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7813A -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7813A
CN103527813A CN201310281037.1A CN201310281037A CN103527813A CN 103527813 A CN103527813 A CN 103527813A CN 201310281037 A CN201310281037 A CN 201310281037A CN 103527813 A CN103527813 A CN 103527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member
described valve
passage
channe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1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7813B (zh
Inventor
W.雷泽
J-P.本德
T.克诺伊尔
O.梅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Festo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Festo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527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7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one side of the piston being spring-loa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 Valv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具体而言,提出一种阀(1),其具有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能够在阀套(2)中移动,且控制单元(3)具有设置在阀室(8)中的罐形阀部件(7)。阀部件(7)可采用闭合位置闭合通向阀室(8)中的第一通道开口(24a),或将其释放用于与沿侧向设置在阀室(8)上的第二通道开口(25a)的连接。罐形阀部件(7)具有带环形截面的侧壁区段(34),其在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在其高度方面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的区域中。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其具有阀套,阀室形成在阀套中,能够关于阀套而沿主轴线的轴向方向线性地移动到阀室中的控制单元在上侧上突出,其中,控制单元具有设置在阀室中的阀部件,与阀部件相对地,第一阀通道的第一通道开口位于阀室的下侧的区域中,所述通道开口能够由阀部件释放或在采用闭合位置时由它闭合,其中,具有与阀室连续地连通而不论阀部件的位置的第二通道开口的第二阀通道沿侧向通向阀室中,并且其中,阀部件设计成罐形,且具有面朝阀室的下侧的底板区段和从底板区段向上突出、具有环形截面的侧壁区段。
背景技术
从DE 25 08 754 A1中所知的该类型的阀具有2/2通功能并且具有阀室,两个阀通道通向阀室中,阀通道具有设置在下方的第一通道开口和沿侧向设置的第二通道开口。能够关于阀套线性地移动的控制单元从上侧突入阀室中,且在阀室中承载罐形阀部件,罐形阀部件可置于阀座上,阀座包围第二通道开口以闭合第二通道开口。具有环形截面的阀部件的侧壁区段具有成圆锥形地变宽的上端区段,该区段使阀部件能够以密封方式邻接在远离第一通道开口的释放位置中的阀室的上侧上形成的突起,以便实现密封,密封允许包围控制单元的压缩压盖(compression gland)在没有泄漏风险的情况下替换。压缩压盖需要时常替换,因为控制单元构件上的阀室内沉积的、行进穿过压缩压盖的杂质引起磨损。
具有可比较功能性的阀从DE 86 19 497 U1中得知,然而,其中,阀部件设计成板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出降低阀对磨损的敏感性的措施。
为了实现此目的,上述类型的阀中的阀部件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其侧壁区段在阀部件的闭合位置中在其高度方面向上至少延伸至第二通道开口的上顶点的区域中。
属于第二阀通道的第二通道开口具有上顶点,上顶点限定如下区域,该区域具有第二通道开口的开口截面与设有第一通道开口的阀室的下侧之间的最大距离。由于如下事实,即在主轴线的轴向方向测量的侧壁区段的高度以如下方式选择,使得该侧壁区段在闭合位置中至少向上延伸到第二通道开口的上顶点的区域中,故在阀部件的每一个位置中都产生了隔离效果,作为其结果,防止穿过第二通道进入阀室的流体流直接地进入阀室内侧的阀的区域中,其中控制单元从上方突入阀室中。以此方式,可有效地保护前述区域免受杂质沉积,杂质沉积可通过控制单元的线性移动而引起控制单元上或阀套上或可能存在于这些构件之间的密封件上的磨损。由于侧壁区段的隔离效果有效直到阀部件的闭合位置,故即使阀仅略微释放第一通道开口,也提供对磨损的可靠防护。阀部件的侧壁区段的隔离效果在第一阀通道经历欠压的阀应用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以便在阀部件的释放位置中在第二阀通道中引起吸入效果。
