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8332A -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8332A
CN103488332A CN201310335313.8A CN201310335313A CN103488332A CN 103488332 A CN103488332 A CN 103488332A CN 201310335313 A CN201310335313 A CN 201310335313A CN 103488332 A CN103488332 A CN 103488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necting line
electrode wires
those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53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8332B (zh
Inventor
许哲嘉
马玫生
翁裕复
郑暐柔
吕英齐
李锡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88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8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8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83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及显示介质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多个第二绝缘层及多个共享电极。导电层包括多个接垫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显示区内,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相应的接垫。第二绝缘层配置于导电层上并且具有多个接触窗。共享电极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排列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共享电极串行。每两个以上的共享电极串行相连以形成沿第二方向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第J条第一连接线经由相应的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

Description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带便利、体积轻巧化以及操作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
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就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多点触控的特性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模式而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受到市场青睐。
一般而言,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周边区,其中显示区会设置有感测阵列以感测触控事件的发生。在此,周边区中会设置有与感测阵列连接的多条信号传递线,信号传递线可将感测阵列感测到的信号传递至后端处理单元。然而,为了设置数量众多的信号传递线,触控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将占据一定的面积。如此一来,将很难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符合窄边框设计需求。
本发明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多个共享电极。主动元件阵列排列于显示区内。像素电极位于显示区内,并且分别耦接到相应的主动元件。第一绝缘层覆盖主动元件以及像素电极。导电层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导电层包括多个接垫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接垫邻近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连接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显示区内。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相应的接垫。第二绝缘层配置于导电层上并且具有多个接触窗。共享电极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分别对应于像素电极设置。共享电极排列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共享电极串行,其中每两个以上的共享电极串行相连以形成第一电极线,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所有共享电极形成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第J条第一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J、K、N为正整数。对向基板对应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多条第二电极线。第二电极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共同构成一感测阵列。显示介质层夹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本发明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共享电极、第一绝缘层、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多个像素电极。主动元件阵列排列于示区内。共享电极位于显示区内,并且分别对应于主动元件设置,共享电极排列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共享电极串行,其中每两个以上的共享电极串行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电极线,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所有共享电极形成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N为正整数。第一绝缘层覆盖主动元件以及共享电极,并且具有多个接触窗。导电层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导电层包括多个接垫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接垫邻近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连接线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显示区内。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的该些接垫,其中第J条第一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J、K为正整数。第二绝缘层配置于导电层上。像素电极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并且位于显示区内,像素电极分别耦接到相应的主动元件。对向基板对应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多条第二电极线,第二电极线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共同构成感测阵列。显示介质层夹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显示区中设置第一连接线,且第一连接线可传递第一电极线的信号至接垫,因此可以减少周边区的面积,进而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需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4A为图2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共享电极与共享电极图案的上视示意图;
图5A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B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示出第三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为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B为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C为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A至图8C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的上视示意图;
