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064B -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064B
CN103676064B CN201310418196.1A CN201310418196A CN103676064B CN 103676064 B CN103676064 B CN 103676064B CN 201310418196 A CN201310418196 A CN 201310418196A CN 103676064 B CN103676064 B CN 1036760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rame
optical axis
block piece
lens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81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064A (zh
Inventor
村山恭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76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提供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性优异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该镜头装置具有:透镜框,其保持包含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施力部件,其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对所述透镜框施力;透镜框驱动部件,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透镜框抵接,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根据伴随该转动的所述透镜框的抵接位置的变化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阻挡件,其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平行的中心轴转动,伴随该转动将所述光学系统从外部遮挡和使所述光学系统向外部露出;以及操作部件,其分别与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和所述阻挡件卡合,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通过该转动使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绕所述光轴转动,并且使所述阻挡件绕所述中心轴转动。

Description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含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的镜头装置以及具有该镜头装置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以下技术:在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以小型化和操作性的提高为目的,通过可以手动操作的1个操作开关来切换图像再现模式、电源接通且镜头阻挡件打开模式、电源断开模式、变焦位置操作模式等模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通过使用圆筒凸轮,仅对与操作开关的位置对应的模式的驱动单元传递施加给操作开关的外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6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在每次切换模式时都改变应传递外力的驱动单元,因此结构十分复杂。此外,模式本身分支多,仅通过1个操作开关的操作也不方便。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性优异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透镜框,其保持包含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施力部件,其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对所述透镜框施力;透镜框驱动部件,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透镜框抵接,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根据伴随该转动的所述透镜框的抵接位置的变化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阻挡件,其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平行的中心轴转动,伴随该转动将所述光学系统从外部遮挡和使所述光学系统向外部露出;以及操作部件,其分别与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和所述阻挡件卡合,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通过该转动使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绕所述光轴转动,并且使所述阻挡件绕所述中心轴转动。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卡合部件,其与所述阻挡件卡合,限制所述阻挡件的运动;以及第2卡合部件,其与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卡合,限制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的运动。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阻挡件形成有凸轮槽,该凸轮槽由开闭驱动用凸轮槽和开状态用凸轮槽构成,其中,该开闭驱动用凸轮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并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卡合,并且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卡合直至伴随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转动而从将所述光学系统从外部遮挡的闭状态到达使所述光学系统向外部露出的开状态为止,该开状态用凸轮槽与该开闭驱动用凸轮槽连通,在所述开状态下,由所述第1卡合部件施加将该阻挡件打开的方向的力。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透镜框具有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朝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突出的突起部,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具有凸轮面,该凸轮面与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抵接,并且该凸轮面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抵接位置根据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而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镜头装置具有卡止部件,该卡止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操作部件抵接,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伴随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的所述卡止部件的通路,并且在该通路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所述卡止部件的前端部所没入的卡止槽。