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6143B - 一种新型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6143B
CN103016143B CN201310007509.4A CN201310007509A CN103016143B CN 103016143 B CN103016143 B CN 103016143B CN 201310007509 A CN201310007509 A CN 201310007509A CN 103016143 B CN103016143 B CN 103016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nger
acting
chamber
acting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7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6143A (zh
Inventor
于魁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96516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01614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07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16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16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6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内燃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有压气转子、做功转子、燃烧室以及燃料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构成,压气转子可以是一级、两级或两级以上多级或混合多级压气机构,做功转子是非透平式叶轮结构,所述做功转子的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且可以上下活动的舌片,燃烧室是圆筒形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活塞中心有喷气孔,喷气孔内安装有燃料喷射器,活塞后端有活塞位置控制器,通过控制舌片、燃烧室内的活塞可以使内燃机的排气量/周、燃烧室容积都可变可控可调的多燃料的内燃机技术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尤其是一种内燃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申请最为接近的技术是燃气轮机,燃压共轴的单个做功转子的燃气轮机其转速适应范围较窄,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之间的转速比不可变,多个自由做功转子的燃气轮机上其多个自由做功转子在一个燃气通道内,多个自由做功转子之间的转速还是受流量限制其相互制约,使压气转子输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比或流量调控范围相对较窄,分轴式燃气轮机即轴流燃气机虽然做到了燃压分轴,但是其压气做功转子和功率输出做功转子还是同在一个燃气通道内,其在低速工作时压气做功转子仍然受其制约,无法做到高低速相互适应,使其功率输出范围和工况适应范围相对较窄,再就是现有技术中燃气轮机的做功转子几乎全都是透平式的涡轮或页轮,其形状、周/排气量都相对固定不变,使其在相同工作气压下做功转子的排气量相对固定不变,这就是燃气轮机低速时耗油较高的问题所在,不能在低速条件下使用,还有就是其喷气口的大小、燃烧室的形状、容积固定不变,使燃料从喷射、混合、点火、燃烧到做功转子的距离都固定不变,使燃料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不能使用多种燃料,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做功转子在相同压力下周/排气量和燃烧室的形状以及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的转速比都可调可变可控,其转速适用范围较宽、功率输出范围较宽、可在复杂工况条件下工作、在不更换机器硬件的情况下可实现多燃料互换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由机体、压气转子、做功转子、燃烧室以及燃料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构成,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安装在机体腔内,所述机体腔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所述压器转子跟做功转子在同一条轴线上,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有间隔机体壁,机体壁里有支撑轴承,机体壁内有进排气口和燃烧室以及各种管道,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各种形式的压气机构,如离心式涡轮压气机、叶片泵式压气机或透平式页片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由单个压气转子构成的单级压气结构也可以是两个压气转子构成的两级压气结构还可以是多个压气转子构成的多级压气机构,如多级涡轮压气机、多级叶片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压气机构成的混合多级压气机构,如用透平页片式压气机作初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末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初级叶片泵式压气机为中末级等混合结构,所述多级压气机构或混合多级压气机构的各级之间可以是共轴模式也可以是用行星齿轮组连接的分轴模式还可以是有选择性的使用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共轴、分轴混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组合模式,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所述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可以锁定行星齿轮组中任两项齿轮也可以锁止或控制处于自由状态的那一项齿轮,所述做功转子可以是单个做功转子也可以是两个做功转子或两个以上多个做功转子,所述做功转子是两个时,两做功转子轴可以不连接也可以共轴连接还可以是经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所述做功转子是多个时,第一做功转子跟第二做功转子之间可以不连接也可以共轴连接还可以用行星齿轮组连接,其它做功转子可以用共轴连接也可以用行星齿轮组连接还可以是有选择性的使用行星齿轮组或轴进行连接,所述做功转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时,两做功转子或多个做功转子可以共用一个燃烧室或不共用一个燃烧室,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分组共用燃烧室,所述做功转子轴和压气转子轴之间可以是共轴连接也可以是经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所述做功转子是非透平式叶轮结构,所述叶轮可以是开式叶轮也可以是叶片一边由轮片封堵的半闭式叶轮或叶片两边都由轮片封堵的闭式叶轮构成,所述叶轮上的叶片可以跟机体腔壁接触也可以不跟机体腔壁接触,所述叶轮上的叶片可以是固定在轮体上的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式叶片可以往顺时针倾斜也可以往逆时针倾斜。所述叶轮上的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且可以上下活动的舌片,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一个叶片顶边用活动轴进行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可以在叶片的逆时针侧面顶边上也可以在叶片的顺时针侧面顶边上,所述舌片以连接轴为轴心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90度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活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在开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滑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轮体和做功转子机体腔两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所述叶轮上的叶片也可以是安装在轮体轴向凹槽内的活动式叶片,所述叶片顶端面上可以有跟叶片同宽的轴向叶片凹槽,所述叶片凹槽内有滚柱跟椭圆形做功转子腔内圆面接触,在做功转子机体腔侧壁上有跟轴向凹槽底部相对应的环形气槽,轴向凹槽底部跟做功转子机体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相通,所述活动式叶片可以在轴向凹槽内自内向外滑动,所述叶片内端面上轴向凹槽底部可以有弹簧,所述叶片内有叶片孔,所述叶轮上的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且可以上下活动的舌片,所述舌片是由舌片凸体和舌片凹体串插构成的可伸缩舌片,所述舌片凹体内舌片凸体顶端面上有弹簧,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一个叶片顶边用活动轴进行活性连接,所述舌片连接边可以是舌片凸体的一个边也可以是舌片凹体的一个边,所述活动轴可以在叶片的逆时针侧面顶边上也可以在叶片的顺时针侧面顶边上,所述舌片以连接轴为轴心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90度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活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在开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滑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可伸缩舌片、轮体和做功转子机体腔两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所述转子空腔经叶片孔跟轴向凹槽底部相通,在闭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滑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可伸缩舌片、轮体和叶片两侧轮片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轴向凹槽底部轮片上有通气孔和做功转子机体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相通,在半闭式叶轮结构中,当舌片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可伸缩舌片、轮体和叶片一边的轮片以及叶片另一边的轮腔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叶轮空腔,当叶片的封堵侧在对应的环形气槽一边时,叶片封堵侧轴向凹槽底部轮片上有通气孔和做功转子机体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相通,所述环形气槽经气道孔跟做功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舌片下面转子空腔内可以有弹簧,所述机体内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在做功转子腔上面,所述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所述圆柱形活塞把燃烧室分成前后两个腔室,圆柱形活塞可以在燃烧室的前后腔室内滑动,所述圆柱形活塞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所述圆柱形活塞中心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上可以有导向片也可以有导向槽,所述喷气孔内安装有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可以前后轴向活动,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最前位置时喷气孔的开度最小,所述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最后位置时喷气孔的开度最大,所述圆柱形活塞后端燃烧室后腔室内有弹簧,所述弹簧后端有活塞位置控制器,所述活塞位置控制器可以推动弹簧或拉动弹簧来控制活塞在燃烧室内所处的位置,所述弹簧圈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前端连接在燃料喷射器上跟燃料喷射器相通,伸缩管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机体跟机体外燃料供给装置相通,可通过伸缩管调节燃料喷射器在喷气孔内的位置来控制喷气孔的开度大小进而控制喷气孔的喷气流量,所述燃烧室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前端跟做功转子进气口连通,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上安装有点火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能供给各种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燃料供给设备,所述燃料喷射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能喷射各种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燃料喷嘴或喷头或其它燃料喷射器件,所述点火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方案的各种点火器件。