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1343A - 油缸 - Google Patents

油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1343A
CN103671343A CN201310670794.8A CN201310670794A CN103671343A CN 103671343 A CN103671343 A CN 103671343A CN 201310670794 A CN201310670794 A CN 201310670794A CN 103671343 A CN103671343 A CN 103671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buffering
cylinder
pist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707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1343B (zh
Inventor
张海
陈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707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1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1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1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1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1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缸,包括安装在油缸活塞(2)上以指示油缸活塞的位置的感应套,以及设置在油缸缸筒(1)的端部以检测感应套的位置变化从而发出泵送换向信号的接近开关,在油缸有杆腔(3)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或者在油缸无杆腔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有杆腔凸起于油缸活塞;其中,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的凸起高度(H)与液压油的进油压力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本发明可以提高油缸的有效工作行程,提高油缸的工作效率,并且使得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量在泵车的不同排量和档位下都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油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缸。
背景技术
为了使油缸的活塞杆能够伸缩并且使活塞不碰触油缸缸筒的两侧端面,需要做到使液压油在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交替进油并且准确换向。而为了实现液压油进油的准确换向,需要实时地检测活塞在缸筒中的位置变化。即,当检测到活塞移动至靠近缸筒的端面时,系统能够通过换向装置改变进油回油方向,以使活塞能够在缓冲行程段实现反向转向,从而避免活塞触及缸筒的端面。
基于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在泵送油缸的缸筒上装设接近开关(一种非接触式的开关),在油缸的活塞上装设与接近开关相匹配的感应套。接近开关的感应距离通常为1.5~3mm左右。当活塞上的感应套随着活塞移动到接近开关下方时,接近开关会检测到感应套的位置变化。而感应套的位置变化正是反应了活塞的位置变化,因此接近开关相当于能够检测到活塞的位置变化。并且,接近开关检测到活塞的位置变化后,能够响应于该信号而发出泵送换向信号。系统接收到接近开关的泵送换向信号后即可通过换向装置实现换向。
附图1中显示的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接近开关和感应套的设置方式。如图所示,油缸活塞2将油缸缸筒1的内腔分隔成油缸有杆腔3和油缸无杆腔4,第一接近开关51设置在油缸无杆腔4的端面附近,第一感应套61安装在油缸活塞2的位于油缸无杆腔4的一侧,并且从油缸活塞2的表面凸起。当液压油从油缸有杆腔3进油时,油缸活塞2沿着油缸缸筒1的侧壁从纸面右侧向纸面左侧移动。在此期间,第一感应套61也随着油缸活塞2一起移动。当第一感应套61的前端部移动到第一接近开关51下方时,第一接近开关51能够发出泵送换向信号。可以发现,由于第一感应套61凸起于油缸活塞2,因此第一感应套61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与第一接近开关51发生电磁感应,还在于可以提前预报油缸活塞2的位置变化。也就是说,在油缸活塞2还没有完全靠近油缸缸筒1的端面时,系统就已经开始进行换向。这就为油缸活塞2在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提供了一个缓冲行程,从而可以避免油缸活塞2触及油缸缸筒1的端面。而第一感应套61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就大致相当于提供给油缸活塞2的缓冲行程。同理,还可以根据油缸的具体结构设置另一组接近开关和感应套,以在液压油从油缸无杆腔4进油的情况下为油缸活塞2提供缓冲行程。
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感应套61固定安装在油缸活塞2上,因此其提供的缓冲行程在任何工况下都恒定不变。然而,在泵车的不同排量和档位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液压油的不同进油压力的情况下,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并不一样,因此油缸活塞2所需的缓冲行程也不一样。而为了保证油缸的安全运行,现有技术中通常按照油缸活塞2所需的最长缓冲行程来设置第一接近开关51的位置和第一感应套61的凸起高度H。由此导致在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油缸活塞2的缓冲行程过长,进而造成油缸的有效工作行程相对被缩短,油缸的工作效率下降。另外,在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而油缸活塞2的缓冲行程却恒定的情况下,油缸活塞杆9的伸缩量是不稳定的。换句话说,在泵车的不同排量和档位下,油缸活塞杆9的伸缩量不是足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油缸,用以提高现有技术中的油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缸,包括安装在油缸活塞上以指示油缸活塞的位置的感应套,以及设置在油缸缸筒的端部以检测感应套的位置变化从而发出泵送换向信号的接近开关,在油缸有杆腔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凸起于油缸活塞,或者在油缸无杆腔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有杆腔凸起于油缸活塞;其中,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的凸起高度与液压油的进油压力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优选地,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油缸无杆腔的一端的第一接近开关,感应套包括从油缸活塞的位于油缸无杆腔的一侧凸起的第一感应套;和/或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油缸有杆腔的一端的第二接近开关,感应套包括从油缸活塞的位于油缸有杆腔的一侧凸起的第二感应套。
