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076A - 自动对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076A
CN103676076A CN201210321525.6A CN201210321525A CN103676076A CN 103676076 A CN103676076 A CN 103676076A CN 201210321525 A CN201210321525 A CN 201210321525A CN 103676076 A CN103676076 A CN 103676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housing
automatic focusing
external member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15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宏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215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6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驱动模块、一镜头模块及一套件。壳体包括一导沟。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器及连接至驱动器的一螺杆。镜头模块包括一镜头架,镜头架包括一镜片承载件及一固定件。固定件套设于螺杆,固定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套件包括一第二定位部及一导柱,套件套设于螺杆,套件的第二定位部对位于镜头模块的第一定位部。驱动模块适于使镜头模块及套件沿螺杆移动。自动对焦装置通过套件的导柱对位至壳体的导沟以使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在该壳体中定位。

Description

自动对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厚度小且较为经济的自动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及手机用的镜头模块在组装镜头后,受各部件制造工艺限制,镜头焦距难免存在误差,须经调整、校对,方可使透过镜头的图像清晰地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目前的镜头模块主要是设置自动对焦装置,使镜头前后移动,调整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来达到对焦。
一般的自动对焦装置为了使镜头产生位移,常使用齿轮组件来传动。齿轮组件的体积虽较小,但其成本高、组装复杂并且有噪音的问题。目前的自动对焦装置也有使用马达及螺杆来驱动,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马达与螺杆装设的位置与镜头重叠,导致自动对焦装置的厚度无法缩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具有厚度小、组装方便及低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驱动模块、一镜头模块及一套件。壳体包括一导沟。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器及连接至驱动器的一螺杆。镜头模块包括一镜头架,镜头架包括一镜片承载件及一固定件。固定件套设于螺杆,固定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套件包括一第二定位部及一导柱,套件套设于螺杆,套件的第二定位部对位于镜头模块的第一定位部。驱动模块适于使镜头模块及套件沿螺杆移动。自动对焦装置通过套件的导柱对位至壳体的导沟以使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在该壳体中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包括一主容置空间及一侧容置空间,主容置空间连通于侧容置空间,镜片承载件位于主容置空间,且驱动模块、固定件及套件位于侧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镜头模块包括一自动对焦镜头,自动对焦镜头设置于镜片承载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器为一马达,驱动器配置在该壳体靠近一图像传感器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位于驱动器及套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部为一孔洞,第二定位部为一凸柱;或第一定位部为一凸柱,第二定位部为一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还包括一第三定位部,壳体还包括对应于第三定位部的一第四定位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定位部为一孔洞,第四定位部为一凸柱;或第三定位部为一凸柱,第四定位部为一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辅助架,辅助架套设于螺杆且位于驱动器与该固定件之间,辅助架包括一第五定位部,壳体还包括对应于第五定位部的一第六定位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五定位部为一孔洞,第六定位部为一凸柱;或第五定位部为一凸柱,第六定位部为一孔洞。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自动对焦装置通过将驱动模块、固定件及套件设置于侧容置空间,以降低自动对焦装置的厚度。此外,为缩减自动对焦装置的上沿尺寸并且避免驱动器组装在壳体内时被自动对焦装置的其他元件的焊点所干涉,将驱动器配置在该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另外,通过将镜头模块的固定件及套件套设于驱动模块的螺杆,并且将固定件的第一定位部与套件的第二定位部固定,以将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先组装在一起。其后,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再通过套件的导柱对位至壳体的导沟以滑入壳体中定位,以解决驱动器配置在该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时,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组装较难在壳体内组装的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翻转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器、装饰环及图像传感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自动对焦装置;
110:壳体;
112:主容置空间;
114:侧容置空间;
116:导沟;
118:第四定位部;
119:第六定位部;
120:驱动模块;
122:驱动器;
124:螺杆;
130:镜头模块;
132:镜头架;
134:镜片承载件;
136:固定件;
136a:第一定位部;
136b:第三定位部;
138:自动对焦镜头;
140:套件;
142:第二定位部;
144:导柱;
150:辅助架;
152:第五定位部;
160:装饰环;
170: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翻转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驱动模块120、一镜头模块130及一套件140。壳体110包括一主容置空间112及一侧容置空间114,主容置空间112连通于侧容置空间114。驱动模块120包括一驱动器122及连接至驱动器122的一螺杆12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22为一马达,螺杆124为一滚珠螺杆,但驱动器122及螺杆124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镜头模块130包括一镜头架132及一自动对焦镜头138,镜头架132包括一镜片承载件134及一固定件136。自动对焦镜头138设置于镜片承载件134。
