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3775A -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3775A
CN103613775A CN201310561011.2A CN201310561011A CN103613775A CN 103613775 A CN103613775 A CN 103613775A CN 201310561011 A CN201310561011 A CN 201310561011A CN 103613775 A CN103613775 A CN 10361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polymer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composite prepreg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10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3775B (zh
Inventor
夏涛
汪辉
黄欣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ONGTIAN GUANGYUAN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ONGTIAN GUANGYUAN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ONGTIAN GUANGYUAN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ONGTIAN GUANGYUAN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610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3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3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3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3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制备而成,或者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和热塑性聚合物热融复合而成;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由增强纤维制得的织物经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浸渍后,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而成;增强纤维长度大于2厘米。本发明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的制备不使用有机溶剂,而用水作分散介质,用聚合物的水分散体代替有机溶液,不存在环保问题;本发明所用水分散体的粘度低,利于聚合物对纤维束的浸渍,浸渍处理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较好地解决了热塑性聚合物对增强纤维织物的有效浸渍问题;本发明预浸体板相对现有技术所得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力和抗变形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背景技术
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热固性复合材料在我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是由于热固性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还存在很多技术、成本问题,随着我们日益提倡循环经济,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易于回收利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FRTP)得到了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
热塑性复合材料(FRTP)最初是短纤增强形式,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长度很短,小于1mm。后来开发的LFT(长纤维工艺)中,纤维长度也不超过3mm,纤维增强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很明显,在同样的条件下,纤维长度越长,纤维增强效果越好。西方几家大公司开发了连续纤维增强FRTP技术,且获得了成功(本申请中,将长度超过2厘米的纤维称为准连续纤维)。热塑性聚合物,俗称热塑性塑料,其融料粘度大,一般超过100Pa·S,很难使连续纤维或准连续纤维获得良好的浸渍。解决聚合物对纤维的浸渍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纤维的强力,是制备连续纤维或准连续纤维增强塑料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来讲,现有以下几种浸渍技术:
1、溶液浸渍技术:使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塑料,降低其粘度,浸渍纤维后再除去溶剂。该技术的缺点是,使用溶剂影响环境,脱除溶剂会增加成本,而且并不是每种塑料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溶剂的。
2、熔融浸渍技术:在一定温度下使塑料熔化,降低其粘度,通过挤出模具或热压辊浸渍纤维。要求塑料的熔体粘度低,塑料熔体穿透纤维层的速度较快,该技术生产效率不高,生产线速度太快的话浸渍效果差,纤维也容易在模具中磨断。
3、粉末浸渍技术: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将塑料粉末混在纤维束中,受粉末尺寸以及粉末浸入纤维束能力的影响,浸渍效果不好。
4、混纤纱又称复合纱浸渍技术:将塑料纤维和玻纤合股干混预浸渍,模具外预加热困难,如果预加热温度太高,塑料纤维会熔化收缩,如果预加热温度太低,制品成型时间太长,生产成本高。
溶液浸渍技术由于使用较多溶剂,没有成为主流技术;粉末浸渍技术由于浸渍效果不好,也没得到广泛应用;混纤纱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易解决其中的有机纤维在自由态下受热后融断收缩,改变了其原来的良好分散性,而在受压环境下,混纤纱的热传递又成了问题,所以也没能得到广泛应用。现在的主流技术是熔融浸渍技术,聚合物融料粘度高,浸渍效率低。
