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1476B -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1476B
CN103561476B CN201310445102.XA CN201310445102A CN103561476B CN 103561476 B CN103561476 B CN 103561476B CN 201310445102 A CN201310445102 A CN 201310445102A CN 103561476 B CN103561476 B CN 103561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edge
bandwidth
edge part
link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5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1476A (zh
Inventor
季庭方
P·加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61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1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1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1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空白子帧链路设计使用明确的或者推导出的缩减的带宽来进行封闭用户组(CSG)小区的干扰减轻,使得非允许的用户设备(UE)与CSG小区共存于同一载波上。经由明确的UL空白子帧定义或者从DL空白子帧定义推导出的UL空白子帧定义,可以指定UL空白子帧使得非允许的UE和允许的UE在UL上的传输正交化。调度可以正交化数据传输。毫微微小区暂时地缩减上行链路带宽可以减轻来自非允许的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剩余干扰。中继站对RACH时机进行配置以使其尽可能与非空白UL子帧相符。UE对RACH时机的了解足以启动RACH和切换过程。通过将所有奇/偶上行链路HARQ交织体分配给中继站来支持具有10ms周期的RACH时机。通过将任意1/4UL HARQ交织体分配给中继站来支持具有20ms周期的RACH时机。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12月1日、申请号为200980147682.6、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2008年12月1日递交的、题目为“BLANKSUBFRAMEUPLINKDESIGN”的临时专利申请No.61/118,891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以引用方式明确加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涉及通信,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调度。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数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多址系统,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这些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步地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者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者上行链路)指的是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M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或者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建立。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是第三代(3G)蜂窝电话技术的一种。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的简称)是构成UMTS核心网的基站(节点B)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统称。该通信网络可以携带多种业务类型,从实时电路交换式到基于IP的分组交换式。UTRAN允许UE(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UTRAN包含基站(也称为节点B)和RNC。RNC为一个或者多个节点B提供控制功能。节点B和RNC可以是同一个设备,尽管典型的实现具有位于服务于多个节点B的中心局处的单独的RNC。尽管它们不必在物理上分离,它们之间有一个被称为Iub的逻辑接口。RNC及其对应的节点B被称为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在UTRAN中可以存在多于一个的RNS。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LTE(长期演进)是3GPP中的项目的名称,该项目改进UMTS移动电话标准以应对未来的需要。其目标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机会以及与其它开放标准更好的整合。LTE系统在演进UTRA(EUTRA)和演进UTRAN(EUTRAN)系列规范中描述。为了提供改善了的通信服务和提高了的效率,蜂窝通信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增强。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组织正在进行通常被称为LTE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标准化改进过程。
同样地,对于诸如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的高级通信服务而言,LTE对通过空中接口分配给用户业务和控制数据的通信资源使用非常快速的调度。具体地,用于用户业务的调度可以在单独的服务基站(eNodeB)中进行,从而允许调度快到能够跟随在去往单个用户设备(UE)的传播信道的特性中的变化。这用于为UE调度数据,使得主要针对当前经历有利传播条件的UE调度数据。可以针对在被称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信道上发送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业务以及针对在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物理信道上发送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业务来执行快速调度。
在LTE中,资源分配可以在子帧中更改,所述子帧具有仅1ms的持续时间以及1到10个子帧的典型调度间隔(即,调度算法多久运行一次)。一个帧包括10个这样的连续子帧。PUSCH和PDSCH是共享信道,其中,调度不仅取决于当前传播条件还取决于UE的资源需求。为了简化调度并且减少信令开销,LTE允许持续调度,其中用于PUSCH或者PDSCH的资源分配可以针对若干个子帧进行。
为了在基站中提供有效的快速调度,UE必须向调度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具体地,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数据,该数据指出针对UE的当前传播条件。根据对接收信号的测量,UE产生CQI,该CQI指示调制方案和数据速率,该调制方案和数据速率被认为得到从基站到UE的空中接口通信信道的支持,或者该CQI是对信号与噪声加干扰比的测量。作为另一个实例,LTE使用重传方案(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或者混合ARQ(HARQ)),且UE以上行链路确认(ACK)消息或者否认(NACK)消息的形式来发送ARQ数据,这些消息被用于判断是否需要重传单独的数据分组。作为另一个实例,LTE允许基站使用自适应天线技术并且UE可以报告预编码矩阵索引(PMI),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将UE针对单独的天线单元所推荐的天线权重以信号形式发送。
使用物理上行链路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具体地,在UE在PUSCH上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业务的子帧中,将控制数据嵌入到该传输中,使得使用PUSCH将控制信息发送给基站。然而,对于在PUSCH上没有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业务的子帧来说,UE使用称作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来发送控制信息。因此,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物理空中接口信道可以随不同的子帧变化。
发明内容
