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706A - 基站分配代码、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站分配代码、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4706A
CN103684706A CN201310530676.7A CN201310530676A CN103684706A CN 103684706 A CN103684706 A CN 103684706A CN 201310530676 A CN201310530676 A CN 201310530676A CN 103684706 A CN103684706 A CN 10368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quence
index
cyclic shift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06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4706B (zh
Inventor
高祚
朴亨根
金一圭
张甲石
李孝石
金永勋
方承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Publication of CN10368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4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4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4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时域和频域中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号和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以及在第二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和与第二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该第二循环移位索引不同于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的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

Description

基站分配代码、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08月08日、申请号为200880110739.0、发明名称为“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向基站传送从终端接收的数据的控制信号时、有效地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方法。
当多个用户(终端)同时使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道时,可以在多个终端中使用码分复用(CDM)技术。在CDM中,多个终端的每一个传送通过将要传送的信号乘以向所述多个终端的每一个分配的扩频码而获得的结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当多个终端使用两个扩频码时、有效地减少相同小区中的终端之间的干扰和不同小区之间的终端的干扰的跳码(code hopping)方法,所述两个扩频码即是频域(频域)中的扩频码和时域(时域)中的扩频码二者。
此外,本发明涉及当多个终端使用频域中的扩频码和时域中的扩频码时、标识所述多个终端的信号。
本发明得到信息通信部(MIC)和信息技术推进协会(IITA)的信息技术(IT)研究和开发(R&D)计划[项目管理编号:2005-S-404-13,研究题目:用于3G演进的无线电传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Research&Development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3G Evolution)]的支持。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所接收的数据被成功和不成功地解调时,接收机向发射机分别传送确认(ACK)和否定确认(NAK)信号。ACK/NAK信号需要每码字一个比特。
ACK/NAK信号需要由多个用户通过使用预定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而同时传送。这样的多路复用技术被分类为频分复用(FDM)和码分复用(CDM)。FDM是其中多个不同的终端使用不同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多路复用形式,而CDM是如下的多路复用形式,其中多个不同的终端虽然使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但是传送通过将信号乘以特定的正交码而获得的结果,以便接收机可以标识所述多个不同的终端。
在上行链路中,经常使用具有理想的峰均功率比(PAPR)的Zadoff-Chu序列。这样的Zadoff-Chu序列可通过循环延迟(而不是将信号乘以频域中的特定代码)来实现终端之间的正交性。
终端需要上行链路ACK/NAK信号来向基站通知下行链路数据的成功或不成功(ACK或NAK)接收,并且所述上行链路ACK/NAK信号用于传送下行链路数据。
图1图示了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系统中、终端用于执行上行链路ACK/NAK信令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
参考图1,一个控制信道所使用的资源被分组为两个单独的资源块。两个资源块的每一个包括沿着频域的N个副载波、和时域中的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其对应于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具有0.5ms的持续时间。
在图1中,多个终端可共同使用一个控制信道。也就是说,控制信道A或控制信道B可由多个终端来共享。在这个情况下,为了标识使用相同控制信道的多个终端,向多个终端的每一个分配特定的码序列。也就是说,多个终端的每一个通过使用它的所分配的特定代码来生成并传送沿着频域和时域而扩频的信号。
图2图示了在占用了包括频域中的N个副载波和时域中的7个OFDM码元的资源块的ACK/NAK信道中、向N个副载波的每一个传送的码序列和码元。在图2中,与参考图1描述的一个时隙对应的资源块占用频域中的N副载波,并且包括时域中的7个码元块BL#0至#6。
当使用CDM来标识多个终端的信号时,可以将序列和码元映射到如图2所图示的每个时间/频率资源。为了标识多个终端的信号,将序列应用到频域和时域中的每一个。在图2中,参考信号用于信道估计,并且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预定信号被传送。
基站通过使用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并使用信道估计的结果,以便对通过控制信号传送的ACK/NAK码元进行解调。每个时间/频率资源承载与两个或三个码元相乘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其上承载了参考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是通过将频域序列码元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031
乘以时域序列码元Ri(i=0,1,2)来获得的。在其上承载了控制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是通过将频域序列码元时域序列码元Ci(i=0,1,2,3)和ACK/NAK码元Q相乘来获得的。
在图2中,频域序列码元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033