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发展。
在阀部件的侧壁区段不完全延伸与第二通道开口的上顶点同样远,但最低限度地终止在其下方时,有利的隔离效果可已经较大地出现。然而,如果侧壁区段的上缘在与第二通道开口的上顶点相同的高度处位于阀部件的闭合位置中,则认为是特别有利的。
如下结构形式被认为是特别有利的,即其中,侧壁区段在阀部件的闭合位置中向上延伸超过第二通道开口的上顶点。以此方式,在侧壁区段的上端区域与阀室的壁之间仅可形成较小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有效流动屏障,且从而防止在两个阀通道之间溢流的加压介质流动穿过罐形阀部件的向上定向的“罐开口”。
具有环形截面的阀部件的侧壁区段便利地设计为以漏斗形式向上变宽。该形状有益于在阀开启时穿过阀室的流体在外侧流过向下变尖的罐形阀部件。
如果第二通道开口属于第二阀通道的通道端部区段,该通道端部区段关于主轴线的轴向方向倾斜向下地指向,则远离具有环形截面的侧壁的面向上的边缘的优选流动方向在流体流动穿过阀室时形成,优选流动方向指离具有环形截面的侧壁的面向上的边缘。这呈现出抵消围绕阀部件的侧壁上缘的流动的另一个情形,且因此进一步降低阀对磨损的敏感性。
为了保证第一阀通道的阻挡,如果包围第一通道开口的面向上的阀座位于向下限制阀室的底板壁上,其中,阀部件在采用其闭合位置时邻接所述阀座,以与设置在阀部件的底板区段下侧上的密封器件形成密封,则是有利的。
控制单元优选为以此种方式设计,使得控制单元具有促动推杆以及阀部件,促动推杆承载阀部件,且在阀室的上侧上突入阀室中。为了在促动推杆的区域中至少暂时地密封阀室,密封点优选位于向上限制阀室的上封闭壁与行进穿过该上封闭壁的促动推杆之间。由于侧壁区段的特殊设计,故该密封点一直与第二通道开口隔离,而不论阀部件的位置。侧壁区段以能够与隔板壁类似的方式突入密封点与第二通道开口之间的区域中。可能包含在穿过第二阀通道流入阀室中的加压流体中的杂质因而在它们不可沿着流体流直接至第二阀通道的范围内与用作隔离物的侧壁区段碰撞,且然后由加压流体携带至第一阀通道。可较大地避免进入位于罐形阀部件与阀室的上封闭壁之间的区域中的溢流。
在上述设计中,根据本发明的阀可容易地构造为简单的2/2通阀,如选择阀或比例阀。然而,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构想还可以以更精细的阀功能实现,特别是与3/2通阀或3/3通阀结合。此种三通阀可有利地实施为促动推杆至少部分地设计成阀滑动件,阀滑动件除阀部件之外存在,且阀滑动件取决于控制单元的位置,能够采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以释放第三阀通道与阀室之间的连接,或采用阻挡位置,以阻挡所述连接。该阀功能与设置在阀室中的阀部件的阀功能叠加。因此,阀滑动件与阀部件的功能彼此互补。
此种阀的特别便利的设计提供成第三阀通道通过能够由阀滑动件控制的第三通道开口通向阀室中,其优选为围绕阀滑动件同心地设置,且在阀部件的每一个位置中、因此也在阀部件的闭合位置中通过阀部件的侧壁区段与第二通道开口隔离。第三通道开口便利地位于向上定向的“罐开口”的区域中,或甚至在罐形阀部件的内侧。
在其闭合位置的阀部件优选设计为沿轴向密封,而径向密封出现在位于其阻挡位置中的阀滑动件中。因此,两个不同的阀构想在这里彼此组合。
优选地,控制单元可以以此种方式定位,使得第二阀通道与第一阀通道或与第三阀通道连通,其中,未与第二阀通道即时连通的第一阀通道或第三阀通道与阀室分离。
阀的特别便利的设计具有无重叠的促动构想。在此,第二阀通道与第一阀通道或第三阀通道之间的流体连接不释放,直到相应的其他阀首先分离。从而可避免不需要的不正确流。
此种操作模式可有利地实施为控制单元的促动推杆设计成包括多个部分,且一方面具有已经提到的阀滑动件,而另一方面具有能够关于其而在主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线性移动的推杆(称为补偿推杆)。阀滑动件优选为尤其用于实现控制单元的促动,而补偿推杆承载设置在阀室中的阀部件。阀滑动件和补偿推杆一般能够以一致线性的方式移动。只要阀滑动件仍采用其阻挡位置,则阀部件移动到闭合位置中。只有当阀滑动件进一步转移时,阀滑动件才通过关于补偿推杆的相对移动而移动到其释放位置中,其中,阀部件仍保持闭合位置。
阀滑动件和补偿推杆优选为由弹簧器件预张紧至关于彼此采用的延伸位置中。如果阀部件在闭合位置中支承在阀套上,则两个构件可通过阀滑动件的继续移动来克服弹簧力,采用关于彼此的收缩位置(retracted position)。
阀优选设计为电流体导阀操作阀(electrofluidically pilot-operated valve)。在此情况下,其具有可电控导阀,导阀可引起控制单元的流体促动。导阀控制流体进入促动推杆,且如果促动推杆设计成包括多个部分,则流体进入阀滑动件。
附图说明
下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以纵向截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的优选实施例,其采用基本位置,其中第一阀通道与第二阀通道之间的流体连接建立,而第三阀通道同时被阻挡,
图2示出图1所示的阀的中间位置,其中所有三个上述阀通道与彼此分开,并且
