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871B -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871B
CN103517871B CN201280022517.XA CN201280022517A CN103517871B CN 103517871 B CN103517871 B CN 103517871B CN 201280022517 A CN201280022517 A CN 201280022517A CN 103517871 B CN103517871 B CN 103517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emiconductor
present disclosure
solar cell
chemical formula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25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871A (zh
Inventor
朴哲凞
金兑训
朴德熙
高京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50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72523B1/ko
Publication of CN10351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cobalt,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9/00Selenium;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9/002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selenium or tellurium, more than one other element, with -O- and -OH not being considered as an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10/85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 H10N10/851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comprising inorganic compositions
    • H10N10/852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comprising inorgani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ellurium, selenium or sulfu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10/85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 H10N10/851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comprising inorganic compositions
    • H10N10/853Thermoelectric active materials comprising inorgani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rsenic, antimony or bismu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或用作热电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InxCo4Sb12-zSez,其中0<x≤0.5,0<z≤2。

Description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或用作热电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申请要求在韩国于2011年5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45348、于2011年5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45349、于2011年5月2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49609和于2012年5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50394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化合物半导体并非例如硅和锗的单一元素,而是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复合元素用作半导体的化合物。多种化合物半导体已经被开发出并使用于许多领域中。例如,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于利用Peltier效应的热电转换装置、利用光电转换效应的发光装置(如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或者太阳能电池等。
在这些用途中,热电转换装置可以应用于热电转换发电或热电转换冷却等。此处,在热电转换发电中,利用向热电转换装置施加温度差所产生的温差电动势来进行热能向电能的转换。
热电转换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取决于热电转换材料的性能指标ZT。此处,ZT根据Seebeck系数、电导率、热导率等来确定。更详细而言,ZT与Seebeck系数的平方和电导率成正比,与热导率成反比。因此,为了增强热电转换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开发出具有高Seebeck系数、高电导率或低热导率的热电转换材料。
同时,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无需太阳光线以外的能源而具有环境友好的性质,因此作为未来替代能源正在被积极地研究。太阳能电池通常可以分类为:利用单一硅元素的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化合物半导体的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 电池,以及堆叠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带隙能的太阳能电池的串联太阳能电池。
在这些太阳能电池中,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在吸收太阳光线并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光吸收层中使用化合物半导体,并且特别可以使用III-V族中的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InP、GaAlAs和GaInAs,II-VI族中的化合物半导体如CdS、CdTe和ZnS,以及由CuInSe2表示的I-III-VI族中的化合物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要求优异的长期电、光稳定性和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易于通过改变组成或掺杂而对带隙能或传导率进行控制。另外,例如生产成本和产量的条件也应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然而,许多常规的化合物半导体无法同时满足所有这些条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内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因此,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热电转换装置或太阳能电池,所述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可以以多种方式用于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电转换材料、太阳能电池等。