指示Zadoff-Chu序列,并通过等式1给出,其中Nzc是向频域中的第k副载波应用的Zadoff-Chu序列的长度,m是主索引,以及q是循环延迟索引。
C q m ( k ) = exp [ i 2 π N ZC m ( ( k - q ) ( k - q + 1 ) 2 ) ] , k = 0,1,2 , . . . , N - 1 . . . ( 1 )
在时域中,一个序列被应用到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每一个。也就是说,向图2中的控制信号应用的序列被表达为C0、C1、C2、和C3。向参考信号应用的序列被表达为R0、R1、和R2
当前,3GPP LTE考虑其中每时隙三个参考信号被用于上行链路ACK/NAK信道的配置。
此外,为了标识多个终端,沿着频域使用Zadoff-Chu序列,并且可以在时域中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向量、沃尔什-哈德曼德(Walsh-Hadamard)序列、或Zadoff-Chu序列。
用于时域CDM的时域序列使用彼此正交的序列。当沿着时域的连续OFDM码元的数目是Nt时,可创建彼此正交的Nt个序列,其中序列的长度是Nt。当第i序列被定义为行向量Gi=[Ci,0,Ci,1,…,Ci,Nt-1]时,序列的彼此正交性被定义如下。
G i · G j * = [ C 1,0 , C 1,1 , . . . C 1 , M t - 1 ] · C j , 0 * C j , 1 * . . . C j , N t - 1 * = Σ k = 0 N t - 1 C i , k C j , k * = N t δ i , j
其中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036
理论上,因为频域中的资源数目是M,并且每个资源包括三个参考信号,如图3、图4和图5所图示的,所以可以用CDM来标识M×3个参考信号。
此外,在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由于频域中的资源的数目是M,并且每个资源包括四个控制信号,如图3、图4和图5所图示的,所以可以用CDM来标识M×4个控制信号。然而,由于每个终端需要传送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从而基站可通过使用该参考信号来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所以可标识的终端的数目是M×3。在这个情况下,具有扩频因子(SF)3的正交序列被用于参考信号,并且SF为4的正交序列被用于控制信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多个终端共享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相同资源时,并且当传送诸如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息或调度信息之类的控制信息时,需要一种用于有效地执行码分复用(CDM)的方法来标识所述多个终端。
为了传送和接收诸如ACK/NAK信息或调度信息之类的控制信息,多个用户(终端)使用相同的ACK/NAK资源。此时,相同小区中的终端和不同小区之间的终端彼此干扰。需要一种有效的跳码方法来减少这样的干扰。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时域和频域中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号和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以及在第二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和与第二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该第二循环移位索引不同于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的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具有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号和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在第二时隙中,接收第二循环移位索引的分配,该第二循环移位索引不同于第一时隙的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以及在第二时隙中交换第一时隙中的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其中所述交换步骤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具有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和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来执行;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二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和与不同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的第二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该第一终端来执行;以及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二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和与第三循环移位索引对应的频域正交码码元相乘,该第三循环移位索引不同于所述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循环移位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具有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向基站传送的第一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号与第一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一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终端来执行;以及在第二时隙中,将要传送的信息与第二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相乘,其中所述相乘步骤通过该终端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具有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隙中接收关于N个控制信号块的N-1个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至少一个的分配,其中所述接收步骤通过由第一终端连同至少一个其它终端形成的第一终端组来执行,其中所述N-1个时域正交覆盖索引被分配到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二时隙中接收在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组中未分配的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分配;以及在第二时隙中使用在第一时隙中分配的相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其中所述使用步骤通过不来自第一终端组的终端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多个终端共同使用具有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隙中从基站接收循环移位索引的分配,其中所述接收步骤由终端来执行;在第一时隙中从基站接收不同的