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9158A -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9158A CN103609158A CN201180071668.XA CN201180071668A CN103609158A CN 103609158 A CN103609158 A CN 103609158A CN 201180071668 A CN201180071668 A CN 201180071668A CN 103609158 A CN103609158 A CN 1036091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base station
- mobile terminal
- sequence numbering
- re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ple data streams, e.g.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carrier aggregation [CA] 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经由多个基站(4)从数据中继装置(3)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4)向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5)进行转发。数据中继装置(3)在将发往移动终端(5)的第1和第2数据分别向多个基站(4)中不同的基站(4)进行转发时,将比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4),将与第1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第2数据而转发到其它基站(4)。多个基站(4)的各方在从数据中继装置(3)转发的数据被赋予了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向数据赋予基于上述信息的序列编号而转发给移动终端(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转发。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应对传输路径中的数据缺损,进行重传控制。当进行了重传控制时,有时数据的到达顺序与发出顺序不同。因此,接收装置参照赋予给数据的序列编号来进行接收数据的顺序校正。
并且,对正在研究同时经由不同的基站装置将不同的数据转发到同一移动终端装置的技术。作为使这种转发成为可能的技术的例子,有Inter-eNB载波聚合和协作多点(CoMP:Coordinated Multi Point)技术。Inter-eNB载波聚合是从不同的基站经由多个载波同时接收不同数据的技术。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分别表述为“基站”和“移动终端”。
另外,公知有这样的通信方法:在从移动站经由多个基站到达无线网控制装置的多条路径上分别发送附加了发送顺序编号的数据。在该方法中,无线网控制装置监视各路径的通信状态,根据各路径的通信状态,决定是在全部多条路径上发送数据、是在预定2个以上的路径上发送数据、还是在预定的1条路径上发送数据。无线网控制装置将该决定的路径通知给移动站,移动站对各个不同的数据赋予发送顺序编号而在所通知的路径上将它们发出。无线网控制装置参照发送顺序编号重新排列通过各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到核心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245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同时经由不同的基站将一系列不同的数据转发到同一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当各基站独立地对转发数据赋予序列编号时,会发生赋予给一系列数据的序列编号与本来的顺序不一致的情况。结果,接收到数据的移动终端不能合适地校正顺序。
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目的是,在同时经由不同基站将一系列不同数据转发到同一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保持由各基站赋予给转发数据的序列编号的连续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装置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对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进行转发。数据中继装置具有第1处理器,第1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第1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多个基站的各方具有第2处理器,第2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从数据中继装置转发的数据被赋予了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向数据赋予基于上述信息的序列编号而转发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接收部接收从多个基站的各方转发的数据。
并且,根据另一装置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从数据中继装置向与多个基站连接的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数据中继装置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与该第1数据不同的第2数据分别向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反映到第1和第2数据中,将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并且将第2数据转发给其它基站。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接收部经由某个基站接收第1数据,并经由其它基站接收第2数据。
根据另一装置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中继装置,在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对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进行转发。数据中继装置具有处理器,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移动终端的第1和第2数据分别向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第1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
根据另一装置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向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基站具有处理器,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根据与数据中继装置中的发往移动终端的第1和第2数据的从网络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向由数据中继装置在第1数据之后接收的且转发到自站的第2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转发给移动终端。
根据另一装置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对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进行转发。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其接收由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第1和第2数据中、从某个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第1数据,并且接收从其它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第2数据;以及处理器,其根据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被赋予的序列编号进行数据顺序的校正。第1数据是在第2数据之前由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移动终端的数据,赋予给第2数据的序列编号是基于与数据中继装置中的第1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的序列编号。
