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8268A - 油管折弯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管折弯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8268A
CN103658268A CN201310584794.6A CN201310584794A CN103658268A CN 103658268 A CN103658268 A CN 103658268A CN 201310584794 A CN201310584794 A CN 201310584794A CN 103658268 A CN103658268 A CN 103658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abodoid
bending
bent
roller
net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4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宏峰
王月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847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8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8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8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杆状体的折弯装置,其包括:基座(1)、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加力部件(40);并且所述成型部件(60)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61);所述加力部件(40)包括模拟随动组件(401),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的运动轨迹线与所述最终形状(81)在几何学上相似,并且所述加力部件(40)按照所述运动轨迹线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最终形状(8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的油管折弯装置,缩短了折弯的时间及降低了操作者的强度。

Description

油管折弯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杆状体的折弯装置,尤其涉及油管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通常采购回来的油管都是成固定形状的,不能满足装配的要求,在机床装配的时候,油路布线的过程中,为了位置的需要,必须要走线到位,并且使整体的布局美观,因此须对该油管进行折弯以配合线路需要。将管状工件折弯是机械零件加工中较常用的加工工艺,目前的折弯工艺有手动和机械两种加工方式,手动折弯是采用治具将工件压迫变形,但通常操作步骤繁复,加工效率较慢,且工件弯折精准度不高,极易出现死弯或裂痕,导致次品率高,生产效率低的不良局面,不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而采用自动机械设备加工工件,虽然加工效率和精准度有所提高,但加工设备通常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申请号为201220102792.X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角度多直径工件折弯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下构件:底板;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底板上,基座的上部设有一圆柱体模座,所述圆柱体模座沿其圆周侧面设有多匝相互平行的圆周凹槽;折弯手柄,所述折弯手柄在靠近圆柱体模座的一端固定有一压块;呈长方体状的模块,当所述折弯手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模块搁置在所述圆柱体模座和所述压块之间,所述模块在面向圆柱体模座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圆柱体模座上圆周凹槽一一对应的直型凹槽。折弯时,将工件插入模块和圆柱体模座之间的凹槽间隙内,转动折弯手柄,使压块滑过模块的外侧面,促使工件沿着圆柱体模座上圆周凹槽的形状折弯。该发明的工件折弯装置便于手工操作,可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但是,由于实施该发明专利时,需另外手工放置模块,给操作带来了不便利和不稳定的风险,因此影响了管件折弯的效率和质量。
申请号为200820122826.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U字型高压油管折弯工装装置。该装置由两面板做支承,面板和支承块间靠螺栓联接,滚轮由滚轮销固定,起支承和滑动作用;两面板的侧面装有定位板和定位螺钉;面板内壁设置有滑槽,使U型压头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该装置实现了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U型弯管制作加工。但是,该装置仅能制作U型弯管,不能实现360度折弯油管的功能。
申请号为201120280913.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管件皱折弯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轮模、定位块及用于夹挂管件的夹具;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竖直的转轴,所述轮模是一柱体,同轴固定在转轴上,其柱面设有一圈弯管凹槽;所述夹具滑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轮模上设有一滑动的成型块,所述定位块滑动安装在底座上,且位于夹具和成型块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一防皱块,所述定位块和防皱块用于对向夹住管件,所述轮模用于带动成型块转动,从而将管件折弯成型。该发明专利利用防皱块与定位块对向包住管件待弯折部位起始处的管身,使该处管身受力均衡,折弯作业时能有效防止管件的弯折部位内弯处管壁被轮模挤皱,因此能提高管件的折弯质量。但是由于该装置设置复杂,成本偏高,影响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对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如何低成本的加工出高质量弯管是本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操作便利、稳定性强、设置简便的油管折弯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的杆状体的折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杆状体的折弯装置,其包括:基座、挡止辊柱和成型部件,所述挡止辊柱和成型部件相隔这样的距离地布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杆状体能够插置在所述挡止辊柱和成型部件之间;
并且,所述杆状体的待弯曲部分的第一端部抵靠所述挡止辊柱,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杆状体的待弯曲部分围绕所述成型部件弯曲成型;
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加力部件;并且所述成型部件具有与所述杆状体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互补的型面;所述加力部件包括模拟随动组件,所述模拟随动组件的运动轨迹线与所述最终形状在几何学上相似,并且所述加力部件按照所述运动轨迹线对所述杆状体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贴靠所述型面被折弯成所述最终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的油管折弯装置,缩短了折弯的时间及降低了操作者的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杆状体的折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按A-A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柄杆4的视图;