下面提出简化的概要,以提供对所公开的方面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要不是泛泛概述;也不旨在标识这些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单元,或描述这些方面的范围。其目的仅在于:通过简化的形式提出已描述特征的某些概念,以作为后面更多详细描述的序言。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方法,通过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施以下动作: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occasion)。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组件:第一组代码,用于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第二组代码,用于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第三组代码,用于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组件:用于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的模块。用于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模块,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用于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模块。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计算平台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该计算平台还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发射机和接收机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方法,通过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施以下动作: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reducedportion)调度给该用户设备,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组件:第一组代码,调度用户设备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第二组代码,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第三组代码,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第四组代码,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组件:用于调度用户设备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的模块。用于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的模块,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用于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的模块,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用于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的模块。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调度器经由发射机调度用户设备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计算平台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该调度器还经由该发射机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接收机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
为了实现前述和相关的目的,一个或者多个方面包括了下文中全面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阐明了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指出了可以使用这些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几种方式。当结合附图和公开方面进行考虑时,其它有益效果和新颖特征会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这些附图和公开方面旨在包括所有的这些方面及其等价物。
附图说明
从下文列出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特征、本质和有益效果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全文中表示相应的部分,其中:
图1A示出了通过减少上行链路带宽在异构无线网络中执行干扰减轻的节点;
图1B示出了使用半双工发送和接收经由中继站与节点执行切换的用户设备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配置为支持多个用户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示出了包含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4示出了一个或者多个毫微微节点部署在网络环境中的通信系统的图;
图5示出了定义若干跟踪区域、路由区域或者位置区域的覆盖图的图;
图6示出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7示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原理图;
图8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操作方法或者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用于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操作方法或者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的方框图,该无线通信系统至少部分并入用户设备中;
图11示出了用于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的方框图,该无线通信系统至少部分并入节点中;
图12示出了具有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模块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13示出了具有用于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模块的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来实现各个方面。在其它情况下,为了方便描述这些方面,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在图1中,在通信系统100中,封闭用户组(CSG)小区102通过经缩减的上行链路带宽来提供干扰减轻。特别是,在这种CSG部署中,下行链路(DL)空白子帧103使得非允许的用户设备(UE)104在同一下行链路载波108上与允许的UE106共存于CSG小区102。
上行链路(UL)空白子帧110被指定为使得非允许的UE104和允许的UE106在UL112上的传输正交化。在一个示例性方面,这可以通过明确的UL空白子帧定义114来实现或者可选择地从DL空白子帧定义116推导出。
在没有定义干净的(clean)UL空白子帧的情况下,CSG小区102的节点120(例如,毫微微小区、家庭演进基节点等)的调度器118调度允许的UE106以正交化数据传输。然而,来自非允许的UE104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剩余干扰122可能很高并且对HeNB120的封闭情况不敏感。
CSG小区102能通过暂时缩减UL带宽(BW)来避免这种情况,如124所示。所公开的系统BW可以保持不变,但是一旦检测到高干扰128,允许的UE106的PUCCH126可以移动到更里面。对于具有几个已连接的UE106的毫微微小区的情况下,这可以工作。
缩减UL带宽的一种实施方式是通过更改模拟滤波器130、更改快速傅里叶变换(FFT)134的大小132等来排除频带边缘干扰。可能有不同的替代实施方式。FFT的大小可以保持不变而需要某种模拟的或者数字的(即,A/D量化许可)滤波。在一个示例性原型中,这可以通过简单地重新加载滤波器系数来实现而不需要任何实际的硬件(HW)更改。
因此,在示例性方面,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减轻,提供了诸如CSG小区102之类的装置。调度器118经由发射机(TX)136来调度UE106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112。计算平台138定义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调度器118还经由发射机136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UE106,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频带边缘部分。接收机(RX)140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
在图1B中,示出了网络150,针对随机接入信道(RACH)支持进行UL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分配。装置(示为UE152)具有接收机(RX)154和发射机(TX)156,它们分别经由下行链路160和上行链路162与接入节点158交互。下行链路160和上行链路162的至少一个依赖于中继站164。UE152具有计算平台166,该计算平台用于确定针对由中继站164与接入节点158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168。计算平台166还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168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由此,通过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UE152可以利用发射机156和接收机154经由中继站164执行与接入节点158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在一个示例性方面,在没有UL空白子帧配置的信息的情况下,中继站可以配置RACH时机以尽可能与非空白UL子帧相符。通过这种设计,对RACH时机的了解足以使UE启动RACH和切换过程。注意如下面表格1中所示,RACH时机具有10ms和20ms的周期。
10ms周期可以通过将所有奇/偶ULHARQ交织体(interlaces)分配给中继站来得到支持。并非所有RACH配置都可以得到支持(例如,6、7、9),这是因为RACH时机横跨所有的UL交织体。在这些情况下,在RACH时机上会有一些穿刺(puncturing)。应注意的是,所注释的条目对应于UL子帧(4、8、9、3),这些UL子帧(4、8、9、3)映射到DL(0、4、5、9)子帧,这在接入链路上是一直可用的。所注释的条目是针对物理研究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1、4、8(子帧号3、8);索引10(子帧8)、索引11(子帧3、9)、索引12(子帧4)、索引14(子帧4)以及索引15、17和20的。作为一个实例,可以通过将与偶数子帧映射的4个HARQ进程分配给接入链路来支持配置(“Config”)12。
可以通过将任一1/4ULHARQ交织体分配给中继站来支持20ms周期。例如,可以通过将包括子帧{1、9、17、25、33}和子帧{5、13、21、29、37}的两个ULHARQ进程分配给接入链路来支持Config0。在这种情况下,所有RACH时机都发生在接入链路的UL子帧上。
在表格1中,针对前导码格式(preambleformat)0-3示出了示例性帧结构类型1的随机接入配置。
表格1.
