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834B - 负载限制器 - Google Patents

负载限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834B
CN103517834B CN201280009743.4A CN201280009743A CN103517834B CN 103517834 B CN103517834 B CN 103517834B CN 201280009743 A CN201280009743 A CN 201280009743A CN 103517834 B CN103517834 B CN 103517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torque arm
bobbin
ribbon
limi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9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834A (zh
Inventor
李庚相
洪尧善
李宗根
具光谟
河静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ltrion DBI Inc
Original Assignee
Celltrion DB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ltrion DBI Inc filed Critical Celltrion DBI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17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1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1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 B60R22/341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operating between belt reel and retractor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在圆柱形线轴内的负载限制器,在所述线轴上缠绕有织带,所述负载限制器用以对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所述负载限制器包括:第一扭力杆,所述第一扭力杆被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线轴的中心处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一端耦接到所述线轴的一端;以及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用以与所述第一扭力杆一起被插入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扭力杆的相对端耦接到安装在所述线轴的相对端上的锁具,其中所述扭力杆经配置使得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小于所述第二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

Description

负载限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限制器。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负载限制器,通过所述负载限制器,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通过两个步骤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碰撞期间用于约束乘客的安全带安装在车辆的座位中,以防止在车辆碰撞期间乘客在被推向前侧而与车辆主体或某一物体发生碰撞时受伤。
然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乘客的身体向前侧倾斜,而安全带的织带则会大力地压住乘客的胸腔。
同时,当织带的紧固力足够大到能够牢固地固定乘客时,乘客在此约束下不会被推向前侧从而不会与车辆主体或某一物体发生碰撞,从而可能减少给乘客带来的伤害。然而,织带可能会大力地压住乘客的胸腔,由此对乘客的胸腔或胃部造成伤害。
因此,近年来,已在安全带中安装了一种负载限制器,用于限制乘客与织带之间的负载,使得负载不会超过预设负载范围,其中由于织带紧固力较大而施加到乘客胸腔的按压力可以得以减少。
然而,当前研发的负载限制器经配置以在负载限制器开始运行的初始步骤中将施加到乘客与织带之间的负载限制在较高的负载范围内,并且在随后的步骤中将负载限制在较低的负载范围内。
在负载限制器运行的初始步骤中施加到乘客胸腔的负载高于在随后的步骤中施加到乘客胸腔的负载,这个事实意味着施加到乘客胸腔的按压力的程度在负载限制器运行的初始步骤中较弱,即,在车辆发生碰撞的开始阶段,并且负载限制器的效果在车辆碰撞的初始步骤中较弱。因此,对开发一种用于相对容易地使织带放松的新技术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长,所述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在负载限制器运行的初始步骤中使施加到乘客与织带之间的负载较小,使得施加到乘客胸腔的按压力在车辆碰撞的初始步骤中可以得到减小,并且随后增大施加到乘客与织带之间的负载,使得在乘客的头部与设置在乘客的前侧的车辆某一结构发生碰撞之前,织带不会轻易地释放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相应地,本发明试图解决发生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限制器,所述负载限制器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对乘客的伤害最小化,方法是将施加到乘客与织带之间的初始负载设定为低于或高于稍后施加的运行负载。
将通过本发明获得的技术目标并不局限于上述目标,并且对于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通过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尚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标。
解决方案
根据一项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圆柱形线轴内的负载限制器,在所述线轴上缠绕有织带,所述负载限制器用以对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所述负载限制器包括:第一扭力杆,所述第一扭力杆被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线轴的中心处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扭力杆的一端耦接到所述线轴的一端;以及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用以与所述第一扭力杆一起被插入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扭力杆的相对端耦接到安装在所述线轴的相对端上的锁具,其中所述扭力杆经配置使得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小于所述第二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
此处,当线轴的一端随着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相对端由于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第一扭力杆的扭转负载以及第二扭力杆的扭转负载可以随着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另外,随着在第一扭力杆首先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之后,第二扭力杆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施加到织带的增大的负载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那么,所述两个步骤可以包括:第一步骤,随着第一扭力杆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对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进行约束,使所述负载不会超过第一设定负载;以及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完成之后,随着第二扭力杆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对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进行约束,使所述负载不会超过高于第一设定负载的第二设定负载。