图3示出阀的另一个位置,其中第一阀通道被阻挡,且第二阀通道与第三阀通道之间的流体连接同时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参考数字1整体地指定的阀具有阀套2,在阀套2内侧设置有机械控制单元3,机械控制单元3能够关于阀套2沿由点划线指示的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线性地移动。主轴线4优选同时为控制单元3的纵轴线5。
控制单元3具有优选为设计成包括多个部分的促动推杆6、和由促动推杆6承载的阀部件7。
阀部件7容纳在阀室8中,阀室8形成于阀套2内侧。阀室8具有下侧12,在下侧12上,它由下文称为底板壁13的下封闭壁限制。阀室8还具有定位成在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与下侧12相对的上侧14,在上侧14上,它由上封闭壁15限制。围绕主轴线4,阀室8由在底板壁13与上封闭壁15之间延伸的侧壁16限制。上述壁13、15、16中的所有都便利地为阀套2的构件。
在上侧14的区域中,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延伸且优选为具有纵向形状的工作室17邻接阀室8。工作室17在形成于上封闭壁15中的入口开口18上通向阀室8中。促动推杆6主要在工作室17中延伸,且穿过入口开口18突入阀室8中。阀部件7优选为借助于螺钉连接23而固定在促动推杆6的位于阀室8中的自由端部区域22上。
阀套2由第一阀通道24、第二阀通道25和理想地还有第三阀通道26穿透。所有三个阀通道24、25、26分别在阀套2的外表面上在一个端部处打开。利用它们的其他端部,三个阀通道24、25、26在每个情况下都通向阀室8中。
具体而言,第一阀通道24从下方利用底板壁13上的第一通道开口24a通向阀室8中。因此,第一通道开口24a位于阀室8的下侧12上,且朝上侧14的方向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指向上方。
第二阀通道25经由形成在侧壁16中的第二通道开口25a而沿侧向(即,沿定向成横穿主轴线4的方向)通向阀室8中。
第三阀通道26经由形成在上封闭壁15中的第三通道开口26a在上侧14的区域中从上方通向阀室8中。
在示范实施例中,第三通道开口26a直接由入口开口18形成,促动推杆6穿过入口开口18。就此而论,邻接入口开口18的工作室17的纵向区段作用为第三阀通道26的纵向区段。为了进行更清楚的区分,它在下文中也称为工作室17的控制区段27。通向阀套2的外表面的第三阀通道26的另一个纵向区段外围地通向上述控制区段27中。
设置在阀室8中的阀部件7设计成罐形。它具有与主轴线4重合的纵轴线28。阀部件7以如下方式对准,使得它的“罐开口”32背离下侧8,且在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朝上封闭壁15的方向指向上方。
如图所示,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包含的方向指示如“向上”、“向下”、“沿侧向”等用于提供更清楚的理解,且表示操作期间阀1的正常对准。备选地,阀1明显还可利用不同对准而操作,以便例如阀室8的下侧12位于上方。
阀部件7优选在外部设计为旋转对称的。
在它的邻近底板壁13的下端区域上,阀部件7具有底板区段33,底板区段33便利地设计为板形或盘形。具有环形截面的侧壁区段34从底板区段33的沿径向向外定向的边缘,在轴向方向上沿上封闭壁15的方向向上突出。该侧壁区段34具有环形前表面35,环形前表面35面对上封闭壁15,且包围“罐开口”32。
阀部件7的外径在底板区段33的区域中便利地小于环形前表面35的区域中。该直径差由于示范实施例中实施的侧壁区段34的如下形状而产生,该形状以漏斗形向上变宽。大体上,侧壁区段34优选为设计成套筒的形式。
除密封的固定穿孔36外,底板区段33设计为未穿孔的,利用固定穿孔36将底板区段33配合到促动推杆6的自由端部区域22上。侧壁区段34也便利地不具有穿孔。大体上,由罐形阀部件7包围的内部区域37因此仅能够穿过“罐开口”32由流体接近。
阀部件7的外部形状优选以如下方式选择,使得环形间隙38具体而言在阀部件7与阀室8的侧壁16之间同心地围绕阀部件7而产生。由于示范实施例中向下变尖的阀部件7的外轮廓,故环形间隙38向下扩展。
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定向且面朝阀部件7的环形阀座42优选围绕面朝阀室8的、底板壁13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通道开口24a而形成。例如,其为具有光滑表面的底板壁13的壁区段。
阀部件7在它的面朝底板壁13的下侧上便利地具有环形密封器件43,例如,由具有橡胶弹性性质的材料制成的硫化的或以其他方式附接的密封环。
阀部件7可关于阀套2而置于不同位置中,其在下文中也称为切换位置。在此方面,图1示出释放位置,其中阀部件7沿朝上侧14的方向转移,且密封器件43从轴向相对放置的阀座42升高。在该释放位置中,自由流体连接穿过第一通道开口24a存在于第一阀通道24与阀室8且还有第二阀通道25之间。
图2和图3示出采用闭合位置的阀部件7,其中使其接近底板壁13,以便由其承载的密封器件43以密封方式邻接相对放置的阀座42。由于阀部件7的跨越第一通道开口24a的底板区段33闭合,故第一阀通道24因此以不透流体的方式与阀室8分离。
第二阀通道25与阀室8之间的流体连接一直打开,而不论阀部件7的切换位置。第二通道开口25a以如下方式关于主轴线4在径向上远离阀部件7,使得阀部件7不能中断阀室8与第二阀通道25之间的流体连接。