根据方法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多个基站向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移动终端进行转发。数据中继装置进行这样的处理:在将发往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第1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第2数据而转发到其它基站。多个基站的各方在从数据中继装置被转发的数据被赋予了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向数据赋予基于上述信息的序列编号而转发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接收从多个基站的各方转发的数据。
根据公开的装置或方法,在同时经由不同的基站将一系列不同的数据转发给同一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保持了由各基站赋予给转发数据的序列编号的连续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是使用权利要求书公开的要素及其组合进行具体实施而实现的。应该理解为前述的一般性的记述以及下面的详细记述都是单纯的示例及说明,不能如权利要求书那样限定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层1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层2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层1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层2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数据中继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数据中继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路径设定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3是数据中继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通信系统1具有:网络2、数据中继装置3、基站4a和4b、以及移动终端5。网络2是将通信系统1与移动终端5之间收发的数据在有线区间内进行转发的网络。数据中继装置3从网络2接收从网络2向移动终端5发送的数据并向基站4a和4b转发。并且,数据中继装置3从基站4a和4b接收从移动终端5向网络2发送的数据并向网络2转发。
基站4a和4b经由无线通信线路与移动终端5进行通信,从数据中继装置3接收从网络2向移动终端5发送的数据并向移动终端5发送。并且,数据基站4a和4b从移动终端5接收从移动终端5向网络2发送的数据并向数据中继装置3转发。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基站4a和4b统称为“基站4”。
通信系统1可以是例如以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研讨的标准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方式为依据的通信系统。在该情况下,例如网络2对应于在公众网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进行中继的核心网。并且,数据中继装置3对应于S-GW(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和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和MME可以分别使用单独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单一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
<2.移动终端的结构>
图2示出移动终端5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移动终端5具有:基带处理电路10、应用处理用电路11、以及天线12。基带处理电路10具有:处理器13、数字信号处理器14、数据缓存器15、编解码电路16、调制电路17、以及无线电路18。应用处理用电路11具有:处理器19、声音编解码电路20、图像编解码电路21、声音输入输出设备22、以及图像输入输出设备23。图中,由虚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控制信息的交换。并且,由实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数据的交换。并且,在附图中,将基带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分别标记为“BB”和“DSP”。图2所示的硬件结构是实现移动终端5的硬件结构的一例。只要是在本说明书中执行以下记载的处理的,则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硬件结构。
编解码电路16进行在移动终端5与基站4之间收发的信号的层1处理中的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调制电路17进行层1处理中的调制处理和解调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器14控制这些编解码电路16和调制电路17。无线电路18进行数字基带信号与模拟无线频率信号之间的转换。处理器13执行层3处理和层2处理。数据缓存器15存储收发数据,在基带处理部10与应用处理用电路11之间中继收发数据。并且,处理器13进行呼叫连接的状态管理。
声音编解码电路20执行在移动终端5与基站4之间收发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处理。声音信号通过声音输入输出设备22进行输入输出。图像编解码电路21对在移动终端5与基站4之间收发的图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图像信号通过图像输入输出设备23来输入输出。处理器19控制这些声音编解码电路20和图像编解码电路21。
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5的结构例的图。移动终端5具有:无线信号处理部30、层1处理部31、层2处理部32、层3处理部33、以及应用层处理部34。无线信号处理部30的信号处理由图2所示的无线电路18执行。层1处理部31的处理由数字信号处理器14、编解码电路16和调制电路17执行。层2处理部32和层3处理部33的处理由处理器13执行。应用层处理部34中的处理由应用处理用电路11执行。
无线信号处理部30将由天线12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并且,无线信号处理部30将由移动终端5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成无线频率信号,经由天线12将其发送。
图4示出层1处理部31的结构例。层1处理部31具有:解调处理部40、解码处理部41、编码处理部42、以及调制处理部43。解调处理部40对无线信号处理部3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例如,解调处理部40可以进行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方式的解调处理。在该情况下,解调处理部40具有:测定部44、快速傅立叶变换部45、以及解调部46。另外,在附图中将快速傅立叶变换标记为“FFT”。测定部44进行小区搜索和接收信号的电平测定。快速傅立叶变换部45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而恢复子载波符号。解调部46对作为一次调制信号的子载波符号实施解调处理而恢复出编码数据。
解码处理部41对恢复出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处理部41具有:解速率匹配部47、合成部48、解码部49、以及差错检测部50。解速率匹配部47根据所分配的物理信道资源来恢复被伸缩的数据。合成部48通过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的重传处理而合成重传数据。解码部49例如通过Turbo解码处理对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差错检测部50对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处理。
编码处理部42进行发送信号的编码处理。编码处理部42具有:差错检测码附加部51、编码部52、以及速率匹配部53。差错检测码附加部51计算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码等的差错检测码并将其附加于发送数据。编码部52通过例如Turbo编码处理对数据进行编码。速率匹配部53根据分配的物理信道资源对编码数据进行伸缩。
调制处理部43进行编码数据的调制处理。例如,调制处理部43可以执行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方式的调制处理。在该情况下,调制处理部43具有:调制部54、离散傅立叶变换部55、映射部56、以及逆快速傅立叶变换部57。调制部54对编码的数据实施多值调制等的一次调制处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55通过对多值调制后的符号实施离散傅立叶变换来生成较宽频带的单一载波的频域信号。映射部56将频域信号映射到从基站4分配的物理信道资源的子载波上。逆快速傅立叶变换部57对分配在子载波上的频域信号进行快速逆傅立叶变换。另外,在附图中将离散傅立叶变换和逆快速傅立叶变换分别标记为“DFT”和“IFFT”。由调制处理部43调制过的信号由无线信号处理部30发送出去。
