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3959B -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3959B
CN103553959B CN201310485626.1A CN201310485626A CN103553959B CN 103553959 B CN103553959 B CN 103553959B CN 201310485626 A CN201310485626 A CN 201310485626A CN 103553959 B CN103553959 B CN 103553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amine
auxiliary agent
anhydrous ethylamine
reaction
glutim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56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3959A (zh
Inventor
王友明
傅一军
龚杜明
王迎松
邵强
陈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3104856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3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3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3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3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39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包括:在密闭反应容器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助剂A和助剂B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L-茶氨酸;所述的助剂A由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C(VC)组成;所述的助剂B为乙醇;所述的反应压力为1.5-2.5个大气压;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55℃。本发明采用复合氧化剂助剂A和新型助剂B后,使得反应条件温和,大大降低了反应压力,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同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

Description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基酸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温和条件下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特征性非蛋白氨基酸,具有减肥降血压,抗肿瘤,保护神经,缓解疲劳,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效,是公认为安全的物质,也是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功能行饮料等领域最具开发潜力的物质。其结构式为:
茶氨酸占茶叶干重中的1%-2%,从茶叶中提取成本很高。目前,茶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细胞组培、发酵、化学合成获得。利用生物方法合成的茶氨酸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条件控制严格,成本较大。而人工合成的方法简便、经济、纯度高、高效、可控等特点。目前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L-谷胺酸乙胺合成法:在1942年,以色列人Lichtentein首次在实验室中用乙胺和吡咯烷酮酸在水溶液37℃中反应20天得到茶氨酸(J.Am.Chem.Soc.,1942,64,1021-1022)。1951年,日本的桥爪斌改用L-焦谷氨酸与纯乙胺混合在28℃到32℃反应14到28天,使得茶氨酸产率搞达43.2%(日本农业化学会社,1951,25-26)。1966年Y.Yamda等曾将L焦谷氨酸先形成铜盐,再与纯乙胺反应的方法合成茶氨,但是反应时间长达7天(Bull.Chem.Soc.Japan,1966,39,1999-2000)。李炎等(授权公告号为CN1169782C)将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放置惰性气体中在60到100℃,压力为6.0-12MPa反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郑国斌(授权公告号为CN1315787C)在此基础上改进,把压强降低到2.0到4.5MPa,只要72-96h就可以一次合成收率20%以上,纯度98%的茶氨酸。陈新等(授权公告号为CN1280261C)改用抗氧化剂在干燥的乙胺气体的环境下,将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反应在压强为0.4-5.9MPa压力,温度为30-39℃下,收率高达58%,大大高于无抗氧化剂和在惰性气体下的收率。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步骤短,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温和易于控制操作,便于扩大规模制备。不足之处是此方法的反应时间比较长,要设备对压强方面的要求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复合氧化剂助剂,使得反应条件温和,大大降低了反应压力,降低对设备的要求。
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包括:在密闭反应容器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助剂A和助剂B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L-茶氨酸粗品,后处理得到L-茶氨酸产品;所述的助剂A由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C(VC)组成;所述的助剂B为乙醇;所述的反应压力为1.5-2.5个大气压;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55℃。反应过程如下式所示:
所述的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摩尔比为1:2-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8-72小时。所述的反应压力优选为1.5-2个大气压。
所述的助剂A中,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C(VC)均为抗氧化剂,实验表明,作为优选,所述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维生素C的重量比为0.1-10:1,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维生素C的重量比为0.5-5:1,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重量比为2-3:1。
所述的助剂A的加入量为L-焦谷氨酸总重量的0.1-0.3%。
所述的助剂B可选用常规的对L-茶氨酸溶解度较差的乙醇,助剂B的加入,使得反应生成的L-茶氨酸及时从体系中析出,促进反应向正方向快速进行。
为避免密闭反应器内残留的气体与L-焦谷氨酸发生副反应,作为优选,在L-焦谷氨酸、无水乙胺、助剂A和助剂B加入前,可利用无水乙胺将密闭反应器内的气体排尽。
反应完成后,利用乙胺与醇类溶剂的沸点差别,首先蒸出溶剂回收乙胺,烘干其中的醇类残留溶剂即得到L-茶氨酸的粗产品。然后利用乙醇重结晶去除其中未反应的少量L-焦谷氨酸,可得到L-茶氨酸纯品。蒸出的母液可回收套用制备L-茶氨酸。所述重结晶可采用乙醇作为重结晶溶剂。所述的L-茶氨酸的粗产品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4-8。蒸出的母液经过检查后,可直接投加L-焦谷氨酸进行乙胺套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复合氧化剂助剂A和新型助剂B后,使得反应条件温和,大大降低了反应压力,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同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