在一些方面,本文公开的内容可在包括宏规模覆盖区(诸如3G或者4G网络的大面积蜂窝网络,通常称为宏小区网络)和较小规模覆盖区(例如,基于住宅的或者基于楼宇的网络环境)的网络中使用。当接入终端(“AT”)移动通过这种网络时,接入终端在某些位置可以由提供宏覆盖的接入节点(“AN”)服务,而接入终端在其它位置由提供较小覆盖的接入节点服务。在一些方面,较小覆盖节点可用于提供逐渐增加的容量增长、室内覆盖和不同的服务(例如,为了更强健的用户体验)。在本文的讨论中,在相对较大区域内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被称为宏节点。在相对较小区域(例如,住宅)内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被称为毫微微节点。提供的覆盖区域小于宏区域而大于毫微微区域的节点可以被称为微微节点(例如,在商业大楼内提供覆盖)。
与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者微微节点相关的小区可以分别被称为宏小区、毫微微小区或者微微小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小区可以进一步与一个或者多个扇区相关联(例如,分割为一个或多个扇区)。
在各种应用中,其它术语可以被用于指代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者微微节点。例如,宏节点可以配置为或者被称为接入节点、基站、接入点、eNodeB、宏小区等等。此外,毫微微节点可以配置为或者被称为家庭节点B、家庭eNodeB、接入点基站、毫微微小区等等。
图2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200,配置为支持多个用户,在该系统中可以实施本文公开的内容。系统200为诸如宏小区202a-202g的多个小区202提供通信,每个小区由相应的接入节点204(例如,接入节点204a-204g)服务。如图2所示,接入终端206(例如,接入终端206a-206l)可以随时间分布于整个系统的不同位置。每个接入终端206可以在特定时刻在前向链路(“FL”)和/或反向链路(“RL”)上与一个或者多个接入节点204通信,这取决于例如接入终端206是否活动以及它是否处于软切换。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在广大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服务。例如,宏小区202a-202g可以覆盖邻近的几个街区。
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基站310a、310b和310c可以是分别用于宏小区302a、302b和302c的宏基站。基站310x可以是用于微微小区302x与终端320x通信的微微基站。基站310y可以是用于毫微微小区302y与终端320y通信的毫微微基站。尽管为了简单起见没有在图3中示出,但宏小区可以在边缘处交叠。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可以位于宏小区内(如图3所示)或者可以与宏小区和/或其它小区相交叠。
无线网络300还可以包括中继站,例如,与终端320z通信的中继站310z。中继站是从上游站接收数据传输和/或其它信息并且向下游站发送数据传输和/或其它信息的站。上游站可以是基站、另一个中继站或者终端。下游站可以是终端、另一个中继站或者基站。中继站还可以是为其它终端中继传输的终端。中继站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低重用前导码。例如,中继站可以以与微微基站类似的方式发送低重用前导码,并且可以以与终端类似的方式接收低重用前导码。
网络控制器330可以耦合到一组基站并且为这些基站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330可以是单个网络实体或者网络实体的集合。网络控制器330可以经由回程与基站310通信。回程网络通信334可以采用诸如分布式架构来促进基站310a-310c之间的点到点通信。基站310a-310c也可以相互通信,例如,经由无线或者有线回程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
无线网络300可以是仅包括宏基站(图3中未示出)的同构网络。无线网络300也可以是包括不同类型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中继站等)的异构网络。这些不同类型的基站在无线网络300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水平、不同的覆盖区域以及对干扰的不同影响。例如,宏基站可以具有高发射功率水平(例如,20瓦)而微微基站和毫微微基站可以具有低发射功率水平(例如,9瓦)。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被用于同构和异构网络。
终端320可以分散在整个无线网络300中,并且每个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终端也可以被称为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用户设备(UE)、用户单元、站等。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等。终端可以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通信。下行链路(或者前向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者反向链路)指的是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终端也可以与宏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和/或其它类型的基站通信。在图3中,带双箭头的实线表示终端和服务基站之间期望的传输,该服务基站是被指定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服务于终端的基站。带双箭头的虚线表示终端和基站之间的干扰传输。干扰基站是对下行链路上的终端造成干扰和/或受到上行链路上的终端的干扰的基站。
无线网络300可以支持同步或者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基站可以具有相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对齐。对于异步操作,基站可以具有不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在时间上可以不对齐。异步操作对于微微基站或者毫微微基站而言可能更普遍,它们可以在室内部署并且可以不必访问诸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之类的同步源。
在一个方面,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可以将对应于各个基站310a到310c的覆盖区域302a、302b或者302c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区域(例如,区域304a、304b和304c)。这些较小的区域304a、304b和304c中的每一个可以由各自的基站收发子系统(BTS,未示出)服务。如本文所使用的、以及在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根据术语所使用的上下文,术语“扇区”可以指BTS和/或它的覆盖区域。在一个实例中,小区302a、302b、302c中的扇区304a、304b、304c可以由基站310处的天线组(未示出)构成,其中每个天线组负责与小区302a、302b或者302c的一部分中的终端320通信。例如,服务于小区302a的基站310可以具有对应于扇区304a的第一天线组、对应于扇区304b的第二天线组和对应于扇区304c的第三天线组。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在具有扇区化小区和/或非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中使用。此外,需要理解的是,具有任意数量的扇区化小区和/或非扇区化小区的所有合适的无线通信网络都旨在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为了简单起见,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站”既可以指服务于扇区的站、也可以指服务于小区的站。需要理解的是,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分离链路(disjointlink)场景中的下行链路扇区是邻居扇区。虽然下面的描述为了简单起见,主要涉及的是每个终端与一个服务接入点通信的系统,但需要理解的是,终端可以与任意数量的服务接入点通信。
图4示出了一个或者多个毫微微节点部署在网络环境中的示例性通信系统400。具体地,系统400包括多个毫微微节点,示为安装在相对较小规模的网络环境(例如,在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住宅404中)中的家庭基节点(HNB)402a和402b。每个毫微微节点402a-402b可以经由DSL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链路或者其它连接模块(未示出)耦合到广域网406(例如,因特网)和移动运营商核心网408。正如下面将要讨论的,每个毫微微节点402a-402b可以配置为服务于相关接入终端或者用户设备(UE)410a,并且可选地,外来接入UE410b(例如,不是封闭用户组的用户)。换句话说,对毫微微节点402a-402b的接入可能受到限制,从而给定的UE410a-410b可以由一组指定的(例如,家庭)毫微微节点402a-402b服务,但是不由任何非指定的毫微微节点402a-402b(例如,邻居的毫微微节点402a-402b)服务。
毫微微节点410的所有者可以预订通过移动运营商核心网408提供的移动服务,例如,3G移动服务等。此外,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能够在宏环境和较小规模(例如,住宅)网络环境中工作。换句话说,根据UE410a-410b的当前位置,接入终端410a-410b可以由宏小区移动网络408的接入节点或者宏基节点412服务、或者由一组毫微微节点410(例如,位于对应的用户住宅404中的毫微微节点402a-402b)中的任意一个服务。例如,当用户在他家外面时,他由标准宏接入节点(例如,节点412)服务,而当用户在家时,他由毫微微节点(例如,节点402a-402b)服务。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毫微微节点402a-402b可以向后兼容于现有的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
毫微微节点402a-402b可以部署在单个频率上,或者,可以部署在多个频率上。根据具体配置,单个频率或者多个频率中的一个或更多频率可以与宏节点(例如,节点412)使用的一个或更多频率交叠。
在一些方面,每当该连接可能时,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都可以配置为连接到优选的毫微微节点(例如,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的家庭毫微微节点)。例如,每当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在用户住宅404内时,期望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仅与家庭毫微微节点402a-402b通信。
在一些方面,如果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在宏蜂窝网络408中工作,但是不在它的最优选网络(例如,如优选漫游列表中定义的)中,则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可以使用“更好系统重选”(BetterSystemReselection,BSR)继续搜寻最优选网络(例如,优选毫微微节点402a-402b),“更好系统重选”可以包括:周期性扫描可用系统以确定更好的系统当前是否可用,并且随后尝试与该优选系统相关联。通过捕获条目(acquisitionentry),接入终端或者UE410a-410b可以限制搜寻特定频带和信道。例如,可以周期性重复搜寻最优选系统。在发现优选毫微微节点402a-402b后,接入终端410a-410b选择毫微微节点402a-402b以驻扎在其覆盖区域内。
毫微微节点在某些方面是受限制的。例如,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可以只向某些接入终端提供某些服务。在使用所谓的受限的(或者封闭的)关联的部署中,给定的接入终端可以仅由宏小区移动网络和已定义的一组毫微微节点(例如,位于相应的用户住宅404内的毫微微节点402a-402b)服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节点可能被限制为不向至少一个节点提供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数据存取、注册、寻呼或者服务。
在一些方面,受限毫微微节点(还可以被称为封闭用户组家庭节点B)是向配置受限的一组接入终端提供服务的节点。该组可以在必要时暂时地或者永久地扩展。在一些方面,封闭用户组(“CSG”)可以定义为共享接入终端的共同接入控制列表的一组接入节点(例如,毫微微节点)。区域内的所有毫微微节点(或者所有的受限毫微微节点)工作的信道可以被称为毫微微信道。