同时,所述负载限制器还可以包括:用作圆柱形连接介质主体的适配器,用于将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与第二扭力杆的一端连接起来,并且它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一个区段中突出的锁扣凸起(catching boss);以及安装在所述线轴的内周表面上的止挡件,当线轴的一端随着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相对端由于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所述止挡件沿着适配器的外周表面旋转,直到其朝向所述适配器的外周表面弯曲的一端被锁扣凸起扣住为止。
此处,在线轴的一端随着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的相对端由于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前,止挡件的一端可以设置在锁扣凸起的一侧上,但是它也可以在第一步骤执行的同时沿着适配器的外周表面旋转,如果所述第一步骤完成,那么它可以设置在与所述锁扣凸起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的,并且可以与包括锁扣凸起的适配器一起旋转,同时接触所述锁扣凸起的相对侧。
随后,所述止挡件沿着适配器的外周表面并围绕适配器的中心轴从锁扣凸起的一侧旋转到相对侧的圆周角可以为270度到330度。
那么,所述适配器可以包括:第一凹口,所述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凹口中以被固定在其一侧;以及第二凹口,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凹口中以被固定在其相对侧;以及锁扣凸起,其中随着适配器中邻近其一侧的外表面沿着止挡件旋转所沿路径凹凸交错,所述锁扣凸起形成在其外表面上,使得所述止挡件在此处不再旋转。
随后,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以及所述第二扭力杆的一端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带内角的多边形形状。
同时,负载限制器还可以包括,当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需要增大时,安装在锁具中与所述线轴的相对端相对的一个表面上的可变形部件,其中在所述线轴的一端随着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的相对端由于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后,可变形部件发生变形,使得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即使是在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此处,可变形部件可以是C形部件,其一端是安装和固定到锁具的一个表面上的固定端,而其相对端是设置在所述锁具的一个表面上的自由端,它没有被固定并且可沿着形成于线轴的相对端处的引导槽而相对移动。另外,形成于所述可变形部件的一端与相对端之间的弯曲部分可以在通过所述引导槽的同时发生变形以轻柔地展开,使得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即使是在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同时,在所述第二扭力杆耦接到安装有可变形部件的所述锁具上,以及形成一个组合件(在所述组合件中,第一扭力杆通过作为连接介质主体的适配器而连接到第二扭力杆上)之后,可以将所述组合件插入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线轴的一端是敛缝的,以将第一扭力杆耦接到所述线轴的一端。
随后,在将所述组合件插入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之前,可以提前将所述止挡件插入并且安装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或者可以将其预组装到所述组合件中,以与所述组合件一起插入并且安装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限制器,具有不同扭转负载的两个扭力杆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对乘客的伤害最小化,方法是在施加初始负载之后,将施加在乘客与织带之间的初始负载设定为低于或者高于运行负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示了一种状态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考虑到制造负载限制器的过程,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一些元件为组装形式;
图4和图5是在与线轴的旋转轴杆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图,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
图6是图示了一个步骤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可变形部件耦接到锁具上;
图7和图8是仅图示了线轴和可变形部件的透视图,以说明所述可变形部件在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中发生变形的过程;
图9是图示了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而随时间变化的图表;以及
图10是图示了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包括可变形部件)的运行而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将会省略已知的功能和配置,以使本发明的精髓更加清晰。
首先,将参考图1到图3以及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负载限制器进行描述。此处,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示了一种状态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考虑到制造负载限制器的过程,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一些元件为组装形式。图6是示出了一个步骤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可变形部件耦接到锁具上。
如图1到图3以及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可以包括第一扭力杆100以及第二扭力杆200。
第一扭力杆100以及第二扭力杆200安装在形成于圆柱形线轴10的中心处的中空部分12中,所述线轴上缠绕有织带(未图示),并且当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这两个扭力杆用于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上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具体而言,第一扭力杆100可以是具有大约为2.5 kN的扭转负载限制的圆柱形部件,并且可以插入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第一扭力杆100的一端可以具有与在线轴10的一端出形成的多边形凹口(未图示)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可以插入到所述凹口(未图示)中,并且牢固地耦接到线轴10。第一扭力杆100的相对端可以连接到第二扭力杆200,并且如同下文所述可以通过作为连接介质主体的适配器300而连接起来。
