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8408A -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8408A
CN113958408A CN202111415046.6A CN202111415046A CN113958408A CN 113958408 A CN113958408 A CN 113958408A CN 202111415046 A CN202111415046 A CN 202111415046A CN 113958408 A CN113958408 A CN 113958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pe
air
pressure ai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5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4150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8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8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8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02C3/14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n the pl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6Arrangements of bearings; Lubric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22Fuel suppl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48Control of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control of the plant
    • F02C9/50Control of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control of the plant with 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2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by injecting a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4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form of the flame tubes or combustion cha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气缸上安装有一台提供该发动机气源的多级空气压缩机并配有一个高压储气罐。气缸外的第一喷气孔上设有一个保温式燃烧室,并且连接有一组起控制作用的空燃开关。为该发动机控制火力的大小和空燃配比以及空气吸热再做功创造了条件。气缸外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分别设有保温的第一导流支管和第二导流支管。气缸内和多级空气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换热后又可再循环。气缸外第三排气孔上安装有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在空燃开关的调控下分别经两个换热器吸热增压后经两个导流支管返回气缸内助力做功热效率更高。该热机属于内燃机的换代产品。

Description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在交通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发动机就是内燃机,虽然现在诞生了一些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但是电动汽车电池储量少,充电时间超长,而且续航里程短,氢燃料电池车虽然能源转化效率高,但是其制造成本又过高,一辆氢燃料电池车售价在一百多万元,而且建设一个加氢站费用甚至要二至三百万美元,是建设一个普通加油站成本的七倍金额,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瓶颈。内燃机则是传统的热机,内燃机燃烧汽油和柴油为主发展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历史了,先后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更新,其中比较著名的创新科技有:CPU电喷燃油车、涡轮增压式发动机等等。虽然燃料在内燃机气缸中达到了比较完全燃烧的热转化效果,但是热能利用率并不高,比如带涡轮增压循环结构的柴油机最高热效率也达不到50%。内燃机技术已经发展到尖端技术水平了,哪怕往更深层次去研究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内燃机有许多弱点是该热机永远无法克服的最大缺陷。其一:内燃机气缸短,做功冲程末端燃气还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强就被直接排出气缸外了;其二:内燃机做功时多个气缸的冷却散热损耗也不小;其三:润滑系统中的机油也会带走不少的热能;其四:内燃机虽然每个气缸都有两个气门,分别为一个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但是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分别只能开一个气门,单个气门的横截面远远小于该气缸的横截面,吸气冲程中气缸内会产生吸气阻力,要消耗正功,排气冲程中气缸内压强大又产生了排气阻力,同样要消耗正功。随着内燃机运转速度的加快这种额外阻力也是成正比增加的,其实涡轮增压机的增压效果就相当于减少了吸气冲程中的一个吸气阻力,所以产生的节能效果也是很少的,增加一个涡轮增压设备还要增加不少的保养费用,而且在时速80公里内涡轮增压机几乎不工作,派不上用场;其五:内燃机的摩擦阻力也是非常大的,活塞在气缸中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活塞和活塞环在气缸中往复运动一次横扫过的摩擦面是很大的,而且内燃机以每分钟数千个冲程的速度运转,其累积摩擦阻力就可想而知了,其次是曲轴与连杆等轴瓦的连接也属于滑动摩擦,其摩擦面也比较大,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也不小,以上这些都是由内燃机特征决定而产生的不可抗逆的能源损耗,这些因素则决定了内燃机热效率不可能高的原因。地球上只要还能开采石油和其它能源,人类就不可能放弃研究新热机,能源对世界各国的工农业和国防科学的发展极其重要,能源也称之为工业的血液,节约能源既环保又经济,何乐而不为。本人在该领域研究了多年,早在2005年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该专利参考文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发明名称:一种叶轮发动机的叶轮气缸组合,专利申请号:200510044142.9,该发明专利发动机包括一个叶轮气缸组合,由一个圆筒形气缸和一个安装在该气缸内并与主轴相连的转子组成。转子外周两端和中部间隔地设有四块径向的环形隔板,形成三道环槽形气道,每道气道中均匀地设置了多片与隔板垂直的径向叶片,每块隔板均沿外周面开有向内凹的三道环形槽,其中间一道为润滑油槽,而两边槽则为档环槽,并且在每个档环槽内安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档环,每个挡环端部都开有“Z”字形切槽,每片叶片外沿开有向内凹的滚柱槽,并且在每道滚柱槽中均安装有一根滚柱,每一个由相邻的两块隔板和相邻的两片叶片围成的区域与该区域内的转子外周面和气缸内表面共同形成多个封闭的气室。每一道环槽中的诸气室共同形成一个气道,转子两端的内周均匀地设置了多根径向的连杆连接主轴,气缸上对应气道一上方分别开有第一喷气孔和第一排气孔,第一喷气孔和第一排气孔的位置对应本气道中两个不同的气室。气缸上对应气道二上方分别开有第二喷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二喷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的位置对应气道二中两个不同的气室。气缸上对应气道三上方分别开有第三喷气孔和第三排气孔,第三喷气孔和第三排气孔对应气道三中两个不同的气室,该叶轮转子的三个气道中的叶片宽度并不相等,气道一叶片宽度大于气道二叶片宽度;气道二的叶片宽度则大于气道三的叶片宽度。气缸外有第一导流管连通气道一中的第一排气孔和气道二中的第二喷气孔,气缸外有第二导流管接通气道二中的第二排气管和气道三中的第三喷气管,第一喷气孔接通燃烧室,第三排气孔则接通尾气管。在每块隔板外的润滑油槽中至少设有一个进油孔,转子两端的隔板上油槽的进油孔各自经对应连杆的内孔连通主轴内的进油孔。转子中部两块隔板上油槽的进油孔经相邻叶片内的润滑油路对应连通相邻隔板外沿的油槽,气缸外部的一根回油管穿越气缸壁连通第二块隔板外沿的润滑油槽。叶轮转子每个气道中至少有一片叶片的滚柱槽底部设有进油孔,该叶片外沿滚柱槽的进油孔经该叶片内的润滑油路连通相邻转子端部隔板上的油槽,每块隔板外沿的润滑油槽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刮油“凸”块,该刮油“凸”块的横截面积小于油槽的横截面积,且该刮油“凸”块的高度小于油槽的深度。
以上发明专利公开后,虽然突破了人们长久以来依赖于内燃机做功的技术,从而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但是该发明仅提供了一套含润滑系统的叶轮气缸组合方案,该热机要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还需要许多配套的技术设备来完善。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参与审阅了一种管式燃烧室,燃烧室呈桶状前端空气入口是通往压气机的出口,高温燃烧气体从后端出口是通往涡轮。燃烧室入口内呈喇叭状迅速扩大的截面可降低压气机流出的气流速度以利于燃烧,燃烧室前一段称为扩压器。在燃烧室前端装有燃料喷嘴,喷嘴喷出的燃料与进入的空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从出口喷出。燃烧室内燃烧温度高达2000多度,压力在20~30个大气压,燃烧室外壳在这样高温下很难承受这样的高压,为了降低燃烧室壁的温度,在燃烧室内设火焰筒,火焰筒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空气气流通过火焰筒前方入口和筒身的进气孔进入火焰桶内燃烧与空气混合后在火焰筒内燃烧,由于气流是从火焰筒外流向火焰筒内,在火焰筒外是没有火焰的,使燃烧室壁不会受到火焰的烧烤,因此燃烧室温度较低,保证其强度够硬,而火焰筒只承受高温,不承受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原发明《一种叶轮发动机的叶轮气缸组合》的基础上提供多种辅助设备,为该发动机正常运转提供有利的保障,最终达到代替内燃机工作,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该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辅助设备中,气缸上的第一喷气孔上设有一个燃烧室,并且该燃烧室连接有一组起控制作用的空燃开关。气缸外对应叶轮中第二润滑油槽位置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上安装有内设电动油泵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该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侧端还接有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接通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中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右下端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分别接通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中的一根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和叶轮中主轴两端的第一输油孔以及第二输油孔。气缸上第一导流管的一端和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和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气缸上的第三排气管上设有第二保温式换热器。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右下端设有废气排放管。气缸上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一端,接通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气缸上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一端,接通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气缸上端安装有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并且连接有一个用于储气的高压储气罐。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辅助设备,该多级空气压缩机属于两根主动轴啮合两根从动轴的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和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以及同轴二至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气缸上接通第一喷气孔的燃烧室设为大小头管状,并且在燃烧室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燃烧室内设有一个大小头管状的火焰筒,并且在燃烧室和火焰筒的夹层之间设有一个大小头管状的夹层筒。火焰筒内部设为火焰筒腔。燃烧室和夹层筒之间设为间隙一。夹层筒和火焰筒之间设为间隙二。夹层筒大头端活接有夹层筒端盖,并且火焰筒大头端活接在夹层筒端盖上。燃烧室大头端活接有保温式燃烧室端盖。燃烧室端盖和夹层筒端盖之间设为间隙三。夹层筒端盖圆内均匀地设有一组椭圆形的多个通气孔,并且该多个通气孔分别和间隙二相通。夹层筒端盖活接在燃烧室端盖上。燃烧室端盖上均匀地设有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气管,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间隙三中。间隙三中设有多个三通接头,并且将每一个三通接头的上端分别和对应的高压空气管接通。每一个三通接头的下端接通对应的多个空燃喷嘴,该多个喷燃喷嘴又通过夹层筒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火焰筒腔中。间隙三中设有多根一端带弯头的连接管,该多根连接管的弯头一端,分别和对应的每一根高压燃油管接通。多根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和每个三通接头侧面的一个接头接通。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空气管上均设有高压空气调节阀。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燃油管上均设有高压燃油调节阀。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的旁边均另设有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间隙三中。间隙三中的每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上均安装有一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一组和燃烧室匹配的空燃开关,由一组螺纹锥高压空气阀和多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以及多个高压燃油管球阀共同组成,并且由一个圆盘连接一个活塞缸中的翘舌形活塞等装置控制。螺纹锥高压空气阀由螺纹锥和螺纹锥套组成。该螺纹锥上段加工成较小的圆棒,其中段加工成稍大的圆柱体,其下段加工成圆锥体。螺纹锥上段的圆棒上开有一段螺纹并配有螺帽。螺纹锥中段的圆柱体上段开有螺纹,其圆柱体下段则开有多道档环槽,并且安装有匹配的档环。螺纹锥套由一段圆管活接在一个圆锥套的底边组成。该圆管内壁的上段加工有螺纹,其圆管内壁的下段则为缸套。螺纹锥自上而下旋转装配在螺纹锥套中共同组成螺纹锥高压空气阀。螺纹锥高压空气阀中,其螺纹锥上端的圆棒自下而上垂直穿越一个外沿带齿槽的圆盘圆心中,并且插入第二支撑架的一个轴承中,然后用螺帽将圆棒和圆盘固定。圆盘下端的螺纹锥套则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螺纹锥套中圆锥套的锥尖端设有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并且和螺纹锥腔相通。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另一端,则接通高压储气罐右上端的一个高压空气排气支管。螺纹锥套中圆锥套的中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和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并且分别和螺纹锥腔相通。