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779A -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779A
CN103548779A CN201310574874.3A CN201310574874A CN103548779A CN 103548779 A CN103548779 A CN 103548779A CN 201310574874 A CN201310574874 A CN 201310574874A CN 103548779 A CN103548779 A CN 103548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 moth
moth larvae
larvae
larva
cordyceps sinen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48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779B (zh
Inventor
涂永勤
张德利
陈仕江
尹定华
李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CMS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to CN2013105748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8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幼虫的筛选、和野生放养等步骤;将蝙蝠蛾幼虫在室内饲养一定时间后,筛选出强活力的幼虫的,并优化投放条件,有利于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越高,蝙蝠蛾种群的虫口密度就大,可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属于将在室内培育一定时间的蝙蝠蛾幼虫或已人工感染冬虫夏草菌的蝙蝠蛾幼虫放到野外草地生长,进一步繁衍后代作为虫种或最终生长为冬虫夏草药材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G.H.Sung et al.]别名虫草,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G.H.Sung et al.寄生在蝙蝠蛾科Hepialidae蝙蝠蛾属Hepialus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的产量与蝙蝠蛾属昆虫种群数量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蝙蝠蛾属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受草场植被、可取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土壤质地及结构、环境的温度湿度和自然天敌等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制约。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繁育速率已成为制约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关键因素。蝙蝠蛾幼虫定植成活越多虫草产量就越高。本人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金蝙蝠蛾对温度适应性的机理及耐高温实验种群的诱导研究”(No81173478)的过程中,弄清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发明了本放养方法,本方法有利于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界定植成活。为提高冬虫夏草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本发明涉及的蝙蝠蛾幼虫为贡嘎蝙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S.Q.Fu&T.F.Huang、小金蝙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 Y.Q.Tu&K.S.Ma、比如蝙蝠蛾H.biruensis、虫草蝙蝠蛾H.armoricanus,门源蝙蝠蛾H.menyuanicus、斜脉蝙蝠蛾H.oblifurcns、玉树蝙蝠蛾H.yushuensis、拉脊蝙蝠蛾H.lagii和蒲氏钩蝙蝠蛾Thitarodes pui等中的任意一种。
本方法具有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应选择在海拔3600-4800米,土壤质地疏松,有较好的通透性,且富含腐殖质,土层厚度在12-35厘米为宜。有蝙蝠蛾或虫草分布为最佳。植被应有松草、禾草、茅草、苔草、珠芽蓼、圆穗蓼等植物为主,复盖度应达50%~100%为宜。
2)强活力幼虫的培育:将蝙蝠蛾初孵幼虫,饲养在含有切成0.8-1厘米大小的新鲜饲料、适量经灭菌的土壤基质和适当水分的养虫盒内,在10-15℃的条件下,饲养30-90天,幼虫达2龄或3龄即可。此时的幼虫比初孵幼虫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对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等都十分有利。
3)幼虫放养的时间:幼虫放出一般在秋末的9月中旬-10月下旬和春末夏初土壤解冻后的4月中旬-5月下旬,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8-10℃,为放出的最佳时间。或当幼虫成功感染冬虫夏草菌后放出为感菌幼虫最适宜放出时间。
4)幼虫的放养方法:对于土壤质地疏松、草土层较厚、人踩踏感觉有弹性的草地可将幼虫连同基质、饲料一起,直接放在草层表面,按每平方米放20-30条幼虫。幼虫刚放出时,用遮阳网盖住放虫处,避免阳光直射,待幼虫入土后,即可揭去。幼虫全部进入草土层中,一般需要4-24小时。对于土壤质地较为紧密的草地可在草层表面挖宽6-8厘米,深3-4厘米的小沟,将幼虫与基质、饲料一起放入沟中,再用挖出的土壤回填盖住基质饲料等即可。沟间距50-60厘米为宜。
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8-10℃,投放后5天内的土壤湿度为70-80%,虫龄为2或3龄,幼虫投放深度3-4cm
5)放养草地的管理:幼虫入土后5天内,每天喷水1-5次,保持土壤湿度70-80%,以防幼虫脱水死亡;在生长过程中,要防止牛、羊和马等大型动物对草地的践踏;在每年9-10月将草地当年生长的草,从表土层以上全部割掉,有利于来年长新草,供幼虫取食,这同时有利于蝙蝠蛾成虫羽化、交尾和虫草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将蝙蝠蛾初孵幼虫,在室内饲养一定时间后,筛选出强活力的幼虫的,并优化投放条件,有利于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越高,蝙蝠蛾种群的虫口密度就大,可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投放前强活力幼虫筛选方法的的考察