因此,在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和给定的接入终端或者用户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多种关系。例如,从接入终端的角度来说,开放的毫微微节点指的是没有受限关联的毫微微节点。受限毫微微节点指的是在某种方式上(例如,对于关联和/或注册是受限的)受限的毫微微节点。家庭毫微微节点指的是接入终端被授权接入和工作的毫微微节点。访客毫微微节点指的是接入终端被临时授权接入或工作的毫微微节点。外来毫微微节点指的是接入终端未被授权接入或访问的毫微微节点,除非发生紧急情况(例如,911呼叫)。
从受限毫微微节点的角度来说,家庭接入终端指的是被授权接入受限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访客接入终端指的是对于受限毫微微节点具有临时接入的接入终端。外来接入终端指的是没有权限接入受限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除非发生紧急情况,例如,911呼叫(例如,接入终端没有向受限毫微微节点进行注册的证书或者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本发明公开内容在毫微微节点上下文中描述了各种功能。然而,需要理解的是,微微节点可以为较大的覆盖区域提供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例如,微微节点可以是受限的;家庭微微节点可以被定义为用于给定的接入终端等等。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无线接入终端的通信。如上所述,每个终端可以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者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者上行链路)指的是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或者一些其它类型的系统来建立。
图5示出了覆盖图500的实例,其中定义了若干跟踪区域502(或者路由区域或者位置区域),每个跟踪区域包括若干宏覆盖区域504。在本文中,与跟踪区域502a、502b和502c相关的覆盖区域由粗线画出,而宏覆盖区域504由六边形表示。跟踪区域502还包括毫微微覆盖区域506。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毫微微覆盖区域506(例如,毫微微覆盖区域506c)被示出为在宏覆盖区域504(例如,宏覆盖区域504b)中。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毫微微覆盖区域506可能并非全部在宏覆盖区域504中。实际上,可以在给定的跟踪区域502或者宏覆盖区域504中定义大量毫微微覆盖区域506。此外,可以在给定的跟踪区域502或者宏覆盖区域504中定义一个或者多个微微覆盖区域(未示出)。
参考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AP)600包括多个天线组,一个包括606和606,另一个包括608和610,还有一个包括612和614。虽然在图6中只针对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者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AT)616与天线612和614通信,其中天线612和614在前向链路620上向接入终端616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618上从接入终端6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622与天线606和608通信,其中天线606和608在前向链路626上向接入终端622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624上从接入终端6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618、620、624、6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例如,前向链路6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618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组天线和/或它们被设计为在其中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该方面,每个天线组被设计为与接入点6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前向链路620和626上的通信中,接入点600的发射天线使用波束成形来为不同的接入终端616和622改善上行链路的信噪比。此外,相比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的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向其覆盖范围内随机分布的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的接入点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较少的干扰。
接入点可以是用于和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者某些其它术语。接入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或者某些其它术语。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构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为NS个独立信道,这些独立信道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利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额外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以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好的可靠性)。
MIMO系统可以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在相同的频率区域上,使得互易原理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对前向链路信道进行估计。这使得当多个天线在接入点处可用时,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本文公开的内容可以被纳入节点(例如,设备)中,该节点使用与至少一个其它节点通信的各种组件。图7示出了可用于促进节点间通信的若干示例组件。具体地,图7示出了MIMO系统700的无线设备710(例如,接入点)和无线设备750(例如,接入终端)。在设备710处,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712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714。
在一些方面,每个数据流在相应的发射天线上发送。TX数据处理器714根据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每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
每个数据流的经编码的数据可以使用OFDM技术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用已知的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收机系统上用来估计信道响应。根据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者M-QAM),每个数据流的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的数据随后被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可以由处理器7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数据存储器732可以存储由处理器730或者设备710的其它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随后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MIMO处理器720,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OFDM)。TXMIMO处理器720随后向每个都具有发射机(TMTR)和接收机(RCVR)的NT个收发器(“XCVR”)722a-7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一些方面,TXMIMO处理器720将波束成形权重施加于数据流的符号以及用于发射符号的天线。
每个收发器722a-722t接收并处理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者多个逻辑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随后将收发器722a-7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724a-724t进行发射。
在设备750,所发射的调制信号由NR个天线752a-752r接收,并且将来自每个天线752a-752r的接收信号提供给相应的收发器(“XCVR”)754a-754r。每个收发器754a-754r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接收信号、数字化调节后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且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的”符号流。
接收(“RX”)数据处理器760随后接收并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处理来自NR个收发器754a-754r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760随后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测的符号流,从而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760进行的处理与由设备710处的TXMIMO处理器720和TX数据处理器714进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770定期地判断要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处理器770构造反向链路消息,它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数据存储器772可以存储由处理器770或者设备750的其它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数据流的各种信息。反向链路消息随后由TX数据处理器738处理(该处理器还从数据源736接收大量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780调制、由收发器754a-754r调节并且发射回设备710.
在设备710,来自设备7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724a-724t接收、由收发器722a-722t调节、由解调器(“DEMOD”)7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742处理,以提取由设备7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730随后判断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随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图7还示出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进行干扰控制操作的组件的通信组件。例如,干扰(“INTER”)控制组件790可以与处理器730和/或设备710的其它组件合作以向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750)发送信号或者从另一个设备接收信号。类似地,干扰控制组件792可以与处理器770和/或设备750的其它组件合作以向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710)发送信号或者从另一个设备接收信号。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每个设备710和750而言,两个或者多个所描述的组件的功能可以由单个组件提供。例如,单个处理组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组件790和处理器730的功能,单个处理组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组件792和处理器770的功能。