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则接通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则接通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右上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圆盘右方设有一个活塞缸,并且锁定在第二支撑架的下方。活塞缸内部设有一个右端活接一根拉杆的翘舌形活塞。活塞缸左下方安装有一个卷簧。卷簧中带齿的弹簧片拉长后绕过圆盘外沿齿槽,然后穿越活塞缸左端的活塞缸孔,并且活接在翘舌形活塞的左端。从活塞缸下壁的第一弹簧片左端的固定点向右开始,分别在活塞缸下壁均匀地设置了多个垂直于该活塞缸的小活塞缸,并且每个小活塞缸底部的中间均设有一个小孔。每个小活塞缸中均设有一个小活塞。每个小活塞下端均连接有一根小活塞杆,并且自上而下穿越小活塞缸孔。每个小活塞左上角连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弹簧片,并且将每一片弹簧片另一端固定在每个小活塞缸左端的活塞缸下壁。每根小活塞杆下端活接在一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中部。每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一端连接在一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上。每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上端的高压空气管,则接通高压储气罐右上方的一根高压空气排气支管。每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下端的高压空气管,则分支成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它们分别对应接通燃烧室中燃烧室端盖上的每根高压空气管和每根附加高压空气管。每个“匚”形双控阀杆的另一端,则连接在一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上。每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下端的高压燃油管,分别对应连通燃烧室中燃烧室端盖上的每根高压燃油管。每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上端的高压燃油管,则接通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气缸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从活塞缸下壁的第一弹簧片左端固定点向右开始,分别在活塞缸下壁最多可设置达十个垂直于该活塞缸的小活塞缸,并且每个小活塞缸中均安装有一个一端接有小活塞杆的小活塞,十个小活塞杆的下端均活接在十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中部,分别控制对应于燃烧室的十个高压空气管球阀和十个高压燃油管球阀。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翘舌形活塞底面边长和多个小活塞缸间隔距离的总和相等。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燃烧室的火焰筒腔中一个空燃喷嘴和间隙三中一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的共同喷射过程为燃烧室中的一个工作排量。燃烧室中多个工作排量喷射顺序的递增或递减过程设为交叉点穴式,并且由空燃开关调控。
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辅助设备,在气缸上的第一喷气孔上安装有一个燃烧室,并且连接有一组起控制作用的空燃开关。其优点是:能够通过空燃开关随时调控燃烧室内火力的大小和火力的通断。该空燃开关还能调控高压空气参与能源回收利用再做功的过程,具有一组空燃开关多用的功能。由于气缸外对应叶轮中第二润滑油槽位置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上安装有内设电动油泵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气缸外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侧端还接有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该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又接通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中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分别接通多级空气压缩机一端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和叶轮中主轴两端的第一输油孔和第二输油孔。第一保温式换热器中还设有高压空气对流吸热增压再循环系统。其优点是: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循环后的高温润滑油和多级空气压缩机循环后的高温润滑油统一进入第一保温室换热器中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润滑油又能通过电动油泵重新泵入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和多级空气压缩机中从复使用。高温润滑油中的余热,则通过第一保温式换热器中流经的高压空气换热成高温高压的空气能,从而返回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再次吸热增压辅助推动叶轮中叶片做功。这样既增加了该发动机的热效率,又能降低了润滑油的温度,有利于润滑油的再次循环。该系统的油气循环全程均采用了保温绝热技术,润滑油和高压空气在整个系统的循环过程中热损耗较小。由于气缸上的第三排气孔上安装有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并且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右上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又接通高压储气罐中的高压空气源。其优点是:它能够利用做功完成后的燃气余热给输入的低温高压空气进一步升温增压,然后输入气缸内推动叶轮中叶片助力做功,从而达到能源再循环利用的目的。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气缸上第一导流管的一端和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和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接通气缸后端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接通气缸上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其优点是:该系统能够将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和第二保温式换热器中换热后的高温高压空气,分别引入各导流管中再次和做功后的燃气混合。进一步吸热增压并推动气缸内叶轮运转助力做功,增加了热效率。并且该循环系统全程采用了保温方式,所以热损耗小。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气缸上端安装有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并且连接有一个高压储气罐,其优点是:既能给燃烧室内火焰筒腔中的燃烧提供稳定的高压空气,又能同时给各换热器的换热提供稳定的高压空气。满足了该热机做功的特殊气配需求。采用多级空气压缩机给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供气方式属于等温压缩模式,产气量大,能够满足该发动机的设计要求。相比内燃机四冲程中的高温压缩模式,其产气量要提高多倍。该多级空气压缩机还配有一个高压储气罐,能为该发动机工作提供稳定的气源。
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辅助设备,其气缸上端安装的多级空气压缩机之一为两根主动轴啮合两根从动轴的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其优点是: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属于没有气阀的连续进气和压缩过程,进排气量均较大,采用两级压缩方式就能够满足该发动机的供气要求。由于气缸上端安装的多级空气压缩机之二为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其优点是: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技术成熟,造价低,并且不需要对高压空气进行滤油等净化处理,采用二级空气压缩模式就能满足该发动机的供气要求。由于气缸上端安装的多级空气压缩机之三为同轴二至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其优点是: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技术简单,零部件少、并且还可以根据该发动机的设计要求选用二级或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同轴串联安装。
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安装在气缸外第一喷气孔上的燃烧室设为具有保温功能的大小头管状燃烧室,并且在燃烧室的大头端安装了具有保温功能的燃烧室端盖。其优点一是:燃烧室端盖面积大,便于安装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以及多根附加高压空气管等。其优点二是:燃烧室和燃烧室端盖表面均设有绝热材料,减少了燃烧室内的热传导损耗,让热能能充分参与做功。由于燃烧室内设有火焰筒,燃烧室和火焰筒之间又设有夹层筒,并且在夹层筒大头端活接有夹层筒端盖。燃烧室端盖和夹层筒端盖之间形成了间隙三,燃烧室和夹层筒之间形成间隙一,夹层筒和火焰筒之间又形成间隙二,。其优点一是:在间隙三中便于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对接,并且分别安装在夹层筒端盖上的多个空燃喷嘴上。其优点二是:在火焰筒腔中正常燃烧的状态下,燃烧室端盖上有多根附加高压空气管向间隙三中喷射高压空气,并且能分别对夹层筒端盖以及各种喷嘴附近进行冷却,保护了这些零件免受高温烫伤。间隙三中的高压空气又从火焰筒外围的间隙二和夹层筒外围的间隙一,分别通过两层对流层充分吸收火焰筒和夹层筒表面的传导热。进一步增温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间隙一喷口、间隙二喷口、气缸上的第一喷气孔,然后和燃烧完毕的燃气混合再次增压,最后喷入叶轮中推动叶片做功。既提高了热效率,又能更好的保护燃烧室免受高温冲击。相比只在燃烧室内设置一个火焰筒,则在燃烧室和火焰筒之间增设一个夹层筒则隔热效果更好。由于燃烧室端盖上设置了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间隙三中,然后对接在多个和火焰筒腔相通的空燃喷嘴上。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根据该发动机负荷大小的需求,由空燃开关随时调控或增加或减少火焰筒腔中空燃喷嘴的喷射数量,达到控制该发动机火力大小和输出匹配动力的要求。由于在夹层筒端盖上设有多个空燃喷嘴,并且通过夹层筒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火焰筒腔中。间隙三中的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分别接通该多个空燃喷嘴,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先让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在空燃喷嘴中短暂并均匀混合,然后再喷入火焰筒腔中点燃,达到空气和燃油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完全的目的。由于间隙三中的每根附加高压空气管上均安装有附加高压空气喷嘴。其优点是:采用特制型号口径的附加高压空气喷嘴,从而限量喷射高压空气参与吸热辅助做功的过程,达到按需分配的要求。由于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空气管上均设置了高压空气调节阀。每一根高压燃油管上设置了高压燃油调节阀。其优点是:在各高压空气管中的空气和各高压燃油管中的燃油压强稳定的状况下,采用这些调节阀就可调出每一个空燃喷嘴中空气和燃油的最佳空燃比。相比内燃机上复杂的ECU简单了许多,减少了造价。由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中,气缸上一组和燃烧室匹配的空燃开关中,采用活塞缸左下方的卷簧中拉出一片带齿的弹簧片,然后绕过圆盘外沿齿槽并且穿越该活塞缸孔后活接在一个翘舌形活塞的左端。翘舌型活塞右端活接有一根拉杆,通过该拉杆左右移动控制一组垂直于圆盘圆心位置安装的螺纹锥高压空气阀。既可通过该装置控制通过螺纹锥高压空气阀中的高压空气流量大小和通断,又可通过翘舌形活塞右端舌根不断踩压或放松活塞缸下壁的多片弹簧片,分别控制着多组与之相连的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既能为燃烧室中的燃烧提供了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又能给高压空气参与热源再循环辅助做功提供稳定的高压空气源。从而达到了一组空燃开关多用的目的。由于空燃开关中的圆盘外沿设有齿槽,并且对应于卷簧中拉出带齿的弹簧片相啮合,因此弹簧片拖动圆盘往返运转过程中不易发生打滑和失控现象。由于空燃开关中的活塞缸中设有一根拉杆拖动一个翘舌形活塞,通过该翘舌形活塞的舌边部份分别挤压或放松各弹簧片,从而达到分别控制多组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的目的。其优点是:既可控制燃烧室中火力的大小和火力的通断,又可控制各附加高压空气管中的高压空气参与辅助做功的全过程。该结构简单实用且容易操作。由于螺纹锥高压空气阀,采用其内部螺丝微调的方式将螺纹锥旋转安装在螺纹锥套中,此时螺纹锥下端的圆锥体和圆锥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可调的螺纹锥腔。其优点是:该空燃开关能同时调节通过螺纹锥腔的高压空气流量大小和流量通断,并且还能够同步和燃烧室中火力大小相匹配,。该技术方案能适应该发动机的工作要求。由于螺纹锥中段的圆柱体下端开有多道档环槽并安装了匹配的档环,然后套装在螺纹锥套中的缸体中。因此该螺纹锥高压空气阀密封性能好,工作时不会发生漏气现象。
由于空燃开关中从活塞缸下壁的第一弹簧片左端固定点向右开始,分别在活塞缸下壁最多可设置十个垂直于该活塞缸的小活塞缸。每个小活塞缸中均安装有一个一端带小活塞杆的小活塞。每个小活塞端的小活塞杆自上而下穿越小活塞缸孔。每根小活塞杆的下端活接在一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中部,最多可控制十个“匚”形双控阀杆,从而最多可控制十组和燃烧室中燃烧室端盖相连的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其优点是:该设计方案能满足不同功率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动力匹配的设计要求。由于空燃开关中的活塞缸中,其翘舌型活塞底面边长和多个小活塞缸间隔距离的总和相等,其优点是:翘舌形活塞左右移动逐步挤压或逐步放松活塞缸中每一个弹簧片时均能建立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发生连接弹簧片的小活塞动作失控现象。由于燃烧室内火焰筒腔中一个空燃喷嘴和间隙三中一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的共同喷射过程为燃烧室中的一个工作排量。燃烧室中多个工作排量喷射顺序的递增或递减过程为交叉点穴式设置,并且由空燃开关控制。其优点是:采用该方式通过空燃喷嘴向火焰筒腔中喷射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混合物,或者各附加高压空气喷嘴向间隙三中喷射高压空气时,喷射均匀且对称,火焰筒腔中燃烧均匀且不会发生偏温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的一个实施列中,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和二根主动轴啮合二根从动轴的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组成的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实施例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或图2或图8实施例中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或图2或图8实施例中的气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和一组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组成的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或图8实施例中和多级空气压缩机配套的一个高压储气罐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或图8实施例中气缸外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上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或图2或图8实施例中气缸外第一喷气孔上的一个燃烧室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图5实施例中燃烧室的后断面纵向剖视图。