同时,第二扭力杆200可以是一个圆柱形部件,其所具有的扭转负载限制高于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限制,例如,其扭转负载限制为5.0 kN,并且可以与第一扭力杆100一起插入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如同下文所述,第二扭力杆200的一端可以通过作为连接介质主体的适配器300而连接起来。第二扭力杆200的相对端可以耦接到安装在线轴10的相对端处的锁具20上。于是,第二扭力杆200的相对端可以按与第一扭力杆耦接到线轴10的一端类似的方式耦接到锁具20上。
对于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当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第一扭力杆100首先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随后第二扭力杆200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
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具有不同扭转负载限制的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一起用于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以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因此可以用两个步骤对上述功能进行调节。
即,当采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安全带的车辆发生碰撞时,线轴10的相对端被锁具20锁定,从而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旋转,因此绕着乘客的安全带中的织带(未图示)无法被自由地抽出,从而防止乘客与座位分离。
然而,负载施加的方向是织带(未图示)在施加到乘客的惯性力的作用下被抽出的方向,并且相应地,线轴10中不具有锁具20的一端将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
通过这种方式,由于线轴10的一端继续发生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是固定的,因此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和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随着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的增大而增大。
那么,由于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限制小于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限制,因此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第一步骤S1,即,当第一扭力杆100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时,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第一设定负载;以及第二步骤S2,即,当第二扭力杆200达到扭转负载限制发生扭转时,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第二设定负载。
此处,预设负载作用在乘客与织带(未图示)之间,并且允许对织带(未图示)进行约束,使得乘客不会与座位分离。
依据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可以将预设负载分类为第一设定负载与第二设定负载。那么,第一设定负载低于第二设定负载,并且是指一个足够高的负载,高至足以防止对乘客产生剧烈的影响并且同时对织带(未图示)进行约束的负载,使得乘客不会与座位分离。同时,第二设定负载是高于第一设定负载的一个负载,并且是指一个足够高的负载,高至足以在车辆碰撞的初始步骤之后,对乘客进行约束使其不会与安装在乘客前侧的车辆结构发生碰撞。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且包括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的负载限制器还可以包括:适配器300,所述适配器为用于将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连接起来的连接介质主体;止挡件400,其用于与适配器300一起通过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在两个步骤中帮助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调节;可变形部件500,其用于与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一起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考虑到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将要插入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适配器30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
第一凹口320可以形成于适配器300的一侧,第一扭力杆100的相对端可以插入到第一凹口320以被固定;而第二凹口330可以形成于适配器300的相对侧,第二扭力杆200的一端可以插入到第二凹口330以被固定。即,适配器300经配置使得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可以分别地插入到第一凹口320和第二凹口320中。
那么,显然第一凹口320与第二凹口330的形状应分别地对应于第一扭力杆100的相对端与第二扭力杆200的一端的形状。
然而,当第一扭力杆100的相对端与第二扭力杆200的一端以及第一凹口320与第二凹口330的截面均为圆形时,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并未发生扭转,而是围绕着适配器300空转,因此它们可能无法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来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因此,有利地是使第一扭力杆100的相对端与第二扭力杆200的一端以及第一凹口320与第二凹口330形成每个具有内角的多边形形状,并且从附图中可以看到它们具有类似六角形柱体的形状。
同时,锁扣凸起310可以经形成以用于与下文所述止挡件400一起通过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在两个步骤中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调节。
那么,锁扣凸起310从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结构,前提是它可以扣住下文所述止挡件400的一个弯曲端410。
然而,作为附图所图示的该项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的一个实例,随着适配器300中与其一侧相邻近的外表面沿着下文所述止挡件400旋转所沿的路径凹凸交错,锁扣凸起310可以形成在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上,以使止挡件400在此处不再旋转。
由于锁扣凸起310仅仅在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上突出,因此可以省略掉以下略麻烦的步骤:参考锁扣凸起310从最高部分突起的一个点来绘制假想的外表面并且检查锁扣凸起300是否可以插入到中空部分12中。
同时,止挡件400具有一个弯曲端410,并且安装在线轴10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它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受到限制,只要它起到如下所述的作用即可。然而,如同下文所述,当包括第一扭力杆100、第二扭力杆200、适配器300、可变形部件500以及锁具20的一个组合件插入到线轴10中,以制成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时,有利地是,止挡件在线轴10的一端与相对端之间,即,在线轴10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类似杆的形状。
如上文所述,当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按此方式配置的止挡件400沿着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旋转,直到止挡件400的弯曲端410由锁扣凸起310扣住为止。
