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2629B -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2629B
CN103532629B CN201210232008.1A CN201210232008A CN103532629B CN 103532629 B CN103532629 B CN 103532629B CN 201210232008 A CN201210232008 A CN 201210232008A CN 103532629 B CN103532629 B CN 103532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ignal
time delay
corresponding level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20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2629A (zh
Inventor
杨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320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2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2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2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2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26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小各级节点上传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该方法为: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然后,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接下来,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的第四信号向上一级节点上报,从而减小了各级节点上传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提高了各级节点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网络优化和网络覆盖已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其中,数字光纤直放站以成本低和覆盖区域大的特点,在无线网络优化和网络覆盖中已经被大规模应用。
数字光纤直放站不同于以往的模拟光纤直放站,是利用数字中频技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后进行光传输的直放站类设备,在行业内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射频拉远、数字拉远、GRRU(GSMDigitalRemoteRFUnits,数字光纤射频拉远)等等。一台数字光线直放站通过一个中继端和多台数字光线直放站以多种组网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主要有菊花链型(具体如图1A所示)、星型(具体如图1B所示)和混合型(具体如图1C所示)等组网方式。其中,无论数字光纤直放站为哪种组网方式,中继端每个光口连接对应的链路都为菊花链型链路,即多台数字光线直放站通过光纤串联至中继端光口。
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即各级节点)可以通过无线直接接受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也可以接受下一级数字光纤直放站(即下一级节点)上报的信号。中继端有多个光口,由于中继端每个光口连接对应的链路都为菊花链型链路,即各级节点通过光纤串联至中继端光口,因此,在进行上行信号传输时,每级节点要将下一级节点上报的信号和本级节点通过无线直接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叠加后上报至上一级节点。如附图2所示,节点2要将本级节点直接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与下一级节点3上报的信号叠加后上报给上一级节点1,节点1同样要将本级节点直接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与下一级节点2上报的信号叠加后上报给中继端。在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中,若各级节点上传的信号不能同时到达基站,就会影响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因此,为了使每一级节点向基站上报的信号可以同时到达基站,需要对每一级节点向基站上报的信号做时延调整。
现有技术下,在调整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信号的时延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中继端光口串联一台用于测量该光口所对应的链路的某一级节点的时延值的设备,然后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值补偿到该光口所对应的链路的每一级节点,也就是认为该光口所对应的链路的每一级节点的时延值都是相同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菊花链型链路中的每一级节点的时延值实际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每条链路中的单个节点的时延值作为该链路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即该链路中的每个节点按照同样的时延值进行时延调整,那么时延调整误差较大,时延调整误差高达±0.5us,各级节点上传的信号不能同时到达基站,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从而减小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使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上传的信号能同时到达基站,提高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一节点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第一节点将所述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上一级节点上报。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延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上一级节点上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然后,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接下来,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的第四信号向上一级节点上报,从而减小了各级节点上传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提高了各级节点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为菊花链型组网方式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为星型组网方式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为混合型组网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的的菊花链型链路中本级、上级和下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计算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将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即节点)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光纤直放站(即节点)的具体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使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向基站上报的信号可以同时到达基站,从而减小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提高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然后,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接下来,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第一节点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的第四信号向上一级节点上报,从而减小了各级节点向基站上报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误差,提高了各级节点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详细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以及接收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并从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级节点都有两个光口A光口与B光口,其中A光口用于接收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信号或上传本级节点向上一级节点上传的信号;B光口用于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传的信号或下发本级节点向下一级节点下发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级节点先通过无线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再通过A光口接收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或者,先通过A光口接收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再通过无线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一节点从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其中,第一控制字至少包括: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其中,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根据第二控制字(即上一级节点下发至本节点再由本级节点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超帧号、本级节点接收到上一级节点的超帧号至将超帧号再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时延值)计算得到。例如,上一级节点、本级节点和下一级节点的位置关系,具体如图2所示。
