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640B - 旋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3640B
CN103573640B CN201310534021.7A CN201310534021A CN103573640B CN 103573640 B CN103573640 B CN 103573640B CN 201310534021 A CN201310534021 A CN 201310534021A CN 103573640 B CN103573640 B CN 103573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assage
stator
rotor
bent axl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40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3640A (zh
Inventor
刘文扬
何永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40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3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3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3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电机设在壳体内且将壳体内部隔离成上腔室和下腔室,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内和/或定子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冷媒通道,转子内设置有第二冷媒通道,转子与定子之间限定出第三冷媒通道,每个冷媒通道的上端均连通上腔室且下端均连通下腔室,第一、第二和第三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至少满足如下关系式中的一个:(S2+S3)/(S1+S2+S3)≥0.45,S2/S3≥1;压缩机构,压缩机构设在下腔室内且位于电机的下方,压缩机构具有曲轴和用于排气的排气口;油分离装置,油分离装置设在曲轴或转子的顶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降低吐油量,保证压缩机具有较高的能效,且寿命长。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中都会封入专用的润滑机油,润滑机油主要用于气缸、阀片、轴承、曲轴等部件的润滑,并起到密封、协助冷却的作用。当压缩机处于长时间运转或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油会随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一同排出压缩机外,导致压缩部件润滑不足,从而增加压缩机负荷、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还会增加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可以降低吐油量,保证压缩机具有较高的能效,且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隔离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内和/或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冷媒通道,所述转子内设置有第二冷媒通道,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限定出第三冷媒通道,每个冷媒通道的上端均连通所述上腔室且下端均连通所述下腔室,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上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1,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三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3,其中S1、S2、S3至少满足如下关系式中的一个:(S2+S3)/(S1+S2+S3)≥0.45,S2/S3≥1;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下腔室内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所述压缩机构具有曲轴和用于排气的排气口,所述曲轴的上部与所述转子固定;以及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设在所述曲轴或所述转子的顶部用于对流经所述油分离装置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改进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例如增加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占冷媒通道的总流通面积的比例,同时增加第二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以使其大于第三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由此可使更多的冷媒从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排出,同时通过在转子或曲轴上面与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相对地设置油分离装置,从而可对该两个通道内流出的冷媒特别是第二冷媒通道流出的冷媒更好地进行油气分离,进而降低排气中所携带的油颗粒,改善压缩机吐油现象。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分离装置为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固定在所述转子的上方且随所述转子转动。由此,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冷媒通道的内侧,所述挡油板覆盖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由此,可以改善压缩机的吐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油板进一步覆盖所述第三冷媒通道。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压缩机的吐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面上的绕线端部,所述挡油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绕线端部的内径尺寸,所述挡油板不高于所述绕线端部的顶面且所述挡油板不低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油板为圆形,所述挡油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三冷媒通道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在所述转子的顶面上,所述挡油板固定在所述平衡块的顶面上。由此,固定方便,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定子通孔且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定子切边槽,所述定子通孔和所述定子切边槽构成所述第一冷媒通道,所述转子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转子通孔以构成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和与该凹部对应的定子的内周面部分构成所述第三冷媒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三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5。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1.45。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是电机处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压缩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是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吐油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定子上挡油板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定子上挡油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上腔室11,下腔室12,排气管13;
