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436A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436A
CN103513436A CN201310231123.1A CN201310231123A CN103513436A CN 103513436 A CN103513436 A CN 103513436A CN 201310231123 A CN201310231123 A CN 201310231123A CN 103513436 A CN103513436 A CN 103513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gion
indication
display device
right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1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升达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2013/0074Stereoscopic image analysis
    • H04N2013/0092Image segmentation from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局部地调整图像的立体感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如果用户利用电子笔指示解说图(G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L),则控制部将围绕解说图(G2)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强调区域(E)。图像调整部进行下述处理,即:使左眼用图像(Pl)中包含在强调区域(E)的部位向右侧移动规定量(A1)、并且使右眼用图像(Pr)中包含在强调区域(E)的部位向左侧移动规定量(A2)。结果是对于位于强调区域(E)内的解说图(G2)而言,左眼用图像(实线)位于右眼用图像(虚线)的右侧,被体现为比其他解说图(G1、G3、G4)更朝近前突出。由此,解说图(G2)被强调。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观赏者将所显示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使观赏者将投影仪等图像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提出了多种使观赏者的左眼和右眼识别互相不同的图像(视差图像)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技术中,观赏者所识别的立体感根据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视差量而发生变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数字广播接收机,该数字广播接收机可通过改变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水平显示位置来调整视差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7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78615号公报
然而,虽然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可通过改变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位置关系来调整图像整体的立体感,但是不能局部地调整立体感。因此寻求可通过调整图像内的期望位置的立体感来强调图像的一部分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下面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双眼视差来体现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指示输入部,其接受指示上述立体图像内的区域的指示操作;以及图像调整部,其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内的视差量和上述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
根据该图像显示装置,图像调整部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由指示操作所指示的区域内的视差量和该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因此能够局部地调整图像的立体感,并且能够强调图像内的期望区域。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上述图像调整部调整上述视差量以使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
根据该图像显示装置,图像调整部将视差量调整成由指示操作所指示的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因此能够强调所指示的区域,从而能够向该区域引导观赏者的视线。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上述图像调整部还可以针对上述左眼用图像以及上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上述图像调整部还可以针对上述左眼用图像以及上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应用例5
本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且通过双眼视差体现立体图像,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指示输入步骤,在该步骤中接受上述立体图像内的区域的指示操作;以及图像调整步骤,在该步骤中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在上述指示输入步骤中所指示的上述区域内的视差量和上述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
根据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图像调整步骤中,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在指示输入步骤中所指示的区域内的视差量和该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因此能够局部地调整图像的立体感,从而能够强调图像内的期望区域。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图像调整步骤中,调整上述视差量以使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
