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7319A - 一种新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7319A
CN103527319A CN201310464911.5A CN201310464911A CN103527319A CN 103527319 A CN103527319 A CN 103527319A CN 201310464911 A CN201310464911 A CN 201310464911A CN 103527319 A CN103527319 A CN 103527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rotor
chamber
acting
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49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7319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angwo Hold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于魁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于魁江 filed Critical 于魁江
Priority to CN2013104649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7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7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7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发动机的技术方案,由压气转子、做功转子、燃烧室、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构成,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在机体内同一条轴线上,压气转子由增压转子跟压气机构成,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构成,复合式做功转子前有涡腔,涡腔上有旁通气道,非透平式叶轮腔上有回气道和副排气道,回气道跟涡腔连通,非透平式叶轮上有上下活动的舌片,燃烧室内有圆柱形活塞,活塞中心有喷气孔,喷气孔内安装有燃料喷射器,活塞后端有活塞位置控制器,燃烧室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燃烧室前腔室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副进气口连通,所述主进气口跟非透平式叶轮腔连通,所述副进气口跟涡腔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涡轮发动机,尤其是一种涡轮轴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申请最为接近的技术是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自由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称涡桨发动机、自由涡轮风扇发动机也称涡扇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也称涡轴发动机,为了简便起见在以下叙述中全部简称涡轴发动机,在涡轴发动机上都是由初次级做功涡轮作压气转子的动力涡轮,采用次末级做功涡轮作功率输出转子,大家都知道从燃烧室内喷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在冲击初级做功涡轮做功后温度和压力下降很快,其能量衰减特别快,高温高压燃气的最大动能是作用在初次级做功涡轮上的,也就是说高温高压燃气在初次级做功涡轮上产生的动能最大,由于整个压气转子在工作中占用的功率比较小,涡轴发动机用初次级做功涡轮作为压气转子的动力涡轮其在级数的数量设置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作为输出功率的次末级做功涡轮在整个燃气做功通道的末端,要求必须要有一定高的转速,高转速势必使尾气流速也较高,在涡轴发动机上这部分能量就是浪费,如何降低尾气温度和流速又做到不浪费?只有尽可能把燃气中的能量吸收转换成机械能,涡轴发动机虽然把压缩燃烧跟功率输出进行了分轴处理,负责功率输出的做功涡轮也称自由涡轮,但是作为功率输出的次末级做功涡轮各级都在同一根轴上,各级之间不能独立自由运转,实际上就是一个加长了涡轮页片的做功涡轮,真正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单级做功涡轮,其作用和效率较低,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转速和扭力输出,作用在次末级做功涡轮上的燃气就必须有足够高的压力和温度,这就使次末级涡轮后的燃气压力和温度降不下来,因为高温高压燃气不可能在单个做功涡轮上完全转换成机械能,导致做功后的废气温度和流速也就仍然很高,这部分能量被白白的浪费掉,不能最大程度的吸收和利用,燃料利用率较低,还有就是喘振问题,自涡轮发动机问世以来喘振问题一直困扰着涡轮发动机的发展,惯用的解决方案是在中末级压气机上开窗放气,开窗放气的办法只能算是对症状“有效缓解”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喘振问题,因为喘振的根本原因是低压压气机跟高压压气机的匹配问题,由于低压、中压、高压压气机都在同一根转子轴上,各转子转速始终相同且各转子页片都固定在轮体上其偏转角不变,所以这个高低压匹配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只能靠开窗放气损失一部分功率来缓解问题,还有涡轴发动机的做功转子都是透平式涡轮,也就是说高温高压燃气只能在一种工作模式即透平式涡轮模式下运转,涡轮的特性是高转速工作时效率高,低转速工作时效率很低,在透平式涡轮工作模式中无法适应低转速工作的需要,还有在涡轴发动机中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之间的转速比不能根据工况的变化而改变,其功率输出范围和工况适应范围相对较窄,还有就是其燃烧室进气口的大小、燃烧室的形状、容积都固定不变,使燃料从喷射、混合、点火、燃烧到做功转子的距离都固定不变,使燃料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不能更好的使用适应多种燃料燃烧,涡轴发动机的这些缺陷是导致其在低转速工作时油耗较高且效率低下的原因,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由动能最高的初次级做功涡轮输出功率由可以独立自由运转的次末级做功涡轮作压气转子的动力涡轮,初次级做功涡轮和次末级做功涡轮都可以独立自由运转的真正的自由转子,做功转子在前的初次级做功涡轮吸收高温高压燃气中的大部分能量用于输出,让做功转子后的次末级做功涡轮吸收燃气中剩余的小部分能量供给压气转子用于压缩空气,其设置更合理,作为压气转子动力涡轮的次末级做功涡轮其各级都可以独立自由运转,可以不同转速运转,在压力逐级增强的压缩气和压力逐级衰减的燃气之间正好完美匹配,如动能较弱转速较低的末级做功转子用来驱动转速和压力要求都不高的初级压气转子,动能、转速都较高的初级做功转子用来驱动转速和压力要求都较高的末级压气转子,做功转子中各级之间可以根据各自工作情况的需要自动调整转速,各级之间只有间接的传动关系,相互之间既可以独立自由旋转还可以利用行星齿轮连接进行变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利用燃气能量,尤其是做功转子的末级做功涡轮无需强行和初次级做功涡轮一样高速旋转,使尾气温度、流速更低,效率更高,涡轮页片用页片轴跟轮体之间连接不再是完全固定在轮体上的固定模式,使页片偏转角形成可调模式以适应高低速变化,自由转子技术和可调页片技术以及行星齿轮变速技术完全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困扰涡轮发动机发展的喘振和涡轮页片的高低速匹配问题,功率不再白白无用损失,还有燃烧室的形状以及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的转速比都可随着工况的变化自动进行调控,做到可调可变可控,并且可以在透平模式、非透平模式、混合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下工作,转速适用范围更宽、功率输出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可在高速、低速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工作,在不更换机器硬件的情况下可实现多燃料互换的新型发动机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由机体、压气转子、做功转子、燃烧室以及燃料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分别安装在机体内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所述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在机体内同一条轴线上,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单级压气机,也可以是多级压气机,还可以是由压气机和增压转子构成的混合压气机构,所述压气机可以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压气机,可以是透平式涡轮压气机,也可以是叶片泵式压气机,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技术方案的压气机,所述压气机可以是一个离心式压气涡轮也可以是两个离心式压气涡轮还可以是多个离心式压气涡轮构成的多级离心式压气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透平式压气涡轮也可以是两个透平式压气涡轮还可以是多个透平式压气涡轮构成的多级透平式压气机构,还可以是由透平式涡轮、离心式涡轮和非涡轮压气机构成的混合压气机构,所述增压转子可以是一个增压转子也可以是两个增压转子还可以是多个增压转子构成的多级增压结构,所述增压转子可以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可以是透平式涡轮,也可以是叶片泵,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技术方案的压气机,所述压气转子跟增压转子之间以及各级增压转子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经行星齿轮组连接,所述做功转子可以是单个复合式做功转子,也可以是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还可以是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构成的混合做功转子,所述动力涡轮可以是一个动力涡轮也可以是两个动力涡轮还可以是多个动力涡轮,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由轮体、透平式涡轮、非透平式叶轮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轮体安装在做功转子轴后端上,所述轮体外圆周上安装透平式涡轮,所述透平式涡轮外圆周上安装有非透平式叶轮,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跟初级动力涡轮之间以及各级动力涡轮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经行星齿轮组连接,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所述做功转子轴跟压气转子轴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穿过环型涡腔中心间隔机体壁跟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跟压气转子轴后端可以是直接轴连接,也可以是经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所述做功转子轴可以安装普通齿轮经齿轮组输出功率,也可以安装盆齿经锥齿、传动轴输出功率,也可以安装液压泵经管道连接液压装置以液压形式输出功率,还可以安装发电机经导线连接用电装置以电流的形式输出功率,所述液压泵、发电机、齿轮、盆齿可以安装在做功转子轴跟压气转子轴连接的行星齿轮组上,所述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前端,所述增压转子安装在增压转子轴前端,所述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压气转子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后端,所述动力涡轮安装在经过压气转子轴和做功转子轴中心穿出的增压转子轴后端上,有多个增压转子和多个动力涡轮时多个增压转子中的第一级增压转子(为了在实施例中好叙述以下全部将第一级增压转子简称增压转子)安装在第一级增压转子轴(以下将第一级增压转子轴简称增压转子轴)前端,所述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压气转子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筒中穿出做功转子轴后端并安装第一级动力涡轮(以下将第一级动力涡轮简称动力涡轮),所述第二级增压转子安装在第二级增压转子轴前端,所述第二级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增压转子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筒中穿出增压转子轴后端安装第二级动力涡轮,所述第三增压转子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前端,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后端安装有第三动力涡轮,以此类推多级逐次相同,各级增压转子跟各级动力涡轮相互配对独立运转,各级增压转子、压气转子的涡轮页片偏转角以及复合式做功转子中各级透平式涡轮和各级动力涡轮的涡轮页片偏转角可以相同,当各页片偏转角相同时在各级压气转子之间以及压气转子跟增压转子之间和各级增压转子之间、复合式做功转子的各级透平式涡轮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跟动力涡轮之间和各级动力涡轮之间有导向片,压气转子跟相邻的增压转子以及各级增压转子、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跟相邻的动力涡轮以及各级动力涡轮的页片偏转角可以相反,当压气转子跟相邻的增压转子以及各级增压转子、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跟相邻的动力涡轮以及各级动力涡轮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时压气转子跟相邻的增压转子之间以及各级增压转子之间、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跟相邻的动力涡轮之间以及各级动力涡轮之间没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可以经导向片轴安装在转子腔内圆壁上,所述导向片轴穿过转子腔内壁安装有导向片调控装置,所述导向片调控装置可以是由调控小齿轮、调控大齿圈、调控蜗轮轴构成,所述调控小齿轮安装在穿出转子腔内壁的导向片轴上,所述调控大齿圈安装在转子腔壁外圆周上,所述调控大齿圈的边齿跟调控小齿轮啮合,所述调控大齿圈上的外圆齿跟调控蜗轮轴的蜗轮啮合,所述调控蜗轮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调控器,所述导向片调控装置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以应用在本方案中的其它形式的导向片调控装置,所述增压转子、压气转子、复合式做功转子中的透平式涡轮、动力涡轮上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安装在所在的涡轮轮体上,所述页片轴穿过轮体壁跟轮体内页片转控装置安装连接在一起,所述页片转控装置可以是由两个弹性圆盘片和椭圆体构成,所述椭圆体安装在穿过轮体壁的页片轴轴头上,所述椭圆体被紧夹在两弹性圆盘片外圆片之间,所述页片转控装置也可以是由小齿轮、外缘带轴向齿条的弹性圆盘、重力物构成,所述小齿轮安装在穿过轮体壁的页片轴轴头上,所述带轴向齿条的弹性圆盘有两个,所述小齿轮在两弹性圆盘外缘之间,所述两弹性圆盘外缘上的轴向齿条左右跟小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重力物安置在两弹性圆盘内径向轨滑道的底部,所述弹性空心圆盘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和重力物上,所述小齿轮在两弹性空心圆盘外圆端,所述小齿轮跟两弹性空心圆盘上的齿条啮合,所述重力物在两弹性空心圆盘内圆端,所述重力物直径大于小齿轮直径小于两齿条长度和,所述重力物可以是圆柱型也可以是圆珠型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所述页片转控装置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应用在本方案中的其它结构形式的转控装置,安装在轮体内的在压气转子轴跟增压转子轴之间和做功转子轴跟增压转子轴之间以及各级增压转子轴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所述支撑密封装置可以是支撑轴承和密封环以及常规的润滑设置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应用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支撑密封机构,在多级动力涡轮的末级动力涡轮后是跟末级动力涡轮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在做功转子上面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所述挡焰板把燃烧室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燃烧室内依次有燃料喷射器、稳焰器、点火装置,所述燃料喷射器安装在多孔钟形挡焰板的钟形顶部,所述燃烧室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回流式燃烧室,也可以是直流式燃烧室,也可以是复合式燃烧室,还可以是适用于本方案的其它形式的燃烧室,也可以是本方案中叙述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有燃料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所述燃烧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燃烧室前端有做功转子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所述做功转子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上可以分别装有主进气阀和副进气阀,也可以在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交汇处设置分气阀,所述主进气口在做功转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上半圆上跟非透平式叶轮腔相通,所述副进气口跟做功转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环形涡腔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相对的下半圆腔壁上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有回气道并相通,所述回气道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经透平式涡轮、动力涡轮跟末级动力涡轮后的主排气道相通。所述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有间隔机体壁,所述机体壁里有支撑轴承以及密封润滑设置,所述机体上可以还有其它常规辅助设备,在主进气口对应的出气口上还可以有副排气道,所述出气口处回气道外副排气道上有排气阀,所述副排气道经过排气阀跟主排气道相通,所述燃烧室可以有多个,所述多个燃烧室平均分布在做功转子腔前机体上,所述做功转子腔外圆周上有多个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跟多个燃烧室相对应,所述各燃烧室的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所述各燃烧室的前腔室前端平均分布在做功转子腔外圆周上分别跟做功转子腔外圆周上对应的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相通。所述增压转子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各种形式的压气机构,如离心式涡轮压气机、叶片泵式压气机或透平式涡轮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由单个压气转子构成的单级压气结构也可以是两个压气涡轮构成的两级压气结构还可以是多个压气转子构成的多级压气机构,如多级涡轮风扇式压气机、多级透平式涡轮压气机、多级叶片泵式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压气机构成的混合多级压气机构,如用透平页片式多级压气机作初次级压气机,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末级压气机、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初级压气机,叶片泵式压气机为中末级压气机等混合结构,所述多级压气机构和复合多级压气机构的各级之间可以是分轴模式也可以是有选择性的使用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也可以共轴、分轴、行星齿轮组三种混和模式连接使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组合模式,所述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单套的行星齿轮组也可以是多套行星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组合,所述行星齿轮组上可以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所述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能够适用于本方案的能够锁定行星齿轮组中任两项齿轮也可以锁止或控制处于自由状态的那一项齿轮的任意行星齿轮组控制机构。所述做功转子轴跟增压转子轴之间和各级增压转子轴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从环型涡腔中心机体壁穿出端可以跟压气转子轴后端直接连接成同心轴,所述同心轴经齿轮装置跟功率输出轴连接,功率经功率输出轴输出,所述齿轮装置可以是由盆齿、锥齿构成的齿轮组,也可以是由盆齿、锥齿、通用齿轮构成的齿轮组,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作功率输出的任意机械传动结构,所述同心轴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发电机,功率经发电机、导线、用电装置以电传递的结构形式输出,所述发电机和用电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技术方案的任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所述同心轴上还可以直接安装液压泵,功率经液压泵、液体、液压管、液压装置以液压结构形式输出,所述液压装置和液压泵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技术方案的任意形式的液压设备和液力驱动设备,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从碗型涡腔底部中心穿出后也可以经行星齿轮组跟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上可以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如:做功转子轴前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中心上,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中心上,功率经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齿轮装置、功率输出轴输出。如:做功转子轴前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一侧中心上,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另一侧中心上,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受控,功率经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齿轮装置、功率输出轴输出。如:做功转子轴前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一侧中心上,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另一侧中心上,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受控,功率经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齿轮装置、功率输出轴输出。如:做功转子轴前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中心上,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中心上,功率经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齿轮装置、功率输出轴输出。所述行星齿轮组还可以是能用于本方案的任意行星齿轮组合。所述行星齿轮组中跟功率输出轴连接的一项也可以安装发电机,功率以电流的形式经导线输出给用电装置,还可以安装液压泵,功率以液压的形式经液压管道输出给液压装置。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前环型涡腔有旁通气道跟压气转子出气口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处有旁通阀,所述旁通气道跟压气转子的连通接口可以在压气转子末级出气口上连接,也可以在压气转子的多级压气机中的任何一级上连接,所述旁通气道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单向阀,所述非透平式叶轮可以是开式叶轮也可以是叶片一边由轮片封堵的半闭式叶轮或叶片两边都由轮片封堵的闭式叶轮,所述非透平式叶轮上的叶片固定在轮体上,所述叶片可以往顺时针倾斜也可以往逆时针倾斜,所述非透平式叶轮上的相邻两叶片之间可以有跟叶片同宽且可以上下活动的舌片,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一个叶片顶边用活动轴进行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可以在叶片的逆时针侧面顶边上也可以在叶片的顺时针侧面顶边上,所述舌片以连接轴为轴心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九十度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活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在开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滑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叶片所在的内圆周和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叶轮腔两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在闭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滑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叶片所在的内圆周和叶片两侧轮片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在半闭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叶片所在的内圆周和叶片一边的轮片以及叶片另一边的轮腔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叶轮空腔,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下面内圆侧壁上环形涡腔外可以有跟环型涡腔圆弧度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在下半圆侧壁上可以有对应的圆弧形进气槽,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有旁通气道跟压气转子出气口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经旁通阀跟压气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旁通气道上跟大气相通处有单向阀,所述旁通阀内旁通气道上和副进气道上有副燃料喷射器,所述副燃料喷射器跟燃料供给装置连通,所述转子空腔底部可以有气孔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内圆侧壁上的圆弧形出气槽和圆弧形进气槽相通,所述出气槽跟环型涡腔相通,所述进气槽跟环型涡腔的旁通气道在单向阀和旁通阀之间连通,所述进气槽跟旁通气道相通的气道上可以有单向阀,所述出气槽跟涡腔相通的气道上可以有单向阀。