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268A -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268A
CN103507268A CN201310416890.XA CN201310416890A CN103507268A CN 103507268 A CN103507268 A CN 103507268A CN 201310416890 A CN201310416890 A CN 201310416890A CN 103507268 A CN103507268 A CN 103507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mold
groove
hook
fixed part
low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68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268B (zh
Inventor
赵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AOYIZH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AOYIZH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AOYIZH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AOYIZH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168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7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7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包括压滚、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压膜,压膜包覆在压滚的外表面,压滚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固定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固定部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压膜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与压膜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固定装置为第二挂钩,第二挂钩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第二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相连接。本发明一方面是使得在压滚被加热后还能方便的取出压膜,另一方面避免了压膜直接固定在压滚上,从而导致损坏螺栓或压滚。

Description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压滚压膜的,更详细的讲是关于为了使压膜更好的包覆在压滚外表面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导光板上的凹凸形状可以通过滚压的方式把压膜上的凹凸形状刻印到导光板上。
这种加工导光板的方式可以使导光板得到连续的加工。由于压膜会被磨损,所以压膜需要方便更换。
但是这种加工方式一般都是在将压滚加热后,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的,并且要对压滚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就会使包覆在压滚外表面上压膜的张力发生变化,使压膜产生收缩或伸长的变化。为了减小这种变化,就必须时压膜的张力加大。
同时,由于压滚本身的尺寸较小,就使得固定压膜的螺栓尺寸也较小。
由于固定压膜的螺栓尺寸较小,且压膜的张力较大,就会造成螺栓容易弯曲、断裂,甚至由于螺栓的损坏造成压滚损坏。
不管是螺栓还是压滚的损坏,都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外,一般都是在压滚处于冷却状态下调解张力,但是由于压滚必须要加热,而加热后压膜的张力又会发生变化,现有技术无法对高温状态下的压膜张力就行调节,这样就容易降低导光板被刻印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包括压滚、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压膜,压膜包覆在压滚的外表面,压滚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固定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固定部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压膜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与压膜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固定装置为第二挂钩,第二挂钩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第二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相连接。本发明一方面使得在压滚被加热后还能方便的取出压膜,另一方面避免了压膜直接固定在压滚上,从而导致损坏螺栓或压滚。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上夹板、第一下夹板,压膜的一端被夹持在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夹持。使用夹板固定压膜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取出压膜,另一方面避免了压膜直接固定在压滚上,从而导致损坏螺栓或压滚。
优选地: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为长条状。长条状的夹板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夹持压膜,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压膜更好的贴合在压滚上。
优选地: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凸部。使用凹凸部是为了更好的夹持压膜。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安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一固定装置的使用是为了防止压滚的损坏。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卡合部、调节螺栓,第一下夹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合配合部,卡合部安装在卡合配合部中,第一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与卡合部相连接,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卡合部之间的距离。卡合部的设置是为了在发生损坏时方便更换。调节螺栓的使用是为了方便压滚加热时调节压膜的张力。
优选地: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安装在第二凹槽周向的二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至少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二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第二挂钩套装在连接杆上。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压膜固定在压滚上。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挂钩之间还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连接杆上。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的调节压膜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固定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弹簧调节板与第一下夹板的装配平面图。