根据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图像调整步骤中,将视差量调整为由指示操作所指示的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因此能够强调被指示的区域,从而能够向该区域引导观赏者的视线。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上述图像调整步骤中,还可以针对上述左眼用图像以及上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上述图像调整步骤中,还可以针对上述左眼用图像以及上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上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上述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此外,当使用计算机构筑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情况下,上述方式和上述应用例还能够以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或者以能够用计算机读取的方式存储有该程序的存储介质等方式而构成。作为存储介质,可以使用上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多种介质,如软盘、硬盘、CD或DVD等光盘、光磁盘、带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卡或USB存储器、图像显示装置的内部存储装置(RAM或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显示系统的简要组成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投影仪的内部组成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投影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调整部所进行的强调处理的说明图,图4(a)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之前的投影图像的图,图4(b)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左眼用图像的图,图4(c)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右眼用图像的图,图4(d)是示出进行了强调处理之后的投影图像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由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调整部所进行的强调处理的说明图,图5(a)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之前的投影图像的图,图5(b)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左眼用图像的图,图5(c)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右眼用图像的图,图5(d)是示出进行了强调处理之后的投影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简要组成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图像显示系统100是利用双眼视差来使观赏者M识别立体图像的系统,其构成为包括:提供图像信息的图像提供装置1、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影仪2、作为供图像从投影仪2投影的投影面的屏幕3、作为快门装置的液晶快门眼镜4、以及电子笔5。
图像提供装置1是向投影仪2提供用于识别立体图像的图像信息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将表示左眼用图像的左眼用图像信息和表示右眼用图像的右眼用图像信息左右排列并收集在一帧内的并排(side byside)格式的图像信息。
投影仪2一边交替地切换基于由图像提供装置1提供的图像信息的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一边将其投影到屏幕3。此外,投影仪2具备同步信号发送部25,通过基于电波或红外线等的无线通信,从该同步信号发送部25发送用于确定液晶快门眼镜4的动作时刻的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是用于与投影仪2对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进行的切换同步地使液晶快门眼镜4动作的信号。
观赏图像的观赏者M佩戴液晶快门眼镜4。液晶快门眼镜4具备与观赏者M的左眼相对的左眼用液晶快门、以及与右眼相对的右眼用液晶快门,各个液晶快门可切换使光透过的透过状态和隔断光的透过的隔断状态。此外,在液晶快门眼镜4设置有用于接收从投影仪2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接收部(未图示)。液晶快门眼镜4与所接收的同步信号同步地左右液晶快门交替地处于透过状态,使得左眼用图像仅被观赏者的左眼识别、右眼用图像仅被观赏者的右眼识别。另外,还可以使用以液晶以外的方式进行开闭的快门眼镜来替代液晶快门眼镜4。
电子笔5相当于用于对投影仪2进行各种指示的指示单元,在笔状本体的前端部(笔尖)具备按压开关以及产生规定频带的光(例如红外光)的发光部(例如发光二极管)。另外,如果图像显示系统100的用户U进行将电子笔5的笔尖朝屏幕3按压的操作(按压操作),则按压开关被按压,从而发光部发光。另外,用户U与观赏者M可以是同一人。
图2是示出投影仪2的内部组成的框图。
如图2所示,投影仪2具备:图像投影部10、控制部20、输入操作部21、图像分离部22、图像调整部23、液晶驱动部24、同步信号发送部25以及摄像部26。
图像投影部10构成为具备作为光源的光源装置11、三个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12R、12G、12B、以及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13等。图像投影部10相当于显示部,其将从光源装置11射出的光通过液晶光阀12R、12G、12B调制为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从投影透镜13投影从而在屏幕3显示图像。另外,显示部可以是如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投影部10那样在图像显示装置(投影仪2)外部显示图像的部件,还可以是使图像显示装置自身显示图像的部件。作为显示部使图像显示装置自身显示图像的例子,例如有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等的情况。
光源装置11构成为含有由超高压汞灯或金属卤化物灯等形成的放电型光源灯11a。从光源装置11射出的光通过未图示的集成光学系统转换为亮度分布大致均衡的光,并通过未图示的色分离光学系统分离为光的3原色、即红色(R)、绿色(G)、蓝色(B)各颜色光成分,然后分别射入液晶光阀12R、12G、12B。
液晶光阀12R、12G、12B由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封入液晶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等组成。液晶光阀12R、12G、12B具有由多个像素(未图示)排列为矩阵状而成的矩形的像素区域12a,能够按照像素对液晶施加驱动电压。另外,如果利用液晶驱动部24向各个像素施加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则各像素被设定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透光率。因此,从光源装置11射出的光透过该液晶光阀12R、12G、12B的像素区域12a而被调制,从而成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各个颜色的图像光被未图示的色合成光学系统按照像素合成从而成为彩色图像光,并从投影透镜13投影到屏幕3。
控制部2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用于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等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CPU按照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进行动作,从而控制投影仪2的动作。
