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6741B - 一种抑菌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菌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6741B
CN103656741B CN201310597184.XA CN201310597184A CN103656741B CN 103656741 B CN103656741 B CN 103656741B CN 201310597184 A CN201310597184 A CN 201310597184A CN 103656741 B CN103656741 B CN 103656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bacteriostatic film
film according
bacteriostatic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7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6741A (zh
Inventor
韩志超
许杉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ongke Guangyuan 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ongke Guangyuan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ongke Guangyuan 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ongke Guangyuan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971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6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6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6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6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6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膜,所述抑菌膜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和抑菌剂。所述抑菌膜可以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得到。所述抑菌膜能够有效阻止细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时灭杀植入材料周边的细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积感染的发生,对于火器伤等外伤急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抑菌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阻止细菌穿透,阻止细菌在材料表面定植同时灭杀材料周边细菌的抑菌膜。
背景技术
伤道内经常聚积有大量失活或坏死的组织、血块、异物和污染的细菌,这是战伤的特征。这些物质是血液循环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也是细菌生存、生长和繁殖的适宜场所,因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也使伤部抗感染能力下降,此类伤口都是被感染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国外资料统计,此类感染的细菌菌种主要有:粪源性芽孢杆菌(比如产气厌氧菌和破伤风杆菌等);非芽孢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比如变形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等);化脓性球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溶血性链球菌和厌氧链球菌等)。组织对细菌的敏感性有差异,受伤的皮肤对细菌抵抗力强,但皮下组织和间质结缔组织则是感染的良好培养基;血供不良的肌肉对组织毒的梭状芽孢杆菌尤为敏感;完整骨膜对感染有很强的抵抗力,如发生骨感染,则难以处理,关节更容易感染,因为清创比之生物易感倾向更困难。这些都导致紧急开放性外伤的处理十分困难,临床急救措施中一般会采取临时处理缝合,转移到有医疗条件的地方后完全抑菌处理后,在四天到八天之间延迟缝合伤口。
对于感染伤口,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和手术感染等,有渗液、浓液和坏死组织等。伤口需经过换药,切除坏死组织才能逐渐达到二期愈合。一般的清洁伤口如果超过12小时未处理,也应按感染伤口处理,即清创换药,不予一期缝合,可行延期缝合;若伤口污染严重,即使在早期,也应按感染伤口处理。因此,在紧急救助情况下,如临时的腹膜修补、撕裂缝合、阻止开放性伤口部位大面积感染及减少因感染引起的阻止坏死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的,尤其对于急救医学及战伤处理来说。
火器型伤口处理的目的在于迅速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阻止其转变为严重化脓性感染,或发生特殊感染如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火器伤由于损伤范围大,损伤及污染严重,常有异物存留,在早期清创时组织坏死界限不清楚,因此清创很难彻底,感染发生率高。对伤口一般化脓性感染的措施包括:①局部休息、制动、理疗;②全身应用有效抑菌素,开始时使用广谱抑菌素,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后再行调整;③伤口处理主要是保持引流通畅,如引流不畅应将伤口扩大以利引流。
传统的外伤处理均是抑菌剂冲洗伤口,宽松式脱脂棉固定,等待转移处理;如果遇腹膜损伤,则采用补片临时缝合处理;此类处理方法均不能有效地阻止大面积感染的发生,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因并发症面临生命危险的几率大大上升。目前我们亟待发明一种能够有效阻止细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时灭杀植入材料周边细菌的纤维膜;能够有效隔绝外界细菌入侵,同时能够快速持续释放抑菌剂,阻止伤口内感染的大面积发生,材料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本身强度韧性均易于缝合固定,便于做引流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膜,该抑菌膜能够有效阻止细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时灭杀植入材料周边的细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积感染的发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菌膜,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聚偏氟乙烯;
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和
抑菌剂。
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主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和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有人以PVDF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用作疝修补材料时的各种性能,结果发现PVDF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弯曲僵硬度和极小的组织毒性。
本发明对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优选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50万,例如5万、6万、8万、10万、12万、15万、18万、20万、24万、25万、27万、30万、32万、35万、38万、40万、42万、45万、48万、49万或50万。
乙丙交酯共聚物,又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是由两种单体——乳酸(Lacticacid,LA)和羟基乙酸(glycolicacid,GA)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在美国PLGA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两种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比例不同可以制备出不同类型的PLGA,例如:PLGA75:25表示该聚合物由75%乳酸和25%羟基乙酸组成。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乙丙交酯共聚物中乳酸单体与羟基乙酸单体的重量比为90:10~50:50,例如85:15、80:20、75:25、70:30、65:35、60:40、55:45或50:50等,优选80:20~70:30。
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又称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poly(glycolide-co-ε-caprolactone),PGCL),是乙交酯(glycollide,GA)和ε-已内酯(ε-caprolactone,CL)的共聚物,作为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术缝合线、人造皮肤及血管、骨骼固定及修复、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通过控制乙交酯单体和ε-已内酯单体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重量比的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单体与己内酯单体的重量比为80:20~50:50,例如80:20、75:25、70:30、65:35、60:40、55:45或50:50等,优选70:30~60:40。