图5-2为图5实施例中燃烧室的前断面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实施例中一组和燃烧室匹配的空燃开关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8实施例中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的径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和一组同轴串联的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组成的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看图1-2,圆筒形叶轮100的主轴110上两端圆周范围内有多根连杆111连接在一个圆筒形转子120的内周面。转子120上的两端和中部均匀地设有垂直于转子120的四块环形隔板,分别为环形隔板一130、环形隔板二140、环形隔板三150,环形隔板四160。环形隔板一130外沿两端开有档环槽131和档环槽133,并且在档环槽131和档环槽133中安装有端部开有“Z”字形切槽的档环。档环槽131和档环槽133之间还开有第一润滑油槽132。环形隔板二140的外沿两端开有档环槽141和档环槽143,并且在档环槽141和档环槽143中安装有端部开有“Z”字形切槽的档环。环形槽141和档环槽143之间还开有第二润滑油槽142。环形隔板三150的外沿两端分别开有档环槽151和档环槽153,并且在档环槽151和档环槽153中安装有端部开有“Z”字形切槽的档环。档环槽151和档环槽153之间还开有第三润滑油槽152。环形隔板四160外沿开有档环槽161和档环槽163,并且分别在档环槽161和档环槽163中安装有端部开有“Z”字形切槽的档环。档环槽161和档环槽163之间还开有第四润滑油槽162。环形隔板一130和环形隔板二140之间设有环形的气道一170,并且在气道一170中均匀地设有垂直于两端隔板的多片颈向的叶片171。每片叶片171外沿均开有滚柱槽,并且安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滚柱。环形隔板二140和环形隔板三150之间设有环形的气道二180,并且在气道二180中均匀地设有垂直于两端隔板的多片径向的叶片181。每片叶片181外沿均开有滚柱槽,并且安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滚柱。环形隔板三150和环形隔板四160之间设有环形的气道三190,并且在气道三190中均匀地设有垂直于两端隔板的多片径向的叶片191。每片叶片191外沿均开有滚柱槽,并且安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滚柱。第一润滑油槽132中设有第一进油孔134并穿越环形隔板一130和连杆111,然后和主轴110轴心左端的第一输油孔101相通。第四润滑油槽162中设有第四进油孔164并穿越环形隔板四160和连杆111,然后和主轴110轴心右端的第二输油孔102相通。气道一 170中至少有一片叶片171中设有润滑油路,并且分别接通第一润滑油槽132和第二润滑油槽142。气道三190中至少有一片叶片191中设有润滑油路,并且分别接通第四润滑油槽162和第三润滑油槽152。气道二180中至少有一片叶片181中设有润滑油路,并且分别接通第三润滑油槽152和第二润滑油油槽142。
请看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方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第一保温室换热器50内部的润滑油输油管路上安装有电动油泵55。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方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方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52,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下方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
请看图1-2或图1-3或图2或图4或图5或图6,图1-3气缸200中安装了图1-2叶轮100共同组成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一170对应图1-3气缸200外,分别开有第一喷气孔210和第一排气孔211。图1-2叶轮100中气道二180对应图1-3气缸200外,分别开有第二喷气孔212和第二排气孔213。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三190对应图1-3气缸200外,分别开有第三喷气孔214和第三排气孔215。图1-3气缸200外的第一喷气孔210上安装了图5燃烧室300,并且燃烧室300上还连接了图6空燃开关1100。图1-3气缸200上设有第一导流管230,分别接通第一排气孔211和第二喷气孔212。第一导流管230靠近第一排气孔211一端设有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气缸200上设有第二导流管240,分别接通第二排气孔213和第三喷气孔214。第二导流管240靠近第二排气孔213一端设有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图1-3气缸200外对应图1-2叶轮100的第二润滑油槽142位置接通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并且在该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侧端还接通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接通图2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上端的同轴二级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00前端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图1-3气缸200外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则接通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则分三路分别接通图1-2叶轮100中主轴110左右两端的第一输油孔101、第二输油孔102,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00后端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则接通图1-3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图1-3气缸200上的第三排气孔215上安装有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右下端接有废气排放管253。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左下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252,则接通气缸200上的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
请看图3,高压储气罐30左上端设有高压空气进气总孔31,并且在高压空气进气总孔31上安装有高压空气进气总管32。高压储气罐30的右上端设有高压空气排气总孔33,并且在高压空气排气总孔33上安装有高压空气排气总管34。高压空气排气总管34上还设有总阀35。高压空气排气总管34的末端分支成五根高压空气排气支管,分别为:第一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第二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7、第三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8、第四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9,第五高压空气排气支管40。高压储气罐30上端的中部设有安全阀41。高压储气罐30右下方设有排污管42,并且在排污管42上设有排污开关43。
请看图1或图1-1或图1-2或图3或图4,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方设有由两组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啮合组成的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和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气缸200上的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和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呈“V”形排列安装。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的后下端设有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并且接通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回油总管221,又分别接通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则接通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的后下端设有一根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并且接通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前方的主动轴710上安装有皮带轮720。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前方的主动轴810上安装有皮带轮820。气缸200的左上方设有发电机600,并且在发电机600的转子轴610上安装有皮带轮620。叶轮100的主轴110上安装有皮带轮111。一根环形皮带112将皮带轮111、皮带轮720、皮带轮820,皮带轮620连接在一起。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方的主轴110上设有带外齿114的飞轮113。气缸200后方的左上角设有接通电源开关的启动器900。气缸200后方右上角设有高压燃油泵1000。启动器900的转子轴910上设有齿轮920。高压燃油泵1000的主轴1010上设有齿轮1020。齿轮920和齿轮1020分别和飞轮113的外齿114啮合。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方的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的后侧面设有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40,并且接通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管730。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前端的另一个侧面设有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50。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前端一侧设有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01。引流管760分别将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50和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空气进气孔801连通。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后端另一侧面设有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30,并且连通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840。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840,则连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左上端的高压空气进气总管32。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当气缸200后方左上角的启动器900通电启动运转后,由启动器转子轴910上的齿轮920带动飞轮113旋转。飞轮113又通过飞轮外齿114带动高压燃油泵齿轮1020旋转。高压燃油泵齿轮1020,则通过高压燃油泵轴1010带动高压燃油泵1000对外输出高压燃油。与此同时,飞轮113又通过主轴110传动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内的叶轮100旋转。气缸200前端主轴110又传动主轴的皮带轮111旋转。皮带轮111则通过环形皮带112,分别驱动皮带轮720、皮带轮820,皮带轮620同时旋转。皮带轮720通过主动轴710带动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700工作。皮带轮820通过主动轴810带动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工作。皮带轮620则通过发电机转子轴610带动发电机600对外输出电能。外界空气从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管730,经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40进入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中。经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分别通过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50、引流管760、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01,然后进入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中。经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由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30、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840、图3高压储气罐30左上端的高压空气进气总管32,最后排入高压储气罐30中备用。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经换热后的低温润滑油在电动油泵55的驱动下,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成三路,分别引入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润滑和循环。其中一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别经图1-2叶轮100中部主轴110左端的第一输油孔101、连杆111、第一环形隔板130、油孔134,然后流入第一润滑油槽132中。第一润滑油槽132中的润滑油,又由气道一170中叶片171中的油路进入第二润滑油槽142中。其中二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别经图1-2叶轮100中主轴110右端的第二输油孔102、连杆111、第四环形隔板160、油孔164,然后进入第四润滑油槽162中。第四润滑油槽162中的润滑油,经气道三190中叶片191中的润滑油路进入第三润滑油槽152中。第三润滑油槽152中的润滑油,经气道二180中叶片181中的油路进入第二润滑油槽142中汇合。第二润滑油槽142中的润滑油,分别经气缸200上的润滑油回油管220、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4,然后返回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换热后再形环。其中三路润滑油由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别经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上端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然后流入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中循环润滑。经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循环润滑后的润滑油转入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中继续循环。循环后高温的润滑油,由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后端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分别经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最后返回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换热再循环。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润滑油分别通过各环形润滑油槽和各叶片中的多个油孔对叶轮和气缸接触面达到充分的润滑,减少了该热机的摩擦阻力。另一方面润滑油又对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内部元件进行了润滑,并且还对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中的高压空气进行了降温,达到了等温压缩的目的。