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上有储气控制阀跟机体外储气装置连接,所述储气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适用于本方案的各种可以储存压缩空气的储气设备,所述储气控制阀可以使压气转子出气口、燃烧室后腔室和储气装置三者互通,储气控制阀还可以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使储气装置单独跟燃烧室后腔室相通,储气控制阀还可以关闭储气装置使压气转子出气口跟燃烧室后腔室单独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内做功转子进气口处有稳焰器,所述稳焰器是多孔钟形使稳焰器内燃气流速低于稳焰器外燃气流速,让可燃混合气的燃烧更稳定,做功转子进气口处有可转动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可以关闭或打开做功转子进气口,通过凸轮轴可以调节做功转子进气口的开度大小,控制做功转子进气口的燃气流量与方向,所述做功转子腔侧壁上环形气槽跟做功转子出气口相通的气道上有气阀,所述气阀具有双向通气控制功能,可以使气道内气流只能往一边流动也可以使气道内气流只能往另一边流动还可以使气道内气流双向流动,所述做功转子出气口跟环形气槽相通的气道口外排气道上有排气控制阀,通过排气控制阀可以调控做功转子出气口处的排气压力和排气量,所述储气控制阀、气阀、排气控制阀、燃料喷射器、活塞位置控制器以及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可用于本方案的电控装置或电控制机构以及电子控制器件等电器元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一:燃烧室内有活塞,工作中,活塞在向前的压缩空气压力和向后的燃气压力以及弹簧的相互作用下可根据不同工作条件自动调节在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所处的相对位置,还可以通过活塞位置控制器推动弹簧或拉动弹簧对活塞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当使用氢气、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由于气体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都相对最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推动弹簧把活塞向前推至燃烧室前腔室的前端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内容量相对较小,当使用汽油、轻质煤油、酒精等易挥发液体燃料时,由于这类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较高,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拉动弹簧将活塞回调到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的相对中段位置,当使用煤油、柴油等不易挥发的重质类燃料时,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拉动弹簧将活塞回调到燃烧室内后腔室中靠后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长度相对最长,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延长燃料跟压缩空气的预混时间,还有,燃烧室后腔室内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喷入燃烧室前腔室时,压缩空气在喷气孔内导向片和导向槽的导流作用下按一定角度呈螺旋涡流喷入燃烧室前腔室,相对进一步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进一步延长燃料扩散时间提高混合均匀度,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实现燃烧室的可变可调可控使燃料适用范围变的较宽。二:做功转子的叶片上有舌片,所述舌片在向外的废气压力、离心力和向内的做功燃气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可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进行调节在叶片上的滑动位置,达到自动调节做功转子的周/排气量,还可以通过做功转子出气口外排气道上的排气控制阀以及所述做功转子腔侧壁上环形气槽跟做功转子出气口相通的气道上的气阀来控制转子空腔内气体压力进而调整舌片在对应滑动的叶片面上的相对位置来调控做功转子的周/排气量,使做功转子的周/排气量实现可变可调可控。三:在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以及做功转子和做功转子、压气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用行星齿轮组连接,由于行星齿轮组是一种特殊齿轮结构,其结构形式多变可任意选择结构模式使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在工作中根据各种工况条件自动调整转速比,让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做到自适应,还可以通过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进行调整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的转速比,使压气转子在相同做功转子转速条件下可以输出不同压缩比的压缩空气、实现压缩比的可变可调可控,在不改变机器硬件的条件下可提供多种燃料燃烧所需要的不同压缩气压力,实现一机多燃料。四: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燃料喷射器来调整燃烧室内活塞中心的喷气孔开度,调节压缩气喷人流量,实现燃料、压缩气双向可调,多孔钟形稳焰器可使部分可燃混合气流速相对稳焰器外可燃混合气流速低,使燃气在高流速下能够稳定燃烧,通过凸轮轴可调整做功转子进气口处的燃气流速以及燃气流量和方向。五:启动机器时,储气控制阀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打开储气装置,储气装置内压缩空气经燃烧室后腔室进入燃烧室前腔室同燃料混合点火燃烧启动做功转子转动后关闭储气装置打开压气转子进气口,使启动变的简单、可靠、易操作,储气控制阀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储气装置用来储存工作中的过量压缩空气,在需要额外加力时再释放出来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六:做功转子是多个时,可根据工况对输出功率的要求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或停止一个或几个做功转子,使功率输出范围和适应范围变的较宽。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在复杂工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自适应度和较宽的调控范围且简单易操作还可实现多燃料,可实现全电控技术操作,尤其适合于计算机编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动力平台开发。由此可见,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新颖性、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方案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方案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本方案第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前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顶面下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方案第六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顶面下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方案第七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A处线横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方案第八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中沿A处线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方案第九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方案第十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方案第十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方案第十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方案第十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机体, 2为离心式压气转子,  3为做功转子,  3′为第二做功转子, 3〞为第三做功转子, 4为压气转子进气口,5为压气转子轴,6为做功转子轴, 6′为第二做功转子轴,  6〞为第三做功转子轴, 7为轴承, 8为活塞,9为活塞环, 10为燃烧室前腔室, 10′为第二燃烧室前腔室,  11为燃烧室后腔室,11′为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2为喷气孔,13为燃料喷射器,14为弹簧,15为活塞位置控制器,16为伸缩管,17为燃料供给装置,18为压气转子出气口,19为储气阀,20为储气装置,21为做功转子进气口, 21′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为第三做功转子进气口,22为点火装置,23为稳焰器,24为凸轮轴,25做功转子出气口,25′为第二做功转子出气口,25〞为第三做功转子出气口,26为排气道, 26′为第二排气道,27为导向片,28为叶片,29为轴向凹槽,30为凹槽弹簧,31为轮片,32为行星齿轮组,33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4为环形气槽,35为通气孔,36为气道,36′为第二气道,36〞为第三气道,37为气阀,38为排气控制阀,39为舌片,40为活动轴,41为转子空腔,42为叶片凹槽,43为滚柱,44为舌片凹体,45为舌片凸体,46为舌片弹簧,47为叶片孔, 48为大齿圈, 49为行星齿轮架,50为太阳轮,51为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为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3为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4为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 55为前一级压气转子轴, 56为透平式压气转子,56′为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 56〞为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 57为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8为前二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9为前二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0为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1为前三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2为前三级压气转子出气口,63为前四级压气转子轴,64为前四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5为前四级压气转子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十三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图1、图2、图3共同示出了本方案第一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圆筒形压气转子2腔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机体1上有压气转子进气口4跟离心式压气转子2相通,所述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轮上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压气转子轴5和做功转子轴6是共轴连接,所述压气转子轴5和做功转子轴6上装有轴承7在机体1间隔壁里,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圆筒形燃烧室, 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8,所述圆柱形活塞8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9,  所述圆柱形活塞8把燃烧室分为前腔室10和后腔室11,圆柱形活塞8可以在燃烧室的前腔室10和后腔室11内滑动, 所述活塞8中心有喷气孔12,喷气孔12中心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13, 所述喷气孔12上有导向片27,所述圆柱形活塞8后端燃烧室后腔室11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后端燃烧室后腔室11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15,所述弹簧14圈内有伸缩管16,所述伸缩管16前端跟燃料喷射器13连通,所述伸缩管16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15、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17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8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进气口21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上安装有点火装置22和稳焰器23,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21处有可转动凸轮轴24,所述做功转子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
