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205B -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205B
CN103596205B CN201210296015.8A CN201210296015A CN103596205B CN 103596205 B CN103596205 B CN 103596205B CN 201210296015 A CN201210296015 A CN 201210296015A CN 103596205 B CN103596205 B CN 103596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srp
lev
advance
time
rsr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6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205A (zh
Inventor
梁双春
方媛
胡亚希
成梦虹
陈彦名
袁静
霍筱宁
段伟希
陈燕雷
孙超
刘佳
秦博
赵培
吕良栋
马智
陈光宇
罗枫
詹义
李端
罗建迪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60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6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9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依据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来源于测量报告,而不再依赖于路测。由于相比于通过路测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依据测量报告而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更高效且耗费的处理资源更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状态的确定效率,且降低确定网络状态所耗费的资源量。

Description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弱覆盖”是指由于基站间距过大,或者建筑物遮挡等原因而导致小区边界区域信号较弱。由于弱覆盖会直接影响通话质量,因此目前有技术提出通过考察小区是否处于弱覆盖状态而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网络优化。
目前判断目标小区是否处于弱覆盖状态的方式主要是:首先确定目标小区的小区级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然后,若发现目标小区的KPI掉话率高于预设的掉话率门限值,同时切换成功率低于预设的切换成功率门限值,则初步判断该目标小区可能处于弱覆盖状态。为准确确定目标小区是否处于弱覆盖状态,针对初步判断为处于弱覆盖状态的目标小区,可以进一步通过路测而获得目标小区的用户终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若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获得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低于预设功率门限值,就可以判定目标小区处于弱覆盖状态。
通过路测获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容易受限于街道规划和建筑物阻碍,如执行路测的车辆受到街道限制可能需要绕行才能进入或接近目标区域等,从而其效率较低,且也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也就导致了基于路测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而实现确定弱覆盖小区的效率较低,且资源耗费过大。
类似的,针对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确定其他网络状态(如小区边缘覆盖状态和小区信号质量等)的场景中,同样存在着效率较低,且资源耗费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基于现有技术提供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确定方式确定网络状态的效率较低且资源耗费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RSRP_LEV;
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
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
根据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网络状态。
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包括:
测量报告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解析单元,用于从测量报告获得单元获得的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RSRP_LEV;
个数统计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
个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个数统计单元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
网络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网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案所依据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来源于测量报告,而不再依赖于路测。由于相比于通过路测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依据测量报告而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更高效且耗费的处理资源更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状态的确定效率,且降低确定小区网络状态所耗费的资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a为实际应用中实现实施例2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实施例2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小区网络状态的确定效率和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测量报告(MR,Measurement Report)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并根据确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确定小区网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中,考虑到TD-LTE系统的物理层上报的MR中会包含UE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等表征小区的信号覆盖情况的数据,因此提出根据MR来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并基于确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确定小区网络状态,从而避免了依赖于路测方式确定小区网络状态而存在的效率低下,且资源耗费量较大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案。
实施例1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目标小区的基站,也可以是设置在目标小区的基站中的设备,也可以是设置在OMC中的设备。该方法的的具体实现流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以执行主体为基站为例,基站可以通过对MR的采集而获得MR。
根据3GPP规定,UE可以周期性(比如以5s为周期)地产生并向自身所在小区的基站发送包含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测量数据。例如,假设某时刻下,目标小区中的UE测量得到自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为-121dBm,则通过表1所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3GPP规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判断出-121dBm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为RSRP_LEV_20,从而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121dBm承载在RRCMeasurementReport信令的用于表示RSRP_LEV_20的值的字节中,并上报给基站;5s后,UE测量得到自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118dBm,并根据表1确定出-118dBm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为RSRP_LEV_23,从而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118dBm承载在RRC MeasurementReport信令的用于表示RSRP_LEV_23的值的字节中,并上报给基站;5s后,若UE再次测量得到自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116dBm,则类似地,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116dBm承载在RRC MeasurementReport信令的用于表示RSRP_LEV_25的值的字节中上报给基站。
表1:
步骤12,从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
步骤13,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分别确定对应于不同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
步骤14,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对应存储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对应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基于表1和前文所假设的UE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可以确定:针对该目标小区,MR.RSRP.00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个数为1、MR.RSRP.01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个数为2,而其他测量报告统计值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个数均为0。
