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7608A -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7608A
CN103667608A CN201310654226.9A CN201310654226A CN103667608A CN 103667608 A CN103667608 A CN 103667608A CN 201310654226 A CN201310654226 A CN 201310654226A CN 103667608 A CN103667608 A CN 103667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ball head
heating wires
head pin
que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42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7608B (zh
Inventor
李航宇
高尚
王达鹏
郑燕冬
崔凯
姜波
李兴修
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6542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7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7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7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7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7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该系统的旋转定位夹具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滑道,一维平动机构,传动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旋转夹持机构包括下顶尖传动轴,下顶尖,上顶尖,上顶尖传动轴;在对球头销进行感应淬火时,先将球头销夹持于上顶尖和下顶尖之间,由一维平动机构将球头销送入淬火感应器内;然后下顶尖传动轴和上顶尖传动轴作同步等速旋转,以此带动球头销旋转;此时由淬火感应器对球头销进行感应淬火,淬火完毕旋转定位夹具水平移动退回原位。本发明球头销旋转定位夹具上下定位均采用主动旋转形式,消除了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球头销沿圆周方向加热分布均匀,提高了淬火质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转向球头销作为汽车的重要保安件,对感应淬火质量要求高。轻型车转向球头销存在几种结构形式,对于CA1042轻型车转向球头销而言,其淬火区域内有突出的台阶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传统的感应淬火系统,该结构的存在造成感应加热温度沿零件轴向分布严重不均,使硬化层沿球头销轴向仿形分布变得十分困难,工艺实现难度大,现有球头销感应淬火工艺无法使淬火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球头销感应淬火旋转定位夹具传统设计均将下定位设计为主动旋转形式,上定位采用随动旋转。受上定位随动旋转机构阻力的影响,作用于球头销的主动旋转摩擦力被削弱,再加上感应加热过程中磁场束缚力的强力叠加作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造成球头销沿圆周方向加热分布不均,影响淬火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磁场束缚力的作用,消除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使球头销沿圆周方向和轴向加热分布均匀、淬火质量稳定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包括淬火感应器,旋转定位夹具;其中淬火感应器包括有效加热导线和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夹具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滑道,一维平动机构,传动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所述滑道和驱动机构安装固定在机架上;一维平动机构安装于滑道上,主要由下托架滑板、固定套管、上托架滑板构成;下托架滑板安装于滑道上,可在滑道上平动;固定套管的下部与下托架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与上托架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托架滑板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定位箱体,上托架滑板的另一端固定有上定位箱体;旋转夹持机构包括下顶尖传动轴,下顶尖,上顶尖,上顶尖传动轴;下顶尖传动轴安装于下定位箱体上,可相对于下定位箱体旋转,下顶尖固定在下顶尖传动轴的上端;上顶尖传动轴安装于上定位箱体上,可相对于上定位箱体旋转,上顶尖固定在上顶尖传动轴的下端;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下顶尖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下顶尖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上顶尖传动轴连接。
