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9625A -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9625A
CN103539625A CN201310525882.9A CN201310525882A CN103539625A CN 103539625 A CN103539625 A CN 103539625A CN 201310525882 A CN201310525882 A CN 201310525882A CN 103539625 A CN103539625 A CN 103539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hracene compounds
anthracene
compounds
electrod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58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宇
王辉
高春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258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96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9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9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Description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的电极,即阴极和阳极,以及包含有机发光或者荧光材料的中间层。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空穴就从阳极通过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同时,电子从阴极通过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在发光层区域,载流子重排形成激子。激发态激子转变到基态,引起发光层分子发光,图象因此形成。发光材料根据发光机理分为两组:一组由利用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组成,另一组由利用三线态激子的磷光物质组成。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电流通过特定有机分子的内部作用而转化成可见光线。在有机发光器件中,通常包含阴极和阳极以及阴极与阳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就这一点而言,有机材料层可包含几个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层的多层结构以提高所形成的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有机材料层可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发光材料可发出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几种光。为提高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可在放光层中加入其他具有更高量子产量的发光材料。已知激发子具有将其能量转移给重新组合部位附近的材料中具有更小带隙的材料的倾向。因此,掺杂剂选自于比主材料具有更高的量子产量和更小的带隙(更大的波长)的材料;否则,激发子的能量将转移至具有更低量子产量的主材料,并因此产生弱的发射或者不发射。但是至今没有理想的稳定高效率的有机发光材料用于有机物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21
其中,R为碳原子数6~18的芳族环基或取代环基。
所述的含蒽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含蒽类化合物至少为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22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23
中的一种。
所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蒽类溴取代化合物、含取代基R的硼酸化合物;
步骤S2:对所述反应体系进行脱气,然后加入催化剂;
步骤S3:升高所述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并回流,充分反应,得到所述含蒽类化合物。
一种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制成的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层,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化合物层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制成。
一种所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用作磷光绿色主体材料、荧光绿色主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或者空穴传输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含蒽类化合物具有高的发光效率,高的发光效率表明该化合物可作为发光材料或发光主体材料,尤其是可以作为磷光绿色主体材料,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其制造成本较低,延长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降低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成本;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表现出高效率、高亮度、长寿命且更好的电荷传输能力,高的玻璃化温度并且不结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含蒽类化合物,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51
其中,R为碳原子数6~18的芳族环基或取代环基。
为了更具体的描述本发明中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至少为表1中标号1-56中的一种。
表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52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6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7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8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9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蒽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蒽类溴取代化合物、含取代基R的硼酸化合物;
步骤S2:对所述反应体系进行脱气,然后加入催化剂;
步骤S3:升高所述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并回流,充分反应,得到所述含蒽类化合物。
实施例1
为了更详尽的说明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以下以表1中标号为1的含蒽类化合物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092
为例进行描述。其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式1所示的。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01
在氮气保护下向2L烧瓶中加入式1中化合物[1-2]86g(210mmol)、N-溴代丁二酰亚胺48.81g(275mmol)、二甲基甲酰胺0.75mL,然后将温度升至60℃后搅拌反应16小时。用TLC方法确认反应结束后,减压过滤,用500mL丙酮悬浮换流搅拌,减压过滤后得到淡绿色固体目的化合物[1-1]85.7g,产率83%。
在氮气保护下向2L反应釜中加入式1中化合物[1]50g(103.00mmol),苯硼酸16.32g(133.90mmol)、K2CO322.77g(164.80mmol)、甲苯500mL搅拌。将反应釜内温度升到70℃,然后加入催化剂四(三苯基膦)钯3.57g(3.09mmol)与蒸馏水75mL,搅拌回流11小时,再加入70mL蒸馏水中止反应后,减压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然后用丙酮、甲苯与四氢呋喃溶液来重结晶,得到固体后再升华,甲苯重结晶,得到淡绿色固体含蒽类化合物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02
125g,产率45.6%。
其中表1中标号1-56含蒽类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将其具体结果列于表2中。并且在制备本发明含蒽类化合物过程中,添加各个物质的量,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各个物质的比例进行确定,本发明重点是描述工艺过程,对添加各个物质的量不再作一一阐述。
表2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2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3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4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5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层,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化合物层由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制成。
以及所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用作磷光绿色主体材料、荧光绿色主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或者空穴传输材料。
对比样品1
下面化合物a用作荧光绿色主体材料,c作为荧光绿色掺杂材料,2-TNATA作为空穴注入层材料,α-NPD(N,N’-二萘基-N,N’-二苯基联苯胺)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使用,制作下面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
