
将第二步所得胶体状产物造粒、干燥、粉碎,得到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中,丙酮为溶剂、(Z)-3-碘-3-三氟甲基-1-丁基烯丙醇和顺丁烯二酸酐反应体系的反应时间为12h~18h。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反应中,进行中和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4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中,步骤(1)所述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6%,碳酸氢钠或/和碳酸钠的加入量以2-丙烯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和度为73%~89%计算。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中,所述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中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质量比=1: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加入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27767.XA CN103694982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27767.XA CN103694982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4982A CN103694982A (zh) | 2014-04-02 |
CN103694982B true CN103694982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035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7767.XA Active CN103694982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9498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4974A (zh) * | 2008-04-29 | 2008-10-01 | 成都理工大学 | 耐温水溶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1293944A (zh) * | 2008-04-03 | 2008-10-29 | 成都理工大学 | 高增粘抗盐水溶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EP2457973A1 (de) * | 2010-11-24 | 2012-05-30 | Basf Se | Verwendung eines wasserlöslichen, hydrophob assoziierenden copolymers als additiv in speziellen ölfeldanwendungen |
CN102633955A (zh) * | 2012-04-19 | 2012-08-1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抗剪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24655A (zh) * | 2012-11-20 | 2013-02-13 | 孙安顺 | 一种调剖用高强耐温粘弹聚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62180B2 (en) * | 2009-05-20 | 2013-01-29 | Basf Se |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copolymers |
-
2013
- 2013-12-25 CN CN201310727767.XA patent/CN1036949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3944A (zh) * | 2008-04-03 | 2008-10-29 | 成都理工大学 | 高增粘抗盐水溶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1274974A (zh) * | 2008-04-29 | 2008-10-01 | 成都理工大学 | 耐温水溶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EP2457973A1 (de) * | 2010-11-24 | 2012-05-30 | Basf Se | Verwendung eines wasserlöslichen, hydrophob assoziierenden copolymers als additiv in speziellen ölfeldanwendungen |
CN102633955A (zh) * | 2012-04-19 | 2012-08-1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抗剪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24655A (zh) * | 2012-11-20 | 2013-02-13 | 孙安顺 | 一种调剖用高强耐温粘弹聚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易聪华等;《化工学报》;20120831;第63卷(第8期);第2460-2468页 * |
酸性γ-氧化铝催化合成马来酸二烯丙酯;王一军;《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51231(第9期);第30-3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4982A (zh) | 201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48125B (zh) | 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48127A (zh) | 适用于特高矿化度油藏的聚合物流度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10830B (zh) | 一种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131404A (zh) |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水基压裂液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72807B (zh) | 驱油用耐温抗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 |
CN106279523A (zh) | 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302267A (zh) | 一种非离子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 |
CN105441056A (zh) | 一种用于抗高温水基压裂液的聚合物增稠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5199043A (zh) |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368505A (zh) | 一种抗温抗盐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51574A (zh) | 一种具有温敏增稠作用的水泥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778007B (zh) | 一种海水基互穿网络聚合物凝胶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694982B (zh) | 一种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46456A (zh) | 一种三元共聚物和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559156B (zh) | 一种钻井液用高温高盐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64797A (zh) | 烯醚系单体和水溶性热增稠共聚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373048B (zh) | 用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 |
CN102464783B (zh) | 一种水溶性热增稠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46455A (zh) | 丙烯酰胺系三元共聚物和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099080A (zh) | 水溶性四元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59986A (zh) | 二元驱聚表组合物及其在强化采油中应用 | |
CN104231160A (zh) | 一种耐温驱油用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09125B (zh) | 一种水溶性四元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3897682A (zh) |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02453111B (zh) |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和丙烯酰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618300 No. 13, Chaozhou Road, Guanghan,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BAO 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Zhang Xiangyang Village town 618308 Sichuan city of Deyang province Guanghan City five agency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BEIENNENG CHEMICAL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ICHUAN BEI ENNENG CHEMICAL CO., LTD. TO: SICHUAN BAO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