在对球头销进行感应淬火时,首先将球头销夹持于上顶尖和下顶尖之间;然后控制一维平动机构在滑道上滑动,将球头销送入淬火感应器内;然后由驱动机构驱动下顶尖传动轴旋转,下顶尖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顶尖传动轴作同步等速旋转,以此带动球头销旋转;球头销旋转过程中由淬火感应器对球头销进行感应淬火。淬火完毕球头销停止旋转,旋转定位夹具水平移动退回原位,感应加热淬火工艺过程完成。
本发明球头销旋转定位夹具上下定位均采用主动旋转形式,二者同步等速带动球头销旋转,摒弃了上定位随动旋转方式,克服了磁场束缚力的作用,消除了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球头销沿圆周方向加热分布均匀,提高了淬火质量稳定性。
所述旋转定位夹具还包括上顶尖配重;上顶尖配重置于上顶尖传动轴的顶部。通过上顶尖配重的大小可以调整球头销夹持力的大小。
所述上顶尖的底部为圆锥形,下顶尖的上端为平面。
球头销的上端与上顶尖之间采用顶尖孔定位,下端与下顶尖之间采用端面定位,以此带动球头销以设定转速旋转。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左下正时齿轮,下正时皮带,右下正时齿轮,传动轴,右上正时齿轮,上正时皮带,左上正时齿轮;所述左下正时齿轮安装固定于下顶尖传动轴的下端,右下正时齿轮安装固定于传动轴的下端,左下正时齿轮通过下正时皮带与右下正时齿轮连接;传动轴安装于固定套管内,可相对于固定套管旋转;右上正时齿轮安装固定于传动轴的上端,左上正时齿轮安装固定于上顶尖传动轴的上端,右上正时齿轮通过上正时皮带与左上正时齿轮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下调整轮和上调整轮;下调整轮安装固定于下托架滑板上,其下部与下正时皮带连接;上调整轮安装固定于上托架滑板上,其上部与上正时皮带连接。下调整轮和上调整轮分别用于下正时皮带和上正时皮带松紧的调节。
驱动机构通过下顶尖传动轴驱动下顶尖旋转,并同时将旋转动力通过左右下正时齿轮、下正时皮带、传动轴、左右上正时齿轮、上正时皮带及上顶尖传动轴,以1:1的驱动比传递给上顶尖,以此做到上下顶尖同步等速主动旋转。
所述有效加热导线包括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为左右对称结构,分别由对应于球头销球头的圆弧形部分和对应于球头销锥形的直线部分组成;第三加热导线由对应于球头销轴颈的半圆弧形部分及其两端的过渡部分构成;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的上端分别通过过渡导线固定连接到冷却机构,下端分别与第三加热导线的两个过渡部分连接。
所述有效加热导线整体采用全串联式半仿形结构,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共同负责加热球头、第一圆角、椎体和台阶4个部位,第三加热导线负责加热第二圆角和轴颈两个部位,大幅度提高了球头销沿轴向加热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使硬化层沿轴向分布满足图纸要求的相对仿形效果,淬火质量满足图纸技术要求。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接触板,绝缘板,淬火水套,淬火水管接头,冷却水管接头,淬火水套固定板;接触板由背面固定板和侧面固定板组成,绝缘板被夹在两个侧面固定板中间;淬火水套通过淬火水套固定板与侧面固定板连接固定;冷却水管接头固定在背面固定板上,淬火水管接头固定在淬火水套上。
利用上述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对球头销进行淬火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控制一维平动机构沿滑道滑动离开原位,将球头销送入淬火感应器内部;
步骤二:启动驱动机构使下顶尖传动轴旋转,下顶尖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顶尖传动轴作同步等速旋转,以此带动球头销以设定转速v旋转并延时t1秒;
步骤三:延时结束后,球头销继续以设定转速v旋转,同时采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有效加热导线进行加热并延时t2秒;
步骤四:加热延时结束后,随即开始淬火冷却并延时t3秒;
步骤五:冷却延时结束后,球头销停止旋转,控制一维平动机构水平移动退回原位,球头销感应加热淬火完成。
所述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均为紫铜方管,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截面尺寸均为8×4mm2,壁厚为0.7~1.0mm;第三加热导线截面尺寸为12×4mm2,壁厚为0.7~1.0mm。
所述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与球头的配合间隙为1.4~2.0mm,与第一圆角的配合间隙为1.0~1.5mm,与椎体的配合间隙为连续放大变化数值,在1.5~6mm之间;与台阶的配合间隙为7mm,与第二圆角和轴颈的配合间隙均为1.0~1.5mm。
所述球头销的设定转速v为90~110r/min,加热功率为60~80kW,加热延时时间t2为3.5~4.5s,淬火冷却延时时间t3为7~10s。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感应器结构合理,淬火区域内各部位加热效率相对平衡,硬化层分布仿形效果理想,淬火质量满足图纸技术要求;消除了感应加热过程中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工艺稳定易实现自动化,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CA1042轻型车球头销结构示意图。
图2、旋转定位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淬火感应器正视图。
图4、淬火感应器俯视图。
