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662A - 通信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4662A
CN103684662A CN201210332104.3A CN201210332104A CN103684662A CN 103684662 A CN103684662 A CN 103684662A CN 201210332104 A CN201210332104 A CN 201210332104A CN 103684662 A CN103684662 A CN 103684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ebsite
group numb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21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21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46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4938 priority patent/WO20140368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4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信方法与装置,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IEEE 802.11a/b/g/n/ac协议中,一个基本服务集由多个终端(Station,STA)组成。可选地,在基本服务集中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的终端,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
目前,在多个常用的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802.11n,IEEE 802.11ac等,在发送数据时,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方式将数据调制后发送。OFDM方式具体为:将整个通信系统的带宽划分成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以一个OFDM符号的时长作为基本单元,一般OFDM符号的时长与相邻两个子载波间隔成倒数关系,所以,从通信系统的整体来看,时域上被分成了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也被分成了多个子载波。
现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系统中,多个终端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获取信道的使用权。发射端获得信道的使用权后,发射端向目标站点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在时域上可以由多个OFDM符号组成,在频域上给目标站点的数据包将分布在整个无线系统带宽中的所有子载波上;
但是,在通信系统带宽较大时,多数情况下,各个子载波经历的信道环境质量是有差别的,有些信道质量好,有些信道质量差,质量好的信道可以采用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更多的数据量,而质量差的信道则相反,因此,现有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站点在接收数据量时的整体接收性能,采用的做法为: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数据量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发送给所述站点。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络侧和站点;
所述网络侧为所述站点分配组号;
所述网络侧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在所述数据帧中,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所述站点接收分配的组号,并接收所述网络侧生成发送的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与装置,网络侧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并自行生成携带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将数据帧发送至1个或多个站点,1个或多个站点获取分配的组号和数据帧,利用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从子载波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承载多个站点的数据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承载多个终端数据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复用在子载波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四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通信方法的实体通信装置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通信方法的实体通信装置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以图1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信方法中,首先网络侧为站点分配组号,将分配的组号发送至站点,使得站点明确自身的组号,网络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该数据帧包括属于相同所述组号的多个站点的数据;网络侧向站点发送生成的数据帧。实现通信方法需要以下步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网络侧,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网络侧是指对一个无线局域网有一定控制和/或管理功能的节点或网元,该网络侧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类型的组,且在不同类型的组内建立多个小组,为每个小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生成不同形式的数据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可以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AP;站点可以是用户终端。
步骤110、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具体地,首先,网络侧为其周围存在的站点分配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为例进行说明,网络侧为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后,将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发送至站点,使得站点明确自身的组号。
进一步地,网络侧在站点接入网络的过程中,为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而且在站点接入网络后,网络侧也可以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分配组号是指重新分配在第一类组号下的各小组号,如果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则通知站点更新组号,例如,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一类第10组。
网络侧还会为站点分配其所在组中的组内索引号,将所述组内索引号也发送至站点,所述组号和组内索引号用于站点从数据帧的指示信息中查找自身需要的数据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
例如,网络中存在8个站点,网络侧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其中,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2组,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一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所述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相同,同时,为各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即为第一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如,为站点1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一站点;为站点2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二站点;为站点3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三站点;为站点4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四站点;同理,为第一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
网络侧在为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及组内索引号后,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进一步地,当网络则只给1个站点传输数据时,则使用某一子载波或者使用整个信道向站点传输数据。
当网络侧需向多个站点传输数据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在所述数据帧中,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所述OFDMA方式复用,是一种特殊的频分复用。即一个OFDM符号包含多个子载波,将多个子载波划分,每一部分中包括了多个子载波,,且每一部分承载一个站点的数据,例如,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1的数据,另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2的数据。如此,在采用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时,可以同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中,以此将信道资源更好的利用,节约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求采用OFDMA方式将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的站点属于同一个组(即同属于第一类组号),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数据帧复用在一起的站点属于同一组,并不限制属于同一组所有站点的数据都一定复用数据帧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承载多个站点的数据图,根据步骤110中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子载波中承载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在子载波的每一部分中承载的是该站点需要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承载了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属于同一组中的站点4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没有承载。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示意图,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有时控制部分也称为前导部分。