图8D为图8A至图8C的共享电极、共享电极图案、扫描线以及共享配线的上视示意图;
图9A至图9B分别为沿图8A的剖线C-C’以及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上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100、100a、100b: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102d:显示区                  102p:周边区
103、105:导体层              104、106:绝缘层
110:主动元件                 120:像素电极
120a:主部                    120b:支部
120c:导电图案                130:第一绝缘层
140:导电层                   142:接垫
144a、144a(1):第一连接线      144b:第二连接线
144c:第三连接线              146:导电配线
150:第二绝缘层               160:共享电极
160a:共享电极图案            160s:共享电极串行
170:辅助连接线               200:对向基板
202:基板                     202a:外表面
202b:内表面                  300:显示介质层
A-A’、B-B’、C-C’、D-D’:剖线  C1、C3、C4、C5:连接部
C2:导电图案                  COM:共享配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感测阵列
E1、E1(1)、E1(2)、E1(3)、E1(4):第一电极线
E2:第二电极线                d1: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                  d3:第三间距
L:断差                       G:栅极
S:源极                       SL:扫描线
DL:数据线                   CH:通道层
D:漏极                      P:子像素单元
R1:第一区                   R2:第二区
R3:第三区                   H、H1、H2:接触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 touch displaypanel)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对向基板200以及显示介质层300。对向基板200对应主动阵列基板100设置,其中显示介质层300夹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与对向基板200之间。
图2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具有显示区102d以及周边区102p,其中周边区102p环绕显示区102d设置。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上具有多个子像素单元P,图3示出了其中一个子像素单元P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2以及图3,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包括多个主动元件110、多个像素电极120、第一绝缘层130、导电层140、第二绝缘层150以及多个共享电极160。须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示出各构件的配置关系,图2以及图3省略示出第一绝缘层130以及第二绝缘层150。关于第一绝缘层130以及第二绝缘层150的膜层位置,可参照后续图5A至图5B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2以及图3,主动元件110阵列地排列于显示区102d内。如图3所示,主动元件110包括栅极G、通道层CH、源极S以及漏极D,其中主动元件110的栅极G以及源极S分别连接至不同的信号线。举例而言,栅极G连接至对应的扫描线SL以及源极S连接至对应的数据线DL。本实施例的主动元件110以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说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10也可以是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或其它合适类型的薄膜晶体管,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通道层CH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料包含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微晶硅、奈米硅、有机半导体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组合。
像素电极120位于显示区102d内,且各个像素电极120分别耦接至对应的主动元件110的漏极D。像素电极120例如是具有分支状图案。具体而言,像素电极120包括主部120a与多个支部120b,支部120b一端与主部120a连接,而支部120b就不连接其它的电极,其中支部120b由主部120a沿第一方向D1延伸至子像素单元P的边缘。支部120b之间彼此平行且具有间距以形成至少一个狭缝(未标示)。像素电极12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透明有机导电材料、或其它适合的透明导电材料、或其它适合的导电材料、或上述至少两种导电材料的组合。
第一绝缘层130(示出于图5A以及图5B中)覆盖上述主动元件110与像素电极120。第一绝缘层13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质包括无机介电材料(例如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它合适的无机介电材料)或有机介电材料(例如: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聚亚酰氨(polyimide,PI)、聚苯并唑(polybenzoxazole,PBO)、聚苯酚喹啉(polyphenylquinoxaline,PPQ)、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其它合适的有机介电材料)。
图4A为图2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共享电极与共享电极图案的上视示意图。须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示出各构件的配置关系,图4A省略示出部分构件(例如扫描线SL、数据线DL、主动元件110与像素电极120),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上的不同子像素单元P中的主动元件110与像素电极120的结构设计大致相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在参考图3的子像素单元后应可了解其它子像素单元P中的主动元件110与像素电极120的设计方式。
请参照图2、图4A以及图4B,导电层140配置于第一绝缘层130(示出于图5A以及图5B中)上。导电层140包括多个接垫142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144a。接垫142位于周边区102p中。第一连接线144a位于显示区102d中,且每一条第一连接线144a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至对应的接垫142。须说明的是,前述信号线(如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也分别连接至对应的信号线接垫(未示出)。在此,信号线接垫(未示出)与前述的接垫142为不同的接垫。导电层140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质包括金属材料、合金、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合金的氮化物、合金的氧化物、合金的氮氧化物、有机导电材料、或是其它合适的材料。
第二绝缘层150(示出于图5A以及图5B中)覆盖于上述导电层140与第一绝缘层130上。第二绝缘层15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质包括无机介电材料(例如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其它合适的无机介电材料)或有机介电材料(例如: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聚亚酰氨(polyimide,PI)、聚苯并唑(polybenzoxazole,PBO)、聚苯酚喹啉(polyphenylquinoxaline,PPQ)、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其它合适的有机介电材料)。