图5、球头销及有效加热导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CA1042轻型车球头销感应淬火分布区域包括球头101、第一圆角102、锥体103、台阶104、第二圆角105和轴颈106。
球头销材料及感应淬火技术要求如下:
材料:40Cr
原始组织状态:调质(255~285)HBW
球头101:
表面淬火硬度:55HRC以上,有效硬化层深度:2.3±0.1mm
第一圆角102、锥体103:
表面淬火硬度:50~60HRC以上,有效硬化层深度:1.5~3mm
台阶104、第二圆角105和轴颈106:
表面淬火硬度:50~60HRC以上,有效硬化层深度:1~4mm
本发明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包括淬火感应器,旋转定位夹具;其中淬火感应器包括有效加热导线和冷却机构。
如图2所示,旋转定位夹具包括机架21,驱动机构,滑道23,一维平动机构,传动机构,旋转夹持机构。
所述滑道23和驱动机构安装固定在机架21上,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22;一维平动机构安装于滑道23上,主要由下托架滑板242、固定套管243、上托架滑板244构成;下托架滑板242安装于滑道23上,通过滑轨副与滑道23连接,可在滑道23上平动;固定套管243的下部与下托架滑板2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与上托架滑板244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托架滑板242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定位箱体241,上托架滑板244的另一端固定有上定位箱体245;
所述旋转夹持机构包括下顶尖传动轴261,下顶尖262,上顶尖263,上顶尖传动轴264,上顶尖配重265;下顶尖传动轴261安装于下定位箱体241上,由下定位箱体241内上下两个轴承支撑,可相对于下定位箱体241旋转;下顶尖262固定在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上端,且下顶尖262的顶部与球头销1之间采用端面定位;上顶尖传动轴264安装于上定位箱体245上,由上定位箱体245内上下两个轴承支撑,可相对于上定位箱体245旋转,上顶尖263固定在上顶尖传动轴264的下端,且上顶尖263的下部与球头销1之间采用顶尖孔定位;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与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下顶尖传动轴261通过传动机构与上顶尖传动轴264连接。上顶尖配重265置于上顶尖传动轴264的顶部,通过上顶尖配重265的大小可以调整球头销夹持力的大小。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左下正时齿轮251,下正时皮带252,右下正时齿轮254,传动轴255,右上正时齿轮256,上正时皮带258,左上正时齿轮259,下调整轮253和上调整轮257;所述左下正时齿轮251安装固定于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下端,右下正时齿轮254安装固定于传动轴255的下端,左下正时齿轮251通过下正时皮带252与右下正时齿轮254连接;传动轴255安装于固定套管243内,由固定套管243内上下两个轴承支撑,可相对于固定套管243旋转;右上正时齿轮256安装固定于传动轴255的上端,左上正时齿轮259安装固定于上顶尖传动轴264的上端,右上正时齿轮256通过上正时皮带258与左上正时齿轮259连接;下调整轮253安装固定于下托架滑板242上,其下部与下正时皮带252连接;上调整轮257安装固定于上托架滑板244上,其上部与上正时皮带258连接。下调整轮253和上调整轮257分别用于调节下正时皮带252和上正时皮带258松紧的调节。
所述传动机构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方式,例如左下正时齿轮251、右下正时齿轮254、右上正时齿轮256、左上正时齿轮259还可以采用皮带轮替代,或者下正时皮带252、上正时皮带258采用齿轮替代。
其中采用下调整轮253和上调整轮257对下正时皮带252、上正时皮带258的松紧进行调节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下调整轮253和上调整轮257采用本领域常见的结构。
如图3、4、5所示,所述有效加热导线3包括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一加热导线由对应于球头销球头101的圆弧形部分311和对应于球头销锥体103的直线部分312组成;第二加热导线由对应于球头销球头101的圆弧形部分321和对应于球头销锥体103的直线部分322组成;第三加热导线由对应于球头销轴颈106的半圆弧形部分333及其两端的过渡部分331、332构成;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的上端分别通过过渡导线301固定连接到冷却机构的接触板,下端分别与第三加热导线的两个过渡部分331、332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均为紫铜方管,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截面尺寸均为8×4mm2,壁厚为0.7~1.0mm;第三加热导线截面尺寸为12×4mm2,壁厚也为0.7~1.0mm。有效加热导线整体采用全串联式半仿形结构。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共同负责加热球头101、第一圆角102、椎体103和台阶104四个部位,第三加热导线负责加热第二圆角105和轴颈106两个部位。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与球头101的配合间隙为1.4~2.0mm,与第一圆角102的配合间隙为1.0~1.5mm,与椎体103的配合间隙为连续放大变化数值,在1.5~6mm之间;与台阶104的配合间隙平均为7mm,与第二圆角105和轴颈106的配合间隙均为1.0~1.5mm。该感应器结构及配合尺寸设计可以使球头销各部位加热效率达到相对平衡。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接触板,绝缘板431,淬火水套421,淬火水管接头423,冷却水管接头422,淬火水套固定板441;接触板由背面固定板411和侧面固定板412组成,绝缘板431被夹在两个侧面固定板412中间;淬火水套421通过淬火水套固定板441与侧面固定板412连接固定;冷却水管接头422固定在背面固定板411上,淬火水管接头423固定在淬火水套421上。