图5示出图3所示的层2处理部32的结构例。另外,在附图和以下说明中,将介质接入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分别标记为“MAC”、“RLC”和“PDCP”。层2处理部32具有:MAC接收部60、RLC接收部61、PDCP接收部62、PDCP发送部63、RLC发送部64、以及MAC发送部65。
MAC接收部60将从层1处理部31的差错检测部50接收到的数据按各逻辑信道进行分离并输出至RLC接收部61。RLC接收部61将从MAC接收部60接收到的数据按发送顺序重新排列后向PDCP接收部62转发。PDCP接收部62将从RLC接收部61接收到的数据按附加给该数据的序列编号的顺序排列,向层3处理部33和应用层处理部34输出。
PDCP发送部63向从层3处理部33和应用层处理部34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序列编号,向RLC发送部64转发。RLC发送部64通过重传控制处理将从PDCP发送部63接收到的数据向MAC发送部65送出。MAC发送部65使从RLC发送部64按各逻辑信道接收到的数据结合,向层1处理部31的差错检测码附加部51输出。MAC发送部65具有:进行发送信号的HARQ处理的HARQ处理部66、和使各逻辑信道的数据结合的结合处理部67。
参照图3,层3处理部33实施无线资源的控制和移动终端5的整体控制。层3处理部33执行寻呼、以及呼叫确立和释放处理等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控制。并且,层3处理部33执行进行测定的管理和报告的测量控制。例如,层3处理部33可以测定移动终端5处理的业务量,向基站4报告。层3处理部33执行进行越区切换和重选等连接切换控制的移动性控制处理。
应用层处理部34对与用户的通信目的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3.基站的结构>
下面,对基站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基站4a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基站4b也具有相同结构。基站4a具有:处理器70、编解码电路71、调制电路72、无线电路73、天线74、数据缓存器75、管理信息缓存器76、以及层2处理用辅助电路77。图中,由虚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控制信息的交换。并且,由实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数据的交换。图6所示的硬件结构仅是实现基站4a的硬件结构的一例。只要是在本说明书中执行以下记载的处理的,则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硬件结构。
编解码电路71进行在移动终端5与基站4a之间收发的信号的层1处理中的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调制电路72进行层1处理中的调制处理和解调处理。处理器70执行这些编解码电路71和调制电路72的控制、层2处理和层3处理、用户的连接状态的管理、以及资源分配调度处理。层2处理用辅助电路77执行层2处理的一部分。无线电路73进行数字基带信号与模拟无线频率信号之间的转换。数据缓存器75和管理信息缓存器76存储收发数据,在基站4a与数据中继装置3之间中继收发数据。在存储器78内存储有由基站4a的PDCP子层附加给发送数据的序列编号的值。
图7是示出基站4a的结构例的图。基站4b也具有相同结构。基站4a具有:无线信号处理部80、层1处理部81、层2处理部82-1~82-n、层3处理部83、状态通知部84、序列编号控制部85、连接状态管理部86、以及载波控制部87。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多个层2处理部82-1~82-n统称为“层2处理部82”。
无线信号处理部80的信号处理由图6所示的无线电路73执行。层1处理部81的处理由处理器70、编解码电路71和调制电路72执行。层2处理部82的处理由处理器70和层处理用辅助电路77执行。层3处理部83、状态通知部84、序列编号控制部85、连接状态管理部86和载波控制部87的处理由处理器70执行。
无线信号处理部80将由天线74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并且,无线信号处理部80将由基站4a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成无线频率信号,经由天线74进行发送。
图8示出层1处理部81的结构例。层1处理部81具有:解调处理部90、解码处理部91、编码处理部92、以及调制处理部93。解调处理部90进行由无线信号处理部80接收到的信号的解调处理。例如,解调处理部90可以进行基于SC-FDMA方式的解调处理。在该情况下,解调处理部90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部100、去映射部101、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02、以及解调部103。另外,在附图中将逆离散傅立叶变换标记为“IDFT”。
快速傅立叶变换部90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的接收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恢复子载波符号。去映射部101将映射到各载波上的符号分割成多个用户各自的符号S11~S1n。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02通过对单一载波的频域信号即各用户的子载波符号S11~S1n分别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恢复各用户的一次调制信号。解调部46对一次调制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并恢复各用户的编码数据S21~S2n。
解码处理部91进行各用户的编码数据S21~S2n的解码处理,对编码后的各用户的数据S31~S3n进行恢复。解码处理部91具有:解速率匹配部104、合成部105、解码部106、以及差错检测部107。解速率匹配部104、合成部105、解码部106、以及差错检测部107的处理与上述的解速率匹配部47、合成部48、解码部49、以及差错检测部50的处理相同。数据S31~S3n分别被输出至层2处理部82-1~82-n。
编码处理部92对分别从层2处理部82-1~82-n输入的各用户的数据S41~S4n进行编码,生成各用户的编码数据S51~S5n。编码处理部92具有:差错检测码附加部110、编码部111、以及速率匹配部112。差错检测码附加部110、编码部111以及速率匹配部112的处理与上述的差错检测码附加部51、编码部52以及速率匹配部53的处理相同。
调制处理部93进行各用户的编码数据S51~S5n的调制处理。例如,调制处理部93可以执行基于OFDMA方式的调制处理。在该情况下,调制处理部43具有:调制部113、映射部114、以及逆快速傅立叶变换部115。调制部113对各用户的编码数据S51~S5n实施多值调制等的一次调制处理,生成子载波符号S61~S6n。映射部114将子载波符号S61~S6n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的子载波上。逆快速傅立叶变换部115对子载波符号实施逆快速傅立叶变换并生成时域信号。由调制处理部93调制后的信号由无线信号处理部80进行发送。
图9示出层2处理部82-1的结构例。层2处理部82-2~82-n的结构与层2处理部82-1的结构相同。层2处理部82-1~82-n分别实施与各用户的数据S31~S3n和S41~S4n有关的层2处理。层2处理部82-1具有:MAC接收部120、RLC接收部121、PDCP接收部122、PDCP发送部123、RLC发送部124、以及MAC发送部125。并且,MAC发送部125具有:HARQ处理部126、和结合处理部127。MAC接收部120、RLC接收部121、PDCP接收部122、PDCP发送部123、RLC发送部124、以及MAC发送部125的处理分别与MAC接收部60、RLC接收部61、PDCP接收部62、PDCP发送部63、RLC发送部64、以及MAC发送部65的处理相同。PDCP发送部123在PDCP子层中进行对从数据中继装置3接收到的分组数据附加序列编号的处理。
参照图7。层3处理部83执行无线资源的控制和RRC连接控制。状态通知部84测定基站4a的预定状态,向数据中继装置3进行通知。预定状态可以是例如基站4a处理的业务量和数据缓存器75的剩余容量等的与基站4a的负荷有关的状态。
序列编号控制部85可以执行用于使存储在存储器78内的序列编号的值在与其它基站4b之间同步的处理。例如,序列编号控制部85响应于从数据中继装置3发送的序列编号请求信号,将存储在存储器78内的序列编号的值向数据中继装置3发送。并且,例如,序列编号控制部85将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改写成从数据中继装置3通知的序列编号指定值。
并且,序列编号控制部85可以根据伴随着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数据而从数据中继装置3发送的序列编号基础信息,执行指定存储在存储器78内的序列编号的值的处理。
连接状态管理部86执行与基站4a连接的各用户的连接状态管理。载波控制部87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处理。并且,载波控制部87进行用于设定如下路径的处理,该路径用于将从数据中继装置3发送的不同数据同时经由不同的基站4转发到同一移动终端5。