即,在线轴10的一端发生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被锁定而被固定之前,止挡件400的一端410被设置在锁扣凸起310的一侧上,在上述第一步骤S1期间它沿着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旋转,如果完成了第一步骤S1,那么它则被设置在与锁扣凸起310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在第二步骤S2期间会与适配器300一起旋转,同时接触锁扣凸起310的相对侧,即,由锁扣凸起310扣住。
随着止挡件400的一端410沿着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旋转直到它被锁扣凸起310扣住为止,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可以帮助通过两个步骤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具体而言,当第一扭力杆100发生扭转且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增大时,止挡件400用于直接将线轴10的旋转力传递到第二扭力杆200。这样可以防止由于适配器300被临时中断而在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中连续地生成扭力。
同时,止挡件400的一端410从锁扣凸起310的一侧旋转到锁扣凸起310的相对侧的距离(角度)可以随着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限制以及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限制而改变。
例如,如上文所述,如果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限制为2.5 kN且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限制为5.0 kN,那么止挡件400的一端410沿着适配器300的外周表面围绕适配器300的中心轴旋转的距离可以为270到330度,且优选地为300度。
同时,可变形部件500安装在锁具20中与线轴10的相对端相对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以仅在有必要增大上述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的情况下进行安装。
即,如上文所述,在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后,随着可变形部件500独立于第一扭力杆100的操作而发生变形,它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即使是在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即,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额外地包括可变形部件500,因此,如图10所示,可以将辅助负载添加到当前负载(第一设定负载)中。
可变形部件500的施加方式类似于组成传统的递减负载(digressive load)限制器以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的负载形式类似。
上述可变形部件500可以具有形状可以发生变形的多种结构。然而,为了对可变形部件500进行详细描述,将图6中所示的可变形部件500作为一个实例来描述。
即,如图6所示,可变形部件500可以是C形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变形部件500的一端是安装和固定到锁具20的一个表面上的固定端,且可变形部件500的相对端是设置在锁具20的一个表面上的自由端,从而不会被固定并且可以沿着形成于线轴10的相对端处的引导槽14发生相对移动。弯曲部分530可以形成于可变形部件500的一端510与相对端52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引导槽14随着线轴10的旋转而从可变形部件500的一端510通过并经由可变形部件500的相对端520时,弯曲部分530可以发生变形以轻柔地展开。
通过这种方式,在所形成的变形力的作用下,在可变形部件500的弯曲部分530通过线轴10的引导槽14而轻柔地展开的同时,如上文所述,可以对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即使是在将辅助负载添加到预设负载(第一设定负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在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中对变形负载进行复合式调节。
同时,下文中将会对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上述元件之间的其他配置和相互关系进行额外地描述。
如图1所示,锁具20由牵引器(未图示)锁定,以被固定而不会进行旋转。线轴1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以被织带(未图示)缠绕,并且连接到锁具20。
当织带(未图示)被抽出时,上述配置的线轴10和锁具20进行以下操作。首先,如果织带(未图示)被抽出,那么线轴10发生旋转,同时锁具20是固定的,并且可变形部件500以及第一扭力杆100由于锁具10的旋转而进行操作。相应地,在织带(未图示)中生成的张力在特定的旋转区间中受到调节。另外,如果具有相对较低负载的第一扭力杆100完成了旋转,那么具有相对较高负载的第二扭力杆200进行旋转以对织带(未图示)的张力进行调节。那么,第一扭力杆100的旋转程度由线轴10、适配器300、止挡件400等来确定。
下文中将对包括具有相互关系的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总体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同时,将如下所述来制造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上述配置的负载限制器。
首先,将第二扭力杆200耦接到其上安装有可变形部件500的锁具20,并且可以将适配器300用作连接介质主体以使第一扭力杆100连接到第二扭力杆200来制造一个组合件。
在通过这种方式制造所述组合件之后,将所述组合件插入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中,并且线轴10的一端是敛缝的,以将第一扭力杆100耦接到线轴10的一端,从而制成了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
那么,敛缝是指一种用于按压两个或多个部件以将它们附接起来的广泛使用加工方法,并且用于对设置在线轴的一端附近的敛缝点16进行按压,以将扭力杆100密封式地耦接到线轴10的一端。
同时,在将上述组合件插入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之前,可以提前将止挡件400插入并且安装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或者可以将其预组装到上述组合件中,从而与该组合件一起插入并安装到线轴10的中空部分12中。那么,预组装状态是指无需使用任何专门的连接部件即可对止挡件400进行设置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制造方式允许可以轻易地使用传统制造的线轴。即,如果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是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那么仅能够对一些过程进行改变以制造传统的负载限制器。
下文中,将参考图4、图5以及图7到图10对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进行描述。此处,图4和图5是在与线轴的旋转轴杆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图,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图7和图8是仅描绘了线轴和可变形部件的透视图,以说明可变形部件在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中发生变形的过程。图9是图示了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运行而随时间变化的图表。图10是图示了施加到织带上的负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包括可变形部件)的运行而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如上文所述,当采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的安全带的车辆发生碰撞时,线轴10的相对端由锁具20锁定,从而不会进一步发生旋转,而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因在负载高于扭力杆100和200的扭转负载的情况下施加到乘客的惯性力继续被抽出而旋转。