本发明球头销上定位采用顶尖孔定位,下定位采用端面定位,球头销夹持力的大小通过上顶尖配重的大小来调整。驱动电机通过下定位传动轴驱动下定位旋转,并同时将旋转动力通过下正时皮带、下正时齿轮、传动轴、上正时齿轮、上正时皮带及上顶尖传动轴,以1:1的驱动比传递给上定位。以此做到上下定位等速同时主动旋转,摒弃了上定位随动旋转方式。保证供给球头销充分的旋转摩擦力,彻底摆脱感应加热过程中磁场力对球头销的束缚作用,消除了感应加热过程中球头销打滑丢转现象。另外,球头销通过托架滑板在滑道上的运行完成进出感应器动作,并通过滑道限位螺栓调整限位位置。
球头销感应加热淬火工艺过程
步骤一:控制一维平动机构离开原位沿滑道23滑动,将球头销1送入淬火感应器内部;
步骤二:启动驱动电机22使下顶尖传动轴261旋转,下顶尖传动轴26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顶尖传动轴264作同步等速旋转,以此带动球头销1以90~110r/min的转速旋转并延时2~3s;
步骤三:延时结束后,球头销1继续以90~110r/min转速旋转,同时以设定功率60~80kW对有效加热导线进行加热并延时3.5~4.5s;
步骤四:加热延时结束后,随即开始淬火冷却并延时7~10s;
步骤五:冷却延时结束后,球头销1停止旋转,控制一维平动机构水平移动退回原位,球头销1感应加热淬火完成。
感应电流频率采用超音频(25~35kHz),该频率可以使球头销表层感应电流透入深度分布更趋均匀化,进一步提高了硬化层沿轴向分布的均匀性。具体参数见表1。
表1、感应淬火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0430832040000091

Claims (9)

1.一种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包括淬火感应器,旋转定位夹具;其中淬火感应器包括有效加热导线和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夹具包括机架(21),驱动机构,滑道(23),一维平动机构,传动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所述滑道(23)和驱动机构安装固定在机架(21)上;一维平动机构安装于滑道(23)上,主要由下托架滑板(242)、固定套管(243)、上托架滑板(244)构成;下托架滑板(242)安装于滑道(23)上,可在滑道(23)上平动;固定套管(243)的下部与下托架滑板(2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与上托架滑板(244)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托架滑板(242)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定位箱体(241),上托架滑板(244)的另一端固定有上定位箱体(245);旋转夹持机构包括下顶尖传动轴(261),下顶尖(262),上顶尖(263),上顶尖传动轴(264);下顶尖传动轴(261)安装于下定位箱体(241)上,可相对于下定位箱体(241)旋转,下顶尖(262)固定在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上端;上顶尖传动轴(264)安装于上定位箱体(245)上,可相对于上定位箱体(245)旋转,上顶尖(263)固定在上顶尖传动轴(264)的下端;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下顶尖传动轴(261)通过传动机构与上顶尖传动轴(26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夹具还包括上顶尖配重(265);上顶尖配重(265)置于上顶尖传动轴(264)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尖(263)的底部为圆锥形,下顶尖(262)的上端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左下正时齿轮(251),下正时皮带(252),右下正时齿轮(254),传动轴(255),右上正时齿轮(256),上正时皮带(258),左上正时齿轮(259);所述左下正时齿轮(251)安装固定于下顶尖传动轴(261)的下端,右下正时齿轮(254)安装固定于传动轴(255)的下端,左下正时齿轮(251)通过下正时皮带(252)与右下正时齿轮(254)连接;传动轴(255)安装于固定套管(243)内,可相对于固定套管(243)旋转;右上正时齿轮(256)安装固定于传动轴(255)的上端,左上正时齿轮(259)安装固定于上顶尖传动轴(264)的上端,右上正时齿轮(256)通过上正时皮带(258)与左上正时齿轮(25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下调整轮(253)和上调整轮(257);下调整轮(253)安装固定于下托架滑板(242)上,其下部与下正时皮带(252)连接;上调整轮(257)安装固定于上托架滑板(244)上,其上部与上正时皮带(25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加热导线(3)包括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为左右对称结构,分别由对应于球头销球头的圆弧形部分和对应于球头销锥形的直线部分组成;第三加热导线由对应于球头销轴颈的半圆弧形部分及其两端的过渡部分构成;第一加热导线和第二加热导线的上端分别通过过渡导线固定连接到冷却机构,下端分别与第三加热导线的两个过渡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接触板,绝缘板(431),淬火水套(421),淬火水管接头(423),冷却水管接头(422),淬火水套固定板(441);接触板由背面固定板(411)和侧面固定板(412)组成,绝缘板(431)被夹在两个侧面固定板(412)中间;淬火水套(421)通过淬火水套固定板(441)与侧面固定板(412)连接固定;冷却水管接头(422)固定在背面固定板(411)上,淬火水管接头(423)固定在淬火水套(421)上。