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8977A -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8977A
CN103628977A CN201310680732.5A CN201310680732A CN103628977A CN 103628977 A CN103628977 A CN 103628977A CN 201310680732 A CN201310680732 A CN 201310680732A CN 103628977 A CN103628977 A CN 103628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oil
shaped cavity
casing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0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8977B (zh
Inventor
曹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曹明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曹明建 filed Critical 曹明建
Priority to CN2013106807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28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2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8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8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8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双菱转子发动机热效率较低、油耗高等技术问题。本发动机包括一机壳和一主轴,机壳内具有一异型腔体,异型腔体内设有一个与主轴相连的转子,转子为中空结构,转子的内腔设有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均由四根等长连杆首尾相铰接形成,每两根连接的连接处均铰接有一分隔板,转子上开设有八个滑槽,八个滑槽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子上,八块分隔板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滑槽内,分隔板径向分布在主轴的外围,分隔板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内且与滑槽之间形成密封,分隔板的内端与连杆相连,分隔板的外端始终抵靠在异型腔体的内壁上。本发明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为了研制一种海、陆、空、水下多功能多介质应急救援抢险交通工具。需要有一种小体积、大功率、全方位的发动机提供超强动力,而现有的发动机难于满足。
双菱转子发动机相比往复活塞式发动机而言,存在以下优点:一、零震动,发动机结构完全平衡,转子旋转的圆形运动比往复式活塞引擎的水平直线运动(指连杆、曲轴带动活塞)运行得更平顺,故转子的震动与噪音比较小;二、小体积大功率,双菱转子发动机每旋转一圈就作功8次,与一般的四冲程引擎每旋转两圈才作功一次相比,功率提高至16倍,且具有高马力容积比(引擎容积较小就能输出较多动力)的优点;三、运动零件更少,便于维护保养,整个引擎只有两个转动部件,跟一般的四冲程往复式引擎具有二十多个活动部件相比,简化的结构使引擎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故障率也减少。另外,由于转子引擎的轴向运转特性,它不需要精密的曲轴平衡就能达到较高的运转转速,其转速比往复式引擎上升得快;四、转子既体积不大且运转顺畅,又没有往复式引擎进、排气门导致的局部高热,所以排放的废气中少有碳氢化合物,即经济又环保;五、双菱转子发动机没有进、排气门为转子进行吸、排气埠的开阖,故不会产生因气门结构引起的机械性损失或失误;六、双菱转子是位置点火装置,不需要精确时间点火传感和点火装置;七、具有全方位灵活性,实现完全隐没式作业,或可在任何方位(甚至颠倒方位)进行作业;八、在较低转速下具有较大扭矩,能更快加速且无启动齿轮盘;九、运转过程对机油要求不高,主要承力结构转子与主轴共同运动不产生摩擦,转子与壁之间是滚动摩擦,阻力很小,既减少了功损,又延长了使用寿命。
虽然现有的转子发动机存在较多优于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特点,但是其仍然不能被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主要是因为:一、耗油量比较大。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的形状不太有利于完全燃烧,火焰传播路径较长,使得燃油和机油的消耗增加;二、现有转子发动机只能用点燃式,不能用压燃式,也就是不能采用柴油;三、发动机输出轴位置比较高,令整车布置安排不便;四、转子发动机的加工制造工艺要求高,成本比较贵,推广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发动机的震动噪音、降低油耗。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本发动机包括一机壳和一主轴,所述机壳内具有一异型腔体,所述异型腔体内设有一个与主轴相连的转子,所述转子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的内腔设有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所述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均由四根等长连杆首尾相铰接形成,每两根连接的连接处均铰接有一分隔板,所述转子上开设有八个滑槽,八个所述滑槽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子上,八块所述分隔板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滑槽内,所述分隔板径向分布在主轴的外围,所述分隔板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内且与滑槽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分隔板的内端与连杆相连,所述分隔板的外端始终抵靠在异型腔体的内壁上;所述异型腔体呈腰形,所述转子外壁为圆周面,所述主轴位于转子的中心位置,所述异型腔体具有两个远离主轴的轴线的远心端和两个远离主轴的轴线的近心端,所述异型腔体的近心端与转子外壁相贴靠。