为了得到健壮的幼虫,在幼虫投放前需要对幼虫进行筛选;经过考察发现将环境温度降至5℃以下时,就有部分幼虫处于制动蛰伏状态,在温度低于0℃以下时幼虫则处于休眠状态;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处于类似休眠的幼虫的活力不如在该温度仍然比较繁盛的幼虫。
将蝙蝠蛾初孵幼虫,饲养在含有切成0.8-1厘米大小的新鲜饲料、适量经灭菌的土壤基质和适当水分的养虫盒内,在10-15℃的条件下,饲养30-90天,幼虫达2龄或3龄即可。此时的幼虫比初孵幼虫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对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等都十分有利。选择冬虫夏草寄主幼虫5000条,分为5组,分别置于1℃、2℃、3℃、4℃和5℃的条件下饲喂,饲喂的时间是24h,筛选20h后仍然繁盛(仍然取食、对其他幼虫具有攻击性)的幼虫。
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选择当时土壤平均温度为6-12℃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饲料及基质一起直接放在草土层表面,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0cm(即直接放置在地表);而3-5cm所述放置深度是在地表挖掘该深度的沟槽,将幼虫放置在沟槽中,同时上面覆盖草皮和基质,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60-8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统计3、6个月后的存活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筛选条件的幼虫数量及存活率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31
研究表1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采用4℃条件进行选择,优选出强活力的幼虫进行饲喂,效果最佳。
实施例2不同地表土壤温度对蝙蝠蛾幼虫成活率的影响考察
在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将6月上中旬孵化的小金蝙蝠蛾幼虫,在室内控制温度(10-15℃)下饲养2-3个月,采用实施例1中最佳条件进行筛选,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随着时间的变换,以投放后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的变化为投放时间段,分别选择16-18℃、14-16℃、12-14℃、10-12℃、8-10℃、6-8℃、4-6℃、2-4℃和0-2℃各土壤温度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和饲料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5-6cm,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保持土壤湿度7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3个月后统计存活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土壤平均温度对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实施例3不同保湿程度对蝙蝠蛾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在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将6月上中旬孵化的小金蝙蝠蛾幼虫,在室内控制温度(10-15℃)下饲养2-3个月,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以投放后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为8-12℃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饲料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5-6cm,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5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40-50%、50-60%、60-70%、70-80%、80-90%和90-95%。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3个月后统计存活率;具体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土壤湿度对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41
实施例4不同虫龄对蝙蝠蛾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在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将孵化的小金蝙蝠蛾幼虫,在室内控制温度(10-15℃)下饲养1-10个月,分别选择1龄、2龄、3龄、4龄和5龄的寄主幼虫,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以投放后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为8-12℃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和饲料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5-6cm;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60-7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3个月后统计存活率;具体如表4所示。
表4不同虫龄对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42
实施例5不同投放深度对幼虫投放成活率的影响
在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将孵化的小金蝙蝠蛾幼虫,在室内控制温度(10-15℃)下饲养2-6个月,分别选择2龄-3龄的寄主幼虫,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选择当时土壤平均温度为8-12℃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饲料及基质一起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0cm(直接放置在地表)、1-2cm、2-3cm、3-4cm、4-5cm、5-6cm、6-7cm、7-8cm所述放置深度是在地表挖掘该深度的沟槽,将幼虫放置在沟槽中,同时上面覆盖草皮和基质;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60-7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3个月后统计存活率;具体如表5所示。