请看图2或图3或图1-2或图4,图2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方设有一组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00,该同轴二经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00,分别由曲轴箱501、安装在曲轴箱501中的曲轴510,安装在曲轴箱501上并与曲轴510相连的六台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组成。六台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又分为三台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和三台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其中一组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为: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20、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30、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40。其中另一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为: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图2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左上方设有发电机600。曲轴箱501中部的曲轴510端安装有皮带轮511。发电机600转子轴610端安装有皮带轮620,叶轮100中主轴110端安装有皮带轮111。环形皮带112,分别将皮带轮511和皮带轮620以及皮带轮111连接在一起。曲轴箱501前端下方设有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分别接通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润滑油进油管。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成三路,分别接通曲轴箱501后端下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图1-2叶轮100内主轴110两端的第一输油孔101,第二输油孔102。曲轴箱501上前端左侧的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2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21。曲轴箱501上前端中部的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3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31。曲轴箱501上前端右侧的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4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41。曲轴箱501上后端左侧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51。曲轴箱501上后端中部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61。曲轴箱501上后端右侧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上方的正面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70。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20上方的背面,接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22,并且连通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正面上端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51。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背面上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52,并且接通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30背面上端,接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32,并且连通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正面上端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61。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背面上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62,并且连通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40背面上端,接有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42,并且连通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正面上端的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71。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背面上端,设有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72,并且连通二级空气压缩总管580。当图2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启动后,其叶轮100中主轴110传动皮带轮111旋转,并且通过环形皮带112,分别驱动皮带轮511和皮带轮620旋转。此时发电机600开始对外输出电流。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00开始同步运转。空气从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21,进入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20中。被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20压缩后的空气,分别经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22、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51,然后排入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中。被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50再次压缩后的高压空气,经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52排入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中。空气从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31,进入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30中。被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30压缩后的空气,分别经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32、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61,然后排入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中。被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60再次压缩后的高压空气,经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62,排入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中。空气从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41,进入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40中。经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40压缩后的空气,分别经一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42、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571,然后排入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中。被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70再次压缩后的高压空气,经二级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572,排入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中。二级压缩空气总管58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经图3高压储气罐30左上端的高压空气进气总管32、高压空气进气总孔31,然后排入高压储气罐30中备用。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经换热后的低温润滑油在电动油泵55的泵力驱动下,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成三路输入图2叶轮气缸活塞式发动机中循环润滑。其中一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进入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压缩机500中的曲轴箱501中。曲轴箱501中循环润滑各配件后的高温润滑油,分别由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然后流入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其中另二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分别经图1-2叶轮100的主轴110左端的第一输油孔101、主轴110右端的第二输油孔102,然后进入气缸200内部循环。气缸200内循环后的高温润滑油,由图1-2叶轮100中的第二润滑油槽142流出气缸200外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汇合。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的高温润滑油,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返回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换热再循环。
请看图7,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中,主轴61连同转子62偏心配置在气缸60内。转子62外沿圆周范围内均匀地开有多个径向的凹槽63,并且每个凹槽63中均装有能沿径向自由滑动的滑片64。由于转子62在气缸60内偏心配置,气缸60内壁与转子62外表面间构成一个月牙空间65。转子62旋转时,多个滑片64受离心力的作用从多个凹槽63甩出,其端部紧贴在气缸60内圆壁面上。月牙形空间65被多片滑片64分隔成若干个扇形的基元容积68。在转子62开始旋转时,空气从进气孔66持续进入基元容积68,这时每个基元容积68将由最小容积逐渐变大,直到最大值,再由最大值逐渐变小,变到最小值,最后压缩空气从排气孔67排出。
请看图8或图7或图1-2或图3或图4。图8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方由前往后依次安装有由同一根主轴61串联的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2、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气缸200的左上方设有发电机600。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前方的主轴61上设有皮带轮94。图8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叶轮100的主轴110上安装有皮带轮111。发电机600中的转子轴610上安装有皮带轮620。环形皮带112,分别将皮带轮111和皮带轮94以及皮带轮620连接在一起。图8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的气缸60上,分别设有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66和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67。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66和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67,分别对应图7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中,气缸60内的月牙空间65中首尾两个不同的基元容积68。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2的气缸70上,分别设有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6和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7。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6和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7,分别对应气缸70内月牙空间中首尾两个不同的基元容积。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的气缸80上,分别设有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6和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7。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6和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7,分别对应气缸80内月牙空间中首尾两个不同的基元容积。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66上接通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管69。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67和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6之间设有第一引流管71相连接。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7和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6之间设有第二引流管81相连接。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7接通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88。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的下端设有一根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并且接通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的下端设有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分别接通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方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和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2以及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中的润滑油均对流相通。图8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叶轮100在气缸200中运转的工作状态下。叶轮100的主轴110上皮带轮111驱动环形皮带112运转,并且带动皮带轮94和皮带轮620旋转。