图4是圆盘6的视图;
图5是基座1的视图。
在附图中,不同的元件使用不同的数字标记,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数字标记,其中,
1 基座
2 挡止辊柱
3 后紧螺栓
4 柄杆
5 定型辊柱
6 圆盘
7 螺母
8 杆状体;油管
40 加力部件
41 第一枢轴孔
42 第二枢轴孔
60 成型部件
61 所述成型部件60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
81 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
401 模拟随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2,根据本发明的主要实施方式,杆状体的折弯装置包括:基座1、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相隔这样的距离地布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杆状体8能够插置在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之间;并且,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第一端部抵靠所述挡止辊柱2,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围绕所述成型部件60弯曲成型;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加力部件40;并且所述成型部件60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61;所述加力部件40包括模拟随动组件401,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的运动轨迹线与所述最终形状81在几何学上相似,并且所述加力部件40按照所述运动轨迹线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最终形状81。
本发明的折弯装置主要用于对细长的杆状物体进行弯曲变形,所述杆状体例如是细油管,尤其是在各种机器中用到的铜油管。因此,在本发明中,杆状体是指纵向尺度远大于横向尺度的物体,其纵横比大于10,优选地大于20。所述杆状体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扁圆形、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所述杆状体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例如铜、铝、铁等,也可以是其它可塑性材料。所述杆状体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
如图1所示,所述挡止辊柱2具有回转形式的凹弧面,便于所述杆状体8定位。所述挡止辊柱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到所述基座1上。所述挡止辊柱2可以是整体件的形式,也可以由枢转轴和圆盘组成,如需要还可包括滚动轴承。
优选地,如图成型部件60包括圆盘6和后紧螺栓3,并且所述圆盘6通过所述后紧螺栓3连接到所述基座1上。所述圆盘6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这可通过使所述圆盘6的中心孔62的内径稍大于所述后紧螺栓3的相应部分的外径来实现。或者所述圆盘6相对于所述基座1保持固定不动,这可通过所述中心孔62与所述后紧螺栓3的相应部分的紧配合或过盈配合来实现,或者所述中心孔62是方孔,且所述后紧螺栓3的相应部分是方形,这样,在所述后紧螺栓3紧固在所述基座1上的情况下,所述圆盘6也保持固定不动。
作为成型部件60的实施变型,替代所述圆盘6,所述成型部件60包括正方形模板或者正多边形模板,以便最终得到不同的弯曲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希望所述杆状体8例如油管最终弯曲成什么形状,就可以为所述成型部件60配置相应形状的模模板。
如图1和2所示,加力部件40主要包括柄杆4和模拟随动组件401。作为变型,替代所述柄杆4,所述加力部件可以是推杆或手柄的形式。
如图2所示,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包括定型辊柱5,所述定型辊柱5的运动轨迹由所述柄杆4的枢转运动决定。作为变型,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和槽道或轨道,所述槽道或轨道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几何相似的形状。所述定型辊柱5安设在一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槽道或轨道上,所述支架可以在一手柄或推杆的推动下沿所述槽道或轨道运动。
如图1所示,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之间的距离这样确定:所述杆状体8能够插置在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之间。并且优选地,所述挡止辊柱2相对于所述成型部件60或所述基座1的位置可以调节,这样就可根据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来调节所述挡止辊柱2的位置,其位置调节方式可以是:在所述基座1按数学计算确定位置的多个孔口,所述挡止辊柱2能够按不同需要安置在所述不同位置的孔口中;或者所述挡止辊柱2能够在所述基座1上的长槽孔中移动来改变与所述成型部件60的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折弯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折弯装置将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折弯为圆弧形的最终形状81。为此,如图1和2所示,所述成型部件60包括圆盘6,所述圆盘6在其周向上具有环形凹槽,并且所述环形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60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61。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包括定型辊柱5,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作圆周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圆弧形的最终形状81。
根据所述定型辊柱5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作圆周运动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所述加力部件40还包括柄杆4,所述柄杆4在其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枢轴孔41;所述圆盘6具有中心孔62;后紧螺栓3穿过所述枢转孔41、所述中心孔62将所述柄杆4和所述圆盘6连接到所述基座1上;所述定型辊柱5通过所述柄杆4中的第二枢轴孔42连接到所述柄杆4上;所述柄杆4上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因而连接其上的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这样的配置使得所述折弯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根据所述定型辊柱围绕所述圆盘的中心轴线作圆周运动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加力部件包括手柄、支架和所述模拟随动组件。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和槽道。所述槽道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圆弧形的最终形状81几何相似的形状,并且所述圆弧形的槽道围绕所述圆盘地布置在所述基座中,并且它们的中心重合。所述定型辊柱安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槽道上,所述支架可以在所述手柄的推动下沿所述槽道运动。因此,所述手柄和支架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这样的配置使得所述折弯装置提供更大的动力,适于直径稍大的杆状体。