输入操作部21是接受用户U的输入操作的部件,其具有多个用于供用户U对投影仪2进行各种指示的操作键(未图示)。如果用户U对输入操作部21的各种操作键进行操作,则输入操作部21接受该操作,并向控制部20输出与被操作的操作键对应的控制信号。此外,如果从输入操作部21输入控制信号,则控制部20进行基于所输入的控制信号的处理来控制投影仪2的动作。另外,输入操作部21可以采用可进行远程操作的遥控器(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遥控器发出与用户U的操作内容对应的红外线的操作信号,未图示的接收部接收该操作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控制部20。
图像分离部22将从图像提供装置1输入的并排格式的图像信息分离为左眼用图像信息和右眼用图像信息。然后,对分离后的图像信息进行用于使其分辨率与液晶光阀12R、12G、12B的分辨率一致的分辨率转换处理,并输出至图像调整部23。
图像调整部23根据控制部20的控制,对从图像分离部22输入的左眼用和右眼用图像信息实施改变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视差量来调整立体感用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左右一帧帧交替地输出至液晶驱动部24。
液晶驱动部24按照从图像调整部23输入的图像信息驱动液晶光阀12R、12G、12B。由此,从光源装置11射出的光被液晶光阀12R、12G、12B调制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光,该图像光从投影透镜13投影。由此,基于左眼用图像信息的左眼用图像、和基于右眼用图像信息的右眼用图像交替地显示在屏幕3。
如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部25根据控制部20的控制发送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用于与左眼用图像以及右眼用图像的切换同步来使液晶快门眼镜4动作。
摄像部26具备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构成的摄像元件等(未图示),对包含被投影在屏幕3上的图像(投影图像)的范围进行摄像。然后将表示所摄像的图像(摄像图像)的图像信息作为摄像结果输出至控制部20。这里,摄像部26可对由电子笔5射出的红外光进行摄像,当用户U在投影图像上进行了电子笔5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从电子笔5射出的红外光被记录在摄像图像内。为了监控电子笔5的发光情况,摄像部26以短周期反复摄像,并将图像结果依次输出到控制部20。
另外,预先进行用于将投影图像与摄像图像建立对应的校准,若从摄像部26输入图像信息,则控制部20可以识别电子笔5是在投影图像上的哪些位置发光的。
图3是用于说明投影仪2的动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可调整图像的一部分的立体感来强调该部位。输入操作部21具备用于强调图像的一部分的未图示的操作键(强调键)。若用户U操作强调键,则投影仪2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动作。
如图3所示,首先,控制部20接受由用户U作出的、应强调的位置的指示(步骤S101)。用户U能够通过电子笔5的按压操作来指示投影到屏幕3的投影图像Pa(参照图4(a))内的期望位置L。如果用户U指示位置L,则控制部20将以被指示的位置L为中心的规定尺寸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应强调的区域(强调区域E)(步骤S102)。然后,控制部20向图像调整部23通知强调区域E的位置,并且指示强调区域E内的图像的强调(步骤S103)。图像调整部23若接收来自控制部20的指示,则执行对强调区域E内的图像进行强调的强调处理。
图4是用于说明由图像调整部23所进行的强调处理的说明图,图4(a)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之前的投影图像的图,图4(b)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左眼用图像的图,图4(c)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右眼用图像的图,图4(d)是示出进行了强调处理之后的投影图像的图。另外,在本图中,在投影图像中以实线表示左眼用图像、以虚线表示右眼用图像。此外,图4(a)和图4(d)示出了将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合成了的状态。
如图4(a)所示,投影图像Pa例如包含4个被配置在白色素色背景上的解说图G1~G4。在任意的解说图G1~G4中,左眼用图像(实线)均位于右眼用图像(虚线)的左侧,使佩戴了液晶快门眼镜4的观赏者M识别为解说图G1~G4比屏幕3更向内凹陷。这里,如果用户U在对输入操作部21的强调键进行操作后利用电子笔5指示右上的解说图G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L,则控制部20将围绕解说图G2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强调区域E,并向图像调整部23指示用于对强调区域E进行强调的强调处理。
图像调整部23按照控制部20的指示,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强调区域E内的视差量和强调区域E的外侧(非强调区域F)的视差量。换言之,图像调整部23按照控制部20的指示,使强调区域E的视差量相对于其他区域(非强调区域F)相对地变化。具体地说,如图4(b)和图4(c)所示,图像调整部23进行如下所述的处理,即:使左眼用图像Pl中包含在强调区域E的部位向右侧移动规定量A1,并且使右眼用图像Pr中包含在强调区域E的部位向左侧移动规定量A2。另外,对于使左眼用图像Pl的强调区域E向右侧移动而在强调区域E的左侧产生的间隙B1、以及使右眼用图像Pr的强调区域E向左侧移动而在强调区域E的右侧产生的间隙B2而言,以投影图像Pa的背景色(白色)进行填充即可。
结果如图4(d)所示,位于强调区域E内的解说图G2中左眼用图像(实线)位于右眼用图像(虚线)的右侧,其被体现为比其他解说图G1、G3、G4更靠近前突出。由此,解说图G2被强调。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0(投影仪2),能得到下述的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图像调整部23使由电子笔5所指示的位置的视差量相对地变化,因此能够局部地调整图像的立体感,从而能够强调图像内的期望位置。
(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图像调整部23使视差量以由电子笔5所指示的位置相对突出地被体现的方式变化,因此能够强调所指示的位置,从而能够将观赏者M的视线引导至该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部26和在执行步骤S101时的控制部20相当于指示输入部。此外,由电子笔5所进行的按压操作相当于指示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强调区域E的移动量,即左眼用图像Pl所移动的量(向右侧移动规定量A1)和右眼用图像Pr所移动的量(向左侧移动规定量A2)相当于强调区域E中的视差量的调整量。另一方面,由于非强调区域F是固定的,因此非强调区域F中的视差量的调整量为0。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
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0的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投影仪2的动作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针对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分别通过移动强调区域E来对强调区域E内的图像进行强调,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则固定强调区域E,使强调区域E的外侧的非强调区域F移动。