本双菱转子发动机采用两组等边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的棱角处均铰接有一块分隔板,分隔板随转子在特殊的异型腔体内旋转,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中的各个连杆同步运动,配合异型腔体内壁的光滑曲面,使得分隔板始终与异型腔体的内壁相抵靠,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转子外壁和异型腔体内壁四者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一共形成八个密闭的气室,转子旋转,各个气室的容积随之发生变化,在转子旋转的过程中完成吸气、喷油、混合、压缩、点火、做功和排气。气室体积随位置变化,而使气压减小和增大,产生紊流,进行油气的充分混合,在高压缩比时进行点火做功,最后排出废气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以看出,由于采用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使八块分隔板能够联动,即每个棱形支架上相对的两块分隔板伸出时,另外两块分隔板缩回,在极端位置时,某一棱形支架上的四块分隔板分别位于异型腔体的两个远心端和两个近心端处,通过该简单的结构将转子外壁与异型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八个密闭的气室,其结构简单可靠,避免了传统转子发动机结构复杂,难于实施和推广的问题,而且,该结构能够使得转子内部的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克服了三角转子等传统转子发动机偏心引起的不均衡受力,从而解决了传统转子发动机噪音较大、发动机受损严重、功率损失严重等问题。
另外,本发动机为八气室结构,相比之下,增加了气室的数量,转子运行一周内做功八次,使有限的空间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功率,并缩短了火焰传播路径的长度,便于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提高了热效利用率。
本发动机的转子绕主轴转动,依靠分隔板与异型腔体之间的配合实现各个气室容积的变化,避免部分转子发动机利用转子自转和公转结合的方式实现气室容积变化,带来的主轴位置较高,容易在发动机与汽车在装配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与常规汽车的车身匹配。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异型腔体相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分别位于其中一个近心端的两侧;另一个近心端处的机壳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其中一个远心端处的机壳上设置有一个喷油器。转子转过近心处后,进气孔相通的气室容积逐渐增大形成负压,空气被吸入该气室内,该气室移动至喷油器处,喷油器将适量的燃油喷入该气室内,转子转动,该气室容积继续增大并继续形成负压,空气和燃油的混合物在负压下形成紊流,将燃油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转子继续转动,该气室容积开始减小,混合气被压缩,当该气室转至近心端时,气室容积达到最小,过近心端时开始点火,混合气爆燃,推动转子向气室容积增大的方向旋转,在即将靠近远心端时,燃烧后的废气从排气孔排出,完成一个工作周期,转子转动一圈,各气室均完成一次做功,相比单缸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功率可以提高16倍。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机盖,所述机壳内设有若干冷却孔,所述机盖与机壳之间设有防水垫圈。机壳内的冷却孔内充有流动状态下的冷却水,对发动机的机壳进行散热。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转子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将异型腔体密封的端盖,所述端盖与转子之间设置有金属密封圈。气室由两块分隔板、机壳内壁、转子外壁和两个端盖包围形成。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分隔板的外端开设有与主轴平行设置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设置有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所述碳纤维棒与条形凹槽的内壁和异型腔体的内壁相抵靠。分隔板的外端设置有一个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该碳纤维棒与机壳内壁之间滚动摩擦,再加机油润滑,大大减少摩擦损耗,延长碳纤维棒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主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位于机壳外的启动齿轮盘,所述启动齿轮盘与一启动电机相连。启动电机用于启动发动机,启动齿轮盘提高转子的转动惯性,提高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和连贯性。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点火器为高温点火器。高温点火器是一种保持一定高温,在遇到可燃物时能够将可燃物点燃,在本发动机中,位于近心端处的机壳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伸出一个高温点火棒至机壳处,当对应的气室转至该位置时,气室内的混合气能够与该点火棒接触,从而将混合气点燃;本发动机采用采用高温点火器,省去了传统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中的点火传感器、增压部件和分电器等点火控制部件,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喷油器包括一个喷油体,所述喷油体上设置有喷油嘴、导压管、进气管、进油管、出油管和出气管,所述喷油体内还具有一喷油腔,所述喷油腔内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与喷油腔内壁之间的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导压管与活塞另一侧的喷油腔相通,所述喷油嘴内具有一雾化腔,所述出油管和出气管均连通喷油腔和雾化腔,所述出油管与进气管和进油管相通,所述进气管和进油管上均设置有一个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喷油腔的单向阀一,所述出油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雾化腔的单向阀二;所述喷油嘴和导压管均与所述异型腔体相通。