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对球头销进行淬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控制一维平动机构沿滑道滑动离开原位,将球头销送入淬火感应器内部;
步骤二:启动驱动机构使下顶尖传动轴旋转,下顶尖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顶尖传动轴作同步等速旋转,以此带动球头销以设定转速v旋转并延时t1秒;
步骤三:延时结束后,球头销继续以设定转速v旋转,同时采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有效加热导线进行加热并延时t2秒;
步骤四:加热延时结束后,随即开始淬火冷却并延时t3秒;
步骤五:冷却延时结束后,球头销停止旋转,控制一维平动机构水平移动退回原位,球头销感应加热淬火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和第三加热导线均为紫铜方管,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截面尺寸均为8×4mm2,壁厚为0.7~1.0mm;第三加热导线截面尺寸为12×4mm2,壁厚为0.7~1.0mm;所述第一加热导线、第二加热导线与球头(101)的配合间隙为1.4~2.0mm,与第一圆角(102)的配合间隙为1.0~1.5mm,与椎体(103)的配合间隙为连续放大变化数值,在1.5~6mm之间;与台阶(104)的配合间隙为7mm,与第二圆角(105)和轴颈(106)的配合间隙均为1.0~1.5mm;所述球头销的设定转速v为90~110r/min,加热功率为60~80kW,加热延时时间t2为3.5~4.5s,淬火冷却延时时间t3为7~10s。
CN201310654226.9A 2013-12-05 2013-12-05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Active CN103667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4226.9A CN103667608B (zh) 2013-12-05 2013-12-05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4226.9A CN103667608B (zh) 2013-12-05 2013-12-05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7608A true CN103667608A (zh) 2014-03-26
CN103667608B CN103667608B (zh) 2015-02-18

Family

ID=5030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4226.9A Active CN103667608B (zh) 2013-12-05 2013-12-05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760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6262A (zh) * 2016-02-03 2016-04-20 安徽锋利锐刀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刀高频淬火工装夹具及淬火方法
CN109439866A (zh) * 2018-10-16 2019-03-08 吉林北方捷凯传动轴有限公司 传动轴移动端节大端中频淬火装置
CN110551875A (zh) * 2019-09-18 2019-12-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座内表面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CN111850250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镇江浩宇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球头销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89426A (zh) * 2021-08-16 2021-12-14 溧阳市中豪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轴类零件的轴头端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17914A (zh) * 2022-01-06 2022-04-12 靖江泰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球销加工的表面处理工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3162Y (zh) * 2002-08-30 2003-07-3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球头销感应淬火用感应器
CN101230414A (zh) * 2008-02-01 2008-07-30 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大型冷轧辊表面热处理设备
