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624A - 隔振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624A
CN103507624A CN201210428740.6A CN201210428740A CN103507624A CN 103507624 A CN103507624 A CN 103507624A CN 201210428740 A CN201210428740 A CN 201210428740A CN 103507624 A CN103507624 A CN 103507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flange
air duct
vehicle fram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624B (zh
Inventor
郑贤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507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1Arrangement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e.g. with respect to the bonnet or the vehicle front 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振器装置,可以包括:隔振衬套和联接螺栓,所述隔振衬套具有主体、从所述主体延伸的顶表面接触部分、振动分配凸缘和车架接触部分,所述主体具有穿过该主体的头罩凹槽,所述振动分配凸缘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并且与顶表面接触部分间隔开,所述车架接触部分形成在所述振动分配凸缘的下方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车架相接触,所述联接螺栓联接到所述车架并且包括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隔振衬套的头罩凹槽内,其中空气管道的凸缘可以设置在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

Description

隔振器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6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7008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一种隔振器,其在车辆的空气管道和车架互相连接的部分处对振动进行隔绝;并且特别而言,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这样一种隔振器,其很容易地被组装并且减少了振动被传递的接触区域,从而对竖直方向上传递的振动进行了隔绝。
背景技术
为了将空气管道固定到车架,使用了联接螺栓来将空气管道的端部固定到所述车架,并且将隔绝构件插置在联接螺栓和空气管道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所述空气管道用作将空气从大气中供应到车辆的发动机的路径。
例如,参考图1,当通过空气管道2的端部处形成的凸缘2a而将联接螺栓120联接到联接螺母3(该联接螺母被固定到车架1)的时候,则空气管道2被联接到车架1。并且,为了隔绝振动,充当隔绝构件的隔振衬套130被插置在联接螺栓120和凸缘2a之间。
然而,当以上述方式将空气管道2固定到车架1的时候,必须使用图2中所示的工具T来对联接螺母120进行联接,并且可能并未在竖直方向上对振动进行充分隔绝。
图3是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图4是当振动被向上传递的时候的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当振动被向上传递时,其如图4中的“A”所表示的那样,隔振衬套130和凸缘2a的顶表面以带有预定宽度的带子形状而互相进行表面接触。
图5是当振动被向下传递时的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即使在此时,如图5的“B”所表示的那样,隔振衬套130和凸缘2a的底表面互相进行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当振动在竖直方向上被传递的时候,隔振衬套130与凸缘2a的顶表面/底表面进行表面接触。因此,隔振衬套130和凸缘2a之间的接触区域增大。
随着该接触区域的增大,对于被传递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也增大。因此,由于弹性材料支撑的隔振衬套130变得比初始状态更具刚性,该隔振衬套130可能无法对被传递的振动进行正常吸收。因此,隔振特性可能会降低。
并且,当空气管道2固定到车架1的时候,在颈圈110和隔振衬套130都联接到凸缘2a的状态下,利用工具T来将联接螺栓120联接到之前已经固定到车架1上的联接螺母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凸缘2a、颈圈110、隔振衬套130和联接螺栓120在未被固定的状态下进行组装之后通过工具T来将联接螺栓120联接到之前已经安装到车架1中的联接螺母3,因此该组装并不容易操作。
并且,取决于组装公差,可能会在车架1和空气管道2之间发生干涉。当使用隔振衬套130来联接空气管道2和车架1的时候,可以再各自部件的最大允许公差下来执行组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凸缘2a的通孔的中心、隔振衬套130的中心、颈圈110的中心和联接螺栓120的中心并未互相对准,因此各自的部件可能会朝着一侧而被组装。
当凸缘2a的通孔2b的中心、隔振衬套130的中心、颈圈110的中心和联接螺栓120的中心并未互相对准的时候,可能无法有效地传递振动。并且,当对发动机进行驱动的时候,车架和空气管道可能会互相干涉。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包括隔振衬套的隔振器,通过该隔振衬套,空气管道可以容易地组装到车架中并且该隔振衬套与空气管道的凸缘和车架直线接触,对振动被传递的区域进行最小化,从而对竖直方向上传递的振动进行了最小化。
通过以下的描述可以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标和优点,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标和优点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而变得很显然。此外,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目标和优点可以借助所要求保护的手段极其组合而得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中,一种隔振器装置可以包括:隔振衬套,该隔振衬套设在由发生振动的车架和空气管道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振动是由于外力而引起的,该外力包括由被驱动的发动机所引起的振动,所述空气管道形成了路径并且联接到所述车架从而接收车架的振动,从大气中引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路径而被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车架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第一直线接触带,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断续的接触表面,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形成了第二直线接触带。