图5是用于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调整部23所进行的强调处理的说明图,图5(a)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之前的投影图像的图,图5(b)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左眼用图像的图,图5(c)是示出进行强调处理中的右眼用图像的图,图5(d)是示出进行了强调处理之后的投影图像的图。
如图5(a)所示,投影图像Pa例如包含4个被配置在白色素色背景上的解说图G1~G4。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的解说图G1~G4的左眼用图像(实线)均位于右眼用图像(虚线)的右侧,使佩戴了液晶快门眼镜4的观赏者M识别为解说图G1~G4比屏幕3更朝近前突出。这里,如果用户U在对输入操作部21的强调键进行了操作后利用电子笔5指示右上的解说图G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L,则控制部20将围绕解说图G2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强调区域E,并向图像调整部23指示用于对强调区域E进行强调的强调处理。
图像调整部23按照控制部20的指示,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强调区域E内的视差量和强调区域E的外侧(非强调区域F)的视差量。换言之,图像调整部23按照控制部20的指示,使强调区域E的视差量相对于非强调区域F相对地变化。具体地,如图5(b)和图5(c)所示,图像调整部23进行如下所述的处理,即:使左眼用图像Pl中除了包含在强区域E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即非强调区域F的部位向左侧移动规定量C1,并且使右眼用图像Pr中除了包含在强调区域E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即非强调区域F的部分向右侧移动规定量C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强调区域E而使非强调区域F的视差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强调区域E的视差量相对于非强调区域F相对地变化。另外,对于使左眼用图像Pl的非强调区域F向左侧移动而在强调区域E的左侧产生的间隙D1和在非强调区域F的右侧产生的间隙D2、以及使右眼用图像Pr的非强调区域F向右侧移动而在强调区域E的右侧产生的间隙D3和在非强调区域F的左侧产生的间隙D4而言,以投影图像Pa的背景色进行填充即可。
结果如图5(d)所示,位于非强调区域F内的解说图G1、G3、G4的左眼用图像(实线)位于右眼用图像(虚线)的左侧,它们被体现为比屏幕3更向内凹陷。即,强调区域E内的解说图G2被体现为比其他解说图G1、G3、G4更加突出,从而比其他解说图G1、G3、G4更加被强调。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0(投影仪2),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强调区域F的移动量、即左眼用图像Pl所移动的量(向左侧移动规定量C1)以及右眼用图像Pr所移动的量(向右侧移动规定量C2)相当于非强调区域F中的视差量的调整量。另一方面,由于强调区域E是固定的,因此强调区域E中的视差量的调整量为0。
变形例
此外,还可以按如下所述的方式改变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观赏者M识别立体图像的显示方式而采用了以时分方式交替地显示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并通过液晶快门眼镜4进行观赏的帧连续(frame sequential)方式,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改变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偏光方向从而通过偏光眼镜进行观赏的偏光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如视差屏障方式、双凸透镜方式那样能够以裸眼观赏的方式而不需要佩戴专用眼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调整部23以使强调区域E内的部分以比其他部位(非强调区域F)更朝近前突出地被体现的方式进行调整,但是还可以以使强调区域E内的部分被体现为比非强调区域F更向内凹陷的方式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对强调区域E进行强调,优选使强调区域E比非强调区域F突出。此时,并不需要使强调区域E一定要比屏幕3更朝近前突出,只要比非强调区域F突出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固定非强调区域F的视差量并使强调区域E的视差量发生变化的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和固定强调区域E的视差量并使非强调区域F的视差量发生变化的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使强调区域E和非强调区域F双方的视差量发生变化。例如,还能够以使强调区域E内的图像朝近前突出并且使非强调区域F内的图像向内凹陷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眼用图像的移动量(规定量A1、C1)与右眼用图像的移动量(规定量A2、C2)可以相同,也可以左右不同。此外,并不限于使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双方移动的方式,还可以仅移动某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投影图像Pa的背景色为素色的情况,但是还可以适用于背景色为非素色的图像。当投影图像Pa的背景色为非素色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由强调区域E的移动而产生的间隙B1、B2、D1~D4的颜色即可。例如,可利用与间隙B1、B2的左侧或右侧相邻的像素的颜色进行填充,还可以利用与左侧相邻的像素的颜色以及与右侧相邻的像素的颜色之间的颜色(例如,平均颜色)进行填充。或者,还可以根据与左侧相邻的像素的颜色以及与右侧相邻的像素的色进行线性插值,并按照位置使颜色发生阶段性变化。此外,投影图像Pa并不限于包含多个解说图G1~G4的图像,例如还可以为1张图片。此外,投影图像Pa并不限于静止图像,还可以为动态图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以用户U所指示的位置L作为中心的规定尺寸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强调区域E,但是强调区域E的确定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能够利用电子笔5指示强调区域E的对角的2个点来指示强调区域E的尺寸,还可以是利用电子笔5进行将区域围绕的动作并将所围绕的区域确定为强调区域E。此外,还可以是预先将投影图像Pa分为多个区域并从中指示期望区域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操作了输入操作部21的强调键的情况下进行强调处理(包括步骤S101~S103),但是用于进行强调处理的操作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投影图像Pa内显示包含多个按钮图像的工具栏,当通过电子笔5的按压操作选择了规定的按钮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强调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图像提供装置1向投影仪2传送图像信息的方式,采用了并排格式,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上下格式(top and bottom)。