共享电极160配置于第二绝缘层150上。请参考图3来说明共享电极160与像素电极120的设置关系,在图3的子像素单元P中,每一个共享电极160对应一个像素电极120设置,共享电极160部分覆盖像素电极120。共享电极160例如是具有多个狭缝(未标示),由上视图来看,像素电极120设置于共享电极160的狭缝之间,且共享电极160设置于像素电极120的狭缝之间。如此一来,当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被施加不同电压时,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之间会产生电场以驱动显示介质。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的驱动模式实质上为一种横向电场驱动模式。
请再参考图2、图4A以及图4B,共享电极160排列成多个共享电极串行160s,其中每一个共享电极串行160s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这些共享电极串行160s沿第一方向D1排列,其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交错,本发明以上述两方向实质上垂直为较佳实施例,但不限于此。每两个以上的共享电极串行160s相连以形成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本实施例是以四个共享电极串行160s相连以形成其中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包括互相连接的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的共享电极串行160s。
此外,所有的共享电极串行160s相连后可形成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邻的第一电极线E1(1)~E1(4)之间具有断差L(请参照图4A与图4B),例如: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线E1(1)、E(2)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本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是以示出四条第一电极线E1(1)~E1(4)为例说明,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电极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J条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接触窗H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E1,J、K、N为正整数。举例而言,第1条第一连接线144a(1)与第1~4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交,其中第1条第一连接线144a(1)经由相应的接触窗H连接至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第1条第一连接线144a(1)跨越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至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且不与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至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连接,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仅有4条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至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仅有3条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至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仅有2条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至第3条第一电极线E1(3),仅有1条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至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具体而言,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与接垫142的距离较远,因此用以连接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以及对应的接垫142(最左边的接垫)的第一连接线144a具有较长的长度因而具有较高的传导阻抗。相对地,用以连接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以及对应的接垫142(于图2中从左边数过来的第四个)的第一连接线144a的长度较短因而具有较低的传导阻抗。据此,可设置较多条的连接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的第一连接线144a以减少其整体传导阻抗,并且依序递减连接至第2~4条第一电极线E1(2)~E1(4)的第一连接线144a的数量,如此一来,可以降低第1~4条第一电极线E1(1)~E1(4)之间的阻抗差异(较佳是维持在约10%以内),进而提高触控感测的精确性。
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第一电极线以及连接至各条第一电极线的第一连接线的数量。举例而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可具有26条第一电极线,其中第1条第一电极线可连接26条第一连接线144a,第2条第一电极线可连接25条第一连接线144a,以此类推,第26条第一电极线可连接1条第一连接线144a。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可依设计需求调整不同的第一电极线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44a的数量。
以另一方面来看,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的显示区102d可划分成第一区R1以及第二区R2。位于第一区R1中的第一连接线144a通过接触窗H与第一电极线E1(1)~E1(4)连接。位于第二区R2中的第一连接线144a不与第一电极线E1(1)~E1(4)连接。图5A为示出沿图4A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示出沿图4A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请参照图2、图4A、图5A以及图5B以详细说明第一区R1与第二区R2的结构。在第一区R1中,第一连接线144a例如是具有连接部C1,且与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连的第一连接线144a通过连接部C1与相邻的第一连接线144a连接在一起。此外,与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连的第一连接线144a延伸至周边区102p且连接至同一个接垫14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144a由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延伸至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而与所有的第一电极线E1(1)~E1(4)相交。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与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44a可以仅由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延伸至第4条第一电极线E1(4),因此与第2条第一电极线E1(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44a不与第1条第一电极线E1(1)相交。
在第一区R1中,连接部C1通过接触窗H与共享电极160连接。此外,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区R1还设置有共享电极图案160a,且第一连接线144a通过接触窗H与共享电极图案160a连接。共享电极160在时序控制上分为显示周期(display cycle)以及触控周期(touch cycle)。在显示周期时,第一连接线144a提供共享电压信号至共享电极160(所有的第一电极线E1(1)~E1(4))。在触控周期时,第一连接线144a依序提供触控扫描信号至第一电极线E1(1)~E1(4),此时,第一电极线E1(1)~E1(4)可为触控感测电极。详言之,共享电极160以及共享电极图案160a可作为投射式电容感测的触控感测电极。