此时发电机600对外输出电流。三组同轴串联的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同步运转。外界空气分别经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管69和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66,然后进入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中。经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中压缩后的空气,分别经气缸60上的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67、第一引流管71、气缸70上的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76,然后进入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2中。经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2中二次压缩的空气,分别经气缸70上的二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77、第二引流管81、气缸80上的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进气孔86,然后进入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中。经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中被三次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气缸80上的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孔87、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88、图3高压储气罐30左上端的高压空气进气总管32、高压空气进总孔31,最后排入高压空气储气罐30中备用。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换热后的低温润滑油经电动油泵55的泵力作用下,润滑油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然后分成三路进入图1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循环。其中二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4,分别经图1-2叶轮100中主轴两端的第一输油孔101、第二输油孔102,然后进入气缸200内循环。图1-2叶轮100中循环后的高温润滑油统一在第二润滑油槽142中汇合,然后流出气缸200上的润滑油回油管220中。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另一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经图8滑片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端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然后进入一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1中循环。经三组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中循环后的高温润滑油,分别由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93的气缸80下端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780、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最后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进行换热再循环。采用同轴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作为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供气设备的优点是:工作部件少、结构简单、运转平稳、压缩空气效率高,由于该滑片式压缩机属于没有气阀的连续进气和压缩过程,所以产气量大,符合该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的气配要求。采用第一保温式换热器以及其中的油泵对图8叶轮气缸滑片式发动机中供应润滑油,具有供油稳定和换热的双重功能。有利于润滑油再循环和能源回收利用再做功。
请看图5或图1,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上设有大小头管状的燃烧室300,并且在燃烧室300的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图5燃烧室300内设有大小头管状的火焰筒320。燃烧室300和火焰筒320之间设有大小头管状的夹层筒310。燃烧室300大头端设有具有保温功能的燃烧室端盖340。燃烧室端盖340圆内设有一组围成圆形的多个螺孔342,并且用螺丝固定在燃烧室300的大头端。夹层筒310大头端活接有夹层筒端盖330。火焰筒320大头端活接在夹层筒端盖330上。夹层筒端盖330圆内设有一排围成圆形的多个螺孔333,并且燃烧室端盖340上同样设有一排相匹配的多个螺孔341,然后用多个螺丝将其固定。燃烧室300和夹层筒310之间设为间隔一301。间隙一301下端的喷口处设为间隙一喷口302。夹层筒310和火焰筒320之间设为间隙二311。间隙二311下端的喷口设为间隙二喷口312。火焰筒320内部设为火焰筒腔321。火焰筒腔321下端设为火焰筒腔喷口322。燃烧室端盖340和夹层筒端盖330之间设为间隙三331。夹层筒端盖330圆内均匀地设有一排围成圆形的多个椭圆孔332,并且分别和间隙二311相通。燃烧室端盖340的圆心位置设有一个接通电源开关的火花塞350,并且通过螺孔分别穿越燃烧室端盖340和夹层筒端盖330插入火焰筒腔321中。
请看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的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上,设有第一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41。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一高压空气管360,并且穿越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第一三通接头363,第一高压空气管360安装在第一三通接头363的上端。间隙三331中第一三通接头363的下端设有第一空燃喷嘴361,并且穿越夹层筒端盖330的螺孔插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空气管360上设有第一高压空气调节阀36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一高压燃油管370,并且穿越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一根一端带弯头的第一连接管371,第一连接管371左端接通第一三通接头363右端的一个接口,第一连接管371右端带弯头接通第一高压燃油管370。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上设有第一高压燃油调节阀37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第二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51,并且接通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二高压空气管38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第二三通接头383,并且将第二高压空气管380接通第二三通接头383的上端。第二三通接头383的下端设有第二空燃喷嘴381,并且穿越夹层筒端盖330上的螺孔插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空气管380上设有第二高压空气调节阀38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二高压燃油管39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一根一端带弯头的第二连接管391,第二连接管391左端接通第二三通接头383右端的一个接头,第二连接管391右端带弯头接通第二高压燃油管390,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上设有第二高压燃油调节阀392。
请看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的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上设有第三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61。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三高压空气管40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第三三通接头403,并且第三高压空气管400接通第三三通接头403的上端。第三三通接头403的下端设有第三空燃喷嘴401,并且穿越夹层筒端盖330上的螺孔插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空气管400上设有第三高压空气调节阀40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三高压燃油管41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一根一端带弯头的第三连接管411,第三连接管411左端接通第三三通接头403右端的一个接头。第三连接管411右端带弯头接通第三高压燃油管410。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上设有第三高压燃油调节阀41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的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上设有第四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71。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四高压空气管42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第四三通接头423。第四高压空气管420接通第四三通接头423上端的一个接头。第四三通接头423的下端设有第四空燃喷嘴421,并且穿越夹层筒端盖330上的螺孔插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空气管420上设有第四高压空气调节阀422。燃烧室端盖340上设有第四高压燃油管430,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340上的螺孔插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设有一根一端带弯头的第四连接管431,第四连接管431左端接通第四三通接头423右端的一个接头,第四连接管431右端带弯头接通第四高压燃油管430。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上设有第四高压燃油调节阀432。由于燃烧室和燃烧室端盖上均设有保温材料,减少了燃烧室内的热传导损耗,能让更多的热能转化为有用功。又因为燃烧室内设有间隙一和间隙二以及间隙三,所以可形成了至少一至二层高压空气对流层,既能让燃烧室承压不受热,又能让火焰筒受热不承压。从而克服了制造材料受限的特点。与此同时又能将间隙三和间隙二以及间隙一中吸收的大量热能用于做功,提高了热效率。由于燃烧室设为大小头管状并且在燃烧室大头端设有燃烧室端盖,因此便于燃烧室端盖上安装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等。由于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空气管上设有高压空气调节阀,每一根高压燃油管上设有高压燃油调节阀。因此能够调节出火焰筒腔中,每个空燃喷嘴中空气和燃油的最佳空燃比,达到空气和燃油完全燃烧的目的。
请看图6或图5或图5-1或图5-2或图3或图4或图1或图1-1。图6空燃开关1100是控制图5燃烧室300工作的一个装置。图6空燃开关1100由一组螺纹锥高压空气阀1101和多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以及多个高压燃油管球阀共同组成,并且由一个圆盘1120连接一个活塞缸1127中的翘舌型活塞1128等连接装置控制。螺纹锥高压空气阀1101由螺纹锥1118旋转套装在螺纹锥套1117中组成。螺纹锥1118由一根圆柱体加工而成,其上段加工成较小的圆棒1121,其中段加工成稍大的圆柱体1115,其下段加工成圆锥体1112。螺纹锥1118上段的圆棒1121上设有一段螺丝和螺帽1119。螺纹锥1118中段的圆柱体1115上段开有螺纹1103。圆柱体1115下段则开有多道档环槽1113,并且安装有匹配的档环。螺纹锥套1117由一段圆管1114活接在一个圆锥套1107的底边组成。该圆管1114内壁的上段加工有螺纹1116,其圆管1114内壁的下段则为缸套1135。螺纹锥1118自上而下并旋转装配在螺纹锥套1117中共同组成螺纹锥高压空气阀1101。螺纹锥高压空气阀1101中,其螺纹锥1118上端的圆棒1121自下而上垂直穿越一个外沿带齿槽1136的圆盘1120圆心中,并且插入第二支撑架1125上的一个轴承1122中,然后用螺帽1119将圆棒1121和圆盘1120固定。螺纹锥套1117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02上。螺纹锥套1117中的锥尖1109端设有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并且和螺纹锥腔1110相通。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接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右上端的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螺纹锥套1117中圆锥套1107的中部左右端,分别设有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和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和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分别和螺纹锥腔1110相通。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接通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52。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接通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后端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右上方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251。图6空燃开关1100中,圆盘1120右侧设置有一个活塞缸1127,并且用垫片1126和垫片1133锁定在第二支撑架1125的下方。活塞缸1127内部设有一个右端活接一根拉杆1134的翘舌型活塞1128。活塞缸1127左下方安装有一个卷簧1104。卷簧1104中带齿的弹簧片1123拉长后绕过圆盘1120外沿的齿槽1136,然后穿越活塞缸孔1124,并且活接在翘舌形活塞1128的左端。从活塞缸下壁1105的第一弹簧片1129左端的固定点1向右开始,分别在活塞缸下壁1105均匀地设置了四个垂直于活塞缸下壁1105的小活塞缸。该四个小活塞缸分别为:第一小活塞缸3、第二小活塞缸6、第三小活塞缸9和第四小活塞缸12,并且每个小活塞缸底部的中间均设有一个小孔。第一小活塞缸3中设有第一小活塞2,并且第一小活塞2下端连接有一根第一小活塞杆27。第一小活塞杆27自上而下穿越第一小活塞缸3底部的孔中。第一小活塞2左上角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第一弹簧片1129,并且将第一弹簧片1129另一端固定在活塞缸下壁1105的固定点1上。第一小活塞杆27下端活接在第一“匚”形双控阀杆13的中部。第一“匚”形双控阀杆13的左端连接在第一高压空气管球阀14上。第一高压空气管球阀14上端接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右上方的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7。 第一高压空气管球阀14下端接通第一高压空气管360。第一高压空气管360又分支成一根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它们分别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空气管360和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第一“匚”形双控阀杆13的右端连接在第一高压燃油管球阀15上。第一高压燃油管球阀15下端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则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第一高压燃油管球阀15上端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则接通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1000。