在图8中,示出了用于通过以下操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操作800的方法或者序列: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方框804),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方框806),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方框808)。
在图9中,示出了用于通过以下操作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操作900的方法或者序列:调度用户设备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方框904),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方框906),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方框908),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方框910)。
参考图10,所示为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系统1000。例如,系统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用户设备(UE)中。需要理解的是,系统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代表由计算平台、处理器、软件或者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系统10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1002。例如,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的电子组件1004。此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电子组件1006,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对于另一个实例,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电子组件1008。另外,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20,该存储器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004-10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所示为在存储器1020外部,但需要理解的是,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组件1004-1008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020内部。
参考图11,所示为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系统1100。例如,系统11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用户设备(UE)中。需要理解的是,系统11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代表由计算平台、处理器、软件或者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系统11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1102。例如,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调度用户设备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的电子组件1104。另外,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的电子组件1106,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对于另一个实例而言,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的电子组件1108,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对于另一个实例而言,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的电子组件1110。另外,系统1100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该存储器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104-11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所示为在存储器1120外部,但需要理解的是,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组件1104-1110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120内部。
在图12中,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1202。提供了用于确定针对由中继站与接入节点执行的非同步接收和发送的半双工调度的模块1204。提供了用于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模块1206,该配置具有与该半双工调度相符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提供了用于通过使用该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经由该中继站执行与该接入节点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模块1208。
在图13中,示出了用于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1302。提供了用于调度用户设备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的模块1304。提供了用于定义该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的模块1306,该频带边缘部分包括干扰信号。提供了用于将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该用户设备的模块1308,该经缩减的部分避开该频带边缘部分。提供了通过滤除该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该上行链路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的模块13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结合本发明公开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方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实施。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各种说明性组件、方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已在上文中主要按其功能进行了描述。该功能是以硬件还是软件形式实施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每个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些实施的决策不应解释为脱离本发明公开内容的范围。
正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组件”、“模块”、“系统”等术语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的实体,或者是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处理器中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代码、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来说,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两者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者多个组件可以存在于执行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而且组件可以局限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台或者更多的计算机上。
本文使用的词“示例性”意思是作为例子、实例或者说明。本文中任何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方面或者设计并不一定被解释为相对于其它方面或者设计更优选或者更有利。
各个方面将按照包括若干组件、模块等的系统进行呈现。需要理解或者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附加的组件、模块等,和/或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组件、模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式的组合。本文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执行,电子设备包括使用触摸屏显示技术和/或鼠标与键盘输入接口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实例包括计算机(台式或者移动)、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有线和无线的其它电子设备。
此外,设计为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施或执行结合本文公开方面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施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此外,一个或者多个版本可以实施为使用标准程序和/或工程技术的方法、装置或者制造品,从而生产软件、固件、硬件或者其任意组合以控制计算机来实施公开的方面。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造品”(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卡、棒)。另外,需要明白的是,载波可以用来携带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例如,在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或者在访问诸如因特网或者局域网(LAN)之类的网络中用到的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对该配置进行许多更改而不脱离本文公开方面的范围。
结合本文的公开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公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
提供本发明公开方面的前述描述,以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可以制作或者使用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此处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并不局限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应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大保护范围相一致。
考虑到上文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已经参考若干流程图描述了可以根据公开的主旨实施的方法。虽然为了使说明更简单,而将该方法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的方框,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方框顺序的限制,因为,一些方框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方框同时发生。此外,并非描绘出的所有动作都必需用于实施本文所述的方法。此外,还需要明白的是,本文公开的方法能够被存储在制造品上,以便将该方法传输并转移到计算机。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造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需要明白的是,声称以引用方式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并入本申请的任何专利、出版物或者其它公开材料只在所并入的材料与本公开内容中所阐述的现有定义、陈述或者其它公开材料不冲突的情况下并入本文。因此,在必要情况下,在本申请中明确阐述的公开内容将取代以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的任何有冲突的材料。声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但是与本申请所阐述的现有定义、陈述或者其它公开材料相冲突的任何材料或者材料的一部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现有的公开材料之间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并入本文。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调度用户设备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