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阻挡件关闭的状态和泛焦状态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卡止槽。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意一项发明中所述的镜头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操作部件使透镜框驱动部件与阻挡件联动而转动,进行阻挡件和透镜框的驱动,因此不需要设置多个驱动单元。因此,能够提供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性优异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具有的透镜框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具有的凸轮框中形成的凸轮面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具有的外盖的前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主体部的环周方向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具有的操作部件的引导部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阻挡件关闭的状态下的凸轮框、阻挡件以及操作部件的图。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在阻挡件打开的状态并且位于泛焦位置的状态下的凸轮框、阻挡件以及操作部件的图。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在阻挡件打开的状态并且卡止球到达了引导部的端部的状态下的凸轮框、阻挡件以及操作部件的图。
标号说明
1摄像装置
2,121主体部
3镜头装置
4安装部
5罩罐
6后盖
7透镜框弹簧
8透镜框
9凸轮框
10外盖
11阻挡件
12操作部件
13卡止部件
14前盖
80光学系统
81第1组透镜
82第2组透镜
83第3组透镜
84突起部
91凸轮面
111凸轮槽
111a开闭驱动用凸轮槽
111b开状态用凸轮槽
122引导部
123操作杆
124阻挡件驱动凸块
125凸轮框驱动凸块
127,128卡止槽
131卡止球
132卡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也称作“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相同的物体时,存在尺寸或比例等不同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摄像装置1具有:主体部2,其收纳包含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以及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在内的各种功能部件,并且形成有使包含电源开关和释放开关等的各种开关、辅助光照射部以及由液晶等构成的显示面板分别露出的多个开口;以及从形成于主体部2的前面侧(与被摄体相对的一侧)的开口露出的镜头装置3。摄像装置1是数码相机,其将由设于镜头装置3的光学系统聚光得到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然后通过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
图2是示出镜头装置3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示出镜头装置3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从摄像装置1的背面侧(与摄影者相对的一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参照图2和图3,说明镜头装置3的详细的结构。
镜头装置3具有安装部4、罩罐5、后盖6、透镜框弹簧7、透镜框8、凸轮框9、外盖10、阻挡件11、操作部件12、卡止部件13、以及前盖14。
镜头装置3是以具有中空部并被固定于摄像装置1的主体部上的安装部4为基底组装各种部件而成的。在安装部4的中空部中嵌入呈中空圆筒状的罩罐5。此外,在罩罐5的中空部中嵌入后盖6的一部分(后述的收纳部61)。
后盖6呈顶部平坦且带帽檐的帽子状。具体而言,后盖6具有:收纳部61,其相当于帽子的峰,在呈平面的顶部部分形成有开口部并被嵌入到罩罐5的中空部中,并且,在该峰的内面侧以从背面侧朝向前面侧按顺序在重叠的状态下收纳透镜框弹簧7、透镜框8和凸轮框9;以及凸缘部62,其相当于帽子的帽檐,形成有收纳部61的一侧的主面与安装部4相对地配置。在凸缘部62上形成有保持卡止部件13的端部的保持部63。
透镜框弹簧7是螺旋弹簧。透镜框弹簧7与透镜框8抵接,具有作为向前面侧对透镜框8施力的施力部件的功能。
透镜框8保持构成光学系统80的3个透镜81、82、83。光学系统80由作为双凸透镜的第1组透镜81、作为双凹透镜的第2组透镜82以及作为双凸透镜的第3组透镜83构成的具有3组结构的三合(Triplet)透镜。在透镜框8的前表面上,沿着透镜框8的外周均等地设有多个突起部84,多个突起部84在与该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突起为凸块状,且其前端与凸轮框9抵接。图4是示出透镜框8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俯视图。该图所示的透镜框8在前面侧的表面上具有3个突起部84。突起部84的前端部呈R形状,且该前端部与后述的凸轮框9的凸轮面91抵接。
凸轮框9是透镜框驱动部件,其通过透镜框弹簧7的作用力而与透镜框8抵接,并能够绕光轴O转动,根据伴随该转动的透镜框8的抵接位置的变化使光学系统80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凸轮框9具有与透镜框8具有的突起部84的前端抵接的凸轮面91。图5是示出凸轮面91的结构例的图。在图5中示出沿着环周方向将凸轮框9展开为平面状时的、从外周方向观察凸轮面91的一部分的状态。在图5中,光学系统80的光轴方向与图的左右方向一致,左边是前面侧,右边是背面侧。此外,在图5中,凸轮框9的环周方向与图的上下方向一致。
凸轮面91由5个不同的部分凸轮面(第1凸轮面92、第2凸轮面93、第3凸轮面94、第4凸轮面94以及第5凸轮面96)组合而成。
第1凸轮面92在光轴方向的位置位于最背面侧,是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
第2凸轮面93从与第1凸轮面92之间的边界朝着与第3凸轮面94之间的边界,沿着光轴方向朝前面侧倾斜。
第3凸轮面94是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
第4凸轮面95从与第3凸轮面94之间的边界朝着与第5凸轮面96之间的边界,沿着光轴方向朝前面侧倾斜。
第5凸轮面96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最前面侧,是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
凸轮面91是将第1凸轮面92~第5凸轮面96的组合重复多次而环绕的。该重复的次数与透镜框8的突起部84的数量对应。因此,在图4所示的透镜框8的情况下,重复的次数是3次。