在控制部分里,X-STF(例如,L-STF,HT-STF)主要用于支持时间和频率同步,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的调整;X-LTF(例如,L-LTF,HT-LTF)主要用于支持信道估计,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支持同步;X-SIG(例如,L-SIG,HT-SIG)主要用于指示业务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大小,调制编码方式,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其中,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包括发送时采用的空间数据流个数等信息,X-STF和X-SIG中的X为通配符,即X可以是L或者HT。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可选地,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第一类组号的多个站点的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位置;例如,可以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的X-SIG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指示信息并不限制于X-SIG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属于相同组号的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最大可支持64个组为例说明,例如,站点的组号用6个比特来表示,“000000”表示第1类组号中的第1组,“111111”表示第1类组号中的第64组。
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承载多个终端数据位置示意图,以步骤110中第一类组号中的第1组有4个站点为例,将子载波分为5部分,则第二指示信息用15比特来指示站点数据承载在子载波的具体位置,第二指示信息的表示方法不限制于此。
更进一步具体地,用‘1’来表示所述站点数据占用的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如图5所示,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例如,将50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则每一部分中包括了10个子载波,每一部分分别承载了在同一组中的前3个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一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二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二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三站点的数据,同一组中第4站点根据前3个站点数据占用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判断子载波中是否还承载自身的数据,如果前3个站点将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全部占用,则在子载波中没有承载同一组中第4站点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已经存在的协议分支的站点,比如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帧里属于同一个组的至少一个站点可以和一个802.11a/b/g/n/ac站点通过OFDMA方式复用在一起,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复用在子载波中的示意图;在图5中,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与属于第一类组号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起。
步骤120、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具体地,根据步骤110的描述,网络侧在生成数据帧后,将数据帧发送至站点,由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送数据帧之前,还可以向站点发送一个独立的数据帧,即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里1个或多个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向站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位置。因此,如果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则生成的数据帧里的控制部分里可以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当中的全部或部分。
进一步可选地,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间隔T1,在网络侧发送完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之后,等一个间隔T1,网络侧发送生成的数据帧;即,网络侧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的完成时刻与发送生成的数据帧的起始时刻,相差固定时间间隔T1。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侧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并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将数据帧发送至多个站点中,多个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以图6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如图6所示,首先网络侧为站点分配组号,将分配的组号发送至站点,使得站点明确自身的组号,然后网络侧生成数据帧,该数据帧包括相同组号的1个或多个站点的数据,网络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方式或者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pac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最后网络侧向站点发送生成数据帧。实现通信方法需要以下步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网络侧,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0、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具体地,首先网络侧为站点分配组号,在实际应用中,在网络侧周围存在多个站点,因此,网络侧给站点分配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站点分配两类组号,即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为例进行说明,网络侧为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后,将第一类组号发送至站点中;网络侧还可为站点分配第二类组号,并将第二类组号发送至站点中。进一步地,网络侧在站点接入网络的过程中,为站点分配组号,而且在站点接入网络后,网络侧也可以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分配组号是指重新分配在第一类组号/第二类组号下的各小组号,如果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则通知站点更新组号,例如,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一类第10组,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二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二类第15组。
网络侧还会为站点分配其所在组中的组内索引号,将所述组内索引号也发送至站点,所述组号和组内索引号用于站点从数据帧的指示信息中查找自身需要的数据所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
例如,网络中存在8个站点,网络侧按第一分配方式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其中,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2组,此时,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一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所述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相同;网络侧按第二分配方式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二类组号,站点1、3、5、7的第二类组号为第二类第1组,站点2、4、6、8的第二类组号为第二类第2组,此时,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二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3、5、7的第二类组号相同,所述站点2、4、6、8的第二类组号相同;同时,网络侧为各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即为第一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如,为站点1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一站点;为站点2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二站点;为站点3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三站点;为站点4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四站点;同理,为第一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为第二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为为第二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
当网络则只给1个站点传输数据时,则使用某一子载波或者使用整个信道向站点传输数据。