主轴承21,气缸22,主消音器23,曲轴24,排气口25;
电机3,定子31,定子铁芯311,绕线端部312,转子32;
挡油板4;
平衡块5;
第一冷媒通道61,第二冷媒通道62,第三冷媒通道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包括壳体1、电机3、压缩机构和油分离装置(例如,挡油板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可以包括主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设在主壳体的上面,上壳体与主壳体可焊接成一体,下壳体设在主壳体的下面,下壳体与主壳体可焊接成一体,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合围成一安装空腔。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壳体1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此。
电机3设在壳体1内且将壳体1内部隔离成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电机3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转子32位于定子31的内侧,转子32相对定子31可绕着转子32的旋转轴线转动,定子31可以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面上,例如定子31与主壳体的内壁面可以焊接固定,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2所示,定子31内和/或定子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冷媒通道61。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冷媒通道61可以仅形成在定子31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冷媒通道61可以仅形成在定子31的外周面上,即第一冷媒通道61仅为定子切边槽。优选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第一冷媒通道61既形成在定子31内,同时还形成在定子31的外周面上,例如第一冷媒通道61既包括定子31内的通孔,同时还包括定子31外周面上的切边槽。
如图2所示,转子32内设置有第二冷媒通道62。转子32与定子31之间限定出第三冷媒通道63,该第三冷媒通道63可以理解为是转子32与定子31之间的气隙。
第一冷媒通道61的上端连通上腔室11,第一冷媒通道61的下端连通下腔室12。同样,第二冷媒通道62的上端连通上腔室11,第二冷媒通道62的下端连通下腔室12。第三冷媒通道63的上端连通上腔室11,第三冷媒通道63的下端连通下腔室12。简言之,每个冷媒通道的上端均连通上腔室11且下端均连通下腔室12。冷媒可通过冷媒通道从下腔室12流向上腔室11,排气管13与上腔室11连通,这样位于下腔室12内的冷媒通过这些冷媒通道后可进入到上腔室11内,最后从排气管13排出,进入系统循环。
其中,第一冷媒通道61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1,换言之,第一冷媒通道61可以是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所有第一冷媒通道61的总流通横截面积为S1。同样,第二冷媒通道62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2,换言之,第二冷媒通道62可以是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所有第二冷媒通道62的总流通横截面积为S2。第三冷媒通道63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3,换言之,第三冷媒通道63可以是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所有第三冷媒通道63的总流通横截面积为S3。其中,S1、S2、S3至少满足如下关系式中的一个:(S2+S3)/(S1+S2+S3)≥0.45,S2/S3≥1。也就是说,S1、S2、S3可以仅满足该两个关系式中的一个,当然优选地,S1、S2、S3同时满足该两个关系式。
以S1、S2、S3同时满足上述两个关系式为例,由此,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的流通面积占冷媒通道总流通面积的大约一半以上,相比传统压缩机该比例大大提高,这样更多的冷媒将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进入到上腔室11内,有效减少从第一冷媒通道61进入上腔室11的冷媒量。
同时,由于S2≥S3,因此使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冷媒通道中,第二冷媒通道62构成最主要的冷媒流动通道,第三冷媒通道63构成次要的冷媒流动通道,而第一冷媒通道61则构成辅助的冷媒流动通道。
压缩机构设在下腔室12内且位于电机3的下方,压缩机构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等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仅作简单地示意说明。
例如,压缩机构可以是单缸结构,该单缸压缩机构可以包括主轴承21、气缸22、副轴承、曲轴24、活塞和滑片等结构,主轴承21设在气缸22的上面,副轴承设置在气缸22的下面,曲轴24贯穿主轴承21、气缸22和副轴承且由主轴承21和副轴承支承,曲轴24的上部与转子32固定且随转子32转动,曲轴24具有偏心部,活塞套在偏心部外且位于气缸22内,滑片可滑动地设置在气缸22内的滑片槽内,滑片的先端可以伸入到气缸22内并抵靠在活塞的外周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构也可以是双缸结构或其它结构,这里对于压缩机构的结构不作特殊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压缩机构具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25,排气口25与气缸22内的压缩腔连通,并通过排气阀控制排气口25的开闭,排气口25可以形成在主轴承21上,当然也可以形成在主消音器23上(如图1所示),这里同样不作特殊限定。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油分离装置(例如,挡油板4)设在曲轴24或转子32的顶部且随曲轴24或转子32转动,油分离装置用于对流经油分离装置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换言之,由于油分离装置设置在曲轴24或转子32的顶部,因此油分离装置相对第一冷媒通道61而言更加靠近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流出的冷媒至少部分会流经油分离装置,由此油分离装置将会对该部分携带有油颗粒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从而减少排气所携带的油颗粒,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压缩机构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且降低初始油封量。