在凸轮框9的前面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操作部件12的凸轮框驱动凸块125抵接并卡合的孔部(未图示)。
在凸轮框9的前面侧设有圆盘状的外盖10。在外盖10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背面侧呈套筒状延伸的延伸部101。延伸部101能够在其内部收纳透镜框弹簧7、透镜框8以及凸轮框9。此外,延伸部101能够插入到后盖6的收纳部61的内侧。
在外盖10上还形成有供后述的卡止部件13的卡止弹簧132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102。
图6是示出外盖10的前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外盖10的前面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与设于操作部件12上的突出部126(后述)抵接并限制突出部126的移动范围的槽部103,以限制操作部件12的旋转。槽部103的端部104是在操作部件12从初始位置移动了最大幅度后的状态下突出部126到达的位置。
外盖10在与后盖6之间夹持透镜框弹簧7、透镜框8和凸轮框9,并被螺钉紧固于安装部4上。这样,在通过外盖10和后盖6夹持透镜框弹簧7、透镜框8以及凸轮框9的状态下,透镜框弹簧7对透镜框8朝前面侧施力,使透镜框8与凸轮框9始终抵接。
在外盖10的前面侧设有阻挡件11,该阻挡件11呈板状,能够绕与光学系统80的光轴方向平行的轴转动,并且伴随该转动使光学系统80向外部露出和使光学系统80从外部被遮挡。在阻挡件11上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并延伸的凸轮槽111,以及供作为阻挡件11进行开闭动作时的旋转中心的轴部件所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112。
后述的操作部件12的阻挡件驱动凸块124贯穿插入到凸轮槽111中并与凸轮槽111卡合。凸轮槽111形成有将根据阻挡件驱动凸块124的卡合位置而具有不同功能的两种槽连接而成的1个槽。具体而言,凸轮槽111由对阻挡件11在闭状态和开状态之间进行驱动的开闭驱动用凸轮槽111a以及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构成,该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通过阻挡件驱动凸块124施加向阻挡件11的开方向的微小的力,以使处于开状态的阻挡件11不会关闭。凸轮槽111以开闭驱动用凸轮槽111a与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之间的边界为顶点呈大致V字状。
贯穿插入到贯穿插入孔112中的轴部件的两端部被分别安装并固定于外盖10和前盖14上(未图示)。
在阻挡件11的前面侧设有操作部件12,该操作部件12由用户施加用于驱动凸轮框9和阻挡件11的外力。操作部件12分别与凸轮框9和阻挡件11卡合,能够绕光学系统80的光轴O转动,通过该转动使凸轮框9绕光轴O转动,并且使阻挡件11绕与光轴O平行的预定的中心轴转动。操作部件12具有:呈中空圆盘状,能够绕光学系统80的光轴O转动的中空圆盘状的主体部121;引导部122,其设于主体部12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进行与卡止部件13抵接并移动的引导;以及操作杆123,其从引导部122向外周侧呈带状地突起,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接收用于驱动凸轮框9和阻挡件11的外力。用户手动地操作操作杆123,使其绕光轴O转动,由此对操作部件12进行操作。
主体部121具有:阻挡件驱动凸块124(第1卡合部件),其朝向背面侧突起,与阻挡件11的凸轮槽111卡合来驱动阻挡件11旋转,并且限制阻挡件11的运动;凸轮框驱动凸块125(第2卡合部件),其朝向背面侧突起,与凸轮框9卡合来驱动凸轮框9旋转,并且限制凸轮框9的运动;以及突出部126,其向背面侧突出,与外盖10的槽部103抵接。
图7是沿着主体部121的环周方向观察引导部122的形状的示意图。在图7中,上侧与背面侧对应,下侧与前面侧对应。此外,在图7中,左右方向与主体部121的环周方向一致。在引导部122上形成有两处的卡止槽127、128。卡止槽127形成于在阻挡件11关闭的状态下卡止球131所没入的位置。另一方面,卡止槽128形成于在阻挡件11打开并且光学系统80的景深较深的泛焦状态下卡止球131所没入的位置。卡止槽128位于卡止槽127的前面侧。
卡止部件13从背面侧与引导部122抵接。卡止部件13具有与引导部122抵接的卡止球131,以及对卡止球131朝向引导部122施力的卡止弹簧132。卡止弹簧132的背面侧的端部贯穿于外盖10中并被压入到后盖6的保持部63中。引导部122的环周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侧壁122a、122b,该侧壁122a、122b向背面侧突出能够与卡止球131抵接,并通过与卡止球131抵接来限制操作部件12的旋转。
在操作部件12的前面侧设有呈中空圆盘状的前盖14。前盖14还兼具保护阻挡件11和操作部件12的功能。
在镜头装置3中,安装部4、罩罐5、后盖6、凸轮框9、外盖10、操作部件12以及前盖14分别具有的中空部被配置成光学系统80的光轴O通过其中。由此,在镜头装置3中能够实现,光学系统80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聚光,并将该聚集的光传递到后级的设于主体部2的摄像元件。
此外,在镜头装置3中,透镜框弹簧7的作用力从透镜框8经由凸轮框9而使得产生凸轮框9与外盖10之间的摩擦力。在此,由于凸轮框驱动凸块125与凸轮框9抵接,因此操作部件12间接地受到透镜框弹簧7产生的作用力。
此外,在镜头装置3中,阻挡件11与操作部件12的阻挡件驱动凸块124卡合,因此阻挡件11通过上述摩擦力被抑制转动。换言之,阻挡件11的转动通过透镜框弹簧7的作用力被间接地抑制。
图8是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镜头装置3中,从背面侧观察阻挡件1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凸轮框9、阻挡件11以及操作部件12的图。在图8中,阻挡件驱动凸块124与开闭驱动用凸轮槽111a的端部卡合。此外,卡止球131处于没入到卡止槽127中的状态(图中的×标记)。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透镜框8的突起部84与第1凸轮面92的端部(图5的位置A)抵接。
然后,当用户使操作杆123按照图8的顺时针旋转时,阻挡件11渐渐打开,最后阻挡件11成为打开的状态。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阻挡件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凸轮框9、阻挡件11以及操作部件12的图。图9所示的虚线示出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的阻挡件11和操作杆123的位置。伴随操作部件12的旋转,阻挡件驱动凸块124沿着阻挡件11的凸轮槽111移动。伴随该移动,阻挡件11绕贯穿插入孔112的中心轴转动。
在图9中,阻挡件驱动凸块124在开闭驱动用凸轮槽111a与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之间的边界部卡合。图9中的卡止球131的抵接位置与图7的位置F对应。此外,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突起部84和第1凸轮面92与第2凸轮面93之间的边界部(图5的位置B)抵接。在从图8所示的状态到达图9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凸轮框9进行转动,使得凸轮框驱动凸块125的抵接位置从位置A向位置B变化。