例如,载波控制部87向其它基站4b通知路径追加请求。路径追加请求是请求由其它基站4b也执行将来自数据中继装置3的发送数据向与基站4a连接中的移动终端5转发的转发处理。并且,载波控制部87判定从其它基站4b通知的路径追加请求的可否,将作为该响应的路径追加请求响应向其它基站4b进行通知。在根据从其它基站4b通知的路径追加请求实施数据转发处理的情况下,载波控制部87将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的物理信道的设定通知给其它基站4b。
而且,载波控制部87可以进行基站4a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时使用的物理信道资源与其它基站4b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时使用的物理信道资源的调整。载波控制部87可以例如实施使分别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时使用的无线频率不同的资源分配处理,使得物理信道资源在基站4a与其它基站4b之间不竞争。
<4.数据中继装置的结构>
下面,说明数据中继装置3的结构。图10是示出数据中继装置3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数据中继装置3包括:处理器130、数据缓存器131、管理信息缓存器132、以及数据转发处理辅助电路133。图中,由虚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控制信息的交换。并且,由实线描绘的连接线表示数据的交换。图10所示的硬件结构仅是实现数据中继装置3的硬件结构的一例。只要是在本说明书中执行以下记载的处理的,就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硬件结构。
处理器130执行用户移动性处理,该用户移动性处理是指按各移动终端5对可选择用于向移动终端5进行数据转发的路径有关的路径信息进行管理。管理信息缓存器132存储路径信息。并且,处理器130执行判断将发往移动终端5的数据转发到哪个基站5的转发路径判断处理。并且,对从基站4报告的预定状态相关的通知进行监视。处理器130根据基站4的预定状态判断转发路径。并且,处理器130在PDCP子层中执行对附加给转发数据的序列编号进行管理的处理。
数据缓存器131和管理信息缓存器132存储收发数据,在基站4a与数据中继装置3之间中继收发数据。数据转发处理辅助电路133辅助在基站4与数据中继装置3之间的数据转发。例如,数据转发处理辅助电路133可以是这样的硬件:当指定了存储有转发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开头地址、尺寸和转发时使用的参数时,将转发数据和需要的信息转发给基站4。
另外,数据中继装置3可以作为单体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也可以作为多个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例如,在数据中继装置3是S-GW和MME的情况下,S-GW和MME可以由一体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也可以由单独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
图11是示出数据中继装置3的结构例的图。数据中继装置3具有:移动性管理部140、状态监视部141、路径选择部142、序列编号控制部143以及计数器144。移动性管理部140、状态监视部141、路径选择部142、序列编号控制部143以及计数器144的处理由处理器130执行。
移动性管理部140按各移动终端5对可选择用于向移动终端5转发从网络2接收到的数据的路径的路径信息进行管理。路径信息在与移动终端5的服务连接建立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基站4的载波控制部87新追加了使从数据中继装置3至移动终端5的数据经由的基站4的情况下生成。
状态监视部141对从基站4的状态通知部84报告的基站4的预定状态进行监视。路径选择部142根据基站4的预定状态,选择将保持在移动性管理部140中的、可选择用于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的路径中的哪个路径用于数据转发。例如,路径选择部142选择经由负荷较轻的基站4的路径。
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在PDC子层中执行对附加于转发数据的序列编号进行管理的处理。例如,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执行使从数据中继装置3转发到同一移动终端5的不同数据分别经由的不同基站4a和4b内的存储器78中所存储的序列编号的值相互同步的处理。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针对一方的基站4a,发送将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向数据中继装置3进行发送的序列编号请求信号。并且,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使用根据序列编号请求信号从一方的基站4a取得的序列编号,使另一方基站4b改写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生成在基站4的PDCP子层中的序列编号的决定时使用的序列编号基础信息,与数据转发一起向基站4进行通知。与转发到某个基站4a的数据一起被发送的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可以具有与经由基站4a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数据和在该数据之前发送的且经由其它基站4b被转发给移动终端5的数据之间的数据顺序对应的值。通过参照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基站4a可以根据来自数据中继装置3的、从数据中继装置3被发送至基站4a数据和该数据之前被发送至其它基站4b的其它数据的数据顺序,决定数据的序列编号。因此,即使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多个数据经由通过不同基站4的路径,也能够将与数据顺序对应的序列编号赋予给数据。
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按照例如数据中继装置3从网络2接收数据的接收顺序决定由数据中继装置3转发的数据的数据顺序。并且,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根据赋予给从网络2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决定由数据中继装置3转发的数据的数据顺序。
例如,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可以是在从经由基站4a向移动终端5转发上次数据到本次的数据转发之间、经由基站4a以外的其它基站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数据量或分组数的累积值。并且,序列编号基础信息也可以是例如在从数据中继装置3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一系列数据开始到本次的数据转发之间、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数据量或分组数的累积值。这样决定的序列编号基础信息的值根据从数据中继装置3向基站4a转发的数据、以及在该数据之前向其它基站4b转发的数据由数据中继装置3从网络接收的接收顺序而成为不同的值。计数器144对向移动终端5转发的数据量或分组数的累积值进行计数。
<5.路径的设定处理>
接下来,对用于从数据转发装置3经由多个基站4向同一移动终端5转发不同数据的路径的设定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2是路径设定的处理的说明图。在以下说明中,假定了这样的情况:在数据转发装置3经由基站4a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的状态下,新追加经由基站4b的路径。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下述的操作AA~AJ的各操作可以是步骤。
参考标号200表示基站4a的存储器78中存储的序列编号的值。紧邻新增加的路径之前的序列编号的值是“A”。在操作AA中,移动终端5的层3处理部33测定移动终端5处理的业务量,向基站4a进行报告。基站4a的载波控制部87根据移动终端5的业务量,判断分配给移动终端5的物理信道可否增加。在图12和图13中将序列编号标记为“SN”。
在增加向移动终端5分配的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基站4a的载波控制部87判断是否新追加经由基站4b的路径。在追加经由基站4b的路径的情况下,在操作AB中,基站4a的载波控制部87将路径追加请求通知给其它基站4b。
在基站4b中可将来自数据中继装置3的数据转发给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在操作AC中,基站4b的载波控制部87将告知执行数据转发处理的路径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基站4a。此时,基站4b的载波控制部87将基站4b分配给移动终端5的物理信道资源通知给基站4a。