所述转子空腔底部有气孔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内圆侧壁上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和圆弧形进气槽相通,所述出气槽可以在主排气道一侧的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所述进气槽在对应的另一侧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所述出气槽也可以在碗型涡腔一侧的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所述进气槽在对应的另一侧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所述进气槽和出气槽还可以同在一侧的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所述舌片下面转子空腔内可以有弹簧,所述做功转子前面机体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所述圆柱形活塞把燃烧室分成前后两个腔室,圆柱形活塞可以在燃烧室的前后腔室内滑动,所述圆柱形活塞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所述圆柱形活塞中心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上可以有涡旋状导向片也可以有螺旋状导向槽,所述喷气孔内安装有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可以前后轴向活动,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最前位置时喷气孔的开度最小,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最后位置时喷气孔的开度最大,所述圆柱形活塞后端有活塞位置控制器,所述活塞位置控制器可以推进或拉回活塞控制活塞在燃烧室内所处的位置,所述燃烧室后腔室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前端连接在燃料喷射器上跟燃料喷射器相通,伸缩管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机体跟机体外燃料供给装置相通,所述伸缩管可以调节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的位置来控制喷气孔的开度大小进而控制喷气孔的喷气流量,所述圆柱形活塞后端跟活塞位置控制器之间可以有弹簧,所述燃烧室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上的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前端内装有点火装置,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交汇处可以有分气阀,所述分气阀完全关闭主进气口时副进气口在完全开启状态,所述分气阀完全关闭副进气口时主进气口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上可以分别装有主进气阀和副进气阀代替分气阀,所述主进气口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相通,所述副进气口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相对的下半圆上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可以在非透平式叶轮腔下半圆的圆周上,也可以在非透平式叶轮腔下半圆的侧壁上,所述出气口处有回气道,所述回气道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相通,所述回气道上有回气阀,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经透平式涡轮、各级动力涡轮跟末级动力涡轮后的主排气道相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出气口上可以有副排气道并跟副排气道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腔出气口处回气道外副排气道上有排气阀,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能供给各种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燃料供给设备,所述燃料喷射器、副燃料喷射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能喷射各种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燃料喷嘴或喷头或其它燃料喷射器件,所述点火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方案的各种点火器件,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可以是单个复合式做功转子也可以是两个复合式做功转子还可以是两个以上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两个时,两复合式做功转子可以共用一个燃烧室也可以不共用一个燃烧室,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多个时,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可以共用一个燃烧室也可以不共用一个燃烧室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分组共用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可以突出于机体外也可以收藏于机体内,所述做功转子轴和压气转子轴可以是在同一轴心线上的同轴连接也可以是在同一轴心线上经行星齿轮组进行的分轴连接,所述压气转子腔可以是呈收敛状也可以不呈收敛状还可以是圆筒状,所述做功转子腔可以呈渐放状还可以是圆筒状,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上有储气阀跟机体外储气装置连接,所述储气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各种可以储存压缩空气的储气设备,所述储气阀可以使压气转子出气口、燃烧室后腔室和储气装置三者互通还可以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使储气装置单独跟燃烧室后腔室相通还可以关闭储气装置使压气转子出气口跟燃烧室后腔室单独相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副进气口上燃烧室前腔室内可以有稳焰器,所述稳焰器可以是多孔钟形也可以是其它可以使稳焰器内燃气流速低于稳焰器外燃气流速让可燃混合气的燃烧更稳定的可用于本方案的任意形状的稳焰器,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上进气口处可以有可转动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可以关闭或打开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通过凸轮轴还可以调节进气口的开度大小并同时调整经过进气口的燃气流量与方向,所述主进气口跟非透平式叶轮腔在上半圆上方可以朝逆时针方向连通也可以是朝顺时针方向连通,也就是说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可以是逆时针旋转的也可以是顺时针旋转,所述涡腔跟大气相通的旁通气道口处有旁通单向阀使机体外的空气只有在涡腔产生负压时往涡腔内流进涡腔内气体不能往外流出,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出气口跟回气道相通的气道口外副排气道上有排气阀,副排气道通过排气阀跟主排气道相通,所述排气阀可以调控和完全关闭副排气道,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副进气口上的主进气阀和副进气阀以及涡腔旁通气道上的旁通阀还有回气道中的回气阀都可以完全关闭和打开,所述支撑密封装置可以是具有润滑、密封和支撑功能的密封支撑装置,如带密封环的套式轴承、瓦式轴承,也可以是带油封的滚针轴承、滚柱轴承、滚珠轴承,也可以是磁悬浮轴承、油悬浮轴承,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所有形式的轴承,所述密封环可以是油封、油封环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方案的其它形式的支撑密封装置,所述发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所有形式的发电机,如稀土永磁无刷高速发电机、稀土永磁发电机、超磁体高速发电机等,所述液压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所有形式的液压泵,如转子液压泵、叶片式液压泵、齿轮式液压泵等,所述储气阀、分气阀、主进气阀、副进气阀、排气阀、回气阀、旁通道上的旁通阀、单向阀、燃料喷射器、副燃料喷射器、活塞位置控制器以及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点火装置、燃料供给装置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方案的电控装置或电控制机构以及电控器件,所述机体上可以有绝热保温材料层,所述机体内可以有散热降温管腔,所述散热降温管腔内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本方案同样还包括有现有技术中可以用于本方案的各类传感器件、控制器、执行器、计算机、指令输入装置等常规辅助设备和设施,如气体压力传感器、液力压力传感器、电压检测仪器、电流检测仪器、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各种泵、仪表、受控电机、数字键盘、计算处理器、显示屏等。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一:在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用行星齿轮组连接做功转子轴和压气转子轴,由于行星齿轮组是一种特殊齿轮结构,其结构形式多变易控还可以任意选择结构模式使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在工作中根据各种工况条件自动调整转速比,让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做到自适应,还可以通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进行调整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的转速比,使压气转子在相同做功转子转速条件下可以输出不同压缩比的压缩空气、实现压缩比的可变可调可控,在不改变机器硬件的条件下可给燃烧室提供多种燃料燃烧所需要的不同压缩比的压缩空气,实现一机多燃料可选。二:做功转子把燃气产生的动能不仅可以通过齿轮组输出,也可以通过行星齿轮组输出,也可以以液压的形式输出,还可以以电流的形式输出,能够独立自由运转的后置动力涡轮和增压转子结构可以省去各级涡轮之间的导向页片,提高压气效率和做功效率还缩短了发动机长度,相对增强了转轴的刚性与强度还节省了空间,多级动力涡轮可以逐级榨取燃气中剩余的能量传递给增压涡轮用来压气做功,燃气产生的能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吸收转换利用,独有的动力涡轮后置技术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三: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直径相匹配的活塞,工作中,活塞在向前的压缩空气压力和向后的燃气压力可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在弹簧的协助下自动调节在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所处的相对位置,还可以通过活塞位置控制器推进和拉回活塞对活塞位置进行调整,如:当使用氢气、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由于气体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都相对最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推动活塞向前推至燃烧室前腔室的前端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内容量相对较小,当使用汽油、轻质煤油、酒精等易挥发液体燃料时,由于这类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较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拉动活塞将活塞回调到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的相对中段位置,当使用煤油、柴油等不易挥发的重质类燃料时,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拉动活塞将活塞回调到燃烧室内后腔室中比较靠后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长度相对较长,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延长燃料跟压缩空气的预混时间,还有,燃烧室后腔室内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喷入燃烧室前腔室时,压缩空气在喷气孔内导向片和导向槽的导流作用下按一定角度呈螺旋涡流喷入燃烧室前腔室,相对进一步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进一步延长燃料扩散时间提高混合均匀度,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实现燃烧室的可变可调可控使燃料适用范围变的较宽。四: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的叶片上有可以上下滑动的舌片,所述舌片在向外的弹簧作用力、离心力和向内的做功燃气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可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进行调节在叶片上滑动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在相同燃气压力下可以根据工况自动调节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的周/排气量,使发动机更节能更经济,还有,工作中舌片上下滑动的同时通过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侧壁上的圆弧形进气槽又把来自于压气转子的或大气的温度较低的新鲜的空气泵入转子空腔再通过出气槽泵出,达到了使复合式做功转子降温的目的,延长了做功转子使用寿命。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燃料喷射器来调整燃烧室内活塞中心的喷气孔开度,调节压缩气喷人流量,实现燃料、压缩气双向可调,多孔钟形稳焰器可使部分可燃混合气流速相对稳焰器外可燃混合气流速低,使燃气在高流速下能够稳定燃烧,通过凸轮轴可调整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进气口处的燃气流速以及燃气流量和方向,排放更低更环保。六:启动机器时,储气控制阀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打开储气装置,储气装置内压缩空气经燃烧室后腔室进入燃烧室前腔室同燃料混合点火燃烧启动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后关闭储气装置打开压气转子进气口,使启动变的简单、可靠、易操作,储气控制阀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储气装置用来储存工作中压气转子产生的过量压缩空气,在需要额外加力时再释放出来使用,使发动机更节能高效。七:工作中可以完全关闭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和回气道,使高压燃气全部经复合式做功转子副进气口进入涡腔驱动透平式页轮使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废气经主排气道排出,完全进入透平式发动机工作模式,也可以完全关闭复合式做功转子副进气口和回气道,使高压燃气完全经主进气口进入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内驱动非透平式叶轮使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废气经副排气道排出,完全进入非透平式发动机工作模式,还可以关闭副排气道打开回气道,使非透平式叶轮腔出气口处做功后还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气经回气道进入涡腔再次驱动透平式页轮旋转,废气经主排气道排出,进入复合工作模式,还可以适量开启复合式做功转子的主副进气口关闭回气道,使高压燃气一部分经副进气口进入涡腔驱动透平式页轮另一部分经主进气口进入非透平式叶轮腔驱动非透平式叶轮,废气分别经主副排气道排出,进入混合工作模式,做到一机多工作模式可选,使发动机功率覆盖范围更宽更广。八:工作中可以打开旁通气阀让来自压气转子的部分压缩空气进入涡腔改善燃烧环境降低排放污染,在非透平式工作模式中可以让机体外空气进入涡腔再经主排气道排出,即解除涡腔内真空阻力又起到了给复合式做功转子降温的目的,使发动机更持久耐用。九:导向片调控装置和涡轮页片转控装置使导向片和涡轮页片的偏转角根据不同工作要求不同转速情况下进行调控,使压气转子、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的涡轮页片始终工作在最佳偏转角度上,使发动机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发动机燃气利用效率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在复杂工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自适应度和较宽的调控范围且简单易操作还可实现多燃料多工作模式的可选,由于将功率输出的做功转子前置,让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之间的转子轴输出功率,把增压转子前置动力涡轮后置并且可以独立运转,相当于在涡轴发动机上安装了一套独立运转的涡轮增压器,使燃气做功后的剩余能量再次得到了充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导向片和涡轮页片的可调使发动机涡轮可以始终工作中最佳状态,使涡轮适应转速范围更广更宽,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效率,可实现全电控技术操作,由于其体积/功率比的优越性特别适合于计算机编程智能控制系统的混合动力平台的开发。由此可见,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新颖性、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 图29、  图32、图34、图38、图39、图42、图47、图51、图55、图59中R处下视平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 、图10、 图14、 图17、图22、图27、图29、图32、图34、图42、图47、图51、图55、图59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方案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图27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图27、图29、图32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图14、图27、图29、图32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方案第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方案第六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7中沿E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方案第七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2中沿E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2中沿F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方案第八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图32中沿G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方案第九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29、图32、图34、图38、图39、图42、图47、图51、图55、图59中H处下视平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2为本方案第十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方案第十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4、图38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4、图38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4、图38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方案第十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方案第十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39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方案第十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2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2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2中沿K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方案第十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图47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7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0为图47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方案第十六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图51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3为图51、图59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4为图51、图59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方案第十七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图55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7为图55中沿B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8为图55中沿C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59为本方案第十八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0为图59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体,2为压气转子, 3为压气转子轴,3′为第二压气转子轴,3〞为第三压气转子轴, 4为轮体,4′为轮体腔,5为做功转子, 5′为透平式涡轮,5〞为第二透平式涡轮, 6为非透平式叶轮,7为做功转子轴, 8为压气转子进气口,9为环型涡腔,9′为螺旋形涡腔, 10为行星齿轮, 10′为太阳轮, 10〞大齿圈,  11为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为行星齿轮架,12为旁通气道,  13为旁通阀,  14为节气阀,  15为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为第二压气机出气口,16为旁通单向阀,17为分气阀,18为非透平式叶轮叶片,19为支撑密封装置, 20为主排气道,21为回气道,22为回气阀, 23为圆柱形活塞, 24为活塞环,25为燃烧室前腔室,26为燃烧室后腔室,27为喷气孔,28为燃料喷射器,29为喷气孔导向片,30为弹簧,31为活塞位置控制器,32为伸缩管, 33为燃料供给装置,34为储气阀,34′为副储气阀,35为储气装置,36为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7为做功转子副进气口,38为点火装置,39为稳焰器,40为主进气阀,41为副进气阀,42为凸轮轴,43为转子空腔,44为做功转子出气口,45为副排气道,46为副排气阀,47为进气槽,48为进气槽单向阀,49为出气槽,50为出气槽单向阀,51为舌片,52为通气孔,53为空心间隔盘, 54为导向片,  55为活动轴,  56为舌片弹簧,57为轮片,58为增压转子,58′为第二增压转子,  58〞为第三增压转子, 59为动力涡轮,59′为第二动力涡轮,59〞为第三动力涡轮, 60为功率输出轴, 61为盆齿, 62为锥齿,63为增压转子轴,63′为第二增压转子轴, 63〞为第三增压转子轴, 64为压气机,64′为第二压气机,64〞为第三压气机,65为发电机转子, 66为发电机定子,67为电线,68为用电装置,69为页片轴, 70为弹性圆盘, 70′为弹性圆盘片,71为重力物, 72为重力物滑道, 73为小齿轮, 74为齿条,75为机体腔入口,76为机体腔出口,77为中冷器进气道,78为中冷器,79为中通孔,80为尾孔,81为导向片轴,82为调控齿圈,83为蜗轮轴,84为循环泵,85为调控器,86为椭圆体,87为叶片泵,88为液压泵,89为液压管道,90为液动装置,91为回液管,92为拉簧,93为透平式涡轮外圆周,94为行星齿轮轴,95为数据传输线,96为传感器,97为中央数据处理器,98为指令输入盘,99为涡锥,100为挡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十八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出了本方案第一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     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  1、燃烧室、压气转子2、压气转子轴3、轮体4、做功转子5、做功转子轴7、轴承19、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燃烧室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5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2腔和做功转子5腔内,所述压气转子轴3前端和做功转子轴7后端上分别安装有轮体4,所述压气转子2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轮体4上,所述做功转子5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端轮体4上,所述做功转子5前有对应匹配的环形涡腔9,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跟做功转子轴7前端连接并安装有发动机转子65, 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做功转子5前机体1内有两个燃烧室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所述两个燃烧室均匀分布在做功转子5前机体1内上半腔和下半腔中,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分别安装有主储气阀34和副储气阀34′,所述主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连接,所述各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把燃烧室分割成了燃烧室前腔室25和燃烧室后腔室26,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的顶部安装有燃料喷射器28, 所述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 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 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内装有多孔钟形稳焰器39,所述多孔钟形稳焰器39前有点火装置38,所述主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做功转子5主进气口36连接,所述主进气口36内有主进气阀40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  所述副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做功转子5副进气口37连接,  所述副进气口37内有副进气阀41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所述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的后腔室26后端分别跟压气转子2出气口15连接,    所述主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2连接的出气口15上有主储气阀34,所述副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2连接的出气口15上有副储气阀34′,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经多孔钟形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跟燃烧室前腔室25连通, 机体1内压气转子轴3跟做功转子轴7上安装有轴承19,所述压气转子2前是压气转子进气口8,所述做功转子5后有排气道20,  所述压气转子轴3顶部和做功转子轴7后端底部上分别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机体腔1′内装可以装有绝热保温材料。
基本工作原理:  打开主储气阀34和副储气阀34′,    关闭主进气阀40很副进气阀41,使压气转子主出气口15跟主、副燃烧室的后腔室26断开让储气装置35跟主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  储气装置35中的压缩气经主储气阀34进入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再经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进入主燃烧室前腔室25中, 同时安装在挡焰板100顶部的燃料喷射器28喷射燃料跟主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经过稳焰器39后背点火器38点燃燃烧生成高压高温燃气,高压高温燃气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做功转子5旋转,做功转子5通过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驱动发电机转子65和压气转子2旋转做功,压气转子2把空气经进气口8吸进压气转子2内进行加压,关闭主储气阀34使储气装置35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断开并让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主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加压后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压气转子2中经进气口15进入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空气经喷气孔27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经进气口36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做功转子5旋转做功,工作中储气阀34可以自动根据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气压力大小将压气转子2产生的过量压缩气储存进储气装置35中,也可以自动根据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气压力大小将储气装置35中的压缩空气释放出来提供给主燃烧室后腔室26辅助压气转子2工作,也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随时打开副储气阀34′和副进气阀41开启副燃烧室工作,还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有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任意一个燃烧室,这样发动机的功率覆盖范围就比较宽广节能高效,发电机定子66在发电机转子65的旋转作用下产生电流,电流经电线67输送给用电装置68被用电装置68消耗做功。