表5不同虫龄对幼虫成活率的影响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51
实施例6不同幼虫投放条件对幼虫投放成活率的影响
根据实施例1-3所进行的单因素考察结论,以投放后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10-12℃、8-10℃、6-8℃,幼虫投放前5天土壤湿度60-70%、70-80%和80-90%,幼虫投放的的虫龄2龄、3龄和4龄,幼虫投放深度3-4cm、4-5cm、5-6cm,为因素和水平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统计寄主幼虫野生放养3个月后的存活率;考察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的投放条件;具体如表6、7所示。
表6正交设计实验因素水平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52
表7正交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414790220000053
直观分析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A>B>C>D;即土壤的温度对幼虫投放的存活率影响最大,而幼虫投放的深度对幼虫存活率影响最小;最终确定基质的配比为D2B2C2D1。最终确定最佳的幼虫投放条件为:在投放后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8-10℃,投放后5天内的土壤湿度为70-80%,虫龄为3龄,幼虫投放深度3-4cm。因上述条件未在正交实验中被考察;以该条件进行重新进行研究。
在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将孵化的小金蝙蝠蛾幼虫,在室内控制温度(10-15℃)下饲养3-6个月,选择3龄的寄主幼虫,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选择当时土壤平均温度为8-10℃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饲料及基质一起直接放在草土层表面,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0cm(直接放置在地表)、3-4cm所述放置深度是在地表挖掘该深度的沟槽,将幼虫放置在沟槽中,同时上面覆盖草皮和基质;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70-8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3个月后统计存活率;幼虫的投放存活到74.8%。
实例7感中华被毛孢菌幼虫的野外放养
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优选方法,取已经成功感染冬虫夏草菌的小金蝙蝠蛾幼虫3600条,选择投放72h内平均土壤温度8-10℃,每平方米放入30头幼虫,共计放养120平方米。方法为:将草地用铁皮围成1平方米见方,在草地上挖宽6-8厘米,深3-4厘米的直沟两条,沟间距为50厘米,将幼虫、基质和饲料一起放入沟中,再用挖出的草皮盖住幼虫、基质及饲料。每天上午喷水1-3次,连续喷5天,保持土壤湿度为70-8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在每年9-10月割掉草地上当年生长的草。3年后的4月中旬有虫草生出,至6月30日截止,共计产出虫草723株,平均每平方米产冬虫夏草6.0株。每平方米最高可产冬虫夏草19株,最少1株。另在草地上还找到蛹壳137个,还有从草地中挖出幼虫54条。共计有虫草、蛹及幼虫1019条,幼虫定植成活率为28.3%。该方法产出的虫草最大834毫克/条,最小513毫克/条,平均658毫克/条。而取3600头未经幼虫筛选并直接投放(不进行人工控湿、不选择投放温度、2-3龄幼虫,直接投放到地表,其他条件相同)的对照组中,幼虫定植存活率仅仅有13.7%,每平方米最高可产冬虫夏草11株,最少0株,共计产出虫草257株,该方法产出的虫草最大834毫克/条,最小217毫克/条,平均458毫克/条。
如果按目前市场价格,规格为500毫克/条即2000条/公斤的冬虫夏草,每公斤的价值为20万元左右,属于虫草的上等品。

Claims (7)

1.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1)筛选出2-4龄感染中华被毛孢菌或没有感染中华被毛孢菌的强活力蝙蝠蛾幼虫,在当年4-5月或8-10月,在投放后72h内土壤平均温度4-12℃时间段投放到冬虫夏草原生地内;
2)投放后5日内,对地表浇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90%;
3)在投放后3年内控制投放地域的环境,避免家畜、鼠类对投放地面的破坏。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的原生地内,挖掘1-7cm的沟槽,将蝙蝠蛾幼虫放置在沟槽内,上面覆盖草皮类的基质。
3.据权利要求2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生地内,挖掘深3-4厘米的沟槽,宽6-8厘米,沟间距为50厘米将蝙蝠蛾幼虫放置在沟槽内,上面覆盖草皮类的基质。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土壤平均温度为8-10℃。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90%。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蝙蝠蛾幼虫投放的24h内应当设置遮阳网,避免蝙蝠蛾幼虫被阳光直射。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在蝙蝠蛾幼虫投放到冬虫夏草原生地内以前,筛选出2-4龄感染中华被毛孢菌或没有感染中华被毛孢菌的强活力蝙蝠蛾幼虫,挑选的标准是将蝙蝠蛾幼虫至于2-4℃条件下,饲喂,在饲喂20h后,挑选任然繁盛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强活力蝙蝠蛾幼虫。
CN201310574874.3A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Active CN103548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4874.3A CN103548779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4874.3A CN103548779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779A true CN103548779A (zh) 2014-02-05
CN103548779B CN103548779B (zh) 2015-10-21

Family