第二区R2中的第一连接线144a不与共享电极160连接,因此第二区R2中不设置共享电极图案160a。在第二区R2中,相邻的第一连接线144a之间可设置导电图案C2。导电图案C2与第一连接线144a彼此分离。导电图案C2通过接触窗H与共享电极160连接。换言之,由于导电图案C2为导电材质,因此通过导电图案C2与共享电极160相连可以进一步减少共享电极160的传导阻抗。
在其它实施例中,与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连的第一连接线144a之间也可以不具有连接部C1,其中与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连的第一连接线144a在显示区102d中彼此分离,且于周边区102p中连接至同一个接垫142。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一电极线E1(1)~E1(4)重叠之处设置有接触窗,且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一电极线E1(1)~E1(4)通过接触窗连接。
请参照图5A以及图5B,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可包括导体层103、绝缘层104、导体层105以及绝缘层106,其中导体层103例如是形成图3的主动元件110中的栅极G与扫描线SL。绝缘层104覆盖导体层103。导体层105例如是形成图3的主动元件110中的源极S、漏极D以及数据线DL。其中,绝缘层104与绝缘层106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上述绝缘层的材质可选自第一绝缘层130或第二绝缘层150所述的材料,导体层103与导体层105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上述导体层的材质可选自导电层140所述的材料。
具体而言,对向基板200的基板表面上设置有多条第二电极线E2,第二电极线E2沿第一方向D1延伸。由共享电极160所形成的第一电极线E1(1)~E1(4)例如是第一感测电极,而位于对向基板200上的第二电极线E2例如是第二感测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线E1(1)~E1(4)与第二电极线E2可构成感测阵列E。第一电极线E1(1)~E1(4)例如是作为投射式电容感测的发送电极(transmitter),第二电极线E2例如是作为投射式电容感测的接收电极(receiver)。当触碰事件发生时,感测阵列E可以将信号传递至后端处理器,以计算出触碰发生的位置,借此达成触控感测的功用。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线E2例如是设置于基板202的外表面202a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线E2也可以设置于基板202的内表面202b上,如图1B所示。其中,第二电极线E2与第一电极线E1皆不会连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由于用来传递第一电极线E1(1)~E1(4)的信号的第一连接线144a设置于显示区102d中,因此可以减少周边区102所需面积,进而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需求。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连接线144a例如是与扫描线SL重叠设置,因此第一连接线144a的设置对于子像素单元P的开口率不会有太大影响。此外,第一连接线144a不接触扫描线SL且其也与扫描线SL电性绝缘。再者,连接线144a也不接触数据线DL且其也与数据线DL电性绝缘。
请再参考图2,导电层140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144b。第二连接线144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位于显示区102D内。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相互对称设置,其中第J条第二连接线144b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接触窗H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E1(1)~E1(4)。换言之,第二连接线144b与第一连接线144a有相似的连接关系,因此第二连接线144b与第一电极线E1(1)~E1(4)的连接关系可参考第一连接线14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线E1(1)~E1(4)可以通过连接至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的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来驱动。具体而言,显示周期与触控周期轮流替换,其中触控周期的时间较短。此时,第二连接线144b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一连接线144a的传导阻抗,因而减少第一电极线E1(1)~E1(4)的充放电时间。其中,第二连接线144b分别与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的设置关系,请参照上述第一连接线144a分别与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的设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还具有第三区R3。图6为示出第三区R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2以及图6,具体而言,导电层140还可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144c。每一条第三连接线144c沿第一方向D1延伸。在第三区R3中,第三连接线144c具有连接部C3以连接相邻的第三连接线144c,且第三连接线144c的连接部C3通过接触窗H与共享电极160连接。如图2及图6所示,每一第三连接线144c经由相应的接触窗H连接至同一共享电极串行160S中的多个共享电极160。值得一提的是,与同一条第一电极线E1(1)~E1(4)连接的第三连接线144c可全部相连在一起。由于,第三连接线144c是由导电材质制成,因此以第三连接线144c与共享电极160可进一步减少共享电极160的传导阻抗。此外,第三连接线144c与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第二连接线144b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且连接至不同第一电极线E1(1)~E1(4)的第三连接线144c之间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此外,在第三区R3中也设置有共享电极图案160a,且共享电极图案160a与第三连接线144c通过接触窗H连接。其中,第三连接线144c分别与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的设置关系,请参照上述第一连接线144a分别与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的设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由图5A以及图5B可知,本实施例是先制作像素电极120后再制作共享电极160,因此共享电极160覆盖像素电极120上方而形成顶部为共享电极(common electrode top)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图7A与图7B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制作共享电极160再制作像素电极120,以形成像素电极120覆盖共享电极160上方的结构,即顶部为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top)的结构。其中,共享电极16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材质较佳地的可选自像素电极120所述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导电材料。
