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620A -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3620A
CN103573620A CN201310058149.0A CN201310058149A CN103573620A CN 103573620 A CN103573620 A CN 103573620A CN 201310058149 A CN201310058149 A CN 201310058149A CN 103573620 A CN103573620 A CN 10357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ipe
pressed
footpath
internal diameter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8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3620B (zh
Inventor
田村和巳
后藤真由美
岛田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7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3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引起的性能下降的结构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在将由压缩机构部(3)压缩的工作流体向该压缩机构部(3)吸入的吸入口(5a)插入使工作流体流通的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来安装该吸入管(2g),在吸入管(2g)的内侧具备压入构件(2h),该压入构件(2h)从内侧在整周上按压前端部(2g1)而使该前端部(2g1)压接于吸入口(5a)的周壁(5a1)。并且,具有如下的特征:在吸入管(2g)形成有用于收容压入构件(2h)的扩径部,扩径部的内径大于吸入管(2g)的从未形成前端部(2g1)的一端到扩径部为止所形成的基部的内径,压入构件(2h)的外径为基部的内径以上,且小于扩径部的内径,并且大于前端部(2g1)的内径。

Description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构成为在密闭的压缩部,导入要压缩的工作流体(制冷剂等)进行压缩,而喷出成为高压的工作流体。因此,在压缩部连接有用于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管(吸入管)。作为该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向压缩部送入气体的吸入管18贯通密闭容器203而插入至压缩部200的吸入空间。”(参照段落002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6411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积型压缩机(密闭型电动压缩机)的吸入管的端部稍缩径,向固定涡盘构件开口而向与压缩部连通的孔插入。而且,向吸入管的内侧装入压入构件。该压入构件是沿着轴向贯通有纵孔的筒状的构件,其外径形成得比吸入管的端部的内径稍大。
并且,在端部插入到固定涡盘构件的孔内的吸入管的内侧,将压入构件向吸入管的端部压入。吸入管的端部由压入构件从内侧在整周上按压而压接于固定涡盘构件的孔,从而将吸入管固定于固定涡盘构件的孔。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压入构件的外径形成得比吸入管的内径小,因此吸入管的内部的流路截面积变小,对于流通吸入管的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增大。并且,根据这种情况,会产生密闭型电动压缩机的性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造成的性能下降的结构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在将压缩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吸入口安装吸入管,在该吸入管的内侧具备压入构件,该压入构件从内侧在整周上按压前端部而使该前端部压接于吸入口的周壁。并且,具有如下的特征:在吸入管形成有基部扩径的扩径部,压入构件的外径W3为基部的内径W1以上,且小于扩径部的内径W2,并且大于吸入管的前端部的内径W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引起的性能下降的结构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1-A1的剖视图。
图3是形成于固定涡盘的吸入口的详细图。
图4是吸入管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压入构件向吸入管装入的工序的图。
图6是用于将吸入管的形状与现有例进行比较的剖视图,(a)表示现有例,(b)表示本实施例。
【符号说明】
1涡旋压缩机(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2g吸入管
2g1前端部
2g2基部
2g3扩径部
2h压入构件
2h3缘部
2h4开口部
3压缩机构部
5a吸入口
5a1周壁
H1扩径部长(扩径部的轴向的长度)
H2主体长(压入构件的轴向的长度)
W1基准径(基部的内径)
W2扩大径(扩径部的内径)
W3外径(压入构件的外径)
W4前端径(前端部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A1-A1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涡旋压缩机作为密闭型电动压缩机的一例,但本发明的适用并未限定为涡旋压缩机。在其他的形式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1(密闭型电动压缩机)是高压腔室方式的密闭型涡旋压缩机,使用于室内空调装置(未图示)等的制冷循环,在大范围的运转条件下使用。
涡旋压缩机1将压缩机构部3和电动机4收纳在筒状纵长的密闭容器2内而构成,压缩机构部3具有分别竖立设置有涡卷状的卷板6a、5c的回旋涡盘6及固定涡盘5,电动机4驱动该压缩机构部3。
