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434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7434A
CN103687434A CN201210365095.8A CN201210365095A CN103687434A CN 103687434 A CN103687434 A CN 103687434A CN 201210365095 A CN201210365095 A CN 201210365095A CN 103687434 A CN103687434 A CN 103687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case
fan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rmo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50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7434B (zh
Inventor
李金玉
田婷
李自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50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7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7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7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该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该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其中,该蜗壳通过该固定件固定于该壳体上,且与该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该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该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由蜗壳对应部分壳体与包含风扇的蜗壳所构成的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电子设备上的壳体上的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不断的丰富并方便了大众生活。同时,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其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不断轻薄化和功能多样化,给用户带了极好的手持体验以及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不断变薄,而芯片功耗不断提升,致使电子设备表面温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用户的体验性较低,同时,电子设备的内部元件置于较高温度中,使用寿命将受到极大影响。现有的散热方案一般包括:利用电子设备的壳体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设置材质为金属或塑胶的壳体),在壳体内表面贴金属导热箔片(铜箔、铝箔等),或者,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降低充电电流、更换性能低的芯片等)。
但是,现有方案仅仅适用于具有低功耗元件的电子设备的散热,而对于应用大功耗元件的电子设备而言,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目前的电子设备只能选择低功耗元件,无疑制约了电子设备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所述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所述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所述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所述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所述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所述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由蜗壳对应部分壳体与包含风扇的蜗壳所构成的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电子设备上的壳体上的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四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技术所提供方案仅仅适用于具有低功耗元件的电子设备的散热,而对于应用大功耗元件的电子设备而言,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目前的电子设备只能选择低功耗元件,无疑制约了电子设备的发展。
而为了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
如图1所示的剖视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图1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与该蜗壳1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该风扇130的蜗壳120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该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该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言,由于手机体积相对较小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少,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散热口,而平板电脑体积相对较大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多,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散热口,这都是合理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的上侧蜗壳或下侧蜗壳;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1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1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1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由蜗壳对应部分壳体与包含风扇的蜗壳所构成的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电子设备上的壳体上的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110内的内部元件(图1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与该第一蜗壳121和第二蜗壳122组合以封闭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
其中,该蜗壳1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该第二蜗壳122与该壳体110相接触,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120内部的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120,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1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1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1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及侧面蜗壳123。
其中,该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言,由于手机体积相对较小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少,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散热口,而平板电脑体积相对较大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多,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散热口,这都是合理的。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电子设备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120的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1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1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1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或未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二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第二蜗壳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为了保证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以适应于电子设备的超薄化趋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
如图2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110内的内部元件(图2未显示)、蜗壳220、设置在该蜗壳2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2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与该第一蜗壳121组合承载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上;
其中,该蜗壳2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该风扇130的第一端对应该第一蜗壳121,第二端对应该壳体110,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220的该内部元件120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220,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如图3所示,该风扇130的第一端为风扇130的上端,而第二端为风扇130的下端。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2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2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2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及侧面蜗壳123。可见,由于该蜗壳220不具有第二蜗壳,因此,相对于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蜗壳高度较低,从而使得该电子设备的高度较低。
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言,由于手机体积相对较小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少,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散热口,而平板电脑体积相对较大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多,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散热口,这都是合理的。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电子设备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220的第一蜗壳121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2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2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2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电子设备的壳体上,风扇的第二端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蜗壳不具有第二蜗壳,导致蜗壳的高度降低,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电子设备的超薄化趋势。