(2)反应产生的废液(主要成分为无水乙胺和L-焦谷氨酸)按比例添加原料后可以循环利用,大大提高反应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由本发明的反应方法所得的茶氨酸收率达到80%以上,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60-200%,纯度为99%以上,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10-2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高压釜中用乙胺气体排尽空气,再加入100g L-焦谷氨酸和200g无水乙胺,并随同加入0.2g新型助剂A(两种原料组成的配方,BHT:VC=0.7:0.3,重量比)和0.2g助剂B(乙醇),控制压力在1.5个大气压,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在高压釜中反应50小时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
向蒸馏后的残留物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粗品。
L-茶氨酸粗品用活性炭脱色,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将以上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投入无水乙醇反应釜中,两者比例1:5(体积比),在搅拌状态下,用活性炭脱色,升温至60℃,回流6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
蒸馏回收乙胺母液经过液相色谱测定按照比例再次利用。
反应所得的茶氨酸收率达到81.2%(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60-200%),纯度为99.2%(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10-2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施例2
在高压釜中用乙胺气体排尽空气,再加入100g L-焦谷氨酸和400g无水乙胺,并随同加入0.1g新型助剂A(两种原料组成的配方,BHT:VC=0.6:0.3,重量比)和0.1g助剂B(乙醇),控制压力在2个大气压,温度保持在50摄氏度。在高压釜中反应45小时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
向蒸馏后的残留物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粗品。
L-茶氨酸粗品用活性炭脱色,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将以上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投入无水乙醇反应釜中,两者比例1:4(体积比),在搅拌状态下,用活性炭脱色,升温至60℃,回流6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
蒸馏回收乙胺母液经过液相色谱测定按照比例再次利用。
反应所得的茶氨酸收率达到83.5%(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60-200%),纯度为99.3%(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10-2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施例3
在高压釜中用乙胺气体排尽空气,再加入100g L-焦谷氨酸和200g无水乙胺,并随同加入0.2g新型助剂A(两种原料组成的配方,BHT:VC=0.8:0.3,重量比)和0.2g助剂B(乙醇),控制压力在1.5个大气压,温度保持在50摄氏度。在高压釜中反应50小时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
向蒸馏后的残留物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粗品。
L-茶氨酸粗品用活性炭脱色,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将以上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投入无水乙醇反应釜中,两者比例1:5(体积比),在搅拌状态下,用活性炭脱色,升温至60℃,回流6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
蒸馏回收乙胺母液经过液相色谱测定按照比例再次利用。
反应所得的茶氨酸收率达到84.2%(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60-200%),纯度为99.1%(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10-2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施例4
在高压釜中用乙胺气体排尽空气,再加入100g L-焦谷氨酸和200g无水乙胺,并随同加入0.3g新型助剂A(两种原料组成的配方,BHT:VC=1:0.3,重量比)和0.3g助剂B(乙醇),控制压力在1.5个大气压,温度保持在55摄氏度。在高压釜中反应50小时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
向蒸馏后的残留物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粗品。
L-茶氨酸粗品用活性炭脱色,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将以上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投入无水乙醇反应釜中,两者比例1:5(体积比),在搅拌状态下,用活性炭脱色,升温至60℃,回流6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
蒸馏回收乙胺母液经过液相色谱测定按照比例再次利用。
反应所得的茶氨酸收率达到80.2%(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60-200%),纯度为99.1%(高于常规其他企业和工艺报道得率高出10-2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对比例1
利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点在于:不加入助剂A,仅采用乙醇作为助剂B,最后实验得到茶氨酸收率达到72.2%,纯度为98.0%。由此可知,仅使用乙醇为助剂时,产率下降。
对比例2
利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点在于:采用VC代替助剂A,不采用助剂B,其他投料和反应条件相同时,最后实验得到茶氨酸收率达到74.9%,纯度为99.0%。由此可知,仅使用VC为助剂时,产率依旧较低,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对比例3
利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点在于:采用BHT代替助剂A,不采用助剂B,其他投料和反应条件相同时,最后实验得到茶氨酸收率达到77.6%,纯度为98.5%。由此可知,仅使用BHT为助剂时,产率虽然有一定提高,但是依旧较低,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分别测定实施例1-4合成的L-茶氨酸和标准L-茶氨酸样品的熔点、比旋光度、溶解度等物化数据,将两者进行对照。结果见下表1。
表1L-茶氨酸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由上表理化性质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最终合成的产物与标样L-茶氨酸的理化性质基本一致。且采用助剂A和助剂B反应助剂时,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压力在2.5个大气压以下,制备得到的产品的收率大于80%,纯度大于99%,适于工业化生产。

