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1233B - 双离合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1233B
CN103591233B CN201310359051.9A CN201310359051A CN103591233B CN 103591233 B CN103591233 B CN 103591233B CN 201310359051 A CN201310359051 A CN 201310359051A CN 103591233 B CN103591233 B CN 103591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elophragma
dual
belt pulley
driv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90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1233A (zh
Inventor
J·凯楚菲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591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1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1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1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6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axial displac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 of energy to absorb shocks or 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combined with a friction coupling for damping vibration or absorbing sh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F16H2057/0012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for reducing drive line osci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一个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3)、两个外压紧板(4、5)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压紧板(4、5)之间的摩擦片(6、7),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3)耦合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10)、空心轴(11))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经常遭受噪声和振动问题,其大多在蠕变过程中、在从位置起动时、在负载交换时以及在换档期间出现。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11)上;此外,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万向连接。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一个与驱动皮带轮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两个外压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压紧板之间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耦合的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上。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变速器是自动变速器,其借助于两个副变速器实现了没有力中断的全自动换档。变速器控制装置自动地或按驾驶员希望在允许的转数范围中选择档位。扭矩的传递通过两个离合器中之一实现,所述两个离合器将两个副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当一个离合器关闭时,另一个打开。
特别是如果这样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设置有干式双离合器,那么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经常遭受噪声和振动问题,其大多在蠕变过程中、在从静止位置起动时、在负载交换时以及在换档期间出现。在此主要问题在于档的颤动、起动抖动以及在换档期间的换档碰撞。这在下文中是构成的问题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其特别是在干式双离合器中出现)是所谓的离合器衰减,其是部分的或者甚至完全的离合器表面过热,这使得关于离合器滑动的离合器摩擦值不可控制。离合器衰减大多在离合器的过热阶段期间导致摩擦值的减小,随后在离合器冷却之后导致摩擦值的升高。也产生了摩擦值的波动,这可以在蠕变或气动过程中导致换档碰撞、换档打滑以及离合抖动。离合器衰减的产生大多可以在未正常运转的离合器中发现。原因通常是在离合器整个系统及其环境中的几何结构错误,由此可以在摩擦片、压紧板和中间板之间出现不足的接触面,从而局部受限的接触面部分过热。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几何结构的离合器误差造成的所谓的几何结构抖动。这不仅导致了离合器部件中扭矩的不均匀性或不平衡性并继而导致起动抖动,而且作为后果也导致车辆振动,其由离合器传递到变速器壳体并继而通过发动机和变速器悬挂传递到客舱。
第三个问题是不稳定的滑动控制,其同样由几何结构的离合器误差造成。由此,可以产生发动机侧与离合器的变速器侧的短接,从而源于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可以导致档的颤动。
第四个问题在于输入轴上抖动的离合器,由此增大了轴承间隙,从而可以导致轴承损坏。基于所产生的几何误差,不仅可以出现噪声和振动干扰,而且还可以导致离合器关于离合接触的完全失灵并且由此导致出现过热。
第五个问题存在于离合器装配在驱动皮带轮上期间。在此,必须提高离合器并且以驱动皮带轮径向地压入。在此,必须将离合器主体直角地贴靠在驱动皮带轮上。该过程经常导致装配误差以及由此产生的离合器斜置或离合器的未提高或斜置。其后果是沿x/y/z方向振动的中间盘触发了在离合器上的再次扭矩不平衡性。这可以导致上述三种噪声干扰。
第六个问题由径向的离合器扭矩改变而产生,其基于扭转的摩擦值波动产生并且通过径向和轴向分量被传递到离合器输出轴并继而被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如果相应的离合器部件的压紧力小于轴向力分量,那么可以导致涉及的单个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激励,这重新导致噪声干扰。
当离合器的整个压力最小时,第七个问题由中间板的径向和轴向激励而产生如果。所述激励可以是一个内部几何离合器误差,或者其也可以由发动机的轴向和径向旋转不平衡性造成。这随后又导致了轴向的离合器振荡,这可以重新导致变速器噪声问题。
