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1432B -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 Google Patents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1432B
CN103661432B CN201310713577.2A CN201310713577A CN103661432B CN 103661432 B CN103661432 B CN 103661432B CN 201310713577 A CN201310713577 A CN 201310713577A CN 103661432 B CN103661432 B CN 103661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la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tact
st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35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1432A (zh
Inventor
邹颖
张雷
张维维
郭鹞
王海芳
张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Railwa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Railwa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Railwa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35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1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1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1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包括: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的第一启动模块;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的第二启动模块;第二端分别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控制模块;以及故障反馈模块;第一或第二启动模块接通或断开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故障反馈模块接通或断开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和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背景技术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列车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列车中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当监控到有故障发生时,列车电气控制设备根据故障情况触发列车执行部件动作(例如刹车等),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现有技术中,列车电气控制设备主要通过列车网络系统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
但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列车网络系统的部件多为精密电子设备,当运行程序出错或部件故障时,会导致列车执行部件的部分动作无法执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电气安全环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包括:第一启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启动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故障反馈模块;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列车第一端驾驶室内,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列车第二端驾驶室内,所述故障反馈模块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端驾驶室和所述第二端驾驶室之间的车厢内;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列车故障信号时,断开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接收不到所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时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控制,硬件电路相比于列车网络系统故障率极低,因此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启动模块11、第一控制模块12、第二启动模块13、第二控制模块14和故障反馈模块15,其中:
第一启动模块11和第一控制模块12设置在列车第一端驾驶室内,第二启动模块13和第二控制模块14设置在列车第二端驾驶室内,故障反馈模块15设置在位于第一端驾驶室和第二端驾驶室之间的车厢内。
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2的第一端、第二控制模块14的第一端和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2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模块1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第一启动模块11,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启动模块13,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故障反馈模块15,用于当接收到列车故障信号时,断开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用于当接收不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时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
具体的,当列车第一端驾驶室未被司机占用时,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均处于断开状态,而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处于接通状态。当列车第一端驾驶室被司机占用时,第一启动模块11接收到司机发出的第一启动指令后,接通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而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仍处于断开状态。
同样的,当列车第二端驾驶室未被司机占用时,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均处于断开状态,而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处于接通状态。当列车第二端驾驶室被司机占用时,第二启动模块13接收到司机发出的第二启动指令后,接通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而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仍处于断开状态。
在列车运行时,只有司机占用的驾驶室内的启动模块才会接收到启动命令,而另一驾驶室内的启动模块不会接收到启动命令。
当列车无故障时,故障反馈模块15不会接收到列车监控设备发送的列车故障信号,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处于接通状态。此时,无论是第一启动模块11接收到第一启动命令还是第二启动模块13接收到第二启动命令,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均能接收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因此不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例如刹车等),即保持列车正常运行。
当列车故障时,故障反馈模块15接收到列车监控设备发送的列车故障信号后,断开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接收不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因此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例如刹车等),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控制,硬件电路相比于列车网络系统故障率极低,因此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一隔离模块21和第二隔离模块22。
第一隔离模块21设置在第一端驾驶室内,且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三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电连接。
第二隔离模块22设置在第二端驾驶室内,且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三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电连接。
第一隔离模块21,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一切换指令时,接通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一端和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一端和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隔离模块22,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二切换指令时,接通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一端和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一端和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列车故障时,由于故障反馈模块15断开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由于接收不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而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例如刹车等),但如果此时列车所处的环境不适合停车(例如列车运行在隧道中)时,司机可以通过手动控制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仍能接收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具体过程如下:
当列车第一端驾驶室未被司机占用时,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处于接通状态,而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以及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当列车第一端驾驶室被司机占用时,第一隔离模块21接收到司机发出的第一切换命令后,接通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仍处于断开状态。
同样的,当列车第二端驾驶室未被司机占用时,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处于接通状态,而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以及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当列车第二端驾驶室被司机占用时,第二隔离模块22接收到司机发出的第二切换命令后,接通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仍处于断开状态。
在列车运行时,只有司机占用的驾驶室内的隔离模块才会接收到切换命令,而另一驾驶室内的隔离模块不会接收到切换命令。
因此,当列车故障,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时,无论是第一隔离模块21接收到第一切换命令还是第二隔离模块22接收到第二切换命令,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均能接收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从而保持列车正常运行,避免列车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停车。
进一步的,第一隔离模块2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且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的开关状态相反。
第一开关23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24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开关24的第二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隔离模块22具体可以包括:第三开关25和第四开关26,且第三开关25和第四开关26的开关状态相反。
第三开关25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开关25的第二端与故障反馈模块1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开关26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开关26的第二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隔离模块21和第二隔离模块22具体可以为两档开关,当接收到司机的切换命令后,切换两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2和第二控制模块14在列车故障时仍能接收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控制,硬件电路相比于列车网络系统故障率极低,因此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第一启动模块11和第二启动模块13的一种具体结构,其中:
第一启动模块1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和第一继电器32。
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二端与第一继电器32的线圈K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继电器32的线圈K1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第一继电器32的常开触点(A11,A12)中的动触点A11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继电器32的常开触点(A11,A12)中的静触点A12分别与第一隔离模块21的第一端和第一继电器32的常闭触点(B11,B12)中的动触点B11电连接,第一继电器32的常闭触点(B11,B12)中的静触点B12与第一控制模块1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启动模块13具体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3和第二继电器34。