此外,还可以为以帧为单位交替地传送左眼用图像信息和右眼用图像信息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提供装置1向投影仪2提供使立体图像体现用的图像信息(左眼用图像信息和右眼用图像信息),但是还可以向投影仪2提供表示二维图像的通常的图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图像分离部22根据被输入的图像信息,以相同内容生成左眼用和右眼用图像信息,使图像调整部23对各个强调区域E进行强调处理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中,作为光调制装置而采用了透过型液晶光阀12R、12G、12B,但是还可以采用反射型液晶光阀等反射型光调制装置。此外,还可以采用按照作为像素的微镜控制所入射的光的射出方向从而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微镜阵列设备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对投影仪2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显示装置并不限于投影仪2。例如,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图像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当适用于如上所述的直视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作为接受应强调的位置的指示的指示输入部,可以使用重叠地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来替代摄像部26。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提供装置;2…投影仪;3…屏幕;4…液晶快门眼镜;5…电子笔;10…图像投影部;11…光源装置;11a…光源灯;12R、12G、12B…液晶光阀;12a…像素区域;13…投影透镜;20…控制部;21…输入操作部;22…图像分离部;23…图像调整部;24…液晶驱动部;25…同步信号发送部;26…摄像部;100…图像显示系统;E…强调区域;F…非强调区域;Pa…投影图像;Pl…左眼用图像;Pr…右眼用图像;G1、G2、G3、G4…解说图;U…用户;M…观赏者。

Claims (8)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通过双眼视差来体现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
具备:
显示部,其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
指示输入部,其接受指示所述立体图像内的区域的指示操作;以及
图像调整部,其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内的视差量和所述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调整部调整所述视差量以使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调整部针对所述左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调整部针对所述左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且通过双眼视差体现立体图像,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指示输入步骤,在该步骤中接受指示所述立体图像内的区域的指示操作;以及
图像调整步骤,在该步骤中以互相不同的调整量来调整在所述指示输入步骤中所指示的所述区域内的视差量和所述区域的外侧的视差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调整步骤中,调整所述视差量以使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相对突出地被体现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调整步骤中,针对所述左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调整步骤中,针对所述左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右眼用图像的至少一方,移动由所述指示操作所指示的所述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CN201310231123.1A 2012-06-19 2013-06-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513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7553 2012-06-19
JP2012137553A JP2014003465A (ja) 2012-06-19 2012-06-19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36A true CN103513436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75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1123.1A Pending CN103513436A (zh) 2012-06-19 2013-06-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5503B2 (zh)
JP (1) JP2014003465A (zh)
CN (1) CN1035134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623B (zh) * 2014-09-28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DE102019207454B4 (de) * 2019-05-21 2021-05-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ugmented-Reality-System
WO2021038789A1 (ja) * 2019-08-29 2021-03-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5172A (ja) * 2010-11-12 2012-05-31 Sharp Corp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8615A (ja) 1998-09-02 2000-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機
JP4490074B2 (ja) * 2003-04-17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視画像処理装置、立体視画像表示装置、立体視画像提供方法、および立体視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4400143B2 (ja) * 2003-08-20 2010-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EP1613060A1 (en) * 2004-07-02 2006-01-04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apturing a sequence of images
US20100097444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Peter Lablans Camera System for Creating an Image From a Plurality of Images