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分配,其中所述接收步骤由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来执行;在第二时隙中从基站接收在第一时隙中分配的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分配,其中该接收步骤由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来执行;以及在第二时隙中交换来自基站的在第一时隙中分配的时域正交覆盖索引,以接收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分配,其中所述交换步骤由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由基站分配代码的方法,所述基站向多个终端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方法包括: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其中,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来确定向由每个终端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应用的代码;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多个终端被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以及向上行链路信号应用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而确定的代码,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由基站分配代码的设备,所述基站向多个终端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其中,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来确定向由每个终端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应用的代码;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设备,所述多个终端被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分配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以及第二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上行链路信号应用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而确定的代码,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多个终端使用两个扩频码(即,沿着频域的扩频码和沿着时域的扩频码二者)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同小区中的终端之间的干扰和不同小区中的终端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系统中、终端用于通过控制信道来传送上行链路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号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
图2图示了在占用了包括频域中的N个副载波和时域中的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的资源块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道中、向N个副载波的每一个传送的码序列和码元;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每时隙3个参考信号的ACK/NAK信道的时隙结构;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每时隙3个参考信号的ACK/NAK信道的时隙结构;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每时隙3个参考信号的ACK/NAK信道的时隙结构;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以及
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更完全地描述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跳码方法和设备,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
当确定了关于本发明的公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说明可能分散本发明的要点时,将不提供所述详细说明。考虑本发明中的功能而使用在下文中使用的术语,并且所述术语可根据用户的或操作者的意图或通常实践而改变。相应地,将基于本发明的描述的全部内容来定义所述术语。
具体地,在下文中使用的术语“频域码”或“频域码索引”可与“循环移位”或“循环移位索引”互换,并且在下文中使用的术语“时域码”或“时域码索引”可与“正交覆盖(orthogonal cover)”或“时域正交覆盖索引”互换。当需要时,术语“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可与“沃尔什序列索引”互换。
在本发明中,控制信息可包括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NAK))信号、调度请求信息、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信息、等级指示(RI)信息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3至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3个参考信号的ACK/NAK信道的时隙结构。
参考图3至图5,一个时隙包括3个参考信号和4个控制信号。
将描述用于经由控制信息信道向终端分配序列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控制信息信道具有沿着频域的12个循环移位(CS),并且具有沿着时域的、用于参考信号的3个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4个沃尔什序列,作为时间/频率资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序列定义如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081
指示Zadoff-Chu序列,并用等式2给出,其中应用于第k副载波的长度是12,m是主索引,q是循环延迟索引。
C q m ( k ) = exp [ i 2 π N ZC m ( ( k - q ) ( k - q + 1 ) 2 ) ] , k = 0,1,2 , . . . , 11 , q = 0,1,2 , . . . , 11 . . . ( 2 )
Dr(k)指示DFT序列,并用等式3给出,其中应用于第k参考信号块的长度是3并且“r”是序列索引。
D r ( k ) = exp [ i 2 π 3 rk ] , k = 0,1,2 , r = 0,1,2 . . . ( 3 )
Wr(k)是沃尔什序列,并用等式1给出,其中应用于第k信号块的长度是4并且r是序列索引。
在本发明中,当序列的数目是N、并且两个序列索引“s”和“r”满足接下来的条件时,定义所述两个序列彼此相邻。
s=(r+1)mod N………………(4)
在表格1中定义的沃尔什序列具有如下属性,其中其每一个具有序列索引r的两个相邻序列具有以长度2为单位的正交性。
也就是说,
如果s=(r+1)mod4,则 Σ k = 0 1 W r ( k ) W s ( k ) = 0 并且 Σ k = 2 3 W r ( k ) W s ( k ) = 0 .