基本工作原理及优点:储气阀19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8打开储气装置20,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19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推动活塞8向前滑动加大喷气孔12开度,压缩空气从喷气孔12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同时燃料喷射器13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23内经过稳焰器23同稳焰器23外流过的可燃混合气汇合被点火装置22点燃燃烧膨胀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8向后腔室11滑动压缩弹簧14减小喷气孔12开度同时微启凸轮轴24打开做功转子3进气口21,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3进气口21喷入做功转子3腔内推动叶片28使做功转子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废气经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进入排气道26排出,做功转子3驱动同轴上的压气转子2旋转,空气经压气转子2进气口4进入离心式压气转子2内经离心式压气转子2加压后在出气口18处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阀19关闭储气装置20同时打开压气转子2出气口18,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8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经喷气孔12喷人高温高压的燃烧室前腔室10内,同燃料喷射器13喷出的燃料混合后同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推动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做功转子轴6输出功率。需要低转速低功率输出时,伸缩管16伸长使燃料喷射器13在喷气孔12中往前移动到最前端,使喷气孔12开度最小,相同压力下喷气量最少,燃料喷射器13喷入最少燃料,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较低,做功转子3转速较低,由于做功转子3是非透平式叶轮,低速时跟透平式叶轮相比燃气损耗量较少,低速运转平稳,当需要提高转速加大输出功率时,伸缩管16回缩使燃料喷射器13在喷气孔12中往后移动加大喷气孔12开度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内的压缩气增加,同时燃料喷射器13加大燃料喷入量,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温度燃气压力同时提高,顺时针转动凸轮轴24加大进气口21的开度,作用在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推动作用力提高,做功转子3输出扭力加大转速提高,喷气孔12的可变使燃烧室后腔室11在相同工作气压下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内的压缩气流量变的可控,在无需改变压力的情况下可改变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内的压缩气喷入量,还有,燃料喷入量和压缩气喷入量的双项可变使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更易控制,相同工作压力下在加大输出功率即提高输出扭力和转速的过程中可以使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相对保持在最佳值上不变,这在只能单项改变的内燃机上是做不到的,现有单项改变的内燃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加速时冒一阵浓烟,有的是降低加速度来改善这一缺陷,还有,当喷气孔12大小一定时,相同工作压力下喷气量一定,其功率范围就被限定在可燃混合气的最大燃/气比跟最小燃/气比之间,燃料喷入量和压缩气喷入量的双项可变使功率输出范围变的较宽,还有,工作中当做功转子3负荷增加时,其转速降低,燃气消耗量降低,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上升使活塞8往后腔室11滑动,减小喷气孔12开度,降低压缩气喷入量,相同燃料喷入量下提高了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燃烧室前腔室10内输出燃气量减少的同时温度和压力升高,作用在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作用力升高,做功转子3转速升高,燃气消耗量升高,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下降,活塞8在弹簧14以及压缩气的压力下往前腔室10滑动,加大喷气孔12开度,加大压缩气喷入量,相同燃料喷入量下降低了可燃混合气的燃/气比,燃烧室前腔室10内温度和压力降低的同时燃气输出量增加,使其具有很高的自适应能力,所述伸缩管16在燃烧室后腔室11内使燃料在通过伸缩管16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预热, 优点还有,可以通过活塞位置控制器15推动弹簧14或拉动弹簧14对活塞8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当使用氢气、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由于气体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都相对较高,用活塞位置控制器15推动弹簧14把活塞8向前推至燃烧室前腔室10的前端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10的容量相对较小,所述使活塞8到做功转子3进气口21的距离最短,当使用汽油、轻质煤油、酒精等易挥发液体燃料时,由这类燃料的扩散性、燃烧性较高,可用活塞位置控制器15拉动弹簧14将活塞8回调到燃烧室内前后腔室之间的相对中段位置,当使用煤油、柴油等不易挥发的重质类燃料时,可以用活塞位置控制器15拉动弹簧14将活塞8回调到燃烧室内后腔室11中靠后位置,使燃烧室前腔室10长度相对最长,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延长了燃料跟压缩空气的预混时间,燃烧室后腔室11内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12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时,压缩空气在喷气孔12内导向槽27的导流作用下按一定角度呈螺旋状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内形成涡流,相对进一步延长了燃料从喷射、混合到燃烧的距离,相对进一步延长燃料扩散时间提高了混合均匀度,使燃料燃烧更充分,燃烧室的可变可调可控使燃料适用范围变的较宽。
图4、图5示出了本方案第二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同样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同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是: 做功转子轴6和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由于行星齿轮组32是一种特殊齿轮结构,可有多种连接模式,现简单介绍单个行星齿轮组在本方案中最基本的几种连接模式,连接模式一: 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上,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中心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模式二:也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上,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圆盘中心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模式三:还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中心上,所述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模式四:还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圆盘中心上,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模式五:还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圆盘中心上,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中心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模式六:还可以用压气转子轴5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上,做功转子轴6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齿圈圆盘中心上,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太阳轮处于自由状态,在以上六种连接模式中:当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把行星齿轮组32中的任两项锁止时,做功转子3跟压气转子2同转速传动跟第一实施例的共轴传动相同;当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给行星齿轮组32中处于自由状态中的一项一个阻力时,压气转子2跟做功转子3的转速比将随着这个阻力的增大而变化;当这个阻力增大直至无穷大即把行星齿轮组32中自由项锁止时,压气转子2跟做功转子3将按设定的最大或最小转速比传动;不同之处还有:所述做功转子3腔是椭圆形,所述做功转子3是闭式叶轮结构,所述叶片28两边由轮片31封堵,所述做功转子3叶轮上叶片28安装在轮体轴向凹槽29内,所述轴向凹槽29底部叶片28内端面上有弹簧30,所述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有跟轴向凹槽29底部对应的环形气槽34,轴向凹槽29底部经轮片31上的通气孔35跟环形气槽34相通,所述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出气口25相通,所述做功转子3腔的椭圆部分跟叶片28同宽,其圆形部分比叶片28宽两个轮片31的厚度,闭式叶轮的优点是提高了做功转子3的密封性,使燃气侧漏较少,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以及其它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跟第一实施例相同,工作中,燃烧室前腔室6内的高压燃气经进气口21进入做功转子3腔内,推动做功转子3叶片28使做功转子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叶片28在弹簧30推力作用下其顶面始终顶在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内圆面上,在泵吸作用下出气口25内的废气经气道36、环形气槽34、通气孔35进入轴向凹槽29底部内,所述叶片28转过中心垂直线后轴向凹槽29底部内废气逐步经通气孔35、所述环形气槽34、气道36排到出气口25内,椭圆形做功转子腔的好处是在叶片28转离做功转子3进气口21后被叶片28密封起来的高压燃气靠其自身膨胀力继续推动叶片28使做功转子3转动,燃气效率较高,缺点是叶片28顶面跟做功转子腔内圆面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高温环境下叶片28磨损较快,行星齿轮组32的优点是使压气转子2在做功转子3转速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转速也可以降低转速,可以在做功转子3转速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给燃烧室提供不同压缩比的压缩空气,实现压缩比可调可变可控。
图6、图7示出了本方案第三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同样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同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是:所述做功转子3是薄体闭式叶轮结构,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叶片28及轮周宽度大于轮体宽度,叶片两边由轮片31封堵,优点是提高了叶片的强度及密封性,相同尺寸下减轻了叶轮的重量,不同之处:所述做功转子3上相邻两叶片28之间有跟叶片28同宽的舌片39,所述舌片39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28中一个叶片28顶边经活动轴40成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40在做功转子3叶片28顺时针叶面顶边上,舌片39以活动轴40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28的叶面在0-9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顶边,所述舌片39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2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39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当舌片39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28、舌片39和轮周以及叶片28两边的轮片31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41,所述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有环形气槽34跟转子空腔41相对应,所述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3出气口25相通,所述转子空腔41底部经通气孔3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34相通,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跟环形气槽34的气道36相通处外排气道26上有排气控制阀38。