本发动机中的异型腔体内任意一处的气压随着转子的转动而不断的变化,从而使导压管里气体的压力不断的变化,当气压管内的气压减小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塞向控油螺栓的方向运动,此时,喷油嘴处的出油管和出气管上的两个单向阀二关闭,进气管和进油管上的单向阀一开启,由于喷油腔里产生负压,燃油和空气被吸入喷油腔内;当导体管内压力增大时,气体推动活塞向喷油嘴的方向移动,此时,进气管和进油管上的单向阀一关闭,喷油腔内的油、气在压力下向喷油嘴移动,并进入雾化腔,在雾化腔内进行雾化,最后进入到异型腔体内对应的气室内;本发动机利用异型腔体内气压的变化来控制喷油时刻,无需传统发动机中复杂的电控软件和电控装置,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本发动机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喷油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控油螺栓,所述控油螺栓伸入到与导压管相通的喷油腔内且与活塞相抵靠。控油螺栓旋进或旋出一定长度,决定了复位弹簧的压紧力大小,使得与出油管相通的喷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控制了单个气室的喷油量大小。
在上述的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中,所述喷油嘴和导压管分别连通位于机壳的远心端处和近心端处的异型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棱形支架一和棱形支架二,使八块分隔板能够联动,即每个棱形支架上相对的两块分隔板伸出时,另外两块分隔板缩回,在极端位置时,某一棱形支架上的四块分隔板分别位于异型腔体的两个远心端和两个近心端处,通过该简单的结构将转子外壁与异型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八个密闭的气室,其结构简单可靠,避免了传统转子发动机结构复杂,难于实施和推广的问题,而且,该结构能够使得转子内部的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克服了三角转子等传统转子发动机偏心引起的不均衡受力,从而解决了传统转子发动机噪音较大、发动机受损严重、功率损失严重等问题。
2、本发动机为八气室结构,相比之下,增加了气室的数量,转子运行一周内做功八次,使有限的空间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功率,并缩短了火焰传播路径的长度,便于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提高了热效利用率。
3、本发动机的转子绕主轴转动,依靠分隔板与异型腔体之间的配合实现各个气室容积的变化,避免部分转子发动机利用转子自转和公转结合的方式实现气室容积变化,带来的主轴位置较高,容易在发动机与汽车在装配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与常规汽车的车身匹配。
4、本转子发动机中,转子转动一圈,各气室均完成一次做功,相比单缸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功率可以提高16倍。
5、分隔板的外端设置有一个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该碳纤维棒与机壳内壁之间滚动摩擦,再加机油润滑,大大减少摩擦损耗,延长碳纤维棒的使用寿命。
6、本发动机采用高温点火器,高温点火器是一种保持一定高温,在遇到可燃物时能够将可燃物点燃,在本发动机中,位于近心端处的机壳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伸出一个高温点火棒至机壳处,当对应的气室转至该位置时,气室内的混合气能够与该点火棒接触,从而将混合气点燃;本发动机采用采用高温点火器,省去了传统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中的点火传感器、增压部件和分电器等点火控制部件,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7、本发动机利用异型腔体内气压的变化来控制喷油时刻,无需传统发动机中复杂的电控软件和电控装置,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本发动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机盖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去除机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中,1、机壳;2、主轴;3、异型腔体;4、转子;41、棱形支架一;42、棱形支架二;43、连杆;44、分隔板;45、滑槽;51、进气孔;52、排气孔;53、点火器;61、机盖;62、冷却孔;63、防水垫圈;64、端盖;65、金属密封圈;66、条形凹槽;67、碳纤维棒;7、启动齿轮盘;8、启动电机;9、喷油器;90、喷油体;91、喷油嘴;92、导压管;93、进气管;94、进油管;951、出油管;952、出气管;96、喷油腔;97、活塞;98、复位弹簧;99、雾化腔;10、单向阀一;11、单向阀二;12、控油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双菱转子发动机包括一机壳1和一主轴2,机壳1内具有一异型腔体3,异型腔体3内设有一个与主轴2相连的转子4,转子4为中空结构,转子4的内腔设有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均由四根等长连杆43首尾相铰接形成,每两根连接的连接处均铰接有一分隔板44,转子4上开设有八个滑槽45,八个滑槽45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子4上,八块分隔板44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滑槽45内,分隔板44径向分布在主轴2的外围,分隔板44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45内且与滑槽45之间形成密封,分隔板44的内端与连杆43相连,分隔板44的外端始终抵靠在异型腔体3的内壁上;异型腔体3呈腰形,转子4外壁为圆周面,主轴2位于转子4的中心位置,异型腔体3具有两个远离主轴2的轴线的远心端和两个远离主轴2的轴线的近心端,异型腔体3的近心端与转子4外壁相贴靠。