表格1
沃尔什序列Wr(k)
对于参考信号而言,当循环移位索引用“q”指示、并且DFT序列索引用“r”指示时,向终端分配的资源可以用(q,r)来指示,其中q=0、1、2至10或11,并且r=0、1或2。
对于控制信号而言,当循环移位索引用“q”指示、并且沃尔什序列索引用“r”指示时,向终端分配的资源可以用(q,r)来指示,其中q=0、1、2至10或11,并且r=0、1、2或3。
此外,用于将序列分配到终端的方法可以满足下面的规则。
(1)参考信号的序列的分配
首先,2是为了使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最小化、从而减少彼此干扰的终端的数目而允许的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q”的终端的最大数目,。这是因为以高速移动的终端极大地干扰具有该终端的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另一终端。
第二,使用相同的DFT序列索引“r”的终端被分配,从而将所述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维持为2或更多。这是因为当两个终端使用相同的DFT序列时,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越小,则每个终端之间的干扰量越大。具体地,当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是1时,终端极大地彼此干扰。使用相同DFT序列索引“r”的终端被维持,从而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或大于2。
表格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传送参考信号而向终端分配的资源被表达为循环移位索引和DFT序列索引。
表格2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其中资源的数目是12×3=36,并且使用总资源之中的18个资源。可以看出,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是1或2。此外,可以看出,在使用相同DFT序列的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所有距离是长度2。
(2)控制信号的序列的分配
第一,允许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最多2个终端,作为最大数目,以便减少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这是因为以高速移动的终端极大地干扰具有该终端的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另一终端。
第二,关于长度2,需要满足向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两个终端分配的沃尔什序列的正交性。时域序列的正交性维持得越好,则与终端的相干长度相比,时域序列的长度越短。此外,终端的速度越高,则相干长度越短。这样,为了维持多个高速终端之间的正交性,用于实现正交性的时域序列的长度理想地应该短。
在表格1中,当两个预定的沃尔什序列关于长度4而相关时,实现了所述两个沃尔什序列之间的正交性。然而,当序列索引“r”彼此相邻时,即使两个沃尔什序列关于长度2而相关,也实现了两个沃尔什序列之间的正交性。也就是说,当两个终端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时,向所述两个终端分配的沃尔什序列索引可使用彼此相邻的序列索引,以便维持正交性。
第三,使用相同沃尔什序列的终端被分配,使得循环移位索引差等于或大于2。这是因为当两个终端使用相同的沃尔什序列时,所述两个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越小,则两个终端所经受的干扰越大。具体地,由于当索引差是1时、两个终端极大地彼此干扰,所以最小距离可等于或大于长度2。
表格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传送控制信号而向终端分配的资源被表达为循环移位索引和沃尔什序列索引。
表格3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其中资源的数目是12×4=48,并且使用全部资源之中的18个资源。可以看出,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是1或2,这满足了第一条件。由于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一直具有彼此相邻的沃尔什序列索引(其定义在表格1中),所以所述终端满足具有长度2的正交性,这满足了第二条件。可以看出,使用相同的沃尔什序列的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等于或大于长度2,这满足了第三条件。
表格2
参考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01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11
表格3
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12
<序列分配的顺序>
表格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表格2中示出的序列分配的顺序。如表格4所示,向6个终端分配序列,同时将DFT序列索引维持为单个值,并且改变循环移位索引。可向上至18个终端分配循环移位索引,作为终端的最大数目。然而,当分配小于最大数目的终端时,可以确定分配顺序,从而具有所分配的终端之间的大循环移位索引差。例如,当分配仅仅两个终端时,向终端#1分配(0,0),并且向终端#2分配(6,0)。在这个情况下,两个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是长度6,这是最大的。
表格4
参考信号的序列分配和序列分配的顺序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21
表格5
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和序列分配的顺序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22
将描述其中将序列分配到12个终端的情况。表格6和表格7示出了序列被分配到12个终端的情况。
表格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中分配参考信号的序列的情况。表格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中分配控制信号的序列的情况。
当两个终端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并具有相同的沃尔什序列索引时,所述两个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是长度4。
表格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其中分配控制信号的序列的情况。不存在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此外,具有相同的沃尔什序列索引的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是长度4。可以看出,在表格7和8中,具有每个终端的循环移位索引差等于或小于1的相邻终端的数目分别是一和二。因此,表格7和表格8展示了类似的性能。
表格6
参考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31
表格7
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32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41
表格8
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42
表格9
表格7的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顺序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43