表1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可以是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划分策略划分的,该划分策略可以但不限于为:将小于-120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将-120dBm和-115dBm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作为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并对由-115dBm和-80dBm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36个区间范围不大于1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对由-80dBm和-60dBm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10个区间范围不大于2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以及将大于等于-60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
步骤15,基于对应存储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
其中,该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是根据针对目标小区设置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设置的。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不执行上述存储步骤,而直接根据执行步骤13而统计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执行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直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对应关系,也能够确定出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然而,这样的方式在需要多次确定针对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的场景下,每次都需要分别对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所涵盖的各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重新一一确定,从而会耗费较多的处理资源。而采用表1所示的测量报告统计参数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对应于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一般会大于对应于每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因此在上述场景下,基于表2相当于减少了执行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操作的次数,从而可以迅速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个数,从而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步骤16,根据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确定目标小区是否为弱覆盖小区。
比如,当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满足: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均小于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时,步骤1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目标小区是否为弱覆盖小区。具体地,可以确定处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个数和预先根据MR而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总个数的比值。则该比值越大,说明接收信号较弱的参考信号的用户终端越多,从而目标小区处于弱覆盖状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目标小区处于弱覆盖状态的可能性越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比较上述比值和预设比例阈值v1;并在比较出该比值大于v1时,确定目标小区处于弱覆盖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执行指示基站执行相应的网络优化方案的操作。
实施例1中,假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为x,且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为(0,x),则有下述公式成立:
处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个数在基于MR获得的针对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总个数中的比例=(MR.RSRP.00+MR.RSRP.01+…+MR.RSRP.u)/(MR.RSRP.00+MR.RSRP.01+…+MR.RSRP.47)
其中,u为包含(0,x)、且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最接近于x的、由划分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构成的区间所对应的测量报告统计值的排列序号。比如,以表1为例,若x为-114dBm,即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为(0,-114),则根据上述关于u的限制,可以确定u=02。
由于相比于采用路测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依据测量报告而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方式效率更高且耗费的资源更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状态的确定效率,并降低耗费的资源量。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为了确定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引入了时间提前量值作为判定依据,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类似的,时间提前量值也可以是根据MR而获取的。
实施例2以TD-LTE系统作为其应用场景。对于TD-LTE系统而言,基于物理层上报的MR中包含的数据的丰富性,可以将MR用于触发TD-LTE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也可以将其作为TD-LTE系统的操作维护依据,或作为TD-LTE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依据。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MR中包含有针对UE的时间提前量值,从而提出通过OMC收集MR,并通过MR中包含的时间提前量值,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
为了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可以在OMC中新增一个称为“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的装置,或通过对OMC原有设备的改造而使其具备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所实现的功能。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MR生成计数器,该计数器可以位于基站中,也可以位于OMC中。包含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和MR生成计数器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MR生成计数器的功能与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的功能相结合,可以完整地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
基于图2a所示的系统结构,实施例2中实现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的具体流程包括如图2b所示的下述步骤:
步骤21,基站采集MR。
根据3GPP规定,UE可以周期性(比如以5s为周期)地产生并向自身所在小区的基站发送包含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的测量数据。例如,假设某时刻下,目标小区中的UE测量得到自身的时间提前量值TADV为38Ts,则通过表2所示的时间提前量值区间与3GPP规定的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判断出38Ts所对应的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为TIME_ADVANCE_0000,从而将时间TIME_ADVANCE_0000承载在RRCMeasurementReport信令中上报给基站;5s后,UE测量得到自身的时间提前量值TADV=41Ts,并根据表2确定出41Ts所对应的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为TIME_ADVANCE_0001,从而将TIME_ADVANCE_0001承载在RRCMeasurementReport信令中上报给基站;5s后,若UE再次测量得到自身的时间提前量值TADV=42Ts,则类似地,将TIME_ADVANCE_0001承载在RRCMeasurementReport信令中上报给基站。
MR除来自于UE外,还可以来自于基站的物理层和RLC层,MR也可以是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所获得的MR也可以来自于除基站外的、可提供包括时间提前量值的MR的其他设备。
表2:
步骤22,基站中的MR生成计数器根据表3所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时间提前量值区间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对应存储对应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其中,存储的任意第一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时间提前量值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表3中,MR.Tadv00Rsrp00~MR.Tadv11Rsrp11即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表3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划分方式可以如表4所示。其划分策略包括:将小于-110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并对由-110dBm和-60dBm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10个区间范围不大于5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以及将大于等于-60dBm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对应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的一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统称为第一一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
表3:
表4:
基于表3,例如A终端在第一个测量周期内上报RSRP=-111dBm(M R.RSRP.00),TADV=304(对应MR.TimingAdvance.06),第二个测量周期上报RSRP=-64dBm(MR.RSRP.10),TADV=199(对应MR.TimingAdvance.04),B终端在第一个测量周期内上报RSRP=-106dBm(MR.RSRP.01),TADV=404(对应MR.TimingAdvance.07),第二个测量周期上报RSRP=-60dBm(M R.RSRP.11),TADV=812(对应MR.TimingAdvance.09)。则基于表3,有:MR.Tadv06Rsrp00=1,MR.Tadv04Rsrp10=1,MR.Tadv07Rsrp01=1,MR.Tadv09Rsrp11=1,其它值为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说明书页面宽度的限制,在表3中省略了对应于第一一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同时省略了对应于第二一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时间提前量值区间。
实施例2中,如表3所示,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划分策略可以但不限于为:将小于40时隙的时间提前量值划分到一个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并对由40时隙和200时隙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4个区间范围不大于40时隙的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对由200时隙和404时隙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2个区间范围不大于102时隙的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对由404时隙和1016时隙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3个区间范围不大于204时隙的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对由1016时隙和2040时隙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划分为一个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将大于等于2040时隙的时间提前量值划分到一个时间提前量值区间。
步骤23,基站将MR生成计数器统计得到的如表3所示的结果传送到OMC。
步骤24,针对目标小区,MOC中的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根据表3,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时间提前量值区间和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测量报告的个数,并确定该个数和在表3中存储的所有测量报告的个数的总和的比例值。
实施例2中,当指定时间提前量值区间所包含的时间提前量值大于处于目标小区的设定覆盖范围内的用户终端的时间提前量值,且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所包含的时间提前量值大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时,可按照下式计算上述比例:
比例=(MR.TadvyRSRPz+…+MR.Tadv11RSRP11)/(MR.Tadv00RSRP00+…+MR.Tadv11RSRP11)
比如,其中的y可以为预设的时间提前量值200Ts所对应的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表达式中的“Tadv”的排列序号05,而z可以为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95dBm所对应的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表达式中的“RSRP”的排列序号04。
步骤25,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基于确定的比值,判断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
比如,基于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比值,当判断出该比值大于a%(a将根据实际网络运行情况设定,例如:建网初期为70%,网络成熟时为90%)时,判断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较差,反之,则判断其边缘覆盖状态较好。针对边缘覆盖状态较差的目标小区,可以执行向其基站发送网络优化指令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案旨在提升网络优化时所参考的依据的全面性,其重点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手段实现网络优化;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可实现网络优化的方案,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网络优化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实施例3
为了确定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基于图2a所示的系统结构,实施例3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图3所示的下述步骤:
步骤31,基站采集MR。
根据3GPP规定,UE可以周期性(比如以5s为周期)地产生并向自身所在小区的基站发送包含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上报参数的测量数据。例如,目标小区中的UE通过表5所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与3GPP规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上报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与检测到的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并上报给基站;
表5:
步骤32,基站中的MR生成计数器根据表6所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对应存储对应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其中,存储的任意第二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表6中,MR.Tadv00Rsrp00~MR.Tadv11Rsrp11即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
表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说明书页面宽度的限制,在表6中省略了对应于第一一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
实施例3中,如表5所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划分策略可以但不限于为:将小于-19.5dB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并对由19.5dB和-3.5dB构成的左闭右开区间进行划分,得到16个区间范围不大于1dB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以及将大于等于-3.5dB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划分到一个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
步骤33,基站将MR生成计数器统计得到的如表6所示的结果传送到OMC。
步骤34,针对目标小区,MOC中的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根据表6,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和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测量报告的个数,并确定该个数和在表6中存储的所有测量报告的个数的总和的比例值。
实施例2中,当指定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所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大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且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所包含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大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时,可按照下式计算上述比例:
比例=(MR.RSRPpRSRQ00+..+MR.RSRP11RSRQq)/(MR.RSRP00RSRQ00+…+MR.RSRP11RSRQ17)
比如,其中的q可以为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15.5dB所对应的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表达式中的“RSRQ”的排列序号04,而q可以为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70dBm所对应的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表达式中的“RSRP”的排列序号08。
步骤35,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基于确定的比值,判断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