本双菱转子发动机采用两组等边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的棱角处均铰接有一块分隔板44,分隔板44随转子4在特殊的异型腔体3内旋转,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中的各个连杆43同步运动,配合异型腔体3内壁的光滑曲面,使得分隔板44始终与异型腔体3的内壁相抵靠,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44、转子4外壁和异型腔体3内壁四者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一共形成八个密闭的气室,转子4旋转,各个气室的容积随之发生变化,在转子4旋转的过程中完成吸气、喷油、混合、压缩、点火、做功和排气。气室体积随位置变化,而使气压减小和增大,产生紊流,进行油气的充分混合,在高压缩比时进行点火做功,最后排出废气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以看出,由于采用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使八块分隔板44能够联动,即每个棱形支架上相对的两块分隔板44伸出时,另外两块分隔板44缩回,在极端位置时,某一棱形支架上的四块分隔板44分别位于异型腔体3的两个远心端和两个近心端处,通过该简单的结构将转子4外壁与异型腔体3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八个密闭的气室,其结构简单可靠,避免了传统转子发动机结构复杂,难于实施和推广的问题,而且,该结构能够使得转子4内部的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克服了三角转子4等传统转子发动机偏心引起的不均衡受力,从而解决了传统转子发动机噪音较大、发动机受损严重、功率损失严重等问题。
另外,本发动机为八气室结构,相比之下,增加了气室的数量,转子4运行一周内做功八次,使有限的空间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功率,并缩短了火焰传播路径的长度,便于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提高了热效利用率。
本发动机的转子4绕主轴2转动,依靠分隔板44与异型腔体3之间的配合实现各个气室容积的变化,避免部分转子发动机利用转子4自转和公转结合的方式实现气室容积变化,带来的主轴2位置较高,容易在发动机与汽车在装配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与常规汽车的车身匹配。
如图3和图4所示,机壳1上开设有与异型腔体3相通的进气孔51和排气孔52,进气孔51和排气孔52分别位于其中一个近心端的两侧;另一个近心端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53;其中一个远心端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一个喷油器9。转子4转过近心处后,进气孔51相通的气室容积逐渐增大形成负压,空气被吸入该气室内,该气室移动至喷油器9处,电子控制喷油器9将适量的燃油喷入该气室内,转子4转动,该气室容积继续增大并继续形成负压,空气和燃油的混合物在负压下形成紊流,将燃油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转子4继续转动,该气室容积开始减小,混合气被压缩,当该气室转至近心端时,气室容积达到最小,过近心端时开始点火,混合气爆燃,推动转子4向气室容积增大的方向旋转,在即将靠近远心端时,燃烧后的废气从排气孔52排出,完成一个工作周期,转子4转动一圈,各气室均完成一次做功,相比单缸往复活塞97式发动机,功率可以提高16倍。
机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机盖61,机壳1内设有若干冷却孔62,机盖61与机壳1之间设有防水垫圈63。机壳1内的冷却孔62内充有流动状态下的冷却水,对发动机的机壳1进行散热。
转子4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将异型腔体3密封的端盖64,端盖64与转子4之间设置有金属密封圈65,气室由两块分隔板44、机壳1内壁、转子4外壁和两个端盖64包围形成,分隔板44的外端开设有与主轴2平行设置的条形凹槽66,条形凹槽66内设置有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67,碳纤维棒67与条形凹槽66的内壁和异型腔体3的内壁相抵靠,分隔板44的外端设置有一个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67,该碳纤维棒67与机壳1内壁之间滚动摩擦,再加机油润滑,大大减少摩擦损耗,延长碳纤维棒67的使用寿命。
主轴2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位于机壳1外的启动齿轮盘7,启动齿轮盘7与一启动电机8相连,启动电机8用于启动发动机,启动齿轮盘7提高转子4的转动惯性,提高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和连贯性。
如图3所示,点火器53为高温点火器,高温点火器是一种保持一定高温,在遇到可燃物时能够将可燃物点燃,在本发动机中,位于近心端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53伸出一个高温点火棒至机壳1处,当对应的气室转至该位置时,气室内的混合气能够与该点火棒接触,压缩在9.4个大气压时,遇高温点火棒突点点火,从而将混合气点燃;本发动机采用采用高温点火器53,省去了传统往复活塞97式发动机中的点火传感器、增压部件和分电器等点火控制部件,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如图3和图5所示,喷油器9包括一个喷油体90,喷油体90上设置有喷油嘴91、导压管92、进气管93、进油管94、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喷油体90内还具有一喷油腔96,喷油腔96内设有一活塞97,活塞97的一侧与喷油腔96内壁之间的设有一复位弹簧98,导压管92与活塞97另一侧的喷油腔96相通,喷油嘴91内具有一雾化腔99,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均连通喷油腔96和雾化腔99,出油管951与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相通,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上均设置有一个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喷油腔96的单向阀一10,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上均设有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雾化腔99的单向阀二11;喷油嘴91和导压管92均与异型腔体3相通,本发动机中的异型腔体3内任意一处的气压随着转子4的转动而不断的变化,从而使导压管92里气体的压力不断的变化,当气压管内的气压减小时,在复位弹簧98的作用下,活塞97向控油螺栓的方向运动,此时,喷油嘴91处的出油管95上的两个单向阀二11关闭,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上的单向阀一10开启,由于喷油腔96里产生负压,燃油和空气被吸入喷油腔96内;当导体管内压力增大时,气体推动活塞97向喷油嘴91的方向移动,此时,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上的单向阀一10关闭,喷油腔96内的油、气在压力下向喷油嘴91移动,并进入雾化腔99,在雾化腔99内进行雾化,最后进入到异型腔体3内对应的气室内;本发动机利用异型腔体3内气压的变化来控制喷油时刻,无需传统发动机中复杂的电控软件和电控装置,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本发动机的可靠性。