表格9详细地示出了其中在表格7所示的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示例中向终端分配控制信号的序列的情况。向作为最大数目终端的12个终端分配控制信号的序列。然而,由于控制信号的序列可被分配到更少数目的终端、而不是最大数目的终端,所以确定分配顺序,使得使用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被最小化,并且所分配的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很大。
表格10示出了表格8的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顺序。向作为最大数目终端的12个终端分配控制信号序列。然而,由于控制信号的序列可被分配到更少数目的终端、而不是最大数目的终端,所以确定分配顺序,使得使用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被最小化,并且所分配的终端之间的循环移位索引差很大。
表格10
表格8的控制信号的序列分配的顺序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51
当使用序列跳变时,当在第一和第二时隙中使用相同的分配图案(pattern)的时候,通过变化第一和第二时隙的分配顺序来改变单个终端在第一和第二时隙中使用的资源。
例如,当在第一时隙中使用表格11的分配顺序用于参考信号时,可以在第二时隙中使用表格12A的分配顺序。类似地,对于控制信号而言,可通过变化第一和第二时隙的分配顺序来执行序列跳变。
序列跳变对于控制小区中的终端之间的干扰是有效的。在表格11中,终端#1主要干扰终端#13、#7、和#1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最大程度地使干扰终端的终端分散化(diversify),来使干扰均匀化。
具体地,由于具有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在高速时极大地彼此干扰,所以重要的是,终端在第一时隙中使用的相同循环移位索引不应该在第二时隙中使用。
例如,在表格11中,终端#1和#13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0。然而,在表格12A中,终端#1使用与终端#10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并且终端#13单独地使用循环移位索引5。同样,在第一时隙中使用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在第二时隙中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索引,从而彼此干扰的终端被分散化,以便使终端之间的干扰均匀化。
表格12B示出了一种跳变方法,其中表格11中的终端在时隙#0中使用的循环移位索引在时隙#1中被改变。
表格11
时隙#0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61
表格12A
时隙#1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62
表格12B
时隙#1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72
将描述其中在控制信号的代码分配期间仅改变时域码序列索引(或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跳变方法。与包括频域码索引的改变操作的跳变方法相比,其中仅改变时域码序列索引的跳变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可如表格13中所示地分配18个终端。时隙#0具有其中线(line)0与线1相邻但是不与线2相邻的沃尔什序列索引。线1与线0和2二者相邻。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如表格14或表格15所示地在时隙#1中分配序列。
参考表格14,被分配到线2的所有终端被移动到线3。在时隙#1中,对于线0而言,线1和线3二者具有相邻的沃尔什序列索引。线1与线0的终端相邻,并且不与线3的终端相邻。
也就是说,当考虑时隙#0和时隙#1的所有位置时,线0和线1处于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干扰被均匀化。在时隙#0中,线2和线1彼此相邻。由于这些终端在时隙#1中被定位于线3并且与线1相邻,所以干扰被随机化和均匀化。
在表格15中,当时隙#0被改变到时隙#1时,执行模3的计算,同时将沃尔什索引增加一。也就是说,在时隙#0中被分配到线0、1和2的终端在时隙#1中分别被分配到线1、2和0。如上所述,在这个情况下,干扰被随机化和均匀化。
<第一时隙>
表格13
时隙#0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81
<第二时隙配置A>
表格14
时隙#1-A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82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91
<第二时隙配置B>
表格15
时隙#1-B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192
当如表格5所示地分配第一时隙的控制信号的序列时,如果执行其中仅可以在逐时隙的基础上改变时域序列的序列跳变,则可以在执行第二时隙中的跳变之后分配序列,如表格16所示。
在从表格5改变到表格16的序列跳变中,通过相同循环移位索引而分配的两个终端的沃尔什序列索引彼此交换。这样的序列跳变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在表格5中,终端#3具有与终端#8相同的沃尔什序列索引。然而,在表格16中,移动终端#3,以便具有与终端#8的沃尔什序列索引不同的沃尔什序列索引。都以相同的方式来影响被分配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两个终端。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隙中被分配相邻的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之中具有相同沃尔什序列的终端在第二时隙中可具有不同的沃尔什序列。由于在具有以低速移动的许多终端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沃尔什序列索引的终端没有极大地相互干扰,所以可通过执行上面的跳变来使干扰分散化。
第二,单个终端被分配到单个循环移位索引(即,终端#13、#14、#15、#16、#17和#18之一),例如,终端#13的沃尔什序列索引与终端#1和#8相邻,同时终端#13具有与循环移位索引#1和#8相邻的循环移位索引。另一方面,终端#13的沃尔什序列索引与终端#7和#2不相邻,同时终端#13具有与终端#7和#2相邻的循环移位索引。在执行跳变之后,在表格16中,终端#13的沃尔什序列索引与终端#7和#2相邻,同时终端#13具有与终端#7和#2相邻的循环移位索引。另一方面,终端#13的沃尔什序列索引与终端#1和#8不相邻,同时终端#13具有与终端#1和#8相邻的循环移位索引。由于当沃尔什序列相同或不彼此相邻时、具有相邻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极大地彼此干扰,所以可通过在两个时隙中执行上面的跳变来变化干扰,以便使干扰分散化。
表格16
控制信号的序列跳变的示例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201
类似地,当第一时隙具有表格13的分配时,可执行跳变,使得第二时隙具有表格17的分配。在表格17中,仅仅当循环移位索引是0、4或8时,沃尔什序列索引彼此交换。这样,被分配沃尔什序列索引0和1的终端之间的干扰被分散化。在其它终端#13、#14、#15、#16、#17和#18中,部分地改变相邻终端,从而使干扰分散化。
表格1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表格16中,循环移位索引差需要为4。与上面的情况相似,仅仅当循环移位索引是2、6或10时,可以彼此交换沃尔什序列索引。在这个情况下,在终端#13、#14、#15、#16、#17和#18中,部分地改变相邻终端,从而使干扰分散化。
表格17
时隙#1-C
Figure BSA0000096989350000211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共同使用包括频域和时域的资源的多个终端之中选择的终端600。
终端600包括:循环移位索引分配单元610,用于从基站接收循环移位索引的分配;以及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分配单元620,用于接收时域正交覆盖索引。
