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3145A -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3145A
CN103593145A CN201210310682.7A CN201210310682A CN103593145A CN 103593145 A CN103593145 A CN 103593145A CN 201210310682 A CN201210310682 A CN 201210310682A CN 103593145 A CN103593145 A CN 103593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system
storage device
operator scheme
model selection
selec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06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3145B (zh
Inventor
宋方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93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3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3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3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4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state or mode of one or mor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8Power saving in hard disk dr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88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using selective caching, e.g. byp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2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initialisation or re-initialis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8Hybri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该储存装置的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一模式选择参数;该计算机系统根据该模式选择参数所代表的一第一操作模式或一第二操作模式而运作;判断该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以及于该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选择性的变更该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盘式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利用涂满磁性物质的盘片所构成,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基本架构及各项技术逐渐成熟,其单位成本不断地降低。在高画质影像及设备更加普及的现在,此种低价格但是高容量的储存媒体仍为市场的主流。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简称为SSD),主要由控制器、储存存储器(FLASH Memory)所构成。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大幅优于传统硬盘的读写速度,但是固态硬盘的单价却较磁盘式硬盘更高,因而尚不如磁盘式硬盘常见。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结合这两种硬盘的计算机系统,其目的是利用磁盘式硬盘的大容量储存数据,搭配存取速度较快的固态硬盘。其作法是:将固态硬盘当做硬盘的快取(cache),将一些经常使用的数据储存在固态硬盘里头,据此而提升对硬盘数据进行读写的速度。
然而,将固态硬盘作为磁盘式硬盘的快取用途的作法却有缺失,即,若计算机系统同时包含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时,其功耗将较单独使用传统磁盘时增加。
此种功耗增加的现象对于非使用外部电源的情况下,显得更为严重。根据实验发现,若是在使用电池装置作为内部电源的模式下,一般只采用磁盘式磁盘的计算机仅需消耗6~7瓦的功率,但是新增了固态硬盘后,计算机系统的功耗会增加约0.5W。即,增加了约10%的功耗。也因为如此,计算机所使用的电池效能也因此较差,甚至让电池装置可使用的时间减少了5%以上。
对于便携式装置而言,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影响了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性。因此,如何在利用固态硬盘提升系统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电池装置的耐久性问题,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计算机系统的储存装置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一模式选择参数;该计算机系统根据该模式选择参数所代表的一第一操作模式或一第二操作模式而运作;判断该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以及于该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选择性的变更该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一模式选择装置,其是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一模式选择参数,其中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第一操作模式或一第二操作模式运作;一主要储存装置,电连接于该模式选择装置,其提供一数据储存功能;一辅助储存装置,电连接于该模式选择装置,其提供一快取功能;以及一致能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模式选择装置、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其根据该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而控制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定义计算机系统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B,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定义计算机系统的第二操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2A,其整理图1A、1B图,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在两种操作模式下的致能、禁能状态的情形。
图2B,其根据图2A所示,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在第一操作模式与第二操作模式的致能、禁能状态不同,在进行操作模式转换时的控制方式的示意图。
图3,其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说明计算机系统在不同操作模式下,进行操作模式转换的流程图。
图4A,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方块图。