图2、图3、图4示出了本方案第二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 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2、压气转子轴3、轮体4、做功转子5、做功转子轴7、轴承19、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燃烧室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5安装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2腔和做功转子5腔内,所述压气转子轴3前端和做功转子轴7后端分别安装有轮体4, 所述压气转子2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轮体4上,所述做功转子5是透平式做功涡轮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端轮体4上,所述做功转子5前有跟透平式做功涡轮对应匹配的环形涡腔9,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穿过机体1壁跟做功转子轴7前端连接并安装有发动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做功转子5前机体1内有多个相同燃烧室,所述多个燃烧室呈环形均匀分布在做功转子5前机体1内,所述各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把各燃烧室分成了燃烧室前腔室25和燃烧室后腔室26,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的顶部安装有燃料喷射器28,所述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内装有多孔钟形稳焰器39,所述多孔钟形稳焰器39前有点火装置38,所述各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分别跟做功转子5进气口36连接,所述各进气口36内有进气阀40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 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分别跟压气转子2出气口15连接,各压气转子出气口15内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外储气装置35连接,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经多孔钟形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跟燃烧室前腔室25连通,所述机体1内压气转子轴3跟做功转子轴7上安装有轴承19,所述压气转子2前是压气转子进气口8, 所述做功转子5后有跟做功转子5直径相匹配的排气道20,所述压气转子轴3顶部和做功转子轴7后端底部上分别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机体腔1′内可以装有绝热保温材料层,  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重力物71、小齿轮73构成的转控装置,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内面上有径向的重力物71滑道72,所述做功转子5的涡轮页片的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安装小齿轮73,做功转子5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轮体4成活性连接,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端,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
基本工作原理:机体1内有多个相同燃烧室,多个燃烧室呈环形均匀分布在做功转子5前机体1内,各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分别跟压气转子2出气口15连接,各压气转子出气口15内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外储气装置35连接,各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分别跟做功转子5进气口36连接, 各进气口36内有进气阀40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这样可以任意开启其中任一个燃烧室上的储气阀34和进气阀40, 关闭其它燃烧室上的进气阀40并开启储气阀34,让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其它燃烧室后腔室26和储气装置35跟其它燃烧室后腔室26以及涡腔9跟其它燃烧室前腔室25都处于关闭状态,即关闭其它燃烧室只启用一个燃烧室, 储气装置35中的压缩空气经开启的储气阀34进入这一个燃烧室后腔室26中,燃烧室后腔室26内的压缩空气经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进入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时安装在挡焰板100顶部的燃料喷射器28喷射燃料跟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经过稳焰器39后背点火器38点燃燃烧生成高压高温燃气,高压高温燃气经做功转子进气口36、进气阀40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做功转子5旋转,做功转子5通过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驱动发电机转子65和压气转子2旋转做功,压气转子2把空气经进气口8吸进压气转子2内进行加压,关闭这个燃烧室上的储气阀34使储气装置35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断开并让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这个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加压后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进气口15、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空气经喷气孔27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经进气口36、进气阀40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做功转子5旋转做功,工作中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随时开启其它燃烧室中的任一个或几个燃烧室工作,也可以开启全部燃烧室工作,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其中任一个或几个燃烧室工作,使发动机功率覆盖范围更宽广, 使发动机更节能,做功转子5所在的轮体4内有转控装置,工作中做功转子5的转速不断升高,  做功转子5所在的轮体腔4′内两弹性空心圆盘70 内圆边处的重力物71在不断增强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弹力沿着滑道72向远心端滑出,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间距随着重力物71向远心端的滑出不断拉宽,  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上的轴向齿条74驱动小齿轮73转动,小齿轮73带动页片轴69驱使做功转子5的涡轮页片一起转动,当做功转子5的转速下降时,作用在重力物71上的离心力也随之下降,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内近心端滑动,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间距也随着重力物71的向内滑动拉近,做功涡轮5的涡轮页片在轴向齿条74的驱动下也随着回旋,使做功转子5在高速和低速中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使发动机更高效更节能。
图5、图6、图7、图8、图9示出了本方案第三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2、做功转子5、功率输出轴60、盆齿61、锥齿62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5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2腔和做功转子5腔中,所述压气转子2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5是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和透平式涡轮5′构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所述压气转子2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轮体4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端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的外圆周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透平式涡轮5′后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所述压气转子轴3顶部和做功转子轴7后端底部上分别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连接,所述机体腔1′内可以装有绝热保温材料,     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向前穿过机体1间隔壁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有盆齿61,所述盆齿61经锥齿62跟功率输出轴60连接,所述盆齿61跟锥齿62啮合,所述机体1前面有压气转子进气口8,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跟主排气道20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在涡腔9侧侧壁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里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其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环形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旁通阀13,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在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阀13内旁通气道12上和副进气道37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的交汇处有分气阀17, 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有可转动凸轮轴42。
基本工作原理:先让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后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23向后腔室26滑动压缩弹簧30减小喷气孔27开度同时转动分气阀17和凸轮轴42开启主进气口36关闭副进气口37,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转子2旋转,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压气转子2内离心式压气转子2加压后在出气口15内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从喷气孔27喷人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在高温高压燃气中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做功转子轴7经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还可以转动分气阀17和凸轮轴42关闭主进气口36打开副进气口37,高压燃气全部经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内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还可以转动分气阀17适量开启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让一部分高压燃气经副进气口37直接进入涡腔9内驱动透平式涡轮5′,另一部分高压燃气经主进气口36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共同驱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还可以打开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和节气阀14,让部分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直接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页轮5′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喷入旁通气道12内跟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混合生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经副进气口37直接喷入涡腔9内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让做功转子5输出更强大的功率。需要低转速低功率输出时,燃烧室后腔室26内伸缩管32伸长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前滑动至最前位置,使喷气孔27开度最小,在相同工作压力下喷气量最少,燃料喷射器28喷入最少的燃料, 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压力相对较低,关闭副进气口37和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压力相对较低的燃气进入主进气口36内,转动凸轮轴42调小进气口使燃气以大角度切角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冲击叶片18使复合式旋转做功,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处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转动,做功后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需要高转速低功率输出时,关闭副进气口37以及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    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适量加大喷气孔27开度,使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28适量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同时升高,转动凸轮轴42适量加大进气口开度,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的高压燃气增加,作用在叶片18上的推力提高,燃气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的部分压缩空气经旁通气道12、旁通阀13进入涡腔9同燃气一起燃烧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复合式做功转子转速提高,做功后废气进入主排气道20排出。需要低转速大功率输出时,让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使喷气孔27开度加大,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28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大幅升高,适量打开副进气口37和副燃料喷射器28′让部分高压燃气直接跟副燃料喷射器28′喷入的燃料进行混合预燃后经副进气口37喷入涡腔9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转动凸轮轴42加大进气口开度,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的高压燃气增加,作用在叶片18上的推力提高,复合式做功转子输出扭力加大,做功后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需要高转速大功率输出时,让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使喷气孔27开度最大,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量最大,同时燃料喷射器28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大幅升高, 打开旁通气道12中的旁通阀13, 副进气口37全开让大部分高压燃气直接经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让高温高压燃气直接跟副燃料喷射器28′喷入的燃料进行混合燃烧后经副进气口37喷入涡腔9内,同时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喷入旁通气道12内跟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混合生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涡腔9内同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的预混燃气和回气道21进入的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工作在大扭力高转速状态,功率输出轴60输出强大功率,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
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示出了本方案第四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5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5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由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5由复合式做功转子跟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做功转子轴7、轮体4、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和非透平式叶轮6构成,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依次安装有两个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依次安装在两个轮体4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底部中心机体间隔壁穿出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 所述行星齿轮10的行星齿轮架11′固定在机体1壁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套装在行星齿轮10上,所述大齿圈10〞上安装有盆齿61,所述盆齿61跟锥齿62啮合,所述锥齿62跟功率输出轴60安装连接在一起,所述功率输出轴60伸出机体1外,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并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并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  在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  增压转子58跟第二增压转子58′之间、   第二增压转子58′跟第三增压转子58〞之间以及在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第二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之间、  第二动力涡轮59′跟第三动力涡轮59〞之间都有导向片54,所述导向片54的外端安装在机体1壁上,所述导向片54的内端即向心端安装在空心间隔盘53上,所述空心间隔盘53跟增压转子轴63、第二增压转子轴63′、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导向片54的偏转角跟相邻的离心式压气涡轮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涡轮58〞相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以及各级涡轮之间的导向片54跟主排气道20相通,所述压气转子轴3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做功转子轴7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在增压转子轴63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增压转子轴63′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密封、支撑功能的支撑轴承19,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的气道中有节气阀14,所述旁通气道12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气道12上节气阀14后有副燃料喷射器28′,  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密封、   支撑功能的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腔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  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  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上有螺旋导向片29,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内弹簧30圈里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所述伸缩管32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 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方有可转动凸轮轴42,所述机体腔1′内可以有冷却液,所述机体腔1′出口75在燃烧室顶部,所述机体腔1′入口76在机体1底部。
基本工作原理: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23向后腔室26滑动压缩弹簧30减小喷气孔27开度同时开启主进气口36上的凸轮轴42以及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   并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以及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上的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 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经过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冲击第二透平式涡轮5〞驱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做功后温度、压力、流速都降低的燃气再次经导向片54导向后继续冲击动力涡轮59使其旋转做功,做功后的燃气温度、压力、流速显著降低但仍具有一定能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燃气再次经过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使其旋转做功,高压高温燃气在驱动非透平式叶轮6、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做功后其大部分能量被转换成机械能,做功后的燃气温度、压力、流速都较低所含能量已很少但还是再次被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被第三动力涡轮59〞吸收转化做功,做功后压力、温度、流速都极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第三动力涡轮59〞经第三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三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压气转子内经第三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增压转子58、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逐级加压后在出气口15处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跟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  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还可以以多种工作模式工作如: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   关闭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打开主进气口36上凸轮轴42以及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上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做功,做功后的燃气直接经副排气道45进入主排气道20排出,透平式涡轮5′旋转使涡腔9内产生负压,      空气在涡腔9的负压吸力下经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单向阀16进入涡腔经过透平式涡轮5′、  第二透平式涡轮5〞、  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从主排气道20中跟副排气道45排出的废气一起排出。还可以,  关闭主进气口36上的凸轮轴42和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高压燃气全部经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内驱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旋转,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还可以,适量开启主进气口36上的凸轮轴42和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打开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关闭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让一部分高压燃气经副进气口37直接进入涡腔9驱动透平式涡轮5′,另一部分高压燃气经主进气口36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一起来驱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做功后的燃气经回气道21再次进入涡腔9同从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的高压燃气一起推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让部分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经旁通气道12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混燃一起推动透平式页轮5′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喷入旁通气道12内跟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经副进气口37直接喷入涡腔9内燃烧,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输出更强大的功率,做功后燃气的剩余能量再次被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吸收转化利用,最后燃气的温度、压力、流速都很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燃烧室的基本工作原理同第三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图9、图13、图14、图15、图16示出了本方案第五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内,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 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   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 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非透平式叶轮6构成,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  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依次安装有两个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依次安装在两轮体4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底部中心机体1壁穿出经行星齿轮组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连接固定在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固定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中心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可以控制、锁止、反向驱动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 所述盆齿61安装在大齿圈10〞上,所述锥齿62连接固定在功率输出轴60上,所述盆齿61跟锥齿62啮合,所述做功转子轴7通过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同时也通过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做功,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   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  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增压转子58跟第二增压转子58′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跟第三增压转子58〞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 第二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  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之间、  第二动力涡轮59′跟第三动力涡轮59〞之间有空心间隔盘53和导向片54,所述导向片54外端固定在机体1上,其内端固定在间隔盘53上,所述导向片54偏转角跟相邻的离心式压气涡轮2、增压转子58、 