循环移位索引分配单元610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分配单元620的每一个可直接从基站的附属物(pertaining)接收索引,或者可根据基站的规则来隐含地分配索引。
每个索引被传送到序列分配单元630,以便分配序列。序列分配单元630把要传送到基站的信息乘以循环移位索引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的每一个,以便向基站传送该相乘的结果。这个功能是由信息传送单元640来执行的。
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700。
基站700需要向每个终端分配循环移位索引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以便标识使用相同资源的终端。这个功能是通过循环移位索引分配单元710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分配单元720来执行的。
此外,基站700包括中央控制单元750,该中央控制单元750具有循环移位索引条件确定单元730和时域正交覆盖索引条件确定单元740,该循环移位索引条件确定单元730用于根据时隙的改变而确定要传送的循环移位索引。
基站700包括信息接收单元760,其用于从终端接收诸如ACK/NAK信息或调度信息之类的信息。从信息接收单元760接收的信息需要被乘以用于标识终端的序列。中央控制单元750标识终端并解析所述信息。
本发明还可以实施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可存储其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和载波(诸如,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数据传送)。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以被分布在网络耦接的计算机系统上,从而以分布式方式来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此外,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程序员可容易地构造用以完成本发明的功能程序、代码和代码段。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而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由接下来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由基站分配代码的方法,所述基站向多个终端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方法包括:
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
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
其中,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来确定向由每个终端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应用的代码;
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相同的序列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时,在向第三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与向第四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之中被分配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等于或小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沃尔什序列,并且
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四个序列索引之中仅三个序列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
5.一种通过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多个终端被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以及
向上行链路信号应用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而确定的代码,
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使用相同的序列索引时,在向第一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与向第三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之中被分配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等于或小于2。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沃尔什序列,并且
所述多个终端仅仅使用在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四个序列索引之中的三个序列索引。
9.一种用于由基站分配代码的设备,所述基站向多个终端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
第二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终端分配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
其中,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来确定向由每个终端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应用的代码;
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当相同的序列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时,在向第三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与向第四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之中被分配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等于或小于2。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沃尔什序列,并且
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四个序列索引之中仅三个序列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
13.一种通过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设备,所述多个终端被分配通过多个码元和多个副载波定义的资源块,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分配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和第二序列的序列索引;以及
第二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向上行链路信号应用通过所述循环移位索引和所述序列索引而确定的代码,
其中,当相同的循环移位索引被分配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序列和第二终端的第二序列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当所述多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使用相同的序列索引时,在向第一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与向第三终端分配的循环移位索引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终端之中被分配相同循环移位索引的终端的数目等于或小于2。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序列是沃尔什序列,并且