图4B,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计算机系统根据模式选择参数而改便操作模式的流程图。
图5A、5B,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动态的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作法的流程图。
附图符号说明
磁盘阵列 10、14
固态硬盘 13a、17a
磁盘式硬盘 13b、17b
致能控制单元 11、15、41a
计算机系统 40
模式选择装置 43
磁盘阵列 41
电池装置 45
主要储存装置 41b
辅助储存装置 41c
外部电源 48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同时提供固态硬盘与磁盘式硬盘的计算机系统而言,如果是在使用电池装置作为内部电源的情况下,持续以固态硬盘作为快取时,将导致计算机系统因为功耗增加而无法维持长期使用的缺失。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对于包含了磁盘储存装置(主要储存装置)、快闪存储器储存装置(辅助储存装置)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一种根据致能控制单元的控制而改变操作模式的作法。其中,磁盘储存装置与快闪存储器储存装置均通过致能控制单元而控制为致能或禁能。
在计算机系统中,磁盘储存装置被用来作为主要储存装置,因为具有单价低的特性,而被用于提供数据储存功能;此外,快闪存储器储存装置被当作辅助储存装置,因为具有存取速度较快的特点,而被用于提供快取功能。
承上,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致能控制单元而控制主要储存装置、辅助储存装置应处于致能状态或禁能状态。在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定义了两者皆被致能的第一操作模式M1,以及仅有主要储存装置被致能的第二操作模式M2。
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所定义的操作模式,请参看以下图1A、1B的说明。其中,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为RAID)10包含了致能控制单元11、固态硬盘13a与磁盘式硬盘13b。
请参见图1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定义计算机系统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致能控制单元会根据模式选择参数的改变,进而控制主要储存装置、辅助储存装置的致能、禁能状态,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也随之改变。
在第一操作模式M1中,致能控制单元11会同时致能固态硬盘13a与磁盘式硬盘13b,其中,固态硬盘13a被当作计算机系统的快取使用。当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未绘出)存取磁盘阵列10里的数据时,如果可以在固态硬盘13a里头取得数据,便不需要从磁盘式硬盘13b读取。由于固态硬盘13a的存取速度较快,因而能提升磁盘阵列13整体的存取速度。
关于如何选取要放在固态硬盘13a的快取数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应用各种快取判断演算法而实现,此处不予详述。
请参见图1B,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定义计算机系统的第二操作模式的示意图。在第二操作模式M2中,致能控制单元15会使固态硬盘17a被禁能而停用,因此图1B以网底标示固态硬盘17a此时不能被使用。也就是说,固态硬盘17a在第二操作模式M2时,并不会提供快取功能。致能控制单元15仅使磁盘式硬盘17b被致能,磁盘阵列14中仅磁盘式硬盘17b提供数据存取功能。
请参见图2A,其是整理图1A、1B中,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在两种操作模式下的致能、禁能状态的情形。即:同时致能固态硬盘与磁盘式硬盘的第一操作模式M1,以及,仅单独致能磁盘式硬盘的第二操作模式M2。
在第一模式下M1,因为固态硬盘被当作快取使用,可以加速CPU对磁盘阵列的数据存取速度,使得第一操作模式M1相对具有高效能。
在第二模式下M2,因为仅使用磁盘式硬盘的缘故,使得第二操作模式M2相对较为省电。
换言之,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时,计算机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均被致能控制单元致能;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时,主要储存装置被致能控制单元致能、辅助储存装置被致能控制单元禁能。
假设当使用者开启计算机系统的电源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先对磁盘阵列里头的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同时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说,计算机系统被预设为:开机时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如果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致能控制单元将根据其修改而控制辅助储存装置由致能改为禁能,并使计算机系统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式M2。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的原因可大致区分为硬件方式或软件方式两种。
其中,硬件方式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的供电来源是否发生改变(例如:由外部电源改为内部电源、由内部电源改为外部电源);另一方面,软件方式指的则是计算机系统通过应用软件提供操作界面,让使用者利用操作界面选择是否要改变模式选择参数的值。
在实际使用时,模式选择参数能够被设定为仅根据软件方式或仅根据硬件方式而修改。此外,模式选择参数也可以接受由软件搭配硬件的方式而修改。
请参见图2A,其是计算机系统由第一操作模式转换至第二操作模式的示意图。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当计算机系统处于第一操作模式M1时,固态硬盘被用来当作快取。因此,当计算机系统由原本的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式M2时,代表固态硬盘必须由致能状态改为禁能状态。
为此,计算机系统必须先将固态硬盘里头的快取数据先复制一份至磁盘式硬盘。待快取数据复制到磁盘式硬盘之后,再控制对固态硬盘禁能。进而切换致第二操作模式M2。
请参见图2B,其是根据图2A所示,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在第一操作模式与第二操作模式的致能、禁能状态不同,在进行操作模式转换时的控制方式的示意图。
当计算机系统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M1时,固态硬盘与磁盘式硬盘均为被致能状态。当计算机系统操作在第二操作模式M2时,固态硬盘处于被禁能状态。
因此,当计算机系统必须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式M2时,代表固态硬盘必须由致能状态改变成禁能状态。此时,计算机系统需要先将固态硬盘里的快取数据复制至磁盘式硬盘,以免快取数据里头的更新流失。之后,计算机系统再将固态硬盘禁能,便可转换为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
反之,当计算机系统必须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时,代表固态硬盘必须由禁能状态改变成致能状态。