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上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气道口77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相通的气道中有节气阀14,所述旁通气道12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节气阀14内旁通气道12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并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第三动力涡轮59〞后的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出气口15通过气道77跟中冷器78连通,  所述中冷器78通过气道77跟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所述中冷器78跟燃烧室后腔室26连接的气道77口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储气装置35连通,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其它结构跟第四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同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气道口77打开储气装置35,使储气装置35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23向后腔室26滑动压缩弹簧30减小喷气孔27 开度同时开启主进气口36上凸轮轴42以及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并关闭副进气口37 上的副进气阀41 和涡腔9 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以及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上的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经过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冲击第二透平式涡轮5〞驱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做功后温度、压力、流速都降低的燃气再次经导向片54导向后继续冲击动力涡轮59使其旋转做功,做功后的燃气温度、压力、流速显著降低但仍具有一定能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燃气再次经过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使其旋转做功,高压高温燃气在驱动非透平式叶轮6、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做功后其大部分能量被转换成机械能,做功后的燃气温度、压力、 流速都较低所含能量已很少但还是再次被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被第三动力涡轮59〞吸收转化做功,做功后压力、温度、流速都极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   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第三动力涡轮59〞经第三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三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压气转子内经第三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增压转子58、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逐级加压后在出气口15处形成具有温度、压力都较高的压缩空气,较高温度的压缩空气经气道77进入中冷器78中,启动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气道口77,冷却降温后的压缩空气经气道77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中,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跟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盆齿61、锥齿62、 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          可以通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来控制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来调控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的转速比以及做功转子轴7输出功率的大小,如: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锁止大齿圈10〞时,  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按预定转速比传动,     功率输出轴60不输出功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适量控制大齿圈10〞转速时,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低于预定转速比传动,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将大齿圈10〞同行星齿轮组中任两项中的一项锁止时,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按一比一传速比传动,  在功率输出轴60负荷增大时,锥齿62作用在盆齿61上的阻力增大,大齿圈10〞受阻减速在行星齿轮架11′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太阳轮10′太阳轮转速增加,反之亦然。
图9、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示出了本方案第六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和由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压气机64构成的压气转子以及由轮体4、 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构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的做功转子还有行星齿轮组、功率输出轴60、盆齿61、锥齿62、燃烧室一同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离心式压气涡轮64构成的压气转子以及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构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   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的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内且同在一条轴线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依次安装有两个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依次安装在两轮体4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经行星齿轮组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安装有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固定在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做功转子轴7经太阳轮10′、 行星齿轮10、 大齿圈10〞、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同时经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行星齿轮架11′、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  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腔上有中通孔79跟机体腔1′相通,所述机体腔1′尾部机体1上有尾孔80跟主排气道20相通, 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 增压转子58跟第二增压转子58′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跟第三增压转子58〞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第二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跟第三动力涡轮59〞之间有空心间隔盘53和导向片54,所述导向片54外端固定在机体1上, 其内端固定在间隔盘53上, 所述导向片54偏转角跟相邻的离心式压气涡轮2、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上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 第三动力涡轮59〞跟第三动力涡轮59〞后的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压气转子相通的气道中有节气阀14,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节气阀14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上相邻两叶片18之间有跟叶片18同宽的舌片51,   所述舌片51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18中左侧叶片18顶边经活动轴55成活性连接,所述舌片51以活动轴55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18的叶面在零至九十度之间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18顶边,所述舌片51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1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51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所述舌片51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18、舌片51、叶片18所在的内轮周以及非透平式叶轮6腔两侧壁之间形成一转子空腔43,所述转子空腔43内舌片51下面有舌片弹簧56,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半圆内侧腔壁内圆边上在主进气口36侧下边有跟转子空腔43底部相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49,所述圆弧形出气槽49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5前的环形涡腔9相通,      所述圆弧形出气槽49  跟环形涡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出气槽单向阀50,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内侧腔壁内圆边上在出气口44一侧有跟转子空腔43底部相对应的圆弧形进气槽47,所述进气槽47经气道在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和旁通单向阀16以及节气阀14之间连通,所述进气槽47跟旁通气道12连接的气道口上有进气槽单向阀48,所述转子空腔43底部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侧壁上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49和圆弧形进气槽47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  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  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涡腔9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方有可转动凸轮轴42。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同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工作中一部分压缩空气经第二增压转子58′ 腔上的中通孔79进入机体腔1′内经过机体腔1′吸收热量给机体1冷却后在机体1尾部从尾孔80中排入主排气道20内,来自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高温高压燃气经进气口36、凸轮轴42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首先冲击舌片51,压迫舌片51使舌片51活动边克服弹簧56作用力向下滑动,同时也推动叶片18使非透平式叶轮6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相邻两叶片18、腔壁、舌片51密封在舌片51上的转子空腔43中,当转子空腔43旋转至出气口44时高温高压燃气在舌片51的离心力和弹簧56的推力下进入出气口44中,  在回气阀开启排气阀46关闭时高温高压燃气进入回气道21中经回气阀22进入环形涡腔9内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在回气阀关闭排气阀46开启时高温高压燃气经排气阀46、副排气道45直接进入主排气道20中排出。还可以打开进气槽47上的进气槽单向阀48和出气槽49上的出气槽单向阀50, 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和节气阀14,  让空气在舌片51的泵吸下经旁通单向阀16、进气槽47进入舌片51下的转子空腔43内,当转子空腔43转至出气槽49时舌片51在高压燃气的压迫下下滑将转子空腔43内空气经出气槽49、出气槽单向阀50排入涡腔9内,让来自大气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冷却复合式做功转子。还可以,打开进气槽47上的进气槽单向阀48和出气槽49上的出气槽单向阀50以及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 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让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的压缩空气在舌片的泵吸下经旁通气道12、进气槽单向阀48、进气槽47进入转子空腔52内,转子空腔52转至出气槽49时舌片51在高压燃气的压力作用下下滑将转子空腔52内压缩空气经出气槽49、   出气槽单向阀50排入涡腔9内,让来自压气转子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压缩空气冷却复合式做功转子。做功转子轴7经经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盆齿61、锥齿62、   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同时经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行星齿轮架11′、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还可以通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来控制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来调控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的转速比以及做功转子轴7输出功率的大小,如: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锁止大齿圈10〞时,  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按预定转速比传动,   功率输出轴60不输出功率, 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适量控制大齿圈10〞转速时,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之间低于预定转速比传动,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相同部分这里不再累述。
图9、图20、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示出了本方案第七个实施例,本实施例跟第五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旁通阀13,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压气转子相通的气道中有节气阀14,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节气阀14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不跟腔壁接触,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两边由轮片57封堵的闭式叶轮结构,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上相邻两叶片18之间有跟叶片18同宽的舌片51,所述舌片51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18中的右侧叶片18顶边经活动轴55成活性连接,所述舌片51以活动轴55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18的叶面在零至九十度之间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18顶边,所述舌片51滑动边对应的叶片1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51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 所述舌片51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18  、叶片18两侧的轮片57、 舌片51、叶片18所在的内轮周之间形成一转子空腔43,    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半圆内侧腔壁内圆边上在主进气口36侧有跟转子空腔43底部相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49,所述圆弧形出气槽49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相通,所述圆弧形出气槽49跟涡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出气槽单向阀50,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另一侧腔壁内圆边上在出气口44一侧有跟转子空腔43底部相对应的圆弧形进气槽47,所述进气槽47经气道在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和旁通单向阀16以及节气阀14之间连通,所述进气槽47跟旁通气道12连通的气道口上有进气槽单向阀48,    所述转子空腔43底部两侧轮片57上有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6腔侧壁上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49和圆弧形进气槽47相通的通气孔52,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旁通阀13内旁通气道12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和做功转子轴7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   所述第三增压涡轮58〞腔壁上有中通孔79,所述中通孔79跟机体腔1′相通,在机体1尾部有尾孔80,所述尾孔80将机体腔1′和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及其其它结构跟第五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基本工作原理跟第六实施例基本相同,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之间的行星齿轮组结构跟第五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图9、图11、图12、图13、图27、图28示出了本方案第八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之间的行星齿轮组结构跟第六实施例相同,其它结构跟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还有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没有空心间隔盘53,导向片54远心端经导向片轴81跟机体1腔壁成活性连接,所述导向片轴81穿过机体1腔壁安装有小齿轮73,机体1腔壁上有调控齿圈82,所述小齿轮73跟调控齿圈82啮合, 所述调控齿圈82上有涡轴83,所述涡轴83跟调控齿圈82啮合,所述涡轴83的一端安装有调控装置85,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      第二增压涡轮58′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所在的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      动力涡轮59 所在的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 所在的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在进气口8上有中冷器78,在机体腔1′内前端有循环泵84,所述循环泵84的出口跟中冷器78连接,所述中冷器78的另一端跟机体腔1′相通。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基本工作原理除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之间连接的行星齿轮组部分跟第六实施例相同外其它跟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还有不同之处在于:工作中调控装置85可以通过涡轴83、小齿轮73、导向片轴81调整改变导向片54的偏转角来调整燃气喷射切角,使各级涡轮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相同之处不再累述。
图4、图9、图12、图13、图29、图30、图31示出了本方案第九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 燃烧室、行星齿轮组、功率输出轴60、盆齿61、锥齿62一同构成,   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由离心式压气涡轮64和叶片泵式压气机87构成,  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构成,  所述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行星齿轮架11′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和叶片泵式压气机87依次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有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依次安装在轮体4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相同,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有盆齿61,所述盆齿61跟锥齿62啮合,所述锥齿62跟功率输出轴60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做功转子轴7经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同时经压气转子轴3驱动叶片泵式压气机87和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所述叶片泵式压气机87跟离心式压气涡轮64之间有机体1间隔壁,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有导向片54,所述所述导向片54外端固定在机体1腔壁上,所述导向片54偏转角跟相邻的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同,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导向片54、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和第三增压转子58〞前有涡锥99,所述涡锥99跟机体1封堵头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  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旁通阀13,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以内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   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 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  所述后腔室26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出气口跟叶片泵式压气机87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方有可转动凸轮轴42,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的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圆盘片70′、椭圆体86构成的自动转控装置,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所在轮体4成活性安装连接,   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椭圆体86安装在一起,所述椭圆体86被两弹性圆盘片70′合夹在两弹性圆盘片70′外圆边中,    所述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轮体腔4′内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小齿轮73、重力物71构成的被动转控装置,    所述透平式涡轮5′、  第二透平式涡轮5〞、 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   第三动力涡轮59〞中的涡轮页片由页片轴69跟各所在的轮体4成活性安装,  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1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小齿轮73安装固定在一起,   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上有轴向齿条74和重力物71滑道72,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端,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
基本工作原理:先让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后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23向后腔室26滑动压缩弹簧30减小喷气孔27开度,同时启动凸轮轴42开启主进气口36并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 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和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打开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6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涡腔9中的高温高压燃气以大切角角度冲击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做功后燃气被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以大切角冲击第二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做功后燃气顺势以大切角冲击页片偏转角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相反的动力涡轮59往反向旋转做功,做功后的燃气再次顺势以大切角冲击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相反的第二动力涡轮59′正向旋转做功,做功后的燃气再次顺势以大切角冲击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相反的第三动力涡轮59〞往反向旋转做功,在各涡轮转速升高时,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轮体腔4′内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处的重力物71在不断增强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弹力沿着滑道72向远心端滑出,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间距随着重力物71向远心端的滑出不断变宽,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上的轴向齿条74同时往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驱动小齿轮73旋转,           小齿轮73带动页片轴69驱使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上的涡轮页片一起转动改变页片偏转角度,当各涡轮的转速下降时,作用在重力物71上的离心力也随之下降,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回弹力作用下向内近心端滑动,两弹性空心圆盘70的间距也随着重力物71的向内滑动拉近,各涡轮上的页片在轴向齿条74相向运动的驱动下也随着回旋,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非透平式叶轮6、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通过做功转子轴7、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转子中的叶片泵式压气机87和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同时经盆齿61、锥齿62、动力输出轴60输出功率,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第三动力涡轮59〞经第三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三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空气经进气口8被第三增压转子58〞以大角度切角切入第三增压转子58〞腔中形成顺势旋转涡流,顺势旋转的涡流流出第三增压转子58〞腔时被第二增压转子58′以反向大角度切角切入第二增压转子58′腔中形成反向旋转涡流,反向旋转涡流流出第二增压转子58′腔时再次被增压转子58以大角度切角切入增压转子58腔中形成顺势旋转涡流,顺势旋转的涡流流出增压转子58腔时又再次被离心式压气涡轮64切入离心式压气涡轮64腔中被离心式压气涡轮64再次加压后进入叶片泵式压气机87中被再一次加压后的压缩空气经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中,后腔室26内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27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前腔室25内的可燃混合气在流过稳焰器39后流经点火器38时被点火器38点燃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随着各增压转子的转速不断升高,各增压转子中涡轮页片面承受的迎风阻力越来越大,当涡轮页片面上的迎风阻力大于弹性圆盘片70′的弹力时椭圆体86推开两弹性圆盘片70′开始转动使涡轮页片的迎风横截面变小页片偏转角变小迎风阻力变小,当各增压转子转速下降时,各增压转子中的涡轮页片的迎风阻力变小,椭圆体86在弹性圆盘片70′的弹力作用下回转,涡轮页片的迎风横截面变大页片偏转角变大,工作中轮体1内的转控装置使各涡轮页片在高低速中都能工作在最佳偏转角度上,提高了涡轮工作效率,省去了各涡轮间导向片缩短了发动机整体长度也缩短了燃气流程,减少了损耗提高了发动机效率,燃烧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多种工作模式跟第四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叙述。