图5是第二固定部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名称如下:
1:第一固定部;2:第二固定部;3:压膜;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10:压滚;11:第三凹槽;12:第四凹槽;20:下固定板;21:螺纹孔;22:通孔;30:弹簧调节板;31通孔;32:通孔;40:第一下夹板;42:滑槽;43:凹部;44:螺纹孔;45:卡合配合部;46:通孔;50:第一上夹板;53:凸部;54:通孔;60:卡合部;61:螺纹孔;62:螺纹孔;70:调节螺栓;71:调节螺栓头部;100: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连接杆;130:第二挂钩;140:弹簧;150:第二下夹板;151:凹部;152:螺纹孔;160:第二上夹板;161:凸部;16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压膜3、压滚10。压滚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相邻设置。第一固定部1设置在第一凹槽5的内部,第二固定部2设置在第二凹槽6的内部,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的所有部件都不会超出压滚10的外表面。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为长方形形状。压膜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相连接。将压膜3包覆在压滚10的外表面上。
压滚10以自身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压辊轴穿过压滚10的二端面。压滚10将包覆在压滚10的外表面上的压膜3上的凹凸形状刻印到对象体上的装置。为了使压滚10可以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压滚10中可以安装加热器。
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1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卡合部60、调节螺栓70、下固定板20,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下夹板40、第一上夹板50。第一下夹板40与第一上夹板50为长条状,长条状有利于夹板夹持压膜3。第一固定装置为弹簧调节板30。第一固定装置安装在第一凹槽5内。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相连接。还可以使卡合部60安装在第一夹持装置上,使第一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70与卡合部60相连接,由于卡合部60与第一夹持装置相连接,从而使第一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70及卡合部60与第一夹持装置相连接,调节螺栓70可以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凹槽5内设置有第三凹槽11、第四凹槽12。第三凹槽11、第四凹槽12为长方形形状。第三凹槽11、第四凹槽12的底面分别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螺纹孔。弹簧调节板30上设置有与第三凹槽11的底面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31,把弹簧调节板30放置在第三凹槽11中,将螺栓穿过通孔31拧在第三凹槽11的底面上的螺纹孔中,使弹簧调节板30安装在第三凹槽11中。下固定板20上设置有与第四凹槽12的底面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22,通过同样的方式使下固定板20安装在第四凹槽12的内部,使下固定板20的顶面与第一凹槽5的底面齐平。
如图2、图3所示:压膜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装置相连接,压膜3被夹持在第一上夹板50和第一下夹板40之间。第一上夹板50和第一下夹板40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凹凸部。可以使这样设计:第一上夹板50上设置有凸部53,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有凹部43,所述凹部43与凸部53相配合。压膜3被夹持在第一上夹板50的凸部53和第一下夹板40的凹部43之间。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上夹板50上设置有凹部,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凸部。也可以在第一上夹板50上设置凹凸部,在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与第一上夹板50上的凹凸部相对应的凸凹部。使用凹凸部来夹持压膜3是为了更好的夹持住压膜3。
第一上夹板5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4,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有与通孔54相对应的螺纹孔44,将压膜3放置在第一上夹板50与第一下夹板40之间,将螺栓穿过通孔54拧在螺纹孔44中,使第一上夹板50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夹板40上,进一步的是压膜3被夹持在第一上夹板50与第一下夹板40之间。
如图4所示: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合配合部45,最好是设置有多个卡合配合部。卡合配合部45中安装有卡合部60。多个卡合配合部45与多个卡合部60的配合有利于机构的稳定,在单个卡合部60损坏的情况下,调节装置还能起到作用;多个卡合配合部45与多个卡合部60的配合还有利于压膜3更均匀的、紧密的包覆在压滚10上。卡合部60为“凸”形结构,卡合配合部45为与卡合部60相配合的“凸” 形结构,所述“凸” 形结构位于第一下夹板40上。卡合部60的“凸”形结构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62,“凸”形结构的二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孔61。在第一下夹板40上的卡合配合部的二侧设置有与螺纹孔61相配合的通孔46。把螺栓穿过通孔46拧在螺纹孔61中,使卡合部60固定安装在卡合配合部45中。弹簧调节板30上在与螺纹孔6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32,所述通孔32最好为沉孔,调节螺栓70穿过通孔32拧在螺纹孔62上,调节螺栓70最好为内六角沉头螺栓,使弹簧调节板30与第一下夹板40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螺栓70的左右旋转来调节弹簧调节板30与第一下夹板40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夹板40上还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滑槽42。下固定板20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螺纹孔21,所述滑槽42与螺纹孔21的位置相对应。将螺栓穿过滑槽42拧在螺纹孔21中,使第一下夹板40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20上,在螺栓拧紧前,第一下夹板40在下固定板20上可以沿滑槽42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下夹板40与弹簧调节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当然第一下夹板4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凹槽5的底面上。 
由于弹簧调节板30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5内,通过调节调节螺栓70的端部71就可以调节弹簧调节板30与第一下压板40之间的距离,又由于压膜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相连接,一端被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压板50和第一下压板40之间,第一上压板50和第一下压板40固定安装在一起,所以可以通过调节弹簧调节板30与第一下压板40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压膜3的张力。