根据阀部件7的设计中的特殊特征,在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它的侧壁区段34的高度以如下方式匹配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位置和大小,使得在阀部件7采用闭合位置时,侧壁区段34至少向上延伸到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的区域中。
在示范实施例中,第二通道开口25a具有倒圆角的(round)且优选为圆形(circular)的截面。上顶点44由第二通道开口25a的外圆周的点限定,该点在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向上位于最远处,即,具有离上封闭壁15的最短距离。在第二通道开口25a的对应对准的情况下,如果第二通道开口25a具有矩形形状,则上顶点也可的四个边缘表面中的一个形成。
在示范实施例中,上述构件的几何调整已经实施为以便在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上看,阀部件7的侧壁区段34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超过上顶点44。出现在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的、关于第二通道开口25a而在侧壁区段34的高度上的突起在图中以“U”示出。例如,该突起“U”由如下距离产生,即上顶点44与优选为环形或套筒形侧壁区段34的环形前表面35之间的、在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距离。
在未示出的示范实施例中,环形前表面35在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位于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准确而言是在与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相同高度处。
由于如下事实,即第二通道开口25a在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已经在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测量的它的整个直径上由阀室8内侧的侧壁区段34覆盖,故对应的覆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阀部件7的每一个释放位置中,其中整个阀部件7朝阀室8的上封闭壁15移动甚至更近。
密封点45便利地配置于给入口开口18。例如,该密封点45由密封环46限定,密封环46永久性地固定在阀套2上的入口开口18的区域中,且同心地包围促动推杆6。密封环46(下文中也称为第一密封环46以进行更清楚的区分)用于关于促动推杆6密封阀套2。因此,重要的是第一密封环46具有最长的可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可被杂质不利地影响,杂质容纳在流动穿过阀室8的优选气态的流体中,且杂质可能沉积在促动推杆6的外圆周上。然而,该对磨损的敏感性大致由阀部件7的特殊设计减轻。
由于它的如上文所述的设计,故侧壁区段34实际上作用为隔离壁,其在阀部件7的每一个切换位置中,突入第二通道开口25a与密封点45之间的区域中,且以此方式防止穿过第二通道开口25a进入阀室8的流体流直接接近密封点45。进入的流体与侧壁区段34碰撞,且从而被引导至第一通道开口24a,同时隔离密封点45。沿朝底板区段33的方向的侧壁区段34的圆锥形锥度在引导功能方面同样具有积极效果。
就此而论,另一个有利方面为由具有第二通道开口25a的第二阀通道25的通道端部区段47的示范实施例中的优选方式实现的设计。该通道端部区段47以如下方式设计且对准,使得其纵轴线47a关于主轴线4倾斜且沿朝阀室8的下侧12的方向倾斜向下地定向。如箭头50指示的,穿过第二阀通道25进入阀室8中的流体流基本上沿着纵轴线47a的轴向方向,且因此指离具有“罐开口”32的阀部件7的上前侧。
优选地,阀1的特征在于可选地存在的第三通道开口26a在其开口截面方面能够由控制单元3控制。结果,存在取决于控制单元3的轴向位置来建立或阻挡第三阀通道26与阀室8之间的流体连接的可能性。
优选地,控制单元3具有在示范实施例中实施的特殊特征,以执行第一通道开口24a和第三通道开口26a的无重叠的开启和闭合。以此方式,防止上述通道开口25a、26a同时地建立与阀室8的流体连接。
为了实施此构想,促动推杆6便利地设计成包括多个部分,且具有能够沿主轴线4或纵轴线5的轴向方向关于彼此而移动的两个构件,其中的一个形成阀滑动件48,而下文称为补偿推杆49的另一个承载阀部件7。
阀滑动件48在工作室17中延伸,其中它能够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线性地延伸,同时执行由双箭头指示的促动移动52。不论采用的轴向位置如何,阀滑动件48都从上方突出穿过入口开口18和在此形成的密封点45而进入阀室8中。
面朝阀室8的阀滑动件48的轴向端部区段设计为控制区段53,控制区段53可控制穿过与入口开口18形成为一个结构单元的第三通道开口26a的流体流。它具有闭合区段53a,闭合区段53a的外径以如下方式对应于环形密封器件43的内径,使得其与密封器件43的内圆周密封接触,以便在其采用由密封器件43同心地包围的轴向位置时阻挡第三通道开口26a。当阀滑动件48采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阻挡位置时,该轴向位置出现。