图7A与图7B所示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的上视示意图与图2以及图4A相似,而可一起参照图2以及图4A。请参照图7A与图7B,在本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a中,是先于绝缘层106上形成共享电极160之后,再于第二绝缘层150上形成像素电极120,其中共享电极160以及像素电极120的图案与第一实施例的共享电极160以及像素电极120的图案相同。详细而言,第一绝缘层130覆盖共享电极160上且第一绝缘层130中具有多个接触窗H。导电层140的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连接部C1通过接触窗H连接至共享电极160。第二绝缘层150覆盖导电层140与第一绝缘层130上。像素电极120位于第二绝缘层150上。此外,在图7C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形成一层未经图案化的第一绝缘材料层(未标示)以覆盖共享电极160。接着,再形成导电层140于未经图案化的第一绝缘材料层(未标示)上以及未经图案化的第二绝缘材料层(未标示)覆盖导电层140与未经图案化的第一绝缘材料层(未标示)上。然后,通过同一道图案化制造工程形成深度不同的接触窗H1与接触窗H2,而可将第一绝缘材料层(未标示)制作出第一绝缘层130以及可将第二绝缘材料层(未标示)制作出第二绝缘层150。接触窗H1位于第二绝缘层150中,接触窗H2位于第一绝缘层130与第二绝缘层150中。之后,再形成导电图案120c。导电图案120c填入接触窗H1与接触窗H2以使共享电极160与导电层140连接。导电图案120c可与像素电极120以同一道制造工程制作,但是,导电图案120c与像素电极120彼此分离且不互相连接。
此外,在顶部为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 top)的架构下,上述导电层140、共享电极160以及像素电极120也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布局,以下另举其它实施例来说明。
图8A至图8C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的上视示意图。图9A至图9B分别为沿图8A的剖线C-C’以及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图8D还示出图8A至图8C的共享电极160、共享电极图案160a、扫描线SL以及共享配线COM以清楚说明共享电极160的布局。而且,为了清楚示出各构件的配置关系,图8A至图8C省略示出部分构件。
在图4B的实施例中,每一个共享电极160例如是具有多个狭缝。请参照图8A、图8D、图9A以及图9B,共享电极160例如是不具有狭缝的连续图案。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b包括多个共享配线COM。每一个共享配线COM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共享配线COM连接多个共享电极160以形成其中一个共享电极串行160s。
更详细而言,在第二方向D2上的多个子像素单元P中的共享电极160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共享电极组。在此,以三个子像素单元P中的共享电极160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共享电极组为例说明。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像素单元P中的共享电极160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共享电极组。在本实施例中,任两组共享电极组之间彼此分离,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组共享电极组之间通过一条共享配线COM电性连接在一起,如图8D所示。
详细而言,共享配线COM例如是与扫描线SL于同一道制造工程中形成,且共享配线COM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共享配线COM与扫描线SL彼此相分离且电性绝缘。共享电极组的其中一个共享电极160经由接触窗H2与共享配线COM连接,如此一来,每一条共享配线COM可电性连接多组共享电极组以形成其中一个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共享电极串行160s。再者,每两个以上的共享电极串行160s相互连接可形成其中一条第一电极线E1。此外,任两组共享电极组160之间还设置有与共享电极160彼此分离的共享电极图案160a。
请参照图9A与9B,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b上没有设置如图7A至图7C所示的第一绝缘层130,因此导电层140直接设置于共享电极160上。详细而言,导电层140包括多个接垫142(如图2所示出)、多条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多条导电配线146。第一连接线144a主要设置于共享电极图案160a上,当第一连接线144a与预定的第一电极线E1电性连接时,第一连接线144a可经由连接部C4与共享电极160电性连接。导电配线146直接设置于共享电极160上,由于导电配线146为导电材质,因此可以增加共享电极160的导电性并降低共享电极160的传导阻抗。进一步而言,第一连接线144a沿第一方向D1延伸以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线E1与接垫142之间,因此第一连接线144跨越多条第一电极线E1以形成一条连续导线。相对地,设置在不同第一电极线E1上的导电配线146之间不相互连接。
像素电极120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50上,像素电极120通过接触窗H1与位于下方的漏极D(示出于图2中)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120具有多个狭缝,当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被驱动时,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之间可形成电场来驱动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b上方的显示介质。
请参照图8B以及图8D,在第二区R2中,第一连接线144a不与第一电极线E1电性连接。详细而言,第二区R2中的第一连接线144a与共享电极160之间未设置如图8A所示的连接部C4,因此第一连接线144a仅是跨越多条第一电极线E1而不与第一电极线E1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8C以及图8D,在第三区R3中,导电层140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144c。每一条第三连接线144c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三连接线144c经过连接部C5与共享电极160电性连接。此外,由于第三连接线144c是由导电材质制成,因此第三连接线144c可进一步减少共享电极160的传导阻抗。第三连接线144c与第一连接线144a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且连接至不同第一电极线E1的第三连接线144c之间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此外,在第三区R3中也设置有共享电极图案160a,且共享电极图案160a与第三连接线144c直接连接。
请再参照图2,位于显示区102d最内侧的第一连接线144a与位于显示区102d最内侧的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具有第一间距d1,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144a之间具有第二间距d2,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具有第三间距d3,其中第一间距d1实质上大于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较佳地,第一连接线144a邻近显示区102d的边缘设置,且第二连接线144b邻近显示区102d的另一边缘设置。换言之,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集中设置在显示区102d内的两侧。再者,于此实施例中,较佳地,第三连接线144c就位于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图10的实施例中,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a的显示区102d最内侧的第一连接线144a与位于显示区102d最内侧的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具有第一间距d1,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144a之间具有第二间距d2,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具有第三间距d3,且第一间距d1、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实质上相等,如图10所示。换言之,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均匀分散地设置在显示区102d内。而且,两相邻的第一连接线144a之间、两相邻的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连接线144a与第二连接线144b之间可设置第三连接线144c。此外,第三连接线144c与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第二连接线144b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再者,连接至不同第一电极线E1(1)~E1(4)的第三连接线144c之间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而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第二连接线144b的连接关系,请参照图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言。须说明的是,图10的实施例所示的布局中并不限定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的制作顺序。换言之,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依序制作像素电极120以及共享电极160,或者是依序制作共享电极160与像素电极120。