现有技术都不能解决热塑性聚合物对增强纤维织物的高效、有效浸渍问题(即保证浸渍后增强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对增强纤维和聚合物有特殊要求,适应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制备而成,或者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和热塑性聚合物热融复合而成;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由增强纤维制得的织物经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浸渍后,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而成;增强纤维长度大于2厘米。
上述水分散体浸渍、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过程是可以不越位多次重复的。
所谓不越位重复即为:以水分散体浸渍为起点,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顺序进行,且任一过程完成后都可以重新以浸渍为起点重复多次。重复处理会提高聚合物对织物的浸渍效果,但同时会提高加工成本。
上述预浸体中增强纤维的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
本申请中虹吸试验是来判断预浸体中聚合物对纤维束的浸渍程度的,其原理和方法是这样的:纤维束的虹吸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将聚合物有效地浸渍在纤维周围并连续包复纤维后,实际上阻断了纤维束的虹吸通道,用虹吸试验就可以判断聚合物对纤维的浸渍效果。具体的试验方法:在经无色的聚合物水分散体浸渍处理、烘干、熔化、冷却定型的织物上取一段2厘米长的纤维束,将其一端放入红墨水中,浸入长度3毫米,5分钟后如果另一端没有出现虹吸的红墨水,同时红墨水在纤维束浸入的一端爬行不超过5毫米,则判断为该纤维束虹吸试验合格,随机取5个试样,4个或5个试样虹吸试验合格,则判断为整体合格。如果是用有色的水分散体处理织物的话,可以先用不加着色剂的聚合物水分散体进行虹吸试验,合格后再在水分散体中加入着色剂。在着色剂颗粒度不大于聚合物颗粒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着色剂的加入不会影响聚合物水分散体对织物的浸渍效果。
本申请解决了热塑性聚合物对增强纤维织物的有效浸渍问题,可以保证浸渍后增强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且适用于多种增强纤维和聚合物。
所述的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聚醚醚酮纤维或聚苯硫醚纤维,增强纤维的直径为4-30微米,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中热塑性聚合物质量含量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质量的10-40%。
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中热塑性聚合物质量含量优选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质量的12-25%,聚合物含量太低不能保证其对纤维、织物的浸渍效果,聚合物含量太高,又不能很好地发挥纤维强力的作用。
上述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对增强纤维制得的织物进行浸渍,可以使用成熟的浸渍工艺,如浸槽法、涂布法、喷淋法等,若辅助抽真空,可以有效提高浸渍效果和效率。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等工艺可参照现有技术。
增强纤维的直径为8-25微米。纤维直径过细制造成本高,且不利于浸渍处理,纤维直径过粗则其挠曲性差,纤维单位截面积所能承载的强力也低。
上述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原料组分包括:热塑性聚合物粉末100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5-20份,引发剂0.05-2份,接技单体0-30份,水180-250份,所述份数为质量份数;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粉末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为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盐、含烯丙基的特种醇醚硫酸盐、含双键的醇醚磺基琥珀酸酯盐、乙烯基磺酸钠、2-烯丙基醚3-羥基丙烷-1-磺酸钠、烯丙基醚羟基丙烷磺酸钠、烯丙基聚醚硫酸盐、烷基酚烯丙基聚醚硫酸盐、丙烯酰胺磺酸盐、丙烯酸醚磺酸盐、顺丁烯二酸盐、丙烯酸盐、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顺丁烯二酸聚氧乙烯醚、丙烯酸聚氧乙烯醚、烯丙基支化醇聚氧乙烯醚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或过硫酸盐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接技单体为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酯、反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酯、丙烯酰胺或羟甲基丙烯酰胺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顺序相接的如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合物粉末100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5-20份、引发剂0.05-2份、接技单体0-30份和水180-250份混合均匀;
B、将步骤A所得混合物料升温至85-99℃,在搅拌条件下,恒温3-6小时,然后降低物料温度至室温或不降温进入到下一步骤;
C、将步骤B所得物料研磨至物料粒径D50小于13μm,冷却至室温出料。
上述步骤C中,优选研磨至物料粒径D50小于8微米,更优选的聚合物颗粒粒径D50小于1微米。颗粒粒径太大则水分散体不稳定,太小则制造成本高或需使用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太大。由增强体制得的织物可以用颗粒度小的水分散体先处理,再用颗粒度大一些的水分散体进行二次、三次、多次处理。颗粒度大的水分散体可用于纤维束比较疏松的织物处理,如无纺织物(毡类),也可以用于纤维直径比较粗的织物处理,颗粒度小的水分散体可用于纤维束比较密实或者纤维直径细的织物的处理。