另外,在操作AB和AC中,基站4a和4b的载波控制部87可以进行使向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时使用的无线频率在基站4a和4b之间不同的资源分配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4a的载波控制部87可以在路径追加请求中将基站4a使用的无线频率告知给基站4b。基站4b的载波控制部87将与基站4a使用的无线频率不同的频率的物理信道资源分配给移动终端5。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基站4a接收到路径追加请求响应时,可以向移动终端5重新分配与基站4b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的物理信道资源。通过这样的资源分配处理,从基站4a和4b经由多个载波同时发送不同数据的Inter-eNB载波应用成为可能。
在操作AD中,基站4a的层3处理部83通知基站4b分配给移动终端5的物理信道资源。在基站4a重新分配资源的情况下,层3处理部83根据需要通知基站4a分配给移动终端5的物理信道资源。
在操作AE中,移动终端5的层3处理部33进行所通知的物理信道的设定,将物理信道的设定完成通知给基站4b。在操作AF中,基站4b向数据转发装置3进行数据转发路径的追加请求。接收到路径追加请求的数据转发装置3的路径选择部142将经由基站4b的路径追加到至移动终端5的数据转发用路径中。
在操作AG中,数据转发装置3的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询问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的序列编号请求信号发送给基站4a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在操作AH中,序列编号控制部85向数据转发装置3的序列编号控制部143通知序列编号的值“A”。
在操作AI中,数据转发装置3的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序列编号指定值“A”发送到基站4b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在操作AJ中,序列编号控制部85将存储在存储器78内的序列编号改写为指定值“A”。通过这些操作AG~AJ,不同的基站4a和4b之间的序列编号的同步处理完成。
另外,上述的同步处理AG~AJ是在基站4a已经与移动终端5进行通信的状态下追加基站4b的情况的例子,然而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如在会话开始时同时设定多个路径的情况那样,已有的路径不存在。在该情况下,只要选择同时设定的多个路径的基站4中的任一个并发送序列编号请求信号,并使其它基站4的序列编号与该基站4的序列编号一致即可。
<6.序列编号的控制的第1例>
接下来,对赋予给经由上述的基站4a和4b的数据的序列编号的控制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例中,数据转发装置3的序列编号控制部143生成序列编号控制部85对基站4提供的序列编号进行校正的校正量即偏移值,作为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图13是序列编号控制部的处理的说明图。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下述的操作BA~BO的各操作可以是步骤。
参考标号201和202表示基站4a和4b的存储器78中分别存储的序列编号的值。通过图12所示的同步处理AG~AJ,基站4a和4b的存储器78中分别存储的序列编号的值被设定为同一值“A”。并且,在执行了同步处理AG~AJ的情况下,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基站4a用的偏移值和基站4b用的偏移值均设定为“0”。
在操作BA中,数据转发装置3将从网络2接收到的10个分组数据转发给基站4a。此时,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偏移值“0”发送给基站4a。在操作BB中,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针对该分组数据被转发的基站4a存储的偏移值设定为“0”,使针对该分组数据未被转发的基站4b而存储的偏移值增加“10”,将值变更为“10”。
在操作BC中,基站4a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使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A”加上从数据转发装置3发送的偏移值,由此来校正序列编号。在该情况下,由于偏移值是“0”,因而序列编号的值不变。在操作BD中,基站4a将从数据转发装置3转发的10个分组数据向移动站5转发。此时,基站4a的层2处理部82将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从值“A”开始的10个序列编号“A”~“A+9”分别赋予给10个分组数据。通过向10个分组数据分别赋予序列编号,在操作BE中,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被更新为“A+10”。
在操作BF中,数据转发装置3将从网络接收到的4个分组数据转发到基站4b。此时,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基站4b用的偏移值“10”发送给基站4b。在操作BG中,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针对该分组数据被转发的基站4b而存储的偏移值设定为“0”,使针对该分组数据未被转发的基站4a而存储的偏移值增加“4”,将值变更为“4”。
在操作BH中,基站4b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进行使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A”加上从数据转发装置3发送的偏移值“10”的校正,将序列编号变更为“A+10”。在操作BI中,基站4b将从数据转发装置3转发的4个分组数据向移动站5转发。此时,基站4b的层2处理部82将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从值“A+10”开始的4个序列编号“A+10”~“A+13”分别赋予给4个分组数据。通过向4个分组数据分别赋予序列编号,在操作BJ中,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被更新为“A+14”。
在操作BK中,数据转发装置3将从网络2接收到的5个分组数据转发到基站4b。此时,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基站4b用的偏移值“0”发送给基站4b。在操作BL中,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将针对该分组数据被转发的基站4b而存储的偏移值设定为“0”,使针对该分组数据未被转发的基站4a而存储的偏移值增加“4”,将值变更为“9”。
在操作BM中,基站4b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进行使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A+14”加上从数据转发装置3发送的偏移值的校正。在该情况下,由于偏移值是“0”,因而序列编号的值不变。在操作BN中,基站4b将从数据转发装置3转发的5个分组数据向移动站5转发。此时,基站4b的层2处理部82将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从值“A+14”开始的5个序列编号“A+14”~“A+18”分别赋予给4个分组数据。通过向5个分组数据分别赋予序列编号,在操作BO中,存储在存储器78中的序列编号的值被更新为“A+19”。
如以上所述,通过控制序列编号,对在分别经由基站4a和4b的多个路径上传送的一系列分组数据附加连续的序列编号。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不同路径上转发的分组数据的到达顺序与正确的数据顺序不同,接收到分组数据的移动终端5也可以正确校正接收数据的顺序。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同时经由的基站4的数量是2台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在同时经由的基站4的数量是3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决定顺序编号。例如,考虑在经由3台以上的n台基站4向同一移动终端5转发数据的情况。关于向某基站4发送的偏移值,在从上次经由该基站4转发数据到本次数据转发之间,可以决定作为经由其它(n-1)台基站4的分组数的累积值。
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转发装置3的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取代偏移值而将序列编号用作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序列编号控制部143可以将向基站4转发的多个分组数据的开头分组的序列编号作为序列编号基础信息进行发送。基站4b的序列编号控制部85在接收到序列编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接收到的序列编号改写存储在存储器78内的序列编号。
<7.关于逻辑信道的设定>