其工作原理同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及优点:工作中在燃烧室前腔室10提供的燃气压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3进气口21喷入做功转子3腔内,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的压力下往转子空腔41内滑动,高压燃气推动叶片28使做功转子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废气经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进入排气道29排出,做功转子轴18输出功率,当做功转子3需要低速小负荷运转时,调整凸轮轴24使进气口21开度较小,作用在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燃气压力相对较小,适当调小排气道26上排气控制阀38提高做功转子3出气口25的废气压力,调整气道26内气阀37使废气只往环形气槽34内进不往外出,使做功转子3上转子空腔41内的废气压力相对提高,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舌片39在相对提高的废气压力作用下向上往转子空腔41外滑动处在相对较高位置,使做功转子3的周/排气量相对较低,此时做功转子3输出扭力相比较小。当做功转子3需要低速大负荷运转时,适当加大凸轮轴24开度,作用在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燃气压力相对加大,适当调大排气道26上排气控制阀38开度降低做功转子3出气口25压力,调整气道26内气阀37使废气自环形气槽34内只出不进,使做功转子3上的转子空腔41内压力相对降低,作用在舌片39下面向上的废气压力降低,所述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压力作用下向下往转子空腔41内滑动到下止点,此时做功转子3的周/排气量相对最大,输出扭力相比最大。当做功转子3需要高速大负荷运转时,继续加大凸轮轴24开度直到最大,作用在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燃气压力最大,排气道26上排气控制阀38全开,同样调整气道26内气阀37使废气自环形气槽34内只出不进,使做功转子3上的转子空腔41内废气压力相对最低,作用在舌片39下面向上的压力降低,做功转子3转速相对提高,作用在舌片39上的离心力较高使舌片39离开转子空腔41内的下止点往外滑动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此时做功转子3的周/排气量相对较大,输出扭力相比降低输出功率相对最大。当做功转子3需要高速小负荷运转时,适当调小排气道26上排气控制阀38开度提高做功转子3出气口25压力,调整气道26内气阀37使废气自环形气槽34内只进不出,  使做功转子3上的转子空腔41内压力相对提高,舌片39下面向上的废气压力升高加上作用在舌片39上的离心力较强,舌片39向上滑动至相对较高位置,适当调小凸轮轴24的开度提高燃气流速,此时做功转子3的周/排气量相对较小转速较高,输出扭力相比较小,不同还有: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的优点已在第二实施例中叙述,这里不再细述,上述工作流程在燃烧室和行星齿轮组32以及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的完全配合下将完全做到低转速大排气量大扭力输出,高转速低排气量低扭力输出,低速低排气量小扭力输出,高速高排气量大功率输出。
图8、图9、图10共同示出了本方案第四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同样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做功转子3腔跟第二实施例中做功转子3腔一样是椭圆形, 所述压气转子2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叶片28同样在轮体轴向凹槽29内,所述叶片28下端面轴向凹槽29内有弹簧30, 所述压气转子轴5跟做功转子轴6同样是用行星齿轮组32连接,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不同之处是:所述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轮上相邻两叶片28之间有舌片39, 所述舌片39是由舌片凸体45和舌片凹体44串插构成的可伸缩结构, 所述舌片凹体44内舌片凸体45顶端面上有舌片弹簧46,在所述叶片28顶端面上有叶片凹槽42,所述叶片凹槽42内有跟叶片28同宽的滚柱43跟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内圆面接触,优点是由直接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磨损减小了阻力,所述舌片凸体45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28中一个叶片28顶边经活动轴40成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40在做功转子3叶片28逆时针叶面顶边上,所述舌片39以活动轴40为轴心其舌片凹体44的外缘边沿相邻另一叶片28的叶面在0-9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顶边,所述舌片39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2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39的滑动弧度相匹配,所述舌片凹体44在弹簧46的作用力下其外缘边始终跟对应滑动的叶片28面接触,所述舌片凹体44外缘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28、舌片凹体44跟舌片凸体45构成的舌片39、轮体以及做功转子3两腔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41, 所述舌片39下面转子空腔41内有弹簧30, 所述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有环形气槽34跟轴向凹槽29底部相对应,所述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3出气口25相通,轴向凹槽29底部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34相通,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跟环形气槽34的气道36相通处外排气道2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叶片28内有叶片孔47其上端跟转子空腔41底部相通下端跟轴向凹槽29底部相通,同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比基本工作原理的不同之处是:所述舌片39在弹簧30的作用力下其舌片凹体44外缘边处在对应滑动的叶片28面顶边处,叶片28受舌片39下弹簧30以及轴向凹槽29底部弹簧30的作用力自轴向凹槽29内向外滑动使其顶面凹槽42内滚柱43跟椭圆形做功转子3内圆面接触,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内的高压燃气经凸轮轴24和进气口21进入做功转子3腔内,高压燃气首先使舌片39沿叶片28面下滑,推动叶片28使做功转子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叶片28顶面凹槽42内滚柱43沿着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的内圆面滚动,所述叶片28随着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面自轴向凹槽29内向外滑出,所述叶片28转过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内最长直径线大圆端后随着椭圆形做功转子3腔内圆面向轴向凹槽29内滑进,所述舌片39的舌片凹体44外缘边在弹簧46的作用力下始终顶在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面上, 所述舌片39的舌片凹体44外缘边在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面上的所处位置受往内的燃气压力和往外的转子空腔41内废气压力、弹簧30作用力、以及离心力的相互作用控制,工作中可以通过气道36内气阀37和排气道26内的排气控制阀38来相应调控转子空腔41内废气压力进而控制舌片39的舌片凹体44外缘边在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面上的所处位置,实现对做功转子3的周/排气量的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同第三实施例中叙述的一样这里不再叙述。
图11、图12、图13共同示出了本方案第五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构成,所述非透平式做功转子由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都是闭式叶轮结构,所述压气转子2、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和第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第二做功转子轴6′不连接,做功转子轴6跟第二做功转子轴6′上都有轴承7,所述做功转子轴经行星齿轮组32跟压气转子轴5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共用一个燃烧室在做功转子3腔和第二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所述燃烧室同第一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相同,所述压气转子2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连通,所述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分别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跟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连通,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上分别装有凸轮轴24,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结构一样跟第三实施例中做功转子3不同之处是: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是轮体跟叶片28同宽的闭式叶轮结构,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34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34分别在相对的两侧腔壁上,所述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出气口25相通,第二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34经第二气道36′跟第二做功转子出气口25′相通,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舌片39连接活动轴40在叶片逆时针侧叶面顶边上,所述做功转子出气口25和第二做功转子出气口25′共同跟排气道26连通,共用一个排气控制阀38,其它结构均和第三实施例相同。  基本工作原理:   所述储气阀19关闭压气转子2出气口18打开储气装置20,所述储气装置20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19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推动活塞8向前腔室10滑动加大喷气孔12开度,  压缩空气从喷气孔12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   同时燃料喷射器13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23内经过稳焰器23同另一部分未进入稳焰器23的可燃混合气汇合被点火器22点燃膨胀燃烧生成高压燃气,  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8向后腔室11滑动压缩弹簧14减小喷气孔12开度同时微启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上的凸轮轴24打开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以及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喷向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所述做功转子3以及第二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的压力推动下向下滑动, 所述第二做功转子轴6′为功率输出轴负荷较大作用在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阻力就较大,相比做功转子3上的阻力较小,高压燃气首先推动做功转子3转动,  做功转子3经行星齿轮组32驱动压气转子2旋转, 空气经压气转子进气口4进入离心式压气转子2内经离心式压气转子2加压后在出气口18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所述储气阀19关闭储气装置20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8,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8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经喷气孔12喷人燃烧室前腔室10同燃料喷射器13喷出的燃料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同燃烧室前腔室10内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进一步提高做功转子3转速,当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高压燃气作用在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作用力克服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阻力推动第二做功转子3′旋转,第二做功转子轴6′末端输出功率。有关行星齿轮组32及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已在第二实施例中详细叙述,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本实施例优点: 由于有两个做功转子,工作中当第二做功转子3′的负荷增大时其转速降低排气量相应降低,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相应提高,相应作用在做功转子3上的燃气压力提高, 所述做功转子3的转速相应提高,做功转子3驱动的压气转子2的转速也相应提高,压气转子2给燃烧室后腔室11提供的压缩气流量和压缩气压力都相应提高,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也随之相应得到提高,作用在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燃气压力也相应提高,第二做功转子3′的转速就相应提高,当第二做功转子3′的负荷减小时其转速和排气量相应提高,燃烧室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相应降低,相应作用在做功转子3上的燃气压力也降低,做功转子3的转速也相应降低,受做功转子3驱动的压气转子2的转速也相应降低,压气转子2提供给燃烧室后腔室11的压缩气流量和压缩气压力都相应降低,所述前腔室10内燃气压力也随之相应降低,作用在第二做功转子3′上的燃气压力同样也相应降低,第二做功转子3′的转速相应降低,当第二做功转子3′的负荷增大至无穷大即第二做功转子3′停止转动时,做功转子3还可以独自保持运转。在各种复杂工况条件下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可以根据负荷大小的变化自动进行调整,做功转子跟压气转子之间做到自适应,在功率输出过程中可省去离合器,可跟自动变速箱做到最佳匹配,使功率传递过程中损耗更少,操作更简单。