当网络侧需向多个站点传输数据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在数据帧中,且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或所述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SDMA的方式复用在数据帧中,且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OFDMA方式复用,是一种特殊的频分复用。即一个OFDM符号包含了多个子载波,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中包括了多个子载波,且每一部分承载一个站点的数据,例如,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1的数据,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2的数据。如此,在采用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时,可以同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中,以此将信道资源更好的利用,节约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求采用OFDMA方式复用在一起的站点必须属于同一个组(即同属于第一类组号,或者同属于第二类组号),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在数据帧里复用在一起的站点属于同一组,并不限制属于同一组所有站点的数据都一定复用在数据帧。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承载多个站点的数据图,根据步骤610中第一类第1组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子载波中承载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在子载波的每一部分中承载的是该站点需要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承载了第一类第1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第一类第1组中的站点4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没有承载;
下面简单说明空分复用(SDMA)方式,假设网络侧存在T个发射链,每个发射链至少对应一根发射天线,则网络侧至少有T根天线(一个发射链可以有多根发射天线)。
首先,网络侧根据信道情况确定能够传输的空间数据流个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数据流个数,为同时能并行传输的数据流个数。空间数据流个数与站点数据一一对应,例如,网络侧存在T个发射链,假设确定的空间数据流个数为k,将k个数据通过T个发射链发送,则需要先将k个数变换成T个数,然后在将变换后得到的T个数分别设置在T个发射链上发送出去,其中,将k个数变成T个数的过程称为预编码处理过程。通常,将k个数变成T个数的预编码处理过程如下描述,
将k个数写成向量形式:K=trans{[x(0),x(1),…,x(k-1)]};
其中,trans{}表示矩阵或向量的转置;
使用T行k列的矩阵W乘以K得到一个包含T个数的向量:
Y=trans{[y(0),y(1),…,y(T-1)]}=WK;
从而,将k个数变成了T个数。通常矩阵W被称为预编码矩阵。
设矩阵W=[w(0),w(2),…,w(k-1)],其中w(i)为维数或长度是T的列向量。或者,分解写成,Y=x(0)w(0)+x(1)w(1)+…+x(k-1)w(k-1)。通常,将对应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列w(0)的称为第一个空间数据流,对应第二列w(1)的称为第二个空间数据流,依次类推。数据x(0)被称为映射到第一个空间数据流上,数据x(1)被称为映射到第二个空间数据流上,依次类推。映射到第一个空间数据流的数据可以是给站点1的,映射到第二个空间数据流的数据可以是给站点2的,等等。
对于采用空分复用多址方式复用数据帧时,与OFDMA复用方式类似,在此,不再复述。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示意图,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有时控制部分也称为前导部分。
在控制部分里,X-STF(例如,L-STF,HT-STF)主要用于支持时间和频率同步,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的调整;X-LTF(例如,L-LTF,HT-LTF)主要用于支持信道估计,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支持同步;X-SIG(例如,L-SIG,HT-SIG)主要用于指示业务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大小,调制编码方式,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其中,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包括发送时采用的空间数据流个数等信息,X-STF和X-SIG中的X为通配符,即X可以是L或者HT。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可选地,在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的多个站点的数据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或者空间数据流中的的位置;可选地,在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类别;例如,可以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的X-SIG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情况下,以第一类组号中包括32个组编号,第二类组号中包括32个组编号为例说明,此时,则使用公共的6比特来表示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如果站点接收到的组号是“000000”,说明该站点是第一类组号中的第1组;如果站点接收到的组号是“111111”,说明该站点是第二类组号中的第32组,此时,第三指示信息隐含在第一指示信息中。
在另一种实现情况下,以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中均包括50个组编号为例说明,此时,用公共的6比特来表示每类组号中的组编号,用第五指示信息来指示当前6比特表示的组号是第一类组号还是第二类组号,第五指示信息为1比特,当第五指示信息取值为“1”时,表示第一类组号;取值为“0”时,表示第二类组号;或反之;例如,当第一指示信息为“000000”,第五指示信息为“1”时,则表示第一类组号中的第1组;当第一指示信息为“000000”,第五指示信息为“0”时,则表示第二类组号中的第1组。
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承载多个终端数据位置示意图,以步骤610中第一类组有4个站点为例,将子载波分为5部分,则将X-SIG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用15比特来指示站点数据承载在子载波的具体位置,指示信息的表示方法不限制于此。
更进一步具体地,用‘1’来标识所述站点占用的子载波位置。如图4所示,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例如,将50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则每一部分中包括了10个子载波,每一部分分别承载了在同一组中的前3个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一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二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二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三站点的数据,同一组中第4站点根据前3个站点数据占用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判断子载波中是否还承载自身的数据,如果前3个站点将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全部占用,则在子载波中没有承载同一组中第4站点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已经存在的协议分支的站点,比如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帧里属于同一个组的至少一个站点可以和一个802.11a/b/g/n/ac站点通过OFDMA方式复用在一起,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复用在子载波中的示意图;在图5中,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与属于第一类组号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属于第一类组号的站点,采用OF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属于第二类组号的站点,采用S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也可规定属于第一类组号的站点,采用S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属于第二类组号的站点,采用OF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
步骤620、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具体地,根据步骤610的描述,网络侧在生成数据帧后,将数据帧发送至站点,由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送数据帧之前,还可以向站点发送一个独立的数据帧,即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里1个或多个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向站点发送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类别。因此,如果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则生成的数据帧里的控制部分里可以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当中的全部或部分。