下面,对基站4与移动终端5之间的逻辑信道的设定进行说明。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序列编号控制处理来控制在PDCP子层赋予给数据的PDCP序列编号,可以使经由不同路径的数据的PDCP序列编号的顺序与本来的数据顺序一致。
这里,PDCP序列编号和在RLC子层赋予给数据的RLC序列编号是独立决定的。因此,当向经由不同的基站4a和4b的路径分配了同一逻辑信道时,这些基站4a和4b独立地赋予的RLC序列编号在移动终端5混合存在,因而在RLC子层中不能正确进行顺序校正。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经由多个基站4向同一移动终端5同时转发从数据中继装置3发送的不同数据的各个路径分别分配不同的逻辑信道。经由数据的多个基站4的载波控制部87当在图12所示的操作AB和AC中追加新的路径时,也可以按照使多个基站与移动终端5之间的逻辑信道为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方式来进行逻辑信道的设定处理。载波控制部87在图12所示的操作AD中由层3处理部83将物理信道资源通知给移动终端5时,可以将逻辑信道的设定通知给移动终端5。
移动终端5的MAC接收部60按照分别对应于经由数据的多个基站4而分配的各逻辑信道来分离接收数据。分别经由多个基站4的数据分别在RLC接收部61被处理。PDCP接收部62对按各逻辑信道分离的且分别经由多个基站4的数据进行组合,按序列编号来校正顺序。
这样通过按经由数据的多个基站4各方分离逻辑信道,即使在不同的路径上转发数据,也能够在各路径的基站4独立地赋予RLC序列编号。
<8.序列编号的控制的第2例>
接下来,对序列编号的控制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数据转发装置3可以将序列编号基础信号按各分组数据向基站4进行发送。此时,数据转发装置3可以将序列编号基础信息与分组数据分开或者赋予给各分组数据,向基站4进行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4的层2处理部82根据按各分组数据发送的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决定分别附加给各分组数据的序列编号并附加给分组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序列编号基础信息可以是序列编号本身。在该情况下,移动站4的层2处理部82可以将从数据转发装置3发送的序列编号存储在分组的报头中。或者,数据转发装置3的路径选择部142可以在发送分组数据的报头中直接存储序列编号。
根据本实施例,在不同路径上转发的分组数据的到达顺序与正确的数据顺序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在移动终端5中正确地校正接收数据的顺序。
应该理解为,在此记述的所有示例及条件性用语是以教育为目的的,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和随着技术进步而由发明者定义的概念,不能限定为具体记述的上述示例和条件、以及有关表示本发明的优越性和劣势性的本说明书中的示例的结构。应该理解为,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置换及修改。
标号说明
1:通信系统;2:网络;3:数据中继装置;4、4a、4b:基站装置;5:移动终端装置;14:数字信号处理器;16:编解码电路;17:调制电路;18:无线电路;70、130:处理器;
Claims (14)
1.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具有第1处理器,所述第1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所述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所述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所述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
所述多个基站的各方具有第2处理器,所述第2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转发的数据被赋予了所述信息的情况下,对所述数据赋予基于所述信息的序列编号而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从所述多个基站的各方转发来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是与所述第1数据的数据量对应的偏移值,
所述第1处理器将所述偏移值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而转发到所述其它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基站的各方具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保持赋予给数据的序列编号的值,
所述第1处理器在所述多个基站之间进行使保持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序列编号的值同步的同步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处理器在所述同步处理之后,通过使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反映到在所述存储器中保持的值上,来决定所述序列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3处理器,所述第3处理器进行以下处理:
按与所述多个基站分别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的各个来分离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数据的处理;以及
按照所述序列编号校正由所述分离部分离出的所述数据的顺序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处理器进行以下处理:
向与所述基站不同的其它基站请求执行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转发处理;以及
使所述基站与所述其它基站之间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转发数据的无线频率不同的资源分配处理。
7.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中继装置,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所述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所述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所述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
8.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根据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中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从网络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对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在所述第1数据之后接收的且转发给本站的所述第2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9.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中、从某个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所述第1数据,并且接收从其它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所述第2数据;以及
处理器,其根据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分别被赋予的所述序列编号进行数据顺序的校正,
所述第1数据是在所述第2数据之前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
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的序列编号是基于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中的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的序列编号。
10.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中继装置进行如下处理:在将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所述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所述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所述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
所述多个基站的各方在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转发的数据被赋予了所述信息的情况下,对所述数据赋予基于所述信息的序列编号而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从所述多个基站的各方转发来的数据。