上述的七个问题通常是斜置和/或摩擦片相对于压紧板和中间盘的径向偏置的连锁效应。这是几何误差,其由制造精度和/或系统误差造成,但是也可以由离合器自身的装配误差造成。
关于现有技术,参考了DE10 2005 037 514A1以及US6,830,140B2,其涉及此类其中出现了上述问题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发明内容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任务在于,这样地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即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各问题。
按照本发明,所述任务由此解决,即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上,并且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万向连接。
基于中间盘与驱动皮带轮的去耦以及中间盘相对于驱动皮带轮的万向的或摇摆的连接并且通过中间盘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支承实现了从发动机轴经由驱动皮带轮至中间盘的均匀和安静的力传递,从而甚至可以在变速器和发动机中有效地补偿制造精度和安装误差。为此的条件在于,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安装扭矩传递系统,该扭矩传递系统引入或实现了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平衡以及同时的缓冲。
优选地应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之间各设置一个缓冲系统。
中间盘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支承必须如此构成,即其:
·径向地尽可能无间隙且无摩擦地得到支承;
·轴向地始终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得到预紧;
·轴向地尽可能无摩擦地得到支承。
这对于具有中间盘的万向的支承的变速器变型通过导入一个轴向的滚针轴承并且通过中间盘的“预紧的结构”例如通过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的板簧系统通过垫圈实现。在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变速器变型中可以或通过驱动皮带轮/中间盘和/或通过轴向预紧的径向环实现“预紧的结构”。
可选择地,出于轴向稳定性的目的可以将离合器轴承构成为球面轴承或滚针轴承。由此阻止了中间盘的摆动。
如果必要,离合器轴承和/或中间盘将轴向地通过两个径向环预紧地轴向保持。弹簧预紧的径向环分别位于离合器输出轴上和/或位于离合器轴承的外圈上。
为了克制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移动不平衡性可以在其间设置布置好的弹簧系统,例如与径向缓冲系统组合的板簧系统。
该弹簧系统按照目的被轴向地预紧。如果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之间设置有齿合连接,那么该构造特别地适合。通过轴向预紧轴向地得到缓冲,而通过径向预紧的摩擦系统径向地得到缓冲。由此在该区域中避免了噪声形成。
如果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支撑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那么可以在中间盘与离合器轴承之间设置布置好的万向铰接用于补偿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径向不平衡性。
如果所述摩擦片分别经由一个细齿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连接,则可以设置不同的补偿元件:
在此,可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分别设置一个柔性片。
备选地,还可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设置一个万向连接装置。
最后还可以将所述细齿沿齿冠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
通过所述措施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对扭矩不平衡性和制造不精确性进行补偿并且对离合器输出轴上的传递进行缓冲。
除了所述的措施,在来自发动机的输入轴与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之间的导轴承的连接也是可能的。这引起了离合器输出轴相对于发动机轴直线地放置,从而可以在属于离合器的片之间实现最优的平行性。这对于变速器应用是有利的,其中中间盘或者万向地或固定地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
为了通过离合器改善滑动控制的隔离,本发明提出了第一缓冲系统或第一缓冲级,其固定地与驱动皮带轮连接或者集成到驱动皮带轮并且定位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并且借助缓冲离合器1和/或缓冲离合器2在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设置第二缓冲级。
该离合器架构需要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板之间安装具有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的万向连接系统,如其在此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如果中间盘与驱动皮带轮固定地连接,那么无需该万向连接系统。
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两级或多级的缓冲系统来辅助滑动控制。该缓冲系统可以用作蓄能器或者通过能量缓冲系统来应用或者用作能量吸收器。在此重要的是,在离合之前减少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在此,所应用的缓冲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在于对用于整体隔离的离合器滑动进行辅助。
用于相应的传动系的整体缓冲组合如下:
1)由在中间板(没有离合器滑动)之前的第一缓冲级加上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组合,
2)由在中间板(具有离合器滑动)之前的第一缓冲级组合,其中第二缓冲级部分去耦,同样串联连接。
在此,可以将第一缓冲级以及第二缓冲级设计为2级的并且将第一缓冲级也设计为单质量或双质量飞轮,从而因此产生了三质量/具有二/三或四级的缓冲系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附图中示例地示出并且在下文中细节地根据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双离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上部的截面;
图2a: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同的截面;
图2b:具有缓冲系统并且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相同的截面;
图3:根据图1的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相同的截面;
