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8955B - 热传递单元 - Google Patents

热传递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8955B
CN103628955B CN201310365552.8A CN201310365552A CN103628955B CN 103628955 B CN103628955 B CN 103628955B CN 201310365552 A CN201310365552 A CN 201310365552A CN 103628955 B CN103628955 B CN 103628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ing pipe
pipe
cooling tube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55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8955A (zh
Inventor
约尔格·厄斯特勒
冬明
阿尼卡·伯克尔
安格拉·黑特尔
阿努尔夫·施皮特
恩维尔·库佩约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erspaeche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J Eberspaech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 Eberspaech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J Eberspaech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628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8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8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8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liquids
    • F01N3/04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liquids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liquid and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from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from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01N5/02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from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the device be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03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40/00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 F01N2240/02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a heat 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1),特别是机动车辆内燃机的排气系统(5)的热传递单元(7),具有用于运送内燃机(1)的热排气的至少一个加热管(16),具有用于运送液体冷却剂的至少一个冷却管(17),具有用于由温差产生电压并设置在这种加热管(16)和这种冷却管(17)之间的至少一个热电发生器(13),其中每个加热管(16)、每个热电发生器(13)、每个冷却管(17)在堆叠方向(18)上相邻并形成堆叠件(28),其中在每个加热管(16)和/或在每个冷却管(17)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管(28),其将其自身支撑在沿着堆叠方向(18)彼此相对的相应管(16,17)的壁部分上。当至少两个这种支撑管(28)在相应管(16,17)中横切于它们的纵向(31)彼此相邻设置时,它们通过不同的管长度和/或管端部(30)和/或管横截面而彼此区分开来,从而获得改进的能量效率。

Description

热传递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特别是机动车辆内燃机的排气系统的热传递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加热管,用于运送内燃机的热排气,具有至少一个冷却管,用于传导液体冷却剂,具有至少一个热电发生器,用于由温差产生电压,其设置在该加热管和该冷却管之间,其中每个加热管、每个热电发生器、每个冷却管在堆叠方向上相邻并形成堆叠件,其中在每个加热管和/或在每个冷却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管,其将其自身支撑在沿着堆叠方向彼此相对的每个冷却管和加热管的壁部分上。
背景技术
DE102010022225A1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热传递单元,它包括运送内燃机热排气的多个加热管、运送液态冷却剂的多个冷却管和用于由温差产生电压的多个热电发生器,其中,每个热电发生器都安装在这种加热管和这种冷却管之间。此外,加热管、热电发生器和冷却管沿堆叠方向彼此相邻设置,并形成堆叠件。
热电发生器通过利用所谓的塞贝克效应,可以把热流转变成电流或者把温差转变成电压。这里,塞贝克效应的基础是珀耳帖效应的反转。因此,这种热电发生器可以用于热回收或者从热量中提取电能,相应地,例如可用在内燃机、优选机动车辆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以提高内燃机或机动车辆的能量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热电发生器与加热管以及冷却管之间的热传递,习惯上是在堆叠方向上给堆叠件施加压力。为了使加热管和冷却管在其横截面不会缩进,已知的热传递单元在加热管和冷却管中都设置了支撑结构,它从内部硬化了每个管。这样的支撑结构也可以配置成管,即作为支撑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处理的问题是提供开始提到的那类热传递单元是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其特征特别在于改进的能量效率。