根据所述定型辊柱围绕所述圆盘的中心轴线作圆周运动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加力部件包括推杆、支架和所述模拟随动组件。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和轨道。所述轨道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圆弧形的最终形状81几何相似的形状,并且所述圆弧形的轨道围绕所述圆盘地布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且它们的中心重合。所述定型辊柱安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支架可以在所述推杆的推动下沿所述轨道运动。因此,所述推杆和支架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这样的配置没有减弱所述基座的结构强度,保证所述折弯装置的使用寿命。
有利地,所述圆盘6能够被设置成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圆盘6相对于所述基座1保持固定不动。
有利地,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被设置成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定型辊柱5相对于所述柄杆4保持固定不动。
有利地,所述挡止辊柱2能够被设置成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挡止辊柱2相对于所述基座1保持固定不动。
优选地,所述挡止辊柱2和/或成型部件6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基座1。
根据本发明的折弯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折弯装置将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折弯为U形的最终形状81。为此,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正方形模板或长方形模板,所述正方形模板或长方形模板在其周向上具有凹槽,并且所述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互补的型面;所述加力部件还包括柄杆;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U形槽孔、和长直槽孔,其中,所述U形槽孔布置在所述基座1中,所述长直槽孔布置在所述柄杆中;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长直槽孔中,并且能够在长直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二端部被设置在所述U形槽孔中,并且能够在U形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能够围绕所述正方形模板作U形轨迹的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U形的最终形状81。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的折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力部件也可以按所述的折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三个实施变型来实施。U形槽孔可以是U形轨道。上述长直槽孔可以设置在支架中。
有利地,所述正方形模板的直角被倒圆。这对空心的管体的折弯操作是有利的,所述被折弯的管体不容易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折弯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折弯装置将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折弯为正多边形的最终形状81。为此,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正多边形模板,所述正多边形模板在其周向上具有凹槽,并且所述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互补的型面;所述加力部件还包括柄杆;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正多边形槽孔、和长直槽孔,其中,所述正多边形槽孔布置在所述基座1中,所述长直槽孔布置在所述柄杆中;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长直槽孔中,并且能够在长直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二端部被设置在所述正多边形槽孔中,并且能够在正多边形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能够围绕所述正多边形模板作正多边形轨迹的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被折弯成所述正多边形的最终形状81。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的折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力部件也可以按所述的折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三个实施变型来实施。正多边形槽孔可以是正多边形轨道。上述长直槽孔可以设置在支架中。
根据上述杆状体的折弯装置的主要实施方式和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只要更换模板和槽道的形状就能将所述杆状体折弯成各种希望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杆状体的折弯装置的操作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将基座1固定于安装台上,挡止辊柱2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挡止辊柱2的柱面沿周向呈凹陷的圆弧管型,以配合油管的形状。圆盘6亦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与挡止辊柱2错落设置,其间间隔以容纳油管形状为宜。圆盘6沿其中轴线可旋转。后紧螺栓3将所述圆盘6与所述柄杆4连接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柄杆4与所述圆盘6连接的一端附近设有定型辊柱5,所述定型辊柱5与所述圆盘6其间间隔以容纳油管为宜。所述挡止辊柱2、所述圆盘6与所述定型辊柱5的柱面沿周向各设有一圈径向凹陷的管型凹槽,以配合油管形状。本发明可用于φ12mm的油管弯折。
以φ12mm的油管为例,将柄杆4扳动至挡止辊柱2附近,将φ12mm的油管一端塞入挡止辊柱2、定型辊柱5与圆盘6之间的间隔中,在所需长度的折弯处,扳动柄杆4从而实现油管8的折弯。继而通过继续转动柄杆4,使待折弯部分围绕圆盘6弯折,达到折弯的目的。
所述定型辊柱5通过螺母7旋紧固定于所述柄杆4上。所述螺母为GB6170-2000六角螺母M12。

Claims (10)

1.杆状体的折弯装置,其包括:基座(1)、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相隔这样的距离地布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杆状体(8)能够插置在所述挡止辊柱(2)和成型部件(60)之间;
并且,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第一端部抵靠所述挡止辊柱(2),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围绕所述成型部件(60)弯曲成型;