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b还包括多条辅助连接线170。各辅助连接线170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辅助连接线170位于周边区102p中。各辅助连接线170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线144a并联而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电极线E1(1)~E1(4)与接垫142之间,辅助连接线17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对应的第一电极线E1(1)~E1(4)的传导阻抗。其中,各辅助连接线170彼此分离并不互相连接。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线144a以及第二连接线144b的连接关系以图2为范本,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多条辅助连接线170也可运用于图10中。须说明的是,图11的实施例所示的布局中并不限定像素电极120与共享电极160的制作顺序。换言之,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依序制作像素电极120以及共享电极160,或者是依序制作共享电极160与像素电极120。
综上所述,本发明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显示区中设置可传递第一电极线的信号至接垫的第一连接线,因此可以减少周边区需要的面积,进而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需求。

Claims (18)

1.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
多个主动元件,阵列排列于该显示区内;
多个像素电极,位于该显示区内,并且分别耦接到相应的该些主动元件;
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些主动元件以及该些像素电极;
一导电层,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该导电层包括:
多个接垫,邻近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以及
多条第一连接线,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内,该些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相应的该些接垫;
一第二绝缘层,配置于该导电层上,并且具有多个接触窗;以及
多个共享电极,配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分别对应于该些像素电极设置,该些共享电极排列成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共享电极串行,其中每两个以上的该些共享电极串行相连,以形成一第一电极线,使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所有共享电极形成沿该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第J条第一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该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J、K、N为正整数;
一对向基板,对应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该对向基板的一表面上具有多条第二电极线,该些第二电极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些第一电极线与该些第二电极线共同构成一感测阵列;以及
一显示介质层,夹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连接线由第1条第一电极线延伸至第N条第一电极线,而与所有的第一电极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连接线邻近该显示区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内,该些第一连接线与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互对称设置,其中第J条第二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经由相应的该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显示区最内侧的该第一连接线与该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三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显示区最内侧的该第一连接线与该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三间距,且该第一间距、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三连接线经由相应的该些接触窗连接至同一共享电极串行中的多个共享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辅助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外,各该辅助连接线与相应的该第一连接线并联,而连接于相应的该第一电极线与该接垫之间。
9.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
多个主动元件,阵列排列于该显示区内;
多个共享电极,位于该显示区内,并且分别对应于该些主动元件设置,该些共享电极排列成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共享电极串行,其中每两个以上的该些共享电极串行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第一电极线,使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所有共享电极形成沿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N条第一电极线,N为正整数;
一导电层,至少配置于该些共享电极上,该导电层包括:
多个接垫,邻近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以及
多条第一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内,该些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相应的该些接垫,其中第J条第一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J、K为正整数;
一第一绝缘层,配置于该导电层上;以及
多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内,该些像素电极分别耦接到相应的该些主动元件;
一对向基板,对应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该对向基板的一表面上具有多条第二电极线,该些第二电极线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该些第一电极线与该些第二电极线共同构成一感测阵列;以及