本发明基于的整体思想是在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中设置多个这样的支撑管,其中,至少两个这样的支撑管在几何形状上是不同的。已经表明,通过不同的几何形状,尤其是不同的管长和/或不同的管端和/或不同的管截面,以及在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内部的不同位置,用于排气的导向流或控制流在相应的加热管中得以实现,用于冷却剂的在相应的冷却管中实现。通过在冷却管内或加热管内的导向流,在相应管中的温度分布均化,特别是横向于流动方向。冷却管和加热管中均匀的温度分布也会导致热电发生器上均匀的热负荷,因此,相应热电发生器的热电转换效率也可以得到改善。
因为配有热电发生器的这种热传单元内的冷却管和加热管通常具有比较平坦的横截面,那么在相应管内横切于流动方向实现了温度梯度,特别是在热电发生器的区域内,相应管的入口横截面和/或出口横截面显著小于相应管的横截面的时候。在安装和配置以用于流体导向或流体引导的支撑管的帮助下,该温度梯度得以减小。因此,在相应管内,横切于相应介质的流动方向,可实现温度的均化。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堆叠方向上的堆叠件施加有压力,其支撑着相应加热管、相应热电发生器和相应冷却管。此外,提供了这样一种实施方式,其具有受压堆叠件,从而相应支撑管具有圆形的管横截面并且通过压力而弹簧弹性形变。换句话说,该实施方式使用的支撑管起到弹簧的作用,以朝向外侧推动相应冷却管或加热管内堆叠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壁部分,通过上述做法以便产生作用到堆叠件上的压力的反作用力。因此,特别是在压力并不存在的堆叠件未加载的状态下,该支撑管具有与压力作用在堆叠件上的加载状态下不同的横截面。为此,支撑管不形成任何的刚性支撑结构,而是弹性的弹簧,以吸收堆叠件内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热应力的改变可以特别地得到补偿。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管在相应冷却管或加热管内横向于它们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隔开。正因为如此,单个支撑管不彼此接触。此外,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支撑管仅相对于它们的纵向径向地接触每个加热管或冷却管。
根据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管在端侧是开口的,并且设置在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中,以使排气气体或冷却剂可围绕它们流动并流过。因此,支撑管不仅通过它们的外轮廓,还通过它们的内轮廓对相应冷却管或加热管中的排气气体或冷却剂形成了导向功能或控制功能,因为排气气体或冷却剂可以流过它们。
实际上,每个支撑管的横截面在圆周方向上是闭合的,因此,可以支持特别高的压力。然而,原则上,可提供具有开口横截面的至少一个支撑管,例如其可配置为C形。相应支撑管然后具有槽,该槽会持续地沿着整个管长度延伸。
进一步地,支撑管优选具有径向封闭的管壁。然而,原则上,这样的实施方式是可能的,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管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开口,其穿过管壁,以使管内部流体连接到相应加热管或冷却管的内部。通过这些径向开口,支撑管的弹簧功能和导流功能都可以调整,这些开口例如实现为圆形、槽形或穿孔。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这种支撑管在其外侧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圆周区域,其区域地将其自身支撑在相应的冷却管或加热管的相应管壁上。这里,优选的变形是,每个支撑管包括两个径向相对定位的平坦圆周区域,该圆周区域区域地将其自身支撑在相应冷却管或加热管的壁部上。特别地,每个周缘区域可以是平坦的。特别地,支撑管尤其可具有圆形横截面。圆形横截面例如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卵圆形横截面。通过这些平面,支撑管和相应加热管或冷却管之间的区域接触是可能的,因此,能够减小相应管壁的表面压力。此外,这样的区域接触使支撑管和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之间改进的热传递成为可能。在排气或冷却剂也流过支撑管的时候,这是特别有利的。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每个冷却管或加热管在其纵向端部包括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它们在横向于管纵向方向和堆叠方向的管横向上延伸。入口连接件然后可在管的横向方向上与这个入口区域连接。在这个出口区域,出口连接件可在与入口连接件相同或相反方向的管横向上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排气或冷却剂在横向于相应管的纵向方向并因此横向于相应管内的主要流动方向流入或排出。由此,每个堆叠件结构在纵向上是相对紧凑的。同时,这样设计的支撑管的配置和几何形状可以用来以目标方式重新引导流入和流出的流体,使得在相应管内实现期望的、优选均匀的温度分布。
根据一有利的进一步的发展,支撑管可在其纵向上浸入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的不同深度。通过这一措施,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上的期望的再定向。
在另一有利的进一步发展中,至少一个支撑管可包括至少一个倾斜的管端,其中相应管端是倾斜的,从而位于相应管端的管开口面对入口连接件或出口连接件。例如,面向入口连接件的管开口可以支撑从入口区域到入口侧管端的相应支撑管中的流体再定向。与此类似,面向出口连接件的管开口可以支撑从出口侧管端的相应支撑管中流出的出口区域中流体的再定向。