进一步可选地,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间隔T1,在网络侧发送完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之后,等一个间隔T1,网络侧开始发送生成的数据帧;即,网络侧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的完成时刻与发送生成的数据帧的起始时刻,相差固定时间间隔T1。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侧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并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或者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将数据帧发送至多个站点中,多个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以图7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如图7所示,首先站点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组号,将分配的所述组号存储在本地,明确自身的组号;然后站点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帧,对数据帧进行解析,根据所述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从子载波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实现通信方法需要以下步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站点,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网络侧是指对一个无线局域网有一定控制和/或管理功能的节点或网元,该网络侧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类型的组,且在不同类型的组内建立多个小组,为每个小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生成不同形式的数据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可以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AP;站点可以是用户终端。
步骤710、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具体地,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并将分配的组号存储在本地,站点明确自身的组号。
进一步地,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第一类组号,而且在站点接入网络后,网络侧也可以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站点获取网络侧重新分配的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分配组号是指重新分配在第一类组号下的各小组号,如果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则网络侧将重新分配的组号再下发至站点,例如,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一类第10组,并将重新分配的组号第一类第10组下发站点。
站点还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其所在组中的组内索引号,所述组号和组内索引号用于站点从数据帧的指示信息中查找自身需要的数据所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
例如,网络中存在8个站点,网络侧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其中,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2组,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一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2、3、4的第一类的组号相同,所述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相同,同时,为各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即为第一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如,为站点1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一站点;为站点2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二站点;为站点3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三站点;为站点4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四站点;同理,为第一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
站点在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后,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进一步地,当只存在1个站点需要网络侧传输数据时,则网络侧使用某一子载波或者使用整个信道向站点传输数据,站点从某一子载波或者整个信道中获取自身需要的数据。
当存在多个站点需要网络侧传输数据时,网络则将所述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方式复用在所述数据帧中,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所述OFDMA方式复用,是一种特殊的频分复用。即一个OFDM符号包含多个子载波,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中包括了多个子载波,且每一部分承载一个站点的数据,例如,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1的数据,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2的数据。如此,在采用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时,可以同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中,以此将信道资源更好的利用,节约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求采用OFDMA方式将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的站点属于同一个组(即同属于第一类组号),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数据帧复用在一起的站点属于同一组,并不限制属于同一组所有站点的数据都一定复用数据帧。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承载多个站点的数据图,根据步骤710中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子载波中承载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在子载波的每一部分中承载的是该站点需要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承载了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属于同一组中的站点4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没有承载。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示意图,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有时控制部分也称为前导部分。
在控制部分里,X-STF(例如,L-STF,HT-STF)主要用于支持时间和频率同步,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的调整;X-LTF(例如,L-LTF,HT-LTF)主要用于支持信道估计,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支持同步;X-SIG(例如,L-SIG,HT-SIG)主要用于指示业务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大小,调制编码方式,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其中,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包括发送时采用的空间数据流个数等信息,X-STF和X-SIG中的X为通配符,即X可以是L或者HT。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可选地,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第一类组号的多个站点的数据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例如,可以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的X-SIG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属于相同组号的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最大可支持64个组为例说明,例如,站点的组号用6个比特来表示,“000000”表示第1类组号中的第1组,“111111”表示第1类组号中的第64组。
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承载多个终端数据位置示意图,以步骤110中一个组有4个站点为例,将子载波分为5部分,则将X-SIG信息中的第二指示信息用15比特来指示站点数据承载在子载波的具体位置,第二指示信息的表示方法不限制于此。
更进一步具体地,用‘1’来表示所述站点数据占用的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如图5所示,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例如,将50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则每一部分中包括了10个子载波,每一部分分别承载了在同一组中的前3个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一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二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二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三站点的数据,同一组中第4站点根据前3个站点数据占用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判断子载波中是否还承载自身的数据,如果前3个站点将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全部占用,则在子载波中没有承载同一组中第4站点的数据。
步骤720、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具体地,站点将存储在本地的第一类组号与数据帧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的第一类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再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没有承载自身需要的数据,等待网络侧下一次发送的数据帧。