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加力部件(40);并且所述成型部件(60)具有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61);所述加力部件(40)包括模拟随动组件(401),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的运动轨迹线与所述最终形状(81)在几何学上相似,并且所述加力部件(40)按照所述运动轨迹线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最终形状(81)。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为圆弧形;所述成型部件(60)包括圆盘(6),所述圆盘(6)在其周向上具有环形凹槽,并且所述环形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60)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81)互补的型面(61);所述模拟随动组件(401)包括定型辊柱(5),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作圆周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圆弧形的最终形状(8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40)还包括柄杆(4),所述柄杆(4)在其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枢轴孔(41);所述圆盘(6)具有中心孔(62);后紧螺栓(3)穿过所述枢转孔(41)、所述中心孔(62)将所述柄杆(4)和所述圆盘(6)连接到所述基座(1)上;所述定型辊柱(5)通过所述柄杆(4)中的第二枢轴孔(42)连接到所述柄杆(4)上;所述柄杆(4)上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因而连接其上的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所述圆盘(6)的中心轴线转动。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6)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圆盘(6)相对于所述基座(1)保持固定不动。
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辊柱(5)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定型辊柱(5)相对于所述柄杆(4)保持固定不动。
6. 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辊柱(2)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或者所述挡止辊柱(2)相对于所述基座(1)保持固定不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为U形;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正方形模板,所述正方形模板在其周向上具有凹槽,并且所述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互补的型面;所述加力部件还包括柄杆;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U形槽孔、和长直槽孔,其中,所述U形槽孔布置在所述基座(1)中,所述长直槽孔布置在所述柄杆中;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长直槽孔中,并且能够在长直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二端部被设置在所述U形槽孔中,并且能够在U形槽孔中自由活动;
所述定型辊柱能够围绕所述正方形模板作U形轨迹的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61)被折弯成所述U形的最终形状(81)。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模板的直角被倒圆。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正多边形模板,所述正多边形模板在其周向上具有凹槽,并且所述凹槽构成所述的成型部件的与所述杆状体(8)的待弯曲部分的最终形状互补的型面;所述加力部件还包括柄杆;所述模拟随动组件包括定型辊柱、正多边形槽孔、和长直槽孔,其中,所述正多边形槽孔布置在所述基座(1)中,所述长直槽孔布置在所述柄杆中;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长直槽孔中,并且能够在长直槽孔中自由活动;所述定型辊柱的第二端部被设置在所述正多边形槽孔中,并且能够在正多边形槽孔中自由活动;
所述定型辊柱能够围绕所述正多边形模板作正多边形轨迹的运动,并对所述杆状体(8)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杆状体(8)贴靠所述型面被折弯成所述正多边形的最终形状(81)。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辊柱(2)和/或成型部件(6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基座(1)。
CN201310584794.6A 2013-11-20 2013-11-20 油管折弯的装置 Pending CN103658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4794.6A CN103658268A (zh) 2013-11-20 2013-11-20 油管折弯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4794.6A CN103658268A (zh) 2013-11-20 2013-11-20 油管折弯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8268A true CN103658268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297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4794.6A Pending CN103658268A (zh) 2013-11-20 2013-11-20 油管折弯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82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336A (zh) * 2015-12-11 2016-05-04 重庆长安空港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动油管弯形装置
CN109127949A (zh) * 2017-06-27 2019-01-04 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管路固定用夹子弯曲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336A (zh) * 2015-12-11 2016-05-04 重庆长安空港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动油管弯形装置
CN109127949A (zh) * 2017-06-27 2019-01-04 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管路固定用夹子弯曲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8114U (zh) 多角度多直径工件折弯装置
CN101161364B (zh) 带有不均匀分布孔的长圆管冲孔模具的定位装置
CN204771762U (zh) 一种多工位夹具
CN102601183A (zh) 多角度多直径工件折弯装置
CN203944685U (zh) 油管折弯的装置
CN203778523U (zh) 一种圆管液压整形机
CN203993176U (zh) 一种楔式定心夹紧机构
CN204148891U (zh) 一种薄壁短套车用夹具
CN203650051U (zh) 刀具装夹用工装
CN103658268A (zh) 油管折弯的装置
CN204657945U (zh) 一种缸套加工中心
CN113333792B (zh) 一种大长径比旋压壳体自动内撑工装
CN104209860A (zh) 精密垳磨机专用平面浮动夹具
CN201702532U (zh) 一种电机法兰通用焊胎
CN212577921U (zh) 支重轮轮体焊接膨胀芯轴
CN109128885A (zh) 薄壁筒形工件外圆车削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
KR102206168B1 (ko) 파이프가이드 장치가 설치되는 파이프 주름부 형성장치
CN204842804U (zh) 一种碾扩尺寸可调节的碾压模具
CN203356912U (zh) 挖掘机马达支架组焊定位装置
CN203470616U (zh) 一种冲中心力矩孔的导向装置
CN203973252U (zh) 一种阀体四轴加工工装夹具
CN203831106U (zh) 一种普通车床的工件加工定位装置
CN108941998B (zh) 一种安装板成型装置
CN202192551U (zh) 用于转台抛丸机的工装夹具
CN105290813A (zh) 管状工件径向孔钻削用翻转式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