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5530B -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5530B
CN103505530B CN201310323295.1A CN201310323295A CN103505530B CN 103505530 B CN103505530 B CN 103505530B CN 201310323295 A CN201310323295 A CN 201310323295A CN 103505530 B CN103505530 B CN 103505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meas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32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5530A (zh
Inventor
杨铁骊
张小兆
钱国强
张卉
李吉明
张小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u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u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u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nghu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232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5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5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55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含有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和石膏12~2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麻疹,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加之本发明药物“退热透疹凉膈清肺”解毒效果可靠,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本发明用于治疗麻疹的药物经过多年研究,临床观察数百例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麻疹,发热消退平稳,无明显骤升骤降等表现,从发热到体温正常,时间提前0.5~3天不等。皮疹转归平顺、畅稳,透疹、清肺、凉膈解毒的疗效比较可靠。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变异性麻疹又称为非典型性麻疹综合征,是指以往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的某些人,当抗体水平降至失去保护力时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引起迟发超敏反应所致的一种临床表现。它与典型麻疹相比有如下特征:全身症状较重、皮疹始发部位、次序、形态、分布等呈离心性,与典型麻疹相反,肺部受累较多见等。由于普及麻疹疫苗接种免疫,不典型病例逐年增多,但变异性麻疹较少见。常因其它疾病就诊、因其全身症状重、出疹顺序、皮疹形态不同等而易致误诊。临床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变异性麻疹的发病大致情况及其特点:
1、变异性麻疹年龄不等,易与各种皮疹疾病混淆、且普及麻疹疫苗接种和麻疹病毒的变异,使麻疹发病年龄上升、症状不典型、发病季节后延、无规律性。散发于9月至次年5~6月间。
2、变异性麻疹患者发病,热后出疹,皮疹为多形性、散在,除典型的红色斑丘疹外多以荨麻疹为主,偶见水痘样疹。
3、出诊顺序由四肢、颜面部向驱干部蔓延,呈离心性分布。
4、全身症状明显、持续高热、消化系统中毒症状明显、皮疹时隐时现、伴随发热流涕、眼球结膜水肿、扁桃体大、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肺部闻及湿罗音、肺部合并症多见。无口腔粘膜斑,但口腔粘膜粗糙。退疹顺序与典型麻疹相反并有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脱屑。
近年来麻疹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尤在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且一旦发病病势较重,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缺如,发热较高或高热不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5~7天甚至达9天以上,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出现腹泻便血或急腹症表现。变异表现:出现腹痛并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者以成人患者为多,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甚至可达7天以上,眼部畏光流泪少见,眼痛却较突出并且多见,甚至全身肌肉疼痛包括关节和背部疼痛者也很常见。到目前为止,西药基本上无特效药物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麻疹效果较为明显的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麻疹,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之具有退热透疹凉膈清肺解毒等功效,其治疗效果可靠;所用原料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和石膏12~25份组成(该药物配方是用于治疗麻疹患者的基础配方)。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银花6~15份,连翘5~12份,黄芩5~10份和鱼腥草6~15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的麻疹患者)。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生地10~20份,知母9~15份和山药6~12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热盛伤津的麻疹患者)。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全瓜蒌6~15份,葶苈子4~12份和苏子5~12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咳剧有痰的麻疹患者)。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赤芍6~12份,丹皮4~12份,竹茹4~9份和蝉蜕4~9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疹色不鲜、面色紫暗的麻疹患者)。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黄芪6~9份和玄参4~15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喘促、心率速的麻疹患者)。
