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7486A -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7486A
CN103587486A CN201310534553.0A CN201310534553A CN103587486A CN 103587486 A CN103587486 A CN 103587486A CN 201310534553 A CN201310534553 A CN 201310534553A CN 103587486 A CN103587486 A CN 10358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spoiler
collision
shock absorber
buffe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45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filed Critical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Priority to CN2013105345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7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7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保险杠保护套、缓冲装置、保险杠,在保险杠保护套和保险杠之间设有空行空间,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所述空行空间内,并且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连接;所述缓冲装置是由两片U型扳金件焊接形成中空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盒体一体形成;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螺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的顶端与保险杠保护套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碰撞信号传感器,所述碰撞信号传感器设置在缓冲装置上。本发明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很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安全事故也有不断增加趋势,各厂家也在加紧对提高车辆安全性能的技术研究。对于汽车的底盘,由于其是车辆的重要支撑构件,并且在碰撞中也是车辆下端传力的重要部件,因此有必要对车辆底盘的结构进行研究,以便满足在碰撞情况下的安全要求。
现有的车辆底盘结构一般都具有的车架或保险杠和保险杠保护套,在车辆的车架或保险杠前端,与车辆最前端的保险杠保护套之间一般都有很长一段的空行空间,目前所述空行空间在前部碰撞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充分利用车辆前端空行空间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发生碰撞,充分利用车辆前端空行空间的缓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保险杠保护套、缓冲装置、保险杠,在保险杠保护套和保险杠之间设有空行空间,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所述空行空间内,并且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连接。
所述缓冲装置是由两片U型扳金件焊接形成中空的盒体。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与盒体一体形成。
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螺栓连接。
所述缓冲装置的顶端与保险杠保护套之间具有间隙。
还包括碰撞信号传感器,所述碰撞信号传感器设置在缓冲装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既利用了空行空间来吸收碰撞能量,又能提前感知碰撞事故信号,及时启动车辆各级碰撞保护装置,充分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
2、本发明吸能装置具有刚度适中,撞击变形稳定,能量吸收较多,且联接点稳定可靠的特点。并且缓冲装置充分利用了车架或保险杠前端的空行距离,不仅解决了原有技术中碰撞传感器前端信号太弱而导致的约束系统标定困难的问题,而且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降低总体碰撞加速度峰值,减小传递到乘员身上的能量,从而保证乘员安全。
3、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车辆前舱下部空间吸能,而且改善了车辆下部车架或保险杠的传力路径和变形方式,更有助于减少传递到转向机构上的力,进而减少转向管柱及方向盘侵入等对乘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是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保险杠保护套1,减冲装置2,保险杠3,前端杠杆301,左端杠杆302,右端杠杆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保险杠保护套1、缓冲装置2、保险杠3,在保险杠保护套和保险杠之间设有空行空间,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所述空行空间内,并且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连接。
保险杠保护套1可以是任何外形、结构的蒙皮。所述保险杠保护套1设置在车辆的最外端,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保护套1首先与外部物体相撞,并且发生形变。凸起的保险杠保护套1和保险杠3之间形成了空行空间,所述空行空间在保险杠保护套1变形时作为缓冲区。
缓冲装置2设置在保险杠保护套1和保险杠3之间的空行空间中。缓冲装置2为长方体状盒体,该盒体的五个端面封闭,另一端与保险杠3连接。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2是由两片U型扳金件焊接形成中空的盒体。例如,采用两片U型钣金构件扣合,并且通过CO2保护焊焊接形成盒体,该盒体的前端用平板盖住,使之形成封闭端,也可以用CO2保护焊将所述平板焊接于方形截面前端。
缓冲装置2的顶端与保险杠保护套1之间具有间隙。即,缓冲装置2的长度不必紧贴保险杠保护套1,根据实际碰撞试验分析,缓冲装置2在不延伸到贴紧保险杠保护套1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碰撞要求。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更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与盒体一体形成。如图3所示,在盒体的上下表面每隔一定尺寸增加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波纹状,例如,波纹的深度为6mm。波纹状的加强筋有利于在碰撞保护中使得缓冲装置2沿撞击方向顺序折叠变形吸能,从而达到较好吸能效果。如果不增加加强筋,缓冲装置变形方向会不确定,而且不能充分变形,使得所吸收的能量大大减小。
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螺栓连接。例如,在缓冲装置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孔、下表面设有一个孔,通过所述三个孔以及相应的螺栓,将缓冲装置2与保险杠3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其它适合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保险杠3是车辆的现有结构,如图2所示,保险杠3由横梁和纵梁组成,纵梁平行于车身方向,横梁垂直于车身方向。如图所示,所述保险杠3包括前端杠杆301、左端杠杆302和右端杠杆303。左端杠杆302和右端杠杆303沿平行于车身方向布置,前端杠杆301垂直于车身方向布置并且分别与左端杠杆302和右端杠杆303连接。
还包括碰撞信号传感器(未示出),所述碰撞信号传感器设置在缓冲装置上。所述碰撞信号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传感器。由于在缓冲装置上设置了碰撞信号传感器,因此可以在保险杠保护套1受到撞击时就感测到冲击信号,从而可以尽早地采取保护措施。