图4、图9、图12、图13、图28、图31、图32、图33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燃烧室、液压泵88、液压管道89、液动装置90、回液管91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和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有轮体4,   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依次安装在轮体4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相同,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 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有液压泵88,同时经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所述液压泵88经液压管道89跟机体1外液动装置90连接,所述液动装置90上有回液管91跟机体腔1′连通,所述液压泵88进液口跟机体腔1′相通,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    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涡轮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  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有导向片54,所述导向片54外端经导向片轴81跟机体1腔壁成活性连接,所述导向片轴81穿过机体1腔壁安装有小齿轮73,  机体1腔壁上有调控齿圈82,所述小齿轮73跟调控齿圈82啮合,所述调控齿圈82上有涡轴83,所述涡轴83跟调控齿圈82啮合,所述涡轴83的一端安装有调控装置85,所述导向片54偏转角跟相邻的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同,所述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导向片54、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和第三增压转子58〞前有涡锥99,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旁通阀13,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以内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  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 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  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  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连通,  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方有可转动凸轮轴42,   所述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圆盘片70′、椭圆体86构成的自动转控装置,所述透平式涡轮5′、 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所在轮体4成活性安装连接,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椭圆体86安装在一起,所述椭圆体86被两弹性圆盘片70′合夹在两弹性圆盘片70′外圆边中,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的轮体腔4′内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小齿轮73、重力物71构成的被动转控装置,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中的涡轮页片由页片轴69跟各所在的轮体4成活性安装,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1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小齿轮73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上有轴向齿条74和重力物71滑道72,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端,    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的导向片54上安装了调控装置,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控装置来调整导向片54的页片偏转角度,改变高温高压燃气对第二透平式涡轮5〞页片的冲击角度,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各轮体腔4′中安装的是自动转控装置,    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的轮体腔4′内安装的是被动转控装置,跟第九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这里不再叙述,不同之处在于: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液压泵88、液压管道89、液动装置90、回液管91以液压形式输出功率。
图4、图9、图31、图34、图35、图36、图37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燃烧室、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构成,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是离心式压气涡轮64,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有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涡轮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同,所述环形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和大气相通,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端和第三增压转子58〞前端上有涡锥99,所述旁通气道12上有旁通阀13,    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气道12上旁通阀13以内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有副排气道45,所述出气口44上回气道21口外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内机体腔1′中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    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       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 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     所述主进气口36内有主进气阀40在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方有可转动凸轮轴42,   所述增压转子58、 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的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圆盘片70′、 拉簧92、椭圆体86构成的自动转控装置,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所在轮体4成活性安装连接, 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椭圆体86安装在一起,   所述椭圆体86被两弹性圆盘片70′合夹在两弹性圆盘片70′的外圆边中间,       所述两弹性圆盘片70′内圆边上有拉簧92连接两弹性圆盘片70′,所述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轮体腔4′内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小齿轮73、重力物71构成的被动转控装置,所述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中的涡轮页片由页片轴69跟各所在的轮体4成活性安装,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1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小齿轮73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上有轴向齿条74和重力物71滑道72,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    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端,        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省去了复合式做功转子中的第二透平式涡轮和导向片,在透平式涡轮5′后直接就是动力涡轮59,使发动机整体更简短、紧凑,还有,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同时驱动发电机转子65旋转做功,发电机定子66产生电能经电线67传导给用电装置68将功率输出。跟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在重复叙述。
图4、图31、图35、图36、图37、图38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同样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燃烧室、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构成,   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是离心式压气涡轮64,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  所述燃烧室在机体1内机体腔1′中,所述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把燃烧室分成了燃烧室前腔室25和燃烧室后腔室26,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的钟形顶部安装有燃料喷射器28,所述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内装有多孔钟形稳焰器39,所述多孔钟形稳焰器39前有点火装置38,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接,所述主进气口36内有主进气阀40,所述主进气阀40后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有可调凸轮轴42,所述副进气口37内有副进气阀41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经多孔钟形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跟燃烧室前腔室25连通,其它结构跟第十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叙述。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燃烧室的工作原理跟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它结构的工作原理同第十一实施例一样,这里就不再叙述。
图4、图31、图39、图40、图41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燃烧室、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构成,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是离心式压气涡轮64,所述做功转子由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  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有轮体4,   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跟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并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             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   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    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涡轮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    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    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    所述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  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  所述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同,          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端上和第三增压转子58〞前端上有涡锥99,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内机体腔1′中有五个副燃烧室一个主燃烧室,所述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相同都是圆筒形燃烧室,   所述六个燃烧室呈环形均布在机体1内机体腔1′中周围,所述各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100,      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把各燃烧室分成了燃烧室前腔室25和燃烧室后腔室26, 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的钟形顶部安装有燃料喷射器28,所述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接,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100内装有多孔钟形稳焰器39,     所述多孔钟形稳焰器39前有点火装置38,所述主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连接,    所述主进气口36内有主进气阀40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    所述各副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分别跟做功转子各副进气口37连接,         所述副进气口37内有副进气阀41并跟环形涡腔9连接,所述环形涡腔9在透平式涡轮5′前面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对应并相通,   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分别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连接,       所述压气转子跟主燃烧室后腔室26连接的出气口15上有主储气阀34,  所述主储气阀34上连接有储气装置35,        所述压气转子跟各副燃烧室连接的出气口15上有副储气阀34′,       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经多孔钟形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跟各燃烧室前腔室25连通,               所述增压转子58、  第二增压转子58′、  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自动转控装置和所述透平式涡轮5′、  动力涡轮59、  第二动力涡轮59′、     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被动转控装置跟第十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打开主储气阀34关闭各副储气阀34′,使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各副燃烧室后腔室26断开,关闭五个副燃烧室上前腔室25连接的做功转子副进气口37中的副进气阀41,让储气装置35跟主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储气装置35中的压缩气经主储气阀34进入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再经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进入主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时安装在挡焰板100顶部的燃料喷射器28喷射燃料跟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经过稳焰器39后背点火器38点燃燃烧生成高压高温燃气,高压高温燃气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透平式涡轮5′正向旋转,所述透平式涡轮5′通过做功转子轴7和压气转子轴3驱动发电机转子65和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高温高压燃气在推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的同时也被透平式涡轮5′页片导向为顺透平式涡轮5′页片偏转角方向旋转的燃气涡流,  由于透平式涡轮5′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燃气涡流正好以大切角角度冲击动力涡轮59反向旋转做功,冲击动力涡轮59反向旋转做功的燃气被动力涡轮59的页片导向为顺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方向旋转的燃气涡流,同样燃气涡流也以大切角角度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正向旋转做功,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正向旋转做功的燃气被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导向为顺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方向旋转的燃气涡流,同样燃气涡流也以大切角角度冲击第三动力涡轮59〞反向旋转做功,所述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第三动力涡轮59〞经第三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三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空气经进气口8被吸进第三增压转子58〞内进行加压形成顺势旋转涡流,顺势旋转涡流流出第三增压转子58〞腔时被正向旋转的第二增压转子58′以大角度切角切入第二增压转子58′腔中形成正向旋转涡流,正向旋转涡流流出第二增压转子58′腔时再次被反向旋转的增压转子58以大角度切角切入增压转子58腔中形成反向旋转涡流,反向旋转涡流流出增压转子58腔时又再次被离心式压气涡轮64切入离心式压气涡轮64腔中,被离心式压气涡轮64再次加压后的压缩空气进入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中,关闭主储气阀34使储气装置35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断开并让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主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  主储气阀34可以自动根据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气压力大小将压气转子2产生的过量压缩气储存进储气装置35中,也可以自动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随时将储气装置35中的压缩空气释放出来提供给主燃烧室后腔室26辅助压气转子2工作,发电机定子66在发电机转子65的旋转作用下产生电流,    电流经电线67输送给用电装置68被用电装置68消耗做功,经离心式压气涡轮64加压后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进入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主燃烧室后腔室26内压缩空气经钟形挡焰板100上的喷气孔27喷入主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经主进气口36、主进气阀40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     工作中也可以开启全部副储气阀34′并打开各副进气口37内的副进气阀41,让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各个副燃烧室后腔室26  内再经喷气孔27喷入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经各副进气口37、副进气阀41进入环形涡腔9内推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启单个或多个副储气阀34′和副进气口37内的副进气阀41,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分组开启副储气阀34′和副进气口37内的副进气阀41,即随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性的开启一个或多个燃烧室工作,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关闭一个或多个燃烧室的工作,使发动机的功率适应覆盖更宽更广更节能。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自动转控装置和所述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被动转控装置的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中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图4、图9、图3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示出了本方案第十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燃烧室、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构成,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是离心式压气涡轮64,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行星齿轮组由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大齿圈10〞、行星齿轮架11′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跟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且同在一条轴线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有轮体4,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机体1壁向前穿出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行星齿轮10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上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离心式压气涡轮64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三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58′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59〞,   所述机体1前面有进气口8跟第三增压转子58〞相通,       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面有跟第三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之间、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三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动力涡轮59〞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跟第三增压转子58〞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64的页片偏转角跟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同,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涡轮59〞后端上和第三增压转子58〞前端上有涡锥99,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      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内机体腔1′中有四个相同的圆筒形燃烧室呈环形均布在机体腔1′内圆周上,每个燃烧室各占四分之一圆周,所述各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       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      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    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     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    所述后腔室26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各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分别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各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各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各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各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   所述主进气口36在非透平式叶轮6腔的外圆周上方四分之一圆面中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外圆周呈斜切角切入,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并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在四分之一圆面中连通,所述主进气口36内有主进气阀40并在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圆周上方交汇处有可转动凸轮轴42,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各四分之一圆周内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呈反向斜切角切出,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跟涡腔9相通,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所述出气口44上跟回气道21相对的另一侧有副排气道45,所述副排气道45上有排气阀46,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所在的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圆盘片70′、拉簧92、椭圆体86构成的自动转控装置,所述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第三增压转子58〞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所在轮体4成活性安装连接,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椭圆体86安装在一起,所述椭圆体86被两弹性圆盘片70′合夹在两弹性圆盘片70′的外圆边中间,所述两弹性圆盘片70′内圆边上有拉簧92连接两弹性圆盘片70′,所述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所在的轮体腔4′内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小齿轮73、重力物71构成的被动转控装置,所述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中的涡轮页片由页片轴69跟各所在的轮体4成活性安装,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1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小齿轮73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上有轴向齿条74和重力物71滑道72,    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       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端,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跟第十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64旋转做功,同时经大齿圈10〞驱动发电机转子65旋转做功,发电机定子66产生电能经电线67传导给用电装置68将功率输出,所述大齿圈10〞受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控制,        工作中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锁止大齿圈10〞,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按预定转速比传动,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将大齿圈10〞同行星齿轮组中另两项中的一项锁止,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按一比一转速比等速传动,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动大齿圈10〞转速,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低于预定转速比传动,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解除对大齿圈10〞的控制,让大齿圈10〞自由旋转,做功转子轴7跟压气转子轴3呈自由状态传动,在用电装置68负荷增大时,发电机定子66给发电机转子65的作用力增大,     作用在大齿圈10〞上的阻力就增大转速下降,在行星齿轮架11′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太阳轮10′转速升高,反之亦同,在机体1内机体腔1′中有四个相同的圆筒形燃烧室呈环形均布在机体腔1′内圆周上,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通过开启或关闭储气阀34、主进气阀40和副进气阀41来控制四个燃烧室的工作,即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全部开启或关闭四个燃烧室,也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需要任意选用其中一个或几个燃烧室工作,还可以在工作中随时关闭其中任一个或几个燃烧室,使发动机的功率覆盖范围更宽广,功率适用范围更灵活,使发动机更节能环保,其复合式做功转子的几种工作模式和轮体4内自动转控装置以及被动转控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跟第十一实施例中相同这里就不在重复叙述。