图4:根据图3的与柔性的或万向的摩擦片连接装置组合的双离合器的相同的截面;
图5: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的计为球形或球装的细齿的示意图;
图6a: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没有轴向预紧系统的双离合器的截面;
图6b: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一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一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弹簧预紧摩擦元件以及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6c: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二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二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6d: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三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三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6e:具有导轴承以及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四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四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7:具有导轴承以及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与第五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一个类似的实施形式的相同的截面,该第五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8:第一预紧系统的示意图,其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摩擦连接结合轴向间隙补偿,在背离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9:如图8中的类似的第二预紧系统,在朝向所述发动机的侧上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10:如图8中的类似的第三预紧系统,该第三预紧系统安装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即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11:具有分离的轴向和径向支撑的中间板的轴承系统;以及
图12:具有组合的轴向和径向支撑的中间板的第二轴承系统,可选择地具有轴向预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的图1的双离合器1主要由驱动皮带轮2、与该驱动皮带轮连接的中间盘3、设置在中间盘3两侧的压紧板4、5以及设置在中间盘3与压紧板4和5之间的摩擦片6或7组成。
驱动皮带轮2抗扭地位于双离合器1的输入轴8上并且因此随之以相同的转数旋转。输入轴8通常是附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的驱动轴或曲轴。
驱动皮带轮2通过离合器主体13与中间盘3连接,即中间盘3以与驱动皮带轮2相同的转数旋转。设置在中间盘3两侧的压紧板4和5随中间盘3旋转,然而它们能够轴向地向中间盘3移动。
摩擦片6和7分别抗扭地与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连接,即在附图中在右边示出的摩擦片7与一个空心轴11连接,而在附图中在左边示出的摩擦片6与通过空心轴11的实心轴10连接。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轴承21即万向起动盘18支撑在空心轴11上并且能够径向地自由运动。
为了触发离合过程,压紧板4或5之一朝中间盘3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相应的摩擦片6或7固定地压紧到中间盘3上。通过相应的摩擦片6或7的耦合,其随着中间盘3旋转并且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上。
构成为实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0(其能够与附图中左边示出的摩擦片1、6连接)——通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中,该离合器输出轴在此处负责驱动第一副变速器。该副变速器操纵例如档位1、3、5。
构成为空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1(其能够与附图中右边示出的摩擦片2、7连接)环绕实心轴10。空心轴11同样如实心轴10地通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中并且负责驱动第二副变速器,其例如被设置用于档位2、4、6和R。
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轴向不平衡性通过板簧系统12进行调整。径向的调整通过中间盘3与万向起动盘18之间的径向间隙实现,该万向起动盘通过万向铰接17与中间盘3连接。
摩擦片6和7通过细齿22和23与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连接。在摩擦片和细齿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级14或第三缓冲级15。
在附图的图2a中示出了双离合器20的另一实施例。双离合器20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图1中示出的双离合器1大部分一致,从而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位置数字。驱动皮带轮2在该实施形式中也与中间盘3连接,并且在中间盘3的两侧上设置有压紧板4和5。在中间盘3与压紧板4和5之间设置有摩擦片6或7。
驱动皮带轮2抗扭地位于双离合器20的输入轴8上并且因此随之以相同的转数旋转。在此,驱动皮带轮2通过扭转缓冲器9与中间盘3连接。
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轴承21在空心轴11上被径向地引导并且被轴向地支撑。
在该实施例中,摩擦片6和7也通过细齿22或23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上并且压紧板4和5与中间盘3随驱动皮带轮2旋转,其位于在输入轴8上。由此,可以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给定的制造公差下导致摩擦片6和7相对于中间盘3和压紧板4和5的斜置。为了将其抵消,在按照图2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导轴承24,其使两个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连同空心轴或实心轴轴承系统25)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8居中。该措施不仅有助于补偿质量不平衡性上而且有助于补偿离合器扭矩不平衡性,从而防止部分的摩擦片衬面过热以及随之带来的摩擦片衬面的破坏。而且由于所述导轴承以及由于离合器系统20与驱动皮带轮2的去耦,变速器的装配得到显著地简化导轴承。