当计算机系统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时,需要先初始化固态硬盘,才能让固态硬盘当作快取使用。通常初始化的动作是在开机时通过BIOS来进行,因此,如果固态硬盘并未经过初始化为快取的流程,则计算机系统即使欲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时,可能会于下次开机时,才会真正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
图2A、2B说明了当计算机系统在进行操作模式转换时,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的状态改变所需进行的控制流程。其次进一步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操作模式,因应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情形而改变操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模式选择参数代表了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当模式选择参数代表第一操作模式M1时,计算机系统便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以及,当电源使用状态代表第二操作模式M2时,计算机系统便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
请参见图3,其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说明计算机系统在不同操作模式下,如何进行操作模式转换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中(步骤S21)。
如果步骤S21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代表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中。接下来判断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步骤S23)。
若步骤S2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重新回到步骤S23,判断后续是否有成立的情形。若步骤S2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代表应该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至第二操作模式M2,此时计算机系统需要在复制快取数据后,禁能辅助储存装置并改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步骤S27)。
如果步骤S21的判断结果为否定,代表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中。接下来判断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步骤S25)。
若步骤S25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重新回到步骤S25,判断后续是否有成立的情形。若步骤S25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代表应该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至第一操作模式M1,此时计算机系统需要通过重新启动,将辅助储存装置初始化为快取后,改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步骤S29)。
需留意的是,步骤S23与步骤S25所述的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的情形可能分为两种原因:通过应用软件所提供的操作界面而修改模式选择参数、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电源使用状态(使用外部电源或内部电源)而修改模式选择参数。
其中,通过应用软件所提供的操作界面而修改模式选择参数的方式让使用者根据个人偏好或操作习惯而对模式选择参数进行个人化设定。
此外,因应计算机系统在使用外部电源或电池装置作为电力来源时的不同考虑,模式选择参数可根据电源使用状态而改变。当计算机系统使用外部电源时,相对适合第一操作模式M1;以及,当计算机系统使用电池装置作为电源时,相对适合第二操作模式M2。
因此,当电源状态发生改变时,例如:由外部电源转换为使用电池装置,或者由使用电池装置改变为使用外部电源,则模式选择参数也可因应之些电源状态的改变而修改。
于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计算机系统会根据模式选择参数而选择以第一操作模式M1或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此外,计算机系统会根据模式选择参数的改变而选择性的变更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而更改模式选择参数的设定。
请参见图4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方块图。
在此图中,计算机系统40包含:模式选择装置43、磁盘阵列41、电池装置45。其中磁盘阵列包含了主要储存装置41b、辅助储存装置41c、致能控制单元41a。此外,计算机系统也可能电连接于外部电源48。
模式选择装置43电连接于致能控制单元41a。须留意的是,尽管此处将模式选择装置43绘示为一个方块:但是实际应用时,此方块所提供的功能可由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简称为EC)、BIOS、CPU、芯片组所共同提供。
模式选择装置于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模式选择参数,其中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计算机系统以第一操作模式M1或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
主要储存装置41b提供数据储存功能;辅助储存装置41c提供快取功能。致能控制单元41a电连接于模式选择装置43、主要储存装置41b与辅助储存装置41c。致能控制单元41a会搭配模式选择参数而与模式选择装置搭配使用,进而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而选择性的控制主要储存装置41b与辅助储存装置41c。
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时,主要储存装置41b与辅助储存装置41c均被致能控制单元41a致能;以及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时,主要储存装置41b被致能控制单元41a致能、辅助储存装置41c被致能控制单元41a禁能。
模式选择装置提供用于修改模式选择参数的操作界面,并判断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例如:提供一个具有操作界面的应用程序,或者搭配原有的电池装置管理软件,在其中额外提供一个模式选择参数的设定选项。
当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此时计算机系统将选择性的变更运作时的操作模式。
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且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代表计算机系统需要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式M2。此时,模式选择装置将辅助储存装置的内容复制至主要储存装置、储存经修改后的模式选择参数,且致能控制单元41a将禁能辅助储存装置。
然而,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且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计算机系统必须先将辅助储存装置初始化后,才能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此时,模式选择装置储存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并维持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等到下一次重新开机时,模式选择装置根据储存模式选择参数而判断应该计算机系统应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因而于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初始化主要储存装置与辅助储存装置。