站点根据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从子载波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所述解调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复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已经存在的协议分支的站点,比如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帧里属于同一个组的至少一个站点可以和一个802.11a/b/g/n/ac站点通过OFDMA方式复用在一起,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复用在子载波中的示意图;在图5中,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与属于第一类组号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起。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站点在接收数据帧之前,还可以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一个独立的数据帧,即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里1个或多个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位置。因此,如果站点在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之前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则接收的数据帧里的控制部分里可以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当中的全部或部分。
进一步可选地,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间隔T1,站点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之后,等一个间隔T1,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即,站点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的完成时刻与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的起始时刻,相差固定时间间隔T1。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站点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将分配的组号与数据帧中指示信息携带的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解调相应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不解调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以图8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如图8所示,首先站点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组号,将分配的所述组号存储在本地,明确自身的组号;然后站点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帧,对数据帧进行解析,根据所述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从子载波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实现通信方法需要以下步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站点,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0、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具体地,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并将分配的组号存储在本地,站点明确自身的组号。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两类组号,即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为例进行说明,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后,站点还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第二类组号。
站点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而且在站点接入网络后,网络侧也可以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站点获取网络侧重新分配的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分配组号是指重新分配在第一类组号/第二类组号下的各小组号,如果为站点重新分配组号,则网络侧将重新分配的组号再下发至站点,例如,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一类第10组,站点最初分配的组号为第二类第1组,网络侧可将站点的组号重新分配为第二类第15组,并将重新分配的组号第一类第10组或者第二类第15组下发站点。
站点还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其所在组中的组内索引号,所述组号和组内索引号用于站点从数据帧的指示信息中查找自身需要的数据所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
例如,网络中存在8个站点,网络侧按第一分配方式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其中,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1组,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为第一类第2组,此时,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一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2、3、4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所述站点5、6、7、8的第一类组号相同;网络侧按第二分配方式为所述8个站点分配第二类组号,站点1、3、5、7的第二类组号为第二类第1组,站点2、4、6、8的第二类组号为第二类第2组,此时,所述第1组、第2组为第二类组号中的组编号,所述站点1、3、5、7的第二类组号相同,所述站点2、4、6、8的第二类组号相同;同时,网络侧为各组中的站点分配组内索引号,即为第一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如,为站点1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一站点;为站点2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二站点;为站点3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三站点;为站点4分配的组内索引号为第四站点;同理,为第一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为第二类第1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为为第二类第2组中的4个站点进行排序。
站点在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后,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进一步地,当只存在1个站点需要网络侧传输数据时,则网络侧使用某一子载波或者使用整个信道向站点传输数据,站点从某一子载波或者整个信道中获取自身需要的数据。
当存在多个站点需要网络侧传输数据时,网络则将所述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方式复用在数据帧中,且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和/或所述多个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的方式复用在数据帧中,且所述多个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OFDMA方式复用,是一种特殊的频分复用。即一个OFDM符号包含多个子载波,将多个子载波划分,每一部分中包括了多个子载波,且每一部分承载一个站点的数据,例如,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1的数据,一部分子载波承载站点2的数据。如此,在采用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时,可以同时将多个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中,以此将信道资源更好的利用,节约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求采用OFDMA方式将数据复用在一个数据帧的站点必须属于同一个组(即同属于第一类组号,或者同属于第二类组号),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在数据帧里复用在一起的站点属于同一组,并不限制属于同一组所有站点的数据都一定复用数据帧。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承载多个站点的数据图,根据步骤810中第一类第1组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子载波中承载同一个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并利用组内索引对这3个站点进行排序,即第一站点、第二站点、第三站点,在子载波的每一部分中承载的是该站点需要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仅承载了第一类组中的3个站点的数据,第一类组中的站点4的数据在该子载波中没有承载。
下面简单说明空分复用(SDMA)方式,假设网络侧存在T个发射链,每个发射链至少对应一根发射天线,则网络侧至少有T根天线(一个发射链可以有多根发射天线)。
首先,网络侧根据信道情况确定能够传输的空间数据流个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数据流个数,为同时能并行传输的数据流个数。空间数据流个数与站点数据一一对应,例如,网络侧存在T个发射链,假设确定的空间数据流个数为k,将k个数据通过T个发射链发送,则需要先将k个数变换成T个数,然后在将变换后得到的T个数分别设置在T个发射链上发送出去,其中,将k个数变成T个数的过程称为预编码处理过程。通常,将k个数变成T个数的预编码处理过程如下描述,
将k个数写成向量形式:K=t rans{[x(0),x(1),…,x(k-1)]};
其中,trans{}表示矩阵或向量的转置;
使用T行k列的矩阵W乘以K得到一个包含T个数的向量:
Y=trans{[y(0),y(1),…,y(T-1)]}=WK;
从而,将k个数变成了T个数。通常矩阵W被称为预编码矩阵。
设矩阵W=[w(0),w(2),…,w(k-1)],其中w(i)为维数或长度是T的列向量。或者,分解写成,Y=x(0)w(0)+x(1)w(1)+…+x(k-1)w(k-1)。通常,将对应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列w(0)的称为第一个空间数据流,对应第二列w(1)的称为第二个空间数据流,依次类推。数据x(0)被称为映射到第一个空间数据流上,数据x(1)被称为映射到第二个空间数据流上,依次类推。映射到第一个空间数据流的数据可以是给站点1的,映射到第二个空间数据流的数据可以是给站点2的,等等。
对于采用空分复用多址方式复用数据帧时,与OFDMA复用方式类似,在此,不再复述。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示意图,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有时控制部分也称为前导部分。