第二小活塞缸6中设有第二小活塞5,并且第二小活塞5下部连接有第二小活塞杆28。第二小活塞杆28自上而下穿越第二小活塞缸6底部的孔中。第二小活塞5左上角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第二弹簧片4,并且将第二弹簧片4另一端固定在活塞缸下壁1105的固定点1130上。第二小活塞杆28下端活接在第二“匚”形双控阀杆16的中部。第二“匚”形双控阀杆16的左端连接在第四高压空气管球阀17上。第四高压空气管球阀17上端接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右上方的第三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8。第四高压空气管球阀17下端接通第四高压空气管420。第四高压空气管420又分支成一根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它们分别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空气管420和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第二“匚”形双控阀杆16的右端连接在第四高压的燃油管球阀18上。第四高压燃油管球阀18下端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第四高压燃油管球阀18上端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则接通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1000。第三小活塞缸9中设有第三小活塞8,并且第三小活塞8下端连接有第三小活塞杆26。 第三小活塞杆26自上而下穿越第三小活塞缸9底部的孔中。第三小活塞8左上角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第三弹簧片7,并且将第三弹簧片7另一端固定在活塞缸下壁1105的固定点1131上。第三小活塞杆26下端活接在第三“匚”形双控阀杆19的中部。第三“匚”形双控阀杆19的右端连接在第二高压空气管球阀21上。第二高压空气管球阀21上端接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右上方的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9。第二高压空气管球阀21下端接通第二高压空气管380,第二高压空气管380又分支成一根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它们分别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空气管380和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第三“匚”形双控阀杆19的左端连接在第二高压燃油管球阀20上。第二高压燃油管球阀20下端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连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第二高压燃油管球阀20上端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则接通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1000。第四小活塞缸12中设有第四小活塞11。第四小活塞11下端连接有第四小活塞杆25。第四小活塞杆25自上而下穿越第四小活塞缸12底部的孔中。第四小活塞11左上角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第四弹簧片10。第四弹簧片10另一端固定在活塞缸下壁1105的固定点1132上。第四小活塞杆25下端活接在第四“匚”形双控阀杆24的中部。第四“匚”形双控阀杆24的右端连接在第三高压空气管球阀23上。第三高压空气管球阀23上端接通图3高压储气罐30右上方的高压空气排气支管40。第三高压空气管球阀23下端接通第三高压空气管400。第三高压空气管400又分支成一根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它们分别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空气管400和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第四“匚”形双控阀杆24的左端连接在第三高压燃油管球阀22上。第三高压燃油管球阀22下端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接通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第三高压燃油管球阀22上端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则接通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1000。由于空燃开关中,螺纹锥腔容积大小可由圆盘带动的螺纹锥和螺纹锥套之间的螺丝和螺母通过旋转来调节。螺纹锥腔容积的改变则可调节通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高压空气的流量大小和通断,以便精准控制高压空气通往各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参与辅助吸热做功过程,达到该热机适应不同负荷的气配要求。由于空燃开关中卷簧中拉出带齿的弹簧片环绕在圆盘外沿的齿槽中,因此拉杆带动活接在翘舌形活塞左端的弹簧片往复运动时,弹簧片不会和圆盘外沿面打滑,提高了稳定性。由于空燃开关中一根拉杆拖动一个活塞缸中的翘舌形活塞,分别逐个挤压或逐个放松安装在该活塞缸中的每一个弹簧片。每一个弹簧片又连接小活塞缸中的小活塞。每一个小活塞下端又通过小活塞杆连接一个“匚”形双控阀杆,分别控制多组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从而达到控制燃烧室中火力大小和火力通断为目的。因此该方案设计巧妙且实用并符合该发动机的工作要求。由于空燃开关中,其活塞缸中的活塞缸下壁从第一弹簧片左端的固定点向右开始最多可设置十个小活塞缸。每个小活塞缸中均安装有一个小活塞连接一个“匚”形双控阀杆,分别可控制十组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因此该设计方案能满足该热机不同动力的匹配要求。由于空燃开关中,翘舌形活塞底面边长和活塞缸中各小活塞缸间隔距离总和相等。因此该方案具有精准控制各小活塞的运动规律且不易发生小活塞动作失控现象,达到按需向燃烧室供油供气的目的。由于空燃开关中,多个“匚”形双控阀杆控制的多个高压空气管球阀和高压燃油管球阀,分别对应于控制燃烧室中的每一组空燃喷嘴和附加高压空气喷嘴的喷射顺序为交叉点穴式。因此多个空燃喷嘴能在火焰筒腔中依次均匀地喷射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燃烧时不容易产生偏温现象。每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由能对燃烧室内管部件同时降温,既保护了燃烧室内各元件免受烫伤,又能将一部分逃逸的热能重新回收利用于做功。提高了热效率。
请看图6或图3或图5或图5-1或图5-2或图1或图1-1或图1-2或图1-3。图6的空燃开关1100中,当活塞缸1127中翘舌型活塞1128不受右端拉杆1134拉力作用时,由卷簧1104回缩力的作用通过弹簧片1123带动圆盘1120做自西向东旋转。此时翘舌型活塞1128受弹簧片1123回缩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至活塞缸孔1124止点位置。与此同时,圆盘1120又带动连接螺纹锥1118的圆棒1121自西向东旋转。与此同时螺纹锥1118自西向东旋转下行,其螺纹锥1118下端的圆椎体1112与螺纹锥套1117中的圆锥套1107密封,此时螺纹锥腔1110则处于闭合状态。当拉杆1134拖动活塞缸1127中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运动一段距离,翘舌形活塞1128踩压住第一弹簧片1129时,第一弹簧片1129带动第一小活塞2连同第一小活塞杆27下行。此时第一“匚”形双控阀杆13受到第一小活塞杆27推力作用而向下旋转一个角度。第一高压空气管球阀14和第一高压燃油管球阀15将同时受力而被开启。图3高压储气罐30中的高压空气,则从第二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7经第一高压空气管球阀14流入第一高压空气管360中。第一高压空气管360中的高压空气又分支进入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中,然后它们分别经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空气管360和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进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第一高压空气管360中的高压空气,又经第一三通接头363进入第一空燃喷嘴361中。间隙三331中第一附加高压空气管440中的高压空气,则经第一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41喷入间隙三331中。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方右上角高压燃油泵1000中的高压燃油,分别经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第一高压燃油管球阀15、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燃油管370、间隙三331中带弯头的第一连接管371、第一三通接头363,最后进入第一空燃喷嘴361中和来自于第一高压空气管36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混合在一起喷入火焰筒腔321中。图5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火花塞350通电后对火焰筒腔321中的混合气体点火燃烧。通过调节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一高压空气调节阀362和第一高压燃油调节阀372,能够成功调节第一空燃喷嘴中空气和燃油的最佳空燃比,达到空气和燃油完全燃烧的目的。图5燃烧室300的火焰筒腔321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经火焰筒腔喷口322,然后从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喷入,从而推动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一170的多片叶片171旋转对外做功。图5-1燃烧室300中,由第一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41喷入间隙三331中的高压空气,分别从夹层筒端盖330圆内的多个椭圆孔332和夹层筒端盖330外沿,然后进入间隙二311和间隙一301中。高压空气在间隙三331中和间隙二311中以及间隙一301中,充分吸收夹层筒端盖330表面和火焰筒320表面以及夹层筒310表面的传导热而进一步增温增压。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图5燃烧室300中的间隙二喷口312和间隙一喷口302,然后喷入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中,并且和燃烧完毕的高温燃气共同混合进再一步吸热增压,最后共同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一170中推动多片叶片171助力做功。当气道一170中的高温高压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运转接近一周时。燃气和空气混合物,分别经气缸200上的第一排气孔211、第一导流管230,然后从第二喷气孔212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二180中,推动多片叶片181对外做功。当气道二180中的高压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运转接近一周时,又分别经气缸200上的第二排气孔213、第二导流管240,然后由第三喷气孔214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三190中,进一步推动多片叶片191对外做功。当气道三190中再次做功降温降压后的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运转至接近一周时,由气缸200后方的第三排气孔215排入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换热。经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换热后的低温低压废气,则由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右下方的废气排放管253排出外界。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其气缸200内循环润滑并吸热后的高温润滑油,由图1-2叶轮100中的第二润滑油槽142流出气缸200外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中和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中润滑油路相通。一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700中的润滑油,分别经保温式润滑油排油总管780、气缸200上的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221,然后进入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并和来自气缸200内的高温润滑油汇合。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220中的润滑油,又经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左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进油管51,最后流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进行换热。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换热后的低温润滑油在电动油泵55泵力作用下分三路返回再循环。其中一路润滑油,由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54,经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图1-2叶轮100两端的第一输油孔101和第二输油孔102进入气缸200内再循环。其中二路润滑油经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端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781,然后返回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800内重复循环使用。这样既有利于热能的回收利用,又有利于润滑油的重复利用。
图6空燃开关1100中,当拉杆1134牵引活塞缸1127中的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踩压住第一弹簧片1129的同时,翘舌形活塞1128又拖动绕过圆盘1120外沿齿槽1136的弹簧片1123拉伸。圆盘1120受弹簧片1123扭力作用,并且通过圆棒1121带动固定在圆盘1120圆心位置的螺纹锥1118自东向西旋转一个角度。此时圆锥体1112受力旋转上升,并且和圆锥套1107之间形成了螺纹锥腔1110。图3高压储气罐3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一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然后进入螺纹锥腔1110中。螺纹锥腔111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方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52,然后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高温润滑油中的余热,并且进一步增加温度和压强,然后又分别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最后排入第二导流管240中和燃气充分混合,并且进一步吸热增加压强。第二导流管240中的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合物,从气缸200上的第三喷气孔214喷入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三 190中,进一步推动多片叶片191运转,从而输出更多的功。与此同时,图6空燃开关1100的螺纹锥腔111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251,然后排入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第三排气孔215中做功完成后的余热,并且进一步升温增压。增压后的燃气又分别经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252、气缸200上的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然后排入第一导流管230中和燃气混合,并且进一步吸收燃气中的热能增温增压。最后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又从气缸200上的第二喷气孔212喷入图1-2叶轮100中,推动气道二180中多片叶片181助力做功。