接着,说明用户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按照图9的顺时针转动操作杆123的情况。该情况下,卡止球131从图7所示的位置F沿着引导部122向前面侧飞出并到达图7所示的位置G。此时,凸轮框9在第2凸轮面93中一边与突起部84抵接一边旋转。在卡止球131到达了图7的位置G的状态下,突起部84在第2凸轮面93与第3凸轮面94之间的边界部(图5的位置C)与凸轮框9抵接。该状态即卡止球131到达了图7的位置G的状态与焦距为无限远的状态对应。
然后,当用户进一步按照图9的顺时针转动操作杆123时,凸轮框9一边与突起部84在第3凸轮面93抵接一边绕光轴O转动,焦距逐渐变小。当继续转动时,卡止球131到达卡止槽127并没入到卡止槽127中。在卡止球131没入到卡止槽127中的状态下,突起部84和第3凸轮面94与第4凸轮面95之间的边界部(图5的位置D)抵接。该状态即卡止球131没入到卡止槽127中的状态被设定为与泛焦状态对应。该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卡止球131没入了卡止槽127中时得到的卡止感来明确地识别出摄像装置1处于泛焦状态。
当用户从泛焦状态起进一步按照图9的顺时针使操作杆123旋转时,焦距再次逐渐减小,卡止球131到达引导部122的端部(图7的位置H)。该状态与焦距最近的状态对应。在从泛焦状态向最近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凸轮框9进行旋转,使得突起部84的抵接位置从图5的位置D变化为位置E。因此,在该过程中,透镜框8进一步向前面侧移动。
图10是卡止球131位于引导部122的端部时从背面侧观察凸轮框9、阻挡件11以及操作部件12的图。图10所示的虚线示出了图9所示的状态下的操作杆123的位置。在图10中,阻挡件驱动凸块124与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的端部卡合。此外,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突起部84和第4凸轮面95和第5凸轮面96之间的边界抵接(图5的位置E)。卡止球131在图7的位置H与侧壁122b抵接。此时,突出部126到达外盖10的槽部103的端部104并与槽部103的侧壁抵接。因此,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即使用户操作操作杆123想使其按照图10的顺时针旋转,也不能再进一步使其旋转。换言之,在卡止球131位于图7的位置H的状态下,用户只能够按照图10的逆时针的方向使操作杆123转动。另外,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还能够采用仅满足卡止球131与侧壁122b抵接、或者突出部126与外盖10的槽部103的端部104的侧壁抵接这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结构。
从图9所示的状态到达图10所示的状态为止,阻挡件驱动凸块124一边与开状态用凸轮槽111b卡合,一边持续施加要使阻挡件11向进一步打开的方向进行微小旋转的力,以维持开状态。在该过程中,阻挡件11不转动。
另外,第5凸轮面96被设置用于使凸轮面91环绕。因此,在操作杆123的可动范围(图8~图10的范围)内,突起部84不会一边与第5凸轮面96抵接一边移动。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与图10所示的状态之间,用户当然能够通过使操作杆123按照图9等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来进行旋转。由此,用户能够使用操作杆123容易地进行焦点位置的手动调整。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操作部件使透镜框驱动部件与阻挡件联动并转动,由此进行阻挡件与透镜框的驱动,因此不需要设置多个驱动单元,也不限定模式。因此,能够提供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性优异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至此,说明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发明中,镜头装置也可以采用能够相对于摄像装置的主体部拆装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镜头装置具备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三合透镜。
这样,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包含各种实施方式等。

Claims (7)

1.一种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装置具有:
透镜框,其保持包含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
施力部件,其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对所述透镜框施力;
透镜框驱动部件,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透镜框抵接,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根据伴随该转动的所述透镜框的抵接位置的变化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
阻挡件,其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平行的中心轴转动,伴随该转动将所述光学系统从外部遮挡和使所述光学系统向外部露出;以及
操作部件,其分别与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和所述阻挡件卡合,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通过该转动使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绕所述光轴转动,并且使所述阻挡件绕所述中心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
第1卡合部件,其与所述阻挡件卡合,限制所述阻挡件的运动;以及
第2卡合部件,其与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卡合,限制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形成有凸轮槽,该凸轮槽由开闭驱动用凸轮槽和开状态用凸轮槽构成,其中,该开闭驱动用凸轮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并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卡合,并且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卡合直至伴随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转动而从闭状态到达开状态为止,其中,所述闭状态为将所述光学系统从外部遮挡的状态,所述开状态为使所述光学系统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该开状态用凸轮槽与该开闭驱动用凸轮槽连通,在所述开状态下,由所述第1卡合部件施加将该阻挡件打开的方向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框具有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朝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透镜框驱动部件具有凸轮面,该凸轮面与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抵接,并且该凸轮面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抵接位置根据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而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镜头装置具有卡止部件,该卡止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操作部件抵接,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伴随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的所述卡止部件的移动的通路,并且在该通路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所述卡止部件的前端部所没入的卡止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阻挡件关闭的状态和泛焦状态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卡止槽。