本发明中,乙丙交酯共聚物和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所述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95:5~75:25,例如90:10、85:15、80:20或75:25等,优选90:10~80:20。
本发明中,所述抑菌剂可以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醇类抑菌剂或金属类抑菌剂等抑菌剂,优选为金属类抑菌剂,更优选纳米银、纳米锌、磺胺嘧啶银和磺胺嘧啶锌中的一种或多种,“多种”的典型但非限定性的实例比如:纳米银和纳米锌,纳米银和磺胺嘧啶银,纳米锌和磺胺嘧啶锌,等等。
磺胺嘧啶银,化学式为C10H9AgN4O2S,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用于治疗烧烫伤创面感染,除控制感染外,还可促使创面干燥、结痂和促进愈合。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inc),化学式为C20H18N8O4S2Zn,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或热易变质。
上述纳米金属形式的抑菌剂具有广谱抑菌效果,通过调节乙丙交酯共聚物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具有一定亲水性能的羟基乙酸的含量,能够有效控制抑菌剂的释放。
制备本发明的抑菌膜的方法不限。优选地,所述抑菌膜是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得到的。
具体地,所述抑菌膜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5-20%(W/V)的溶液,加入抑菌剂,超声分散,室温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10~3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1~5mL/h,接收距离为5~25cm,进行高压静电纺丝,然后干燥得到所述抑菌膜。
优选地,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的溶液浓度可以是6%(w/v)、8%(w/v)、10%(w/v)、12%(w/v)、14%(w/v)、16%(w/v)、18%(w/v)或19%(w/v),其中重量(w)以单位克(g)计,体积(v)以单位毫升(mL)计,重量/体积(w/v)以单位克/毫升(g/mL)计。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但不限于上述混合溶剂,也可以是DMF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或其他有相似效果的混合溶剂。
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体积比为5:1~1:1,例如4.5:1、4:1、3.5:1、3:1、2.5:1、2:1或1.5:1等。
优选地,所述混合溶液中抑菌剂的重量含量为以高分子聚合物总重量计0.1%-2%,例如0.2%、0.4%、0.6%、0.8%、1.0%、1.2%、1.4%、1.6%、1.8%或2.0%,优选0.5%-1.5%。
优选地,所述超声时间为10-20分钟,例如12分钟、14分钟、15分钟、16分钟、18分钟或19分钟。
优选地,所述搅拌时间为2-5小时,例如2.5小时、3小时、3.5小时、4小时或4.5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干燥为室温真空干燥;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干燥时间为24-48小时,例如25小时、27小时、30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2小时、44小时、46小时或47小时。
优选地,高压电源的电压可以是12KV、15KV、18KV、22KV、25KV、27KV或29KV;溶液流速可以是1.5mL/h、2mL/h、2.5mL/h、3mL/h、3.5mL/h、4mL/h或4.5mL/h;接收距离可以是6cm、7cm、9cm、11cm、13cm、15cm、17cm、19cm、21cm、23cm或24cm。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抑菌膜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溶于DMF和丙酮(DMF与丙酮的体积比为5:1~1:1)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5-20%(W/V)的混合溶液;加入抑菌剂,抑菌剂的重量含量为以高分子聚合物总重量计0.1%-2%;超声分散10-20分钟,室温搅拌2-5小时,得到混合溶液;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10~3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1~5mL/h,接收距离为5~25cm,进行高压静电纺丝,然后室温真空干燥24-48小时,得到所述抑菌膜。
利用高压静电纺丝制备成复合抑菌纤维膜,具有多重优点:其孔隙较小能够阻止外界细菌入侵;释放的抑菌剂能够有效防止严重感染发生;高的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使得其也可作为临时的腹膜修补材料;高的孔隙率可使腹腔积水自引流;对于火器伤等外伤急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抑菌膜包括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和抑菌剂,其能够有效控制抑菌剂的释放,从而有效阻止细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时灭杀植入材料周边的细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积感染的发生。
实验证实,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抗菌纤维膜,断裂伸长率在300%以上,有缝合韧性,质轻柔软,拉伸模量>200MPa;当抑菌剂含量在0.5%以上时,材料表面进行细菌培养3天后,表面无可检测活菌数;溶液菌落培养抑菌率可达99.99%以上。此外,其在37℃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由PLGA或PGCL中GA含量决定,GA含量达到总聚合物含量的10%时,3天可释放抑菌剂的80%;当GA含量低于总聚合物含量的2%时,3天可释放抑菌剂仅为20%。细胞培养实验中,材料表面细胞毒性I级,浸提液细胞毒性II级,说明释放抑菌剂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但属可接受范围。
本发明操作简单,抑菌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菌群再生,易于缝合操作,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急救外伤特别是火器伤手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但能够替代传统的外伤敷料,也可用做抗感染型补片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厂商购买得到的。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抑菌膜: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丙交酯共聚物(GA/LA=25/75)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DMF/丙酮的体积比为2/1),配制成浓度为20%(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1%的磺胺嘧啶银溶液,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计算,抑菌剂重量含量为以聚合物总重量计1%;超声10-20分钟后使其均匀分散,室温搅拌2-5小时。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号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25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2ml/h,接收距离为18cm;静电纺丝60min,膜材料厚度为120微米,最后将材料室温真空干燥24小时,除去残留溶剂,并在4℃干燥箱中保存。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仪器为SeriesIXAutomatedMaterialsTestingSystem(InstronCo.,美国),实验参数为:负载100N、拉伸速率为10mm/min,实验方法参照说明书;得到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70%,有缝合韧性,质轻柔软,拉伸模量为420MPa。
按照ISO11737(2009)进行抑菌实验,材料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换新的细菌培养液),表面均无可检测活菌数;溶液菌落培养48h抑菌率仍可达99.99%以上。此外,其在37℃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显示3天可释放磺胺嘧啶银约为40%。
按照GBT16886.5(2003)中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培养实验中,材料表面细胞毒性I级,浸提液细胞毒性II级。