图2b示出了具有三个缓冲系统或缓冲级的新设计的双离合器的另一新的实施例的与图2a相同的截面。在该变型中也是在此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为了通过离合器改善滑动控制的隔离,该设计提出了三级缓冲系统,具有与中间盘3连接的第一缓冲级49,并且结合了在图1和图2中提出的两个变型以及:
a)中间盘3固定地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并且具有第一缓冲离合器或第二缓冲级14和/或第二缓冲离合器或第三缓冲级15;或者
b)中间盘3固定地与驱动皮带轮2耦合并且具有第一缓冲离合器2或第二缓冲级14和/或第二缓冲离合器或第三缓冲级15。
该缓冲系统可以设计为蓄能系统(扭转缓冲器)或能量缓冲系统(通过能量吸收器)。在此的目标是减少发动机在输入到离合器系统中之前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
图2b还示出了第一缓冲级49,其集成到驱动皮带轮2中。驱动皮带轮2通过离合器主体16与发动机侧以及与在缓冲级49的相反的变速器侧上的离合器主体13形锁合地连接。离合器主体13重新固定地位于中间盘3上。离合器主体16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连接并且与相对于其居中。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随之应用两级或多级/单质量或双质量的用于辅助滑动控制的缓冲系统。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传动系的整体缓冲由以下各级组合:
1)第一缓冲级49,由中间板之前的缓冲系统49实现,情况1:没有离合器滑动,以及第二和第三缓冲级14和15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
2)第一缓冲级49,由中间板之前的缓冲系统49实现,情况2:没有离合器滑动,以及第二和第三缓冲级14和15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
在此,可以将第一缓冲级以及第二和第三缓冲级也两级地设计,其中第一缓冲级可以构成为单质量或双质量飞轮,由此产生三质量或二、三或四级缓冲系统。也存在的可能是,有针对性地安装用于档位1、3、5以及独立地用于档位2、4、6的缓冲。此外,可以有选择地或将第一缓冲级用于高扭矩范围而将第二缓冲级用于低扭矩范围,或与之相反。在此,仅当不能有效地隔离缓冲系统或缓冲级时才使用滑动控制。
该系统的优点在于,首先是发动机的低扭矩范围中的最优的隔离,其次极大地减少了离合器滑动并且由此也改善了变速器效率并且降低了离合器表面温度并继而减小了离合器摩擦值,第三是避免了衬面磨损,而第四是对于旋转不平衡性的最优的隔离,其在离合器系统之前/期间和之后产生。
然而,这些缓冲级的安装需要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板之间安装具有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的万向连接系统,如其在此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即对于这样的类型,其中中间盘3支承在空心轴11上。
在附图的图3中示出了双离合器1的另一变型,其中该实施形式也在变速器输入轴8与构成为实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0之间设置有导轴承24。通过这样的措施,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8定向并且两个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的摆动在轴承失灵的情况下被抵消。这样的措施也有利于通过导轴承实心轴与空心轴的定向借助导轴承为摩擦片定向,从而也补偿了由此造成的离合器扭矩不平衡性并且防止了部分的摩擦片衬面过热以及摩擦片衬面的随之带来的破坏。
在图4中重新示出了双离合器1,其基本上符合在图1和3中示出的双离合器的结构。在该实施形式中也重新包含导轴承24。
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另外的措施用于减少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扭矩不平衡性。
第一个措施是,在摩擦片(1、2)6或7与细齿22和23之间设置有柔性片26。这具有的优点在于,隔离了源于离合器连接的轴向不平衡性。同时补偿了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的可能的斜置。
根据用于隔离扭矩不平衡性的第二措施,摩擦片6或7与离合器输出轴11和12之间设置有万向连接件27。该措施具有相同的效果,即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的扭矩隔离。
措施1和2在图4的右侧上的放大的视图中示出。
图5中描述了第三措施。该措施涉及细齿22和23的变型。在该实施例中齿廓构成为渐开线,其中齿冠沿齿合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或球状。通过该措施使通过离合器的摆动可能造成的离合器扭矩误差最小化。
所述相应的措施也可以任意地相互组合并且能够应用于双离合器1以及20。
图6a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皮带轮2也可以构成为“柔性驱动皮带轮”,以便补偿发动机或变速器的轴向移动。中间盘3到驱动皮带轮2的连接通过设置在中间盘3上的齿合连接件50以及一个离合器主体13实现,其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该双离合器设计具有的优点在于,排除了通过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上所造成的离合器斜置。此外通过该措施实现了,摩擦片(1、2)6或7始终与中间盘3以及两个压紧板4或5排成直线。
图6b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主体13在驱动皮带轮2上的链接以及相应的齿合连接件50的连接符合在图6a中示出的设计。在此,保持板1、39通过环形槽与离合器主体13连接并且轴向不能移动的。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此外还安装有碟形弹簧41,其被轴向地预紧。该预紧随着离合器主体13安装到驱动皮带轮2上的定心环或直径29上进行。该径向的缓冲由轴向预紧力和保持板30与摩擦系统31之间的摩擦系数产生。在此,保持板30与离合器主体13齿合地连接并且能够通过齿合53轴向移动。由此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此外,在此还同时实现了沿发动机方向中间盘的附加的预紧。
图6c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出的。其示出了与图6b相同的弹簧预紧的系统,其间区别在于,该预紧的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定位在发动机侧上并且引起了沿变速器方向中间盘的轴向预紧。该应用的重要优点在于,在装配时无需将离合器主体13螺紧到驱动皮带轮2上。离合器主体13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地连接。碟形弹簧41、不能轴向移动的保持板39和保持板30(其能够轴向地在离合器主体13中在齿合53中移动)通过齿合预装配在离合器主体13中。摩擦元件31可以或固定在保持板30上或固定在中间盘3上。轴向的预紧通过将变速器壳体螺紧到发动机法兰上以及碟形弹簧的压缩实现。由此,在此还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