11.一种数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其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分别向所述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比所述第2数据先接收到的所述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将与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而转发给其它基站。
12.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其是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通信方法,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向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的通信方法进行如下处理:根据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中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从网络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向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在所述第1数据后接收的且转发到本站的所述第2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
13.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其是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在经由多个基站从数据中继装置向移动终端转发数据时,所述多个基站对所述数据赋予序列编号而向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转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接收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第1数据和第2数据中、从某个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所述第1数据,并且接收从其它基站被赋予了序列编号的所述第2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分别被赋予的所述序列编号进行数据顺序的校正,
所述第1数据是在所述第2数据之前由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
赋予给所述第2数据的序列编号是基于与所述数据中继装置中的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对应的信息的序列编号。
14.一种通信系统,其从数据中继装置向与多个基站连接的移动终端转发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中继装置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在将从网络接收到的发往所述移动终端的第1数据和与该第1数据不同的第2数据分别向所述多个基站中不同的基站进行转发时,将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的接收顺序反映到所述第1数据和第2数据中,将所述第1数据转发给某个基站,并且将所述第2数据转发给其它基站,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所述接收部经由所述某个基站接收所述第1数据,并且经由所述其它基站接收所述第2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1/063961 WO2012172689A1 (ja) | 2011-06-17 | 2011-06-17 | 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装置、基地局、移動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9158A true CN103609158A (zh) | 2014-02-26 |
CN103609158B CN103609158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47356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16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9158B (zh) | 2011-06-17 | 2011-06-17 |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13705B2 (zh) |
EP (1) | EP2723115A4 (zh) |
JP (1) | JP5892163B2 (zh) |
KR (1) | KR101613310B1 (zh) |
CN (1) | CN103609158B (zh) |
WO (1) | WO201217268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52467A1 (zh) * | 2019-09-20 | 2021-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03329A1 (en) * | 2012-01-19 | 2015-01-01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MP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JP6259578B2 (ja) * | 2013-03-25 | 2018-01-1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CN104244349B (zh) * | 2013-06-18 | 2021-06-15 | 索尼公司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4378777B (zh) | 2013-08-13 | 2020-12-22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基站设备、通信设备和方法 |
US9991997B2 (en) | 2014-02-21 | 2018-06-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pecific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US10841833B2 (en) * | 2016-10-12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reamlined user plane headers for high data rat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09836C2 (sv) * | 1997-06-13 | 1999-03-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rrangemang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FI106494B (fi) | 1998-11-05 | 2001-02-15 | Nokia Networks Oy | Kehystahdistusmekanismi |
JP3545682B2 (ja) * | 2000-07-04 | 2004-07-2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高速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 |
US6882677B2 (en) * | 2001-02-28 | 2005-04-1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handoff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ES2743319T3 (es) * | 2001-08-14 | 2020-02-18 | Qualcomm Inc |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la conectividad de redes inalámbricas |
CN100459540C (zh) * | 2003-03-04 | 2009-02-04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面向分组地传输数据的方法和可无线耦合的通信设备 |
DE10314466A1 (de) * | 2003-03-28 | 2004-10-14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ndensierten Harzen in Pulverform |