控制区段43的另一个纵向区段设计为溢流区段53b,该另一个纵向区段邻接背离阀室8的一侧上的密封区段53a,溢流区段53b的外径小于密封器件43的内径。其具体由形成在阀滑动件48中的环形沟槽形成。
当控制区段53采用与密封器件43相同轴向高度处的轴向位置时,如图3所示,在控制区段53与密封器件43之间出现环形溢流间隙54,这使流体能够穿过第三通道开口26a而在第三阀通道26与阀室8之间溢流。当阀滑动件48定位在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中时,该轴向位置出现。
在工作室17中延伸的阀滑动件48的驱动区段56邻接沿轴向在定位成与阀室8相对的一侧上的阀滑动件48的控制区段53,由此,在示范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区段具有驱动活塞57,驱动活塞57具体设置在定位成沿轴向与控制区段53相对的阀滑动件48的端部区段上。
以不透流体的方式使工作室17的控制区段27与工作室17的邻接的驱动区段62一直分离的密封器件58在阀套2与阀滑动件48的驱动区段56之间活动。驱动活塞57位于工作室17的驱动区段62中。例如,密封器件58由第二密封环58a形成,第二密封环58a固定在阀套2上,且利用滑动移动而邻接阀滑动件48的驱动区段56的外圆周。
在阀套2与阀滑动件48之间活动且沿图1所示的基本位置的方向不断地预张紧阀滑动件48的弹簧器件63设置在工作室17的驱动区段62中。例如,弹簧器件63由线圈形压力弹簧构成,该弹簧包围阀滑动件48的驱动区段56,且一方面支承在阀套2的分段上,而另一方面支承在驱动活塞57上。阀滑动件48的基本位置机械地限定为阀滑动件48在其上前表面64定位成与其控制区段53相对的情况下邻接封闭壁65,封闭壁65属于阀套2或固定于阀套2,且封闭壁65沿轴向在定位成与阀室8相对的一侧上紧密地密封工作室17。
设置在驱动活塞57与封闭壁65之间的工作室17的纵向区段形成驱动室66,驱动流体可被允许以受控的方式进入驱动室66中。驱动流体可从外侧给送到驱动通道67中,驱动通道67通入驱动室66中,且在此过程中,优选插入可电促动的导阀68。取决于导阀68的触发条件,驱动室66经历超压或被除气。可因此促使阀滑动件48的促动移动52,且阀滑动件48可定位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阻挡位置中或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中。在阀滑动件48的基本位置中,阻挡位置出现。
补偿推杆49在其中其长度的一部分同轴地在阀滑动件48内侧的情况下延伸,且补偿推杆49在定位在阀室8内侧的阀滑动件48的下轴向前表面72上从阀滑动件48突出。其限定促动推杆6的自由端部区域22,阀部件7设置在自由端部区域22上。阀部件7和补偿推杆49因此能够关于阀滑动件48而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一致地移动。
在阀滑动件48与补偿推杆49之间活动的另一弹簧器件73关于彼此沿采用的收缩位置的方向不断地预张紧阀滑动件48和补偿推杆49。补偿推杆49从阀滑动件48沿轴向尽可能远地收缩。该收缩位置由止挡器件74机械地限定,止挡器件74在补偿推杆49上设置在阀滑动件48的内侧,且与阀滑动件48内侧的分段相互配合。
另一弹簧器件73便利地位于阀滑动件48的内侧,在该处,它们沿轴向支承在补偿推杆49(一方面)与固定在阀滑动件48的腔中的支承壁75(另一方面)之间。
从延伸位置开始,补偿推杆49能够移动到关于阀滑动件48进一步收缩的位置,其与阀滑动件48与阀部件7之间的轴向会聚和另一弹簧器件73的压缩相关联。
下文描述了阀1的有利的操作模式。
起始点为图1所示的操作条件,其中阀滑动件48采用其基本位置,且延伸位置存在于阀滑动件48与补偿推杆49之间。阀滑动件48在此位于阻挡位置中,其中其控制区段53由第一密封环46包围,且第三通道开口26a因此闭合。设置在补偿推杆49上的阀部件7在释放位置中,以便第一通道开口24a开启,且流体连接存在于第一阀通道24与第二阀通道25之间。
在阀1的优选操作模式中,第一阀通道24例如由于连接的真空发生器而经历欠压,以便在阀部件7位于释放位置中的情况下,在第二阀通道25中产生吸力效果,这导致如由沿第一阀通道24的方向的箭头50指示的流体流。例如,用于抓握对象的吸力抓爪连接于第二阀通道25。
从图1所示的操作条件开始,流体可通过导阀68的对应促动而进入驱动室66,以便阀滑动件48在更深地突入阀室8中的意义上线性地移动。补偿推杆49和设置在其上的阀部件7最初也加入该移动,以便控制单元3一致地移动。密封点45的区域中的阀滑动件48的阻挡位置被连续地保持。
如图2中所示,控制单元3的一致移动在阀部件7已达到其闭合位置时结束,且在同时邻接阀室8的底板壁13时闭合第一通道开口24a。在控制单元3的移动的该中间位置中,第三通道开口26a也保持闭合,因为闭合区段53a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在阀滑动件48的基本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每一个轴向位置中保持与第一密封环46的密封接触。
在如图2所示的中间位置中,第二阀通道25因此与第一阀通道24和第三阀通道26两者分离。
中间位置只是在阀滑动件48的促动移动52期间的瞬态。由于流体进一步继续进入驱动室66,故阀滑动件48沿朝阀室8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因为由底板壁13防止进一步移动的补偿推杆49能够沿轴向行进至阀滑动件48中,所以这是可能的。