US8300089B2 (en) * 2008-08-14 2012-10-30 Reald Inc. Stereoscopic depth mapping
JP5509689B2 (ja) 2009-06-18 2014-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9380292B2 (en) * 2009-07-31 2016-06-28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US8508580B2 (en) * 2009-07-31 2013-08-13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CA2772607A1 (en) * 2009-09-01 2011-03-10 Prime Focus Vfx Services Ii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transforming two-dimensional images into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JP2011257845A (ja) 2010-06-07 2011-12-22 Fujitsu Ltd ディレイライブラリ生成装置,ディレイライブラリ生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ィレイライブラリ生成方法
JP5449550B2 (ja) * 2010-06-22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表示方法、立体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585264B2 (ja) 2010-07-22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供給装置
JP5585266B2 (ja) 2010-07-22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585265B2 (ja) 2010-07-22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350982B2 (en) 2010-07-22 2016-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image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ith brightness expanding processing for improved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a 3D image
JP5462119B2 (ja) * 2010-09-27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その動作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2061549A2 (en) * 2010-11-03 2012-05-10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video sequences
JP2012227682A (ja) 2011-04-19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JP5868045B2 (ja) * 2011-07-12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123153A (ja) * 2011-12-12 2013-06-20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5172A (ja) * 2010-11-12 2012-05-31 Sharp Corp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55503B2 (en) 2016-05-31
JP2014003465A (ja) 2014-01-09
US20130335410A1 (en)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9448B2 (ja) 二次元兼用三次元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8194119B2 (en) Display of generalized anaglyphs without retinal rivalry
KR101470693B1 (ko) 영상 데이터 처리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ES2389401T3 (es)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a través de vídeo
US20140168390A1 (en)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timal viewing distance thereof
CN107147899B (zh) 一种采用led 3d屏幕的cave显示系统及方法
US845651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tereoscopic imaging
US8724039B2 (en) Hybrid multiplexed 3D display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34029A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US9116357B2 (en) Hybrid multiplexed 3D display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WO2006004342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KR20110129903A (ko) 3d 시청자 메타데이터의 전송
US20120162400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KR102175813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영상 처리 방법
CN103139593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6018216A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3513436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033060A1 (en) Shutter glass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air of shutter glasses
CN108848370B (zh) 全视差可切换的裸眼3d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JP2014011804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80007349A1 (en) Autostereoscopic 3-dimensional display
CN107767412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2108344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KR102139746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201509704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