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水牛角10~18份,和土元4~9份组成(该药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疗高热不降的麻疹患者)。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配方,可为1人制作,以克(g)为单位,每日1剂,每剂按照常规中药汤剂煎药方法水煎2次,得到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服用时每次取汁100~200ml分早晚各1次温服。也可为多人制作,以克(g)为单位,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配方1人量乘以需要服用汤剂的人数,取相应需要的中药量进行熬制,取汁量乘以每人需要量,早晚各1次温服即可。同样,也可按上述方法工业化制作汤剂。
本发明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作用:
桔梗:本品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利咽,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等功效。常用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证。
蒲公英:本品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蒲公英醇、豆甾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和维生素A、B、C等。本品具有的药理作用:1、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2、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3、保肝、利胆作用;4、抗胃溃疡作用;5、抗人体肺癌作用;6、有促进妇女乳汁分泌作用。
沙参: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等证。
麻黄:本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阴疽,消症结等功效;常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证。本品具有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杏仁:本品性微温,味苦。归肺、大肠二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治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证。
甘草:性平、味甘,入十二经。功效主治: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胀满,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石膏:本品味辛、甘,性大寒;归肺经、胃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等功效;常用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本品主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O 32.5%, SO46.6%,H2O 20.9%;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
银花:本品味甘,性寒;归肺经、心经和胃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治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和解热作用,加强防御机能作用,中枢兴奋作用,降血脂作用,抗内毒素等药理作用。 
连翘:本品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等证。
现代医学研究:本品果实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皂甙(无溶血性)及黄酮醇甙类、马苔树脂醇甙等;果皮含齐墩果酸。本品具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
黄芩:性寒、味苦,入心、肺、胆、大肠四经。功效主治:1、清热燥湿: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常用于湿热温病,湿热黄疸,湿热泄痢,以及下焦湿热等证。2、清泄少阳。3、清热降火:黄芩气寒味苦,寒能胜热,折火之本,入心、肺、胃经,能降心火,泄肺热,清胃热。4、泄热消痞。5、清热止血:本品能清诸脏腑之火,经脉妄行之血热,从而达到清热止血之功。6、清热安胎。
鱼腥草:本品味苦,性微寒。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治肺炎,肺脓疮,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和疥癣等证。本品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利尿作用,防辐射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等药理作用。
生地:即生地黄。本品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等功效;常用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证。
知母:本品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等功效;常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等证。
山药:本品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等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本品主要含有胆碱、三萜皂甙、尿囊素、淀粉、氨基酸等成分。本品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降血糖,抗肝昏迷,脱敏、消炎,抗菌、消炎,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全瓜蒌:本品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功效;常用治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等证。本品主含三萜皂甙、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糖类、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类生物碱物质、色素等。
葶苈子:本品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证。
苏子:本品味辛、性温,归肺经、大肠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证。本品具有抑菌作用,防腐、抗氧化作用等。
赤芍: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证。