为了保证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以适应于电子设备的超薄化趋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三种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
如图3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310、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图3未显示)、蜗壳220、设置在该蜗壳2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2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与该第一蜗壳121组合承载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上;
该壳体310上设置有与该蜗壳220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220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该蜗壳220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310上,该风扇130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121,其第二端对应该凹槽底部,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220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如图3所示,该风扇130的第一端为风扇130的上端,而第二端为风扇130的下端。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220对应的部分壳体3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2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2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及侧面蜗壳123,而该壳体310上设置有凹槽。可见,由于该蜗壳220不具有第二蜗壳,并且,该壳体310上设置有凹槽以容纳该蜗壳220,因此,相对于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及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电子设备的高度较低。
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壳体3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3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3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言,由于手机体积相对较小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少,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散热口,而平板电脑体积相对较大且大功耗元件相对较多,其壳体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散热口,这都是合理的。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电子设备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220的第一蜗壳121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220稳固嵌入该壳体3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2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2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该凹槽的高度不超过该壳体的高度的1/2,当然并不局限于1/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凹槽中,风扇的第二端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同时,蜗壳不具有第二蜗壳,且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该蜗壳的凹槽,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电子设备的超薄化趋势。
基于上述第三种具体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四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310、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图4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与该第一蜗壳121和第二蜗壳122组合封闭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
该壳体310上设置有与该蜗壳120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120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该蜗壳120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310上,该第二蜗壳122与该凹槽底部相接触,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120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120,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同时,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该蜗壳的凹槽,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电子设备的超薄化趋势。
基于上述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在保证蜗壳与壳体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五种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
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该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该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该第一蜗壳组合承载该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蜗壳上;
该壳体上设置有与该蜗壳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相对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壳体与蜗壳的总体高度,在保证蜗壳与壳体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壳体上设置有凹槽,蜗壳的高度可以高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蜗壳的高度,以使得蜗壳内可以容纳相对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风扇较大型的风扇,即,风扇的高度增加;
其中,该蜗壳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固定于该壳体上,该风扇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其第二端对应该凹槽底部,以使得当该风扇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相对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而言,本实施例中,在保证蜗壳与壳体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壳体上设置有凹槽,蜗壳的高度可以高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蜗壳的高度,以使得蜗壳内可以容纳相对于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风扇较大型的风扇(即风扇的高度增加),而较大型的风扇所产生的离心力较为强大;进而当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的较为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实现了在保证蜗壳与壳体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相应于上面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电脑,以提供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平板电脑的剖视图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剖视图相似,因此,结合上述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平板电脑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剖视图,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图1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与该蜗壳1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该风扇130的蜗壳120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该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该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该平板电脑的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平板电脑实际情况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的上侧蜗壳或下侧蜗壳;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1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1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1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由蜗壳对应部分壳体与包含风扇的蜗壳所构成的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平板电脑上的壳体上的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平板电脑内部,以此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110内的内部元件(图1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与该第一蜗壳121和第二蜗壳122组合以封闭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
其中,该蜗壳1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该第二蜗壳122与该壳体110相接触,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120内部的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120,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1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1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1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及侧面蜗壳123。