定义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所述频带边缘部分包括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信号;
将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经缩减的部分避开所述频带边缘部分;以及
通过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所述经缩减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来减轻被服务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
存取包括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下行链路帧结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有一部分是空白的;以及
确定包括多个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帧结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有一部分是空白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存取明确的上行链路子帧定义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推导所述上行链路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不存在,恢复所述上行链路以使用所述第一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调度所述用户设备来使用所述第一带宽在所述上行链路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
重新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以便在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经缩减的部分中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验证封闭用户组小区上的所述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毫微微小区来管理所述封闭用户组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来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模拟到数字采样,使得足以将所述频带边缘部分与所述经缩减的部分分开;以及
更改数字滤波器系数以衰减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模拟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指令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的组件:
用于调度用户设备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的模块;
用于定义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的模块,所述频带边缘部分包括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信号;
用于将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模块,所述经缩减的部分避开所述频带边缘部分;以及
用于通过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所述经缩减的部分的模块。
1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减轻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机;
调度器,用于经由所述发射机调度用户设备来使用具有第一带宽的上行链路;
计算平台,用于定义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边缘部分,所述频带边缘部分包括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信号;
所述调度器还用于:经由所述发射机将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经缩减的部分调度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经缩减的部分避开所述频带边缘部分;以及
接收机,用于通过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第一带宽的所述经缩减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减轻被服务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其中,所述计算平台还用于:
存取包括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下行链路帧结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有一部分是空白的;以及
确定包括多个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帧结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有一部分是空白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平台还用于通过存取明确的上行链路子帧定义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帧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平台还用于推导所述上行链路帧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平台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不存在,恢复所述上行链路以使用所述第一带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度器还用于:
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以使用所述第一带宽在所述上行链路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
重新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以便在所述上行链路的所述经缩减的部分中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平台还用于验证封闭用户组小区上的所述用户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毫微微小区,用于管理所述封闭用户组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还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模拟到数字采样,使得足以将所述经缩减的部分与所述频带边缘部分分开;以及
更改数字滤波器系数以衰减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模拟滤除所述频带边缘部分。
CN201310445102.XA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Active CN103561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889108P 2008-12-01 2008-12-01
US61/118,891 2008-12-01
US12/626,236 US8879461B2 (en) 2008-12-01 2009-11-25 Blank subframe uplink design
US12/626,236 2009-11-25
CN200980147682.6A CN102227947B (zh)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682.6A Division CN102227947B (zh)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1476A CN103561476A (zh) 2014-02-05
CN103561476B true CN103561476B (zh) 2016-06-22

Family

ID=4222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682.6A Active CN102227947B (zh)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CN201310445102.XA Active CN103561476B (zh)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682.6A Active CN102227947B (zh) 2008-12-01 2009-12-01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879461B2 (zh)
EP (1) EP2371176B1 (zh)
JP (2) JP5265781B2 (zh)
KR (2) KR101272798B1 (zh)
CN (2) CN102227947B (zh)
BR (1) BRPI0921109A2 (zh)
TW (1) TW201106754A (zh)
WO (1) WO201006556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9461B2 (en) 2008-12-01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ank subframe uplink design
KR101632440B1 (ko) * 2008-12-03 2016-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위한 harq 수행방법
KR20100070279A (ko) * 2008-12-17 2010-06-25 이용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펨토셀의 운영방법
BRPI1010612B1 (pt) 2009-06-10 2021-09-14 Sun Patent Trust Aparelho terminal,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 circuito integrado para controlar um processo
WO2011016131A1 (ja) * 2009-08-07 2011-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281889B2 (en) * 2010-02-16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node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according to link operat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1148391A2 (en) * 2010-05-26 2011-12-01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Cewit) Indoor personal relay
US9042258B2 (en) 2010-11-01 2015-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limited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JP5473866B2 (ja) * 2010-11-08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知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EP2638721A4 (en) * 2010-11-09 2017-05-10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measurement reports