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的流通面积占总流通面积的比例大大提高,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油分离装置的油气分离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改进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例如增加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占冷媒通道的总流通面积的比例,同时增加第二冷媒通道62的流通面积以使其大于第三冷媒通道63的流通面积,由此可使更多的冷媒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排出,同时通过在转子32或曲轴24上面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相对地设置油分离装置,从而可对该两个通道内流出的冷媒特别是第二冷媒通道62流出的冷媒更好地进行油气分离,进而降低排气中所携带的油颗粒,改善压缩机吐油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油分离装置为挡油板4,挡油板4固定在转子32的上方且随转子32转动。由于压缩机运行时,转子32会高速旋转,通过将挡油板4与转子32的顶部固定,因此挡油板4会随转子32高速旋转,由此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流入上腔室11的冷媒在流经挡油板4时,在挡油板4高速离心的作用下,会将油气中的油颗粒通过离心作用分离,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冷媒通道62是设置在转子32内的,第三冷媒通道63是由定子31与转子32之间共同限定出的,第一冷媒通道61是设置在定子31内和/或定子31外周面上的,因此在压缩机的径向上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二冷媒通道62、第三冷媒通道63、第一冷媒通道61,即第二冷媒通道62距离曲轴24最近,第一冷媒通道61距离曲轴24最远。
因此优选地,挡油板4覆盖第二冷媒通道62,如图3所示,挡油板3的径向尺寸为A且与曲轴24同轴设置,第二冷媒通道62的最外侧距离曲轴24中心轴线的距离为C/2,则有A>(C/2)*2=C,这样挡油板4会更好地对从第二冷媒通道62流入上腔室11内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更优选地,挡油板4进一步覆盖第三冷媒通道63,由此挡油板4会更好地对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流入上腔室11内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并且,由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占冷媒通道的总流通面积大大增加,因此挡油板4设置成覆盖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对冷媒的油气分离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上面的描述中,挡油板4覆盖某个冷媒通道(例如,覆盖第二冷媒通道62或同时覆盖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可以理解为该某个通道在正交于曲轴24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处在挡油板4在该平面内的正投影内,例如,挡油板4覆盖第二冷媒通道62,则第二冷媒通道62在上述平面内的正投影将位于挡油板4在上述平面内的正投影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机3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定子31可以包括定子铁芯311和绕线端部312,绕线端部312可以设置在定子铁芯311的顶面上。在图2的示例中,定子31可为18槽分布式绕线结构,但不限于此。转子32可以是永磁式转子,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3所示,挡油板4的径向尺寸(即图示中的尺寸A)小于绕线端部312的内径尺寸(即图示中的尺寸B),即有A<B,换言之,挡油板4的外径或旋转轨迹的外径小于绕线端部312的内径,这样避免挡油板4在高速旋转时与绕线端部312发生干涉。进一步,挡油板4不高于绕线端部312的顶面且挡油板4不低于定子铁芯311的顶面,换言之,挡油板4的顶面不高于绕线端部312的顶面,同时挡油板4的底面不低于绕线端部312的底面。由此,可以大大提高挡油板4对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流入上腔室11内的冷媒的油气分离效果。
较优选地,挡油板4可为圆形,且挡油板4的中心轴线与曲轴24的中心轴线重合,即挡油板4与曲轴24同轴布置,这样可以避免挡油板4偏心设置而增加曲轴24旋转时的不平衡量,从而有利于改善曲轴24的挠动现象,降低曲轴24磨损。但是,挡油板4的形状并不限于此,挡油板4还可以是矩形或正多边形等且优选与曲轴24同轴布置。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7所示,挡油板4可以是花瓣形。再如,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挡油板4包括圆形本体以及设在圆形本体外周面的大体呈放射状分布的多个矩形板。挡油板4可以是金属板,当然也可以是塑料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冷媒通道61、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一冷媒通道61的中心轴线、第二冷媒通道62的中心轴线以及第三冷媒通道63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曲轴24的中心轴线。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该三个冷媒通道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
进一步,排气口25与曲轴2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图1中的尺寸D)不大于第二冷媒通道62与曲轴2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由此排气口25与第二冷媒通道62、第三冷媒通道63和第一冷媒通道61的径向距离逐渐递增,由此从排气口25排出的冷媒大部分会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排入到上腔室11内,小部分则从最外侧的第一冷媒通道61排入到上腔室11内。由此可以提高油分离装置的油气分离效果,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且结合图3所示,排气口25与曲轴2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大于第三冷媒通道63与曲轴2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同样,在该实施例中,从排气口25排出的冷媒大部分会从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排入到上腔室11内,小部分则从第一冷媒通道61排入到上腔室11内,这样能够提高油分离装置的油气分离效果,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由于曲轴24上设置有偏心部,因此曲轴24在旋转时会产生偏心惯量,从而加剧曲轴24的磨损,现有技术中,可以在转子32的顶面上设置平衡块5用于平衡偏心部和活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曲轴24的挠动现象,降低曲轴24磨损。挡油板4可以固定在平衡块5的顶面上,由此固定方便且成本低,无需设置单独的固定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定子31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定子通孔,且定子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定子切边槽,定子通孔和定子切边槽构成上述的第一冷媒通道61。第一冷媒通道61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换言之,定子通孔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定子切边槽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增加排气效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该三个冷媒通道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的。