请参见图4B,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计算机系统根据模式选择参数而改便操作模式的流程图。在此流程图中,储存装置管里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于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模式选择参数(步骤S41);计算机系统根据该模式选择参数所代表的第一操作模式M1或第二操作模式M2而运作(步骤S43);判断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步骤S45);以及于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选择性的变更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步骤S47)。
其中步骤S47可能区分为两种情形: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一操作模式M1时,计算机系统根据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而改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以及当计算机系统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时,计算机系统储存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并维持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模式选择参数的值会根据应用软件所提供的修改界面而修改。
当模式选择参数原本代表第一操作模式M1,后来使用者通过应用软件所提供的操作界面而修改其值时,详细的作法如下:
使用者先开启应用软件,将模式选择参数的值由代表第一操作模式M1的值转换至代表较为省电的第二操作模式M2;模式选择参数的设定软件通过操作系统的API界面通知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将辅助储存装置内的快取数据备份回主要储存装置中,并修改模式选择参数的值(由第一操作模式修改为第二操作模式)。
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的视窗管理规范(Windows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简称为WMI)界面通知BIOS将辅助储存装置电源关闭;BIOS通过输出入(I/O)方式通知EC关闭辅助储存装置的电源。
待辅助储存装置的电源关闭后,将触发系统控制中断(System ControlInterrupt,简称为SCI)通知BIOS/OS关电已完成;接着,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的API界面通知操作系统,辅助储存装置已经被安全的移除了。其后,操作系统便停止使用快取功能。
通过前述流程,计算机系统已经完成了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至第二操作模式M2的流程,此时,操作系统在只有主要储存装置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工作,而不使用辅助储存装置作为快取。
当计算机系统原本使用电池装置作为电源,后来使用者将计算机系统连接置外部电源时,详细的作法如下:
使用者先开启应用软件所提供的操作界面,将模式选择参数的值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至第一操作模式M1;接着,模式选择参数通过操作界面提示使用者,告知使用者下次计算机系统开机时,将会选择以第一操作模式M1开机;以及,将模式选择参数所对应的值将由原本的第二操作模式M2修改为第一操作模式M1。据此,计算机系统下一次开机时,便会以第一操作模式M1启动。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模式选择参数会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电源使用状态而改变操作模式。
当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计算机系统以外部电源作为电源时,因为使用外部电源表示电源充足而无须担心电力不足,此时,模式选择参数代表第一操作模式M1。
当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计算机系统以电池装置作为电源时,模式选择参数代表第二操作模式M2。
当计算机系统原本使用外部电源,后来使用者将变压器拔除时,计算机系统改为使用电池装置。
使用者先自计算机系统移除充电器,代表计算机系统应该要从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至较为省电的第二操作模式M2,详细的作法如下:
模式选择参数的设定软件通过操作系统的API界面通知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将辅助储存装置内的快取数据备份回主要储存装置中,并修改模式选择参数的值(由第一操作模式M1修改为第二操作模式M2)。
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的视窗管理规范(Windows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简称为WMI)界面通知BIOS将辅助储存装置电源关闭;BIOS通过输出入(I/O)方式通知EC关闭辅助储存装置的电源。
待辅助储存装置的电源关闭后,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将触发系统控制中断(System Control Interrupt,简称为SCI)通知BIOS/OS关电已完成;接着,致能控制单元的驱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的API界面通知操作系统,辅助储存装置已经被安全的移除了。其后,操作系统便停止使用快取功能。
藉由前述流程,计算机系统已经完成了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至第二操作模式M2的流程,此时,操作系统在只有主要储存装置的情况下工作,而不使用辅助储存装置作为快取。
当计算机系统原本使用电池装置作为电源,后来使用者将计算机系统连接置外部电源时,详细的作法如下:
使用者先将计算机系统接上充电器,代表电源使用状态由内部电源模式转换为外部电源模式,所以计算机系统应该要从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至第一操作模式M1;接着,计算机系统通过应用软件提示使用者,告知使用者下次计算机系统开机时,将会选择以第一操作模式M1开机;以及,将模式选择参数所对应的值将由原本的第二操作模式M2修改为第一操作模式M1,据此,计算机系统下一次开机时便会以第一操作模式M1启动。
请参见图5A、5B,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动态的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的流程图。
BIOS通过致能控制单元初始化固态硬盘与磁盘式硬盘,并将固态硬盘设定为磁盘式硬盘的快取(步骤S501);启动操作系统后,用来设定/读取模式选择参数的操作界面(应用程序)会确认当前模式选择参数的值,此处假设判断模式选择参数代表的是第一操作模式M1(步骤S502)。如果判断结果为第一操作模式M1,计算机系统便以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步骤S503)。