一显示介质层,夹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连接线由第1条第一电极线延伸至第N条第一电极线,而与所有的第一电极线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连接线邻近该显示区的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内,该些第一连接线与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互对称设置,其中第J条第二连接线与第K~N条第一电极线相交,并且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显示区最内侧的该第一连接线与该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三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显示区最内侧的该第一连接线与该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任两相邻第一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任两相邻第二连接线之间具有一第三间距,且该第一间距、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三连接线连接至同一共享电极串行中的多个共享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辅助连接线,分别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该显示区外,各该辅助连接线与相应的该第一连接线并联,而连接于相应的该第一电极线与该接垫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覆盖该些主动元件以及该些共享电极层,且该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其中该第二绝缘层具有多个接触窗,且第J条第一连接线经由相应的该接触窗连接至第K条第一电极线。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共享配线,位于该显示区内,各该共享配线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各该共享配线连接多个共享电极以形成其中一个共享电极串行。
CN201310335313.8A 2013-06-14 2013-08-05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88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164A TWI481938B (zh) 2013-06-14 2013-06-14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TW102121164 2013-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8332A true CN103488332A (zh) 2014-01-01
CN103488332B CN103488332B (zh) 2016-06-01

Family

ID=4982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53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88332B (zh) 2013-06-14 2013-08-05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8332B (zh)
TW (1) TWI481938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6787B2 (en) 2008-12-05 2014-10-21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panel for a TFT display
CN104461135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71697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广东高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控面板
CN104636738A (zh) * 2015-01-21 2015-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装置
CN104951132A (zh) * 2015-06-02 2015-09-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5302378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607781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367188B2 (en) 2014-05-23 2016-06-14 Apple Inc. RC matching in a touch screen
US9395583B2 (en) 2012-06-06 2016-07-19 Apple Inc. Column spacer design for a display incorporating a third metal layer
CN107065269A (zh) * 2017-05-27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77380A (zh) * 2016-07-05 2018-01-12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网格触控电极的嵌入式触控显示设备
US10268295B2 (en) 2014-04-16 2019-04-23 Apple Inc. Structure for pixelated self-capacitance
WO2019237465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0852876B2 (en) 2014-05-28 2020-12-01 Apple Inc. Narrow border touch screen
TWI750484B (zh) * 2018-06-29 2021-12-21 美商微晶片科技公司 分段式電容感測器及相關系統、方法與裝置
US11262868B2 (en) 2019-10-31 2022-03-01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301080B2 (en) 2019-09-27 2022-04-12 Atm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routing signals using inactive sensor regions of touch senso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2972B1 (ko) * 2016-02-12 2023-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센싱 모듈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모듈
TWI630521B (zh) * 2016-08-12 2018-07-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裝置
TWI726623B (zh) * 2020-02-18 2021-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7536A (en) * 2008-08-12 2010-02-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In 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in cel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CN102566815A (zh) * 2010-11-26 2012-07-11 剑扬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及具有该像素阵列的显示面板
CN202887154U (zh) * 2012-11-02 2013-04-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4697B (en) * 2008-05-30 2012-05-21 Chimei Innolux Corp Touch-sensi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TWI432834B (zh) * 2009-12-30 2014-04-01 Innolux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7536A (en) * 2008-08-12 2010-02-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In 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in cel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CN102566815A (zh) * 2010-11-26 2012-07-11 剑扬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及具有该像素阵列的显示面板