图14、图15、图16共同示出了本方案第六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构成,所述做功转子由做功转子3、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三个开式叶轮结构的转子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第三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第二做功转子3′腔和第三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第三做功转子3〞装在第三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压气转子轴5跟做功转子轴6是共轴连接,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第二做功转子轴6′用行星齿轮组32连接,所述第二做功转子轴6′跟第三做功转子轴6〞同样是用行星齿轮组32进行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第三做功转子轴6〞末端为功率输出端,所述做功转子3单独一个燃烧室单独排气道26,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共用一个第二燃烧室一个第二排气道26′,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和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1′相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跟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1′之间燃烧室后腔室11后有气阀37,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21跟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相通,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所述第三做功转子进气口21〞共同连通在第二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21、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16′和第三做功转子进气口16〞上都有凸轮轴24,所述做功转子3上相邻两叶片28之间有跟叶片28同宽的舌片39,所述舌片39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28中一个叶片28顶边经活动轴40成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40在做功转子3叶片28逆时针叶面顶边上,所述舌片39以活动轴40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28的叶面在0-9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顶边,  所述舌片39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2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39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当舌片39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28、舌片39和轮周以及叶片28两边的轮片31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41,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有环形气槽34跟转子空腔41相对应,所述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3出气口25相通,转子空腔41底部经通气孔3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34相通,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跟环形气槽34的气道36相通处外排气道2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也有环形气槽34跟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上的转子空腔41相对应,第二做功转子3′腔和第三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的环形气槽34分别经第二气道36′和第三气道36〞同第二做功转子出气口25′和第三做功转子出气口25〞连通,所述气道36、第二气道36′和第三气道36〞上都有气阀37,第二做功转子出气口25′和第三做功转子出气口25〞共同连通在第二排气道26′上,所述第二排气道2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的其它基本结构均跟做功转子3相同,所述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基本结构都跟第一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相同,所述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跟第二实施例中叙述的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相同,不再累述。 工作原理  :所述储气阀19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8打开储气装置20,储气装置20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过储气阀19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和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1′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12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以及第二燃烧室前腔室10′中同燃料喷射器13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被点火装置22点燃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  同时微启各进气口上的凸轮轴24打开做功转子进气口21、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三做功转子进气口21〞,高温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三做功转子进气口21〞喷向做功转子3、 第二做功转子3′和第三做功转子3〞,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第三做功转子3〞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的压力推动下向下滑动,高压燃气推动各做功转子上的叶片19使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第三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 所述做功转子3经行星齿轮组32驱动压气转子2旋转,空气经压气转子进气口4进入离心式压气转子2内,经离心式压气转子2加压后在出气口18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阀19关闭储气装置20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8,压气转子出气口18处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8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和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1′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喷气孔12喷人燃烧室前腔室10和第二燃烧室前腔室10′中同燃料喷射器11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推动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第三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还可以先启动一个燃烧室在启用其它燃烧室,如:所述储气阀19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8打开储气装置20,同时关闭气阀37并解除做功转子轴6跟第二做功转子轴6′之间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对行星齿轮组32中任两项的锁定以及对行星齿轮组32中自由项的控制使自由项处于自由状态,储气装置20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过储气阀19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12喷入前腔室10中同燃料喷射器13喷出的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被点火装置22点燃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同时微启进气口上的凸轮轴24打开做功转子进气口21,高温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喷向做功转子3,做功转子3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的压力推动下向下滑动,高温高压燃气推动做功转子3上的叶片19使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 所述做功转子3经行星齿轮组32驱动压气转子2旋转,空气经压气转子进气口4进入离心式压气转子2内,经离心式压气转子2加压后在出气口18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所述储气阀19关闭储气装置20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8,同时打开气阀37, 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处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出气口18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和第二燃烧室后腔室11′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喷气孔12喷人燃烧室前腔室10和第二燃烧室前腔室10′中同燃料喷射器11喷出的燃料混合燃烧推动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第三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优点:由于在本实施例采用了两个燃烧室、三个做功转子,并且三个做功转子之间都由行星齿轮组32连接,经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可以任意调控各做功转子之间以及和压气转子2之间的转速比,调控更灵活,还可以在压气转子出气口18和燃烧室后腔室11之间设置气阀37,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的功率输出需要任意关闭或开启两个燃烧室中的任一个可以使三个做功转子中只有一个工作也可以使三个做功转子中只有两个工作还可以使三个做功转子都工作,其功率输出适应范围更宽广。