上述浸渍技术是对现有浸渍技术的改进,不使用有机溶剂,而用水作分散介质,用聚合物的水分散体代替溶液,不存在环保问题,且水分散体制备方便,解决了无合适溶剂的聚合物的分散问题。上述水分散体的粘度低,利于聚合物对纤维束的浸渍,浸渍处理方便,浸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上述的水分散体也可用现有技术制备的聚合物乳液、水分散体。
增强纤维的质量占预浸体板总质量的4-70%。
所述的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无纺织物、多向织物或立体织物。其中,无纺织物俗称为毡,包括短切毡、连续毡、针刺毡、复合毡等。
上述热融复合的方法包括:挤出模具内复合、热压辊热压复合、热熔粘合、钢带机热压复合或压机热压复合,可二次或多次多种方法组合复合。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是发泡的。
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的一面或两面复合一层或多层聚合物膜片,复合后单层聚合物膜片克重为每平米50克至500克。
使用时,可将不同的聚合物薄膜复合在预浸体片材上,再通过后续的制板,获得表面性能多样的板材。
聚合物膜片的复合方法可以是直接将聚合物挤出成膜片热复合至预浸体面上,也可以将成品聚合物膜片热复合至预浸体面上,也可以先将聚合物小颗粒分布在预浸体的面上,加热熔化使其形成聚合物膜片。复合了聚合物膜片的预浸体在制板材时,更容易和同类的聚合物复合。
聚合物膜片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预浸体板,由一层或一层以上无纺织物所制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与热塑性聚合物在加热熔化状态下针刺制备而成,在预浸体板的厚度方向形成纵向的纤维分布,刺针的材质为金属或聚合物,聚合物制得的刺针留埋在预浸体板内。
现行的GMT工艺是先对玻纤毡针刺,制得玻纤针刺毡,然后将塑料融料压入针刺毡内,这样熔融态的塑料聚合物粘度大,对纤维的浸渍效果不是很好,而本申请是先用聚合物水分散体对纤维织物浸渍,获得良好的浸渍效果,在聚合物熔融的状态下进行针刺,既得到了纤维三维分布的效果,又保证了聚合物对纤维织物良好的浸渍。可以用聚合物作刺针,将刺针留埋在预浸体板中,加热后和聚合物熔融成一体。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预浸体板中不同层的预浸体在板材弯曲变形时脱层的问题。进行针刺时,针刺密度不能过高,优选低于每平方厘米4针,因为试验中发现,被热熔的聚合物包裹的纤维间滑移阻力很大,针刺密度过高的话,针刺阻力大,纤维很容易断,这样就失去了针刺的意义,同时,针刺密度过高的话,熔融态的聚合物会被刺烂。常用的金属刺针主要有F型冲齿针,G型、GB型、B型模压针,Y型高效非织造针,叉形针等,聚合物刺针以不带钩刺的叉形针为宜。聚合物刺针优选纤维增强聚合物刺针。
上述预浸体板包括平面板和曲面板。
本发明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本发明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的制备不使用有机溶剂,而用水作分散介质,用聚合物的水分散体代替有机溶液,不存在环保问题;本发明所用水分散体的粘度低,利于聚合物对纤维束的浸渍,浸渍处理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较好地解决了热塑性聚合物对增强纤维织物的有效浸渍问题,可以保证浸渍后增强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且适用于多种增强纤维和聚合物;本发明预浸体板相对现有技术所得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力和抗变形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聚合物刺针示意图。
图中,箭头方向为针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聚氨酯乳液(乳液为颗粒度细,很稳定的水分散体)山东奥德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产,ADM-F269D500.2微米,加水配制成固含量为11%(wt),织物为碳纤维单向布,克重200克/平米,碳纤维为东丽T70012K纤维直径7微米,将织物置于乳液中浸渍透,沥去多余的乳液,放在金属网上,在180℃的烘箱中放置20分钟,从烘箱中取出冷却至室温。该预浸体含聚合物10.3%,浸渍后碳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
实施例1至实施例7及对比例1的预浸体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061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071
表1中预浸体含胶量即为预浸体中浸渍了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后,热塑性聚合物的含量。实施例3和对比例1中所用聚酯粉末粘结剂为南京彤天广元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GY-02聚酯粉末粘结剂。
实施例2
所用聚丙烯蜡水分散体制备方法:
将以下物料混合分散均匀:
100克聚丙烯蜡南京天诗实验微粉有限公司PPW0902(熔点:145℃,颗粒度:D50:10微米)
2.5克蓖麻油二十碳聚氧乙烯醚EL-20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
3克烯丙基支化醇十碳聚氧乙烯醚APEG-1000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
1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
10克顺丁烯二酸二丁酯
0.2克过氧化二苯甲酰
0.2克偶氮二异丁腈
200克水
将混合料在配有搅拌、冷凝器、温度计的四口反应瓶中搅拌1小时,然后升温至95℃恒温反应5小时,降温至45℃,将物料在研磨机中研磨5小时即得成品,测试固含量后,加适量水,将固含量调整至26%。
实施例3
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物料配比为:
100克KT-1粉末(顺酐改性聚丙烯D50:14微米)
6克丙烯酸
5克小苏打
0.5克过氧化苯甲酰
1.3克偶氮二异丁腈
10克丙烯酸羟乙酯
19克苯乙烯
230克水
直接将以上物料投入至篮式砂磨机的容器中,持续分散1小时,以后边研磨,边升温至95℃恒温研磨6小时,冷却至45℃,得到成品,出料。
实施例4
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将以下物料分散均匀:
100克聚乙烯蜡粉南京天诗实验微粉有限公司PEW0502(熔点:95℃,D50:5微米)
1克二氧化硅纳米粉
8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
6克顺丁烯二酸酐
5克小苏打
0.5克过氧化苯甲酰
1.3克过硫酸铵
240克水
将混合料在配有搅拌、冷凝器、温度计的四口反应瓶中搅拌1小时,然后升温至95℃恒温反应5小时,降温至45℃,将物料在搅拌式球磨机中研磨3小时然后再在圆盘式磨机中研磨3小时,即得成品。
实施例5
所用苯丙乳液的制备:
配方(原料重量单位为公斤)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101
单体预乳化:在反应器中,加入45公斤水,全部的碳酸氢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OP-10,搅拌溶解后再依次加入全部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室温下搅拌乳化30分钟,得单体预乳化液。
聚合
(1)称取0.5公斤过硫酸铵,用5公斤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备用。
(2)在配有冷凝器、搅拌、加料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的单体预乳化液,打开冷凝水及搅拌装置的开关搅拌升温至78℃,30分钟内加入约35%的引发剂溶液。
(3)在90分钟内将余下的单体预乳化液、引发剂溶液分别用两个加料装置均匀加入反应器内。
(4)缓慢升温至90℃,保温反应2小时。
(5)将乳液冷却至60℃,加氨水调pH值至6-7,将乳液冷却至40℃以下出料。
乳液的固含量为46.9%,加水将其配制成所需固含量用于浸渍。
实施例6
所用聚氨酯乳液同实施例1,加水调整乳液的固含量。
实施例7
所用改性聚丙烯水分散体同实施例3,所用聚氨酯乳液同实施例1,加水调整固含量。实施例7中,分二次浸渍,第一次浸渍时用两种组份,加热温度低于改性聚丙烯的软化点,聚氨酯成膜后将未成膜的改性聚丙烯颗粒固定在织物上,而改性聚丙烯的颗粒又起着隔离作用,有利于后续的浸渍液对织物纤维束的浸渍。第二次浸渍后加热使聚合物全部熔融,制得预浸体。
实施例8
将实施例3制得的预浸体片材在150℃烘箱中放置5分钟,在其两面同时复合上0.5毫米厚聚丙烯薄膜,在辊温为230℃的两辊机上夹在两片耐高温脱模膜间以每分钟2米的线速度热压,冷却后除去脱模膜。热复合在预浸体上的两层聚丙烯薄膜总克重为每平米868克。
实施例9至实施例18是预浸体板的制备例。常用的热复合的技术都适用于本发明的预浸体板制备,为便于对比,在此列出用热压机热压复合的实施例。准备一个20厘米见方的板模,将预浸体切成20厘米见方大小,按设计要求,将预浸体、聚合物料放入板模中,在热烘箱中加热,使聚合物熔融,然后将板模放置在压机中恒温、恒压一段时间后冷却,将预浸体板出模。
实施例9至实施例18及对比例2的预浸体板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111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121
实施例11的针刺操作,是将聚丙烯刺针用可放松的夹具夹住,20个针固定成针排,将针排压入熔融料,然后松开夹具,聚丙烯刺针就留埋在熔融料中。也可以将400个聚丙烯刺针做成针阵,只是这样压入熔融料时的阻力比较大,所用聚丙烯刺针见图1。实施例12中,所用刺针为金属刺针,工艺参照现有技术。
预浸体板实施例9至实施例18及对比例2制得的板的拉伸强力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0412212390000131
表3中,强力测试按GB/T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进行;增强纤维含量的测试参照GB/T9914.2-200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进行。
由表3的数据可知,本申请所得预浸体板的拉伸强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增强纤维的长度超过2厘米,且能得到良好浸渍。对比例2和实施例17相比,纤维含量相似,使用相似的织物,对比例2的纤维束虹吸试验不合格,纤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包复,板材的强力只有实施例17的一半多点,纤维的强力没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纤维层容易脱层。且增强纤维长度超过2厘米后,预浸体板抗变形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现有的纤维浸渍工艺中,混纤纱(又称复合纱)工艺制得的材料其纤维含量高,相同纤维含量、同样基体聚合物时拉伸强力最高,混纤纱法60%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强聚丙烯其拉伸强约为240MPa,而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板材,增强纤维含量为62.3%时,强力可达300MPa多。本申请制造板材的成本要远低于混纤纱法。

Claims (10)

1.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制备而成,或者由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和热塑性聚合物热融复合而成;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由增强纤维制得的织物经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浸渍后,烘干脱水、聚合物熔化、冷却成型而成;增强纤维长度大于2厘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聚醚醚酮纤维或聚苯硫醚纤维,增强纤维的直径为4-30微米,增强纤维的纤维束经虹吸试验合格,预浸体中热塑性聚合物质量含量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质量的10-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直径为8-25微米。