其中,该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平板电脑实际情况设定。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平板电脑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120的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1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1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1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平板电脑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或未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二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平板电脑的壳体上,第二蜗壳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平板电脑内部,以此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三,如图2所示,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110、设置在该壳体110内的内部元件(图2未显示)、蜗壳220、设置在该蜗壳2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2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与该第一蜗壳121组合承载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上;
其中,该蜗壳220通过该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110上,且该风扇130的第一端对应该第一蜗壳121,第二端对应该壳体110,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220的该内部元件120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220,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如图3所示,该风扇130的第一端为风扇130的上端,而第二端为风扇130的下端。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220对应的部分壳体1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2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2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及侧面蜗壳123。可见,由于该蜗壳220不具有第二蜗壳,因此,相对于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蜗壳高度较低,从而使得该平板电脑的高度较低。
其中,该平板电脑的壳体1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平板电脑实际情况设定。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电子设备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220的第一蜗壳121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220稳固于壳体1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2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2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平板电脑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平板电脑的壳体上,风扇的第二端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平板电脑内部,以此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蜗壳不具有第二蜗壳,导致蜗壳的高度降低,从而使得平板电脑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平板电脑的超薄化趋势。
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310、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图3未显示)、蜗壳220、设置在该蜗壳2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2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与该第一蜗壳121组合承载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上;
该壳体310上设置有与该蜗壳220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220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该蜗壳220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310上,该风扇130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121,其第二端对应该凹槽底部,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220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其中,如图3所示,该风扇130的第一端为风扇130的上端,而第二端为风扇130的下端。
可以理解的是,该蜗壳220对应的部分壳体310与包含风扇130的蜗壳220构成一散热模组,其中,该蜗壳220至少包括:第一蜗壳121及侧面蜗壳123,而该壳体310上设置有凹槽。可见,由于该蜗壳220不具有第二蜗壳,并且,该壳体310上设置有凹槽以容纳该蜗壳220,因此,相对于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及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该平板电脑的高度较低。
其中,该平板电脑的壳体310用于封闭内部元件,且该壳体3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口以将经过散热模组作用的热量导出该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310上的散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平板电脑实际情况设定。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侧面蜗壳123上的出风口朝向该平板电脑的散热口,以此保证从该出风口导出的热量径直通过该散热口进入外界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风扇130至少可以包括:风扇扇叶及驱动该风扇扇叶转动的驱动轴,且该风扇130通过驱动轴固定于该蜗壳220的第一蜗壳121上;在实际应用中,该风扇130可以为离心风扇,其中,热量从离心风扇的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去。
同时,为了保证该蜗壳220稳固嵌入该壳体310上,该固定件140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蜗壳220相对两侧的元件,或者,该固定件140可以为设置蜗壳220四周的环状结构的元件等,这都是合理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平板电脑的正常使用,该凹槽的高度不超过该壳体的高度的1/2,当然并不局限于1/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平板电脑中,风扇设置在蜗壳的具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上,出风口设置在侧面蜗壳上,并且,蜗壳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该平板电脑的壳体的凹槽中,风扇的第二端与壳体相接触,使得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该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进而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平板电脑内部,以此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同时,蜗壳不具有第二蜗壳,且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该蜗壳的凹槽,使得平板电脑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平板电脑的超薄化趋势。
实施例五,如图4所示,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310、设置在该壳体310内的内部元件(图4中未显示)、蜗壳120、设置在该蜗壳120内的可转动的风扇130、固定件140;
其中,该蜗壳120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121、第二蜗壳122、与该第一蜗壳121和第二蜗壳122组合封闭该风扇130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123,该风扇130设置于该第一蜗壳121或第二蜗壳122上;
该壳体310上设置有与该蜗壳310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120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该蜗壳120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140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二蜗壳122与该凹槽底部相接触,以使得当该风扇130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120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130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本实施例中,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平板电脑内部,以此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同时,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该蜗壳的凹槽,使得平板电脑的整体高度降低,适应了平板电脑的超薄化趋势。
基于上述实施例三,在保证蜗壳与壳体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电脑的第六种实施例。
一种平板电脑,可以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该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该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该第一蜗壳组合承载该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蜗壳上;
该壳体上设置有与该蜗壳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相适配是指:该蜗壳能够嵌入到该凹槽中;
其中,相对于实施例三中壳体与蜗壳的总体高度,在保证蜗壳与壳体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壳体上设置有凹槽,蜗壳的高度可以高于实施例三中蜗壳的高度,以使得蜗壳内可以容纳相对于实施例三中风扇较大型的风扇;
其中,该蜗壳嵌入该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该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固定于该壳体上,该风扇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其第二端对应该凹槽底部,以使得当该风扇转动时,将由该进风口进入该蜗壳的该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该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相对于实施例三而言,本实施例中,在保证蜗壳与壳体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壳体上设置有凹槽,蜗壳的高度可以高于实施例三中蜗壳的高度,以使得蜗壳内可以容纳相对于实施例三中风扇较大型的风扇,而较大型的风扇所产生的离心力较为强大;进而当平板电脑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流体从第一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在风扇所产生的较为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侧面蜗壳的出风口导出该蜗壳,并经过该散热口导出该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避免了热量留在电子设备内部,以此实现了在保证蜗壳与壳体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平板电脑的散热性能。