如果步骤S50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代表计算机系统应该要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因此,用于设定/读取模式选择参数的操作界面通知致能控制单元,将固态硬盘内的快取数据储存至磁盘式硬盘(步骤S504)。待快取数据储存完毕后,致能控制单元通知BIOS关闭固态硬盘的电源(步骤S505)。
接着,BIOS通过EC关闭固态硬盘的电源,并通知致能控制单元固态硬盘的电源已经关闭(步骤S506)。致能控制单元通过设定/读取模式选择参数的操作界面通知OS固态硬盘已经被禁能(步骤S507)。之后,OS便不会再使用固态硬盘,且计算机系统改以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步骤S508)。
如前所述,当计算机系统运作时,可能会因为电源使用状态的改变导致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或是因为使用者利用操作界面更改了模式选择参数,使得模式选择参数所代表的操作模式发生改变。
根据模式选择参数的改变,判断计算机系统须因应其改变而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M2式,或是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步骤S511)。
首先讨论由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第二操作模式M2的第一种情形,此种转换相当于图5B中的左侧分支流程。这个分支流程除了步骤S516是储存更新后的模式选择参数外,其余步骤S512、S513、S514、S515、S517的作法均分别与图5A中的步骤S504、S505、S506、S507、S508相似,此处便不再详述。
接着讨论由第二操作模式M2转换为第一操作模式M1的第二种情形,此种转换相当于图5B中的右侧分支流程。致能控制单元此时通知BIOS应恢复固态硬盘的电源(步骤S518);致能控制单元并产生提示讯息,提醒使用者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开机时,计算机系统将改采用第一操作模式M1运作(步骤S519);储存更新后的模式选择参数(步骤S520);以及,等待使用者控制计算机系统重新开机(步骤S521)。
虽然前述的较佳实施例分别以模式选择参数与电源使用状态两种情形为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判准方式,但是计算机系统也可以综合性的根据软件与硬件两种考虑,决定选用的操作模式。此处着重于同时考虑软件与硬件均导致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如何决定操作模式是否转换的判准依据。因此,关于操作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时,对于相关装置的控制方式此处便不再赘述。
举例来说,计算机系统可优先根据电源使用状态作为模式选择参数的参考依据。因此,当计算机系统使用外部电源时,计算机系统会根据模式选择参数而选择要以第一操作模式M1或第二操作模式M2运作。反之,当计算机系统使用电池装置作为电源时,计算机系统维持运作于第二操作模式M2,此时便不通过应用软件提供操作界面,让使用者无法修改模式选择参数。
亦即,如果计算机系统不是使用外部电源时,计算机系统将被强制选定使用较为省电的第二操作模式M2,据此而提供较长的使用时间。
在实际应用时,结合操作界面设定与电源使用状态修改模式选择参数的作法并不以此为限,而能根据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应用规划而调整。或者,也可以提供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或使用习惯而定义应该如何结合模式选择参数与电源使用状态的判断方式。
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所举出在计算机系统实现的储存装置管理方法可以动态的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电源使用状态或以操作界面进行设定,让计算机系统由具有高效能的第一操作模式M1转换为较为省电的第二操作模式M2。因此,采用本发明构想的计算机系统便能兼顾效能与省电两方面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储存装置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一模式选择参数;
该计算机系统根据该模式选择参数所代表的一第一操作模式或一第二操作模式而运作;
判断该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以及
于该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选择性的变更该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一操作模式时,该计算机系统所包含的一主要储存装置与一辅助储存装置均被致能;
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二操作模式时,该主要储存装置被致能、该辅助储存装置被禁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初始化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该主要储存装置为一磁盘储存装置、该辅助储存装置为一快闪存储器储存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该主要储存装置提供一数据储存功能、该辅助储存装置提供一快取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于该模式选择参数被修改时,选择性的变更该计算机系统运作时所处的操作模式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一操作模式时,该计算机系统因应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而改为以该第二操作模式运作;以及
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二操作模式时,该计算机系统储存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并维持以该第二操作模式运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该计算机系统包含一主要储存装置与一辅助储存装置,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一操作模式时,该计算机系统根据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而改以该第二操作模式运作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将该辅助储存装置的内容复制至该主要储存装置;
储存经修改后的该模式选择参数;以及
禁能该辅助储存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该模式选择参数可通过一操作界面而修改、根据该计算机系统的一电源使用状态而修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
当该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外部电源作为电源时,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第一操作模式;以及,
当该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电池装置作为电源时,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第二操作模式。
10.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
一模式选择装置,其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读取一模式选择参数,其中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第一操作模式或一第二操作模式运作;
一主要储存装置,其提供一数据储存功能;
一辅助储存装置,其提供一快取功能;以及