优选地,油缸为双缸油缸,其中,油缸的每个缸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一感应套,或者油缸的每个缸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二感应套;或者油缸为单缸油缸,其中,油缸上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一感应套,以及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二感应套。
优选地,油缸包括用于支撑第一感应套的第一缓冲装置,该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缸筒,以及设置在第一缓冲缸筒中用以将第一缓冲缸筒分隔成第一缓冲有杆腔和第一缓冲无杆腔的第一缓冲活塞,其中,第一感应套连接至第一缓冲活塞以形成第一缓冲装置的活塞杆,并且第一缓冲无杆腔与油缸有杆腔相连通,第一缓冲有杆腔或第一缓冲无杆腔中设置有用于使第一缓冲活塞复位的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第一缓冲缸筒的内腔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开设于油缸活塞中,其中,第一感应套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缓冲活塞,另一端贯穿油缸活塞后延伸至油缸无杆腔中。
优选地,在第一缓冲活塞和第一感应套上,开设有开口朝向第一缓冲无杆腔的凹形腔。
优选地,在油缸活塞和/或油缸活塞杆上开设有第一油槽,用以将第一缓冲无杆腔与油缸有杆腔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为设置在第一缓冲有杆腔中的压缩弹簧,并且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一感应套的外壁上。
优选地,油缸包括用于支撑第二感应套的第二缓冲装置,该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缸筒,以及设置在第二缓冲缸筒中用以将第二缓冲缸筒分隔成第二缓冲有杆腔和第二缓冲无杆腔的第二缓冲活塞,其中,第二感应套连接至第二缓冲活塞以形成第二缓冲装置的活塞杆,并且第二缓冲无杆腔与油缸无杆腔相连通,第二缓冲有杆腔或第二缓冲无杆腔中设置有用于使第二缓冲活塞复位的第二弹性件。
优选地,第二缓冲缸筒和第二感应套环绕油缸活塞杆设置,并且油缸活塞的一部分表面形成第二缓冲无杆腔的端面。
优选地,在油缸活塞上开设有第二油槽,用以将第二缓冲无杆腔与油缸无杆腔相连通。
优选地,第二油槽开设有多条。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为设置在第二缓冲无杆腔中的拉伸弹簧,并且拉伸弹簧倚靠第二缓冲无杆腔的内侧壁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油缸,该油缸的油缸活塞的缓冲行程可以根据油缸活塞的移动速度(也就是液压油进油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因此,可以不必再按照油缸活塞所需的最长缓冲行程来设置接近开关的位置和感应套的凸起高度。这样,可以将接近开关设置到更加靠近油缸缸筒的端面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油缸的有效工作行程,进而提高油缸的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油缸活塞的缓冲行程的自动调节,可以优化油缸活塞杆在不同工况下的伸缩量的稳定性,使得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量在泵车的不同排量和档位下都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接近开关和感应套的设置方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油缸为双缸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油缸为单缸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油缸缸筒                        2  油缸活塞
3  油缸有杆腔                      4  油缸无杆腔
51 第一接近开关                    52 第二接近开关
61 第一感应套                      62 第二感应套
71 第一缓冲有杆腔                  72 第一缓冲无杆腔
73 第一缓冲活塞                    74 第一弹性件
75 凹形腔
81 第二缓冲有杆腔                  82 第二缓冲无杆腔
83 第二缓冲活塞                    84 第二弹性件
85  第二缓冲缸筒
9   油缸活塞杆
100 第一油槽            200 第二油槽
H   凸起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参考图2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缸。其中,油缸缸筒1上安装有接近开关,油缸活塞2上安装有感应套。感应套用于指示油缸活塞2的位置。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感应套的位置变化进而检测油缸活塞2的位置变化,并且该接近开关响应于感应套的位置变化向系统发出泵送换向信号。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油缸有杆腔3进油的状态下,油缸活塞2和油缸活塞杆9从纸面的右侧向纸面的左侧移动,并且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如图4所述,在油缸无杆腔4进油的状态下,油缸活塞2和油缸活塞杆9从纸面的左侧向纸面的右侧移动,并且感应套朝向油缸有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能够随着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而变化。更具体来讲,当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较大时,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也较大;当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较小时,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也较小。