比如,基于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比值,当判断出该比值大于b%(b将根据实际网络运行情况设定,例如:建网初期为10%,网络成熟时为5%)时,判断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反之,则判断其信号质量较好。针对信号质量较差的目标小区,可以执行向其基站发送网络优化指令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案旨在提升网络优化时所参考的依据的全面性,其重点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手段实现网络优化;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可实现网络优化的方案,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网络优化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当确定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时,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可以从预先设置好的针对目标小区的多个网络优化方案中,选取一个适用于处于弱覆盖状态的目标小区的网络优化方案,并提供给基站,以指示基站执行该网络优化方案。
针对目标小区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一般认为导致其信号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天线方位角不合适,主方向没有对准主要用户群。或者由于建筑施工或台风暴雨等原因导致天线倾倒,方位角偏离原设计方向。或者由于社会原因用户群发生变化,例如居民拆迁等影响,导致用户群所在位置偏离原来方向。根据本方案,可以预先设置相应的网络优化方案:对天线加固或调整天线方向角等。此外,导致信号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还可能包括:上行干扰强或基站接收灵敏度降低。其中,导致上行干扰强的原因需要进一步通过考察基站的接收干扰功率值而判定,假设最终判定出上行干扰强的原因是出现了同频或异频干扰,则可以通过调整邻近小区上行载波频率的方法实现网络优化。而导致基站接收灵敏度低的原因则一般是由于基站的接收模块出现故障,此时可以进一步结合处于空闲状态的基站的接收干扰功率值做进一步判断,若发现正常接收干扰功率值减去该接收干扰功率值所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阀值,则可以判定基站的接收模块出现故障,从而可以通过排除该故障而实现网络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案旨在提升网络优化的效率,其重点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手段实现网络优化;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可实现网络优化的方案,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网络优化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图4所示的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该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功能单元:
测量报告获得单元41,用于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解析单元42,用于从测量报告获得单元41获得的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RSRP_LEV;
个数统计单元43,用于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单元42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
个数确定单元44,用于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个数统计单元43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
网络状态确定单元45,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44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网络状态。
可选的,当网络状态确定单元45具体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44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时,解析单元42还用于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TIME_ADVANCE;则个数统计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二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TIME_ADVANCE与MR.TimingAdvance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TimingAdvance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其中,任意第一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TIME_ADVANCE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上述场景下,个数确定单元44具体可以用于:基于MR.RSRP、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时间提前量值区间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可选的,当网络状态确定单元45具体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44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时,解析单元42还用于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上报参数。则个数统计单元43具体用于: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Q与RSRQ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RSRQ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其中,任意第二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RSRQ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在该场景下,可选的,个数确定单元44具体可以用于:基于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RSRP_LEV;
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
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
根据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网络状态;
若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网络状态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TIME_ADVANCE;则
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具体包括:
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二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TIME_ADVANCE与MR.TimingAdvance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TimingAdvance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其中,任意第一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TIME_ADVANCE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若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网络状态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上报参数RSRQ;则
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具体包括:
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Q与RSRQ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RSRQ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其中,任意第二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RSRQ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2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21至RSRP_LEV_02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
RSRP_LEV中的RSRP_LEV_26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RSRP_LEV中的RSRP_LEV_2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3,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6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6;
RSRP_LEV中的RSRP_LEV_61和RSRP_LEV_62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7,RSRP_LEV中的RSRP_LEV_63和RSRP_LEV_64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8,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9和RSRP_LEV_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46;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4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3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31至RSRP_LEV_03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RSRP_LEV中的RSRP_LEV_36至RSRP_LEV_04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6至RSRP_LEV_0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0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1;