喷油体9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控油螺栓(12),控油螺栓(12)伸入到与导压管92相通的喷油腔96内且与活塞97相抵靠,控油螺栓(12)旋进或旋出一定长度,决定了活塞97移动的距离,从而改变每次吸入和排出空气和燃油的量,使得与出油管95相通的喷油腔96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控制了单个气室的喷油量大小,喷油嘴94和导压管92分别连通位于机壳1的远心端处和近心端处的异型腔体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本发动机包括一机壳(1)和一主轴(2),所述机壳(1)内具有一异型腔体(3),所述异型腔体(3)内设有一个与主轴(2)相连的转子(4),所述转子(4)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4)的内腔设有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所述棱形支架一(41)和棱形支架二(42)均由四根等长连杆(43)首尾相铰接形成,每两根连接的连接处均铰接有一分隔板(44),所述转子(4)上开设有八个滑槽(45),八个所述滑槽(45)周向均匀分布在转子(4)上,八块所述分隔板(44)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滑槽(45)内,所述分隔板(44)径向分布在主轴(2)的外围,所述分隔板(44)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45)内且与滑槽(45)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分隔板(44)的内端与连杆(43)相连,所述分隔板(44)的外端始终抵靠在异型腔体(3)的内壁上;所述异型腔体(3)呈腰形,所述转子(4)外壁为圆周面,所述主轴(2)位于转子(4)的中心位置,所述异型腔体(3)具有两个远离主轴(2)的轴线的远心端和两个远离主轴(2)的轴线的近心端,所述异型腔体(3)的近心端与转子(4)外壁相贴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开设有与异型腔体(3)相通的进气孔(51)和排气孔(52),所述进气孔(51)和排气孔(52)分别位于其中一个近心端的两侧;另一个近心端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一个点火器(53);其中一个远心端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一个喷油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机盖(61),所述机壳(1)内设有若干冷却孔(62),所述机盖(61)与机壳(1)之间设有防水垫圈(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将异型腔体(3)密封的端盖(64),所述端盖(64)与转子(4)之间设置有金属密封圈(6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4)的外端开设有与主轴(2)平行设置的条形凹槽(66),所述条形凹槽(66)内设置有自由滚动的碳纤维棒(67),所述碳纤维棒(67)与条形凹槽(66)的内壁和异型腔体(3)的内壁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位于机壳(1)外的启动齿轮盘(7),所述启动齿轮盘(7)与一启动电机(8)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53)为高温点火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9)包括一个喷油体(90),所述喷油体(90)上设置有喷油嘴(91)、导压管(92)、进气管(93)、进油管(94)、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所述喷油体(90)内还具有一喷油腔(96),所述喷油腔(96)内设有一活塞(97),所述活塞(97)的一侧与喷油腔(96)内壁之间的设有一复位弹簧(98),所述导压管(92)与活塞(97)另一侧的喷油腔(96)相通,所述喷油嘴(91)内具有一雾化腔(99),所述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均连通喷油腔(96)和雾化腔(99),所述出油管(951)与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相通,所述进气管(93)和进油管(94)上均设置有一个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喷油腔(96)的单向阀一(10),所述出油管(951)和出气管(952)上均设有允许空气和燃油进入雾化腔(99)的单向阀二(11);所述喷油嘴(91)和导压管(92)均与所述异型腔体(3)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体(9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控油螺栓(12),所述控油螺栓(12)伸入到与导压管(92)相通的喷油腔(96)内且与活塞(97)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菱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嘴(94)和导压管(92)分别连通位于机壳(1)的远心端处和近心端处的异型腔体(3)。
CN201310680732.5A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Active CN103628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0732.5A CN103628977B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0732.5A CN103628977B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8977A true CN103628977A (zh) 2014-03-12
CN103628977B CN103628977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21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0732.5A Active CN103628977B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289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787A (zh) * 2017-06-01 2017-07-21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转子引擎