图4、图9、图31、图47、图48、图49、图50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五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做功转子、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所述压气转子是由压气机64、第二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    所述第二压气机64′也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是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和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其背面向前反向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后端有螺旋形涡腔9′并相通,  所述轮体4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端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的外圆周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向前穿过机体1间隔壁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行星齿轮10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向后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上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第二压气机64′正向安装在第二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其背面跟压气机64的背面相对,在两背面之间有机体1间隔壁,所述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压气机64后端的螺旋形涡腔9′相通,所述第二压气转子轴3′后端安装在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10为自由项,所述行星齿轮架11′经支撑装置19安装在第二压气转子轴3′上,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安装固定在压气机64前端内腔壁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端穿过第二压气机64′所在的第二压气转子轴3′中心穿出第二压气转子轴3′后端连接的太阳轮10′和压气机64所在的压气转子轴3及做功转子轴7的后端并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压气机64′前端内和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内跟增压转子轴63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机体1前面有压气转子进气口8,所述压气转子进气口8经增压转子58跟第二压气机64′进气口相通,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相通,  所述增压转子轴63前端顶部和后端底部上分别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机体腔1′内可以装有绝热保温材料,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所述出气口44上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并跟涡腔9相通,    所述出气口44上跟回气道21相对的另一侧机体1内有副排气道45,所述副排气道45内有排气阀46,所述副排气道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面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     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 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   所述喷气孔27上有导向片29,     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里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       其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           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   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和稳焰器39, 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呈斜切角状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环形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在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阀13内旁通气道12上和副进气道37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 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交汇处有可转动凸轮轴42,所述透平式涡轮5′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压气机64′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   中的被动转控装置以及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自动转控装置的结构跟第九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先让启动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主进气阀40和凸轮轴42开启主进气口36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和副排气道45中的排气阀46,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后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  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做功后的燃气在透平式涡轮5′页片偏转角的导向下再次以大切角角度冲击动力涡轮59做功,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压气机64经大齿圈10〞、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第二压气转子轴3′驱动第二压气机64′旋转做功,  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增压转子58内经增压转子58增压后进入第二压气机64′中,第二压气机64′将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再次进行加压后经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进入压气机64后端的螺旋形涡腔9′中,螺旋形涡腔9′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压气机64内再次加压后在出气口15内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  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  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从喷气孔27喷人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在高温高压燃气中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做功转子轴7经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  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输出功率的工作原理同第十四实施例中的相同,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及其多种工作模式跟第三实施例中相同,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和被动转控装置以及增压转子58和自动转控装置的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中相同,这里不再一一累述。
图4、图9、图31、图51、图52、图53、图54示出了本方案第十六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做功转子、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所述压气转子是由压气机64、第二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第二压气机64′也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是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和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其背面向前反向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 所述离心式压气涡轮后端有螺旋形涡腔9′并相通,所述轮体4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端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的外圆周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向前穿过机体1间隔壁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行星齿轮10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向后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上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第二压气机64′正向安装固定在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轴94前端上,  其背面跟压气机64的背面相对,在两背面之间有机体1间隔壁,所述第二压气机64′出气口15′跟压气机64后端的螺旋形涡腔9′相通,所述行星齿轮轴94的后端固定在行星齿轮架11′上,所述压气机64背面中心内安装有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后端穿过第二压气机64′中心安装在第二压气机64′跟压气机64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第二压气机64′跟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为自由项,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前端安装在第二压气机64′跟压气机64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后端穿过压气转子轴3穿出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压气机64′跟增压转子轴前半轴之间有支撑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轴承19装在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所述机体1前面有压气转子进气口8,所述压气转子进气口8经第二增压转子58′、增压转子58跟第二压气机64′进气口相通,所述第二压气机64′经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压气机64后面的螺旋形涡腔9′连通,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相通,所述透平式涡轮5′页片偏转角跟动力涡轮59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动力涡轮59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动力涡轮59′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页片偏转角跟增压转子58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增压转子58页片偏转角跟第二压气机64′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端顶部和后端底部上分别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机体腔1′内可以装有绝热保温材料,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和燃烧室的结构跟第十五实施例中相同,所述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被动转控装置以及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自动转控装置的结构跟第九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跟第十五实施例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行星齿轮架11′、 行星齿轮轴94、驱动第二压气机64′旋转做功同时经行星齿轮架11′、    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    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压气机64、压气机64背面中心内的大齿圈10〞驱动行星齿轮10旋转,同时经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其做功转子轴7经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输出功率的工作原理同第十四实施例中的相同,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及其多种工作模式跟第四实施例中相同,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和被动转控装置以及增压转子58和自动转控装置的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中相同,这里不再一一累述。
图4、图9、图31、图55、图56、图57、图58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七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做功转子、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所述压气转子是由压气机64、第二压气机64′、第三压气机64〞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叶片泵式压气机,所述第二压气机64′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第三压气机64〞是透平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是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和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机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轮体4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段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的外圆周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  所述环形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涡腔9中心向前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透平式涡轮5′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向后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轴心上,  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上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用电装置68连接,   所述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第二压气机64′安装在第二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第二压气转子轴3′后端安装在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太阳轮10′轴心上,所述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压气机64远心端进气口相通,  所述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连接固定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轴心上,     所述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第三压气机64〞安装在第三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第三压气转子轴3〞后端安装在第二压气机64′跟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所述第二压气机64′跟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连接固定在第二压气转子轴3′前端轴心上,所述第二压气机64′跟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第二压气机64′跟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压气转子轴3、第二压气转子轴3′、第三压气转子轴3〞和做功转子轴7上都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第三压气机64〞前端顶部装有跟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所述机体1前端有压气转子进气口8跟第三压气机64〞相通,所述压气转子进气口8经第三压机64〞、第二压气机64′、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气机64、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连接在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中心上,所述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依次安装在功率输出轴60前端的轮体4上,所述功率输出轴60后端伸出机体1,所述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后的功率输出轴60上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连接固定在功率输出轴60顶端轴心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第三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之间有导向片54,     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后有跟第二动力涡轮59′直径相匹配的主排气道20,      所述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相通,所述导向片54页片偏转角跟相邻的涡轮页片偏转角方向相反,所述机机体1内体腔1′中可以装有绝热保温隔热层,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上叶片18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跟燃烧室的连接关系及其它结构跟第十五实施例中相同,所述环形涡腔9上的旁通气道12及其它结构跟第四实施例中相同,所述透平式涡轮5′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自动转控装置以及动力涡轮59跟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内轮体腔4′中的被动转控装置的结构关系跟第九实施例中的自动转控装置和被动转控装置结构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基本工作原理:先让启动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凸轮轴42开启主进气口36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和副排气道45中的排气阀46,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后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 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做功后的燃气在导向片54的页片偏转角的导向下再次以大切角角度冲击动力涡轮59做功,再次做功后的燃气被导向片54的再次导向后再次以大切角角度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做功,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 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做功,     同时经压气转子轴3、压气机64和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 第二压气转子轴3′驱动第二压气机64′旋转做功,同时还经第二压气转子轴3′、   第二压气机64′和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第三压气转子轴3〞驱动第三压气机64〞旋转做功,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内第三压气机64〞经第三压气机64〞加压后进入第二压气机64′中,第二压气机64′将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再次进行加压后经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进入压气机64内再次被压气机64加压后在出气口15中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此时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从喷气孔27喷人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在高温高压燃气中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及第二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所述动力涡轮59和第二动力涡轮59′经功率输出轴60后端输出功率,所述动力涡轮59和第二动力涡轮59′也可以经功率输出轴60前端、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做功转子轴7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一起经压气机64和透平式涡轮5′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输出功率,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也可以经做功转子轴7、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行星齿轮10、行星齿轮架11′、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所述压气机64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的行星齿轮组和压气机64跟第二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压气机64′跟第三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以及透平式涡轮5′跟动力涡轮59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上的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对各行星齿轮组的几种控制方式跟第十五实施例中的控制方式相同,燃烧室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以及环形涡腔9上的旁通气道12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多种工作模式跟第四实施例中相同,透平式涡轮5′上的自动转控装置以及动力涡轮59和第二动力涡轮59′上的被动转控装置的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中相同,这里都不再一一累述。