所述空气管道可以具有凸缘,该凸缘从所述空气管道处延伸并且设在与所述车架相联接的那部分处,并且所述隔振衬套具有振动分配凸缘和顶表面接触部分,该振动分配凸缘设在由所述凸缘和所述车架形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了所述第一直线接触带和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振动分配凸缘处延伸并且设在所述凸缘的顶表面上,从而形成了所述第二直线接触带。
所述隔振衬套在其下部还可以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从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处凹陷,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位置处形成了多个突起,从而形成了直线接触带。
所述隔振衬套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通过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中的通孔而被卡钩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上并且形成了约束力;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从而与所述凸缘的顶表面进行直线接触;和头罩凹槽,该头罩凹槽在所述主体内形成了空的空间并且该头罩凹槽延伸穿过所述主体,其中所述头罩凹槽通过形成于联接螺栓的螺杆部分而联接到固定到所述车架的联接螺栓。
所述联接螺栓可以包括: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头罩凹槽内;工具插入凹槽,该工具插入凹槽形成在所述头部内以用于将联接工具插入到其中;以及所述螺杆部分,该螺杆部分与所述头部集成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杆部分被螺接到所述车架中形成的通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当中,一种隔振器装置可以包括隔振衬套和联接螺栓,该隔振衬套设在由发生振动的车架和空气管道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振动是由于外力而引起的,该外力包括由被驱动的发动机所引起的振动,所述空气管道形成了路径,从大气中引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路径而被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车架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直线接触带,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断续的接触表面,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所联接螺栓包括头部、工具插入凹槽和螺杆部分,该头部容置在所述隔振衬套内形成的头罩凹槽内,所述工具插入凹槽形成在所述头部内以用于将联接工具插入到其中,所述螺杆部分与所述头部集成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杆部分被螺接到所述车架中形成的通孔。
所述隔振衬套可以包括:振动分配凸缘,该振动分配凸缘设在由所述空气管道和所述车架形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了所述直线接触带和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主体,该主体与所述振动分配凸缘集成在一起,并且该主体通过所述空气管道而被卡钩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上从而形成了约束力;顶表面接触部分,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到所述凸缘的顶表面,并且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与所述凸缘的顶表面形成了所述另一个直线接触带;以及头罩凹槽,该头罩凹槽在所述主体内形成了空的空间。
所述主体在其下部还可以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中形成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从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处凹陷,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位置处形成了多个突起,从而形成了所述直线接触带。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当中,一种隔振器装置,可以包括:隔振衬套,该隔振衬套包括主体、从所述主体延伸的顶表面接触部分、振动分配凸缘和车架接触部分,该主体具有穿过该主体的头罩凹槽,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并且与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间隔开,该车架接触部分形成在所述振动分配凸缘的下方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车架相接触;以及联接螺栓,所联接螺栓联接到所述车架并且包括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隔振衬套的头罩凹槽内,其中空气管道的凸缘设置在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
所述主体在其下部还可以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相接触。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通过常规的隔振器而将空气管道联接到车架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显示了利用工具而将联接螺栓联接到车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4是当振动被向上传递的时候的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5是当振动被向下传递的时候的常规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的横截面分解图。