利用阀滑动件48的该进一步移动,闭合区段53a与第一密封环46解除接合,且溢流区段53b移动到与第一密封环46在相同轴向高度处的位置中。因此,阀滑动件48位于释放位置中,其中第三阀通道26与阀室8之间的流体连接穿过设置成关于溢流区段53b同心的第三通道开口26a而建立。由于阀室8还与第二阀通道25连通,且第三阀通道26由于位于闭合位置中的阀部件7而保持闭合,故流体连接因此穿过阀室8而出现在第二阀通道25与第三阀通道26之间。
在阀1的优选操作模式中,超压下的压缩空气施加于第三阀通道26。在刚刚描述的操作条件中,即,在阀滑动件48的释放位置中,该压缩空气流可如箭头55指示地穿过阀室8而流入第二阀通道25中,以便超压脉冲可施加于可能连接于其的吸力抓爪,从而实现之前由吸力保持的对象的释放。

Claims (15)

1. 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其具有阀套(2),阀室(8)形成在所述阀套(2)中,能够沿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关于所述阀套(2)线性地移动的控制单元(3)在上侧(14)上突入所述阀室(8)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3)具有设置在所述阀室(8)中的阀部件(7),与所述阀部件(7)相对地,第一阀通道(24)的第一通道开口(24a)位于所述阀室(8)的下侧(12)的区域中,所述通道开口能够由所述阀部件(7)释放或在采用闭合位置时由其闭合,其中,不论所述阀部件(7)的位置而与所述阀室(8)持续地连通的第二阀通道(25)利用第二通道开口(25a)沿侧向通向所述阀室(8)中,并且其中,所述阀部件(7)形成为罐形,且具有面朝所述阀室(8)的下侧(12)的底板区段(33)和从所述底板区段(33)向上突出、具有环形截面的侧壁区段(3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7)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在所述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其侧壁区段(34)在其高度方面至少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的区域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所述侧壁区段(34)至少向上突出至与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相同的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所述阀部件(7)的侧壁区段(34)在所述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的上顶点(44)上方一定距离处终止。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形成在包围所述阀部件(7)的所述阀室(8)的侧壁(16)中,其中,所述阀部件(7)便利地设置成不论其轴向位置而在关于所述主轴线(4)径向的、离所述侧壁(16)一定距离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区段(34)设计为以漏斗方式向上变宽。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配置于所述第二阀通道(25)的通道端部区段(47),所述通道端部区段(47)在纵轴线(47a)关于所述主轴线(4)而倾斜、倾斜向下地指向的情况下通向所述阀室(8)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开口(24a)和包围所述第一通道开口(24a)的指向上的阀座(42)设置在向下限制所述阀室(8)的底板壁(13)上,其中,所述阀部件(7)的底板区段(33)在其面朝所述底板壁(13)的下侧上具有环形密封器件(43),所述环形密封器件(43)在所述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中以密封方式抵靠所述阀座(42)。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7)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3)的促动推杆(6)上,所述促动推杆(6)在所述阀室(8)的上侧(14)的区域中突入所述阀室(8)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密封点(45)设置在所述促动推杆(6)与向上限制所述阀室(8)的上封闭壁(15)之间,所述密封点(45)通过所述阀部件(7)的侧壁区段(34)而在所述阀部件(7)的每一个位置、包括其闭合位置中与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隔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推杆(6)至少部分地形成为除所述阀部件(7)之外存在的阀滑动件(48),取决于所述控制单元(3)的位置,所述阀滑动件(48)能够采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以释放第三阀通道(26)与所述阀室(8)之间的连接,或采用阻挡位置以阻挡所述