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原料组分包括:热塑性聚合物粉末100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5-20份,引发剂0.05-2份,接技单体0-30份,水180-250份,所述份数为质量份数;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粉末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为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盐、含烯丙基的特种醇醚硫酸盐、含双键的醇醚磺基琥珀酸酯盐、乙烯基磺酸钠、2-烯丙基醚3-羥基丙烷-1-磺酸钠、烯丙基醚羟基丙烷磺酸钠、烯丙基聚醚硫酸盐、烷基酚烯丙基聚醚硫酸盐、丙烯酰胺磺酸盐、丙烯酸醚磺酸盐、顺丁烯二酸盐、丙烯酸盐、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顺丁烯二酸聚氧乙烯醚、丙烯酸聚氧乙烯醚、烯丙基支化醇聚氧乙烯醚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或过硫酸盐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接技单体为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酯、反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酯、丙烯酰胺或羟甲基丙烯酰胺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顺序相接的如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合物粉末100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5-20份、引发剂0.05-2份、接技单体0-30份和水180-250份混合均匀;
B、将步骤A所得混合物料升温至85-99℃,在搅拌条件下,恒温3-6小时,然后降低物料温度至室温或不降温进入到下一步骤;
C、将步骤B所得物料研磨至物料粒径D50小于13μm,冷却至室温出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质量占预浸体板总质量的4-70%。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无纺织物、多向织物或立体织物。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
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的一面或两面复合一层或多层聚合物膜片,复合后单层聚合物膜片克重为每平米50克至500克;聚合物膜片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ABS、尼龙、聚醚醚酮、聚酮酮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
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由一层或一层以上无纺织物所制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与热塑性聚合物在加热熔化状态下针刺制备而成,在预浸体板的厚度方向形成纵向的纤维分布,刺针的材质为金属或聚合物,聚合物制得的刺针留埋在预浸体板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其特征在于:针刺时,针刺密度低于每平方厘米4针。
CN201310561011.2A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13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1011.2A CN103613775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1011.2A CN103613775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3775A true CN103613775A (zh) 2014-03-05
CN103613775B CN103613775B (zh) 2016-05-04

Family

ID=5016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10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13775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37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6749A (zh) * 2016-06-01 2016-08-31 东华大学 一种热塑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0411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s of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and composites from polyimide particles,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CN106536199A (zh) * 2014-10-29 2017-03-22 风间均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32433A (zh) * 2020-06-15 2020-09-08 承德泰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滤料、其制备方法及玄武岩纤维滤袋
CN112341791A (zh) * 2020-09-21 2021-02-09 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粘服装用tpu压花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13724A1 (de) * 2022-05-02 2023-11-09 Delcotex Delius Techtex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repreg-lage, prepreg-la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882A (zh) * 1997-11-06 2001-02-28 欧文斯科尔宁格公司 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体系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882A (zh) * 1997-11-06 2001-02-28 欧文斯科尔宁格公司 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体系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199A (zh) * 2014-10-29 2017-03-22 风间均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0411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s of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and composites from polyimide particles,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CN107922652A (zh) * 2015-06-30 2018-04-17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由聚酰亚胺颗粒制造预浸料和复合材料的方法及由其制备的制品