本公开内容的其它目的和优势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得到理解,并通过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而变得显而易见。另外,应该理解,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和优势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组分或其组合而加以实现。
技术方案
一方面,在对化合物半导体进行反复研究后,本公开内容的发明人成功地合成了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半导体,并发现该化合物可以用于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电转换材料或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化学式1
InxCo4Sb12-zSez
在化学式1中,0<x≤0.5,0<z≤2。
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x≤0.4。
更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x≤0.25。
还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4≤z≤2。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也提供一种化合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In、Co和Sb以及Se进行混合;和热处理所得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步骤在400℃至800℃下进行。 
并且优选地,所述热处理步骤包括至少两个热处理阶段。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还提供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其包括上述化合物半导体。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其包括上述化合物半导体。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一方面,所述新型化合物半导体可以替代常规化合物半导体,或除常规化合物半导体外该新型化合物半导体也可用作另一种材料。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中,由于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良好的热电转换性能,因此其可以用于热电转换装置。特别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由于热扩散系数较低而可以具有改善的热导率。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作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电转换材料。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于选择性透过IR线的IR窗或IR传感器、磁性装置、存储器等。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案进行下面的描述,将使本公开内容的其它目的和方面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化合物半导体的热扩散系数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案。在进行描述之前,应该理解,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限于普通及字典释义,而应在允许发明人定义术语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 与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进行解释。
因此,在此处所提出的描述仅为用于举例说明目的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其它的等效替换和修改。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新型化合物半导体。
化学式1
InxCo4Sb12-zSez
在化学式1中,0<x≤0.5,0<z≤2。
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x≤0.4。
更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x≤0.25。
还优选地,在化学式1中,0.4≤z≤2。
同时,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部分包含第二相,且所述第二相的量可以根据热处理条件而变化。
上述化合物半导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In、Co和Sb以及Se进行混合;和热处理所得混合物。
同时,在上述混合物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每种材料可以为粉末的形式,但本公开内容并不局限于这些材料的具体形式。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步骤可以在真空中或者部分含氢气或不含氢气的气体如Ar、He和N2中进行。
此时,热处理温度可以为400℃至800℃。优选地,热处理温度可以为450℃至700℃。更优选地,热处理温度可以为500℃至650℃。
同时,所述热处理步骤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热处理阶段。例如,可以在第一温度下对在混合物形成步骤中(即在混合材料的步骤中)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第一热处理,并可以在第二温度下对该混合物进行第二热处理。
此处,一些热处理阶段可以在对材料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形成步骤中进行。
例如,所述热处理步骤可以包括由第一热处理阶段、第二热处理阶段和第三热处理(烧结)阶段组成的三个热处理阶段。另外,所述第一热处理阶段可以在400℃至6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所述第二和第三热处理阶段可以在600℃至8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第一热处理阶段可以在混合物形成步骤中进行,第二和第三热处理阶段可以在混合物形成步骤之后依次进行。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热电转换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化合物半导体。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作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电转换材料。特别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较大的ZT值,ZT值是热电转换材料的性能指标。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由于热导率低、Seebeck系数高和电导率高而具有优异的热电转换性能。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替代常规的热电转换材料,或除常规化合物半导体外该化合物半导体也可以用于热电转换装置。
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包括上述化合物半导体。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特别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上述太阳能电池可以以如下结构制造,其中:前表面透明电极、缓冲层、光吸收层、后表面电极和基底从太阳光线入射的一侧依次层合。位于最底部的基底可以由玻璃制成,在其整个表面上的后表面电极可以通过沉积金属例如Mo来形成。
