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055B -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69055B CN103569055B CN201310586162.3A CN201310586162A CN103569055B CN 103569055 B CN103569055 B CN 103569055B CN 201310586162 A CN201310586162 A CN 201310586162A CN 103569055 B CN103569055 B CN 1035690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bar
- window
- windshield wiper
- wiper device
- automobil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在雨雪天行车时,雨雪会附在侧窗上不能除去影响视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包括固设在车门上的电机、雨刮片、以及一端与雨刮片相固连的滑动杆;雨刮片横向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车门上还设有沿着竖向设置的导向件;滑动杆穿设在导向件内;刮水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滑动杆沿导向件导向方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滑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利用电机进行驱动刮水片迅速刮除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上的雨雪,可以在雨雪天气有效的改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车时代,汽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燃油经济性和车辆的舒适性,驾车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
对于汽车驾驶来说,雨雪天气除了带来路滑,刹车距离延长的问题之外,视线就是最主要的问题了。雨雪天行车时,雨雪通常会附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侧窗和后视镜上,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容易造成误判引发安全事故。雨刮器是汽车上重要的安全件之一,它能有效清除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雪和污物,给驾驶员一个清晰的视野,保证行车安全。现有的汽车在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上一般均配置了雨刮器,同时,一些中高级车上也均配备了后视镜点加热功能,以消除视线影响的问题。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060782.8)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风窗雨刮装置。电机输出轴通过一根连接杆与左刮刷机构相连,带动左刮刷机构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左刮刷机构相连的一端同时与动力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动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四连杆式右刮刷机构相连,带动所述四连杆式右刮刷机构运动。又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20336447.8)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客车专用雨刮器,由两个电机分别独立驱动所述两个雨刮片;包括由两个电机分别驱动的两个减速机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由曲柄摇臂、U型滑槽摇臂和雨刮摇臂组成,一段与所述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雨刮片;所述曲柄摇臂一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滑槽摇臂连接;所述U型滑槽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雨刮摆臂铰接,所述U型滑槽摇臂具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曲柄摇臂的另一端滑动配合连接。上述的雨刮器结构虽然能够很好的清除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雪和污物,但是现有的汽车侧窗上的雨雪仍未除去,仍然存在看不清后方视野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时,雨雪会附在侧窗上影响视线,存在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包括固设在车门上的电机、雨刮片、以及一端与雨刮片相固连的滑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刮片横向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车门上还设有沿着竖向设置的导向件;所述的滑动杆穿设在所述的导向件内;所述的刮水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滑动杆沿导向件导向方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滑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之间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相连接。
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利用电机进行驱动,通过传动机构的作用能够将电机转轴的周向运动转化为滑动杆的直线运动,车门上还设有导向件,能够使滑动杆始终沿导向件导向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固连的雨刮片紧贴着侧窗玻璃做上下直线运动,从而能够有效的刮除侧窗上的雨水和污物,使得驾驶员始终能够拥有一个清晰的后方视野,消除了雨雪天行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本刮水装置设置在车门上,且雨刮片紧贴在侧窗靠近后视镜处,从车内进行控制侧窗刮水,还可选择不同的刮刷频率。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摆臂和连杆;所述的摆臂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电机转轴上,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滑动杆相铰接。电机驱动运行时,固连在电机转轴上的摆臂随之转动,通过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摆臂和滑动杆的铰接作用,能够将电机转轴的周向运动转化为滑动杆的直线运动,使得与滑动杆相固连的雨刮片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对侧窗进行刮刷除水。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摆臂和具有条形滑槽的连接杆;所述的摆臂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电机转轴上,另一端上固设有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设置在所述的条形滑槽内且能够沿着条形滑槽滑动;所述的连接杆与滑动杆相固连。电机驱动运行时,固连在电机转轴上的摆臂随之转动,设置在摆臂一端的滑动件能够沿着连接杆的条形滑槽滑动,从而推动连接杆连同滑动杆一起沿着侧窗的竖直方向来回运动,继而带动雨刮片对侧窗进行上下刮刷除水。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滑动件为滑轮或滑块。滑轮或滑动块设置在条形滑槽内且能够沿着条形滑槽滑动。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雨刮片呈水平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雨刮片呈水平设置,能够更好的刮除侧窗靠近后视镜处的雨水。