CN112282927A (zh) * 2020-10-20 2021-01-29 苗立志 一种汽车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1996A (zh) * 2006-03-09 2006-11-15 徐培瑜 一种四角转子发动机
CN200955440Y (zh) * 2006-03-09 2007-10-03 徐培瑜 一种四角转子发动机
CN201068807Y (zh) * 2007-07-24 2008-06-04 徐培瑜 菱形转子发动机
CA2511267C (en) * 2003-02-10 2008-07-08 Gilles Saint-Hilaire Rotary engine with pivoting blades
CN101818685A (zh) * 2010-04-28 2010-09-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四角旋转活塞发动机
CN202031654U (zh) * 2011-04-18 2011-11-09 费红兵 新型菱形转子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11267C (en) * 2003-02-10 2008-07-08 Gilles Saint-Hilaire Rotary engine with pivoting blades
CN1861996A (zh) * 2006-03-09 2006-11-15 徐培瑜 一种四角转子发动机
CN200955440Y (zh) * 2006-03-09 2007-10-03 徐培瑜 一种四角转子发动机
CN201068807Y (zh) * 2007-07-24 2008-06-04 徐培瑜 菱形转子发动机
CN101818685A (zh) * 2010-04-28 2010-09-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四角旋转活塞发动机
CN202031654U (zh) * 2011-04-18 2011-11-09 费红兵 新型菱形转子发动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787A (zh) * 2017-06-01 2017-07-21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转子引擎
CN106968787B (zh) * 2017-06-01 2022-09-06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转子引擎
CN112282927A (zh) * 2020-10-20 2021-01-29 苗立志 一种汽车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8977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1744B (zh) 一种无缸盖双燃烧室卧式四冲程内燃机
US20120103301A1 (en) Rotary valve continuous flow expansible chamber dynamic and positive displacement rotary devices
CN203335230U (zh) 涡轮转子节能发动机
CN110145396A (zh) 同心圆周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WO2024037320A1 (zh) 独立配气缸内直燃圆周冲程内燃机和圆周冲程汽轮机
CN103628977B (zh)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
CN104047711B (zh) 齿轮式转子发动机
CN108571381A (zh) 三冲程内冷式转子发动机
CN204591470U (zh) 一种转子叶片式活塞内燃发动机
CN101503974B (zh) 任选燃料混合式发动机
CN203655500U (zh) 一种双菱转子发动机上的喷油器结构
CN105658962B (zh) 定轨转子泵及定轨转子泵组合增压内燃发动机
CN104595022A (zh) 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
CN208281052U (zh) 一种外缸体及旋转式内燃机
CN110529237A (zh) 一种多燃料内燃机
CN103147851B (zh) 受控转子块四行程转子发动机
CN206144665U (zh) 一种正圆转子发动机
CN104234825A (zh) 同轴双缸组合凸轮转子发动机
CN203756326U (zh) 一种转轴式转子发动机
CN103967598A (zh) 三冲程园盘式转子发动机
CN103850783A (zh) 一种转轴式转子发动机
CN104295395A (zh) 活塞机构总成
CN208281051U (zh) 一种三角板组件、活塞装配体以及旋转式内燃机
CN102410080A (zh) 混合动力旋转活塞内燃机
RU2435975C2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меньшо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4

Address after: 242000 under the viaduct of fufu South Road, Jingchuan Town, Jingxian Coun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an GU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9 Nanhu District Jardine Park 28 building 202 room

Patentee before: Cao Mingji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Address after: No.10, area a, Linhuan Industrial Park, Suixi County, Huaib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IBEI SHUOHUA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42000 under the viaduct of fufu South Road, Jingchuan Town, Jingxian Coun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gxian GU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