KR20140001226A (ko) * 2011-01-06 2014-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 실패를 회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42147B2 (en) 2011-02-14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number of protected active users based on QoS requirements, throughput and traffic
US9634815B2 (en) * 2011-05-16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to execute uplink HARQ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05306B2 (en) * 2011-09-29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lf-duplex operation for low cost wireless devices
CN102523027A (zh) * 2011-12-27 2012-06-27 耿直 数字对讲中继传输方法及数字对讲中继设备
WO2013106740A2 (en) 2012-01-11 2013-07-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daptive control channel
KR20130125075A (ko) * 2012-05-08 2013-11-18 주식회사 팬택 반 이중 단말 및 반 이중 단말의 랜덤 억세스 방법
EP2683191B1 (en) * 2012-07-02 2016-12-28 Alcatel Lucent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co-channel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930678B2 (en) * 2012-07-19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UEs with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and some techniques to mitigate UE-to-UE and base station-to-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US9641237B2 (en) 2013-01-11 2017-05-02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Indoor personal relay
WO2014183278A1 (zh) * 2013-05-15 2014-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EP3050331A4 (en) * 2013-09-29 2017-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emergency handl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699807B2 (en) * 2014-11-19 2017-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US9660735B1 (en) * 2015-09-17 2017-05-23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at an access node
US9667402B1 (en) * 2015-09-17 2017-05-30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at an access node
US10211899B1 (en) 2015-09-17 2019-02-1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at an access node
JP6755383B2 (ja) * 2016-09-30 2020-09-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強化された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特別アップリンクサブフレーム
JP6198993B1 (ja) * 2016-10-06 2017-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ビーム送受信方法、基地局、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8078658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Wisig Networks Private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narrow-band iot
US10250380B2 (en) * 2016-12-12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nifi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in new radio
WO2018126447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blanking
US10554262B2 (en) * 2017-05-12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band quasi co-location signaling
CN109792622B (zh) * 2018-06-11 2021-11-09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号恢复的方法和频域prach滤波器
JP2022511265A (ja) * 2018-08-24 2022-01-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する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65100B (zh) * 2019-01-18 2024-05-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中继上行接入信道配置方法、配置信令和设备
KR20210122709A (ko) * 2020-03-31 2021-10-12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규모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분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568A (zh) * 2005-09-20 2008-10-22 株式会社光束技术 扬声器、扬声器振动板和悬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5915B2 (ja) 1988-10-03 1997-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式
US5633893A (en) * 1994-09-29 1997-05-27 Ericsson Inc. Digital modulation method with controlled envelope variation
US5850392A (en) 1996-04-10 1998-12-15 Ericsson Inc. Spread spectrum random acces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adio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009132A (en) * 1997-07-25 1999-12-28 Globespan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clock recovery from a received data signal
US6633559B1 (en) * 1999-08-11 2003-10-14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xtended base station range using staggered uplink frame structures
DE19950005A1 (de) 1999-10-18 2001-04-19 Bernhard Walk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rahtloser Basisstationen für paketvermittelnde Funksysteme mit garantierter Dienstgüte
US7181184B1 (en) * 2000-08-22 2007-02-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and edge amplitude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836673B1 (en) * 2000-12-22 2004-12-28 Arraycomm, Inc. Mitigating ghost signal interference in adaptive array systems
US6731705B2 (en) * 2000-12-22 2004-05-0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daptive array systems
JP3836688B2 (ja) 2001-05-25 2006-10-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回線の干渉検出方法および干渉防止システム
US7151795B1 (en) * 2001-12-31 2006-12-19 Arraycomm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spectral efficiency using mitigated power near band-edge
DE10239810A1 (de) * 2002-08-29 2004-03-11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Sendeein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in einem Mehrträgersystem
US6934246B2 (en) * 2003-06-16 2005-08-23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CI) in a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ATE400926T1 (de) * 2004-03-29 2008-07-15 Nxp Bv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von zwischensymbolstörungen, sigma-delta-umsetzer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nd durch dieses verfahren erzeugte informationen übermittelndes speichermedium
US20050239399A1 (en) * 2004-04-21 2005-10-27 Karabinis Peter D Mobile terminals and set top boxes including multiple satellite band service link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0899751B1 (ko) 2005-03-09 2009-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534807B2 (ja) 2005-03-11 2010-09-01 Kddi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ホップによる基地局への接続方法
WO2007007179A2 (en) * 2005-07-14 2007-01-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randomized relay network
ES2602254T3 (es) 2005-10-21 2017-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écnica para realizar un procedimiento de acceso aleatorio a través de una interfaz de radio