图4、图9、图31、图53、图54、图59、图60示出了本方案第十八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燃烧室、压气转子、做功转子、行星齿轮组、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信号数据传输线95、传感执行器96、中央数据处理器97、指令输入盘98一同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并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所述压气转子是由压气机64、增压转子58、第二增压转子58′构成,所述压气机64是叶片泵式压气机,所述增压转子58是离心式压气涡轮,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是透平式压气涡轮,所述做功转子是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构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是由轮体4、非透平式叶轮6和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构成,所述压气机64安装在压气转子轴3前端上,所述压气转子轴3后端向后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压气机64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中心上,所述轮体4安装在做功转子轴7后段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安装在轮体4的外圆周上,    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叶片18安装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的外圆周93上,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是开式叶轮结构不跟腔壁接触,  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5′直径相匹配的环型涡腔9并相通,          所述做功转子轴7前端从环形涡腔9中心向前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压气机64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上,            所述压气机64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自由项大齿圈10〞上安装有发电机转子65,         所述发电机转子65对应的机体1内安装有发电机定子66,所述发电机定子66经电线67跟机体1外用电装置68连接,所述压气机64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所述做功转子轴7后端安装固定在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 所述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安装固定在第二透平式涡轮5〞所在的轮体4前端面上,所述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增压转子58安装在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后端安装在压气机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中心上,所述压气机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安装固定在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前端轴心上,所述压气机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大齿圈10〞为自由项,所述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后端穿过压气转子轴3跟做功转子轴7套装在压气转子轴3跟做功转子轴7的轴筒中并穿出第二透平式涡轮5〞所在的轮体4后安装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前端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后端穿过机体1壁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太阳轮10′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中心安装固定在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前端轴心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为大齿圈10〞自由项,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后端穿过增压转子轴63  前半轴和增压转子轴63  后半轴后安装第二动力涡轮59′,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前端上有支撑密封装置19,           所述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跟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前端上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第二透平式涡轮5〞          所在轮体4跟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之间以及动力涡轮59所在轮体4跟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19,所述机体1间隔壁里有支撑密封装置19装在增压转子轴63  的前半轴和后半轴以及压气转子轴3  和做功转子轴7上,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所在轮体4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圆盘片70′、椭圆体86构成的自动转控装置,第二增压转子58′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69跟所在轮体4成活性安装连接,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4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椭圆体86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椭圆体86被两弹性圆盘片70′ 合夹在两弹性圆盘片70′外圆边中,所述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所在的轮体腔4′中有由弹性空心圆盘70、小齿轮73、重力物71构成的被动转控装置,所述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中的涡轮页片由页片轴69跟各所在的轮体4成活性安装,所述页片轴69穿过轮体1壁进入轮体腔4′内同小齿轮73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上有轴向齿条74和重力物71滑道72,所述弹性空心圆盘70两个相对合扣在小齿轮73和重力物71上,所述小齿轮73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外圆边端,所述小齿轮73跟两弹性空心圆盘70上的轴向齿条74啮合,   所述重力物71在两弹性空心圆盘70内圆边端,所述重力物71直径大于小齿轮73直径小于两齿条74长度和。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以及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机体1壁中有导向片54,所述导向片54页片偏转角跟相邻的第二增压转子58′和增压转子58以及透平式涡轮5′和第二透平式涡轮5〞的页片偏转角相反,所述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圆周上有出气口44,              所述出气口44上环形涡腔9侧有回气道21,所述回气道21上有回气阀22并跟涡腔9相通,    所述出气口44上跟回气道21相对的另一侧机体1内有副排气道45,所述副排气道45内有排气阀46,所述副排气道跟主排气道20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前机体1上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23,所述圆柱形活塞23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24,所述圆柱形活塞23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圆柱形活塞23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25和后腔室26内前后滑动,       所述活塞23中心有喷气孔27,所述喷气孔27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28,所述喷气孔27内燃料喷射器28外有导向片29,所述燃料喷射器28前圆柱形活塞23上有稳焰器39,    所述圆柱形活塞23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弹簧30,     所述弹簧30后端燃烧室后腔室26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31,所述后腔室26里弹簧30圈内有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前端跟燃料喷射器28连通,其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26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5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5上有储气阀34,所述储气阀34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35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跟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内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上方安装有点火装置38,所述主进气口36跟非透平式叶轮6腔在上半圆上方朝逆时针方向呈斜切角状连通,所述副进气口37上有副进气阀41跟透平式涡轮5′前的涡腔9连通,所述环形涡腔9上有旁通气道12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12经旁通阀13跟压气转子的出气口15连接,所述旁通气道12在旁通阀13外跟大气相通的气道口上有旁通单向阀16,所述旁通阀13内旁通气道12上和副进气道37上有副燃料喷射器28′,所述副燃料喷射器28′跟机体1外燃料供给装置33连通, 所述主进气口36内非透平式叶轮6腔上交汇处有可转动凸轮轴42, 所述机体1前面有压气转子进气口8,   所述压气转子进气口8经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相通,  增压转子58经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压气机64进气口连通,  所述压气机64经压气转子出气口15跟燃烧室后腔室26连通,     所述透平式涡轮5′前的环型涡腔9经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  第二动力涡轮59′跟主排气道20相通,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  前端顶部和第二动力涡轮59′  后端底部上装有跟各所在轮体4直径相对应的涡锥99,      所述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气道上、增压转子58跟压气机64之间气道上、 主排气道20上、燃烧室后腔室26上、燃烧室前腔室25上、  透平式涡轮5′  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气道上以及点火器28、    燃料供给装置33、储气装置35、   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      上都安装有传感执行器96,所述传感执行器96经信号数据传输线95跟中央数据处理器97连接,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器97经信号数据传输线95跟指令输入盘98连接。
基本工作原理:先让启动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凸轮轴42开启主进气口36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和副排气道45中的排气阀46,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经导向片29导向后以涡流状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另一部分经导向片54再次导向后跟稳焰器39内流出被点火装置38点燃的在燃混合气汇合一同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做功,做功后的燃气在导向片54的导向下再次以大切角角度冲击第二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做功后的燃气经第二透平式涡轮5〞叶片偏转角的导向下以大切角角度反向冲击动力涡轮59反向旋转做功,再次做功后的燃气被动力涡轮59叶片再次导向后再一次以大切角角度正向冲击第二动力涡轮59′正向旋转做功,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   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透平式涡轮5′跟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做功,       所述第二透平式涡轮5〞经第二透平式涡轮5〞跟透平式涡轮5′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  行星齿轮10、 太阳轮10′、  做功转子轴7、 透平式涡轮5′ 跟压气机64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压气转子轴3驱动压气机64旋转做功,    所述动力涡轮59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    压气机64跟增压转子58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   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驱动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所述第二动力涡轮59′经第二增压转子轴63′后半轴、增压转子58跟第二增压转子58′之间的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0、太阳轮10′、第二增压转子轴63′前半轴驱动第二增压转子58′旋转做功,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第二增压转子58′中经第二增压转子58′加压后进入增压转子58中被增压转子58再次加压,  加压后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第二压气转子出气口15′进入压气机64内再次被压气机64加压在出气口15中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此时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经喷气孔27喷、导向片29、进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跟高温高压燃气混合在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动力涡轮59、 第二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透平式涡轮5′和压气机64之间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架11′、 行星齿轮10、大齿圈10〞、发电机转子65、发电机定子66、电线67、用电装置68输出功率,       工作中经第二增压转子58′跟增压转子58之间气道上、增压转子58跟压气机64之间气道上、主排气道20上、燃烧室后腔室26上、燃烧室前腔室25上、透平式涡轮5′跟第二透平式涡轮5〞之间气道上的传感执行器96采集压气转子中缩气压力、温度、各转子转速和燃烧室及做功转子中燃气压力、温度、各转子转速还有尾气压力、温度、尾气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等数据传输给中央数据处理器97按预编程序进行计算处理并根据工作要求将处理后的数据指令经信号数据传输线95传输给各行星齿轮组中的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11以及点火器28、燃料供给装置33、储气装置35、储气阀34、凸轮轴、副进气阀41、回气阀22、排气阀46、旁通阀13、节气阀14并通过这些信号执行器对发动机各转子的转速、压缩气压力、燃气压力、温度、流速、流量、燃料供给、空燃比等进行调整控制并根据工作状态和工作需要自主选择、调整工作模式,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中,还可以将新的工作要求经指令输入盘98传输给中央数据处理器97,中央数据处理器按照指令要求对发动机各路执行器发出调整信号及时调整发动机工作状态。工作中第二增压转子58′上的自动转控装置以及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和第二动力涡轮59′上的被动转控装置对各涡轮上的涡轮页片的调控工作原理跟第九实施例中相同,这里都不再一一累述。
工作原理的综合分析:先让储气阀34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5打开储气装置35,使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34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推动活塞23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27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27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同时燃料喷射器28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39内经过稳焰器39同稳焰器39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一同被点火装置38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23向后腔室26滑动压缩弹簧30减小喷气孔27开度同时开启主进气口36上主进气阀40 和凸轮轴42以及回气道21  上的回气阀22并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以及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上的主进气阀40、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高温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时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高温高压燃气经导向片54导向后再次冲击动力涡轮59使其旋转做功,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经做功转子轴7、行星齿轮组10、压气转子轴3驱动离心式压气涡轮2旋转,动力涡轮59经增压转子轴63驱动增压涡轮58旋转,空气经进气口8进入压气转子内经增压涡轮58、导向片54、离心式压气涡轮2加压后在出气口15处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阀34关闭储气装置35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5,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5进入燃烧室后腔室26内从喷气孔27喷人燃烧室前腔室25中同燃料喷射器28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跟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59转动做功,做功转子轴7经行星齿轮组10、盆齿61、锥齿62、功率输出轴60输出功率。还可以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关闭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打开主进气口36上主进气阀40和凸轮轴42以及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高温高压燃气全部经主进气口36上主进气阀40、凸轮轴42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使复合式做功转子转动做功,  做功后的废气经副排气道45直接进入主排气道20排出,透平式涡轮5旋转使涡腔9内产生负压,空气在涡腔9的负压吸力下经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单向阀16进入涡腔经过透平式涡轮5、导向片54、动力涡轮59从主排气道20中跟副排气道45排出的废气一起排出。还可以,关闭主进气口36上的主进气阀40和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高压燃气全部经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内驱动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旋转,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还可以,适量开启主进气口36上的主进气阀40和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打开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让一部分高压燃气经副进气口37直接进入涡腔9,另一部分高压燃气经主进气口36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推动叶片18一起驱动复合式做功转子旋转,做功后的燃气经回气道21再次进入涡腔9同从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的高压燃气一起推动透平式涡轮5旋转做功。装有舌片51的非透平式叶轮6工作时,还可以打开进气槽47上的进气槽单向阀48和出气槽49上的出气槽单向阀50,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和节气阀14,让空气在舌片51的泵吸下经旁通单向阀16、进气槽47进入转子空腔52内,当转子空腔52转至出气槽49时舌片51在高压燃气的压迫下下滑将转子空腔52内空气经出气槽49、出气槽单向阀50排入涡腔9内,让来自大气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冷却复合式做功转子。还可以,打开进气槽47上的进气槽单向阀48和出气槽49上的出气槽单向阀50以及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关闭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让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的压缩空气在舌片的泵吸下经旁通气道12、进气槽单向阀48、进气槽47进入转子空腔52内,转子空腔52转至出气槽49时舌片51在高压燃气的压力作用下下滑将转子空腔52内压缩空气经出气槽49、出气槽单向阀50排入涡腔9内,让来自压气转子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压缩空气冷却复合式做功转子。还可以,打开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和节气阀14,让部分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直接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混燃一起推动透平式页轮5和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喷入旁通气道12内跟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混合生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涡腔9内同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和动力涡轮59旋转做功,还可以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经副进气口37直接喷入涡腔9内燃烧,输出更强大的功率。当需要低转速低功率输出时,燃烧室后腔室26内伸缩管32伸长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前滑动至最前位置,使喷气孔27开度最小,在相同工作压力下喷气量最少,燃料喷射器28喷入最少的燃料, 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压力相对较低,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涡腔9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压力相对较低的压力燃气经主进气口36上主进气阀40进入主进气口36内,转动凸轮轴42调小进气口使压力燃气以九十度切角喷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冲击叶片18使复合式旋转做功,复合式做功转子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高压燃气被叶片18封闭在转子空腔43中随叶轮旋转至非透平式叶轮6腔下半圆出气口44处经回气道21进入涡腔9中再次驱动透平式涡轮5转动、动力涡轮59转动,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当需要高转速低功率输出时,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以及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打开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和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气阀13,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适量加大喷气孔27开度,使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28适量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同时升高,转动凸轮轴42适量加大进气口开度,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的高压燃气增加,作用在叶片18上的推力提高,复合式做功转子转速提高,废气经副排气道45直接排入主排气道20排出, 空气经旁通单向阀16、旁通气道12、旁通阀13进入涡腔9后再经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进入主排气道20排出。也可以,关闭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打开回气道21上的回气阀22和旁通气道12上的节气阀14以及旁通气道12上的旁通阀13,让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适量加大喷气孔27开度,使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28适量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同时升高,转动凸轮轴42适量加大进气口开度,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的高压燃气增加,作用在叶片18上的推力提高,复合式做功转子转速提高,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做功后压力燃气经出气口44、回气道21进入涡腔9内,压气转子出气口15内的压缩空气经旁通节气阀14、旁通气道12、旁通阀13进入涡腔9同涡腔9内压力燃气一起推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转动,做功后废气进入主排气道20排出。当需要低转速大功率输出时,让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使喷气孔27开度加大,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28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大幅升高,适量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副燃料喷射器28′让部分高压燃气直接跟副燃料喷射器28′喷入的燃料进行混合预燃经副进气口37喷入涡腔9驱动透平式涡轮5、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转动,转动凸轮轴42加大进气口开度,进入非透平式叶轮6腔内的高压燃气增加,作用在叶片18上的推力提高,复合式做功转子输出扭力加大,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当需要高转速大功率输出时,让伸缩管32回缩使燃料喷射器28在喷气孔27中往后滑动使喷气孔27开度最大,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量最大,  同时燃料喷射器28加大燃料喷入量,  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的温度、压力大幅升高, 打开副排气道45上的排气阀46和旁通气道12中的旁通阀13, 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全开让大部分高压燃气直接经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打开副进气口37上的副进气阀41和副燃料喷射器28′让高温高压燃气直接跟副燃料喷射器28′喷入的燃料进行混合燃烧经副进气口37喷入涡腔9,打开旁通气道12上的副燃料喷射器28′将额外的燃料喷入旁通气道12内跟来自压气转子出气口15里的压缩空气混合生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涡腔9内同副进气口37进入涡腔9的预混燃气和回气道21进入的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推动透平式涡轮5、 第二透平式涡轮5′、动力涡轮59、第二动力涡轮59′、第三动力涡轮59〞转动,做功后的废气经主排气道20排出,复合式做功转子工作在大扭力高转速状态,功率输出轴60输出强大功率。
喷气孔27的可变使燃烧室后腔室26在相同工作气压下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流量变的可控,在无需改变压力的情况下可改变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的压缩气喷入量,还有,燃料喷入量和压缩气喷入量的双项可变使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更易控制,相同工作压力下在加大输出功率即提高输出扭力和转速的过程中可以使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相对保持在最佳值上不变,这在只能单项改变的内燃机上是做不到的,现有单项改变的内燃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加速时冒一阵浓烟,有的是靠降低加速度来改善这一缺陷,还有,当喷气孔27大小一定时,相同工作压力下喷气量一定,在相同工作压力下其功率范围就被限定在可燃混合气的最大燃/气比跟最小燃/气比之间,燃料喷入量和压缩气喷入量的双项可变使功率输出范围变的较宽,还有,工作中当负荷增加时,其转速降低,燃气消耗量降低,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压力上升使活塞23往后腔室26滑动,减小喷气孔27开度,减少压缩气喷入量,相同燃料喷入量下提高了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燃烧室前腔室25内输出燃气量减少的同时温度和压力升高,作用在叶片18上的作用力升高,复合式做功转子转速升高,燃气消耗量升高,燃烧室前腔室25内燃气压力下降,活塞23在弹簧30以及压缩气的压力下往前腔室25滑动,喷气孔27开度增大,压缩气喷入量增加,相同燃料喷入量下降低了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燃烧室前腔室25内温度和压力降低的同时燃气输出量增加,使其具有很高的自适应能力,伸缩管32在燃烧室后腔室26内使燃料在通过伸缩管32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预热,还有,可以通过活塞位置控制器31推动弹簧30或拉动弹簧30对活塞23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当使用氢气、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由于气体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都相对较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31推动弹簧30把活塞23向前推至燃烧室前腔室25前端相对比较考前的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25的容量相对较小,使活塞23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的距离最短,当使用汽油、轻质煤油、酒精等易挥发液体燃料时,由于这类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31拉动弹簧30将活塞23回调到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的相对中段位置,延长活塞23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36和副进气口37的距离,当使用煤油、柴油等不易挥发的重质类燃料时,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31拉动弹簧30将活塞23回调到燃烧室内后腔室26中比较靠后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25内长度相对较长,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延长了燃料跟压缩空气的预混时间,还有,燃烧室后腔室26内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27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时,压缩空气在喷气孔27内导向片29的导流作用下按一定角度呈螺旋状喷入燃烧室前腔室25内形成涡流,相对进一步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进一步延长燃料在压缩气中的扩散时间提高了混合均匀度,使燃料燃烧更充分,燃烧室的可变可调可控使燃料适用范围变的较宽,利用后置可以独立自由运转的多级动力涡轮驱动增压涡轮可以最大程度的让燃气中的能量转换成有用功,使做功后废气流速和温度都很低,提高了效率,多种工作模式的可选使机器在高、低速运转中平稳可靠,使功率输出范围更宽,储气阀34和储气装置35使启动更简易并且可以收储工作中压气转子产生的过量压缩气在需要时可以再释放出来助力发动机工作,起到节能目的。