所述多个终端仅仅使用在所述沃尔什序列的四个序列索引之中的三个序列索引。
CN201310530676.7A 2007-08-08 2008-08-08 基站分配序列、终端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684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79785 2007-08-08
KR20070079785 2007-08-08
KR10-2007-0081546 2007-08-14
KR20070081546 2007-08-14
KR10-2007-0082934 2007-08-17
KR20070082934 2007-08-17
KR20070085695 2007-08-24
KR10-2007-0085695 2007-08-24
KR10-2008-0077547 2008-08-07
KR1020080077547A KR101548324B1 (ko) 2007-08-08 2008-08-07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형성방법 및 장치
CN200880110739.0A CN101953134B (zh) 2007-08-08 2008-08-0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739.0A Division CN101953134B (zh) 2007-08-08 2008-08-0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4706A true CN103684706A (zh) 2014-03-26
CN103684706B CN103684706B (zh) 2017-08-25

Family

ID=406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739.0A Active CN101953134B (zh) 2007-08-08 2008-08-0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1310530676.7A Active CN103684706B (zh) 2007-08-08 2008-08-08 基站分配序列、终端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739.0A Active CN101953134B (zh) 2007-08-08 2008-08-0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085495A1 (zh)
EP (1) EP2186293B1 (zh)
JP (1) JP5579060B2 (zh)
KR (1) KR101548324B1 (zh)
CN (2) CN101953134B (zh)
ES (1) ES2568880T3 (zh)
WO (1) WO200902037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0269B1 (ko) * 2007-09-14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US8077693B2 (en) * 2007-09-19 2011-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remapping and regrou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61003B1 (en) * 2008-01-04 2019-05-01 Sun Patent Trust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51525B (zh) * 2008-08-15 2012-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响应信号的传送资源分配方法、反馈方法和处理方法
US20110019529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uplink acknowledgement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082755B (zh) * 2010-01-11 2016-06-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
EP3041159B1 (en) 2010-01-11 2020-10-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443317B2 (ja) * 2010-04-30 2014-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19612B2 (en) * 2011-05-02 2013-12-31 Intel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alc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776891B2 (ja) * 2011-07-01 2015-09-0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210441B1 (ja) * 2012-01-10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リソースの管理方法および管理装置
EP2938817A4 (en) * 2012-12-31 2016-08-0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TFDM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S
CN109982342B (zh) * 2013-05-24 2022-03-25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32312B (zh) 2015-12-31 2022-08-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传输和接收上行链路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897815B2 (ja) * 2015-12-31 2021-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Ue及びue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
KR102531880B1 (ko) 2016-12-22 2023-05-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시스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JP7071932B2 (ja) * 2017-01-06 2022-05-1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6472497B2 (ja) * 2017-09-06 2019-02-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121845B2 (en) * 2019-05-03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yclic shift configuration for PUCCH with pi/2 BPSK modul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7603A1 (en) * 2000-06-05 2003-05-08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Framing method and the synchronous wireless system therewith