如图3所示,固定件136套设于螺杆124,固定件136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36a。套件140包括一第二定位部142及一导柱144,套件140套设于螺杆124。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位于驱动器122及套件140之间,且套件140的第二定位部142对位于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的第一定位部136a。驱动模块120适于使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沿螺杆124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6a为一孔洞,第二定位部142为一凸柱。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6a也可为一凸柱,第二定位部142也可为一孔洞。或是,第一定位部136a及第二定位部142可为互相嵌合的卡勾,第一定位部136a及第二定位部142只要可以使彼此对位即可,其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装置100通过把用以进行对焦的自动对焦镜头138以及承载自动对焦镜头138的镜片承载件134设置于主容置空间112,并将用以移动自动对焦镜头138的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及套件140设置于侧容置空间114,以避免驱动模块120、套件140及整个镜头模块130(镜头架132及自动对焦镜头138)呈重迭地配置,而使得自动对焦装置100过厚的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主容置空间112主要是用来供自动对焦镜头138容置且移动。侧容置空间114主要是用来供驱动模块120、固定件136及套件140设置,通过驱动模块120的驱动器122与螺杆124动作,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与套件140沿着螺杆124移动,而使位于主容置空间112的自动对焦镜头138调整与自动对焦装置100的一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之间的距离来达到对焦的功效。因此,自动对焦装置100通过将自动对焦镜头138及镜片承载件134设置于主容置空间112,且驱动模块120、固定件136及套件140设置于侧容置空间114,以降低自动对焦装置100的厚度。
图4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器、装饰环及图像传感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驱动器122在壳体110中配置在靠近图像传感器170的一侧。相机通常设有一装饰环160,现有的自动对焦装置的驱动器常配置在壳体中靠近装饰环的位置,因此现有的壳体在容纳装饰环与现有驱动器的区段的体积较大。在本实施例中,将驱动器122设置于靠近图像传感器170的一侧(也就是壳体110中远离装饰环160的一侧)以降低自动对焦装置100整体结构的上沿尺寸,进而增加容纳此装置环160的空间。并且,将驱动器122配置在靠近图像传感器170的一侧可减少驱动器122与自动对焦装置100的其他元件的焊点干涉。但驱动器122配置在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170的一侧会挡住组装时的视线,因此较难将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组装在壳体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及套件140套设于驱动模块120的螺杆124,并且将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的第一定位部136a及套件140的第二定位部142互相对位。通过上述方式将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在放入壳体110之间先组装在一起,之后再将整个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一起放入壳体110,以避免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分别在壳体110内安装时,因驱动器122配置在该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挡住视线而难以安装的问题。
图5是图1的自动对焦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壳体110包括对应于套件140的导柱144的一导沟116。当整个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要一起放入壳体110时,将套件140的导柱144对位至壳体110的导沟116。由于壳体110的导沟116具有导角,可引导套件140的导柱144,以使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沿着壳体110的导沟116放入壳体110内。
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镜头模块130的固定件136还包括一第三定位部136b,壳体110还包括对应于第三定位部136b的一第四定位部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部136b为一孔洞,第四定位部118为一凸柱。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定位部136b可为一凸柱,第四定位部118可为一孔洞。当然,第三定位部136b及第四定位部118也可为互相嵌合的卡勾,第三定位部136b及第四定位部118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在放入壳体110时,套件140的导柱144以及壳体110的导沟116只是先概略地定位。随着套件140的导柱144沿着壳体110的导沟116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固定件136的第三定位部136b也会与壳体110的第四定位部118相互对位,而使得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较为准确地位在壳体110内应当的位置。
另外,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将驱动模块120、固定件136及套件140定位在壳体110内,自动对焦装置100还包括一辅助架150。辅助架150套设于螺杆124且位于驱动器122与该固定件13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架150包括至少一第五定位部152,壳体110还包括对应于第五定位部152的至少一第六定位部119。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架150包括两个第五定位部152,壳体110包括两个第六定位部119,但第五定位部152及第六定位部119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制。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五定位部152为一孔洞,第六定位部119为一凸柱。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定位部152可为一凸柱,第六定位部119可为一孔洞。当然,第五定位部152及第六定位部119也可为互相嵌合的卡勾等,第五定位部152及第六定位部119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在放入壳体110时,套件140的导柱144以及壳体110的导沟116只是先概略地定位。随着套件140的导柱144沿着壳体110的导沟116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固定件136的第三定位部136b也会与壳体110的第四定位部118相互对位。并且,辅助架150的第五定位部152及壳体110的第六定位部119使得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更精确地定位在壳体110内。
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装置100使用将驱动器122配置在该壳体110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的手段,以缩减自动对焦装置100的上沿尺寸并且避免驱动器122组装在壳体110内时被自动对焦装置100的其他元件的焊点所干涉。并通过先将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组装在一起,再组装在壳体110中的方式解决驱动器122配置在该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挡住视线难以安装的问题。
虽然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是一起组装在壳体110中,但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装置100通过套件140的导柱144与壳体110的导沟116以使套件140与壳体110定位,通过固定件136的第三定位部136b与壳体110的第四定位部118以使镜头模块130与壳体110定位,并通过辅助架150的第五定位部152及壳体110的第六定位部119以使套设于螺杆124的辅助架150、套件140及固定件136共同辅助驱动模块120与壳体110定位。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分别被对位在壳体110内,以避免因驱动模块120、镜头模块130及套件140一起组装至壳体100所造成各别的对位误差的状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对焦装置通过将自动对焦镜头及镜片承载件设置于主容置空间,并将驱动模块、固定件及套件设置于侧容置空间,以降低自动对焦装置的厚度。此外,为缩减自动对焦装置的上沿尺寸并且避免驱动器组装在壳体内时被自动对焦装置的其他元件的焊点所干涉,将驱动器倒置在壳体中。另外,通过将镜头模块的固定件、套件及辅助架套设于驱动模块的螺杆,并且将固定件的第一定位部与套件的第二定位部对位,以将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套件及辅助架先组装在一起。其后,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套件及辅助架再通过套件的导柱对位至壳体的导沟、固定件的第三定位部对位至壳体的第四定位部及辅助架的第五定位部对位至壳体的第六定位部以定位在壳体内。上述的结构与组装方式可有效地解决驱动器配置在壳体靠近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时,驱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套件组装较难在壳体内组装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包括一导沟;