  第一固定部1的组装方式如下。 下面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的改变。首先将弹簧调节板30安装在第三凹槽11内,将下固定板20安装在第四凹槽12内;之后,将卡合部60安装在第一下夹板40的卡合配合部45中,将压膜3固定在第一下夹板40和第一上夹板50之间;然后将第一下夹板40安装在下固定板20上,螺栓不能拧紧,使第一下夹板40能在下固定板20上可以沿滑槽42的长度方向移动;将调节螺栓70从弹簧调节板30的通孔32中穿过并拧在卡合部的螺纹孔62中,使弹簧调节板30与卡合部60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调节螺栓70来调节压膜3的张力,当压膜3的张力调节好,使第一下压板4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20上。
而且本发明的第一固定部1利用第一下夹板40和第一上夹板50夹持压膜3,将压膜3固定在压滚10的外表面上,由于压滚10的整体尺寸较小,使用在第一固定部1中的螺栓尺寸较小,而且由于压膜3的张力较大,固定压膜3的螺栓容易产生弯曲现象。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直接用螺栓把压膜3固定在压滚10上且压膜3的张力较大而发生螺栓弯曲的现象,进而发生压滚10破损的现象。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固定部1中,由于与调节螺栓70相连接的是可以更换的卡合部60,即使由于调节螺栓70产生弯曲或破损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卡合部60,也只需要更换卡合部60,不需要更换压滚10,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部2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安装在第二凹槽6的底部,第二夹持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上夹板160、第二下夹板150。第二上夹板160与第二下夹板150为长条状,长条状有利于夹板夹持压膜3。同样,第二上夹板160与第二下夹板150上也设置有与第一夹持装置相同的凹凸部。第二夹持装置与压膜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00、第二连接板110、连接杆120、第二挂钩130、弹簧140。
上述第二凹槽6的二侧的底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00和第二连接板110,第一连接板100和第二连接板11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杆120,最好是多根连接杆120。连接杆120的二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100、连接杆110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00和第二连接板11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有多个相对应的孔,连接杆120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板100上的孔中,另一端插入第二连接板110上的孔中。第二挂钩130上开有与连接杆相对应的通孔,第二挂钩130套装在至少一根连接杆120上,套装在多根连接杆120上有利于第二挂钩130的稳定。在第二挂钩130与第一连接板100之间的连接杆120上还有套装有弹簧140。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二挂钩130可以沿连接杆12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由于第二挂钩130与弹簧140相接触,第二挂钩130可以从弹簧140获得弹力。上述第二固定装置的目的是使第二挂钩130安装在第二凹槽6内,为了简便,也可以直接把第二挂钩130安装在第二凹槽6内。
压膜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2的第二上夹板160和第二下夹板150之间。具体来讲,和第一固定部1中压膜3的固定方式相同,在第二上夹板160的底部及第二下夹板15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凸部161和凹部151。在本发明中这样的凹部和凸部可以发挥能更好的固定压膜的效果。或者在其他实施例子中,第二上夹板160的底面和第二下夹板150的顶面也可以分别设置有凹部和凸部。或者在第二上夹板160底面上和第二下夹板150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凸结构。第二上夹板16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62,第二下夹板150上设置有与通孔162相对应的螺纹孔152,使压膜3放置在第二上夹板160和第二下夹板150之间,使螺栓穿过通孔162拧在螺纹孔152中,使压膜3固定在第二上夹板160和第二下夹板150之间,从而实现压膜3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装置的连接。
同时第二下夹板150靠近第二挂钩130的一侧为与第二挂钩130相配合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二挂钩130的截面为反“7”形,,第二挂钩为长条状。第二下夹板150靠近第二挂钩130的一侧的第一挂钩的截面为倒“7”形。这种结构可以使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130勾在一起,实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130的连接。这样就把第二下夹板150挂在第二挂钩130上,使第二下夹板150安装在第二固定装置上,与第二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二下夹板150在轴向方向上的二个侧面紧贴在第二凹槽6在轴向方向上的二个壁面上,从而使第二下夹板150不会沿轴向串动。
压膜3的安装顺序如下:首先将压膜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部1上;压膜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夹持装置上;然后把第二固定部2的第二下夹板150上的第一挂钩挂在第二挂钩130上,使压膜3包覆在压滚10的外表面上;之后通过调节第一固定部1中的调节螺栓70,把加在压膜3上的张力调节到合适的水准。
这样的第二固定部2构成中,可以防止固定压膜3的第二上夹板160和第二下夹板150直接固定在压滚上,从而防止因张力的存在而产生的螺栓弯曲及与螺栓相结合处压滚10破损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因加热导致压膜3膨胀而产生的压膜3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可以在加热状态下的压滚中方便的调解压膜3的张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把第二挂钩130挂在第二下夹板150的第一挂钩上时,由于可以使第二挂钩130在连接杆120上移动,操作者可以轻松的把第二下夹板150一侧的第一挂钩挂在第二挂钩130中。
在本发明中,将压膜3包覆在压滚10上后,可以调节调节螺栓70,使压膜3与压滚10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可以使用弹性模量较大的弹簧。压膜3张力的调节就是为了使压膜3与压滚10紧密贴合在一起。压膜3与压滚10的贴合效果越好,压滚10旋转时就可以更好的把压膜3的凹凸形状刻印到对象体上。

Claims (8)