图6d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主体13在驱动皮带轮2上的链接以及相应的齿合连接件50的连接符合在图6a-6c中示出的设计。在此,轴向弹簧系统45与相应的摩擦元件46连接,而弹性元件47与离合器主体13和中间盘3连接。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随着离合器主体13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上进行弹簧系统的预紧。径向缓冲通过轴向预紧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在弹性元件47与摩擦元件46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3和离合器主体13的径向移动自由的实现而实现。径向移动自由可以例如通过长孔实现。该弹性元件可以构成为板簧。由此,实现了用于对扭转的发动机振动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此外,由此还同时实现了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盘的附加的预紧,如在图6b中的设计中所实现的。
图6e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图6e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如在图6d中所示出的。其示出了与图6d相同的弹簧预紧的系统45,其间区别在于,该预紧的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定位在发动机侧上并且引起了沿变速器方向中间盘的轴向预紧。该应用的重要优点在于,在装配时无需螺紧离合器主体13。离合器主体13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地连接。弹性元件46和摩擦元件47可以作为组件预装配在或者离合器主体13上或者中间盘上。预紧通过将变速器壳体螺紧到发动机法兰上实现。在此,弹簧组件支撑在保持环3、52上,其又形锁合地但不能轴向移动地相对于离合器主体13的齿合53中的末端止挡部定位。由此,在此还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
在图7中示出了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其中通过离合器主体16实现中间盘3至驱动皮带轮2的连接,即通过一个齿合即一个预紧的连接。在此一个保持环42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此外还安装有碟形弹簧41,其被轴向地预紧并且固定在驱动皮带轮2上。在此,还可以可选择地将附加的摩擦元件一起安装在碟形弹簧41与离合器主体16之间。离合器主体16通过齿合51与保持环42形锁合地连接。
在图8中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另一预紧的连接装置,其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摩擦连接并且使得不需要预紧力。该摩擦连接径向地作用并且因此缓冲地影响细齿。在该设计中可以通过轴向弹簧28或碟形弹簧41的力和摩擦系统31有目的性地并且准确地调节摩擦扭矩。通过齿合53将摩擦系统安装在离合器主体33中。在安装过程中,弹簧28或碟形弹簧41通过保持板1、39和保持环1、40(它们通过齿合53与离合器主体33齿合)以及通过保持板30得以保持和预紧。摩擦系统31被安装在第一保持板39与第二保持板30之间以及在中间盘3与第一保持环40之间。这些属于摩擦系统31的部件可以各可选择地粘贴在相应的侧上。
离合器主体33又形锁合地借助齿合32与中间盘3齿合并且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以及通过定心环各自居中。该预紧系统在背离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结合了轴向间隙补偿的摩擦连接,该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或者扭转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该缓冲首先用于在拉/推操作期间在齿连接32中的齿合间隙的桥接的缓冲,并且其次用于旋转不平衡性的缓冲。
而且通过所述措施可以避免中间盘3上的源于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由此,中间盘3相对于摩擦片6和7的斜置得以抵消。该构造的另一优点是简单的结构,因为可以简单地操纵螺紧并且无需将离合器提高到驱动皮带轮。对于该预紧装置必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通过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空心轴)11上。
在图9中在示意图中设置了另一预紧的连接装置,其类似于图8中示出的连接装置地构成。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然而该预紧装置完全集成到第二离合器主体33并且其齿合53中。在未装配的状态下具有摩擦装置的第二离合器主体33表示一个单元,该单元首先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的定心环29上。摩擦系统31的单个元件可以可选择地固定或粘贴在所述一个或所述另一个接触面上。离合器的装配借助于一个轴向的预紧力实现,其通过在发动机上的变速器的螺紧产生。在变速器安装期间不需要离合器自身的螺丝连接。
对于预紧装置需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借助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3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该第二预紧系统在结构上类似于如图8中所示,然而在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和扭转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图10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另一预紧的连接装置,其与在图9中示出的装置类似地构成,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将预紧装置完全集成到中间盘3中而将离合器主体33集成到齿合53中。在未安装的状态下,具有摩擦装置和离合器主体33的中间盘3表示预装配的单元。摩擦系统31的元件可以可选择地被固定或粘贴在所述一个或所述另一接触面上。
轴向的预紧力通过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装配到发动机上实现。在变速器安装期间不需要螺丝连接。而且对于该预紧装置需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借助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