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当前的实施例只是一种示范性的例子,不应该作为限制,所给出的具体内容不应该限制本申请的目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子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多个子单元结合一起。另外,多个单元可以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所描述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所述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所述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所述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组合以封闭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或所述第二蜗壳上;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蜗壳与壳体相接触,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内部的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组合承载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上;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扇的第一端对应所述第一蜗壳,第二端对应所述壳体,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组合承载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上;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蜗壳嵌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扇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其第二端对应所述凹槽底部,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组合封闭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或第二蜗壳上;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蜗壳嵌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凹槽外部边缘的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凹槽底部相接触,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电子设备,进入外界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壳体的高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散热口。
8.一种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散热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内部元件、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可转动的风扇、固定件;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壳对应的部分壳体与包含所述风扇的蜗壳构成一散热模组,以使得所述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在所述散热模组的作用下,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组合以封闭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或所述第二蜗壳上;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蜗壳与壳体相接触,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内部的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所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组合承载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上;
其中,所述蜗壳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扇的第一端对应所述第一蜗壳,第二端对应所述壳体,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而进入外界环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组合承载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上;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蜗壳嵌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凹槽外部边缘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扇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蜗壳,其第二端对应所述凹槽底部,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组合封闭所述风扇且设置有出风口的侧面蜗壳,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或第二蜗壳上;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蜗壳嵌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凹槽外部边缘的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凹槽底部相接触,以使得当所述风扇转动时,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蜗壳的所述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扇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散热口导出所述平板电脑,进入外界环境。
13.根据权利要求1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壳体的高度的1/2。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平板电脑的散热口。
CN201210365095.8A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Active CN103687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5095.8A CN103687434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5095.8A CN103687434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434A true CN103687434A (zh) 2014-03-26
CN103687434B CN103687434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32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5095.8A Active CN103687434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74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9873A (zh) * 2018-12-03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5714Y (zh) * 2001-07-24 2002-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可携带电脑的散热装置
CN1412839A (zh) * 2002-11-14 2003-04-23 圣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方法及其机构
CN2674518Y (zh) * 2003-12-09 2005-01-26 邓文德 嵌入散热装置的便携式电脑
US20050069410A1 (en) * 2003-09-29 2005-03-31 Denni Liao Volute inlet of fan
CN2930224Y (zh) * 2006-06-19 2007-08-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风扇与电路板的组合模块
CN101583263A (zh) * 2008-05-16 2009-11-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903833U (zh) * 2010-12-21 2011-07-2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5714Y (zh) * 2001-07-24 2002-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可携带电脑的散热装置
CN1412839A (zh) * 2002-11-14 2003-04-23 圣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方法及其机构
US20050069410A1 (en) * 2003-09-29 2005-03-31 Denni Liao Volute inlet of fan
CN2674518Y (zh) * 2003-12-09 2005-01-26 邓文德 嵌入散热装置的便携式电脑
CN2930224Y (zh) * 2006-06-19 2007-08-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风扇与电路板的组合模块
CN101583263A (zh) * 2008-05-16 2009-11-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903833U (zh) * 2010-12-21 2011-07-2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9873A (zh) * 2018-12-03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39873B (zh) * 2018-12-03 2023-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434B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1352U (zh) 插头
CN103167785A (zh) 扩充座
EP2755459A3 (en) Freely-foldable flexible LED screen
CN103001428A (zh) 扁平马达和移动终端
CN105633045A (zh) 具有热电转换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368743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平板电脑
CN209441586U (zh) 一种水下推进器
CN205858708U (zh) 一体式变频电泵
US20160115944A1 (en) Driving device
CN104847680A (zh) 风扇装置
CN207369504U (zh) 散热结构、相机及移动平台
CN106384798A (zh) 一种封闭式结构及电池设备
CN202694249U (zh) 电子装置
CN201422057Y (zh) 一种电机
CN203457473U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CN210072444U (zh) 终端
CN206077877U (zh) 密封多媒体一体机
CN20517861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手摇充电宝
CN103970243A (zh) 用上盖传导及对流散热的笔记本电脑结构
CN203206650U (zh) 散热垫
CN104284560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CN203608506U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散热单元
CN105356531B (zh) 一种计算器防水防尘移动电源
CN21170276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节电低压照明箱
CN204886665U (zh) 一种三防型全密闭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