例如,假设泵车在第一运行方式下液压油的进油压力为A,并且在该运行方式下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为H1,泵车在第二运行方式下液压油的进油压力为B,并且在该运行方式下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为H2;那么,根据本发明,在A>B的情况下,必然H1>H2,而在A<B的情况下,必然H1<H2。也就是说,感应套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与液压油的进油压力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藉由感应套的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的改变,可以实现油缸活塞2的缓冲行程随着液压油的进油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当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较大时,感应套可以凸起于油缸活塞2更高的高度。这样,在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接近开关可以更早地检测到感应套的位置变化,从而更早地发出换向信号。藉此,可以在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较快时相对地延长油缸活塞2的缓冲行程。而当液压油的进油压力较小时,感应套可以凸起于油缸活塞2较小的高度。这样,在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接近开关可以较晚地检测到感应套的位置变化,从而较晚地发出换向信号。藉此,可以在油缸活塞2的移动速度较慢时相对地缩短油缸活塞的缓冲行程。
参考图2至图4,为了实现在油缸有杆腔3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而在油缸无杆腔4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有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本发明提供两种接近开关和感应套的设置方式。
首先,参考图2和图3,根据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油缸无杆腔4的一端设置第一接近开关51,并且在油缸活塞2的位于油缸无杆腔4的一侧上安装与第一接近开关51相匹配的第一感应套61。从而,可以实现在油缸有杆腔3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套61由第一缓冲装置支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缓冲装置由油缸原理构造,并且第一感应套61用作该第一缓冲装置的活塞杆。通过第一感应套61的伸缩,可以实现第一感应套61的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的改变。
更具体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缸筒和设置在该第一缓冲缸筒中的第一缓冲活塞73,第一缓冲活塞73将第一缓冲缸筒分隔成第一缓冲有杆腔71和第一缓冲无杆腔72。其中,第一感应套61连接至第一缓冲活塞73以形成第一缓冲装置的活塞杆。通过将第一缓冲缸筒设置为与油缸缸筒1具有相同的纵向方向,并且使第一缓冲活塞73在第一缓冲缸筒中往复移动,可以实现第一感应套61的往复移动,从而可以改变第一感应套61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第一缓冲缸筒的内腔开设在油缸活塞2中。也就是说,利用油缸活塞2形成第一缓冲缸筒,从而简化第一缓冲装置的结构。并且,第一缓冲缸筒的内腔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开设,这样,可以使第一缓冲活塞73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使第一感应套61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第一感应套6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缓冲活塞73后,将第一感应套61的另一端贯穿油缸活塞2并且延伸至油缸无杆腔4中,从而第一感应套61能够从油缸活塞2的位于油缸无杆腔4的一侧凸起。这样,第一感应套61形成为油缸活塞2上的柱塞式结构。随着第一感应套61沿着第一缓冲缸筒纵向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使第一感应套61伸出油缸活塞2的长度发生改变。
继续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与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这样,液压油会从油缸有杆腔3进入到第一缓冲无杆腔72。当液压油从油缸有杆腔3进油时,进油压力的变化量将直接反应到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中。当油缸有杆腔3中的进油压力较大时,第一缓冲活塞73将承受较大的油压,从而使第一感应套61伸出油缸活塞2的长度较长,也即第一感应套61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较大。而当油缸有杆腔3中的进油压力较小时,第一缓冲活塞73将承受较小的油压,从而使第一感应套61伸出油缸活塞2的长度较短,也即第一感应套61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较小。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与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的方式为,在油缸活塞2和/或油缸活塞杆9上开设第一油槽100。这样,利用第一油槽100作为连通结构,可以简化第一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一缓冲有杆腔71或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中设置用于使第一缓冲活塞73复位的第一弹性件74。该第一弹性件74的作用还在于,可以通过控制该第一弹性件74的弹性系数来控制第一感应套61的伸缩量与进油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地控制油缸活塞2在不同工况下的缓冲行程。优选地,第一弹性件74为设置在第一缓冲有杆腔71中的压缩弹簧,并且该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一感应套61的外壁上。藉此,第一弹性件74在第一感应套61的支撑下不容易发生变形,而第一弹性件74又会对第一感应套61起到导向作用。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第一缓冲活塞73和第一感应套61上,开设开口朝向第一缓冲无杆腔72的凹形腔75。即,第一感应套61形成中空的筒状结构。这样,相当于增大了第一缓冲无杆腔72的腔体,从而使第一感应套61能够对油缸有杆腔3的进油压力产生更加敏感和准确的反应,进而能够改善第一感应套61的调节缓冲行程的效果。