具有双缓冲的该第三预紧系统与在图9中示出的类似地构成,其安装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即具有双径向和扭转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在此,该摩擦系统位于驱动皮带轮2与保持环40之间并且位于保持板30与保持板39之间。保持板30不能朝驱动皮带轮轴向移动,反之保持板30必须是能够朝中间盘轴向移动的并且相对于齿合53的端部止挡。保持板39和保持环40与齿合53齿合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碟形弹簧41可以可选择地如在图8至图10中的类型所示出地与齿合53齿合或者在齿合53上贴靠地装配。
图11在示意图中示出了一个离合器轴承系统43。该离合器轴承系统由两个滚针轴承系统组成,即径向的34和轴向的35。该径向和轴向滚针轴承系统通过起动盘36得到支撑并且通过保持环37轴向地沿发动机方向保持在空心轴11上。
在此,中间盘3被压紧在径向轴承34的外圈48上并且同时引导该轴向轴承。轴向轴承35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并且预装配在启动盘35上并且径向地在中间盘和保持板36内得到引导。轴承的封装对于轴承的上油是必要的。
中间盘3和外圈48朝变速器侧的方向相对于空心轴11支撑在保持板54上。保持板54轴向地止动并且固定在空心轴11上。该径向轴承径向地通过空心轴11和外圈48而轴向地通过启动盘36和保持板54得以封装和引导。这具有的优点在于,轴承的上油毫无问题是可能的。
中间盘轴承的提出可以用于万向连接的应用以及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沿变速器方向和沿发动机方向的预紧的应用中的每一个。所述中间盘轴承的解决方案的重要优点在于,经改善的圆周运动精度以及很大程度上对中间盘3的轴向移动或摆动移动的阻止。
图12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第二离合器轴承系统43。该第二离合器轴承系统由轴向滚针轴承系统35和常规的但经修改的离合器轴承21组成。该轴向滚针轴承系统通过起动盘36得到支撑并且通过保持环37被轴向地保持并且支撑在空心轴11上。在此,中间盘3被压紧到轴向轴承的外圈48上并且附加地轴向地通过保持环37a轴向地被保持在离合器轴承21的外圈44上。外圈48上附加设备的肩部54将中间盘轴向地固定在限定的位置中。离合器轴承21的内圈56重新通过保持环37b轴向地保持并且被定位和支撑在空心轴11上。保持环37a和37b还可以可选择地构成为轴向预紧的碟形弹簧系统44。在此,该轴向轴承嵌入在中间盘3、启动盘36和外圈48内并且得到径向引导。由此,也可以将封装作为油腔使用。
中间盘轴承的提出也可以用于万向连接的应用以及在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沿变速器方向和沿发动机方向的预紧的应用中的每一个。以中间盘轴承形式的该解决方案的重要优点在于,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中间盘3的轴向移动或摆动移动并且实现了中间盘可选择地支撑在空心轴11上的变速器侧上或发动机侧上。
附图标记:
1双离合器
2驱动皮带轮
3中间盘
4压紧板
5压紧板
6摩擦片
7摩擦片
8输入轴
9扭转缓冲器
10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
11离合器输出轴(空心轴)
12轴向/径向弹簧
13离合器主体1
14第一缓冲器离合器-第二缓冲级
15第二缓冲器离合器-第三缓冲级
16离合器主体2
17中间盘的万向铰接
18万向起动盘
19支承在空心轴11上的中间盘
20双离合器/系统2
21离合器轴承
22细齿-离合器1
23细齿-离合器2
24导轴承
25轴承系统空心轴/实心轴
26柔性片
27万向连接件
28轴向弹簧系统
29定心环或直径
30保持板
31摩擦系统
32齿合中间盘
33具有齿合的离合器主体2
34径向滚针轴承
35轴向滚针轴承
36轴向轴承起动盘
37空心轴保持环
37a保持环-中间盘/离合器轴承
37b保持环-离合器轴承/空心轴
38驱动皮带轮与离合器主体的齿合
39保持板1
40保持环1
41碟形弹簧
42保持环2
43离合器轴承系统
44构成为碟形弹簧的保持环
45轴向弹簧系统
46摩擦元件
47弹性元件
48径向轴承外圈
49第一缓冲级
50中间盘与离合器主体的齿合
51离合器主体与保持环的齿合
52保持环
53齿合系统
54保持环
55设备肩部
56内圈

Claims (23)

1.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一个与驱动皮带轮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两个外压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压紧板之间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耦合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和空心轴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上并且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万向连接;该双离合器变速器总共设置有三个缓冲系统或三个缓冲级,其特征在于,能够将缓冲级设计为能量缓冲系统以及设计为蓄能系统,以便因此减少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三缓冲系统分别设置在所述摩擦片和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和空心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形锁合的连接系统以齿合系统的形式设置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为了补偿出现在所述连接系统内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的不平衡性,可以在所述系统之间设置能够轴向预紧的弹簧系统,并且由此实现万向连接,所述弹簧系统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之间具有径向缓冲和轴向间隙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被轴向地预紧,并且集成在所述中间盘或驱动皮带轮中或者集成在固定地装配在所述驱动皮带轮或所述中间盘上的离合器主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将所述弹簧系统定位在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盘之间或在所述中间盘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的径向摩擦副能够可选择地以所述弹簧系统和所述中间盘和/或以所述弹簧系统和所述驱动皮带轮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径向摩擦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被设计为使得在变速器/发动机装配之后随着离合器主体装配到所述驱动皮带轮上而被预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被设计为使得预装配所述离合器主体并且随着变速器/发动机的装配预紧所述弹簧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为了补偿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径向和轴向不平衡性而设置在中间盘与驱动皮带轮之间的万向铰接以未预紧的齿合的形式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各借助一个细齿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10、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6、7)与所述细齿(22、23)之间各布置有一个柔性片(26)。