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
CN201310418196.1A 2012-09-14 2013-09-13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3548 2012-09-14
JP2012203548A JP2014059402A (ja) 2012-09-14 2012-09-14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064A CN103676064A (zh) 2014-03-26
CN103676064B true CN103676064B (zh) 2016-04-06

Family

ID=5031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81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064B (zh) 2012-09-14 2013-09-13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59402A (zh)
CN (1) CN103676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6894B2 (ja) * 2014-05-14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591396B (zh) * 2015-07-23 2017-07-1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機構
US20210311376A1 (en) * 2018-08-20 2021-10-07 Nik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20160315A (ja) * 2019-03-27 2020-10-0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遮蔽機構、電子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455A (zh) * 2003-12-24 2005-07-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镜筒
CN10190086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7518B2 (en) * 2000-01-31 2003-07-22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JP2002277930A (ja) * 2001-03-21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バリヤを備えたカメラ
JP2004246116A (ja) * 2003-02-14 200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455A (zh) * 2003-12-24 2005-07-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镜筒
CN10190086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59402A (ja) 2014-04-03
CN103676064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2728B (zh) 镜头镜筒以及透镜支撑构造
CN103676064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US7050244B2 (en) Zoom lens barrel
US10523850B2 (en) Camera device with adjustable aperture
CN101819311A (zh)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JP2020056941A (ja) 画像観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6054362A (zh) 图像拾取装置
US20190041724A1 (en) Blade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4698568A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US10261336B2 (en) Anti-vibration optical system, telephoto optical system, binocle, and anti-vibration unit
JP2009288612A (ja) 双眼装置
US953805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56616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566163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603843B2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
US10073238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100704975B1 (ko) 소형 카메라장치용 개폐장치
US10036871B2 (en) Lens barrel provided i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5114969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撮像装置
JP5950590B2 (ja) 光学機器
JPH11202400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マニュアルフォーカス切換可能なレンズ鏡筒の撮影倍率表示装置
JP2005045754A (ja)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681961B2 (ja) 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CN117950148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7806102A (zh) 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