其次,参考图4,根据其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油缸有杆腔3的一端设置第二接近开关52,并且在油缸活塞2的位于油缸有杆腔3的一侧上安装与第二接近开关52相匹配的第二感应套62。从而,可以实现在油缸无杆腔4进油的状态下感应套朝向油缸有杆腔4凸起于油缸活塞2。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感应套62由第二缓冲装置支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缓冲装置由油缸原理构造,并且第二感应套62用作该第二缓冲装置的活塞杆。通过第二感应套62的伸缩,可以实现第二感应套62的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的改变。
更具体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缸筒85和设置在该第二缓冲缸筒85中的第二缓冲活塞83,第二缓冲活塞83将第二缓冲缸筒分隔成第二缓冲有杆腔81和第二缓冲无杆腔82。其中,第二感应套62连接至第二缓冲活塞83以形成第二缓冲装置的活塞杆。通过将第二缓冲缸筒85设置为与油缸缸筒1具有相同的纵向方向,并且使第二缓冲活塞83在第二缓冲缸筒85中往复移动,可以实现第二感应套62的往复移动,从而可以改变第二感应套62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二缓冲缸筒85和第二感应套62环绕油缸活塞杆9设置,并且优选地可以与油缸活塞杆9同轴设置。这样,可以使第二缓冲活塞83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使第二感应套62沿着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优选地,油缸活塞2的一部分表面形成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端面,即,第二缓冲缸筒85和第二感应套62从油缸活塞2的位于油缸有杆腔3的一侧凸起。这样,随着第二感应套62沿着第二缓冲缸筒85纵向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使第二感应套62凸起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发生改变。
继续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与油缸无杆腔4相连通。这样,液压油会从油缸无杆腔4进入到第二缓冲无杆腔82。当液压油从油缸无杆腔4进油时,进油压力的变化量可以直接反应到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中。当油缸无杆腔4中的进油压力较大时,第二缓冲活塞83将承受较大的油压,从而使第二感应套62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较大。而当油缸无杆腔4中的进油压力较小时,第二缓冲活塞83将承受较小的油压,从而使第二感应套62相对于油缸活塞2的凸起高度H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与油缸无杆腔4相连通的方式为,在油缸活塞2上开设第二油槽200。进一步,可以开设多条第二油槽200。藉此可以降低第二感应套62工作时的温度,并且可以提高第二感应套62对进油压力的反应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二缓冲有杆腔81或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中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缓冲活塞83复位的第二弹性件84。该第二弹性件84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感应套62的伸缩量与进油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地控制油缸活塞2在不同工况下的缓冲行程。进一步,由于第二缓冲有杆腔81中的剩余空间较小,如果将第二弹性件84设置在其中可能造成第二弹性件84的控制性能不足,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第二弹性件84设置成位于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中的拉伸弹簧。并且,可以将拉伸弹簧紧贴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内侧壁设置,从而使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内侧壁形成对拉伸弹簧的支撑,以减小拉伸弹簧的变形的可能性。
以下提供两种不同结构的油缸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5,根据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油缸为双缸油缸。双缸油缸的其他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双缸油缸的两个缸上可以按照以上所述对称地设置接近开关和感应套。即,在图5所示的两个油缸无杆腔4相连通的情况下,液压油从两个油缸有杆腔3交替进油,此时可以在每个缸上分别设置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从而,当从任意一个缸的油缸有杆腔3进油时,该缸上设置的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处于工作状态,而另一个缸上设置的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处于空闲状态。如此循环往复。而在两个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的情况下,液压油从两个油缸无杆腔4交替进油,此时可以在每个缸上分别设置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从而,当从任意一个缸的油缸无杆腔4进油时,该缸上设置的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处于工作状态,而另一个缸上设置的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处于空闲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参考图6,根据其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油缸为单缸油缸,液压油从油缸有杆腔3和油缸无杆腔4交替进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油缸上按照以上所述同时设置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以及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从而,当从油缸有杆腔3进油时,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处于工作状态,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处于空闲状态。当从油缸无杆腔4进油时,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处于工作状态,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处于空闲状态。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缓冲缸筒85和第二感应套62设置成与油缸活塞杆9同轴但相间隔。这样,第一油槽100的与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的开口就可以设置在第二缓冲缸筒85和油缸活塞杆9之间的间隙的区域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油缸,包括安装在油缸活塞(2)上以指示所述油缸活塞(2)的位置的感应套,以及设置在油缸缸筒(1)的端部以检测所述感应套的位置变化从而发出泵送换向信号的接近开关,在油缸有杆腔(3)进油的状态下,所述感应套朝向油缸无杆腔(4)凸起于所述油缸活塞(2),或者在所述油缸无杆腔(4)进油的状态下,所述感应套朝向所述油缸有杆腔(3)凸起于所述油缸活塞(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套凸起于所述油缸活塞(2)