接下来,可以通过电子束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或PLD(脉冲激光沉积)法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层合在所述后表面电极上,形成光吸收层。在所述光吸收层上可以存在缓冲层,其用于缓冲用作前表面透明电极的ZnO层与光吸收层之间在晶格常数和带隙上的差异。所述缓冲层可以通过CBD(化学浴沉积)法等沉积例如CdS的材料来形成。接下来,可以通过溅射法等以ZnO膜或ZnO与ITO层合片的方式在缓冲层上形成前表面透明电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改变。例如,可以制造串联太阳能电池,其中使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作为光吸收层的太阳能电池被层叠。另外,如上所述被层叠的太阳能电池可以采用使用硅或另一种已知化合物半导体的太阳能电池。
另外,可以改变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带隙,并且可以层叠多个使用具有不同带隙的化合物半导体作为光吸收层的太阳能电池。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带隙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组分特别是Te的组成比例来进行调节。
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也可以应用于选择性透过IR线的IR窗或IR传感器。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然而,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可以采取若干其它的形式,且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不应解释仅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提供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以用于向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充分地解释本公开内容。
实施例1
准备In、Co和Sb作为试剂,并使用研钵进行混合,制备颗粒形式的组成为In0.25Co4Sb12和In0.25Co4Sb10.5的混合物。将这两种混合物在H2气(1.94%)和N2气下于500℃加热15小时。升温至50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接下来,将Se作为试剂加入In0.25Co4Sb10.5中,制备In0.25Co4Sb10.5Se1.5混合物,将其与以上所制的In0.25Co4Sb12混合,使所得混合物的组成为In0.25Co4Sb11.75Se0.25
将如上混合的材料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密封,然后在650℃下加热36小时。升温至65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制得In0.25Co4Sb11.75Se0.25粉末。
使以上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一部分形成直径为10mm、厚度为1mm的圆盘。其后,采用CIP(冷等静压制)向该圆盘施加200MPa的压力。接下来,将所得产物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烧结12小时。
对于烧结后的圆盘,使用LFA457(Netzsch,Inc)在预先设定的温度间隔下测量试剂的热扩散系数(T.D.)。测量结果作为实施例1示于图1中。
实施例2
准备In、Co和Sb作为试剂,并使用研钵进行混合,制备颗粒形式的组成为In0.25Co4Sb12和In0.25Co4Sb10.5的混合物。将这两种混合物在H2气(1.94%)和N2气下于500℃加热15小时。升温至50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接下来,将Se作为试剂加入In0.25Co4Sb10.5中,制备In0.25Co4Sb10.5Se1.5混合物,将其与以上所制的In0.25Co4Sb12混合,使所得混合物的组成为In0.25Co4Sb11.5Se0.5
将如上混合的材料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密封,然后在650℃下加热36小时。升温至65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制得In0.25Co4Sb11.5Se0.5粉末。
使以上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一部分形成直径为10mm、厚度为1mm的圆盘。其后,采用CIP(冷等静压制)向该圆盘施加200MPa的压力。接下来,将所得产物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烧结12小时。
对于烧结后的圆盘,使用LFA457(Netzsch,Inc)在预先设定的温度间隔下测量试剂的热扩散系数(T.D.)。测量结果作为实施例2示于图1中。
比较例
准备In、Co和Sb作为试剂,并使用研钵进行混合,制备颗粒形式的组成为In0.25Co4Sb12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在H2气(1.94%)和N2气氛下于500℃加热15小时。升温至50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将如上混合的材料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密封,然后在650℃下加热36小时。升温至650℃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制得In0.25Co4Sb12粉末。
使以上所制备的材料中的一部分形成直径为10mm、厚度为1mm的圆盘。其后,采用CIP向该圆盘施加200MPa的压力。接下来,将所得产物放入石英管中并真空烧结12小时。
对于烧结后的圆盘,使用LFA457(Netzsch,Inc)测量试剂的热扩散系数(T.D.)。测量结果作为比较例示于图1中。
参见图1所示结果可以发现,与根据比较例的化合物半导体相比,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和2的化合物半导体在整个温度测量范围内的热扩散系数(T.D.)都非常低。换句话说,与根据比较例的由In0.25Co4Sb12表示的化合物半导体相比,在根据实施例1的由In0.25Co4Sb11.75Se0.25表示的化合物半导体和根据实施例2的由In0.25Co4Sb11.5Se0.5表示的化合物半导体中,热扩散系数获得了极大的降低。由此,可以判断在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和2中,在用Se部分替代Sb时使热扩散系数发生了下降。
由于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和2与比较例相比如上所述显示出了非常低的热扩散系数,因此可以认为热导率(其可以由热扩散系数乘以密度和比热来表示)与比较例相比也非常低。
同时,ZT值(热电性能指数)可以表示如下:
ZT=σS2T/κ
此处,σ表示电导率,S表示Seebeck系数,T表示温度,κ表示热导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由于热导率较低而可以具有增大的ZT值(热电性能指数)。换句话说,与常规的化合物半导体相比,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由于热扩散系数较低而可以具有改善的热导率,这可以 造成ZT值的增大。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化合物半导体可以具有优异的热电转换性能,所以非常适合于用作热电转换材料。
以上已经对本公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表明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案时所给出的详细描述和具体实例仅用于举例说明,由此详细描述,在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所进行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Claims (6)