图8是显示了通过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而将空气管道联接到车架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显示了通过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而将空气管道完全联接到车架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显示了通过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使得振动被向下传递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显示了通过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使得振动被向上传递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应当了解,附图并不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
在这些附图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在附图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实例。虽然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修改、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
参考图6,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包括隔振衬套10,该隔振衬套10设在由发生振动的车架1和空气管道2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振动是由于外力(其包括由被驱动的发动机所引起的振动)而引起的,所述空气管道2形成了路径并且联接到车架1从而接收车架1的振动,从大气中引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路径而被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隔振衬套10的与车架1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直线接触带。并且,隔振衬套10的与空气管道2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断续接触表面,并且隔振衬套10的与空气管道2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
车架1对应于形成了车辆前部的结构,并且车架1的实例可以包括前端模块(FEM),散热器等等安装在该前端模块内。
空气管道2用作将空气引入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路径,并且空气管道2的端部联接到车架1。为了将空气管道2的端部联接到车架1,凸缘2a从空气管道2中延伸从而定位在与车架1相联接的部分处。由于凸缘2a联接到车架1,因此空气管道2联接到了车架1。
隔振衬套10定位在车架1和空气管道2的凸缘2a之间的空间内。隔振衬套10和车架1之间的接触区域可以被最小化,从而使得接触部分形成了直线接触带,并且隔振衬套10的与管道2的凸缘2a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断续接触表面。并且,隔振衬套10的与空气管道2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也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
当将隔振衬套10紧固到空气管道2的凸缘2a之后,将组件联接到之前已经联接到车架1的联接螺栓20上。接着,空气管道2完全联接到车架1。
参考图7,隔振器的隔振衬套和联接螺栓将会详细描述如下。
隔振衬套10包括振动分配凸缘13、主体11和顶表面接触部分14。振动分配凸缘13设置在由车架1和空气管道2的凸缘2a所形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振动分配凸缘13形成了断续的接触表面。主体11从振动分配凸缘13处延伸并且被卡钩在凸缘2a上。顶表面接触部分14从主体11的周边延伸并且与空气管道2的凸缘2a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
振动分配凸缘13设置在凸缘2a和车架1之间的空间内,或者理想地,该振动分配凸缘13设置在凸缘2a的底表面和车架1的顶表面之间。振动分配凸缘13形成了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断续接触表面。所述非接触部分从该断续接触表面处凹陷,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非接触部分的位置处形成了多个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形成了直线接触带(参考图10的C)。亦即,振动分配凸缘13的一侧与凸缘2a的底表面接触,并且在振动分配凸缘13的另一侧形成的突起与车架1的顶表面接触。
特别而言,振动分配凸缘13和车架1互相接触的那部分(也就是车架接触部分13a)形成了直线接触带。
主体11在其下部还包括边缘部分30,并且在空气管道2的凸缘2a下方的边缘部分30和车架接触部分13a之间形成了凹槽35,从而进一步抑制边缘部分30处的振动。
通过将隔振衬套10穿过凸缘2a的通孔2b而紧固了主体11。主体11装配到凸缘2a的通孔2b内并且形成了约束力来维持隔振衬套10被插入到通孔2b的状态。可以通过振动分配凸缘13而将主体11紧固到凸缘2a,该振动分配凸缘13从主体11延伸并且支撑了凸缘2a的底表面和与凸缘2a的顶表面相接触的顶表面接触部分14。
并且,主体11包括头罩凹槽12,该头罩凹槽形成了空的空间(该空的空间通过振动分配凸缘13而形成)。头罩凹槽12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罩住了球形物体。
顶表面接触部分14沿着主体11的周边延伸并且与凸缘2a的顶表面相接触,从而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参见图11的D)。更加具体而言,顶表面接触部分14被延伸成从主体11的周边朝着凸缘2a的顶表面突出来,并且其突出端部与凸缘2a的顶表面相接触,从而形成了直线接触带。
凸缘2a设在振动分配凸缘13和顶表面接触部分14之间,并且振动分配凸缘13和顶表面接触部分14与主体11集成在一起。
隔振衬套10由利于隔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合成橡胶。
联接螺栓20包括头部21和螺杆部分23,该头部21容置在隔振衬套10的头罩凹槽12内,所述螺杆部分23螺接到之前已经安装在车架1内的联接螺母3上。
头部21形成在联接螺栓20的顶部。该头部21的形成形状可以对应于头罩凹槽12,亦即球形形状。因此,头部21很容地插入到头罩凹槽12内,并且维持在插入到头罩凹槽12内的状态。
并且,头部21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工具插入凹槽22,从而当联接螺栓20联接到联接螺母3的时候,诸如起子的工具可以插入到该工具插入凹槽22内。
螺杆部分23与头部21集成在一起并且形成在联接螺栓20的底部。螺杆部分23具有形成在其外周边的螺纹,从而螺接到之前已经安装在车架1中的联接螺母3。
具有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结构的隔振器的操作将描述如下。
首先,参考图8和图9,空气管道2的端部通过隔振器而联接到车架1的过程将描述如下。
参考图8,隔振衬套10装配到空气管道2的凸缘2a中形成的通孔2b内。由于隔振衬套10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不使用单独的工具而仅仅通过将隔振衬套10装配到空气管道2的通孔2b从而将隔振衬套10联接到空气管道2。
同时,联接螺栓20联接到之前已经安装在车架1内的联接螺母3。