通过对以上十八个具体实施例的叙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有诸多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十八个具体实施例,以上十八个具体实施例之间可以互换有无、相互调补,也可以各有省略,也可以把所有优点综合在一起,也可以有选择性的择优组合,还有,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所述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之间可以用行星齿轮组连接,还有,所述多个复合式做功转子可以共用一个燃烧室也可以是每个做功转子独用一个燃烧室还可以分组使用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燃烧室可以在内也可以突出于机体外部,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由离心式涡轮压气机、叶片泵式压气机、透平式页片压气机组合,也可以是适用于本方案的其它形式压气转子,所述压气转子还可以是一级、两级或两级以上多级压气机构,如多级涡轮压气机、多级叶片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压气机构成的复合多级压气机构,如用透平页片式压气机作初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末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初级叶片泵式压气机为中末级等混合结构,所述多级压气机构或混合多级压气机构的各级之间可以是用行星齿轮组连接的分轴模式还可以是有选择性的使用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共轴、分轴混合模式,所述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单个行星齿轮组结构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行星齿轮组构成的多行星结构,可以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电动机械模式启动,还有,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技术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都应落在本技术方案内,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可独立运转的动力涡轮和增压涡轮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之间的转子轴上安装连接功率输出装置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行星齿轮变速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能量回收再利用储气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可变燃烧室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复合式做功转子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活动舌片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应用本技术方案的涡轮页片和导向片调控技术构成的新技术方案,以上所有变化均应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 一种新型发动机,由机体、压气转子、做功转子、燃烧室以及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构成,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分别安装在机体内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中,机体内有间隔机体壁及支撑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机体内同一条轴线上,所述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前端上,所述压气转子轴后端往后穿过机体壁,所述做功转子安装在做功转子轴后端上,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往前穿过机体壁跟压气转子轴后端连接并安装有功率输出装置,所述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之间的机体壁内有支撑密封装置安装在做功转子轴和压气转子轴上,在做功转子前面机体上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后腔室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接,所述燃烧室前腔室跟做功转子进气口连接,所述压气转子前面机体上有压气转子进气口,所述做功转子后有排气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是由轮体、透平式涡轮、非透平式叶轮构成的复合式做功转子,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轮体安装在做功转子轴后端上,所述轮体外圆周上安装透平式涡轮,所述透平式涡轮外圆周上安装非透平式叶轮,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前面有跟透平式涡轮页片径向环面相匹配对称的环形涡腔并相通,所述燃烧室前端上有做功转子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所述主进气口在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非透平式叶轮腔上半圆上方跟非透平式叶轮腔相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叶轮腔上方主进气口内有可转动凸轮轴,所述副进气口跟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连通,所述副进气口内有副进气阀,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相对应的下半圆上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对应的机体壁上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侧有回气道并相通,所述回气道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经透平式涡轮跟透平式涡轮后的排气道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由压气机和增压转子构成,所述压气机安装在压气转子轴前端上,所述做功转子由复合式做功转子和动力涡轮构成,所述增压转子安装在增压转子轴前端上,所述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压气机中心套装在压气转子轴筒中并穿出做功转子轴后端并安装动力涡轮,所述增压转子轴跟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涡轮后有跟动力涡轮直径相匹配的排气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轴前端跟压气转子轴后端经行星齿轮组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所述行星齿轮组上安装有功率输出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室内有多孔钟形挡焰板,所述挡焰板把燃烧室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多孔钟形挡焰板的钟形顶部安装有燃料喷射器,所述燃烧室内燃料喷射器前依次安装有稳焰器、点火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功率输出装置是由发电机、导线、用电装置构成的电能传递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功率输出装置是由液压泵、液压管道、液动装置构成的液压传动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功率输出装置是由齿轮、功率输出轴构成的机械传动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腔上有中通孔,所述压气转子腔通过中通孔跟机体腔相通,所述机体排气端上有尾孔,所述机体腔经过尾孔跟排气道相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室是圆筒形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所述圆柱形活塞外圆面上有密封环,所述圆柱形活塞把燃烧室分成燃烧室前腔室和燃烧室后腔室,所述圆柱形活塞可以在燃烧室的前后腔室内滑动,所述圆柱形活塞中心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中心内装有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可在喷气孔中轴向滑动,所述圆柱形活塞后端燃烧室后腔室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所述燃烧室内圆柱形活塞后端与活塞位置控制器之间有弹簧,所述燃烧室后腔室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前端跟燃料喷射器相通,后端经活塞位置控制器、机体跟燃料供给装置相通。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室有多个,所述多个燃烧室呈环形平均分布在做功转子腔前面机体上,所述做功转子腔上有多个进气口并跟多个燃烧室相互对应,所述各燃烧室的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所述各燃烧室的前腔室前端分别跟做功转子上相对应的进气口相通。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中复合式做功转子的透平式涡轮有多个,所述多个透平式涡轮依次安装在做功转子轮体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上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的舌片,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的一个叶片顶边经活动轴成活性连接,所述舌片以活动轴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零至九十度之间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所述舌片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腔壁、舌片、叶片所在内轮周之间形成一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非透平式叶轮腔出气口上跟回气道对应的另一侧机体内有副排气道,所述回气道中有回气阀,所述副排气道上有排气阀,所述副排气道经排气阀跟主排气道连通,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主进气口上装有主进气阀。
1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增压转子是由多个增压转子组成的多级增压机构,所述动力涡轮是由多个动力涡轮组成的多级动力机构,所述多级增压转子中第二增压转子安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前端上,所述第二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增压转子中心套装在增压转子轴筒中并穿出增压转子轴后端安装第二动力涡轮,所述第三增转子安装在第三增压转子轴前端上,所述第三增压转子轴后端穿过第二增压转子中心套装在第二增压转子轴筒中并穿出第二增压转子轴后端安装第三动力涡轮,多级增压转子依次类同,所述各级增压转子之间以及各级动力涡轮之间有支撑密封装置,所述多级动力涡轮的末级动力涡轮后有直径跟末级动力涡轮直径相匹配的排气道,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涡腔经透平式涡轮和各级动力涡轮跟末级动力涡轮后的排气道相通。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进气口下面侧壁上有跟非透平叶轮腔内圆底部圆弧相对应的圆弧形出气槽,在下半圆侧壁上有对应的圆弧形进气槽,所述复合式做功转子透平式涡轮前的环形涡腔上有旁通气道跟压气转子出气口和大气相通,所述旁通气道经旁通阀跟压气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旁通气道上跟大气相通处有单向阀,所述非透平式叶轮的转子空腔底部有气孔跟复合式做功转子非透平式叶轮腔内圆侧壁上的圆弧形出气槽和圆弧形进气槽相通,所述出气槽跟涡腔相通,所述进气槽跟涡腔的旁通气道在单向阀和旁通阀之间连通,所述旁通阀内旁通气道上以及副进气道上有副燃料喷射器,所述副燃料喷射器跟燃料供给装置连通,所述进气槽跟旁通气道相通的气道上有单向阀,所述出气槽跟涡腔相通的气道上有单向阀。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上有储气阀,所述储气阀跟机体外储气装置连通,所述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中的涡轮页片经页片轴成活性安装在轮体圆周上,所述页片轴穿过轮体壁跟轮体内页片转控装置连接安装在一起构成活性可变叶片,所述各转子之间的导向片经导向片轴成活性安装在转子腔圆周机体壁上,所述导向片轴穿过转子腔壁跟导向片调控装置连接安装在一起构成活性可调导向片,所述调控装置由调控小齿轮、调控大齿圈、调控蜗轮轴、调控器构成,所述调控小齿轮安装在穿出转子腔内壁的导向片轴头上,所述调控大齿圈安装在转子腔壁外圆周上,所述调控大齿圈的边齿跟调控小齿轮啮合,所述调控大齿圈上的外圆周齿跟调控蜗轮轴的蜗轮啮合,所述调控蜗轮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调控器,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中各级转子之间用行星齿轮组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转控装置是由两弹性圆盘片和椭圆体构成的自动转控机构,所述椭圆体安装在穿过轮体壁的涡轮页片轴轴头上,所述椭圆体被紧夹在相对合扣在一起的两弹性圆盘片的外圆片之间。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转控装置是由小齿轮、两外缘带轴向齿条的弹性圆盘、重力物构成的被动转控机构,所述小齿轮安装在穿过轮体壁的涡轮页片轴轴头上,所述小齿轮在相对合扣在一起的两弹性圆盘的外边缘之间,所述两弹性圆盘外缘上的轴向齿条左右跟小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重力物安置在两弹性圆盘内径向轨滑道的底部两弹性空心圆盘的内圆端,所述重力物直径大于小齿轮直径小于两齿条长度和。
CN201310464911.5A 2013-10-07 2013-10-07 一种涡轮发动机 Active CN103527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4911.5A CN103527319B (zh) 2013-10-07 2013-10-07 一种涡轮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4911.5A CN103527319B (zh) 2013-10-07 2013-10-07 一种涡轮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319A true CN103527319A (zh) 2014-01-22
CN103527319B CN103527319B (zh) 2015-12-23

Family

ID=4992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4911.5A Active CN103527319B (zh) 2013-10-07 2013-10-07 一种涡轮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7319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6858A (zh) * 2015-03-24 2015-07-22 至玥腾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CN106593538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游涛 涡旋发动机
CN106708106A (zh) * 2016-12-28 2017-05-24 钦州华成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糖厂硫熏强度在线自动测控系统
CN107846124A (zh) * 2017-11-10 2018-03-27 史立伟 一种盘式内装式航空起动发电机
US9945386B2 (en) 2016-02-11 2018-04-17 Solar Turbines Incorporated Real time rotation breakaway detection
CN108808973A (zh) * 2018-06-15 2018-11-13 苏州忻庭沢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磁悬浮轴承磁阻电机
CN109763898A (zh) * 2019-03-11 2019-05-17 江建东 一种脉冲涡轮发动机
CN109990844A (zh) * 2019-04-24 2019-07-09 东莞润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安全监测平台
CN110360009A (zh) * 2018-04-11 2019-10-22 于勇 多燃料径流脉冲涡轮发动机技术及应用
CN110486162A (zh) * 2017-08-29 2019-11-2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传动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529196A (zh) * 2019-07-12 2019-12-03 于魁江 一种新型轮式做功装置
CN111219249A (zh) * 2019-07-12 2020-06-02 于魁江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111388301A (zh) * 2020-03-02 2020-07-10 温红丽 一种颈背医疗康复用头枕
CN113091796A (zh) * 2021-04-06 2021-07-0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传感器热响应性能检测装置
CN113728958A (zh) * 2021-06-15 2021-12-03 湖南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饲料喷洒设备及系统
WO2023056718A1 (zh) * 2021-10-08 2023-04-13 韩丁 固体燃料发动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1898A1 (en) * 2006-05-25 2007-11-29 Siemens Power Generation, Inc.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2046942A (zh) * 2008-04-08 2011-05-04 埃里克松发展创新股份公司 涡轮设备
CN103016143A (zh) * 2013-01-09 2013-04-03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046969A (zh) * 2013-01-09 2013-04-17 于魁江 一种新型气动叶轮
CN103104335A (zh) * 2013-02-04 2013-05-15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067082U (zh) * 2013-01-09 2013-07-17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216318A (zh) * 2013-01-27 2013-07-24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352755A (zh) * 2013-07-29 2013-10-16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1898A1 (en) * 2006-05-25 2007-11-29 Siemens Power Generation, Inc.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2046942A (zh) * 2008-04-08 2011-05-04 埃里克松发展创新股份公司 涡轮设备
CN103016143A (zh) * 2013-01-09 2013-04-03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046969A (zh) * 2013-01-09 2013-04-17 于魁江 一种新型气动叶轮
CN203067082U (zh) * 2013-01-09 2013-07-17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216318A (zh) * 2013-01-27 2013-07-24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104335A (zh) * 2013-02-04 2013-05-15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352755A (zh) * 2013-07-29 2013-10-16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6858A (zh) * 2015-03-24 2015-07-22 至玥腾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KR101840783B1 (ko) 2015-03-24 2018-03-21 테크노로지스 재너두 래저너터리-소라-시스템 씨오 엘티디 주행거리 연장형 전기 자동차
US9945386B2 (en) 2016-02-11 2018-04-17 Solar Turbines Incorporated Real time rotation breakaway detection
CN106708106A (zh) * 2016-12-28 2017-05-24 钦州华成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糖厂硫熏强度在线自动测控系统
CN106593538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游涛 涡旋发动机
CN106593538B (zh) * 2017-01-24 2022-05-17 北京磐龙天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涡旋发动机
CN110486162A (zh) * 2017-08-29 2019-11-2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传动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7846124B (zh) * 2017-11-10 2019-11-05 猫头鹰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内装式航空起动发电机
CN107846124A (zh) * 2017-11-10 2018-03-27 史立伟 一种盘式内装式航空起动发电机
CN110360009A (zh) * 2018-04-11 2019-10-22 于勇 多燃料径流脉冲涡轮发动机技术及应用
CN108808973B (zh) * 2018-06-15 2020-07-03 苏州忻庭沢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磁悬浮轴承磁阻电机
CN108808973A (zh) * 2018-06-15 2018-11-13 苏州忻庭沢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磁悬浮轴承磁阻电机
CN109763898A (zh) * 2019-03-11 2019-05-17 江建东 一种脉冲涡轮发动机
CN109990844A (zh) * 2019-04-24 2019-07-09 东莞润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安全监测平台
CN110529196A (zh) * 2019-07-12 2019-12-03 于魁江 一种新型轮式做功装置
CN111219249A (zh) * 2019-07-12 2020-06-02 于魁江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111388301A (zh) * 2020-03-02 2020-07-10 温红丽 一种颈背医疗康复用头枕
CN113091796A (zh) * 2021-04-06 2021-07-0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传感器热响应性能检测装置
CN113091796B (zh) * 2021-04-06 2022-07-1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传感器热响应性能检测装置
CN113728958A (zh) * 2021-06-15 2021-12-03 湖南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饲料喷洒设备及系统
WO2023056718A1 (zh) * 2021-10-08 2023-04-13 韩丁 固体燃料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319B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7319B (zh) 一种涡轮发动机
CN103352755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906118U (zh)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用气体冷却系统
CN106065830A (zh) 一种基于旋转阀与气动阀组合的脉冲爆震燃烧室装置
CN103016143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11219249A (zh)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203412657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906119U (zh) 宽飞行包线飞行器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CN104963774B (zh) 一种轮机
CN103216318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067082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067083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104335A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847273U (zh)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用风扇系统
CN102628452B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及一种汽车发动机
CN103089437B (zh) 燃气叶轮机
CN107559103B (zh) 一种双转子冲压发动机
CN204716399U (zh) 燃气发动机
CN103726928A (zh) 一种涡轮增压系统用的排气旁通阀
JPS6158925A (ja) 回転ピストン機構
CN111287849B (zh) 外燃式单缸螺旋发动机
CN204024807U (zh) 滚筒式发动机
CN214887385U (zh) 一种新型涡轮发动机
CN216477579U (zh) 一种新型涡轮发动机
CN207229258U (zh) 一种双转子冲压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274000 in Bohai Roa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dustrial Park, Hez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Kangwo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8, liuzhiyuan village, middle section of Fenghuang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Minmin supermarket)

Patentee before: Yu Kuijiang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type of turbine eng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Pledgee: Heze Mudan District Branch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Co.,Ltd.

Pledgor: Shandong Kangwo Hold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