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二端与第二继电器34的线圈K2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继电器34的线圈K2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第二继电器34的常开触点(A21,A22)中的动触点A21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继电器34的常开触点(A21,A22)中的静触点A22分别与第二隔离模块22的第一端和第二继电器34的常闭触点(B21,B22)中的动触点B21电连接,第二继电器34的常闭触点(B21,B22)中的静触点B22与第二控制模块14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33,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一端与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启动模块11和第二启动模块13可以采用继电器来实现其功能。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接收模块31当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收模块3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第一继电器32的线圈K1得电,触发第一继电器32的常开触点(A11,A12)闭合,常闭触点(B11,B12)断开,从而接通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33当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一端与第二接收模块33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第二继电器34的线圈K2得电,触发第二继电器34的常开触点(A21,A22)闭合,常闭触点(B21,B22)断开,从而接通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模块12具体可以为第九继电器35。
第九继电器35的线圈K9的正极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九继电器35的线圈K9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14具体可以为第十继电器36。
第十继电器36的线圈K10的正极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电连接,第十继电器36的线圈K10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具体的,当列车故障时,第九继电器35的线圈K9和第十继电器36的线圈K10失电,通过辅助触点的动作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控制,硬件电路相比于列车网络系统故障率极低,因此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第一启动模块11和第二启动模块13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其中:
第一启动模块11具体可以包括:第三接收模块41、第三继电器42、第四继电器43和第五继电器44。
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源的正极、第三继电器42的常闭触点(B31,B32)中的动触点B31、第三继电器42的常开触点(A31,A32)中的动触点A31电连接,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二端与第三继电器42的线圈K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继电器42的线圈K3的负极分别与电源的负极、第四继电器43的线圈K4的负极、第五继电器44的线圈K5的负极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的线圈K4的正极与第三继电器42的常闭触点(B31,B32)中的静触点B32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的常闭触点(B41,B42)中的动触点B41与第三继电器42的常开触点(A31,A32)中的静触点A32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的常闭触点(B41,B42)中的静触点B42与第五继电器44的线圈K5的正极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的常开触点(A41,A42)中的静触点A42与第五继电器44的常闭触点(B51,B52)中的动触点B51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的常开触点(A41,A42)中的动触点A41与第五继电器44的常开触点(A51,A52)中的静触点A52电连接;第五继电器44的常开触点(A51,A52)中的动触点A51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五继电器44的常闭触点(B51,B52)中的静触点B52与第一控制模块1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三接收模块4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一端与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启动模块13具体可以包括:第四接收模块45、第六继电器46、第七继电器47和第八继电器48。
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一端分别与电源的正极、第六继电器46的常闭触点(B61,B62)中的动触点B61、第六继电器46的常开触点(A61,A62)中的动触点A61电连接,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二端与第六继电器46的线圈K6的正极电连接;第六继电器46的线圈K6的负极分别与电源的负极、第七继电器47的线圈K7的负极、第八继电器48的线圈K8的负极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的线圈K7的正极与第六继电器46的常闭触点(B61,B62)中的静触点B62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的常闭触点(B71,B72)中的动触点B71与第六继电器46的常开触点(A61,A62)中的静触点A62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的常闭触点(B71,B72)中的静触点B72与第八继电器48的线圈K8的正极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的常开触点(A71,A72)中的静触点A72与第八继电器48的常闭触点(B81,B82)中的动触点B81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的常开触点(A71,A72)中的动触点A71与第八继电器48的常开触点(A81,A82)中的静触点A82电连接;第八继电器48的常开触点(A81,A82)中的动触点A81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八继电器48的常闭触点(B81,B82)中的静触点B82与第一控制模块12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四接收模块45,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一端与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启动模块11和第二启动模块13可以采用继电器来实现其功能。具体过程如下:
第三接收模块41当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一端与第三接收模块4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第三继电器42的线圈K3得电,触发第三继电器42的常闭触点(B31,B32)断开,第三继电器42的常开触点(A31,A32)闭合。第三继电器42的常闭触点(B31,B32)断开,使得第四继电器43的线圈K4失电,触发第四继电器43的常闭触点(B41,B42)闭合,第四继电器43的常开触点(A41,A42)断开。第三继电器42的常开触点(A31,A32)闭合,第四继电器43的常闭触点(B41,B42)闭合,使得第五继电器44的线圈K5得电,触发第五继电器44的常开触点(A51,A52)闭合,第五继电器44的常闭触点(B51,B52)断开。第五继电器44的常开触点(A51,A52)闭合,第五继电器44的常闭触点(B51,B52)断开,第四继电器43的常开触点(A41,A42)断开,从而接通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一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二端与第一启动模块11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第四继电器43和第五继电器44为互锁结构,同时利用第三继电器42的常开触点(A31,A32),避免因第四继电器43的常闭触点(B41,B42)粘连而导致第五继电器44一直得电,电气安全环路一直接通的情况出现,进一步保证电气安全环路的可靠性。
第四接收模块45当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一端与第四接收模块45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第六继电器46的线圈K6得电,触发第六继电器46的常闭触点(B61,B62)断开,第六继电器46的常开触点(A61,A62)闭合。第六继电器46的常闭触点(B61,B62)断开,使得第七继电器47的线圈K7失电,触发第七继电器47的常闭触点(B71,B72)闭合,第七继电器47的常开触点(A71,A72)断开。第六继电器46的常开触点(A61,A62)闭合,第七继电器47的常闭触点(B71,B72)闭合,使得第八继电器48的线圈K8得电,触发第八继电器48的常开触点(A81,A82)闭合,第八继电器48的常闭触点(B81,B82)断开。第八继电器48的常开触点(A81,A82)闭合,第八继电器48的常闭触点(B81,B82)断开,第七继电器47的常开触点(A71,A72)断开,从而接通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一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二端与第二启动模块13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第七继电器47和第八继电器48为互锁结构,同时利用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A61,A62),避免因第七继电器47的常闭触点(B71,B72)粘连而导致第八继电器48一直得电,电气安全环路一直接通的情况出现,进一步保证电气安全环路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模块12具体可以为第九继电器35,第二控制模块14具体可以为第十继电器36。
具体的,第九继电器35和第十继电器36实现其功能的过程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控制,硬件电路相比于列车网络系统故障率极低,因此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包括:第一启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启动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故障反馈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列车第一端驾驶室内,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列车第二端驾驶室内,所述故障反馈模块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端驾驶室和所述第二端驾驶室之间的车厢内;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列车故障信号时,断开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接收不到所述电源输出的电信号时控制列车执行部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驾驶室内,且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驾驶室内,且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一切换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司机的第二切换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电连接,并断开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且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故障反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继电器;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二继电器;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第六继电器、第七继电器和第八继电器;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所述第八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中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中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所述常开触点中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所述常闭触点中的静触点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启动指令时接通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第九继电器;
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第十继电器;
所述第十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CN201310713577.2A 2013-12-20 2013-12-20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Active CN103661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3577.2A CN103661432B (zh) 2013-12-20 2013-12-20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3577.2A CN103661432B (zh) 2013-12-20 2013-12-20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1432A CN103661432A (zh) 2014-03-26
CN103661432B true CN103661432B (zh) 2016-03-16