在控制部分里,X-STF(例如,L-STF,HT-STF)主要用于支持时间和频率同步,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的调整;X-LTF(例如,L-LTF,HT-LTF)主要用于支持信道估计,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支持同步;X-SIG(例如,L-SIG,HT-SIG)主要用于指示业务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大小,调制编码方式,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其中,所采用的发送处理方法包括发送时采用的空间数据流个数等信息,X-STF和X-SIG中的X为通配符,即X可以是L或者HT。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可选地,在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的多个站点的数据承载的子载波中的位置或者空间数据流中的的位置;可选地,在所述数据帧控制部分中还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类别;例如,可以在数据帧控制部分中的X-SIG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1个或多个站点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情况下,以第一类组号中包括32个组编号,第二类组号中包括32个组编号为例说明,此时,则使用公共的6比特来表示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如果站点接收到的组号是“000000”,说明该站点是第一类组号中的第1组;如果站点接收到的组号是“111111”,说明该站点是第二类组号中的第32组。
在另一种实现情况下,以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中均包括50个组编号为例说明,此时,用公共的6比特来表示每类组号中的组编号,用第五指示信息来指示当前6比特表示的组号是第一类组号还是第二类组号,第五指示信息为1比特,当第五指示信息取值为“1”时,表示第一类组号;取值为“0”时,表示第二类组号;或反之;例如,当第一指示信息为“000000”,第五指示信息为“1”时,则表示第一类组号中的第1组;当第一指示信息为“000000”,第五指示信息为“0”时,则表示第二类组号中的第1组。
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承载多个终端数据位置示意图,以步骤610中第一类组有4个站点为例,将子载波分为5部分,则将X-SIG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用15比特来指示站点数据承载在子载波的具体位置,指示信息的表示方法不限制于此。
更进一步具体地,用‘1’来标识所述站点占用的子载波位置。如图4所示,将多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例如,将50个子载波划分为5个部分,则每一部分中包括了10个子载波,每一部分分别承载了在同一组中的前3个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一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二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二站点的数据,子载波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承载的是同一组中的第三站点的数据,同一组中第4站点根据前3个站点数据占用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判断子载波中是否还承载自身的数据,如果前3个站点将子载波资源指示位置全部占用,则在子载波中没有承载同一组中第4站点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属于第一类组号的站点,采用OF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属于第二类组号的站点,采用S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也可规定属于第一类组号的站点,采用S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属于第二类组号的站点,采用OFDMA的复用方式生成数据帧。
步骤820、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具体地,站点将存储在本地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与数据帧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的第一类组号和/或第二类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再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没有承载自身需要的数据,等待网络侧下一次发送的数据帧。
站点根据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从子载波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所述解调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复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已经存在的协议分支的站点,比如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帧里属于同一个组的至少一个站点可以和一个802.11a/b/g/n/ac站点通过OFDMA方式复用在一起,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数据复用在子载波中的示意图;在图5中,支持802.11a/b/g/n/ac协议的站点与属于第一类组号站点的数据复用在一起。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站点在接收数据帧之前,还可以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一个独立的数据帧,即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里1个或多个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1个或多个站点的组号类别。因此,如果站点在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之前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则接收的数据帧里的控制部分里可以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当中的全部或部分。
进一步可选地,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间隔T1,站点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之后,等一个间隔T1,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即,站点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的完成时刻与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的起始时刻,相差固定时间间隔T1。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站点接收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站点还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将分配的组号与数据帧中指示信息携带的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解调相应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不解调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图,利用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各单元存在于网络侧中,所述装置包括:生成单元910和发送单元920。
所述装置中生成单元910,用于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发送单元920,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发送给所述站点。
所述生成单元910生成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所述生成单元910具体用于,所述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所述生成单元910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所述生成单元910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单元920还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单元920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配单元930,用于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生成单元910具体用于,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生成单元910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所述生成单元910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发送单元920还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发送单元920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分配单元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生成单元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发送单元将数据帧发送至多个站点中,多个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图,利用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描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各单元存在于站点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010和解析单元1020。