所谓超帧号,即各级节点或中继端以帧数据的帧头为标志的计数值。
所谓本级节点接收到上一级节点的超帧号至将超帧号再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时延值,即本级节点接收到上一级节点下发的帧计数值至本级节点将该帧计数值再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时延。
例如,参阅图2所示,节点2为本级节点,节点1为上一级节点,节点3为下一级节点。在上行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本级节点2先通过无线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再通过A光口接收上一级节点1向本级节点2下发的第二信号,或者,本级节点2先通过A光口接收上一级节点1向本级节点2下发的第二信号,再通过无线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一节点从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其中,第一控制字至少包括:上一级节点1到本级节点2的时延值、上一级节点1到中继端的时延值。其中,上一级节点1到本级节点2的时延值根据第二控制字(即上一级节点1下发至本级节点2再由本级节点2上传至上一级节点1的超帧号、本级节点2接收到上一级节点1的超帧号至将超帧号再上传至上一级节1点的时延值)计算得到。
步骤310: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与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对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优选地,上述步骤310的具体执行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0: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与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根据第一控制字与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得出,具体为:
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等于中继端的各个光口的所有节点中的最大时延值减去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
其中,中继端可以将中继端的各个光口的所有节点中的最大时延值通过广播下发至各个节点;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根据第一控制字中包含的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与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相加计算得出。其中,上一级到本级的时延值由第二控制字(即上一级节点下发至本节点再由本级节点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超帧号、本级节点接收到上一级节点的超帧号至将超帧号再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的时延值)计算得出。
步骤410:第一节点根据时延调整值对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根据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对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包括,对第一信号进行时延微调延迟处理与时延粗调延迟处理,其中,时延微调是以1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的延迟调整处理;时延粗调是以16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的延迟调整处理。
步骤320: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第四信号向上一级节点上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将本级节点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存储延迟时延调整值后,接收到通过B光口接收到的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
例如,参阅图2所示,节点2为本级节点,节点1为上一级节点,节点3为下一级节点。在上行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本级节点2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间点为10:10:28,本级节点2的时延调整值为8s,本级节点2将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存储延迟8s后,通过B光口接收到下一级节点3向本级节点2上报的第二信号,并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的第四信号上报之前,将第四信号进行处理,使其具有特定的帧格式,接下来,再将具有特定帧格式的第四信号上报至上一级节点。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50、第二通信单元51、延迟单元52、第三通信单元53和处理单元54,其中,
第一通信单元5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二通信单元51,用于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延迟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第三通信单元53,用于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处理单元54,用于将所述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上一级节点上报。
图5所示的各个单元具体还包括不同的模块,具体如图6所示。
其中第一通信单元50具体可以包括:时延微调模块64。时延微调模块64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根据时延调整值以1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其中第二通信单元51具体可以包括:控制字转发模块67。控制字转发模块67用于接收上一级节点下发至本级节点的第二信号,并从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另一方面,将第二控制字从本级节点上传至上一级节点。
其中延迟单元52具体可以包括:时延计算模块62与时延粗调模块65。时延计算模块62用于计算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本级节点到下一级节点的时延值及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时延粗调模块65用于根据时延调整值将经过时延微调延迟处理的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即对经过时延微调延迟处理的第一信号以16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进行延迟调整。
其中第三通信单元53具体可以包括:上行解帧模块61。上行解帧模块61用于本级节点从B光口接收由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其中处理单元54具体可以包括:信号合并模块63、组帧模块66与组控制字模块68。信号合并模块63用于根据时延调整值将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与第三信号对齐并叠加获得第四信号;组帧模块66:用于将第四信号组成具有特定格式的信号;组控制字模块68:用于将具有特定帧格式的第四信号上传至上一级节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光纤直放站的方法及装置(即节点装置),通过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然后,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接下来,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并将第一节点将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的第四信号向上一级节点上报,从而减少了各级节点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提高了各级节点(即各级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基站对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一节点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第一节点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第一节点将所述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上一级节点上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字至少包括: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包括:
将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与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相加,计算得到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再基于所述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包括:
将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减去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计算得到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包括:
第一节点先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以1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微调延迟处理,再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以16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经过微调延迟处理的第一信号进行粗调延迟处理。
5.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从上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下发的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