PL1943846T3 (pl) * 2005-11-01 2010-08-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posób i układy w systemie radiokomunikacji
JP2007251935A (ja) 2006-02-20 2007-09-27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2008017341A (ja) * 2006-07-07 2008-01-24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111007A (zh) 2006-07-21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控移动交换中心识别主叫业务用户所在中继移动交换中心的方法
US7899488B2 (en) * 2006-07-31 2011-03-0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network discovery range
US20080068979A1 (en) * 2006-09-14 2008-03-20 Motorola, Inc. Adaptive and preemptive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s
US7894388B2 (en) * 2007-01-05 2011-02-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zone bandwidth allocation
US8825065B2 (en) * 2007-01-19 2014-09-02 Wi-Lan, Inc. Transmit power dependent reduced emissions from a wireless transceiver
US8290447B2 (en) * 2007-01-19 2012-10-16 Wi-Lan Inc. Wireless transceiver with reduced transmit emissions
WO2008108223A1 (ja) *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08236370A (ja) 2007-03-20 2008-10-02 Fujitsu Ltd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FI20075387A0 (fi) * 2007-05-29 2007-05-29 Nokia Corp Lähetysresurssin varauksen hallinta langattomassa verkossa
US8204025B2 (en) * 2007-11-09 2012-06-19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85977B1 (ko) * 2007-11-21 2015-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이중 중계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할당을 위한 프레임 구조, 방법 및 장치
CA2821063C (en) 2007-12-12 2018-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ng on a radio channel based on jointly encoding a preamble format with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US8203979B2 (en) * 2008-01-28 2012-06-19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FDMA systems with half-duplex relay(s)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protocol
US8825046B2 (en) * 2008-02-01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term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927722A1 (fr) * 2008-02-18 2009-08-2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ellule memoire sram a transistor double grille dotee de moyens pour ameliorer la marge en ecriture
US8275322B2 (en) * 2008-04-29 2012-09-2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Rateless coding for multiuser interference relay channel
US8320878B2 (en) * 2008-05-20 2012-11-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Charging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2215B2 (en) * 2008-05-28 2012-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ient compressor surge response for a turbocharged engine
EP3709755A1 (en) 2008-07-01 2020-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erforming preamble assignment for random acces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078270B2 (en) * 2008-07-03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relay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072700A1 (es) * 2008-07-07 2010-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 y aparato para retransmision cooperativa en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US8787241B2 (en) * 2008-07-07 2014-07-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operative relays us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nd distribu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US8675621B2 (en) * 2008-07-07 2014-03-18 Zte (Usa) Inc. Using identification sequen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0014669A1 (en) 2008-07-29 2010-02-04 Brand Affinity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ternative brand affinity content transaction payments
US9370021B2 (en) * 2008-07-31 2016-06-1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terminals operating on neighboring ban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27978B1 (ko) 2008-08-06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289894B2 (en) * 2008-09-15 2012-10-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 rela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8315217B2 (en) * 2008-09-23 2012-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E e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79461B2 (en) 2008-12-01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ank subframe uplink design
JP5372151B2 (ja) 2009-06-18 2013-12-1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炭素質熱源を備えた非燃焼型喫煙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568A (zh) * 2005-09-20 2008-10-22 株式会社光束技术 扬声器、扬声器振动板和悬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65562A8 (en) 2011-05-26
US8879461B2 (en) 2014-11-04
JP5265781B2 (ja) 2013-08-14
EP2371176A2 (en) 2011-10-05
EP2371176B1 (en) 2021-04-21
US20100135235A1 (en) 2010-06-03
KR20110101173A (ko) 2011-09-15
JP2012510782A (ja) 2012-05-10
US9125217B2 (en) 2015-09-01
JP2013093873A (ja) 2013-05-16
JP5646585B2 (ja) 2014-12-24
TW201106754A (en) 2011-02-16
CN102227947A (zh) 2011-10-26
CN103561476A (zh) 2014-02-05
KR20120131214A (ko) 2012-12-04
KR101272798B1 (ko) 2013-06-10
CN102227947B (zh) 2016-03-02
WO2010065562A3 (en) 2010-09-10
WO2010065562A2 (en) 2010-06-10
KR101215050B1 (ko) 2012-12-24
BRPI0921109A2 (pt) 2016-02-16
US20150003399A1 (en)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1476B (zh) 无线通信系统配置中继站中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CN103139895B (zh)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CN102498742B (zh) 用于无线调度的空中负载指示符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03439B (zh) 使用harq交错的干扰管理
CN102971980B (zh) 占空比受限的fdd系统
CN102474829B (zh) 通过对干扰小区的传输进行打孔来减轻干扰
CN102349336B (zh) 用于接入点基站中的相邻信道干扰抑制的方法和装置
US9143281B2 (en) Blind decoding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CN10306987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网络接入参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783233A (zh) 用于通过空中负载指示符和相对窄带发射功率促进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9001A (zh) 使用部分时间重用的干扰管理
CN101803432A (zh) 使用功率和衰减曲线的干扰管理
CN101803258A (zh) 使用部分码重用的干扰管理
CN101803438A (zh) 使用部分频率重用的干扰管理
CN103945550A (zh)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进行子帧交错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8357A (zh) 使通告的发射天线端口数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98095B (zh) 使用功率和衰减曲线的干扰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