所述装置中接收单元1010,用于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解析单元1020,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和/或接收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接收单元1010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所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具体为: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和/或接收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接收单元1010接收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获取单元获取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接收单元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将分配的组号与数据帧中指示信息携带的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解调相应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不解调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体通信装置图,利用所述实体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各器件存在于网络侧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1110、发送器1120。
所述装置中处理器1110,用于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发送器1120,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数据帧发送给所述站点。
所述处理器1110生成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所述处理器1110具体用于,所述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1110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所述处理器1110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1120还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1120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所述处理器1110,还用于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处理器1110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所述处理器1110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发送器1120还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发送器1120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体通信装置,处理器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处理器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发送器将数据帧发送至多个站点中,多个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图,利用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描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各单元存在于站点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器1210和处理器1220。
所述站点中所述接收器1210,用于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处理器1220,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接收器1210还用于,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和/或接收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所述接收器1210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所述接收器12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具体为: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器1210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接收器1210还用于,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和/或接收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所述接收器1210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体通信装置,接收器网络侧为自身分配的组号,接收器还接收网络侧生成的数据帧,处理器将分配的组号与数据帧中指示信息携带的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解调相应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不解调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图,所述通信系统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和装置实施例,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和站点;
所述网络侧为所述站点分配组号;所述网络侧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在所述数据帧中,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所述站点接收分配的组号,并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帧。
所述站点将分配的组号与数据帧中的指示信息携带的组号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再根据指示信息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解调出自身需要的数据;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子载波中相应的位置中没有承载自身需要的数据,等待网络侧下一次发送的数据帧。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网络侧为1个或多个站点分配组号,并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复用生成数据帧,将数据帧发送至多个站点中,多个站点对数据帧进行后续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为了以质量差的信道来决定发送端发送数据量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导致数据量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得通信系统的信道资源被很好地利用。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具体为:
发送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数据帧之前还包括: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具体为:
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具体为:
当所述发送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具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数据帧之前还包括:
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接收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数据帧具体为:
接收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数据帧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具体为:
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数据帧之前还包括:
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接收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数据帧为:接收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数据帧。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发送给所述站点。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所述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6至2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向所述站点发送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其中,所述站点的组号由网络侧分配;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帧,从所述数据帧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所述站点的组号属于第一类组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
40.根据权利要求38至3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8至3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
和/或接收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第一类组号的所述站点的数据承载在子载波中的位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侧为同一站点分配的第一类组号和第二类组号;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具体为: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OF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相同;
或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空分复用多址SDMA的方式复用,且所述站点的第二类组号相同。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帧包括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帧中数据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第一类组号或第二类组号;
和/或接收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的组号类别。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和/或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的数据帧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接收所述数据帧。