ITO/2-TNATA(80nm)/α-NPD(30nm)/化合物a+化合物c(30nm)/Alq3(30nm)/LiF(0.5nm)/Al(60nm)。
阳极是15Ω/cm2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52
ITO玻璃基板,按照50mm x50mm x0.7mm大小切割,然后在丙酮、异丙醇和纯净水中超声波15分钟清洗,30分钟UV臭氧洗净使用。在基板上面真空镀膜2-TANATA形成80nm厚度的空穴注入层。在空穴注入层上真空镀膜α-NPD30nm厚度形成空穴传输层。在空穴传输层上真空镀膜化合物a及化合物c(3%涂料),形成30nm厚度的发光层。之后,在发光层上真空镀膜Alq330nm厚度形成电子传输层。在电子传输层上面,在依次真空镀膜LiF0.5nm(电子注入层)和Al60nm(阴极)。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61
实施例2
将对比样品1中的荧光绿色主体材料采用表1中表示1-56的衍生物替代原化合物a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62
其余的处理工艺以及条件均相同,制得有机发光器件。
测量对比样品1以及实施例2所得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采用Keithley SMU235,评价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发光颜色。对比样品1以及实施例2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列于表3中。
表3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63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7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81
Figure BDA0000405029310000191
根据表3所表示,上述的样品在514~524nm波长范围内显示发光颜色为绿色。所述蒽类化合物发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Figure FDA0000405029300000011
其中,R为碳原子数6~18的芳族环基或取代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蒽类化合物至少为
Figure FDA0000405029300000012
Figure FDA0000405029300000013
Figure FDA0000405029300000021
Figure FDA0000405029300000022
中的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蒽类溴取代化合物、含取代基R的硼酸化合物;
步骤S2:对所述反应体系进行脱气,然后加入催化剂;
步骤S3:升高所述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并回流,充分反应,得到所述含蒽类化合物。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制成的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层,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化合物层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制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蒽类化合物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用作磷光绿色主体材料、荧光绿色主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或者空穴传输材料。
CN201310525882.9A 2013-10-30 2013-10-30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35396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5882.9A CN103539625A (zh) 2013-10-30 2013-10-30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5882.9A CN103539625A (zh) 2013-10-30 2013-10-30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9625A true CN103539625A (zh) 2014-01-29

Family

ID=4996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5882.9A Pending CN103539625A (zh) 2013-10-30 2013-10-30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96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2346A1 (zh) * 2015-06-02 2016-12-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杂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4392A (en) * 2008-11-06 2010-07-01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20110065924A1 (en) * 2008-05-14 2011-03-17 Doosan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asymmetric anthrace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CN102449109A (zh) * 2009-03-31 2012-05-09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5924A1 (en) * 2008-05-14 2011-03-17 Doosan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asymmetric anthrace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TW201024392A (en) * 2008-11-06 2010-07-01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CN102449109A (zh) * 2009-03-31 2012-05-09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2346A1 (zh) * 2015-06-02 2016-12-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杂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889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7431162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1700457A (zh) 複數種主體材料及包括其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CN103554011B (zh) 一种含蒽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TW201700479A (zh) 多組分主體材料及包括所述主體材料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KR102081595B1 (ko) 인광 호스트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10078755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30022071A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신규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8137594B (zh) 有机电致器件用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器件及其电子装置
KR102152012B1 (ko) 형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CN109694378B (zh) 多杂芳族化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KR20160030877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60028406A (ko) 유기전자재료
KR20140145452A (ko) 청색 인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사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3664909A (zh) 联咔唑类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应用和有机发光器件
KR20150077587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2014031371A (ja) 燐光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KR102145979B1 (ko) 형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CN105693553B (zh) 顺式二苯乙烯/芴螺旋体衍生的光电材料
KR20140071068A (ko) 인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KR101922050B1 (ko) 인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319631B1 (ko) 아자인데노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1541712A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03553936B (zh) 一种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664495B (zh) 蒽类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应用和有机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