转子32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转子通孔以构成第二冷媒通道62,第二冷媒通道62可以是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增加排气效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转子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凹部,凹部和与该凹部对应的定子31的内周面部分构成第三冷媒通道63,第三冷媒通道63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0所示,转子32的外周面也可为非圆周面,由此转子32与定子31之间的间隙可以构成第三冷媒通道6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的流通面积占总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这样挡油板4可以对更多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进一步,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5。由此,更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冷媒通道62和第三冷媒通道63的流通面积占总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这样挡油板4可以对更多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更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优选地,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1.45。由此,更多的冷媒从位于最内侧的冷媒通道即第二冷媒通道62排入到上腔室11内,结合排气口25距曲轴24中心轴线小于或等于第二冷媒通道62距曲轴24中心轴线的距离的技术特征,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冷媒流经油分离装置的流量,从而使油分离装置对更多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大大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冷媒通道61的总流通面积S1约为587mm2(定子切边槽的总流通面积约为407mm2,定子通孔的总流通面积约为180mm2),第二冷媒通道62的总流通面积S2约为303mm2,第三冷媒通道63(即定转子间气隙)的总流通面积S3约为204mm2,则(S2+S3)/(S1+S2+S3)大约为0.463,S2/S3大约为1.48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4和图5的曲线图也可以看出,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有效降低吐油量。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其横坐标为(S2+S3)/(S1+S2+S3),纵坐标为压缩机吐油量,压缩机吐油量随(S2+S3)/(S1+S2+S3)比值的升高而降低,特别是在(S2+S3)/(S1+S2+S3)比值在0.45以上时,压缩机的吐油量明显降低。参照图5所示,其横坐标为S2/S3,纵坐标为压缩机吐油量,压缩机吐油量随S2/S3比值的升高而降低,特别是在S2/S3比值在1以上时,压缩机的吐油量明显降低。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改进冷媒通道同时增设油分离装置,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压缩机构具有足够的机油用于润滑,降低压缩机构主要构件的磨损,同时吐油量的降低还能减少压缩机初始的油封量,且对压缩机能效的提高也有较好的提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
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隔离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内和/或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冷媒通道,所述转子内设置有第二冷媒通道,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限定出第三冷媒通道,每个冷媒通道的上端均连通所述上腔室且下端均连通所述下腔室,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上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1,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三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为S3,其中S1、S2、S3至少满足如下关系式中的一个:(S2+S3)/(S1+S2+S3)≥0.45,S2/S3≥1;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下腔室内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所述压缩机构具有曲轴和用于排气的排气口,所述曲轴的上部与所述转子固定;以及
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设在所述曲轴或所述转子的顶部用于对流经所述油分离装置的冷媒进行油气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装置为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固定在所述转子的上方且随所述转子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冷媒通道的内侧,所述挡油板覆盖所述第二冷媒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进一步覆盖所述第三冷媒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面上的绕线端部,所述挡油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绕线端部的内径尺寸,所述挡油板不高于所述绕线端部的顶面且所述挡油板不低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为圆形,所述挡油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三冷媒通道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在所述转子的顶面上,所述挡油板固定在所述平衡块的顶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定子通孔且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定子切边槽,所述定子通孔和所述定子切边槽构成所述第一冷媒通道,所述转子内形成有竖直延伸的转子通孔以构成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和与该凹部对应的定子的内周面部分构成所述第三冷媒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三冷媒通道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S1、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S1+S2+S3)≥0.55。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S2和S3进一步满足关系式:S2/S3≥1.45。
CN201310534021.7A 2013-10-31 2013-10-31 旋转式压缩机 Active CN103573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4021.7A CN103573640B (zh) 2013-10-31 2013-10-31 旋转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4021.7A CN103573640B (zh) 2013-10-31 2013-10-31 旋转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640A CN103573640A (zh) 2014-02-12