在隔振衬套10装配到空气管道2的通孔2b的状态下当空气管道2和隔振衬套10构成的组件紧固到联接螺栓20(该联接螺栓20联接到了车架1)的顶部的时候,空气管道2可以联接到车架1。
当隔振衬套10和联接螺栓20互相联接以使得联接螺栓20的头部21容置在隔振衬套10的头罩凹槽12内的时候,空气管道2可以固定并联接到车架1。
图9显示了空气管道2的端部通过隔振衬套10而联接到车架1的状态。
如上所述,可以在不使用单独工具的情况下,在隔振衬套10的头罩凹槽12面向联接螺栓20的头部21的状态下仅仅通过用手按压隔振衬套10以将隔振衬套10和联接螺栓20进行组装,从而可以将空气管道2联接到车架1。并且,由于隔振衬套10的中心和联接螺栓20的中心互相对准,因此空气管道2和车架1并不互相干涉。
图10和图11显示了振动通过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振器而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传递的状态。
图10显示了振动通过车架1和空气管道2互相联接的部分而从车辆的顶部传递到底部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空气管道2的凸缘2a对振动分配凸缘13增压的方向上施加了振动。
此时,隔振衬套10和车架1通过车架接触部分13a互相接触,亦即,它们以“C”所表示的直线接触带形状的方式进行接触。
因此,由于隔振衬套10和车架1以直线接触带形状的方式互相接触,因此与常规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带子形状的隔振器相比它们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宽度变窄。因此,显著减小了振动传递的区域。
随着振动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传递区域被减小,作用在隔振衬套10和车架1之间的反作用力得到降低。
由于反作用力降低,隔振衬套10并不变得刚性,而是可以维持初始弹性。因此,可以维持被传递的振动被隔振衬套10阻隔的隔振特性。
图11显示了振动在图10的相反方向上被传递的状态,以及,从车辆的底部传递到顶部。
在这种情况下,从车辆的底部传递到顶部的振动通过顶表面接触部分14和凸缘2a之间的接触部分(亦即,另一个直线接触带)来进行传递。因此,如上参考图10(其显示了振动从车辆的底部传递到顶部)所述的那样,传递振动的区域被减小,因此反作用力降低。因此,由于隔振衬套10维持了初始弹性,因此可以对从车辆底部传递到顶部的振动进行隔绝。
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由于隔振衬套与空气管道的凸缘以及车架进直线接触,因此隔振衬套和凸缘之间的接触区域减小。因此,当振动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进行传递的时候,可以增强隔振特性。
并且,在初始阶段仅仅是联接螺栓联接到车架的状态下,可以在不使用单独工具的情况下将隔振衬套联接到空气管道,并且在隔振衬套和空气管道互相联接的状态下,仅仅通过用手按压隔振衬套以容置联接螺栓的头部,空气管道的端部可以联接到车架。因此,由于不使用单独的工具来进行联接,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执行组装操作。
此外,由于不再需要常规的隔振器中的衬套和联接螺栓之间插置的颈圈,因此所需的部件数量可以减少。
同时,尽管在允许的最大公差范围内进行组装操作,但是隔振衬套设置在联接螺栓的中心而并不向一侧倾斜。因此,可以防止车架和空气管道之间的干涉。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是用于参考图中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隔振器装置,包括:
隔振衬套,该隔振衬套设在由发生振动的车架和空气管道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振动是由于外力而引起的,该外力包括由被驱动的发动机所引起的振动,所述空气管道形成了路径并且联接到所述车架从而接收车架的振动,从大气中引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路径而被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车架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第一直线接触带,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断续的接触表面,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形成了第二直线接触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装置,
其中所述空气管道具有凸缘,该凸缘从所述空气管道处延伸并且设在与所述车架相联接的那部分处,并且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具有:
振动分配凸缘,该振动分配凸缘设在由所述凸缘和所述车架形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了所述第一直线接触带和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以及
顶表面接触部分,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振动分配凸缘处延伸并且设在所述凸缘的顶表面上,从而形成了所述第二直线接触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隔振衬套在其下部还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装置,
其中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从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处凹陷,并且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位置处形成了多个突起,从而形成了直线接触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隔振衬套包括:
主体,该主体通过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中的通孔而被卡钩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上并且形成了约束力;
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从而与所述凸缘的顶表面进行直线接触;和
头罩凹槽,该头罩凹槽在所述主体内形成了空的空间并且该头罩凹槽延伸穿过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头罩凹槽通过形成于联接螺栓的螺杆部分而联接到固定到所述车架的联接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联接螺栓包括:
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头罩凹槽内;
工具插入凹槽,该工具插入凹槽形成在所述头部内以用于将联接工具插入到其中;以及
所述螺杆部分,该螺杆部分与所述头部集成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杆部分被螺接到所述车架中形成的通孔。
7.一种隔振器装置,包括:
隔振衬套,该隔振衬套设在由发生振动的车架和空气管道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振动是由于外力而引起的,该外力包括由被驱动的发动机所引起的振动,所述空气管道形成了路径,从大气中引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路径而被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车架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直线接触带,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那个表面形成了断续的接触表面,该断续的接触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隔振衬套的与所述空气管道相接触的另一个表面形成了另一个直线接触带;以及
联接螺栓,该联接螺栓包括:
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隔振衬套内形成的头罩凹槽内;
工具插入凹槽,该工具插入凹槽形成在所述头部内以用于将联接工具插入到其中;以及
螺杆部分,该螺杆部分与所述头部集成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杆部分被螺接到所述车架中形成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隔振衬套包括:
振动分配凸缘,该振动分配凸缘设在由所述空气管道和所述车架形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了所述直线接触带和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
主体,该主体与所述振动分配凸缘集成在一起,并且该主体通过所述空气管道而被卡钩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上从而形成了约束力;
顶表面接触部分,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到所述凸缘的顶表面,并且该顶表面接触部分与所述凸缘的顶表面形成了所述另一个直线接触带;以及
头罩凹槽,该头罩凹槽在所述主体内形成了空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在其下部还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器装置,
其中在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中形成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从所述断续的接触表面处凹陷,并且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的位置处形成了多个突起,从而形成了所述直线接触带。
11.一种隔振器装置,包括:
隔振衬套,该隔振衬套包括:
主体,该主体具有穿过该主体的头罩凹槽;
从所述主体延伸的顶表面接触部分;
振动分配凸缘,该振动分配凸缘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并且与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间隔开;和
车架接触部分,该车架接触部分形成在所述振动分配凸缘的下
方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车架相接触;以及
联接螺栓,该联接螺栓联接到所述车架并且包括头部,该头部容置在所述隔振衬套的头罩凹槽内,
其中空气管道的凸缘设置在所述顶表面接触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在其下部还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下方的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振动分配凸缘之间形成了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隔振器装置,其中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空气管道的凸缘相接触。
CN201210428740.6A 2012-06-28 2012-10-31 隔振器装置 Active CN103507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0082A KR101382717B1 (ko) 2012-06-28 2012-06-28 진동절연장치
KR10-2012-0070082 2012-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624A true CN103507624A (zh) 2014-01-15
CN103507624B CN103507624B (zh) 2017-05-10

Family

ID=4975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740.6A Active CN103507624B (zh) 2012-06-28 2012-10-31 隔振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64116B2 (zh)
KR (1) KR101382717B1 (zh)
CN (1) CN103507624B (zh)
DE (1) DE10201211019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4074C2 (sv) * 2000-06-02 2004-06-22 Forsheda Ab Anordning för dämpning av vibrationer hos en vibrationsyta och metoder för montering av en sådan anordning
EP4122520A1 (en) 2013-03-13 2023-01-25 Tc1 Llc Fluid handling system
CA2845520C (en) 2014-03-04 2019-02-2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attenuation for hvac&r system
KR20160003863U (ko) 2015-04-30 2016-11-09 최선기 음식물쓰레기 분쇄장치
EP3455518B1 (en) 2016-05-11 2021-08-18 Bombardier Inc. Isolation mount
CN115045940B (zh) * 2022-06-13 2024-02-0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钢壳橡胶芯圆柱套合式宽频组合隔振器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1674A (en) * 1957-09-23 1960-09-06 Gen Motors Corp Shockproof mounting
US3319918A (en) * 1965-06-18 1967-05-16 Illinois Tool Works Shock mounting groummet
US4067531A (en) * 1976-07-22 1978-01-10 Derre & Company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sealing gasket
GB1582148A (en) * 1976-05-12 1980-12-31 Deere & Co Vibration isolation assembly