在再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可以半壳设计制造,使得它包括两个半壳体,例如上壳体和下壳体。然后,支撑管实际上只固定在两个半壳体中的一个上。对热传递单元来说,这将导致特别简单的生产过程。
半壳体的设计也可以特别地进行构造,以使每个半壳体包括一半的入口连接件和一半的出口连接件,以便使连接件仅在两半壳体装配时完成。
在另一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相应加热管或冷却管可实现为分段设计,其中,包括入口连接件的端片和连接出口连接件的端片在面端连接到包括支撑管的管状或夹套形中心片上。
根据另一优选实验方式,支撑管线性延伸并且与相应加热管或冷却管内相应冷却管或加热管的纵向相平行。这导致了一个特别容易实现的实施方式。替代性地,也可以想到一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管不线性延伸和/或不平行于加热管或冷却管的纵向方向。例如,这种支撑管可以沿蜿蜒形状或锯齿形状延伸。
实际上,每一个支撑管本身具有在相应管的纵向方向上恒定的横截面。然而,原则上,也可想到这样一个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管的管横截面在管的纵向方向上是变化的。例如,这种支撑管可以具有圆形的端部横截面,它稳定地合并成中间的椭圆形或卵形截面。通过其横截面几何形状在管纵向上变化的支撑管,特别地,支撑力、优选弹簧力会在相应的加热管或冷却管纵向方向上变化,例如为了使这些与相应管的相应变形特征相适应。
本发明更重要的特征和优点,可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及参照附图的相关附图描述得到。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有待在下文中进行解释的特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不仅应用在相应的所述组合中,而且可用于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示范性实施方式已显示在附图中,并且在以下的描述中更详细地解释,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每个示意性的表明:
图1为极其简化的内燃机的类电路图示意图,内燃机的排气系统包括一个热传递单元。
图2为极其简化的热传递单元的纵截面,具有以简单形式表示的加热管和冷却管。
图3为上面设置有热电发生器的这种加热管或冷却管的侧视图。
图4为加热管和冷却管的等轴视图,具有透明显示的热电发生器和透明显示的壁。
图5为管横截面的等轴视图。
图6为管纵截面的俯视图。
图7为管纵截面的等轴视图。
图8是未加载状态下管的简化横截面图。
图9为负载状态下来自图8的管横截面图。
图10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管横截面图。
图11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管纵截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优选使用在机动车辆中内燃机1包括包含多个燃烧室3的发动机组2、用于为燃烧室3提供新鲜空气的新鲜空气系统4、和用于从燃烧室3中排出排气的排气系统5。此外,内燃机1配备有冷却回路6,在其帮助下发动机组2可以被冷却。这里,很明显,冷却回路6中可提供这里并未显示的散热器(可能的话结合有风扇),以能够适当地冷却在冷却回路6中运送的冷却剂。用于冷却发动机组2的冷却回路6也可被称为发动机冷却回路或主冷却回路。除了该主冷却回路6,任选地可设置这里未显示的一独立的冷却回路,其可被称为二级冷却回路,并特别地具有其自己的散热器、任选的自己的风扇和独立的冷却剂。与主冷却回路相比,二级冷却回路特别地可在不同的温度水平下运行。
内燃机1另外配备有热交换器或热传递单元7,它的壳体8包括一冷却剂入口9、一冷却剂出口10、一加热介质入口11和一加热介质出口12。热传递单元7经由其加热介质入口11和其加热介质出口12流体结合到排气系统5或排气系统5的排气管线15中,其中热传递单元7中的排气作为热介质或热流体。此外,热传递单元7经由其冷却剂入口9和其冷却剂出口10结合到冷却回路6中,其冷却剂也作为热传递单元7中的冷却液和冷流体。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传递单元7这样结合到主冷却回路6中。在一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热传递单元7也可以结合到上面提到的二级冷却回路中。
热传递单元7还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生器13,在热传递单元7的内部,其以热传递方式结合到热流体和冷流体上。在壳体8上,另外形成电气连接件14,它们适当地电连接到相应的热电发生器13上。
根据图2所示,热传递单元7包括多个用于携带热流体(即排气)的加热管16、多个携带冷流体(即冷却剂)的冷却管17和多个热电发生器13,在堆叠方向18上每一个热电发生器设置在加热管16和冷却管17之间。每个热电发生器13都包括一暖侧19和一冷侧20,在堆叠方向18上它们彼此远离。热电发生器13、加热管16和冷却管17的配置形成了堆叠件21,其中每个热侧19面对加热管16,每个冷侧20面对冷却管17。在图2的实施例中,每个热导层22在堆叠方向18上被设置在相应的热电发生器13和相应的管16、管17之间,热导层优选是石墨箔,它在下面同样被标注为22。
在图2中,在没有更详细标示的中间空间,只有每个单一热电发生器13是明显的,它在堆叠方向18上位于两相邻的管16、17之间。很显然,在堆叠件21的纵向方向23(例如在图3中通过双箭头示出,在图2中垂直于绘图平面)上的相应的中间空间中,多个这样的热电发生器13可以一个接一个的设置。因此,图3和图4示出了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纯粹的示例性地而不是限制一般性地,三个这种的热电发生器13都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堆叠的纵向方向23上。
根据图2,堆叠件21根据堆叠方向18上的箭头24支撑,因此管16、管17利用预负载将其自身通过石墨箔22支撑在相应的热电发生器13上。图2例子中的预负载力24在预负载装置25的帮助下实现,该预负载装置设置在热传递单元7的壳体8中,或者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热传递单元7的壳体8本身来形成。预负载装置25特别包括两个端板或端底部26,它们在堆叠方向18上设置在堆叠件21的两侧,堆叠方向18在它们之间容纳堆叠件21。这里,每一个端板26与堆叠件21的最外面的管16、管17接触。此外,端板26可在这里未显示的拉伸锚的帮助下彼此支撑,因此,在堆叠方向18上取向的预负载力24产生并传送到堆叠件21上。预负载力24定向产生一个压力,它同样在下文中标示为24。