图17、图18示出了本方案第七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构成,所述做功转子由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压气转子2、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压气转子2腔、做功转子3腔和第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压气转子2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共用一个燃烧室在做功转子3腔和第二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所述燃烧室同第一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相同,所述压气转子2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连通,所述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分别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跟做功转子3和第二做功转子3′连通,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21和第二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上分别装有凸轮轴24,所述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跟第二做功转子轴6′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行星齿轮组32以及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都安装在做功转子3轮体内,所述做功转子3轮体可以直接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大齿圈48上,也可以直接替代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大齿圈48,还可以直接跟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49中心连接,省掉做功转子轴6,使整体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所述第二做功转子轴6′经行星齿轮组32直接跟压气转子轴5连接,连接方式一:做功转子3轮体替代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大齿圈48时,第二做功转子轴6′和压气转子轴5可以分别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49中心和太阳轮50中心上,连接方式二:做功转子3轮体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行星齿轮架49中心上时,第二做功转子轴6′和压气转子轴5可以分别连接在行星齿轮组32中的大齿圈48和太阳轮50中心上,在工作中,在做功转子3锁止时,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跟压气转子2安预设的行星齿轮组32转速比传动,在做功转子3运转时,所述第二做功转子3′跟压气转子2之间的转速比将随做功转子3的转速变化而变化,其它运转模式已在第二实施例中详细叙述,所述压气转子2、做功转子3、第二做功转子3′以及燃烧室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跟第四实施例中叙述的相同,不再累述。
图19、图20示出了本方案第八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以及机体1构成,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分别安装在机体1内椭圆形的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腔和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腔内,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机体1内圆筒形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以及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根轴线上,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压气转子轴5和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跟做功转子轴6是同轴连接,所述机体1前面有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跟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相通,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跟压气转子进气口4连通,所述进气口4跟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连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所述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轮上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压气转子轴5和做功转子轴6上装有轴承7在机体1间隔壁里,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8,所述圆柱形活塞8外圆面上有密封活塞环9,所述圆柱形活塞8把燃烧室分为燃烧室前腔室10和燃烧室后腔室11,所述圆柱形活塞8可以在燃烧室前腔室10和燃烧室后腔室11内滑动,所述活塞8中心有喷气孔12,所述喷气孔12中心处装有可以前后轴向活动的燃料喷射器13,所述喷气孔12上有导向片27,所述圆柱形活塞8后端燃烧室后腔室11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后端燃烧室后腔室11内有活塞位置控制器15,所述弹簧14圈内有伸缩管16,所述伸缩管16前端跟燃料喷射器13连通,后端经过活塞位置控制器15、机体1跟燃料供给装置17连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18相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进气口21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做功转子3进气口21上安装有点火装置22和稳焰器23,所述做功转子3进气口21处有可转动凸轮轴24,所述做功转子3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所述做功转子3叶轮上相邻两叶片28之间有跟叶片28同宽的舌片39,所述舌片39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28中一个叶片28顶边经活动轴40成活性连接,所述活动轴40在做功转子3叶片28逆时针叶面顶边上,所述舌片39以活动轴40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28的叶面在0-9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28顶边,所述舌片39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28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39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当舌片39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28、舌片39和轮周以及叶片28两边的轮片31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转子空腔41, 所述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有环形气槽34跟转子空腔41相对应, 所述环形气槽34经气道36跟做功转子出气口25相通, 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转子空腔41底部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34相通,所述做功转子出气口25跟环形气槽34的气道36相通处外排气道26上有排气控制阀38。基本工作原理:所述储气阀19关闭压气转子出气口18打开储气装置20,所述储气装置20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储气阀19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推动活塞8向前腔室10滑动加大喷气孔12开度, 压缩空气从喷气孔12中喷入燃烧室前腔室10, 同时燃料喷射器13喷出燃料跟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一部分进入稳焰器23内经过稳焰器23同另一部分未进入稳焰器23的可燃混合气汇合被点火器22点燃膨胀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8向后腔室11滑动压缩弹簧14减小喷气孔12开度同时微启做功转子进气口21上的凸轮轴24打开做功转子进气口21,高压燃气经做功转子进气口21喷向做功转子3,所述做功转子3叶片28上的舌片39在高压燃气的压力推动下往转子空腔41内滑动,高压燃气推动叶片28使做功转子3转动,做功转子3经做功转子轴6驱动压气转子轴5和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使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旋转,空气经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进入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内经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加压后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和压气转子进气口4直接进入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内经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再次压缩加压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所述储气阀19关闭储气装置20同时打开压气转子出气口18,具有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经压气转子出气口18进入燃烧室后腔室11内经喷气孔12喷人燃烧室前腔室10同燃料喷射器13喷出的燃料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同燃烧室前腔室10内高温高压燃气一起燃烧膨胀进一步推动做功转子3旋转,所述做功转子轴6末端输出功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前一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2构成两级叶片泵式压气转子,提高了压气转子输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比,进一步提高燃烧室后腔室7内压缩气压力,进一步提高燃烧室前腔室6内的燃气压力,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图20、图21示出了本方案第九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安装在机体1内椭圆形的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腔内,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叶轮式做功转子3安装在机体1内圆筒形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离心式压气转子2以及叶轮式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根轴线上,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压气转子轴5和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是同轴连接,所述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跟做功转子轴6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机体1前面有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跟离心式压气转子2相通,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跟压气转子进气口4连通,所述进气口4跟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连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所述做功转子3叶轮上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不跟腔壁接触,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压气转子轴5和做功转子轴6上装有轴承7在机体1间隔壁里,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的进气口21连通,所述做功转子3的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所述出气口2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环形气槽34连通的气道36外排气道3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所述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相同,所述做功转子3跟燃烧室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同第八实施例中叙述的做功转子3和燃烧室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气转子是由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叶片式泵式压气转子51构成混合两级共轴压气机构,混合两级压气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压气转子的工作特性进一步提高压气转子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压气转子出气口18的压缩气压力。