本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没食子鞣质、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等。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所含芍药苷有镇静、抗炎止痛作用;芍药流浸膏、芍药苷有抗惊厥作用;赤芍、芍药苷有解痉作用;赤芍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多种病源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丹皮:别名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入心、肝、肾三经。功效主治:1、清热凉血:丹皮味辛、苦、性凉,为清热凉血之良药。故常用于血热诸证。可用于治疗热入营血、小儿惊风、风热头痛、血热出血、骨蒸潮热等证。2、消淤散结:丹皮味辛苦,性凉,辛能行能散,行气行血,苦可燥湿,泄热、通络,其凉又可清热,故可用于因血瘀,气滞而致病证。可用于治疗痈肿、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癥瘕积聚、风热痹证等证。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经、胃经、胆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等功效;常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蝉蜕:本品味甘、性寒,归肺经、肝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证。蝉蜕含大量钾壳质,亦含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甾体类、糖类、油脂、挥发油及乙醇胺等;尚含镁、铝、磷、锰、锌、铬、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惊厥作用,镇静作用,解热作用等。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肝、肾经。功效主治: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另外,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玄参:性寒,味苦、甘、咸;入肺、心、肾三经。功效主治:1、清热解毒: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凉。功擅清热、凉血、解毒、降火。故可用各种病因引起的热证。常用治肺热咳嗽、毒犯营血、咽喉肿痛、风热头痛、肺热癃闭、胃热炽盛等证。2、滋阴降火:玄参具禀至阴之性,能退邪热,甘能滋阴,其性寒,能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常用治肺阴亏耗、消渴、心烦不寐、阴虚发热、津伤便秘、产后血虚发热、自汗、盗汗等证。3、散结消痈:玄参性凉,味又辛而微苦微咸略甘,入心肺肾三经,故可泄无根浮游之火,具清上澈下之功。亦能外行于经遂,而消散热结之痈肿。
水牛角: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本品味苦、咸,性寒;归心经、肝经、脾经和胃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等功效;常用治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证。本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土元:又称地鳖虫,本品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主治:本品具有破瘀血,续筋骨,散瘀止痛等功效;常用治筋骨折伤,淤血经闭,症瘕痞块等证。
沙参:轮叶沙参的根中含三萜皂甙和淀粉。珊瑚菜的根含生物碱、丰富的淀粉;果实含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并析得王草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研究证明,27种沙参属药用植物的根脂溶性成分中均含有棕榈酰β-谷甾醇、羽扇豆烯酮、β-谷甾醇和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现代药理研究,沙参有如下作用:1、祛痰作用:轮叶沙参水煎液对家兔有祛痰作用,可持续 4 小时以上,但较紫菀、天南星的效果稍差。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的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使离体心的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续5分钟。沙参浸液(1:40)无溶血现象,但能与红细胞作用变色而发生浑浊沉淀。珊瑚菜根的水浸液在低浓度时对蟾蜍离体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对蟾蜍在体心脏,其作用亦相似;给麻醉兔静脉注射,能使其血压稍微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依然存在。3、解热、镇痛作用:珊瑚菜根的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家兔的体温轻度下降;对因伤寒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亦有降温作用;并有镇痛作用(兔牙髓电刺激法)。4、抗真菌作用: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组方中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而生津,两药相辅相成,即能宣肺又能泻热。石膏倍量伍于麻黄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甘草灸后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用。仅此四味,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凑辛凉宣泄,清肺解毒之功。辅以银花、鱼腥草等,临床效果更为奇特。据研究银花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鱼腥草中亦含此成分,二药有抗感染、抗病毒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及杀菌抗病毒作用,具有清热解表退热功效。银花、黄芩清热解毒祛其邪,生地、知母凉膈、清热、生津增其液,除抗炎抗病毒外还有解热作用。沙参祛痰作用明显,解热、镇痛作用也很强,抗真菌作用表现在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蒲公英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杀菌作用。桔梗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亦可治疗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效果尤著。诸药伍用,君、臣、佐、使兼备,寒、热、温、凉适中,既能宣肺、止咳、化痰,又可透疹、化斑、排毒,配伍科学合理,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充分显示中医中药治疗异型麻疹的特色与优势。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麻疹,发热消退平稳,无明显骤升骤降等表现,从发热到体温正常,时间较常规组提前0.5~3天不等。皮疹转归平顺、畅稳,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即“透疹清肺凉膈解毒”的疗效比较可靠。本发明组方配伍君臣佐使齐全、药力精专、应用灵活,适合对麻疹、变异性麻疹及麻疹合并肺部感染者治疗和预防。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麻疹,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加之本发明药物“退热透疹凉膈清肺”解毒效果可靠,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合理,药物配伍得当科学、药材药源丰富、价格适中、取材方便、制作便于掌握,辨证有章可循,按单人每天服用本发明药物汤剂及目前药价计在8~10元。适合对麻疹、变异性麻疹及麻疹合并肺部感染者治疗和预防。经临床试验,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麻疹(尤其是变异性麻疹),其治疗效果显著。