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6、7)借助细齿(22、23)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和空心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连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借助细齿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和空心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连接件和一个柔性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借助细齿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和空心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齿沿齿冠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输入轴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的实心轴(10)之间设置有导轴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皮带轮轴向柔性地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的轴承具有单独的轴向轴承和单独的径向轴承并且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空心轴上,使得能够在所述空心轴上沿发动机或变速器方向可选择地预紧所述中间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的轴承具有单独的轴向轴承并且在离合器轴的外圈上被压紧并且被轴向地固定和/或预紧,并且所述离合器轴的内圈轴向地固定和/或预紧在所述空心轴上,使得能够在所述空心轴上沿发动机或变速器方向可选择地预紧所述中间盘。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设置在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盘之间,并且用于相应的传动系的两个单独的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设置在摩擦元件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可以设计为用于高的扭矩范围,而所述第二缓冲级用于低的扭矩范围,反之亦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将所述第一缓冲级设计为一级或两级的并且将所述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同样设计为一级或两级的,并且因此产生了具有三个惯量系统的最大四级的缓冲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将离合器滑动附加地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和第二缓冲级和/或第三缓冲级之间的隔离。
CN201310359051.9A 2012-08-16 2013-08-16 双离合器变速器 Active CN103591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4591.5A DE102012214591B4 (de) 2012-08-16 2012-08-16 Doppelkupplung für ein Getriebe
DE102012214591.5 2012-08-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1233A CN103591233A (zh) 2014-02-19
CN103591233B true CN103591233B (zh) 2017-08-15

Family

ID=5008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9051.9A Active CN103591233B (zh) 2012-08-16 2013-08-16 双离合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57491B2 (zh)
CN (1) CN103591233B (zh)
DE (1) DE10201221459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4107A1 (de) * 2014-03-27 2015-10-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lechanpressplatte und drucktopf als gemeinsames bauteil
DE102015221274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vorrichtung und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6205019B4 (de) * 2016-03-24 2022-12-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chsparalleler Hybridantrieb mit montageoptimierter Lagerung und Montageverfahren
DE102018126351B3 (de) * 2018-10-23 2020-02-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19100969B4 (de) * 2019-01-16 2021-06-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rockendoppelkuppl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Achse sowie elektrische Achse mit der Trockendoppelkupplu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791A (zh) * 2009-07-17 2011-01-2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483104A (zh) * 2009-08-20 2012-05-3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隔板和汽车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49704A1 (de) * 2001-10-09 2003-04-10 Zf Sachs Ag Eingangsseitig zentral an einer Drehwelle oder Drehkomponente angebundene Kupplungsein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WO2005044482A1 (en) * 2003-11-07 2005-05-19 Bishop Innova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ging gear teeth