JP4705814B2 (ja) * | 2005-07-08 | 2011-06-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同期配信方法 |
WO2007043459A1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Nec Corporation |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20070110015A1 (en) * | 2005-10-19 | 2007-05-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 diversity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
EP2001246A2 (en) * | 2006-03-28 | 2008-12-10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route control device,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
JP5140975B2 (ja) | 2006-09-14 | 2013-0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
JP4768030B2 (ja) | 2006-10-04 | 2011-09-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転送方法 |
JP4801743B2 (ja) * | 2006-12-22 | 2011-10-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局及び中継局並びに中継方法 |
AU2007352754C1 (en) * | 2007-04-26 | 2012-09-06 | Fujitsu Limited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ordering method |
WO2009019789A1 (ja) * | 2007-08-09 | 2009-02-12 | Fujitsu Limite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並び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US8477719B2 (en) * | 2007-10-01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order delivery in downlink during handover |
JP5157652B2 (ja) * | 2008-06-03 | 2013-03-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2011
- 2011-06-17 WO PCT/JP2011/063961 patent/WO2012172689A1/ja unknown
- 2011-06-17 KR KR1020137032760A patent/KR10161331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6-17 EP EP11867779.8A patent/EP272311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6-17 JP JP2013520393A patent/JP58921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6-17 CN CN201180071668.XA patent/CN1036091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2-04 US US14/096,366 patent/US93137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UJITSU: "Semi-continuous PDCP SN Approach",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59BIS R2-07442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52467A1 (zh) * | 2019-09-20 | 2021-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172689A1 (ja) | 2012-12-20 |
US9313705B2 (en) | 2016-04-12 |
KR101613310B1 (ko) | 2016-04-19 |
EP2723115A4 (en) | 2015-07-01 |
JPWO2012172689A1 (ja) | 2015-02-23 |
EP2723115A1 (en) | 2014-04-23 |
CN103609158B (zh) | 2017-05-24 |
KR20140016373A (ko) | 2014-02-07 |
US20140094179A1 (en) | 2014-04-03 |
JP5892163B2 (ja) | 2016-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46825B2 (en) | Transmitting node, receiving node, method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11088941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4651470A (zh) |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动态交叉链路干扰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609158A (zh) |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
US10869213B2 (en) | Transmission status repo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674850B1 (ko) | Nr 시스템에서 mr-dc에 대한 단말 능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640223A (zh) | 一种上报bsr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 |
CN110199541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1023464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0181993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8157756A1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1974162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20190356422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8260208A (zh) | 一种多载波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2088715B (zh) |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设备 | |
KR2021004135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554544B (zh) | 一种传输方法、通知方法、传输单元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18233313A1 (zh) | 一种无线接入网络中用户面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614446B (zh) |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 |
WO2023029240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10125879A (ko) | 백홀 및 액세스 홀 결합 시스템에서 du에게 ip 주소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210078140A (ko)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손실 측정을 동적으로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918277A (zh) | 一种进行频点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3301608A (zh) | 一种传输集群语音业务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1453421A (zh) | 多载频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