3、本发明用于治疗麻疹的药物经过多年研究,临床观察数百例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麻疹,发热消退平稳,无明显骤升骤降等表现,从发热到体温正常,时间提前0.5~3天不等。皮疹转归平顺、畅稳,透疹、清肺、凉膈解毒的疗效比较可靠。
4、本发明治疗麻疹中药组合物的部分临床资料:
现举例说明利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麻疹的效果,1999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麻疹患者86例,分别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进行治疗,详细内容如下:
治疗对象:本组86例,男50例,女36例;1-5岁16例,6-9岁51例,10-14岁9例,>15岁10例。典型麻疹56例,轻型麻疹8例,异型麻疹12例,成人麻疹8例,重型麻疹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8-41℃),皮疹及出现口腔粘膜斑76例(88.37%),上呼吸道卡他症状65例(75.58%),畏光流泪54例(62.79%),合并淋巴结肿大48例(55.81%),轻度脾肿大25例(29.07%),伴咳嗽68例(79.07%),腹泻15例(17.44%),便血29例(33.72),呈现心肌炎样心电图改变者35例(40.70%),尿异常19例(22.09%),肝功能异常26例(30.23%)。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即利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的一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x2=1.019,p>0.05)。
治疗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维持水盐、酸碱平衡、补充热量、对症处理等。中药治疗组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加服本发明药物汤剂,从入院当日起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取汁50-150ml,连服4-10天,无效者停服。本发明药物汤剂的原料药组成为:桔梗4~9g,蒲公英10~15g,沙参4~6g,麻黄4~9g,杏仁5~12g,甘草4~9g和石膏12~25g;随症加减:热毒炽盛患者加银花6~15g、连翘5~12g、黄芩5~10g和鱼腥草6~15g,以助清肺化痰之功;热盛伤津患者加生地10~20g、知母9~15 g和山药6~12g,以生津止渴;咳剧有痰者加全瓜蒌6~15g、葶苈子4~12g和苏子5~12g,以降气平喘;疹色不鲜、面色紫黯者加赤芍6~12g、丹皮4~12g、竹茹4~9g和蝉蜕4~9g,以散血活血、清热化斑;呼吸喘促、心率速,加黄芪6~9g、玄参4~15g,以扶正固本;高热不降者加水牛角10~18g、土元4~9g,以凉膈清热。
疗效判定:
显效:发热渐降以至消退,皮疹顺序出现,3-7天内消失,其他症状体征在5-10天内逐渐消退;
无效:治疗10天以上发热不退或热退后复又上升,皮疹隐隐或消退后又复出现者。
统计学处理:采用X2、t检验 。
治疗结果:
(1)主要症状体征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3-7天,平均2.9±1.5天;皮疹消退时间4-12.5天,平均3.2±1.9天。常规组发热消退时间5-14天,平均4.52±2.2天;皮疹消退时间5-14天,平均5.2±2.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25,p< 0.05)。
两组发热皮疹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 0.01,p< 0.05),详见表1。
(2)两组不同临床类型的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典型麻疹、轻型、异型及成人麻疹显效者分别为25例(89.29%)、3例(75.0%)、5例(71.43%)、3例(75.0%);常规组分别为22例(78.57%)、3例(75.0%)2例(40.0%)、2例(50.0%);两组无显著差异(x2=1.19,p>0.05)。
(3)两组并发症比较:中药治疗组44例,发生肺炎9例(20.45%),心肌炎10例(22.73%),肝损伤6例(13.6%),肾损伤7例(15.91%),淋巴结肿大18例(40.91%),脾肿大10例(22.73%);常规组42例,发生肺炎20例(47.62%),心肌炎25例(59.52%),肝损伤20例(47.62%),肾损伤12例(28.57%),淋巴结肿大30例(71.43%),脾肿大15例(35.71%)。中药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x2=7.09-12.06,p<0.05)。
典型病例:
1、刘某,男,4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粮食局职工,于2009年4月,以“发热、咳嗽5天伴全身皮疹2天”为主诉收住院。5天前不明原因开始发热,在38-39.5℃之间,初始呈轻度干咳,渐出现空瓮声咳嗽,两眼畏光、流泪、食欲不振,初认为感冒自购“双黄连”口服,无效。于发病第3天,出现皮疹,初在耳后、发际,渐在躯干四肢出现均匀一致暗红色斑丘疹、尤以面部为甚。在当地县人民医院疑诊“流行性出血热”,输液、对症治疗,仍高热不退,转来我院。查体:T40.2℃、P 124/分、R26/分、BP120/70mmHg、呼吸发吭、神志清楚、面部及全身可见典型的暗红色斑丘疹,个别呈现紫暗色,疹间皮肤正常,血白细胞8.5×109、血小板计数128×109,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BUN5μmol/L、Cr9μmol/L。居住区内有小儿麻疹发病,发病前曾探视患者。初步诊断:成人变异型麻疹。即时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1剂,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桔梗9g,蒲公英15g,沙参6g,麻黄9g,杏仁12g,甘草9g、石膏25g,赤芍8g,丹皮10g,竹茹9g和蝉蜕9g;该中药组合物进行水煎,制成汤剂。服用第1次煎汁250ml约3小时后,患者自感呼吸透畅、憋闷减轻,体温38.6℃、皮疹色由暗红转为淡红色、暗紫色皮疹消失;又2.5小时服第2次煎汁250ml,再过2小时,病人手掌、足心可见淡红色皮疹,咳嗽减轻,守上方每日2剂,连服3日,住院第2日体温37.3℃,皮疹明显减少,住院第4日全身皮疹消失,患者自感虚弱外无特殊不适,饮食好转、大小便正常,住院第7日,查无异常,出院。