一致能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模式选择装置、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其根据该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模式而控制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
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一操作模式时,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均被该致能控制单元致能;以及
当该计算机系统运作于该第二操作模式时,该主要储存装置被该致能控制单元致能、该辅助储存装置被该致能控制单元禁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该模式选择装置提供用于修改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一操作界面,并判断该模式选择参数是否被修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该计算机系统因应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而选择性的变更运作时的操作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代表该计算机系统应由该第一操作模式改为以第二操作模式运作时,该模式选择装置将该辅助储存装置的内容复制至该主要储存装置、储存经修改后的该模式选择参数,且该致能控制单元禁能该辅助储存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代表该计算机系统应由该第二操作模式改为以该第一操作模式运作时,该模式选择装置储存该模式选择参数的修改,并维持以该第二操作模式运作。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该模式选择装置于该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初始化该主要储存装置与该辅助储存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该主要储存装置为一磁盘储存装置、该辅助储存装置为一快闪存储器储存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该模式选择参数可通过一操作界面而修改、根据该计算机系统的一电源使用状态而修改。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
当该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外部电源作为电源时,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第一操作模式;以及,
当该电源使用状态代表该计算机系统是以一电池装置作为电源时,该模式选择参数代表该第二操作模式。
CN201210310682.7A 2012-08-14 2012-08-28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Active CN103593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362A TWI597606B (zh) 2012-08-14 2012-08-14 電腦系統與其儲存裝置管理方法
TW101129362 2012-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3145A true CN103593145A (zh) 2014-02-19
CN103593145B CN103593145B (zh) 2018-03-23

Family

ID=5008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0682.7A Active CN103593145B (zh) 2012-08-14 2012-08-28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2978A1 (zh)
CN (1) CN103593145B (zh)
TW (1) TWI5976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735A (zh) * 2014-06-04 2016-02-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储存单元的管理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256A (zh) * 2014-11-24 2015-02-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机载平视显示器的个性参数存储装置及存储方法
US10055144B1 (en) * 2016-03-30 2018-08-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figurable storage drive
US9927975B2 (en) * 2016-08-03 2018-03-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Hybrid memory drives, computer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ulti-mode hybrid drive
US10719118B2 (en) 2018-05-11 2020-07-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wer level management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CN111382163B (zh) * 2018-12-27 2023-03-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效能管理系统、提供和更新效能参数的方法及存储媒体
TWI718532B (zh) * 2019-05-10 2021-02-1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態硬碟以及固態硬碟的效能優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7024A (en) * 1989-09-08 1992-11-24 Apple Computer,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a laptop computer with slow and sleep modes
US20060136664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Trika Sanjeev 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k caching in a dual boot environment
US20070005883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Trika Sanjeev N Method to keep volatile disk caches warm across reboots
US20100268928A1 (en) * 2009-04-21 2010-10-21 Lan Wang Disabling a feature that prevents access to persistent secondary storage
CN102122264A (zh) * 2010-01-12 2011-07-1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记录方法及信息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8418A (en) * 1991-09-27 1998-07-07 Sandisk Corporation Mass computer storage system having both solid state and rotating disk types of memory