密闭容器2在圆筒状的侧面壳体2a上将盖腔室2b(为上方)和底腔室2c(为下方)焊接在上下的端部而构成。在盖腔室2b形成有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管状的吸入口连接部2d。
另外,压缩机构部3配置在密闭容器2的上方,电动机4配置在密闭容器2的下方。而且,在比电动机4靠下方(密闭容器2的底部)形成有由下部屏蔽板20分隔的油室20a,在油室20a内积存有润滑油13。
电动机4包括定子4a及转子4b而构成。定子4a通过压入等而固定于密闭容器2,转子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定子4a的内部。而且,在转子4b安装有由主轴部7a和偏心部7b构成的曲轴7,通过转子4b的旋转而使曲轴7旋转。
曲轴7的主轴部7a是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棒状构件,以主轴部7a的轴中心与转子4b的旋转中心成为同轴的方式将曲轴7固定于转子4b。而且,偏心部7b以轴中心与主轴部7a的轴中心适当偏心的方式构成。
固定涡盘5具有:构成基部的台板5d;从台板5d朝向下方形成为壁状的涡卷状的卷板5c。
台板5d通过螺栓8等紧固构件而固定安装在框架9的上方,该框架9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侧面壳体2a。
另外,框架9的中心部在上方形成有凹部,通过该凹部而在框架9与固定涡盘5的台板5d之间形成空间(中间压室14)。
回旋涡盘6收纳于在台板5d与框架9之间形成的中间压室14内,朝向上方形成为壁状的涡卷状的卷板6a以与形成在固定涡盘5的台板5d上的卷板5c啮合的方式构成。
另外,回旋涡盘6安装在曲轴7的偏心部7b且能够旋转,该曲轴7安装于电动机4的转子4b。
曲轴7构成为,主轴部7a经由主轴承9a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框架9上,偏心部7b伴随着主轴部7a的旋转而在中间压室14内进行偏心旋转。在此所说的偏心旋转是指偏心部7b的轴中心绕着主轴部7a的轴中心进行公转的旋转。
在曲轴7的下方,主轴部7a贯通下部屏蔽板20而前端部7a1配设于油室20a。并且,在下部屏蔽板20上安装下轴承16而将主轴部7a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曲轴7的中心部沿着轴向形成有使润滑油13流通的供油通路7c,而且在前端部7a1安装有供油管7d,该供油管7d汲取润滑油而向下轴承16及主轴承9a供给润滑油13。积存在油室20a内的润滑油13在中间压室14与后述的喷出压室2f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由供油管7d汲取而流通供油通路7c,向主轴承9a、下轴承16等供给(差压供油方式)。
回旋涡盘6安装在曲轴7的偏心部7b上,借助曲轴7的旋转而与偏心部7b一起进行偏心旋转。而且,在回旋涡盘6与框架9之间配置有欧氏环12。欧氏环12与形成在回旋涡盘6的下方的面上的卡合槽60和形成在框架9上的卡合槽90卡合。该欧氏环12具有防止由于曲轴7的偏心部7b的偏心旋转而回旋涡盘6发生自转的情况并使回旋涡盘6进行公转运动的功能。
如图2所示,在固定涡盘5的台板5d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由涡卷状的槽构成的气体通路5b,卷板5c形成作为气体通路5b的壁面。而且,在气体通路5b的涡卷状的外周的端部以台板5d的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吸入口5a,在气体通路5b的涡卷状的中心部开设有与形成在固定涡盘5的上方的空间(喷出压室2f(参照图1))连通的喷出孔5e。
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回旋涡盘6(参照图1)的卷板6a呈涡卷状地收容于气体通路5b而与卷板5c啮合,借助曲轴7的偏心部7b(参照图1)的偏心旋转,而在气体通路5b的内部呈涡卷状地旋转(涡旋)。
并且,在气体通路5b上由卷板5c和卷板6a夹持的密闭的空间成为压缩室11,在气体通路5b上经由吸入口5a而敞开的空间成为吸入室10。
如此,图1所示的压缩机构部3使回旋涡盘6的卷板6a与固定涡盘5的卷板5c啮合而构成。并且,当伴随着由电动机4驱动的曲轴7的旋转而回旋涡盘6进行回旋运动时,通过回旋涡盘6的卷板6a及固定涡盘5的卷板5c,边朝向涡卷状的中心移动,边形成压缩室11。
压缩室11随着向涡卷状的中心行进而容积减少,对从吸入口5a吸入到气体通路5b内的工作流体(制冷剂等)进行压缩。并且,由压缩室11压缩后的工作流体从涡卷状的中心部经由喷出孔5e而向喷出压室2f喷出。
此外,向喷出压室2f喷出的工作流体流通以贯通侧面壳体2a而与喷出压室2f连通的方式形成的排出口2e,向供给目的地(未图示的热交换器等)供给。
在形成于固定涡盘5的吸入口5a连接有用于导入从供给源(未图示)供给的工作流体的吸入管2g。吸入管2g贯通吸入口连接部2d,并将前端部2g1插入而安装于吸入口5a。
另外,在吸入管2g的内侧具备压入构件2h。压入构件2h形成为管状,从内侧在整周按压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而将前端部2g1压接于吸入口5a的周壁5a1,从而将吸入管2g固定于固定涡盘5。
图3是形成于固定涡盘的吸入口的详细图。
如图3所示,吸入口5a形成为从形成在台板5d的下方(图1所示的底腔室2c侧)的气体通路5b朝向上方(盖腔室2b侧)的圆筒管状,且上方的端部敞开。并且,在吸入口5a的上方的端部安装有吸入管2g,该吸入管2g用于将由涡旋压缩机1压缩的工作流体向压缩机构部3取入。
另外,在吸入口5a的内侧构成有止回阀50,该止回阀50包括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阀芯部50a、对该阀芯部50a向上方施力的压缩弹簧50b。
阀芯部50a是以将圆筒管状的吸入口5a闭塞的方式构成的例如板状的构件,在比形成气体通路5b的位置向下方下降的状态下,经由吸入口5a将气体通路5b与吸入管2g连通。
此外,阀芯部50a由压缩弹簧50b向上方施力,落座于在吸入口5a安装的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更详细而言,是从前端部2g1突出的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参照图4))而将吸入管2g闭塞。
例如,优选的是,在压入构件2h行进至从内侧按压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的位置时,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参照图4)从吸入管2g的端部突出,由压缩弹簧50b向上方施力的阀芯部50a与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抵接。