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通道(26)通过能够由所述阀滑动件(48)控制的第三通道开口(26a)而通向所述阀室(8)中,所述第三通道开口(26a)优选为围绕所述阀滑动件(48)同心地设置,且所述第三通道开口(26a)通过所述阀部件(7)的侧壁区段(34)而在所述阀部件(7)的每一个位置、包括其闭合位置中便利地与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隔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推杆(6)具有补偿推杆(49),所述补偿推杆(49)承载所述阀部件(7)且能够沿所述主轴线(4)的轴向方向关于所述阀滑动件(48)移动,以便在由所述补偿推杆(49)承载的所述阀部件(7)在采用其闭合位置时被关于所述阀套(2)而支承时,所述阀滑动件(48)能够关于所述补偿推杆(49)从所述锁紧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滑动件(48)和所述补偿推杆(49)由弹簧器件(73)预张紧至关于彼此采用的延伸位置中,在所述阀滑动件(48)从所述阻挡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中时,它们能够克服所述弹簧器件(73)的弹簧力,从所述延伸位置移动至关于彼此采用的收缩位置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由弹簧器件(63)预张紧至基本位置中,在所述基本位置中,所述阀部件(7)采用释放所述第二通道开口(25a)与所述阀室(8)之间的连接的释放位置,且所述控制单元(3)能够借助于流体力而从所述基本位置便利地移动,以便实现所述阀部件(7)的闭合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通道(24)经历或可经历欠压,以便通过吸入效果而在所述阀部件(7)的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中引起从所述第二阀通道(25)穿过所述阀室(8)进入所述第一阀通道(24)中的流体流(50)。
CN201310281037.1A 2012-07-07 2013-07-05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7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13557.2 2012-07-07
DE102012013557.2A DE102012013557A1 (de) 2012-07-07 2012-07-07 Ventil zur Steuerung von Fluidström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813A true CN103527813A (zh) 2014-01-22
CN103527813B CN103527813B (zh) 2016-05-18

Family

ID=4978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10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7813B (zh) 2012-07-07 2013-07-05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7813B (zh)
CA (1) CA2820264C (zh)
DE (1) DE1020120135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9465A (zh) * 2016-01-12 2017-08-11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过滤系统、关闭元件和过滤元件
CN107532737A (zh) * 2015-05-01 2018-01-02 株式会社朝日精细橡胶研究所 止回阀和使用该止回阀的微量化学芯片
CN114484280A (zh) * 2022-04-15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分配用流量调节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8754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Honeywell Gmbh Regelventil mit einem becherfoermigen drosselkoerper
DE8619497U1 (de) * 1985-10-25 1986-09-25 Leybold-Heraeus GmbH, 5000 Köln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Vakuumventile
CN86200687U (zh) * 1986-02-05 1986-11-05 朱兆坤 流体控制装置
JPH02300583A (ja) * 1989-05-11 1990-12-12 Fujikura Rubber Ltd 流路切換弁
CN2177138Y (zh) * 1993-10-05 1994-09-14 天津大学 先导式截止阀