图20、图22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机体1、离心式压气转子2、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安装在机体1内椭圆形的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腔内,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叶轮式做功转子3安装在机体1内圆筒形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和离心式压气转子2以及叶轮式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根轴线上,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连接,所述压气转子轴5经行星齿轮组32跟做功转子轴6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 所述机体1前面有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跟离心式压气转子2相通,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跟压气转子进气口4连通,所述进气口4跟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连通,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 所述做功转子3叶轮上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不跟腔壁接触,  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压气转子轴5和做功转子轴6上装有轴承7在机体1间隔壁里,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圆筒形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的进气口21连通,所述做功转子3的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所述出气口2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环形气槽34连通的气道36外排气道3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所述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相同,所述做功转子3跟燃烧室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同第八实施例中叙述的做功转子3和燃烧室相同,这里不再详述,在本实施例中压气转子是由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叶片式泵式压气转子51构成混合两级压气机构,混合两级压气机构在行星齿轮组32对转速的灵活调配下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压气转子的工作特性进一步提高压气转子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压气转子出气口18的压缩气压力。
图20、图23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一个具体实施例,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  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以及机体1构成,所述透平式压气转子56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上, 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56腔、前一级压气转子56′腔、前二级压气转子56〞腔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压气转子轴5之间、压气转子轴5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之间、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跟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之间都是用行星齿轮组32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所述叶轮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同第八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相同,所述机体1前端有前二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9跟前二级压气转子56〞相通, 所述前二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8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连通, 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跟末级压气转子进气口4连通,所述末级压气转子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连通,所述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 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的进气口21连通, 所述做功转子3的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所述出气口2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环形气槽34连通的气道36外排气道3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本实施例中由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构成多级透平式压气转子,利用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可以灵活调控多级透平式压气转子各级之间以及末级压气转子56跟做功转子3之间的转速比,更进一步发挥利用多级透平式压气转子的优点。
图20、图24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二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由离心式压气转子2、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以及机体1构成,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所述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上,所述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0上,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离心式压气转子2腔、压气转子56腔、前一级压气转子56′腔、 前二级压气转子56〞腔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压气转子轴5之间、 压气转子轴5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之间、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跟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之间以及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跟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0之间都是用行星齿轮组32连接,  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 所述叶轮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同第八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相同,所述机体1前端有前三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1跟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相通,所述前三级压气转子出气口62跟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进气口59连通,所述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出气口58跟透平式压气转子进气口53连通,所述透平式压气转子56出气口54跟离心式压气转子2进气口4连通,所述末级压气转子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连通,所述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 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的进气口21连通, 所述做功转子3的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 所述出气口2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环形气槽34连通的气道36外排气道36上有排气控制阀38,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在本实施例中由离心式压气转子2、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共同构成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利用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对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各转子之间以及混合多级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3之间进行连接,可以更灵活的调控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各级转子之间以及跟做功转子3之间的转速比,使压—燃匹配更佳。
图20、图25示出了本方案第十三个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新型内燃机是由机体1、前二级透平式做功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透平式压气转子56、离心式压气转子2和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以及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构成,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为末级压气转子安装在压气转子轴5上,所述离心式压气转子2安装在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上,所述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上,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0上,所述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安装在前四级压气转子轴63上,所述做功转子3安装在做功转子轴6上, 所述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离心式压气转子2、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非透平式做功转子3都在机体1内同一条轴线上分别安装在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腔、离心式压气转子2腔、压气转子56腔、前一级压气转子56′腔、前二级压气转子56〞腔和做功转子3腔内,所述做功转子轴6跟压气转子轴5之间、压气转子轴5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之间、前一级压气转子轴55跟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之间、前二级压气转子轴57跟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0之间以及前三级压气转子轴60跟前四级压气转子轴63之间都是用行星齿轮组32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32上有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所述做功转子3是开式叶轮结构, 所述叶轮叶片28固定在轮体上,所述做功转子3腔上面机体1内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同第八实施例中叙述的燃烧室和做功转子3相同,所述机体1前端有前四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4跟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相通,所述前四级压气转子出气口65跟前三级压气转子进气口61连通,所述前三级压气转子出气口62跟前二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9连通,前二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8跟前一级压气转子进气口53连通,所述前一级压气转子出气口54跟压气转子进气口4连通, 所述末级压气转子出气口18跟燃烧室后腔室11后端连通, 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18上有储气阀19, 所述储气阀19跟机体1外储气装置20连通,  所述燃烧室前腔室10前端跟做功转子3的进气口21连通,  所述做功转子3的出气口25跟排气道26相通, 所述出气口25跟做功转子3腔侧壁上环形气槽34连通的气道36外排气道36上有排气控制阀38,  所述气道36上有气阀37,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由叶片泵式压气转子51、 离心式压气转子2、 透平式压气转子56、前一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和前二级透平式压气转子56〞共同构成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利用行星齿轮组32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33对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各转子之间以及混合多级压气转子跟做功转子3之间进行连接,可以更灵活的调控混合多级压气转子各级转子之间以及跟做功转子3之间的转速比,使压—燃匹配更佳,使其能够提供更高压缩比的压缩空气,通过燃烧室后腔室7内活塞位置控制器10适当调整活塞8在燃烧室内的位置来适应各种燃料燃烧所需要的不同的条件要求,达到一机多燃料目的。