为了使堆叠件21的支撑不会导致加热管16和冷却管17凹进,可在每个管16、17的内部空间27中设置支撑结构,然而这并未显示在图2和3中。根据图4-11,该支撑结构通过多个支撑管(28和28a,28和28b,以及28和28c)形成。这里显示的实施例,相应的管16、17,因此是这种加热管16或这种冷却管17,纯粹示例性地而没有限制一般性地,包括正好三个这种的支撑管28。每个支撑管28在堆叠方向18上将其自身支撑在彼此相对的相应管16和17的壁部分29上。显然,三个支撑管28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在图4中,三个支撑管28具有不同的管长度。此外,一个支撑管28a通过倾斜的两个端部30不同于另外的支撑管28b和28c。在图5-7、10和11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管28还通过不同的管横截面而不同。例如,一个支撑管28c具有圆形的管横截面,而两个另外的支撑管28a和28b都具有椭圆的管横截面。这里,支撑管28a通过其长轴将其自身支撑在壁部分29上的椭圆横截面中,而支撑管28b通过短轴将其自身支撑在壁部分29上的椭圆横截面中。
支撑管28在相应管16、17内部在横切它们纵向31的方向上彼此相隔(纵向31由双箭头表示),并平行于堆叠件的纵向23,使它们彼此不接触。此外,支撑管28都具有在圆周方向封闭的横截面。此外,支撑管28在端侧面是开口的。因此,每个支撑管28在其管端部30具有管开口32。特别是实际上,支撑管28设置在相应得到管16、17的内部,以便排气或冷却剂能够绕它们并通过它们流动。可能的流动通道在图6中通过箭头33示例性地示出。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管28都包括彼此径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平坦的圆周区域34中。在堆叠件21或相应管16、17的支撑状态下,支撑管28利用这些平的圆周区域34区域性地将其自身支撑在相应管16、17的壁部29上。
在图3-7和11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管16、17在其纵向端部35包括有入口区域36和出口区域37。入口区域36和出口区域37相对于管纵向31彼此相对进行设置,并都沿着管横向38延伸,该横向38横切于纵向31并横切于堆叠方向18延伸。入口连接件39在管横向38上连接到入口区域36。同样,出口连接件40沿着管横向38连接到出口区域37。在实施例中,入口连接件39和出口连接件49在相同方向上取向,使得它们位于相应管16、17的相同侧面。特别从图4、6、7和11来看,很明显地,支撑管28沿着它们的纵向31浸入到入口区域36中和出口区域37中不同的深度。一个支撑管28具有倾斜的管端部30,从而一个管开口31面对入口连接件39,另一个管开口32面对出口连接件40。与此相反,其它支撑管28b和28c的管开口32沿着管的纵向31(即轴向)取向。
在图4-7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管28在相应的管16、17中直线延伸并平行于堆叠方向23,该堆叠方向与相应管16、17的纵向一致。
根据图8-9显而易见的是,每个管16、17例如可制造成半壳体设计,使得每个管16、17包括两个半壳体42、43。根据图8和图9中选定的标示,两个半壳体42、43也可称为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两个半壳体42、43在它们的边缘以固定方式彼此连接。在图8和9中相应的连接区域标示为44。连接区域44例如可通过焊接连接或通过法兰连接而构造。实际上,半壳体42、43可根据图6和图7来制造,使得它们都包括有一半的入口连接件39和一半的出口连接件40,以便在将两个半壳体42、43组装到每个管16、17上时,完成相应的连接件39和40。
可替代地,也能想到分段设计,其例如包括两个端片和一个中间片。一方面,端片每个都通过入口区域36和入口连接件39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出口区域37和出口连接件40形成。在面端部轴向连接有两端片的中间片限定出管状体或夹套体,其中设置有支撑管28。
管16、17整体设计为平管,使得它们具有流体可流过的平坦横截面。因此,管16、17的流体可流过的相应横截面在管横向方向38上比堆叠方向18上要大。
图8显示了压力24不存在时存在的未加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管16、17的壁45弯曲向外部。在图8的实施例中,支撑管28都具有椭圆横截面,其长轴在堆叠方向18上取向。在图8和9的实施例中,支撑管28例如都通过焊接连接46仅固定到两个半壳体42、43之一上,在此固定到底部壳体43上。在图8和9的实施例中,三个所示的支撑管28都固定到相同的半壳体42、43上,在此即底部壳体43上。此外还能想到一实施方式,其中不同的支撑管28固定到不同的半壳体42,43上。
此外,图8中支撑管28示例性地尺度化,使得在未加载状态下它们也能接触相对设置的上壳体42。根据图9,在产生压力24形成加载的状态下,在堆叠方向18彼此相对设置的壁部分29,都优选是平的,其中每个都位于垂直于堆叠方向18的平面内。在该状态下,支撑管28通过压力24弹簧弹性地变形。例如,能够缩短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而同时增大椭圆形横截面的短轴。根据图9,在预加载状态下,支撑管28的横截面基本上是圆的。因为支撑管28以及相应的管16、17通过压力24弹性变形,它们在不存在压力24时能够再次返回到根据图8的未加载状态。
支撑管28例如可由不锈钢制成。每个加热管16例如同样由钢材料制成。每个冷却管17例如由轻金属材料制成。纯粹示例性地,图10显示了这种冷却管或加热管16、17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包括四个支撑管28或28a、28b、28c和28d。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冷却或加热管16、17包括四个其他的支撑管28或28e、28f、28g和28h。此处,图10显示了一变形,其中单个的支撑管28具有不同的直径。支撑管28a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支撑管28b具有带水平长轴的椭圆形横截面。相反,支撑管28c具有带垂直长轴的椭圆形横截面,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另外假如支撑管28c相对其横截面的尺寸非常小,那么只有当压力24产生时,它与相对设置的两壁部分29相接触,在图10的状态下并不是这种情况。在每个冷却管16、17中,存在至少一个支撑管28时,在压力24产生前它接触两个壁部分29,同时存在至少一个支撑管28,只有在压力24产生时才接触两个壁部分29,以给定方式能够产生特定的压力分配。冷却管或加热管16、17内部的压力分布也能通过同时使用带圆形横截面的支撑管28和带椭圆横截面的支撑管28以给定方式进行影响。