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滑动杆与雨刮片的中部相固连。滑动杆固连在雨刮片的中部,能够使得在刮除侧窗雨水的过程中雨刮片各部分受力较为均匀,不会出现因受力集中而造成损坏变形。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件相对车门垂直线呈倾斜设置;所述的导向件与车门垂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20°。导向件相对车门的垂直线呈倾斜设置滑动杆沿着导向件的导向方向运动,与车门侧窗玻璃的倾斜设置相匹配,使得雨刮片能够更好刮除侧窗玻璃上的雨雪和污物。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件为呈筒状且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筒;所述的滑动杆穿设在所述的导向筒内。通过导向筒的作用,能够使得滑动杆始终沿着侧窗的竖直方向来回运动,不会偏斜,保证了侧窗除水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中,所述的导向件为两个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滚轮;所述的滑动杆穿设在两个所述的导向滚轮之间。通过两个导向滚轮的作用,能够使得滑动杆始终沿着侧窗的竖直方向来回运动,不会偏斜,保证了侧窗除水的效果,滑动杆在运动过程中也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电机进行驱动雨刮片迅速刮除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上的雨雪,可以在雨雪天气有效的改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2、滑动杆上设有导向件,能够保证滑动杆始终沿着器延伸方向运动,不会偏斜,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刮除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上的雨雪。
3、滑动杆相对车门垂直线呈倾斜设置,与车门侧窗玻璃的倾斜设置相匹配,雨刮片刮除侧窗玻璃上的雨雪和污物的效果更佳。
4、结构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汽车,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雨刮片;3、滑动杆;4、导向筒;5、摆臂;6、连杆;7、滑动件;8、连接杆;81、条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刮水装置包括固设在车门上的电机1、雨刮片2、一端与雨刮片2相固连的滑动杆3、沿着竖向方向设置在车门上的导向件、以及能够驱动滑动杆3沿导向件导向方向运动的传动机构。雨刮片2呈横向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滑动杆3穿设在导向件内;滑动杆3的另一端与电机1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
更具体地说,雨刮片2呈水平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导向件相对车门垂直线呈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10~20°。传动机构包括摆臂5和连杆6。摆臂5的一端固连在电机1转轴上,另一端与连杆6的一端部相铰接,连杆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滑动杆3相铰接。导向件为呈筒状且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筒4,滑动杆3穿设在导向筒4内。
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门上,雨刮片2紧贴在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的玻璃上,利用电机1进行驱动,固连在电机1转轴上的摆臂5随之转动,通过连杆6的两端分别与摆臂5和滑动杆3的铰接作用,能够推动滑动杆3沿导向件的导向方向运动,从而推动与滑动杆3相固连的雨刮片2沿侧窗玻璃上下直线滑动实现对对侧窗进行刮刷清除雨雪和污物。
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利用电机1进行驱动雨刮片2迅速刮除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上的雨雪,可以在雨雪天气有效的改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同时,本刮水装置的结构也较为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汽车,通用性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摆臂5和具有条形滑槽81的连接杆8。摆臂5的一端固连在电机1转轴上,另一端上固设有滑动件7。滑动件7设置在条形滑槽81内且能够沿着条形滑槽81滑动,连接杆8与滑动杆3相固连。滑动件7为滑轮或滑块。
本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利用电机1进行驱动,固连在电机1转轴上的摆臂5随之转动,设置在摆臂5一端的滑动件7能够沿着连接杆8的条形滑槽81滑动,从而推动连接杆8连同滑动杆3一起沿导向件的导向方向运动,从而推动与滑动杆3相固连的雨刮片2沿侧窗玻璃上下直线滑动实现对侧窗对应观察后视镜位置的玻璃进行上下刮刷清除雨雪和污物,可以在雨雪天气有效的改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导向件为两个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滚轮,滑动杆3穿设在两个导向滚轮之间。
通过两个导向滚轮的作用,能够使得滑动杆3始终沿着侧窗的竖直方向来回运动,不会偏斜,保证了侧窗除水的效果,滑动杆3在运动过程中也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导向件为两个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滚轮,滑动杆3穿设在两个导向滚轮之间。
通过两个导向滚轮的作用,能够使得滑动杆3始终沿着侧窗的竖直方向来回运动,不会偏斜,保证了侧窗除水的效果,滑动杆3在运动过程中也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机1、雨刮片2、滑动杆3、导向筒4、摆臂5、连杆6、滑动件7、连接杆8、条形滑槽8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包括固设在车门上的电机(1)、雨刮片(2)、以及一端与雨刮片(2)相固连的滑动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刮片(2)横向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车门上还设有沿竖向设置的导向件;所述的滑动杆(3)穿设在所述的导向件内;所述的刮水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滑动杆(3)沿导向件导向方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滑动杆(3)的另一端与电机(1)之间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导向件相对车门垂直线呈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摆臂(5)和连杆(6);所述的摆臂(5)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电机(1)转轴上,另一端与连杆(6)的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滑动杆(3)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摆臂(5)和具有条形滑槽(81)的连接杆(8);所述的摆臂(5)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电机(1)转轴上,另一端上固设有滑动件(7);所述的滑动件(7)设置在所述的条形滑槽(81)内且能够沿着条形滑槽(81)滑动;所述的连接杆(8)与滑动杆(3)相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7)为滑轮或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刮片(2)呈水平设置且紧贴在车门侧窗玻璃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杆(3)与雨刮片(2)的中部相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与车门垂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为呈筒状且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筒(4);所述的滑动杆(3)穿设在所述的导向筒(4)内。