CN1027309C (zh) * 1991-09-30 1995-01-04 管理金融公司 固体颗粒输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85372U (de) * 1963-07-30 1964-01-02 Qvf Glastechnik G M B H Sicherheitsventil aus glas od. dgl.
DE1960566U (de) * 1966-11-18 1967-05-18 Siemens Ag Ventil zum steuern und/oder absperren von stroemenden medien.
US4022247A (en) * 1976-05-13 1977-05-10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Balanced valve with pressure sensing means
FR2660394B1 (fr) * 1990-03-28 1992-09-18 Financ De Gestion Soc Valve d'alimentation d'une capacite puis de decharge brutale de cette capacit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8754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Honeywell Gmbh Regelventil mit einem becherfoermigen drosselkoerper
DE8619497U1 (de) * 1985-10-25 1986-09-25 Leybold-Heraeus GmbH, 5000 Köln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Vakuumventile
CN86200687U (zh) * 1986-02-05 1986-11-05 朱兆坤 流体控制装置
JPH02300583A (ja) * 1989-05-11 1990-12-12 Fujikura Rubber Ltd 流路切換弁
CN1027309C (zh) * 1991-09-30 1995-01-04 管理金融公司 固体颗粒输送阀
CN2177138Y (zh) * 1993-10-05 1994-09-14 天津大学 先导式截止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737A (zh) * 2015-05-01 2018-01-02 株式会社朝日精细橡胶研究所 止回阀和使用该止回阀的微量化学芯片
CN107029465A (zh) * 2016-01-12 2017-08-11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过滤系统、关闭元件和过滤元件
CN114484280A (zh) * 2022-04-15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分配用流量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813B (zh) 2016-05-18
CA2820264C (en) 2020-04-28
CA2820264A1 (en) 2014-01-07
DE102012013557A1 (de)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7813A (zh)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CN102563139B (zh) 阀组件
CN103842048B (zh) 带有偏心的液体排出通道的液体过滤器
CN106795980B (zh) 导向止回阀
US20080099082A1 (en) Gas valve shutoff seal
CN104903218A (zh) 用于真空操纵或真空拉紧装置的阀以及真空操纵装置
US9545726B2 (en) Valve for a vacuum handling or clamping device, and vacuum handling device
CN107429635A (zh) 用于控制流体流的阀
KR20150047625A (ko) 거품 분배기
CN105626874A (zh) 燃气比例阀
US20150267828A1 (en) Combination air valve
CN106795789B (zh) 用于内燃机的通气模块
US9366561B2 (en) Fluid product distributor
KR101800985B1 (ko) 향상된 저유동 제어를 위한 스핀들을 갖는 밸브 트림을 포함하는 제어 밸브
CN208605418U (zh) 一种先导式电磁开关阀
CN106151623A (zh) 低压大流量节水机构
CN206054778U (zh) 一种电动阀门
CN208281558U (zh) 多通道切换阀
CN108953742A (zh) 一种电控流量阀
CN205503997U (zh) 燃气比例阀
CN209305933U (zh) 一种灌装阀结构
CN101476670A (zh) 气体瓶分配阀
CN103418190A (zh) 用于屏障系统的过滤器单元
CN103669519A (zh) 活塞式冲水阀
CN105206439A (zh) 一种气动操作机构及使用该操作机构的机车用高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