TIME_ADVANCE与MR.TimingAdvance的对应关系包括: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00至TIME_ADVANCE_001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0,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20至TIME_ADVANCE_003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1,依此类推,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80至TIME_ADVANCE_009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4;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100至TIME_ADVANCE_0150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5,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151至TIME_ADVANCE_0201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6;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202至TIME_ADVANCE_0303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7,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304至TIME_ADVANCE_0405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8,依此类推,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406至TIME_ADVANCE_0507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9;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508至TIME_ADVANCE_101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10;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1020至TIME_ADVANCE_4095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具体包括:
基于MR.RSRP、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时间提前量值区间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3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31至RSRP_LEV_03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RSRP_LEV中的RSRP_LEV_36至RSRP_LEV_04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6至RSRP_LEV_0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0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1;
RSRQ与MR.RSRQ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Q中的RSRQ_00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0;
RSRQ中的RSRQ_01和RSRQ_02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1,RSRQ中的RSRQ_03和RSRQ_04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2,依此类推,RSRQ中的RSRQ_33和RSRQ_34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具体包括:
基于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7.一种网络状态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报告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针对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
解析单元,用于从测量报告获得单元获得的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上报参数RSRP_LEV;
个数统计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RSRP_LEV与第一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P的对应关系,根据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RSRP_LEV,分别统计对应于不同MR.RSRP的RSRP_LEV的个数;
个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和个数统计单元统计的所述个数,确定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的RSRP_LEV的个数;
网络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网络状态;
网络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边缘覆盖状态;则
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时间提前量值上报参数TIME_ADVANCE;
所述个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二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TIME_ADVANCE与MR.TimingAdvance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TimingAdvance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其中,任意第一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TIME_ADVANCE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网络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个数确定单元确定的个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则
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测量报告中解析得到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上报参数;
所述个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MR.RSRQ与RSRQ的对应关系,分别统计同时对应于MR.RSRP和MR.RSRQ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其中,任意第二二维上报参数所表征的测量报告满足:该测量报告包含的RSRP_LEV和RSRQ同为目标小区的同一用户终端在同一测量周期测量得到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2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21至RSRP_LEV_02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
RSRP_LEV中的RSRP_LEV_26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RSRP_LEV中的RSRP_LEV_2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3,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6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6;
RSRP_LEV中的RSRP_LEV_61和RSRP_LEV_62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7,RSRP_LEV中的RSRP_LEV_63和RSRP_LEV_64对应MR.RSRP中的MR.RSRP.38,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9和RSRP_LEV_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46;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47。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3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31至RSRP_LEV_03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RSRP_LEV中的RSRP_LEV_36至RSRP_LEV_04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6至RSRP_LEV_0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0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1;
TIME_ADVANCE与MR.TimingAdvance的对应关系包括: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00至TIME_ADVANCE_001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0,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20至TIME_ADVANCE_003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1,依此类推,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080至TIME_ADVANCE_009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4;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100至TIME_ADVANCE_0150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5,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151至TIME_ADVANCE_0201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6;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202至TIME_ADVANCE_0303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7,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304至TIME_ADVANCE_0405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8,依此类推,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406至TIME_ADVANCE_0507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09;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0508至TIME_ADVANCE_1019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10;