4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和如权利要求13至24任一项所述的站点;
所述网络侧为所述站点分配组号;
所述网络侧生成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复用了至少两个站点的数据,所述站点的数据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方式复用在所述数据帧中,且所述站点具有相同的组号;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所述站点接收分配的组号,并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帧。
CN201210332104.3A 2012-09-10 2012-09-10 通信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03684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2104.3A CN103684662A (zh) 2012-09-10 2012-09-10 通信方法与装置
PCT/CN2013/074938 WO2014036839A1 (zh) 2012-09-10 2013-04-28 通信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2104.3A CN103684662A (zh) 2012-09-10 2012-09-10 通信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4662A true CN103684662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23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2104.3A Pending CN103684662A (zh) 2012-09-10 2012-09-10 通信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4662A (zh)
WO (1) WO20140368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449A (zh) * 2016-04-13 2016-08-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9417464A (zh) * 2016-07-08 2019-03-01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WO2019218989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站点协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965B (zh) * 2015-03-25 2019-09-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终端
CN106162906B (zh) 2015-03-31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6415A1 (en) * 2010-05-16 2011-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group id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20110299468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mat of vht-sig-b and service fields in ieee 802.11ac
CN102387008A (zh) * 2010-09-0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反馈确认消息的方法及反馈确认消息的站点
CN102415128A (zh) * 2009-05-08 2012-04-11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CN102484522A (zh) * 2009-09-09 2012-05-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wlan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11131A (zh) * 2009-12-10 2012-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发送训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98803A (zh) * 2009-11-03 2012-07-1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中的功率节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128A (zh) * 2009-05-08 2012-04-11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CN102484522A (zh) * 2009-09-09 2012-05-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wlan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98803A (zh) * 2009-11-03 2012-07-1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中的功率节省
CN102511131A (zh) * 2009-12-10 2012-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发送训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1146415A1 (en) * 2010-05-16 2011-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group id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20110299468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mat of vht-sig-b and service fields in ieee 802.11ac
CN102387008A (zh) * 2010-09-0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反馈确认消息的方法及反馈确认消息的站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449A (zh) * 2016-04-13 2016-08-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9417464A (zh) * 2016-07-08 2019-03-01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WO2019218989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站点协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405865B2 (en) * 2018-05-18 2022-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station coordinatio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6839A1 (zh)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0516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0821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KR102067135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1162890B (zh) 用于子载波组和帧格式的wlan ofdma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JP2021532660A (ja) リソースユニット指示方法、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US8542573B2 (en) Uplink baseband signal compression method, decompre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60249381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279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lan system
WO2016201739A1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2859897B (zh) 针对多用户mimo 传输的高效的组定义和过载
CN107005393A (zh)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形成包括关于资源单元的信息的控制字段的方法和设备
US895353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ser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113829B (zh) 在wlan中根据资源分配设置来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59597A (zh) 高效率wlan前置码结构
CN105432050A (zh) 用于多址wlan通信系统的后向兼容前置码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KR20100047155A (ko) 무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8개 송신안테나 기준신호 설계
JPWO2006046696A1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送信機
CN107078894B (zh) 使用包括多个子载波的资源单元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266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03684662A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
JP6282781B2 (ja) 無線lan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単位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633053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3177788A1 (en)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7682295B (zh) 信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01499990B (zh)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导频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