US6997298B2 (en) * 2004-05-14 2006-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DE102005037514B4 (de) * 2004-09-03 2021-09-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FR2895476B1 (fr) * 2005-12-22 2009-06-05 Valeo Embrayages Ensemble d'embrayage multiple notam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08064648A1 (de) * 2006-11-30 2008-06-0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12008000154B4 (de) * 2007-01-31 2021-11-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FR2919696B1 (fr) * 2007-08-02 2010-03-12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apte a transmettre un couple entre un organe menant et un organe mene
FR2929359B1 (fr) * 2008-03-25 2010-06-04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mbrayage a friction comportant un double volant amortisseur dont un ensemble secondaire est monte fixe axialement par rapport a un plateau de reaction
DE102009042071A1 (de) * 2008-09-29 2010-04-0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raf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S8336689B2 (en) * 2009-07-01 2012-12-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i-directional impact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clutch reaction plate
GB2478354A (en) * 2010-03-05 2011-09-0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Double clutch wear adjuster having a differentiator
DE102011017380A1 (de) * 2010-05-06 2011-11-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0021033A1 (de) * 2010-05-19 2011-11-24 Audi Ag Antriebsanordnung an einem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791A (zh) * 2009-07-17 2011-01-2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483104A (zh) * 2009-08-20 2012-05-3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隔板和汽车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48373A1 (en) 2014-02-20
DE102012214591A1 (de) 2014-05-15
US9157491B2 (en) 2015-10-13
DE102012214591B4 (de) 2015-08-20
CN103591233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2312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ing apparatus having structure for reducing misalignment of torque limiter during assembling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3591233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8210950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ing apparatus
CN101210589B (zh) 驱动轮
WO2012017917A1 (ja) ダンパ装置
US20110241500A1 (en)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767724B2 (en) Isolator for use with engine that is assisted or started by an MGU or a motor through an endless drive member
JP2009515113A (ja) 4気筒エンジンを備える自動車パワートレーン
JP2009515115A (ja) 8気筒エンジンを備える自動車パワートレーン
CN109790877B (zh) 离合器盘、摩擦离合器装置和传动系
KR20220122766A (ko) 구동 트레인용 회전 축을 구비한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CN107636355B (zh) 具有滑导壳的皮带盘去耦器
US20090272108A1 (e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Having a Three-Cylinder Engine
US8641537B2 (en) Damper mechanism
US20140048372A1 (en) Gear mechanism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70363150A1 (en) Torsional Damper With Angular-Dependent Friction Damping Device
US20090283376A1 (e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Having a Five-Cylinder Engine
US20050199460A1 (en) Torque converter with a rotary oscillation damper
JP3638620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2009515110A (ja) 6気筒エンジンを備える自動車パワートレーン
CN113039371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具有减震器单元的离合器片
KR102596965B1 (ko) 차량 토크 컨버터
CN220551404U (zh) 扭矩限制器、传动组件和车辆
CN112196946B (zh) 扭振阻尼器
JPS6098239A (ja) 回転振動吸収装置附伝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