ID=50003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4874.3A Active CN103548779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877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5190A (zh) * 2014-12-12 2016-08-24 李宏江 冬虫夏草人工自然培植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使用方法
CN109644776A (zh) * 2019-01-16 2019-04-19 王颖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US10405527B2 (en) 2016-03-22 2019-09-10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cordyceps
CN112586455A (zh) * 2020-12-15 2021-04-02 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原生地种群增殖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091A (zh) * 2001-10-26 2003-04-30 李健 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新技术
CN156022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俞永信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CN101412967A (zh) * 2007-10-20 2009-04-22 朱斗锡 中国冬虫夏草培育新方法
CN102405763A (zh) * 2010-09-26 2012-04-11 王美才 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CN10269655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半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091A (zh) * 2001-10-26 2003-04-30 李健 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新技术
CN156022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俞永信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CN101412967A (zh) * 2007-10-20 2009-04-22 朱斗锡 中国冬虫夏草培育新方法
CN102405763A (zh) * 2010-09-26 2012-04-11 王美才 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CN10269655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半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忠等: "甘肃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5190A (zh) * 2014-12-12 2016-08-24 李宏江 冬虫夏草人工自然培植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使用方法
US10405527B2 (en) 2016-03-22 2019-09-10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ultivating cordyceps
CN109644776A (zh) * 2019-01-16 2019-04-19 王颖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CN112586455A (zh) * 2020-12-15 2021-04-02 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原生地种群增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779B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2762B (zh) 一种中药材三叶青的林下栽培方法
CN102227996B (zh) 一种猕猴桃和茶树立体种植方法
CN103314785B (zh) 一种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1569297B (zh) 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和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2696555B (zh) 一种半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4012280B (zh) 一种印楝—茶树—圆叶决明立体间套作的方法
CN103704024A (zh) 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2308774A (zh) 稻田养殖生态鳖的方法
CN101889520A (zh) 亳芍的种植方法
CN105660172B (zh) 一种高寒地区可持续高产野生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1243750B (zh) 一种促进羊草复壮促生的方法
CN102907260A (zh)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7333554A (zh) 一种菊花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6613595B (zh) 工厂化“稻-畜-菜”周年循环机械化生产方法
CN102308738B (zh) 甘蓝蚜替代烟蚜繁殖烟蚜茧蜂防治烟草虫害的方法
CN103404368B (zh) 人工繁育虫草菌种的复壮培养方法
CN102177799A (zh) 无基质式培育无土草坪的方法
CN103548779B (zh)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CN105010067A (zh) 一种象草和桉树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12136769A (zh) 一种大棚中养殖大蚯蚓和种植作物的方法
CN106069200A (zh) 一种葡萄和双孢菇的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5103943A (zh) 一种灰紫香蘑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2602534A (zh) 一种冬虫夏草原生地高产抚育的方法
KR20110119352A (ko) 액체균주를 이용한 천마의 균상재배방법
CN113475466B (zh) 一种深栖类蚯蚓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