如果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那么在乘客与织带(未图示)之间相互作用的负载,即,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连续地增大,对乘客造成伤害。
因此,第一扭力杆100和第二扭力杆200由于它们的负载而依次发生扭曲,因此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不会超过预设负载,从而防止了对乘客造成伤害。
具体而言,参照图9的图表,虽然扭转负载被施加到第一扭力杆100直到15 ms的时间点为止,但是第一扭力杆100并未发生扭转。
然而,如果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继续增大,那么施加到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也会在15 ms的时间点增大到超过2.5 kN(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限制),因此第一扭力杆100会一直扭转直到85 ms的时间点(其对应于图9的区间S1)。
在第一扭力杆100发生扭转的同时,如图4所示,位于锁扣凸起310一侧上的止挡件400发生旋转,并且如图5所示,该止挡件位于锁扣凸起310的相对侧,并且由锁扣凸起310的相对侧扣住,以从85 ms的时间点处与锁扣凸起310一起连续地旋转。
同时,当止挡件400被锁扣凸起310扣住以与锁扣凸起310一起进行旋转时,在85ms到95 ms之间,将扭转负载施加到第二扭力杆200。
然而,如果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继续增大,那么施加到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类似于施加到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负载而增加并且在95 ms的时间点超过5.0 kN(第二扭力杆200的扭转负载限制),并且随后发生扭转直到到达特定的时间点(其对应于图9的区间S2)。
如上文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中,通过步骤S1和步骤S2,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可以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第一设定负载(对应于图9的2.5kN)以及第二设定负载(对应于图9的5.0 kN),其中在步骤S1中,第一扭力杆100发生扭转,而在步骤S2中,第二扭力杆200发生扭转。
因此,当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由于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首先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第一设定负载,因此织带(未图示)可以受到约束使得老年人等弱势乘客不会脱离座位并且不会受到伤害。
同时,如图10所示,当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增大时,如果意图将辅助负载添加到第一设定负载,那么可以额外地安装可变形部件500。
即,在线轴10的一端随着织带(未图示)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线轴10的相对端由于锁具20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后,当第一扭力杆100发生扭转时,如图7所示设置的可变形部件500相对于在图8中所示的线轴10的一端处形成的引导槽14发生移动。
那么,可变形部件500的弯曲部分530沿着引导槽14轻柔地展开,并且可以将使弯曲部分530展开所需的力图示为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的一部分(其对应于图10的区间S1)。即,在图10的区间S1中,第一扭力杆100的扭转与可变形部件500的变形是同时进行的。
之后,如果可变形部件500完全变形,即,如果弯曲部分530完全展开,那么由于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未受到影响,所以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将会变小。然而,由于第一扭力杆100继续发生扭转,施加到织带(未图示)的负载不会增加,从而引发与图9的区间S1中相同的操作(其对应于图10的区间S2)。
此外,由于可变形部件500未进一步进行操作,所以后续操作与图9的区间S2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负载限制器的操作相同,其中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步骤对施加到织带的负载进行约束以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
根据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添加了参考图10描述的可变形部件500,由于第一扭力杆100,用以在弯曲部分530穿过引导槽14的同时使可变形部件500的弯曲部分530轻柔地展开所需的负载,将一个负载复合式地施加到第一设定负载。因此,在参考图9进行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该项实施例的负载限制器中,可以通过三个步骤S1到S3对负载进行不同的调节。
虽然对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和图示,但是应理解对于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并非限制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作出多种改变和修改。相应地,不应将所述改变和修改解读为脱离于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或方面,而是所修改的实施例同样也涉及在权利要求书中所主张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装在缠绕有织带的圆柱形线轴内的负载限制器,所述负载限制器对施加到所述织带的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并且所述负载限制器包含:第一扭力杆,它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线轴的中心处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扭力杆具有的一端耦接到所述线轴的一端;以及第二扭力杆,所述第二扭力杆与所述第一扭力杆一起插入到所述线轴的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扭力杆具有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扭力杆的相对端并且所述第二扭力杆具有的相对端耦接到安装在所述线轴的相对端处的锁具,其中所述第一扭力杆经配置使得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小于所述第二扭力杆的扭转负载限制;其中当所述线轴的这一端随着所述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由于所述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扭转负载以及所述第二扭力杆的扭转负载均随着施加到所述织带上的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其中施加到所述织带的增大负载通过两个步骤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所述预设负载,首先使第一扭力杆在达到其扭转负载限制之后发生扭转,其次使第二扭力杆在达到其扭转负载限制之后发生扭转;其中,负载限制器还包括用作圆柱形连接介质主体的适配器,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