在图11中,具有较复杂横截面的支撑管28,另外显示为支撑管28d,此处在实施例中其以八字的形状实现。通过横截面的几何形态,特别通过使用的半径,能够以给定方式调整相应支撑管28的弹性效果。
根据图11,支撑管28也能设置在非平行和直线地延伸的冷却管或加热管16、17中。例如,支撑管28e能够在管的纵向31和41上蛇形延伸。由此,支撑效果以及流体导向效果都能以给定方式受影响。
根据图11,至少一个支撑管28f在其管端部30之间也可包括至少一个侧面的或径向的开口47。在该实施例中,显示了四个槽形的开口47。这种开口47也可实现为其他的开口横截面或穿孔的形式。通过这种开口47,相应支撑管28的弹性特性和相应支撑管的流体导向效果能以给定方式改变。
根据图11,至少一个支撑管28也具有在其纵向31上变化的横截面。例如,在支撑管28g情况下,横截面从一个管端部30直到大约管的中间随着增加的距离而增大,之后再次减小,直到另一管端部30。同时,这里也发生了形状改变,例如从一个管端部30的圆形,经过管中间的椭圆形,再到另一管端部30的圆形。该措施也可用于支撑功能和流体导向功能的给定影响。
最后,具有支撑管28h的图11显示了一变形,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管28沿着其整个长度具有一个槽28,即在横截面外形中具有中断。为此,支撑管28具有开口的、基本上C形的横截面。该措施也可用于支撑功能和流体导向功能的给定影响。
通过使用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彼此不同的多个支撑管28,用于排气或冷却剂的流体控制或流体导向能够分别在相应的平的加热管16或冷却管17中实现,这也导致了在相应管16、17内部沿着管的横向38有均匀的温度分布。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燃机(1)的排气系统(5)的热传递单元,
-具有至少一个加热管(16),用于运送内燃机(1)的热排气,
-具有至少一个冷却管(17),用于传导液体冷却剂,
-具有至少一个热电发生器(13),用于由温差产生电压,其设置在该加热管(16)和该冷却管(17)之间,
-其中每个加热管(16)、每个热电发生器(13)、每个冷却管(17)在堆叠方向(18)上相邻并形成堆叠件(21),
-其中在每个加热管(16)和/或在每个冷却管(17)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管(28),其将其自身支撑在沿着堆叠方向(18)彼此相对的每个冷却管(17)和加热管(16)的壁部分(29)上,
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这种支撑管(28)在相应的冷却管(17)和加热管(16)中横切于它们的纵向(31)彼此相邻设置,它们通过不同的管长度和/或管端部(30)和/或管横截面而彼此区别开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堆叠件(21)沿着堆叠方向(18)加载有压力(24),它将每个加热管(16)、每个热电发生器(13)和每个冷却管(17)支撑在一起,且其中每个支撑管(28)具有圆形管横截面并通过压力(24)弹簧弹性地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撑管(28)在每个冷却管(17)和加热管(16)内部彼此相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撑管(28)在端侧面上是开口的且设置在相应的加热管(16)或冷却管(17)中,以便排气或冷却剂能够围绕它们并通过它们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这种支撑管(28)在其外部包括至少一个平的圆周区域(34),该支撑管将其自身局部地支撑在相应冷却管(17)或加热管(16)的相应壁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管(17)或加热管(16)在其纵向端部(35)具有入口区域(36)和出口区域(37),它们在管横向方向(38)上延伸,横切于管的纵向(41)并横切于堆叠方向(18),
其中,入口连接件(39)在管横向方向(38)上连接到入口区域(36),出口连接件(40)在管横向方向(38)上连接到出口区域(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撑管(28)在纵向(31)上浸入到入口区域(36)和/或出口区域(37)中不同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管(28)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管端部(30),以便相应管端部(30)的管开口(32)面对入口连接件(39)或出口连接件(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管(16)或冷却管(17)都以半壳体设计制造,其中支撑管(28)都仅紧固到两个半壳体(42,43)之一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撑管(28)在相应冷却管(17)或加热管(16)内部直线延伸并平行于相应冷却管(17)或加热管(16)的纵向(42)。
CN201310365552.8A 2012-08-20 2013-08-20 热传递单元 Active CN103628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4759.4 2012-08-20
DE102012214759.4A DE102012214759B3 (de) 2012-08-20 2012-08-20 Wärmeübertra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8955A CN103628955A (zh) 2014-03-12
CN103628955B true CN103628955B (zh) 2015-12-09

Family