实施例2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抑菌膜: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丙交酯共聚物(GA/LA=50/5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DMF/丙酮的体积比为2/1),配制成浓度为5%(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0.1%的磺胺嘧啶锌溶液,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计算,抑菌剂重量含量为以聚合物总重量计0.1%;超声10-20分钟后使其均匀分散,室温搅拌2-5小时。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号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3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5ml/h,接收距离为25cm;静电纺丝30min,膜材料厚度为150微米,最后将材料室温真空干燥48小时,除去残留溶剂,并在4℃干燥箱中保存。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仪器为SeriesIXAutomatedMaterialsTestingSystem(InstronCo.,美国),实验参数为:负载100N、拉伸速率为10mm/min,实验方法参照说明书;得到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10%,有缝合韧性,质轻柔软,拉伸模量为380MPa。
按照ISO11737(2009)进行抑菌实验,材料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换新的细菌培养液),表面均无可检测活菌数;溶液菌落培养48h抑菌率仍可达99.9%以上。此外,其在37℃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显示3天可释放磺胺嘧啶锌约为28%。
按照GBT16886.5(2003)中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培养实验中,材料表面细胞毒性I级,浸提液细胞毒性II级。
实施例3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抑菌膜: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GA/CL=80/2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DMF/丙酮的体积比为2/1),配制成浓度为10%(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2%的纳米银,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计算,抑菌剂重量含量为以聚合物总重量含量计2%;超声10-20分钟后使其均匀分散,室温搅拌2-5小时。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号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1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1ml/h,接收距离为5cm;静电纺丝100min,膜材料厚度为100微米,最后将材料室温真空干燥36小时,除去残留溶剂,并在4℃干燥箱中保存。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仪器为SeriesIXAutomatedMaterialsTestingSystem(InstronCo.,美国),实验参数为:负载100N、拉伸速率为10mm/min,实验方法参照说明书;得到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50%,有缝合韧性,质轻柔软,拉伸模量为400MPa。
按照ISO11737(2009)进行抑菌实验,材料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换新的细菌培养液),表面均无可检测活菌数;溶液菌落培养48h抑菌率仍可达99.99%以上。此外,其在37℃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显示3天可释放纳米银约为60%。
按照GBT16886.5(2003)中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培养实验中,材料表面细胞毒性I级,浸提液细胞毒性II级。
实施例4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抑菌膜: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GA/CL=50/5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DMF/丙酮的体积比为2/1),配制成浓度为20%(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0.5%的纳米锌,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计算,抑菌剂重量含量为以聚合物总重量计0.5%;超声10-20分钟后使其均匀分散,室温搅拌2-5小时。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号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2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3ml/h,接收距离为15cm;静电纺丝60min,膜材料厚度为180微米,最后将材料室温真空干燥42小时,除去残留溶剂,并在4℃干燥箱中保存。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仪器为SeriesIXAutomatedMaterialsTestingSystem(InstronCo.,美国),实验参数为:负载100N、拉伸速率为10mm/min,实验方法参照说明书;得到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抑菌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55%,有缝合韧性,质轻柔软,拉伸模量为410MPa。
按照ISO11737(2009)进行抑菌实验,材料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换新的细菌培养液,表面均无可检测活菌数;溶液菌落培养48h抑菌率仍可达99.99%以上。此外,其在37℃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显示3天可释放纳米锌约为80%。
按照GBT16886.5(2003)中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培养实验中,材料表面细胞毒性I级,浸提液细胞毒性II级。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选用组分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抑菌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聚偏氟乙烯;
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和
抑菌剂;
所述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50万;所述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95:5~75:25;所述乙丙交酯共聚物中乳酸单体与羟基乙酸单体的重量比为90:10~50:50;所述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单体与己内酯单体的重量比为80:20~50:50;
所述抑菌膜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剂的混合溶液:将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5-20%(W/V)的溶液,加入抑菌剂,超声分散,室温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2)制备复合抑菌纤维膜: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锈钢针头,采用电压为10~30KV高压电源,溶液流速为1~5mL/h,接收距离为5~25cm,进行高压静电纺丝,然后干燥得到所述抑菌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剂为金属类抑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类抑菌剂选自纳米银、纳米锌、磺胺嘧啶银和磺胺嘧啶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与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90:10~8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丙交酯共聚物中乳酸单体与羟基乙酸单体的重量比为80:20~7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单体与己内酯单体的重量比为70:30~60: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体积比为5: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抑菌剂的重量含量为以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总重量计0.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抑菌剂的重量含量为以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总重量计0.5%-1.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时间为10-20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时间为2-5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干燥为室温真空干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干燥时间为24-48小时。