根据这种结构,构成为阀芯部50a在压缩弹簧50b的作用力下落座于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的止回阀50。
阀芯部50a在流通吸入管2g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下向下方移动,在气体通路5b与吸入管2g经由吸入口5a而成为连通的状态时,工作流体流入气体通路5b。
另外,在来自供给源(未图示)的工作流体的供给停止时等、吸入管2g内的工作流体的流通停止时,阀芯部50a向上方移动而落座于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参照图4),将吸入管2g闭塞。因此,防止由压缩机构部3压缩后的高压的工作流体向吸入管2g流入的情况(逆流)。
图4是吸入管的剖视图。
吸入管2g是以与吸入口5a(参照图3)的内侧嵌合的方式安装的大致筒状的构件,由钢材等形成。
本实施例的吸入管2g如图4所示,圆筒状的基部2g2的一端缩径而形成前端部2g1,在基部2g2与前端部2g1之间形成有比基部2g2扩径的扩径部2g3。
基部2g2是比密闭容器2的盖腔室2b(参照图1)向上方突出且与工作流体的供给源(未图示)连接的部位,该内径(基准径W1)根据用于连接工作流体的供给源(未图示)与涡旋压缩机1(参照图1)连接的管路而适当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基准径W1成为从未形成前端部2g1的一端到扩径部2g3为止所形成的基部2g2的内径。
前端部2g1是如上述那样向形成在固定涡盘5的台板5d上的吸入口5a(参照图3)插入的部位,其内径(前端径W4)根据吸入口5a的形状而适当设定。
另外,扩径部2g3的内径(扩大径W2)设定为比基部2g2的基准径W1及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大的值(扩大径W2>基准径W1,扩大径W2>前端径W4)。
并且,本实施例的压入构件2h是基部2g2的基准径W1以上且比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大,并且,具有比扩径部2g3的扩大径W2小的外径W3的大致圆筒形的构件(外径W3≥基准径W1,外径W3>前端径W4,扩大径W2>外径W3)。需要说明的是,成为前端部2g1侧的端部(称为下端2h1)优选比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小地缩径。
压入构件2h的成为基部2g2侧的端部(称为上端2h2)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缘部2h3,使工作流体流通的开口部2h4以规定的内径(开口径W5)形成在缘部2h3的中心部(内侧)。
另外,压入构件2h的轴向的长度(具体而言是除了下端2h1侧的缩径的部分之外的长度。主体长H2)形成得比吸入管2g的扩径部2g3的轴向的长度(扩径部长H1)短(扩径部长H1>主体长H2)。
如此构成的吸入管2g以预先装入有压入构件2h的状态安装于固定涡盘5的台板5d的吸入口5a(参照图3)。
具体而言,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向台板5d的吸入口5a插入,通过未图示的压入夹具,将压入构件2h向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侧压入。
压入构件2h的外径W3形成得比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大,因此压入构件2h伴随着行进而向前端部2g1压入,前端部2g1在整周由压入构件2h从内侧按压。并且,前端部2g1压接于吸入口5a的周壁5a1(参照图3)而将吸入管2g固定于吸入口5a。
另外,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侧缩径,通过该结构,压入构件2h朝向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顺畅地行进。
图5是表示将压入构件向吸入管装入的工序的图。
作为第一工序(步骤1),通过对扩径部2g3的具有扩大径W2的钢管的一端进行拉深加工等而缩径,从而形成前端径W4的前端部2g1。
作为第二工序(步骤2),从具有扩大径W2的一端向吸入管2g装入压入构件2h。由于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比压入构件2h的外径W3小,因此压入构件2h由前端部2g1卡止。
需要说明的是,压入构件2h由钢材形成,图5所示的形状的压入构件2h优选通过拉深加工或冲压加工而预先进行成形加工。
作为第三工序(步骤3),通过拉深加工等使具有扩大径W2的一端缩径而形成基准径W1的基部2g2。此时,通过未拉深加工扩径部长H1而形成扩径部2g3。并且,扩径部2g3成为收容压入构件2h的空间,能够将比基部2g2的基准径W1大的外径W3的压入构件2h装入到吸入管2g的内部。
如此,通过图5所示的主要的三个工序(第一工序~第三工序),而向吸入管2g装入压入构件2h。
如以上那样形成的、安装在固定涡盘5的台板5d的吸入口5a(参照图3)上的吸入管2g具备的压入构件2h可以将外径W3形成得比吸入管2g的基部2g2的基准径W1大。因此,能够增大在压入构件2h的缘部2h3的中心部开口的开口部2h4的开口径W5。
图6是用于将吸入管的形状与现有例进行比较的剖视图,(a)表示现有例,(b)表示本实施例。
如图6的(a)所示,现有例的吸入管200g是基部200g2的前端部200g1缩径的结构,未形成图6的(b)所示的在本实施例的吸入管2g上形成的扩径部2g3。
因此,现有例的压入构件200h的外径W30比基部200g2的基准径W10减小,压入构件200h的开口部200h4的开口径W50比基部200g2的基准径W10减小缘部200h3的宽度。
相对于此,如图6的(b)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入管2g具有扩径部2g3,该扩径部2g3具有比基部2g2的基准径W1大的扩大径W2,能够在扩径部2g3内收容压入构件2h。因此,可以使压入构件2h的外径W3大于基部2g2的基准径W1。由此,例如在形成与现有例的缘部200h3相同宽度的缘部2h3时,可以将压入构件2h的开口部2h4的开口径W5设定得比现有例的压入构件200h的开口部200h4的开口径W50大。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对于流通吸入管2g的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比现有例的吸入管200g内的流路阻力减小,从而能够提高涡旋压缩机1(参照图1)的效率。