2、时某,男,2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公费医疗医院医师,于1996年5月,以“发热、咳嗽4天伴全身皮疹1天”为主诉收住院。4天前不明原因开始发热,在39-40.5 ℃之间,两眼畏光、流泪、食欲不振,初认为感冒肌注退热类针剂,服用感冒类西药无效。于发病第3天,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渐在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斑丘疹。输液、对症治疗,仍高热不退,转来我院。查体:T41.2℃、P 126/分、R24/分、BP100/60mmHg、神志清楚、呼吸发吭、面部及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血白细胞7.5×109、血小板计数108×109,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BUN6μmol/L、Cr7μmol/L。曾给小儿麻疹患儿做诊断。初步诊断:成人型麻疹。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其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桔梗9g,蒲公英15g,沙参6g,麻黄9g,杏仁10g,甘草9g、石膏25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9g和鱼腥草12g;进行水煎。服用第1次煎汁200ml约3.5小时,患者自感呼吸透畅、胸闷减轻,体温37.9℃、皮疹色由暗红转为淡红色;又2小时服第2次煎汁250ml,再过2小时,病人手掌、足心可见淡红色皮疹,咳嗽减轻,守上方每日2剂,连服4日,住院第2日体温37.5℃,皮疹明显减少,住院第4日全身皮疹消失,患者自感虚弱外无特殊不适,饮食好转、大小便正常,住院第7日,查无异常,停止治疗。
3、祝某,男,1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盘龙镇居民,于1999年4月,以“发热、咳嗽5天伴全身皮疹2天”为主诉收住院。5天前不明原因开始发热,在38-39.5 ℃之间,两眼畏光、流泪、食欲不振,初在盘龙镇卫生院肌注退热类针剂,服用感冒类药无效。于发病第4天,在耳后、前额出现皮疹,渐在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又给予输液、对症治疗,仍高热不退,转来我院。查体:T40.1℃、P 126/分、R26/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呼吸发吭、面部及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血白细胞8.5×109、血小板计数125×109,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BUN3μmol/L、Cr5μmol/L。曾接触小儿麻疹患儿。初步诊断:变异型麻疹。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其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桔梗9g,蒲公英15g,沙参6g,麻黄6g,杏仁8g,甘草6g和石膏25g;进行水煎。服用第1次煎汁150ml约3小时,患者呼吸透畅、胸闷减轻,体温38.2℃、皮疹色由暗红转为淡红色;又2小时服第2次煎汁200ml,再过2小时,病人手掌、足心可见淡红色皮疹,咳嗽减轻,守上方每日2剂,连服3日,住院第2日体温37.5℃,皮疹明显减少,住院第4日全身皮疹消失,患者无特殊不适,饮食好转、大小便正常,住院第8日,查无异常出院。
4、王某,男,5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三里河居民,于1994年3月,以“发热、咳嗽6天伴全身皮疹2天”为主诉收住院。6天前不明原因开始发热,在38.5 -39.5 ℃之间,两眼畏光、流泪、食欲不振,初在当地卫生院按感冒肌注退热类针剂,服用西药无效。于发病第5天,在耳后、前额出现皮疹,渐在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又在当地卫生院输液、对症治疗,仍高热不退,转来我院。查体:T41.2℃、P 120/分、R26/分、BP110/70mmHg、神志清楚、呼吸发吭、面部及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血白细胞9.5×109、血小板计数100×109,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BUN5μmol/L、Cr6μmol/L。患者孙子正在患麻疹。初步诊断:成人变异型麻疹。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其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桔梗9g,蒲公英15g,沙参6g,麻黄9g,杏仁10g,甘草9g和石膏25g,水牛角18g和土元9g;进行水煎。服用第1次煎汁250ml约2.5小时,患者呼吸透畅、胸闷减轻,体温38.2℃、皮疹色由暗红转为淡红色;又2小时服第2次煎汁200ml,再过2小时,病人手掌、足心可见淡红色皮疹,咳嗽减轻,守上方每日1剂,连服4日,住院第2日体温37.3℃,皮疹明显减少,住院第4日全身皮疹消失,患者无特殊不适,饮食好转、大小便正常,住院第7日,查无异常出院。
5、齐某,男,32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任店镇居民,于1997年5月,以“发热、咳嗽5天伴全身皮疹2天”为主诉收住院。5天前不明原因开始发热,在37.5 -39.5 ℃之间,两眼畏光、流泪,初在当地卫生院按感冒肌注退热类针剂,服用西药无效。于发病第4天,在耳后、前额出现皮疹,渐在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又在当地卫生院输液、对症治疗,仍高热不退,转来我院。查体:T40.5℃、P 128/分、R24/分、BP100/70mmHg、神志清楚、呼吸发吭、面部及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血白细胞10.5×109、血小板计数106×109,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BUN7μmol/L、Cr5μmol/L。患者村庄有麻疹患儿,发病前有接触史。初步诊断:成人变异型麻疹。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其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桔梗9g,蒲公英15g,沙参6g,麻黄8g,杏仁12g,甘草9g,石膏25g,黄芪6g和玄参12g;进行水煎。服第1次煎汁250ml约3.5小时,患者呼吸透畅、胸闷减轻,体温38.7 ℃、皮疹色由暗红转为淡红色;又3小时服第2次煎汁200ml,再过3小时,病人手掌、足心可见淡红色皮疹,咳嗽减轻,守上方每日1剂,连服4日,住院第2日体温37.3 ℃,皮疹明显减少,住院第4日全身皮疹消失,患者无特殊不适,饮食好转、大小便正常,住院第8日,查无异常出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和石膏20份组成。
实施例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和石膏12份组成。
实施例3: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和石膏15份组成。
实施例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和石膏18份组成。
实施例5: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和石膏12份组成。
实施例6: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和石膏25份组成。
实施例7: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和石膏22份组成。
实施例8: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银花10份、连翘8份、黄芩6份和鱼腥草9份组成。
实施例9: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银花6份,连翘5份,黄芩8份和鱼腥草12份组成。