Claims (5)

1.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包括:在密闭反应容器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助剂A和助剂B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L-茶氨酸粗品,后处理得到L-茶氨酸产品;所述的助剂A由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维生素C组成;所述的助剂B为乙醇;所述的反应压力为1.5-2.5个大气压;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55℃;
所述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维生素C的重量比为0.5-5:1;
所述的助剂A的加入量为L-焦谷氨酸总重量的0.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摩尔比为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8-72小时;所述的反应压力优选为1.5-2个大气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L-焦谷氨酸、无水乙胺、助剂A和助剂B加入前,利用无水乙胺将密闭反应器内的气体排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茶氨酸粗品利用乙醇重结晶,L-茶氨酸的粗产品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4-8。
CN201310485626.1A 2013-10-16 2013-10-16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3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5626.1A CN103553959B (zh) 2013-10-16 2013-10-16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5626.1A CN103553959B (zh) 2013-10-16 2013-10-16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3959A CN103553959A (zh) 2014-02-05
CN103553959B true CN103553959B (zh) 2015-04-29

Family

ID=5000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562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3959B (zh) 2013-10-16 2013-10-16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395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6816A (zh) * 2004-06-12 2005-12-14 郑国斌 茶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1085745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l-茶氨酸的改进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6816A (zh) * 2004-06-12 2005-12-14 郑国斌 茶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1085745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l-茶氨酸的改进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3959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6454A (zh) 一种人工合成(r,s)-尼古丁盐的制备方法
EP3395813B1 (en) Voriconazole intermediate and voriconazole synthesis method
CN101941958B (zh) 同时制备分离5-羟甲基糠酸和2,5-呋喃二甲醇的方法
CN105669429A (zh) 一种辛酸铑的制备方法
CN109020849B (zh) 一种氘代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
CN101445507B (zh) 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
CN111018838A (zh) 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氮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CN103553959B (zh) 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CN102976897A (zh) 一种四氟丙醇的提纯方法
CN106588704B (zh) 一种制备牛磺酸的方法
CN100393694C (zh) 四苄基伏格列波糖的结晶及制备方法
CN102260175B (zh) N-乙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
CN111362974A (zh) 一种福比他韦杂质的制备方法
CN114605332B (zh) 一种特硝唑的制备工艺
CN110229184A (zh) 甲基乙基次膦酸及其铝盐的制备方法
CN110903169A (zh) 一种制备4-丁基间苯二酚的方法
CN114702474B (zh) 一种左旋烟碱的制备方法
CN102627538B (zh) 一种铃兰醛的制备方法
CN104817513A (zh) 杂多酸十三吗啉季铵盐的制备方法
CN203429090U (zh) 一种康酿克内酯的生产装置
CN102126967B (zh) 一种n,n-二异丙基乙醇胺的生产方法
CN108530375B (zh) 4-氧杂-7-氮杂螺[2.5]辛烷或其盐的中间体及制备方法
CN104030939A (zh) 一种采用双丙酮醇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3242159A (zh) 丙烯酸甲酯的生产方法
CN103709042B (zh) 一种乙二胺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