另外,在图6的(a)所示的现有例的吸入管200g中,需要在前端部200g1插入到吸入口5a(参照图3)的状态下使压入构件200h从基部200g2侧进入吸入管200g的内部的结构。由此,需要使压入构件200h的外径W30小于基部200g2的基准径W10。而且,需要使由压入构件200h从内侧按压的前端部200g1的内径为压入构件200h的外径W30以下。即,现有例的吸入管200g成为前端部200g1比基部200g2缩径的结构。
相对于此,在图6的(b)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吸入管2g中,在以比基部2g2的基准径W1及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大的扩大径W2形成的扩径部2g3内,通过图5所示的工序能够收容压入构件2h。因此,能够形成比基部2g2的基准径W1大的外径W3的压入构件2h。而且,只要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为压入构件2h的外径W3以下即可,能够形成为前端部2g1的前端径W4成为基部2g2的基准径W1以上的吸入管2g(前端径W4≥基准径W1)。
即,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1(参照图1)可以具备吸入管2g,该吸入管2g具有比基部2g2扩径的前端部2g1。因此,能够具备没有前端部2g1的缩径造成的流路截面积的缩小的吸入管2g而能够提高涡旋压缩机1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为前述的实施例。例如,前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未必限定为具备说明的全部的结构。
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而且,也可以在某一实施例的结构中增加另一实施例的结构。
例如图4所示,压入构件2h的下端2h1可以缩径,但也可以是下端2h1未缩径的压入构件2h。若为该结构,则能够进一步减小流通吸入管2g的工作流体流通压入构件2h时的流路阻力。
此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为前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Claims (5)

1.一种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由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工作流体向该压缩机构部吸入的吸入口插入供所述工作流体流通的吸入管的前端部来安装该吸入管,
在所述吸入管的内侧具备压入构件,该压入构件从内侧在整周上按压所述前端部而使该前端部压接于所述吸入口的周壁,
在所述吸入管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压入构件的扩径部,
所述扩径部的内径W2大于所述吸入管的从未形成所述前端部的一端形成到所述扩径部为止的基部的内径W1,所述压入构件的外径W3为所述基部的内径W1以上,且小于所述扩径部的内径W2,并且大于所述前端部的内径W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构件的、所述吸入管的所述基部侧的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缘部,在所述缘部的内侧形成有供所述工作流体流通的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内径W4为所述基部的内径W1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构件的轴向的长度H2小于所述扩径部的轴向的长度H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构件的轴向的长度H2小于所述扩径部的轴向的长度H1。
CN201310058149.0A 2012-08-07 2013-02-25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Active CN1035736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5304A JP5935090B2 (ja) 2012-08-07 2012-08-07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2012-175304 2012-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620A true CN103573620A (zh) 2014-02-12
CN103573620B CN103573620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046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8149.0A Active CN103573620B (zh) 2012-08-07 2013-02-25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35090B2 (zh)
CN (1) CN1035736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1747A (zh) * 2019-06-13 2020-12-15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高压侧涡旋压缩机的进气结构以及高压侧涡旋压缩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4045A (en) * 1991-10-03 1994-04-19 Hitachi, Ltd. Closed type motor-driven compressor, a scroll compressor and a scroll lap machining end mill
CN1482365A (zh) * 2002-09-13 2004-03-17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涡轮压缩机