图6空燃开关1100中,当拉杆1134拖动活塞缸1127中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继续运动并踩压住第二弹簧片4时,第二弹簧片4带动第二小活塞5连同第二小活塞杆28下行。第二“匚”形双控阀杆16受到第二小活塞杆28推力作用而向下旋转一个角度,此时第四高压空气管球阀17和第四高压燃油管球阀18受力将同时开启。图3高压储气罐3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由第三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8、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四高压空气管球阀17,然后流入第四高压空气管420中。第四高压空气管420中的高压空气又分支进入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中,然后它们分别经过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空气管420和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进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第四高压空气管420中的高压空气,经第四三通接头423进入第四空燃喷嘴421中。间隙三331中第四附加高压空气管470中的高压空气,则经第四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71喷入间隙三331中。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方右上角高压燃油泵1000中的高压燃油,分别经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第四高压燃油管球阀18、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四高压燃油管430、间隙三331中带弯头的第四连接管431、第四三通接头423、最后进入第四空燃喷嘴421中并和来自第四高压空气管42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混合。第四空燃喷嘴421中的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混合物喷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进一步增加火焰筒腔321中的温度和压强。火焰筒腔321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分别经图5燃烧室300中火焰腔筒喷口322、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然后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一170中,进一步推动多片叶片171对外做功。通过调节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端的第四高压空气调节阀422和第四高压燃油调节阀432,则可以调节第四空燃喷嘴421中的最佳空燃比,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图5-2燃烧室300中,第四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71喷入间隙三331中的高压空气,分别从夹层筒端盖330圆内的多个椭圆孔332和夹层筒端盖330外沿进入间隙二311和间隙一301中。高压空气在间隙三331中和间隙二311中以及间隙一301中充分吸收夹层筒端盖330表面和火焰筒320表面以及夹层筒310表面的传导热,然后又分别经图5燃烧室300内的间隙二喷口312和间隙一喷口302喷入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中,并且和燃烧完毕的高温燃气共同混合进一步吸热增温增压,最后喷入图1-2的叶轮100中推动气道一170中的多片叶片171对外做功。
图6空燃开关1100中,拉杆1134继续牵引活塞缸1127中的翘舌型活塞1128向右踩压住第二弹簧片4的同时,翘舌形活塞1128又拖动绕过圆盘1120外沿齿槽1136的弹簧片1123继续拉伸。圆盘1120受弹簧片1123扭力作用,并且带动固定在圆盘1120圆心位置的螺纹锥1118又继续自东向西旋转一个角度。此时圆锥体1112继续受力旋转上升,并且和圆锥套1107之间形成了容积更大的螺纹锥腔1110。图3高压储气罐3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一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然后进入螺纹锥腔1110中。螺纹锥腔111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52,然后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高温润滑油中的余热并进一步增温增压,然后分别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进入第二导流管240中,并且和燃气再次充分混合,进一步吸热增温增压。第二导流管240中的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合物,最后由气缸200上的第三喷气孔214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三190中,推动多片叶片191运转并输出更多的功。与此同时,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螺纹锥腔111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251,然后排入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第三排气孔215中做功完成后的余热继续增温增压,又分别经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252、气缸200上的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然后排入第一导流管230中并和燃气再次混合,进一步吸收燃气中的热能增温增压。第一导流管230中的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合物,最后从气缸200上的第二喷气孔212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二180中,推动气道二180中多片叶片181对外输出更多的功。
图6空燃开关1100中,当拉杆1134拖动活塞缸1127中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继续运动,并且踩压住第三弹簧片7时,第三弹簧片7带动第三小活塞8连同第三小活塞杆26下行。第三“匚”形双控阀杆19受到第三小活塞杆26推力作用而向下旋转一个角度,此时第二高压空气管球阀21和第二高压燃油管球阀20将同时受力被开启。图3高压储气罐30中的高压空气从第四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9,经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二高压空气管球阀21,然后流入第二高压空气管380中。第二高压空气管380中的高压空气又分支进入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中,然后它们分别经过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空气管380和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进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第二高压空气管380中的高压空气经第二三通接头383进入第二空燃喷嘴381中。间隙三331中,第二附加高压空气管450中的高压空气,则经第二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51喷入间隙三331中。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方右上角高压燃油泵1000中的高压燃油,分别经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第二高压燃油管球阀20、图5-1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二高压燃油管390、间隙三331中带弯头的第二连接管391、第二三通接头383,然后进入第二空燃喷嘴381中和来自第二高压空气管38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混合。第二空燃喷嘴381中的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混合物喷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进一步增加火焰筒腔321中的温度和压强。图5燃烧室300的火焰筒腔321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经火焰筒腔喷口322,然后从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喷入,从而推动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一170中的多片叶片171对外做功。图5-1燃烧室300中通过调节燃烧室端盖340上端的第二高压空气调节阀382和第二高压燃油调节阀392,则可以调节出第二空燃喷嘴381中的最佳空燃比,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图5-1燃烧室300中,从第二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51喷入间隙三331中的高压空气,分别从夹层筒端盖330圆内的多个椭圆孔332和夹层筒端盖330外沿进入间隙二311和间隙一301中。高压空气分别在间隙三331中和间隙二311中以及间隙一301中充分吸收夹层筒端盖330表面和火焰桶320表面以及夹层筒310表面的传导热进一步升高温度和压强,又分别经图5燃烧室300中的间隙二喷口312和间隙一喷口302喷入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中,并且和燃烧完毕的高温燃气再次混合并进一步吸热增压。最后从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喷入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一170内,推动多片叶片171对外做功。
图6空燃开关1100中,拉杆1134继续牵引活塞缸1127中的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踩压住第三弹簧片7的同时,翘舌形活塞1128又拖动绕过圆盘1120外沿齿槽1136的弹簧片1123再次拉伸。圆盘1120受弹簧片1123扭力作用,并且带动固定在圆盘1120圆心位置的螺纹锥1118再次自东向西旋转一个角度。此时圆锥体1112继续受力旋转上升,并且和圆锥套1107之间形成的螺纹锥腔1110容积进一步扩大。图3高压储气罐3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一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然后排入螺纹锥腔1110中。螺纹锥腔111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52,然后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高温润滑油中的余热并进一步增温增压,又分别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然后进入第二导流管240中并和燃气再次充分混合而进一步吸热增温增压。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和物,由气缸200上的第三喷气孔214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三190中,推动多片叶片191助力做功。与此同时,图6空燃开关1100的螺纹锥腔111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251,然后排入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第三排气孔215中做功完成后的余热,并且继续增温增压。进一步升压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252、气缸200上的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然后排入第一导流管230中并与燃气再次混合,进一步吸收燃气中的热能增压。增压后的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又从气缸200上第二喷气孔212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二180中,推动多片叶片181对外输出更多的功。
图6空燃开关1000中,当拉杆1134拖动活塞缸1127中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继续运动,并且踩压住第四弹簧片10时,第四弹簧片10带动第四小活塞11连同第四小活塞杆25下行。第四“匚”形双控阀杆24受到第四小活塞杆25推力作用而向下旋转一个角度,此时第三高压空气管球阀23和第三高压燃油管球阀22受力同时被开启。图3高压储气罐30中的高压空气,分别从第五高压空气排气支管40、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三高压空气管球阀23,然后进入第三高压空气管400中。第三高压空气管400中的高压空气又分支进入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中,它们分别通过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空气管400和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进入间隙三331中。间隙三331中第三高压空气管400中的高压空气经第三三通接头403进入第三空燃喷嘴401中。间隙三331中第三附加高压空气管460中的高压空气,则经第三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61喷入间隙三331中。图1-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方右上角高压燃油泵1000中的高压燃油,分别经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第三高压燃油管球阀22、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的第三高压燃油管410、间隙三331中带弯头的第三连接管411、第三三通接头403,然后进入第三空燃喷嘴401中,并且和来自第三高压空气管40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混合。最后第三空燃喷嘴401中的高压空气和高压燃油混合物喷入火焰筒腔321中燃烧,又进一步增加火焰筒腔321中的温度和压强。火焰筒腔321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经图5燃烧室300中火焰筒腔喷口322,然后从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喷入,助力推动图1-2叶轮100中气道一 170中或气道二 180中或气道三190中的所有叶片做功。通过调节图5-2燃烧室300中,燃烧室端盖340上端的第三高压空气调节阀402和第三高压燃油调节阀412,则可以调节出第三空燃喷嘴401中的最佳空燃比,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图5-2燃烧室300中,从第三附加高压空气喷嘴461喷入间隙三 331中的高压空气,又分别从夹层筒端盖330圆内的多个椭圆孔332和夹层筒端盖330外沿进入间隙二311和间隙一301中。高压空气在间隙三331中和间隙二311中以及间隙一301中充分吸收夹层筒端盖330表面和火焰筒320表面以及夹层筒310表面的传导热,又分别经图5燃烧室300中间隙二喷口312和间隙一喷口302,然后喷入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中,并且和燃烧完毕的高温燃气共同混合更进一步吸热增压。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合物,又从气缸200上的第一喷气孔210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一170中,推动多片叶片171对外助力做功。