的凸起高度(H)与液压油的进油压力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缸无杆腔(4)的一端的第一接近开关(51),所述感应套包括从所述油缸活塞(2)的位于所述油缸无杆腔(4)的一侧凸起的第一感应套(61);和/或
所述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缸有杆腔(3)的一端的第二接近开关(52),所述感应套包括从所述油缸活塞(2)的位于所述油缸有杆腔(3)的一侧凸起的第二感应套(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为双缸油缸,其中,所述油缸的每个缸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或者所述油缸的每个缸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或者
所述油缸为单缸油缸,其中,所述油缸上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一感应套(61),以及第二接近开关(52)和第二感应套(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感应套(61)的第一缓冲装置,该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缸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缸筒中用以将所述第一缓冲缸筒分隔成第一缓冲有杆腔(71)和第一缓冲无杆腔(72)的第一缓冲活塞(73),
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套(61)连接至所述第一缓冲活塞(73)以形成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活塞杆,并且
所述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与所述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有杆腔(71)或所述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中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缓冲活塞(73)复位的第一弹性件(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缸筒的内腔沿着所述油缸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开设于所述油缸活塞(2)中,
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套(6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缓冲活塞(73),另一端贯穿所述油缸活塞(2)后延伸至所述油缸无杆腔(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活塞(73)和所述第一感应套(61)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缓冲无杆腔(72)的凹形腔(75)。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活塞(2)和/或油缸活塞杆(9)上开设有第一油槽(100),用以将所述第一缓冲无杆腔(72)与所述油缸有杆腔(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4)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有杆腔(71)中的压缩弹簧,并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套(61)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感应套(62)的第二缓冲装置,该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缸筒(8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缸筒(85)中用以将所述第二缓冲缸筒(85)分隔成第二缓冲有杆腔(81)和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第二缓冲活塞(83),
其中,所述第二感应套(62)连接至所述第二缓冲活塞(83)以形成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活塞杆,并且
所述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与所述油缸无杆腔(4)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有杆腔(81)或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中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缓冲活塞(83)复位的第二弹性件(8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缸筒(85)和所述第二感应套(62)环绕所述油缸活塞杆(9)设置,并且所述油缸活塞(2)的一部分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活塞(2)上开设有第二油槽(200),用以将所述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与所述油缸无杆腔(4)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200)开设有多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84)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无杆腔(82)中的拉伸弹簧,并且所述拉伸弹簧倚靠所述第二缓冲无杆腔(82)的内侧壁设置。