所述相对端与所述第二扭力杆的这一端连接起来,并且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一个区段中突出的锁扣凸起;以及安装在所述线轴的内周表面上的止挡件,当所述线轴的这一端随着所述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由于所述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时,所述止挡件沿着所述适配器的所述外周表面旋转,直到所述止挡件中朝向所述适配器的所述外周表面弯曲的一端被所述锁扣凸起扣住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所述两个步骤包含:第一步骤,即,对施加到所述织带上的所述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第一设定负载,方法是使所述第一扭力杆在达到其扭转负载限制之后发生扭转;以及第二步骤,即,对施加到所述织带上的所述负载进行约束,使其不会超过高于所述第一设定负载的第二设定负载,方法是在所述第一步骤完成之后使所述第二扭力杆在达到其扭转负载限制之后发生扭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在所述线轴的这一端随着所述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由于所述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前,所述止挡件的这一端设置在所述锁扣凸起的一侧上,但是在所述第一步骤执行期间沿着所述适配器的所述外周表面旋转,如果所述第一步骤完成,那么这一端则被设置在与所述锁扣凸起的这一侧相对的相对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二步骤执行期间与具有所述锁扣凸起的所述适配器一起旋转,同时接触所述锁扣凸起的所述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所述止挡件沿着所述适配器的外周表面并围绕所述适配器的中心轴从所述锁扣凸起的这一侧旋转到所述相对侧的圆周角为270度到3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所述适配器包含:第一凹口,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所述相对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凹口中以被固定在所述适配器的一侧;以及第二凹口,所述第二扭力杆的这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凹口中以被固定在所述适配器的相对侧;其中随着适配器中与第一扭力杆插入的一侧邻近的外表面沿着所述止挡件旋转所沿路径凹凸交错,所述锁扣凸起形成于所述适配器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止挡件在旋转至所述锁扣突起处时不再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具有与所述第一扭力杆的所述相对端以及所述第二扭力杆的这一端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带内角的多边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限制器,所述负载限制器还包含,当所述第一设定负载的初始负载需要增大时,安装在所述锁具中与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相对的一个表面上的可变形部件,其中在所述线轴的这一端随着所述织带继续被抽出而旋转,且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由于所述锁具的锁定操作而被固定之后,所述可变形部件发生变形,使得施加到所述织带上的负载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预设负载,即使是在所述第一设定负载的所述初始负载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件是C形部件,其一端是安装和固定到所述锁具的一个表面上的固定端,其相对端是设置在所述锁具的这一个表面上的自由端,它没有被固定并且可沿着形成于所述线轴的所述相对端处的引导槽而相对移动,并且其中形成于所述可变形部件的这一端与所述相对端之间的弯曲部分在通过所述引导槽的同时发生变形以轻柔地展开,使得施加到所述织带上的负载受到约束而不会超过所述预设负载,即使是在所述第一设定负载的所述初始负载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在制成一个组合件之后,在所述组合件中所述第二扭力杆耦接到安装有所述可变形部件的所述锁具上并且所述第一扭力杆通过作为所述连接介质主体的所述适配器而连接到所述第二扭力杆上,将所述组合件插入到所述线轴的所述中空部分中,并且,所述线轴的这一端是敛缝的,以将所述第一扭力杆耦接到所述线轴的这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限制器,其中在将所述组合件插入到所述线轴的所述中空部分之前,提前将所述止挡件插入并且安装到所述线轴的所述中空部分中,或者将所述止挡件与所述组合件预组装在一起,从而与所述组合件一起被插入并且安装到所述线轴的所述中空部分中。
CN201280009743.4A 2011-02-21 2012-01-30 负载限制器 Active CN103517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15168 2011-02-21
KR1020110015168A KR101284239B1 (ko) 2011-02-21 2011-02-21 로드 리미터
PCT/KR2012/000653 WO2012115358A2 (en) 2011-02-21 2012-01-30 Load limi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834A CN103517834A (zh) 2014-01-15
CN103517834B true CN103517834B (zh) 2017-03-29

Family

ID=4672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743.4A Active CN103517834B (zh) 2011-02-21 2012-01-30 负载限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83928B2 (zh)
KR (1) KR101284239B1 (zh)
CN (1) CN103517834B (zh)
WO (1) WO201211535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6283B2 (ja) * 2011-01-11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3035444A (ja) * 2011-08-09 2013-02-21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477608B1 (ko) * 2013-01-30 2014-12-31 주식회사 우신세이프티시스템 로드 리미터
KR101492900B1 (ko) * 2014-04-14 2015-02-12 주식회사 우신세이프티시스템 프로그레시브 로드 리미터
DE102015207558B4 (de) * 2015-04-24 2021-01-28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urtaufroller
US10040421B2 (en) 2016-05-26 2018-08-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ad-limiting retractor
US10723310B2 (en) * 2018-01-26 2020-07-28 Autoliv Asp, Inc. Seatbelt pretensioning retractor assembly
US11046285B2 (en) * 2019-03-25 2021-06-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elt retractor assembly
KR102515072B1 (ko) * 2021-01-22 2023-03-29 주식회사 우신세이프티시스템 웨빙의 인출이 제한되는 로드 리미터