CN103573640B true CN103573640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04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021.7A Active CN103573640B (zh) 2013-10-31 2013-10-31 旋转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3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618B (zh) * 2015-06-09 2019-03-1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JP6735239B2 (ja) * 2017-01-24 2020-08-0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893766B (zh) * 2017-11-08 2024-01-23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CN109149806A (zh) * 2018-10-17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压缩机及空调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6366A (ja) * 2000-03-27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プレッサー
CN175327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动机的定子
CN2844506Y (zh) * 2005-10-28 2006-12-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JP2008184995A (ja) * 2007-01-31 2008-08-14 Denso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KR20090112322A (ko) * 2008-04-24 2009-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CN101621223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密闭式压缩机电机转子结构
JP2013044314A (ja) * 2011-08-26 2013-03-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
JP2013064341A (ja) * 2011-09-16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3614418U (zh) * 2013-10-31 2014-05-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6366A (ja) * 2000-03-27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プレッサー
CN175327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动机的定子
CN2844506Y (zh) * 2005-10-28 2006-12-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JP2008184995A (ja) * 2007-01-31 2008-08-14 Denso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KR20090112322A (ko) * 2008-04-24 2009-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CN101621223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密闭式压缩机电机转子结构
JP2013044314A (ja) * 2011-08-26 2013-03-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
JP2013064341A (ja) * 2011-09-16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3614418U (zh) * 2013-10-31 2014-05-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640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1397B2 (en) Compressor
US9541310B2 (en) Sealed compressor and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ealed compressor
CN103867450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573640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4140422U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4542161B2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US20150354572A1 (en)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vapor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including the hermetic compressor
CN103527483A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3453058U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3511275A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
CN205377551U (zh) 转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压缩机
WO2018035732A1 (zh) 用于压缩机的电机转子、用于压缩机的电机及压缩机
CN102146921A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203614418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3614415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该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5036580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3410736B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5190041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203756540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5114315A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5201846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3548211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3272143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4061177U (zh) 压缩机
CN113279965B (zh) 卧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Wenyang

Inventor after: He Yonghe

Inventor after: Zhang Cheng

Inventor before: Liu Wenyang

Inventor before: He Yongh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