TIME_ADVANCE中的TIME_ADVANCE_1020至TIME_ADVANCE_4095对应MR.TimingAdvance中的MR.TimingAdvance.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MR.RSRP、MR.TimingAdvance与第一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时间提前量值区间的第一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RSRP_LEV与MR.RSRP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P_LEV中的RSRP_LEV_00至RSRP_LEV_03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31至RSRP_LEV_035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1,RSRP_LEV中的RSRP_LEV_36至RSRP_LEV_04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02,依此类推,RSRP_LEV中的RSRP_LEV_76至RSRP_LEV_080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0;
RSRP_LEV中的RSRP_LEV_81至RSRP_LEV_097对应MR.RSRP中的MR.RSRP.11;
RSRQ与MR.RSRQ的对应关系包括:
RSRQ中的RSRQ_00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0;
RSRQ中的RSRQ_01和RSRQ_02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1,RSRQ中的RSRQ_03和RSRQ_04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02,依此类推,RSRQ中的RSRQ_33和RSRQ_34对应于MR.RSRQ中的MR.RSRQ.17。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MR.RSRP、第三一维报告统计参数MR.RSRQ与第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参数的对应关系和统计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确定同时对应于指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区间和指定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区间的第二二维上报参数的个数。
CN201210296015.8A 2012-08-17 2012-08-17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96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015.8A CN103596205B (zh) 2012-08-17 2012-08-17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015.8A CN103596205B (zh) 2012-08-17 2012-08-17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205A CN103596205A (zh) 2014-02-19
CN103596205B true CN103596205B (zh) 2017-05-31

Family

ID=5008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6015.8A Active CN103596205B (zh) 2012-08-17 2012-08-17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6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976B (zh) * 2016-07-20 2019-01-08 张华� 基于测量报告的VoLTE分析方法
CN108235335B (zh) * 2016-12-15 2021-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网络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535233B (zh) * 2016-12-23 2019-11-26 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lte天线遮挡分析的方法
CN108540299B (zh) * 2017-03-02 2021-07-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故障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246727B (zh) * 2017-07-11 2021-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带的优化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11225388B (zh) * 2018-11-23 2022-03-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小区集优化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758B (zh) * 2008-12-09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用户位置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83082B (zh) * 2009-11-30 2013-04-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87510B (zh) * 2010-08-31 2014-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范围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02595480A (zh) * 2012-01-19 2012-07-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083082B (zh) * 2012-12-25 2015-01-07 北京天助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快速致热的医用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205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205B (zh) 网络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EP2938115B1 (en) Network coverage pl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54289B2 (e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verage optimization
CN1333607C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管理设备
JP4772584B2 (ja) 電気通信セルラー網内の搬送波出力計画方法とシステム
US20110130135A1 (en) Coverage hole detector
CN10687901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12973A (zh) 一种网络覆盖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281574B (zh)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小区的确定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3841602B (zh) 一种邻区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937306A (zh)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281575B (zh) 按时隙优先级的排序进行接入的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869020A (zh) 一种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44A (zh) 一种td-lte系统内干扰的定位方法
CN104053222A (zh) 基站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89B (zh) 一种Volte语音质量问题的自动化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8024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5813216A (zh) 一种基站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457853A (zh) 一种划分小区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8251B (zh) 一种用于室内外用户区分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07041A (zh) 一种基于扫频数据的天线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3596190A (zh) 小区覆盖集中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50B (zh) 一种识别可删除的小区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974264A (zh) 一种频点优选方法
CN103596204B (zh) 小区过覆盖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