1.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包括压滚(10)、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压膜(3),压膜(3)包覆在压滚(10)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压滚(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第一固定部(1)安装在第一凹槽(5)内,第二固定部(2)安装在第二凹槽(6)内,压膜(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相连接,第二固定部(2)包括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与压膜(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固定装置为第二挂钩(130),第二挂钩(130)安装在第二凹槽(6)内,第二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13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1)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上夹板(50)、第一下夹板(40),压膜(3)的一端被夹持在第一上夹板(50)和第一下夹板(40)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夹板(50)和第一下夹板(40)为长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夹板(50)和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1)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安装在第一凹槽(5)内,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1)还包括卡合部(60)、调节螺栓(70),第一下夹板(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合配合部(45),卡合部(60)安装在卡合配合部(45)中,第一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70)与卡合部(60)相连接,调节螺栓(70)可以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卡合部(60)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0)、第二连接板(110)、连接杆(120),所述第一连接板(100)、第二连接板(110)分别安装在第二凹槽(6)周向的二侧,第一连接板(100)和第二连接板(110)之间安装有至少一根连接杆(120),连接杆(120)的二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00)、第二连接杆(110)相连接,第二挂钩(130)套装在连接杆(1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100)和第二挂钩(130)之间还安装有弹簧(140),所述弹簧(140)套装在连接杆(130)上。
CN201310416890.XA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Active CN103507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6890.XA CN103507268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6890.XA CN103507268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268A true CN103507268A (zh) 2014-01-15
CN103507268B CN103507268B (zh) 2015-07-15

Family

ID=4989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6890.XA Active CN103507268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0726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0514A (en) * 1991-10-22 1994-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ll stamper,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sheet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s by using the same
JP2003181918A (ja) * 2001-12-19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賦型用ローラ、賦型された表面を有する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賦型された積層フィルム
JP2013014098A (ja) * 2011-07-05 2013-01-24 Will Co Ltd 電鋳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580116U (zh) * 2013-09-13 2014-05-07 南京高一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0514A (en) * 1991-10-22 1994-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ll stamper,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sheet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s by using the same
JP2003181918A (ja) * 2001-12-19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賦型用ローラ、賦型された表面を有する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賦型された積層フィルム
JP2013014098A (ja) * 2011-07-05 2013-01-24 Will Co Ltd 電鋳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580116U (zh) * 2013-09-13 2014-05-07 南京高一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268B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0116U (zh)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CN103507268A (zh) 一种使压膜包覆在压滚上的装置
CN207014055U (zh) 一种铝板加工制作固定装置
CN105305089A (zh) 一种可调整复合材料模具设计装置与设计方法
CN208050629U (zh) 一种led显示屏线路板整平模具
JP2010089327A (ja) 金型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20090004369U (ko) 사출 금형
CN213920215U (zh) 一体式快速定位圆压圆烫金版
CN103480703A (zh) 冷折弯装置
CN201315134Y (zh) 带可调连接定位块装置的箱体
CN204431736U (zh) 一种同步带固定装置及打印机
CN210478108U (zh) 一种烫金用铸铝加热板
CN203526266U (zh) 冷折弯装置
CN210233668U (zh) 一种便于多样模具安装的模具基座
CN108688300B (zh) 一种带有弹簧卡件的热压印辊轴装置
CN206301688U (zh) 一种干变浇注外模夹紧装置
IT202100029543A1 (it) Stampo per lo stampaggio rotazionale
CN215544300U (zh) 一种耐磨损五金冲压模具
CN204712320U (zh) 一种复合材料产品大批量制造可实现变形补偿的成型模具
CN209945109U (zh) 矩形箱体板式换热器端板
CN207523057U (zh) 一种复合材料热压装置的模具
CN204687167U (zh) 可实现变形补偿的制造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用连接件
CN211138291U (zh) 一种纸托成型模具
CN203696747U (zh) 一种大口径薄片元件抛光夹具
CN203401666U (zh) 一种用于调整光盘注塑机夹持板平行度的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