US4575114A (en) * 1983-10-31 1986-03-11 Ford Motor Company Vehicle suspension joint
US4530491A (en) * 1983-11-23 1985-07-23 Lord Corporation Compact low-frequency engine mounting
DE4241853A1 (de) * 1992-12-11 1994-06-16 Boge Gmbh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Kraftfahrzeuge
IT245842Y1 (it) * 1998-05-20 2002-03-26 Gate Spa Tassello smorzatore di vibrazioni.
KR100335656B1 (ko) * 1999-12-07 2002-05-06 이계안 에어크리너의 진동 감쇄를 위한 인슐레이터
SE524074C2 (sv) * 2000-06-02 2004-06-22 Forsheda Ab Anordning för dämpning av vibrationer hos en vibrationsyta och metoder för montering av en sådan anordning
JP2003014041A (ja) * 2001-06-28 2003-01-15 Asmo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支持構造
KR100763965B1 (ko) 2001-11-13 2007-10-05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의 방진장치
US20040113339A1 (en) * 2002-12-17 2004-06-17 Masterson Peter A. Elastomeric pin isolator
KR20040077234A (ko) * 2003-02-28 2004-09-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압축기용 방진고무
JP2006131192A (ja) * 2004-11-09 2006-05-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インテークダクトの接続構造
DE102005046631A1 (de) * 2005-09-29 2007-04-05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Schwingungen dämpfenden Aufhängung eines Aggregats
JP4523536B2 (ja) 2005-10-28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KR20070108672A (ko) 2006-05-08 2007-11-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에어 클리너
JP4600349B2 (ja) * 2006-05-11 2010-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ボンネット衝撃変形吸収構造
KR101316156B1 (ko) 2006-10-10 2013-10-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엔진커버 마운팅 구조
US20080086966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Stevens Benjamin G Acoustic mount
KR101238261B1 (ko) * 2010-12-21 2013-03-04 주식회사 파인텍 스템퍼 체결형 롤러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110195B4 (de) 2017-08-24
US20140001686A1 (en) 2014-01-02
KR20140002198A (ko) 2014-01-08
DE102012110195A1 (de) 2014-01-02
CN103507624B (zh) 2017-05-10
US8864116B2 (en) 2014-10-21
KR101382717B1 (ko)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624A (zh) 隔振器装置
US6585196B2 (en) Fastener for pipe or the like
US8939437B2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US7922157B2 (en) Stopper for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and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assembly
US9707836B2 (en) Powertrain roll restrictor
US10077705B2 (en) Flange structure
US20150252871A1 (en) Vibration isolator
US10125857B2 (en) Transmission mount for vehicle having distributed stoppers
US11073188B2 (en) Oscillation damp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scillation damper
WO2020001872A1 (en) Vibration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vehicle with said vibration attenuation mechanism mounted thereon
US10280826B2 (en) Insulator
US8267799B2 (en) Device for damping vibrations
EP3040575B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20110031669A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JP2015206402A (ja) 防振装置
JP3193264U (ja) 車載用レーダ装置
US20200012053A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20190032740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06283951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08081032A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搭載装置
CN207093546U (zh) 弹片螺母以及具有它的紧固连接组件
US20170321775A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CN110231857A (zh) 存储服务器及其散热器
US9938940B2 (en) Intake manifold
CN105128658A (zh) 一种汽车及其变速器后悬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