CN201125257Y (zh) * 2007-11-12 2008-10-01 王旭东 一种淬火机床
CN102719632A (zh) * 2012-07-19 2012-10-10 无锡梁溪电炉有限公司 一种双手指自动装夹工件立式淬火机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3162Y (zh) * 2002-08-30 2003-07-3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球头销感应淬火用感应器
CN201125257Y (zh) * 2007-11-12 2008-10-01 王旭东 一种淬火机床
CN101230414A (zh) * 2008-02-01 2008-07-30 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大型冷轧辊表面热处理设备
CN102719632A (zh) * 2012-07-19 2012-10-10 无锡梁溪电炉有限公司 一种双手指自动装夹工件立式淬火机床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6262A (zh) * 2016-02-03 2016-04-20 安徽锋利锐刀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刀高频淬火工装夹具及淬火方法
CN109439866A (zh) * 2018-10-16 2019-03-08 吉林北方捷凯传动轴有限公司 传动轴移动端节大端中频淬火装置
CN110551875A (zh) * 2019-09-18 2019-12-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座内表面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CN111850250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镇江浩宇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球头销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89426A (zh) * 2021-08-16 2021-12-14 溧阳市中豪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轴类零件的轴头端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17914A (zh) * 2022-01-06 2022-04-12 靖江泰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球销加工的表面处理工装
CN114317914B (zh) * 2022-01-06 2022-11-18 靖江泰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球销加工的表面处理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7608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7608B (zh) 轻型车转向球头销感应淬火系统及其感应淬火方法
CN101818237B (zh) 钢管夹持旋转装置
CN103589846B (zh) 转向节双台阶淬火感应器及其淬火方法
CN207016818U (zh) 一种用于凸轮扫描式感应加热的新型装置
EP233171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lized induction hardening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components, specifically thrust blocks for large-sized rolling bearings
CN202090027U (zh) 中厚板横向感应加热装置
CN202607055U (zh) 滚筒焊接装置
CN103433663A (zh) 变半径圆弧框架式预热装置
CN203700445U (zh) 平板焊后热处理连续感应加热装置
CN101787426B (zh) 台阶轴超音频感应淬火的方法及其专用感应线圈
JP4121128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203509391U (zh) 一种变半径圆弧框架式预热装置
CN111575448A (zh) 一种轴的加工方法
CN204342835U (zh) 一种回转支承整体淬火装置
CN107254579A (zh) 一种高温合金钢抽芯铆钉钉套局部退火方法及退火装置
JP2004052013A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コイル体
CN202595192U (zh) 一种滚轮圆周表面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104384187A (zh) 一种镁合金板材的轧制装置
CN104438329A (zh) 一种镁合金板材的轧制方法
CN204022876U (zh) 一种带定位器可调试tj移动万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
CN202565490U (zh) 感应透热设备夹辊进料装置
CN203333766U (zh) 具有感应预热保温的轴类熔覆装置
CN108842049B (zh) 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高塑性钢管的设备及方法
CN202246741U (zh) 工程车用支承轴的表面淬火感应器
CN209778924U (zh) 一种铁路车轮感应淬火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