CN201310670794.8A 2013-12-10 2013-12-10 油缸 Active CN103671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70794.8A CN103671343B (zh) 2013-12-10 2013-12-10 油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70794.8A CN103671343B (zh) 2013-12-10 2013-12-10 油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1343A true CN103671343A (zh) 2014-03-26
CN103671343B CN103671343B (zh) 2016-08-10

Family

ID=50309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70794.8A Active CN103671343B (zh) 2013-12-10 2013-12-10 油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13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7573A (zh) * 2017-09-26 2018-03-02 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保护系统
CN108518386A (zh) * 2018-05-09 2018-09-11 中山市智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油缸
CN111828432A (zh) * 2020-07-14 2020-10-27 胡单 一种液压油缸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9770B (zh) * 2019-06-03 2020-10-30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压缩式垃圾车压填系统及噪音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1185B1 (zh) * 1970-06-02 1973-09-27
JPS60241510A (ja) * 1984-05-16 1985-11-30 Hitachi Ltd 水力機械のサ−ボモ−タ
JPS62366B2 (zh) * 1981-05-08 1987-01-07 Unic Corp
JPH11182622A (ja) * 1997-12-18 1999-07-06 Hiroshi Teramachi 油圧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この油圧シリンダ装置を用いた免震装置
CN202251223U (zh) * 2011-10-18 2012-05-3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活塞缸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1185B1 (zh) * 1970-06-02 1973-09-27
JPS62366B2 (zh) * 1981-05-08 1987-01-07 Unic Corp
JPS60241510A (ja) * 1984-05-16 1985-11-30 Hitachi Ltd 水力機械のサ−ボモ−タ
JPH11182622A (ja) * 1997-12-18 1999-07-06 Hiroshi Teramachi 油圧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この油圧シリンダ装置を用いた免震装置
CN202251223U (zh) * 2011-10-18 2012-05-3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活塞缸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7573A (zh) * 2017-09-26 2018-03-02 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保护系统
CN108518386A (zh) * 2018-05-09 2018-09-11 中山市智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油缸
CN108518386B (zh) * 2018-05-09 2024-04-26 中山市智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油缸
CN111828432A (zh) * 2020-07-14 2020-10-27 胡单 一种液压油缸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1343B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1343A (zh) 油缸
CN103994125B (zh) 可调双向缓冲油缸
EP2208911A1 (en) Advanced triple piston damper
CN103573727B (zh) 串联油缸的换向控制方法、装置和混凝土泵送系统
CN104930017B (zh) 一种可调节两端缓冲能量的液压装置
CN102312457B (zh) 一种压力反馈式液压冲击器
CN103423235B (zh) 液压缸缓冲控制方法、缓冲式液压缸控制系统及液压设备
CN102788061A (zh) 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
CN202946472U (zh) 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
CN102734236A (zh) 一种泵送换向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凝土输送泵
CN102128232B (zh) 多级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
CN204328065U (zh) 液压阀及具有该液压阀的卷扬马达控制系统、起重机
CN103195696A (zh) 工程机械、混凝土泵送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CN205977849U (zh) 液压油缸同步运行机构
CN102141108B (zh) 外置电磁铁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
CN208534902U (zh) 单缸单活塞式倍力节能缸及作动模块
CN203230670U (zh) 一种混凝土泵用泵送油缸的行程控制节能缓冲阀
CN103057526A (zh) 控制多个支腿同步支撑的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CN105723101A (zh) 液压驱动器和不连续地改变液压驱动器的位置输出的方法
CN205118326U (zh) 电梯用液压缓冲器
CN103148053A (zh) 一种混凝土泵用泵送油缸的行程控制节能缓冲法
CN103133456A (zh) 一种混凝土泵用泵送油缸的压差控制节能缓冲法
CN102155462B (zh) 一种液压油缸及液压缓冲系统、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
CN217682558U (zh) 一种带有接近开关缓冲感应体结构的油缸
CN211174856U (zh) 一种两级分段式液压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