图6空燃开关1100中,拉杆1134继续牵引活塞缸1127中的翘舌形活塞1128向右踩压住第四弹簧片10的同时,翘舌形活塞1128又拖动绕过圆盘1120外沿齿槽1136内的弹簧片1123再次拉伸。圆盘1120受弹簧片1123扭力作用,并且带动固定在圆盘1120圆心位置的螺纹锥1118再次自东向西旋转至最大角度。此时圆锥体1112继续受力旋转上升至最高位置,并且和圆锥套1107之间形成容积最大的螺纹锥腔1110。图3高压储气罐3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一高压空气排气支管36、图6空燃开关1100中的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1108,然后进入螺纹锥腔1110中。螺纹锥腔1110中将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经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1111、图4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高压空气进气管52,然后排入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第一保温式换热器50中的高压空气充分吸收来自高温润滑油中的余热并进一步增温增压。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53、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上的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241,然后排入第二导流管240中和燃气再次充分混合,进一步吸热增加压强。最后高压空气和燃气混合物从气缸200上第三喷气孔214中喷入图1-2叶轮100的气道三190中,推动多片叶片191运转并输出更多的功。与此同时螺纹锥腔1110中又有更多的高压空气,分别由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1106、图1叶轮气缸螺杆式发动机中气缸200后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251,然后排入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第二保温式换热器250中的高压空气再次充分吸收来自第三排气孔215中做功完成后的余热继续增加压强。进一步升压后的高压空气,分别经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252、气缸200上的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231,然后引入第一导流管230中和燃气再次混合,进一步吸收燃气中的热能增加压强。增压后的燃气和高压空气混合物,又分别从气缸200上的第二喷气孔212喷入图1-2叶轮100中气道二180内,推动气道二180中多片叶片181对外输出更多的功。该热机属于内燃机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

Claims (8)

1.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包括一个两端和中部主轴相连的圆筒形叶轮安装在一个圆筒形的气缸内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气缸上的第一喷气孔上安装有一个燃烧室,并且该燃烧室连接有一组起控制作用的空燃开关;气缸外对应叶轮中第二润滑油槽位置的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上,安装有内设电动油泵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保温式润滑油回油管侧端,接有一根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保温式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回油总管,接通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中的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排油总管;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右下端,设有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第一保温式换热器润滑油排油管,分别接通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中的一根多级空气压缩机润滑油进油总管和叶轮中主轴两端的第一输油孔以及第二输油孔;气缸上第一导流管的一端和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和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气缸上的第三排气管上,设有第二保温式换热器;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右下端,设有废气排放管;气缸上第一保温式导流支管一端,接通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气缸上第二保温式导流支管一端,接通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左下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排气管;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气缸上端安装有一组多级空气压缩机,并且连接有一个用于储气的高压储气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空气压缩机,属于两根主动轴啮合两根从动轴的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空气压缩机,属于同轴二级六缸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空气压缩机,属于同轴二至三级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设为大小头管状,并且在燃烧室外表面设有保温材料;燃烧室内设有一个大小头管状的火焰筒,并且在燃烧室和火焰筒的夹层之间设有一个大小头管状的夹层筒;火焰筒内部设为火焰筒腔;燃烧室和夹层筒之间设为间隙一;夹层筒和火焰筒之间设为间隙二;夹层筒大头端活接有夹层筒端盖,并且火焰筒大头端活接在夹层筒端盖上;燃烧室大头端活接有保温式燃烧室端盖;燃烧室端盖和夹层筒端盖之间设为间隙三;夹层筒端盖圆内均匀地设有一组椭圆形的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分别和间隙二相通;夹层筒端盖活接在燃烧室端盖上;燃烧室端盖上均匀地设有多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气管,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间隙三中;间隙三中设有多个三通接头,并且将每一个三通接头的上端分别和对应的高压空气管接通;多个三通接头的下端分别对应接通多个空燃喷嘴;多个喷燃喷嘴又通过夹层筒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火焰筒腔中;间隙三中还设有多根一端带弯头的连接管,该多根连接管的弯头一端分别和对应的每根高压燃油管接通;该多根连接管另一端,分别和每一个三通接头侧面的一个接头接通;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空气管上均设有高压空气调节阀;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根高压燃油管上均设有高压燃油调节阀;燃烧室端盖上的每一组高压空气管和高压燃油管的旁边均另设有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并且通过燃烧室端盖上的多个螺孔插入间隙三中;间隙三中的每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上均安装有一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一组和燃烧室匹配的空燃开关,由一组螺纹锥高压空气阀和多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以及多个高压燃油管球阀共同组成,并且由一个圆盘连接一个活塞缸中的翘舌形活塞等装置控制;螺纹锥高压空气阀由螺纹锥和螺纹锥套组成;该螺纹锥上段加工成较小的圆棒,其中段加工成稍大的圆柱体,其下段加工成圆锥体;螺纹锥上段的圆棒上开有一段螺纹并配有螺帽;螺纹锥中段的圆柱体上段开有螺纹,其圆柱体下段则开有多道档环槽并安装有匹配的档环;螺纹锥套由一段圆管活接在一个圆锥套的底边组成;该圆管内壁的上段加工有螺纹;其圆管内壁的下段则为缸套;螺纹锥自上而下旋转装配在螺纹锥套中共同组成螺纹锥高压空气阀;螺纹锥高压空气阀中,其螺纹锥上端的圆棒自下而上垂直穿越一个外沿带齿槽的圆盘圆心中,并且插入第二支撑架的一个轴承中,然后用螺帽将圆棒和圆盘固定;圆盘下端的螺纹锥套则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螺纹锥套中圆锥套的锥尖端设有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并且和螺纹锥腔相通;螺纹锥阀高压空气进气管另一端,则接通高压储气罐右上端的一个高压空气排气支管;螺纹锥套中圆锥套的中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和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并且分别和螺纹锥腔相通;螺纹锥阀第一高压空气排气管,则接通第一保温式换热器右上端的第一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螺纹锥阀第二高压空气排气管,则接通第二保温式换热器右上端的第二保温式换热器高压空气进气管;圆盘右方设有一个活塞缸,并且锁定在第二支撑架的下方;活塞缸内部设有一个右端活接一根拉杆的翘舌形活塞;活塞缸左下方安装有一个卷簧,该卷簧中带齿的弹簧片拉长后绕过圆盘外沿齿槽,然后穿越活塞缸左端的活塞缸孔,并且活接在翘舌形活塞的左端;从活塞缸下壁的第一弹簧片左端的固定点向右开始,分别在活塞缸下壁均匀地设置了多个垂直于该活塞缸的小活塞缸,并且每个小活塞缸底部的中间均设有一个小孔;每个小活塞缸中均设有一个小活塞;每个小活塞下端均连接有一根小活塞杆;每个小活塞连同小活塞杆自上而下穿越小活塞缸孔;每个小活塞左上角连接有一片具有向上弹力的弹簧片,并且将每一片弹簧片另一端固定在每个小活塞缸左端的活塞缸下壁;每根小活塞杆下端活接在一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中部;每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一端连接在一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上;每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上端的高压空气管,则接通高压储气罐右上方的一根高压空气排气支管;每个高压空气管球阀下端的高压空气管,则分支成一根附加高压空气管,它们分别接通燃烧室中燃烧室端盖上对应的高压空气管和附加高压空气管;每个“匚”形双控阀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上;每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下端的高压燃油管,则连通燃烧室中燃烧室端盖上对应的高压燃油管;每个高压燃油管球阀上端的高压燃油管,则接通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气缸后端右上角的高压燃油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燃开关中,从活塞缸下壁的第一弹簧片左端的固定点向右开始,最多可设置达十个垂直于该活塞缸的小活塞缸,并且均在其中安装有一个一端接有小活塞杆的小活塞;十个小活塞杆的下端均活接在十个“匚”形双控阀杆的中部,分别可控制对应于燃烧室的十个高压空气管球阀和十个高压燃油管球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燃开关中,活塞缸中翘舌形活塞底面边长和多个小活塞缸间隔距离的总和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中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内火焰筒腔中一个空燃喷嘴和间隙三中的一个附加高压空气喷嘴的共同喷射过程为燃烧室中的一个工作排量;燃烧室中多个工作排量喷射顺序的递增或递减过程设为交叉点穴式,并且由空燃开关调控。
CN202111415046.6A 2021-11-25 2021-11-25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Pending CN113958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046.6A CN11395840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046.6A CN11395840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8408A true CN113958408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7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5046.6A Pending CN11395840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84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547A (zh) * 2022-08-15 2022-11-15 华北理工大学 基于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式制冷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5467803A (zh) * 2022-08-24 2022-12-13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喷射雾化增湿功能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547A (zh) * 2022-08-15 2022-11-15 华北理工大学 基于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式制冷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5342547B (zh) * 2022-08-15 2023-08-18 华北理工大学 基于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式制冷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5467803A (zh) * 2022-08-24 2022-12-13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喷射雾化增湿功能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设备
CN115467803B (zh) * 2022-08-24 2023-09-29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喷射雾化增湿功能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8408A (zh) 叶轮气缸组合发动机的辅助设备
US20100229806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surcharging and supraignition systems
CN106224088B (zh) 一种利用高压氢混合燃料驱动汽车的方法和动力系统
US9835066B2 (en)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improvements for natural gas conversions of EMD 2-cycle medium speed engines
CN105723076A (zh) 用于对置活塞发动机的冷起动策略
ES2453204A2 (es) Súper turbocompresor que tiene un transmisión de tracción de alta velocidad y una transmisión variable continua.
WO2008148256A1 (fr) Moteur à deux temps
CN111997747B (zh) 一种可回收氧气的零排放压燃式二冲程转子机及其控制方法
US4940029A (en) Turbocompounded two-stroke piston engines
WO2023103398A1 (zh) 一种压气做功装置及其双压式喷气发动机
CN111219249A (zh) 一种新型轮式发动机
CN113833562A (zh) 圆周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CN109944693A (zh) 一种发动机
CN1167207A (zh) 逆置(主轴置)燃烧室式双轴燃气轮机
CN203067082U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11120090B (zh) 一种储能式动力装置
CN202789098U (zh) 重型柴油机新型复合热力循环联合运行装置
CN103557070A (zh) 吸热式干冰发动机
CN112283746B (zh) 一种等容燃烧室及等容燃烧燃气轮机
CN109057966A (zh) 单缸螺旋气流发动机
CN102767428B (zh) 吸热式干冰发动机
CN205047297U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的分体式内燃机
CN109139245A (zh) 一种无曲轴的新型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831312A (zh) 组合机电发动机
CN100353042C (zh) 环形组合式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