通过对以上十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叙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有诸多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十三个具体实施例,以上十三个具体实施例之间可以互换有无,相互对换,如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实施例中的做功转子跟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实施例中做功转子互换,还可以重新组合,还有所述做功转子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做功转子,还有,所述多个做功转子可以共用一个燃烧室也可以是每个做功转子独用一个燃烧室还可以分组使用燃烧室,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离心式涡轮压气机、叶片泵式压气机、透平式页片压气机,也可以是适用于本方案的其它形式压气转子,所述压气转子可以是一级、两级以及两级以上多级压气机构,如多级涡轮压气机、多级叶片压气机等,所述压气转子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压气机构成的混合多级压气机构,如用透平页片式压气机作初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末级、离心式涡轮压气机为初级叶片泵式压气机为中末级等混合结构,所述多级压气机构或混合多级压气机构的各级之间可以是共轴模式也可以是用行星齿轮组连接的分轴模式还可以是有选择性的使用行星齿轮组进行连接共轴、分轴混合模式,所述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单个行星齿轮组结构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行星齿轮组结构,所述凸轮轴、储气控制阀、储气装置、稳焰器以及排气控制阀可以省去。以上所有变化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内燃机,主要由机体、压气转子、做功转子以及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构成,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分别安装在压气转子腔和做功转子腔内,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之间有间隔机体壁及支撑轴承,机体前面有进气口跟压气转子相通,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和做功转子在同一条轴线上两轴相连,所述做功转子是非透平式叶轮结构,做功转子上面机体内有燃烧室,且燃烧室是圆筒形,燃烧室内有跟燃烧室内圆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活塞,所述圆柱形活塞外圆面上有密封环,所述圆柱形活塞把燃烧室分成前后两个腔室,所述圆柱形活塞可以在燃烧室的前后腔室内滑动,所述圆柱形活塞中心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中心内装有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可在喷气孔中轴向活动,所述圆柱形活塞后端燃烧室后腔室内有弹簧,所述弹簧后端有活塞位置控制器,所述弹簧圈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前端跟燃料喷射器相通,伸缩管后端经活塞位置控制器、机体跟燃料供给装置相通,所述燃烧室后腔室后端跟压气转子出气口连通,所述燃烧室前腔室前端跟做功转子进气口连通,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上安装有点火装置,所述做功转子的出气口在进气口对应的另一面同排气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腔是圆形,所述做功转子腔内叶轮上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的舌片,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的一个叶片顶边经活动轴成活性连接,所述舌片以活动轴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0-90度之间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的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所述舌片的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叶轮的轮体之间形成一转子空腔,所述做功转子腔侧壁上跟转子空腔底部对应处有环形气槽,所述环形气槽经气道跟做功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气道上有气阀,所述转子空腔底部跟做功转子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腔是椭圆形,所述叶轮的轮体轴向凹槽内有叶片可自内向外滑动,所述叶片内有叶片孔,所述叶片顶面凹槽内有滚柱跟椭圆形做功转子腔内圆面接触,所述做功转子腔内叶轮上相邻两叶片之间有跟叶片同宽的舌片,所述舌片是由凹体和凸体相互成活性串插构成,所述凹体内凸体顶端面上有弹簧,所述舌片的一个边跟相邻两叶片中的一个叶片顶边经活动轴成活性连接,所述舌片以活动轴为轴心其另一个边沿相邻另一叶片的叶面在0-90度之间范围内上下滑动,其上止点不超过所对应滑动的叶片顶边,所述舌片的滑动边所对应的叶片面成弧形其弧度和舌片的滑动边的滑动弧度相匹配,所述舌片的活动边在上止点时相邻两叶片、舌片、叶轮的轮体之间形成一转子空腔,所述叶片孔一端跟轴向凹槽底部相通另一端跟叶轮空腔底部相通,所述做功转子腔侧壁上跟轴向凹槽底部对应处有环形气槽,所述环形气槽经气道跟做功转子出气口相通,所述气道上有气阀,所述轴向凹槽底部跟做功转子腔侧壁上对应的环形气槽相通,所述转子空腔经叶片孔跟轴向凹槽底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是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做功转子是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是两个转子构成的两级压气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是多个转子构成的多级压气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是多种转子构成的混合多级压气机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内燃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气转子出气口上有储气控制阀,储气控制阀跟机体外储气装置连接,所述活塞的中心喷气口内有导向片,所述做功转子进气口上有稳焰器,进气口处有凸轮轴,所述排气道上有排气控制阀,所述做功转子跟压气转子以及做功转子和压气转子各级之间的轴上有行星齿轮组和行星齿轮组控制装置。
CN201310007509.4A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新型内燃机 Active CN103016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7509.4A CN103016143B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新型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7509.4A CN103016143B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新型内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143A CN103016143A (zh) 2013-04-03
CN103016143B true CN103016143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96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7509.4A Active CN103016143B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新型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16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2755B (zh) * 2013-07-29 2015-10-21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527319B (zh) * 2013-10-07 2015-12-23 于魁江 一种涡轮发动机
CN111219249A (zh) * 2019-07-12 2020-06-02 于魁江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111173613A (zh) * 2019-12-27 2020-05-19 周大立 外压气可变气缸数转子发动机
CN114033553A (zh) * 2021-09-22 2022-02-11 浙江意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喷发动机转子传动轴及其轴向锁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91599A (en) * 1971-08-17 1975-04-23 Lucas Industries Ltd Fuel control apparatus for gas turbine engine reheat system
CN1179118C (zh) * 1999-11-08 2004-12-08 罗桂荣 改进的燃气轮机
US7350483B2 (en) * 2005-07-29 2008-04-01 Atkins Sr Clyde D Fluid piston engine
US8729717B2 (en) * 2010-11-04 2014-05-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urbocompound free piston linear alternator
CN102619563A (zh) * 2012-02-23 2012-08-01 朱剑文 流体能透平机
CN102817699A (zh) * 2012-07-30 2012-12-12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叶轮活塞复合高爆压发动机
CN102787866A (zh) * 2012-08-17 2012-11-21 彭学军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为作功能源的透平发动机
CN203067082U (zh) * 2013-01-09 2013-07-17 于魁江 一种新型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143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2755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527319B (zh) 一种涡轮发动机
CN103016143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1421492A (zh) 旋转活塞和缸体装置
CN101283172A (zh) 对汪克尔发动机及类似转子发动机的改进
CN102900515A (zh) 具有可变容积压缩比的旋转式内燃发动机
CN101117914B (zh) 增压系统及其机具总成
CN203906118U (zh)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用气体冷却系统
CN103216318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067082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JPS6060013B2 (ja) 複式ロータリーエンジン
CN203906120U (zh) 无人战斗机用组合发动机
CN111219249A (zh)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113833562A (zh) 圆周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CN203067083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3906119U (zh) 宽飞行包线飞行器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CN113958408A (zh)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CN203412657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3104335A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1794631U (zh) 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装置
CN109882291A (zh) 一种活叶式转轮动力装置及发动机
CN104912598A (zh) 具有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
CN1133796C (zh) 压燃分体式转子发动机
CN203847273U (zh)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用风扇系统
CN2038551U (zh) 蒸汽—燃气双工质气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50000,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Fenghuang road Xu east side 17 shops (people supermarket)

Applicant after: Yu Kuijiang

Address before: Lixia District Phoenix Road 250000 in the middle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Liu Zhiyuan Village No. 108 (supermarket)

Applicant before: Yu Kuij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