Family

ID=5030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3577.2A Active CN103661432B (zh) 2013-12-20 2013-12-20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1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479B (zh) * 2020-01-19 2022-02-1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列车内部照明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8253A1 (en) * 2001-02-08 2002-09-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 load management center
CN101537841A (zh) * 2009-04-22 2009-09-23 北京人和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机车混合编组的重载组合列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18193A (zh) * 2013-06-29 2013-09-25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动车组多列车电气重联控制电路及重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8253A1 (en) * 2001-02-08 2002-09-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 load management center
CN101537841A (zh) * 2009-04-22 2009-09-23 北京人和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机车混合编组的重载组合列车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18193A (zh) * 2013-06-29 2013-09-25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动车组多列车电气重联控制电路及重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1432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576U (zh) 双路火工品点火电路
CN105422315B (zh)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508136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装置及方法、变桨系统
CN104626164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电机抱闸控制装置
CN109249807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电动高压转换电路
CN202512194U (zh) 一种电路断路的声光报警器
CN103661432B (zh) 列车电气安全环路
CN209282132U (zh) 具有延时断开功能的安全继电器
EP3101750A1 (en) High power solid state switches for aircraft
CN203366024U (zh) 一种采用自锁继电器实现双主断自动交替运行电路
CN104037935B (zh) 一种带短路拒动保护的双电源转换控制器
CN202178608U (zh) 消除连续闪动的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与系统
CN203645226U (zh) 环网柜压力保护结构
CN203466592U (zh) 一种离网型光伏储能系统的启动电路
CN202421459U (zh) 电动汽车电机测试用直流控制系统
CN109130860B (zh) 一种多源监控系统和电源模块
CN205666677U (zh) 单电源设备的双路供电器
CN106710188B (zh) 一种开关柜开合按钮就地控制遥控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6379775U (zh) 换流站阀冷系统远程复位系统
CN203883736U (zh) 一种电机的电路控制系统
CN103997605A (zh) 一种摄像机的远程电源控制系统
CN203366027U (zh) 双主断自动交替运行电路
CN204028659U (zh) 一种遥控、遥信回路共用的开关装置远程监控终端
CN207339251U (zh) 总线短路隔离器
CN102565706A (zh) 电动汽车电机测试用直流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ou Y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wei

Inventor after: Guo Yao

Inventor after: Wang Haif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Zou Y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Wei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Haif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Guo Y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3035 Hebei province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Road No. 3 factory

Patentee after: CRRC TANGSH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3035 Hebei province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Road No. 3 factory

Patentee before: Tangshan Railway Carriag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