实施例10: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银花7份,连翘10份,黄芩5份和鱼腥草6份组成。
实施例1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银花12份,连翘6份,黄芩10份和鱼腥草8份组成。
实施例1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石膏12份,银花6份,连翘5份,黄芩5份和鱼腥草6份组成。
实施例13: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银花15份,连翘12份,黄芩10份和鱼腥草15份组成。
实施例1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银花8份,连翘7份,黄芩9份和鱼腥草10份组成。
实施例15: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生地14份,知母10份和山药8份组成。
实施例16: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生地10份,知母9份和山药6份组成。
实施例17: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生地12份,知母15份和山药9组成。
实施例18: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生地18份,知母12份和山药10份组成。
实施例19: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石膏12份,生地10份,知母9份和山药6份组成。
实施例20: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生地20份,知母15份和山药12份组成。
实施例2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生地16份,知母12份和山药11份组成。
实施例2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全瓜蒌13份,葶苈子8份和苏子7份组成。
实施例2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全瓜蒌6份,葶苈子4份和苏子9份组成。
实施例2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全瓜蒌8份,葶苈子10份和苏子11份组成。
实施例25: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全瓜蒌10份,葶苈子6份和苏子12份组成。
实施例26: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石膏12份,全瓜蒌6份,葶苈子4份和苏子5份组成。
实施例27: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全瓜蒌15份,葶苈子12份和苏子12份组成。
实施例28: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全瓜蒌12份,葶苈子9份和苏子8份组成。
实施例29: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黄芪7份和玄参9份组成。
实施例30: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黄芪6份和玄参12份组成。
实施例3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黄芪8份和玄参7份组成。
实施例3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黄芪9份和玄参12份组成。
实施例33: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和,石膏12份,黄芪6份和玄参4份组成。
实施例3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黄芪9份和玄参15份组成。
实施例35: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黄芪8份和玄参13份组成。
实施例36: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水牛角13份和土元8份组成。
实施例37: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水牛角10份和土元6份组成。
实施例38: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水牛角15份和土元7份组成。
实施例39: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水牛角12份和土元6份组成。
实施例40: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石膏12份,水牛角10份和土元4份组成。
实施例4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水牛角18份和土元9份组成。
实施例4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水牛角16份和土元7份组成。
实施例43: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7份,蒲公英15份,沙参4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6份,石膏20份,赤芍8份,丹皮6份,竹茹7份和蝉蜕9份组成。
实施例4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2份,沙参5份,麻黄5份,杏仁12份,甘草4份,石膏12份,赤芍6份,丹皮4份,竹茹5份和蝉蜕7份组成。
实施例45: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5份,甘草9份,石膏15份,赤芍10份,丹皮8份,竹茹4份和蝉蜕6份组成。
实施例46: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5份,蒲公英13份,沙参6份,麻黄4份,杏仁8份,甘草8份,石膏18份,赤芍9份,丹皮10份,竹茹6份和蝉蜕8份组成。
实施例47: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份,蒲公英10份,沙参4份,麻黄4份,杏仁5份,甘草4份,石膏12份,赤芍6份,丹皮4份,竹茹4份和蝉蜕4份组成。
实施例48: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赤芍12份,丹皮12份,竹茹9份和蝉蜕9份组成。
实施例49: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8份,蒲公英14份,沙参6份,麻黄7份,杏仁10份,甘草8份,石膏22份,赤芍7份,丹皮9份,竹茹8份和蝉蜕6份组成。
实施例50: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赤芍8份,丹皮10份,竹茹9份和蝉蜕9份组成。
实施例51: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0份,甘草9份、石膏25份,银花10份,连翘10份,黄芩9份和鱼腥草12份组成。
实施例52: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6份,杏仁8份,甘草6份和石膏25份组成。
实施例53: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9份,杏仁10份,甘草9份,石膏25份,水牛角18份和土元9份组成。
实施例54:
本发明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9份,蒲公英15份,沙参6份,麻黄8份,杏仁12份,甘草9份,石膏25份,黄芪6份和玄参12份组成。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和石膏12~25份组成。
2.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银花6~15份,连翘5~12份,黄芩5~10份和鱼腥草6~15份组成。
3.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生地10~20份,知母9~15份和山药6~12份组成。
4.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全瓜蒌6~15份,葶苈子4~12份和苏子5~12份组成。
5.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赤芍6~12份,丹皮4~12份,竹茹4~9份和蝉蜕4~9份组成。
6.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黄芪6~9份和玄参4~15份组成。
7.一种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桔梗4~9份,蒲公英10~15份,沙参4~6份,麻黄4~9份,杏仁5~12份,甘草4~9份,石膏12~25份,水牛角10~18份和土元4~9份组成。
CN201310323295.1A 2013-07-30 2013-07-30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5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3295.1A CN103505530B (zh) 2013-07-30 2013-07-30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3295.1A CN103505530B (zh) 2013-07-30 2013-07-30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5530A CN103505530A (zh) 2014-01-15
CN103505530B true CN103505530B (zh) 2015-05-13

Family

ID=4988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32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5530B (zh) 2013-07-30 2013-07-30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055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8144A (zh) * 2014-10-01 2015-01-07 蒋世芬 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丸
CN105596819A (zh) * 2015-12-30 2016-05-25 王珍丽 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
CN108452200B (zh) * 2018-04-27 2021-08-27 蔡天晶 用于治疗麻疹的中药及中药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901A (zh) * 2013-04-02 2013-07-24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901A (zh) * 2013-04-02 2013-07-24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治疗麻疹并发肺炎60例报告;赵连臻等;<<云南中医杂志>>;19920131;第13卷(第1期);18-19 *
凉膈清肺汤治疗麻疹44例;杨铁骊等;<<浙江中医杂志>>;20110531;第46卷(第5期);334 *
清肺解毒汤治疗麻疹86例临床观察;张小兆等;<<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1031;第21卷(第5期);428-4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5530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2906A (zh)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120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737A (zh) 用于治疗肝硬化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7910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
CN102600417A (zh) 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05530B (zh)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63566A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91322A (zh) 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药
CN102727738B (zh) 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987A (zh) 一种促进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的中药
CN102764394B (zh) 治疗生殖性疾病的化毒和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773A (zh) 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111B (zh)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CN105435190A (zh) 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8074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098A (zh) 治疗多发性肠息肉的中药制剂
CN104353043A (zh) 一种治疗五更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914A (zh) 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10019A (zh) 一种治疗肺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833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5770538A (zh) 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局部硬结的中药
CN105169324A (zh) 防治风寒感冒的中药制剂
CN104225094A (zh) 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的中药制剂
CN104306930A (zh) 一种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