JP2006009781A (ja) * 2004-05-28 2006-01-12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8064116A (ja) * 2007-11-26 2008-03-2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容積型圧縮機
CN101196191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1482114A (zh) * 2008-01-09 2009-07-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JP2010196593A (ja) * 2009-02-25 2010-09-0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CN101865130A (zh) * 2009-02-20 2010-10-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1800A (en) * 1974-03-11 1975-03-18 Gen Electric Hermetically sealed compressor suction tube assembly
JP3152472B2 (ja) * 1992-01-16 2001-04-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その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2001153069A (ja) * 1999-11-29 2001-06-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4045A (en) * 1991-10-03 1994-04-19 Hitachi, Ltd. Closed type motor-driven compressor, a scroll compressor and a scroll lap machining end mill
CN1482365A (zh) * 2002-09-13 2004-03-17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涡轮压缩机
JP2006009781A (ja) * 2004-05-28 2006-01-12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1196191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JP2008064116A (ja) * 2007-11-26 2008-03-2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容積型圧縮機
CN101482114A (zh) * 2008-01-09 2009-07-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CN101865130A (zh) * 2009-02-20 2010-10-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JP2010196593A (ja) * 2009-02-25 2010-09-0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620B (zh) 2016-06-22
JP2014034899A (ja) 2014-02-24
JP5935090B2 (ja)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074E1 (en) Scroll compressor
US10487814B2 (en) Linear compressor
CN101598128B (zh) 双缸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
CN102330677B (zh) 涡卷压缩机
CN103782036B (zh) 具有两个气缸的旋转式压缩机
EP2644894B1 (en) Rotary compressor
US10533546B2 (en) Linear compressor
US10233930B2 (en)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two cylinders
US10280914B2 (en) Linear compressor
US20070059193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CN103573620A (zh)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CN105683572B (zh)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US9951774B2 (en) Lubrication of a rotary compressor
JP2015042846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03730313U (zh) 涡旋压缩机
CN105114313A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JP201714579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106014992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6221214U (zh) 气缸以及压缩机
KR101277211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CN205089624U (zh) 低背压压缩机
CN219932450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JP2005054652A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211314556U (zh) 上法兰组件及压缩机
CN202659501U (zh) 旋转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14

Address after: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