1.一种化合物半导体,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InxCo4Sb12-zSez
其中,在化学式1中,0<x≤0.25,0.4≤z≤2。
2.一种化合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含有In、Co和Sb以及Se的混合物;和
热处理所述混合物,从而制备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化合物半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热处理步骤在400℃至800℃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热处理步骤包括至少两个热处理阶段。
5.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化合物半导体。
6.一种太阳能电池,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化合物半导体。
CN201280022517.XA 2011-05-13 2012-05-11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Active CN103517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045349 2011-05-13
KR10-2011-0045348 2011-05-13
KR10-2011-0045349 2011-05-13
KR20110045348 2011-05-13
KR10-2011-0049609 2011-05-25
KR20110049609 2011-05-25
PCT/KR2012/003737 WO2012157914A1 (ko) 2011-05-13 2012-05-11 신규한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활용
KR10-2012-0050394 2012-05-11
KR1020120050394A KR101372523B1 (ko) 2011-05-13 2012-05-11 신규한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활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871A CN103517871A (zh) 2014-01-15
CN103517871B true CN103517871B (zh) 2015-08-19

Family

ID=4717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2517.XA Active CN103517871B (zh) 2011-05-13 2012-05-11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17581B2 (zh)
EP (1) EP2708496B1 (zh)
JP (1) JP5767398B2 (zh)
CN (1) CN103517871B (zh)
TW (1) TWI469929B (zh)
WO (1) WO2012157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7917A1 (ko) * 2011-05-13 2012-1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활용
JP5852228B2 (ja) * 2011-05-13 2016-02-03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化合物半導体及びその活用
WO2016052948A1 (ko) 2014-09-29 2016-04-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389705B2 (en) * 2016-03-30 2019-08-20 Airwatch Llc Associating user accounts with enterprise workspaces
KR102122573B1 (ko) * 2017-03-09 2020-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활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7612A (zh) * 2008-10-21 2009-04-01 同济大学 一种方钴矿基热电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312A (en) * 1994-01-28 2000-05-3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filled skutterudite structure for thermoelectric devices
JP2003173826A (ja) * 2001-12-05 2003-06-2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半導体電極の作製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
US7592535B2 (en) * 2003-09-12 2009-09-22 Board Of Trustees Operating Michingan State University Silver-containing thermoelectric compounds
US7462217B2 (en) * 2003-12-08 2008-12-09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preparation for the high performanc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indium-cobalt-antimony
KR20070015543A (ko) * 2004-04-14 2007-02-05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고성능 열전 물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75708B2 (ja) * 2005-10-17 2012-02-15 エージェンシー フォー サイエンス,テクノロジー アンド リサーチ 新規な相変化磁性材料
CN101415509B (zh) * 2006-02-16 2013-04-17 布莱阿姆青年大学 超高纯度金属氧化物、混合金属氧化物、金属以及金属合金的均匀纳米颗粒的制备
KR100910173B1 (ko) * 2007-09-10 2009-07-30 충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oSb3 스커테루다이트계 열전재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253301A (ja) * 2008-04-04 200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ジカルコゲナイド熱電材料
CN103400932B (zh) * 2008-08-29 2016-08-10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型热电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新型热电转换材料的热电转换元件
CN101478026A (zh) * 2009-01-21 2009-07-08 清华大学 一种热电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9097A (zh) * 2009-05-21 2012-05-02 纳幕尔杜邦公司 硫化铜锡和硫化铜锌锡墨组合物
KR101042574B1 (ko) * 2009-08-11 2011-06-20 충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In-Co-Ni-Sb 계 스커테루다이트 열전재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42575B1 (ko) * 2009-08-11 2011-06-20 충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In-Co-Fe-Sb 계 스커테루다이트 열전재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2157917A1 (ko) * 2011-05-13 2012-1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화합물 반도체 및 그 활용
JP5852228B2 (ja) * 2011-05-13 2016-02-03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化合物半導体及びその活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7612A (zh) * 2008-10-21 2009-04-01 同济大学 一种方钴矿基热电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作成等.In0.3Co4Sb12-xSex方钴矿热电材料的制备和热电性能.《物理学报》.2011,第60卷(第2期),0272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7914A1 (ko) 2012-11-22
JP5767398B2 (ja) 2015-08-19
TW201305059A (zh) 2013-02-01
EP2708496B1 (en) 2018-02-28
JP2014520054A (ja) 2014-08-21
CN103517871A (zh) 2014-01-15
US9017581B2 (en) 2015-04-28
EP2708496A4 (en) 2015-03-18
TWI469929B (zh) 2015-01-21
EP2708496A1 (en) 2014-03-19
US20130009117A1 (en)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127B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459310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应用
CN103534199A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34201B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17871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62128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492310A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17872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02143B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17870B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34200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02145A (zh) 新的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CN103502144B (zh) 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u Zhexi

Inventor after: Jin Duixun

Inventor after: Pu Dexi

Inventor after: Gao Jingmen

Inventor before: Pu Zhexi

Inventor before: Jin Duix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PIAO ZHE MA BIAO TO: PIAO ZHE MA BIAO PARK DEOK-HIE ZHENG J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