一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器及连接至该驱动器的一螺杆;
一镜头模块,包括一镜头架,该镜头架包括一镜片承载件及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套设于该螺杆,该固定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以及
一套件,包括一第二定位部及一导柱,该套件套设于该螺杆,该套件的该第二定位部对位于该镜头模块的该第一定位部,该驱动模块适于使该镜头模块及该套件沿该螺杆移动,其中:
该自动对焦装置通过该套件的该导柱对位至该壳体的该导沟以使该驱动模块、该镜头模块及该套件在该壳体中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主容置空间及一侧容置空间,该主容置空间连通于该侧容置空间,该镜片承载件位于该主容置空间,且该驱动模块、该固定件及该套件位于该侧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块包括一自动对焦镜头,该自动对焦镜头设置于该镜片承载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为一马达,该驱动器配置在该壳体靠近一图像传感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位于该驱动器及该套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孔洞,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凸柱;或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凸柱,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孔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还包括一第三定位部,该壳体还包括对应于该第三定位部的一第四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定位部为一孔洞,该第四定位部为一凸柱;或该第三定位部为一凸柱,该第四定位部为一孔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辅助架,该辅助架套设于该螺杆且位于该驱动器与该固定件之间,该辅助架包括一第五定位部,该壳体还包括对应于该第五定位部的一第六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五定位部为一孔洞,该第六定位部为一凸柱;或该第五定位部为一凸柱,该第六定位部为一孔洞。
CN201210321525.6A 2012-09-03 2012-09-03 自动对焦装置 Pending CN1036760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1525.6A CN103676076A (zh) 2012-09-03 2012-09-03 自动对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1525.6A CN103676076A (zh) 2012-09-03 2012-09-03 自动对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076A true CN103676076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1525.6A Pending CN103676076A (zh) 2012-09-03 2012-09-03 自动对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60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8180A (zh) * 2015-02-13 2016-10-05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可快速对焦的光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4633A (ja) * 2004-03-23 2005-10-0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鏡胴
CN201340472Y (zh) * 2008-11-28 2009-11-04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对焦系统旋转偏摆机构
CN101833222A (zh) * 2009-03-05 2010-09-15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筒模块和包括所述筒模块的成像设备
US20110273786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Ooya Takahiro Lens barr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4633A (ja) * 2004-03-23 2005-10-0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鏡胴
CN201340472Y (zh) * 2008-11-28 2009-11-04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对焦系统旋转偏摆机构
CN101833222A (zh) * 2009-03-05 2010-09-15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筒模块和包括所述筒模块的成像设备
US20110273786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Ooya Takahiro Lens barr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8180A (zh) * 2015-02-13 2016-10-05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可快速对焦的光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6352U (zh) 驱动系统
US9723211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image stabilization by moving imaging lens
US9057812B2 (en)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easily mounting upper elastic member to outer yoke
KR102566500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6814954B2 (ja) レンズ鏡筒
US10082639B2 (en) Lens barrel
CN102866563A (zh) 具有无螺纹镜筒接合设计的摄像头模块
KR102052760B1 (ko) 렌즈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8837061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4714352B (zh) 能够使光学元件从光路退避的光学设备
KR101233709B1 (ko)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KR101888961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CN103676076A (zh) 自动对焦装置
US7751699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image-capture apparatus
JP5854255B2 (ja)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2010066292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US9134589B2 (en) Lens barrel
US11493832B2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20130049996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501798A (zh) 电动变焦装置
JP4016056B1 (ja) 撮像装置
JP4574463B2 (ja) レンズ鏡筒
TW201411218A (zh) 自動對焦裝置
JP2005315959A (ja) 鏡筒装置
JP6098942B2 (ja) レンズ鏡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