延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字和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延迟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叠加获得第四信号,以及将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上一级节点上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字至少包括: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单元具体用于:
将上一级节点到本级节点的时延值与上一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相加,计算得到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再基于所述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计算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单元具体用于:
将中继端所属网络的最大时延值减去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计算得到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一通信单元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以1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微调延迟处理后,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以16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经过微调延迟处理的第一信号进行粗调延迟处理。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
时延微调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以1个码片字为调整单位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
控制字转发模块,用于接收上一级节点下发至本级节点的第二信号,并从所述第二信号中至少获取第一控制字,及将第二控制字从本级节点上传至上一级节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单元包括:
时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本级节点到中继端的时延值、本级节点到下一级节点的时延值及本级节点的时延调整值;
时延粗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将经过时延微调延迟处理的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信单元包括:
上行解帧模块,用于本级节点从B光口接收由下一级节点向本级节点上报的第三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信号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调整值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三信号对齐并叠加获得第四信号;
组帧模块:用于将所述第四信号组成具有特定格式的信号;
组控制字模块:用于将具有特定帧格式的所述第四信号上传至上一级节点。
CN201210232008.1A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2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2008.1A CN103532629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2008.1A CN103532629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2629A CN103532629A (zh) 2014-01-22
CN103532629B true CN103532629B (zh) 2016-03-30

Family

ID=4993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200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2629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2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403B (zh) * 2016-11-28 2020-02-1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应用于光纤时间传递的大范围高分辨率时延控制方法
CN111565450B (zh) * 2020-01-14 2022-05-17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基站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30563B (zh) * 2022-04-06 2022-07-08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重叠覆盖区域信号干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60822T1 (de) * 2003-05-12 2010-03-15 Qualcomm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KR101048960B1 (ko) * 2004-11-01 2011-07-12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Ofdm-tdd방식의 와이브로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중계기 간의 신호전달 지연시간 보상을 위한 광 중계기 및광 중계기의 신호전달 지연시간 보상 스위칭 타이밍 신호생성 방법
CN1897475B (zh) * 2006-06-23 2010-05-1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数字直放站系统中的光纤时延测量方法及电路
CN201114049Y (zh) * 2007-09-25 2008-09-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字拉远系统及其终端延时单元
CN101577842B (zh) * 2008-05-09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信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1389090A (zh) * 2008-10-09 2009-03-18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光纤直放站及其时延的测量方法、装置及补偿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2629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9855B2 (en)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7835491B (zh) 一种基于uwb的信号同步方法、室内定位系统
CN102057697A (zh) 信令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CN103532629B (zh) 一种改善数字光纤直放站上行时延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91373B (zh) 一种铁路平面调车系统
WO2003092311A1 (fr) Station d'amplification directe et procede de positionnement pour une station mobile
CN103684580B (zh) 射频拉远单元及其上报链路故障的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CN110649579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差动保护方法与装置
DE602007004633D1 (de) Digitale Kombin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Innenraum-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dafür
CN106850049A (zh) 一种无人机通讯中转系统
CN1866814B (zh) 锁定时钟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582186A (zh) 一种无线软基站中bbu框间数据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41605B (zh)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3138869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中继
CN102186265A (zh) 分布式基站及其组网方法
WO2008023330A3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system and radio stations therefor
CN103152118A (zh) 一种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数据业务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853317A (zh) 一种远程抄表方法及系统
CN103369696B (zh) 一种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02131A (zh) 远端射频单元的传输延时测量方法
CN106982083A (zh) 一种协作集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92194A (zh) 一种无线移动同播系统及同步方法和同步设备
JP2015056816A (ja) 通信システム
EP2166793A3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nd transmitting node for transmitting a predetermined signal to femto and macro base stations
CN110798277A (zh) 一种基于射频光纤网络的时间同步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1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No. 10

Co-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6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No. 10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