9.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为两个固连在车门上的导向滚轮;所述的滑动杆(3)穿设在两个所述的导向滚轮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86162.3A CN103569055B (zh) | 2013-11-20 | 2013-11-20 |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86162.3A CN103569055B (zh) | 2013-11-20 | 2013-11-20 |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9055A CN103569055A (zh) | 2014-02-12 |
CN103569055B true CN103569055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004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86162.3A Active CN103569055B (zh) | 2013-11-20 | 2013-11-20 |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69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28398B2 (ja) * | 2014-12-12 | 2019-06-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ワイパ制御装置 |
CN105329214A (zh) * | 2015-09-30 | 2016-02-17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车辆及其侧窗用刮雨装置 |
FR3066979B1 (fr) * | 2017-06-02 | 2021-01-01 |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 Systeme de nettoyag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CN107521462A (zh) * | 2017-09-29 | 2017-12-29 | 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侧窗雨刮器 |
CN110466477B (zh) * | 2019-08-27 | 2021-01-05 | 常熟理工学院 | 一种汽车侧车窗雨刮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00327A (en) * | 1978-08-04 | 1980-04-2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deflecting arrangement |
JPS6343852A (ja) * | 1986-08-11 | 1988-02-24 | Mitsuba Electric Mfg Co Ltd | ワイパ装置 |
JPS6452556A (en) * | 1987-08-24 | 1989-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Driving device for side window wiper |
JPS6452555A (en) * | 1987-08-24 | 1989-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Driving device for side window wiper |
CN1817701A (zh) * | 2006-03-22 | 2006-08-16 | 林江分 | 车辆侧窗雨刷结构 |
CN203228751U (zh) * | 2013-05-16 | 2013-10-09 | 朱奇 | 汽车侧窗刮水装置 |
-
2013
- 2013-11-20 CN CN201310586162.3A patent/CN1035690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00327A (en) * | 1978-08-04 | 1980-04-2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deflecting arrangement |
JPS6343852A (ja) * | 1986-08-11 | 1988-02-24 | Mitsuba Electric Mfg Co Ltd | ワイパ装置 |
JPS6452556A (en) * | 1987-08-24 | 1989-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Driving device for side window wiper |
JPS6452555A (en) * | 1987-08-24 | 1989-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Driving device for side window wiper |
CN1817701A (zh) * | 2006-03-22 | 2006-08-16 | 林江分 | 车辆侧窗雨刷结构 |
CN203228751U (zh) * | 2013-05-16 | 2013-10-09 | 朱奇 | 汽车侧窗刮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9055A (zh) | 2014-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69055B (zh) |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 |
RU108350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 |
CN103600724B (zh) | 一种横刮式雨刮器 | |
EP3565746B1 (en) | Reduced arc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for a vehicle | |
CN202574005U (zh) | 一种汽车后视装置 | |
CN102114828A (zh) | 一种汽车前风挡刮水器 | |
CN104554152A (zh) | 雨刮器 | |
CN107901885B (zh) | 一种车窗雨刮器传动结构 | |
CN205554130U (zh) | 雨刷器 | |
CN205819139U (zh) | 一种车窗玻璃内侧雾刷 | |
CN202669759U (zh) | 汽车雨刷结构 | |
CN201195524Y (zh) | 滚动式车辆雨刮器 | |
CN205098140U (zh) | 一种汽车单雨刷系统 | |
CN104742865B (zh) | 一种纵向移动雨刮器 | |
EP3571099B1 (en) | Reduced arc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for a vehicle | |
CN209700610U (zh) | 一种车用可变截面刮水装置 | |
CN105292063A (zh) | 新型汽车雨刮器 | |
CN112572353B (zh) | 一种方便调整作用范围的雨刮装置 | |
CN222247140U (zh) | 一种伸缩隐藏式雨刮器 | |
CN214355922U (zh) | 一种方便调整作用范围的雨刮装置 | |
CN219446929U (zh) | 一种工程车用平移式雨刮器 | |
CN209208614U (zh) | 载重汽车外后视镜全自动智能雨刷装置 | |
CN206456332U (zh) | 一种高效率汽车雨刮器 | |
CN203580890U (zh) | 雨刮器 | |
CN206938608U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自动刷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