CN142894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数据接入系统上行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US20050201270A1 (en) * 2004-03-13 2005-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ilot signa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O2006069299A1 (en) * 2004-12-22 2006-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cdma multiplexing in an orthogonal up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0644B2 (ja) * 1996-08-07 2001-10-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その実施装置
KR100264862B1 (ko) * 1997-07-31 2000-09-01 윤종용 대역확산에따른직교부호도약다중접속방식통신시스템의송수신장치및그방법
AU2003282424A1 (en) * 2002-12-24 2004-07-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KR100606113B1 (ko) * 2004-07-22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빠른 레일리 페이딩 채널 환경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최우 주파수 오프셋 추정 방법
DE102005026086B3 (de) * 2005-06-07 2006-09-14 Atmel German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mitteln der Belegung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WO2007055527A1 (en) * 2005-11-10 2007-05-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ell search method in ofdm cellular system,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nd forward link frame structure thereof
CN101479951B (zh) * 2006-04-27 2013-10-3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114983A2 (en) * 2007-03-19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o allocate ue dedicated signatu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7603A1 (en) * 2000-06-05 2003-05-08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Framing method and the synchronous wireless system therewith
CN142894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数据接入系统上行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US20050201270A1 (en) * 2004-03-13 2005-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ilot signa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O2006069299A1 (en) * 2004-12-22 2006-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cdma multiplexing in an orthogonal up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9060B2 (ja) 2014-08-27
KR20090015848A (ko) 2009-02-12
WO2009020376A3 (en) 2009-04-16
WO2009020376A8 (en) 2010-03-25
US20110085495A1 (en) 2011-04-14
CN101953134A (zh) 2011-01-19
EP2186293A2 (en) 2010-05-19
JP2010536229A (ja) 2010-11-25
US8724444B2 (en) 2014-05-13
CN101953134B (zh) 2014-06-04
WO2009020376A2 (en) 2009-02-12
EP2186293B1 (en) 2016-01-27
ES2568880T3 (es) 2016-05-05
CN103684706B (zh) 2017-08-25
EP2186293A4 (en) 2012-05-23
US20120307789A1 (en) 2012-12-06
KR101548324B1 (ko) 201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13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47824B (zh) 用于传送/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1743704B (zh) 在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中向上行链路ack/nack信道分配码资源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04163B (zh) 用于复用应答信号和声探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785594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for multiple carrier system
US200802984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42176A (zh) 用于解调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6506127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992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声探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15870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7734652B (zh) 一种sPUCCH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1394251A (zh) 秩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8705459B2 (e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69730B1 (ko) Ofdm 네트워크에서 리소스들을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100172330A1 (en)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6656443B (zh) 增加配对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EP3713134B1 (en) Pucch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KR101295386B1 (ko) 전송 단위 심볼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CN101938833A (zh) 一种逻辑资源标识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