ID=4898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5552.8A Active CN103628955B (zh) 2012-08-20 2013-08-20 热传递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5802B2 (zh)
EP (1) EP2700795B1 (zh)
JP (1) JP5594676B2 (zh)
CN (1) CN103628955B (zh)
DE (1) DE102012214759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7650B2 (en) * 2014-07-23 2020-02-11 Biotech Trentino S.P.A. Apparatus for the cooling of a drinking liquid, in particular drinking water, with innovative cooling system with peltier effect
WO2016070865A2 (de) * 2014-11-07 2016-05-12 Gentherm Gmbh Energie-gewinnungseinrichtung zur erschliessung thermischer energie aus einem wärmeenergie beinhaltenden medium
FR3031795B1 (fr) * 2015-01-20 2019-11-0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Module de combustion presentant une temperature sensiblement uniforme
AU2017244041B2 (en) 2016-03-30 2022-12-01 Marine Canada Acquisition Inc. Vehicle heater and controls therefor
EP3505859A1 (en) * 2017-12-26 2019-07-03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U. Recuperator device for recovering energy from exhaust gas heat
CN115060070B (zh) * 2022-06-23 2024-03-15 北新建材(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干燥机余热加热冷水的温度循环控制使用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7251A2 (en) * 1994-12-12 1996-06-19 Hudson Product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tubes of elongate cross-section
CN1153943C (zh) * 2000-12-01 2004-06-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型多通道热交换器的管板结构
CN101825404A (zh) * 2008-08-28 2010-09-08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具有不同流动的多通道热交换器
CN102235832A (zh) * 2010-04-28 2011-11-09 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 热传递结构、热传递装置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70169B1 (fr) * 1984-09-12 1987-04-10 Air Ind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ux modules thermo-electriques a plusieurs thermo-elements pour installation thermo-electrique, et installation thermo-electrique comportant de tels modules thermo-electriques
JPH0448150Y2 (zh) * 1985-06-07 1992-11-12
US6119457A (en) * 1997-04-23 2000-09-19 Isuzu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using porous material, and ceramic engine provided with supercharger driven by thermal energy recorded from exhaust gas by the same apparatus
CN1228864C (zh) * 2001-04-24 2005-11-23 顶级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电冷却装置
US20060101822A1 (en) * 2002-12-26 2006-05-18 Kiyohito Murata Exhaust heat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JP2004346920A (ja) * 2003-05-26 2004-12-09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Egrクーラー
JP4196737B2 (ja) * 2003-06-03 2008-1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システム
WO2004113817A1 (en) * 2003-06-20 2004-12-29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A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JP4311272B2 (ja) * 2004-04-22 2009-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媒体循環装置
WO2007026432A1 (ja) * 2005-08-31 2007-03-08 Hitachi, Ltd. Egrガス発電装置