CN105906749A (zh) * 2016-06-01 2016-08-31 东华大学 一种热塑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2433A (zh) * 2020-06-15 2020-09-08 承德泰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滤料、其制备方法及玄武岩纤维滤袋
CN112341791A (zh) * 2020-09-21 2021-02-09 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粘服装用tpu压花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791B (zh) * 2020-09-21 2022-06-07 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粘服装用tpu压花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13724A1 (de) * 2022-05-02 2023-11-09 Delcotex Delius Techtex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repreg-lage, prepreg-la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3775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3775B (zh)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体板
JP5371437B2 (ja) 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37219B1 (ko) 탄소섬유다발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로부터의 성형품
TWI495672B (zh)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強化繊維束、及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CN105504695B (zh) 一种高强高模耐腐蚀乙烯基酯树脂smc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E2754929B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schfaser-Rohvlieses zur Bildung von verstärkten thermoplastischen Gegenständen
JPH11172573A (ja) 粉末状架橋性繊維結合剤組成物及び繊維材料から成るポリマー結合繊維成形品又は平面形成体の製造方法
CN103613710B (zh) 一种热塑性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CN104669636B (zh)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聚丙烯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60311B (zh) 用水性分散体中的聚合物浸渍天然纤维的方法和所述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用途
CN111205596A (zh) 一种快速成型用环氧短切碳纤维毡预浸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9866441A (zh) 一种回收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的制造方法
EP2851464A1 (en) Reinforcing carbon fiber bund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for, and composite-manufacturing process using same
JP2012007280A (ja) 炭素繊維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の成形品
CN100473689C (zh) 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
CN106995533A (zh) 一种光引发原位聚合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方法
CN109898208A (zh) 一种高抗张力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73146A (zh) 超轻量化pp玻纤板的生产方法
CN108189421A (zh) 短切碳纤维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其降解和回收方法
CN103524695B (zh) 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90314C (zh) 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片状层压制备方法
CN100535035C (zh) 纤维增强聚合物乳液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4817A (zh) 芳纶-玻璃纤维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JP3035618B2 (ja) 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25026B2 (ja) 多層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