CN201310597184.XA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抑菌膜 Active CN103656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7184.XA CN103656741B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抑菌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7184.XA CN103656741B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抑菌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6741A CN103656741A (zh) 2014-03-26
CN103656741B true CN103656741B (zh) 2016-02-10

Family

ID=5029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7184.XA Active CN103656741B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抑菌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6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4013B (zh) * 2018-04-11 2020-12-04 浙江师范大学 纳米银-葛根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70768A (zh) * 2018-05-14 2018-09-25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复合抑菌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26345A (zh) * 2021-04-29 2021-06-25 新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二氧化钛静电纺丝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2653A (zh) * 2012-09-28 2013-0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口罩用抗菌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8671A (zh) * 2012-11-09 2013-02-06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粘连导尿管的制备方法
CN102921043A (zh) * 2012-11-09 2013-02-13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部分可吸收双层纤维膜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
CN10308863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9498B2 (en) * 2001-10-10 2007-12-18 Belenkaya Bronislava G Biodegradable absorbent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CA2791580C (en) * 2009-03-04 2017-12-05 Trustees Of Tufts College Silk fibroin systems for antibiotic deliver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863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872653A (zh) * 2012-09-28 2013-0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口罩用抗菌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8671A (zh) * 2012-11-09 2013-02-06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粘连导尿管的制备方法
CN102921043A (zh) * 2012-11-09 2013-02-13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部分可吸收双层纤维膜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iezoelectric PU/PVDF electrospun scaffold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Hong-Feng Guo 等;《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120329;第96卷;第29-36页 *
"聚偏氟乙烯/左旋聚乳酸的相容性及其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左丹英 等;《化学通报》;20130731;第76卷(第7期);第640-6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6741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5675B (zh)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使用其制备的缓释抗菌膜和植入材料
Miguel et 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symmetric 3D printed construct aimed for skin tissue regeneration
Dong et al. In situ deposition of a personalized nanofibrous dressing via a handy electrospinning device for skin wound care
CN108714234B (zh) 可生物降解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Venault et al. Zwitterionic electrospun PVDF fibrous membranes with a well-controlled hydration for diabetic wound recovery
CN107823692B (zh) 一种创伤敷料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GB2484319A (en) Electrospinning fibres comprising honey and biocompatible polymer
CN104056297A (zh) 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手术医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7316B (zh) 一种aie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21050A (zh) 一种具有止血功能的防粘连纤维膜制备方法
CN103656741B (zh) 一种抑菌膜
CN103705978B (zh) 一种抑菌膜的制备方法
JP5394600B2 (ja) 吸収性医科用合成コーティング材料、その製法およびその医学的使用
CN111636213B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口罩纤维面层的制备方法
Preem et al. Electrospun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s: Novel strategies to fight against wound infections
CN102908649A (zh) 一种具有止血功能的防粘连纤维膜
CN104372440B (zh) 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3786A (zh) 吸液抗菌3d纳米纤维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50733A (zh) 一种可注射用纳米粘土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13485A (zh) 一种抗菌聚丙烯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39323A (zh) 用于烧烫伤的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379645A (zh) 一种含琼脂糖醋酸酯的抗菌复合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75037A (zh) 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Mohsen et al. Evaluate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of Wound Dressing for PCL/Chitosan and PCL/Hydroxyapatite Nanofiber
Mohiti-Asli et al. Cre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w porcine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treatment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