WO1993018461A1 (en) * 1992-03-09 1993-09-16 Auspex Systems, Inc. High-performance non-volatile ram protected write cache accelerator system
US5420998A (en) * 1992-04-10 1995-05-30 Fujitsu Limited Dual memory disk drive
US5666537A (en) * 1994-08-12 1997-09-09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down scheme for idle processor components
GB0312569D0 (en) * 2003-06-02 2003-07-09 Accelerated Logic B V Data storage device
US7490197B2 (en) * 2004-10-21 2009-02-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ing external memory devices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US7461202B2 (en) * 2005-05-03 2008-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hard disk drive for enhanced non-volatile caching
US7627713B2 (en) * 2005-12-29 2009-12-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intain data integrity in disk cache memory during and after periods of cache inaccessibility
US8296521B2 (en) * 2006-06-30 2012-10-23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onfiguring non-volatile memory for a hybrid disk drive
US20080005462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onfiguring non-volatile memory for a hybrid disk drive
US9069475B1 (en) * 2010-10-26 2015-06-3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drive selectively spinning up disk when powered 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7024A (en) * 1989-09-08 1992-11-24 Apple Computer,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a laptop computer with slow and sleep modes
US20060136664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Trika Sanjeev 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k caching in a dual boot environment
US20070005883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Trika Sanjeev N Method to keep volatile disk caches warm across reboots
US20100268928A1 (en) * 2009-04-21 2010-10-21 Lan Wang Disabling a feature that prevents access to persistent secondary storage
CN102122264A (zh) * 2010-01-12 2011-07-1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记录方法及信息记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735A (zh) * 2014-06-04 2016-02-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储存单元的管理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3145B (zh) 2018-03-23
TW201407354A (zh) 2014-02-16
US20140052978A1 (en) 2014-02-20
TWI597606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3145A (zh) 计算机系统与其储存装置管理方法
CN102707784B (zh) 用于功率控制以使功率消耗最少的方法和系统
JP3974510B2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648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483103B2 (en) Process state of a computing machine
KR102114109B1 (ko)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JP2009530709A5 (zh)
WO2011063584A1 (zh) 嵌入式系统的深度休眠方法与装置
US2011009933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656098A (zh) 固态硬盘及其供电管理方法以及终端
CN101847043B (zh) 共用存储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7045419A1 (zh) 控制终端开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6940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07164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動作状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385562A (zh) 计算机和数据交互方法
WO2014008653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a device between hibernat mode and wake-up
JP605420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736834B (zh) 傳輸介面電路
JP2013182313A (ja) ジョブ処理装置、ジョブ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571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83652B (zh) 计算机平台多个操作系统的切换方法
JP200525122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同機器のシステム環境設定方法
TWI459289B (zh) Embedded memory card control system with no power sleep mode and its embedded memory card
TW201025023A (en) Mother-board with power saving expansion sl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477468B (zh) 电脑系统的自动开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