CN202887154U (zh) * 2012-11-02 2013-04-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6787B2 (en) 2008-12-05 2014-10-21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panel for a TFT display
US10061164B2 (en) 2012-06-06 2018-08-28 Apple Inc. Column spacer design for a display incorporating a third metal layer
US9395583B2 (en) 2012-06-06 2016-07-19 Apple Inc. Column spacer design for a display incorporating a third metal layer
US10268295B2 (en) 2014-04-16 2019-04-23 Apple Inc. Structure for pixelated self-capacitance
US9367188B2 (en) 2014-05-23 2016-06-14 Apple Inc. RC matching in a touch screen
US10345972B2 (en) 2014-05-23 2019-07-09 Apple Inc. RC matching in a touch screen
US10852876B2 (en) 2014-05-28 2020-12-01 Apple Inc. Narrow border touch screen
US9933869B2 (en) 2014-12-03 2018-04-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isplay
WO2016086561A1 (zh) * 2014-12-03 2016-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61135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61135B (zh) * 2014-12-03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71697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广东高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控面板
CN104636738B (zh) * 2015-01-21 2017-1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装置
CN104636738A (zh) * 2015-01-21 2015-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装置
CN104951132B (zh) * 2015-06-02 2018-08-2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4951132A (zh) * 2015-06-02 2015-09-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CN105302378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302378B (zh) * 2015-11-02 2018-05-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607781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031600B2 (en) 2016-03-16 2018-07-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577380B (zh) * 2016-07-05 2021-04-16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网格触控电极的嵌入式触控显示设备
CN107577380A (zh) * 2016-07-05 2018-01-12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网格触控电极的嵌入式触控显示设备
CN107065269B (zh) * 2017-05-27 2020-10-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65269A (zh) * 2017-05-27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37465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750484B (zh) * 2018-06-29 2021-12-21 美商微晶片科技公司 分段式電容感測器及相關系統、方法與裝置
US11301080B2 (en) 2019-09-27 2022-04-12 Atm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routing signals using inactive sensor regions of touch senso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devices
US11714507B2 (en) 2019-09-27 2023-08-01 Am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routing signals using inactive sensor regions of touch senso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devices
US11262868B2 (en) 2019-10-31 2022-03-01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8332B (zh) 2016-06-01
TW201447448A (zh) 2014-12-16
TWI481938B (zh) 201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8332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204515721U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KR102509610B1 (ko) 지문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208477499U (zh) 自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
KR102082265B1 (ko)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46522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3186307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372360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081318B1 (ko) 터치센서 내장형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3389819B (zh) 触控面板及运用该触控面板的显示器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EP2889735B1 (en) Touch sensor integrated type display device
US938973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052787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457165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02378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8227326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US20140247402A1 (en) In-cell Touch Control Panel
CN107193144A (zh) Ltps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89058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191696A1 (zh) 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和触控检测方法
KR20180038603A (ko)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150063760A (ko)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20150077848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