CN114771458B (zh) * 2022-04-25 2023-09-1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限力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1172B1 (en) * 1996-06-26 2001-06-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Belt retractor with adjustable force-limiting device
CN101306674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
CN101535096A (zh) * 2006-11-16 2009-09-16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扭杆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30335A (en) * 1997-10-14 1999-04-21 Alliedsignal Ltd Load limiting seat belt restraint
JP4357721B2 (ja) * 2000-08-21 2009-11-04 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240924B2 (en) * 2004-07-29 2007-07-1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Multilevel load limiting retractor with dual shifting mode
US7410114B2 (en) * 2006-09-12 2008-08-1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dual-level load limiting seat belt retractor
EP2045147B1 (en) 2007-10-03 2012-05-02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system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WO2009045132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daptive load limiting seat belt retractor
JP5014313B2 (ja) * 2008-11-07 2012-08-2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ー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8348307B2 (en) * 2008-12-16 2013-01-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belt device
US8220735B2 (en) * 2009-12-22 2012-07-17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load limiting retra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1172B1 (en) * 1996-06-26 2001-06-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Belt retractor with adjustable force-limiting device
CN101535096A (zh) * 2006-11-16 2009-09-16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扭杆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CN101306674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15358A3 (en) 2012-11-15
WO2012115358A2 (en) 2012-08-30
KR20120095695A (ko) 2012-08-29
KR101284239B1 (ko) 2013-07-09
US9283928B2 (en) 2016-03-15
US20130327875A1 (en) 2013-12-12
CN103517834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834B (zh) 负载限制器
US6739541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load limiting
EP1213195A3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495383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420570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DE10084687B4 (de) Torsionsstab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Aufrollvorrichtung
CN102227341A (zh) 具有负载限制装置和张紧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
CN102490681B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装置
CN1865048A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US7410113B2 (en) Modular torsion bar
CN104554133B (zh) 织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安全带装置
CN107433929A (zh) 一种负载限制卷收器
EP1494898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489048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492296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CN101274617B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US20020190151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pool
EP3287329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6264127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CN211001239U (zh) 芯轴组件及安全带卷收器
CN101417642A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JP2008254459A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CN220096317U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JP492296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DE102013217236B4 (de)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eines Kraftfahrzeu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Xiang Nan Yi Hua City Tucheng Road 295445-924

Applicant after: WOOSHIN SAFETY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445-924 Gyeonggi Do

Applicant before: DBI CO.,LTD.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445-924 Gyeonggi Do

Applicant after: DBI CO.,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445-924 Gyeonggi Do

Applicant before: Celltrion DBI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DBI INC. TO: YUXIN SAFETY SYSTEM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