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保护套1首先受到撞击,变形的保险杠保护套1发生变形,进而挤压位于保险杠保护套1与保险杠3之间的缓冲装置2,缓冲装置2受压变形,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有效地降低了撞击对车辆和人员的损伤。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保险杠保护套、缓冲装置、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保护套和保险杠之间设有空行空间,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所述空行空间内,并且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是由两片U型扳金件焊接形成中空的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盒体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与保险杠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的顶端与保险杠保护套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撞信号传感器,所述碰撞信号传感器设置在缓冲装置上。
CN201310534553.0A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Pending CN103587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4553.0A CN103587486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4553.0A CN103587486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7486A true CN103587486A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7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553.0A Pending CN103587486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74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0981A (zh) * 2018-05-14 2018-08-31 东莞市振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保护罩自动压胶装置及其压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0295A2 (de) * 2001-10-05 2003-04-09 DaimlerChrysler AG Energieabsorbierender Stossfänger
CN201800661U (zh) * 2010-09-01 2011-04-2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吸能装置
CN102892637A (zh) * 2010-04-01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内外装饰结构
JP2013014292A (ja) * 2011-07-06 2013-01-24 Denso Corp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CN202783042U (zh) * 2012-07-02 2013-03-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系统及汽车
CN103287381A (zh) * 2013-06-18 2013-09-11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0295A2 (de) * 2001-10-05 2003-04-09 DaimlerChrysler AG Energieabsorbierender Stossfänger
CN102892637A (zh) * 2010-04-01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内外装饰结构
CN201800661U (zh) * 2010-09-01 2011-04-2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吸能装置
JP2013014292A (ja) * 2011-07-06 2013-01-24 Denso Corp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CN202783042U (zh) * 2012-07-02 2013-03-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系统及汽车
CN103287381A (zh) * 2013-06-18 2013-09-11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0981A (zh) * 2018-05-14 2018-08-31 东莞市振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保护罩自动压胶装置及其压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1105B2 (en) Rail vehicle having a driver's cab provided with an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adapted to cope with a collision above the frame of the vehicle
CN204845824U (zh) 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CN208593443U (zh)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及其上边梁
KR20100107035A (ko) 하나 이상의 에너지 흡수 부재를 구비한, 차량의 정면을 형성하기 위한 헤드부
EP2842815B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N104512464A (zh) 用于吸收车辆的正面碰撞能量的结构
CN103407494A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DK3003816T3 (en) SKIN VEHICLE WITH DEFORMATION ZONE
CN104859432A (zh) 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
CN102398559A (zh)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JP6200581B2 (ja) 排障装置及び排障装置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CN201343009Y (zh)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104786969A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CN102849121A (zh) 一种乘员舱形状保持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102756702A (zh) 汽车防撞缓冲吸能系统
JP6034487B2 (ja) 係合手段と荷重吸収手段を有して懸架された運転者ユニットを備える車両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02389463U (zh)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CN203358689U (zh)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CN112078620B (zh)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结构
CN20343896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103057497A (zh)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CN103407499A (zh)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106985776B (zh)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