JP200716556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Mazda Motor Corp 排熱発電装置
JP5049533B2 (ja) * 2006-08-11 2012-10-17 株式会社東芝 熱電変換装置
KR101424286B1 (ko) * 2008-06-27 2014-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랫 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기
EP2415088B1 (de) * 2009-04-02 2015-03-25 AVL List GmbH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einheit
DE102010015321A1 (de) * 2010-04-17 2011-10-20 J. Eberspäche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102010044803A1 (de) * 2010-09-09 2012-03-15 Emitec Gesellschaft Für Emissionstechnologie Mbh Thermoelektrisches Modul für einen thermoelektrischen Generator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Dichtelement
US20140318481A1 (en) * 2012-01-17 2014-10-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7251A2 (en) * 1994-12-12 1996-06-19 Hudson Product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tubes of elongate cross-section
CN1153943C (zh) * 2000-12-01 2004-06-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型多通道热交换器的管板结构
CN101825404A (zh) * 2008-08-28 2010-09-08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具有不同流动的多通道热交换器
CN102235832A (zh) * 2010-04-28 2011-11-09 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 热传递结构、热传递装置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0795A1 (de) 2014-02-26
JP2014040235A (ja) 2014-03-06
US9145802B2 (en) 2015-09-29
JP5594676B2 (ja) 2014-09-24
CN103628955A (zh) 2014-03-12
DE102012214759B3 (de) 2014-02-06
EP2700795B1 (de) 2015-06-24
US20140047822A1 (en)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8955B (zh) 热传递单元
US10145295B2 (en) Supercharge air cooler
US10837711B2 (en) Heat transfer device
JP6397411B2 (ja) 改良型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631876B2 (en) Heat exchanger
US989738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3270271B (zh) 用于冷却增压空气的装置,用于调节增压空气的系统以及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模块
US8943815B2 (en) Heat exchanger
US8910471B2 (en) Structure of exhaust pipe for exhaust heat recovery
US10520185B2 (en) Heater device for heating liquefied gas
US9698332B2 (en) Hybrid device comprising a thermoelectric module, notably intended to generate an electric current in a motor vehicle and a heat exchanger
CN104205384B (zh) 具有热交换器的热电发电机
US20150060028A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40174099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
US9416712B2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with heat exchanger
KR20180114568A (ko) Egr쿨러
US20130146264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US1178880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US20110203782A1 (en) Heat exchanger fin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JP2006526098A (ja) 自動車に搭載した空気調和装置に接続する薄板からなる内部構造体を具備する燃料冷却装置
JP2016017737A (ja) Ted熱交換器
JP2016142490A (ja) 自動車用配管の熱交換器
CN207050521U (zh) 螺旋组合并联式换热器
US20120080014A1 (en) Charge air cooling device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US20150314667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