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9891A -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9891A
CN103479891A CN201210194806.XA CN201210194806A CN103479891A CN 103479891 A CN103479891 A CN 103479891A CN 201210194806 A CN201210194806 A CN 201210194806A CN 103479891 A CN103479891 A CN 103479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zom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poplexy
treatment
radix ophiopogon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48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9891B (zh
Inventor
贾振华
魏聪
李鑫颉
常丽萍
刘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948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9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9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9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9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9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由天麻、半夏、川芎、麦冬、川贝母制成的纯中药制剂,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功效,适用于中风病特别是阴虚风动证型患者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属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记载,许多理论和方药迄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可谓临床积淀丰富,治疗手段多样,疗效确切。然而因著述颇多,且各医家观点不尽一致,加之中风病涉及多个脏腑,证候表现及变化亦颇为复杂,病机也各不相同,治疗颇为棘手。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高水平、高效率地对中风病开展相关研究自然倍受关注。
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认为中风是真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所致。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逐步形成 “风”“火”“痰”“气”“瘀”“虚”的中风病因病机观,其中,“风”包括外风等气候变化因素和内生肝风两个方面;“火”包括肝火、心火、气郁化火等;“气”包括气郁、气怒等七情情志因素;“痰”包括痰湿内生以及肥人多痰等;“瘀”包括血瘀和离经之血瘀阻于脑内等;“虚”包括气虚和肝肾阴虚。完善了中风发病学说,是对中风病因学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现代中医认为中风多由于或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气血亏虚,或嗜好膏粱厚味及烟酒,使脏腑功能失调。若为肝肾阴虚之体,则阴不制阳,阳亢于上,阴亏于下,遇诱因触动,如气候变化、五志过极等,使肝阳暴张,内风动越,或风火夹痰内窜经络;或气血逆乱,上犯脑脉,清窍闭塞发为中风。若为气血亏虚之体,或气虚运血无力,血脉瘀滞,痹阻脑脉;或气血亏虚,脑脉失养,血流不畅发为中风。若为痰湿内蕴之体,或痰浊内生,瘀血内停,因痰致瘀,痰瘀互结,上壅脑脉,内滞经脉,痹阻气血;或痰湿内生,当肝风内动之时,痰湿借风阳上逆之势,闭塞清窍;或痰湿蕴久化热,痰热互结,夹风阳上扰清窍,痹阻脑脉而发为中风。
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脏腑功能失调,肝肾阴虚,气血亏虚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其病机转化,决定于风、火、痰、瘀等病邪与人体正气的盛衰,急性期邪气鸱张,脑脉痹阻,若正气不衰,借治疗之机使热清、风熄、痰化、瘀祛,则病情好转而趋愈;若正气先衰,邪气过盛,窍闭不开,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耗伤,元气败脱,则病情危重。恢复期,虽病邪大减,但正气已伤,尤其是年老体弱、髓海空虚之人,气血亏损未复,风、火、痰、瘀仍滞留经络,而每见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言语蹇涩、痴呆等证。中风病的治疗原则应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结合病程阶段,发病季节等因素,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即强调整体化和个体化治疗。所谓整体化治疗,要求我们在认识中风病时,应着眼于整体,调节全身,注意合并症的相互影响,而不单一地针对脑部病变,同时人与自然界也是统一的整体,所以也要因时制宜。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发病情况也各有所重,所以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即个体化治疗。如临床见有肝风内动,又兼有经络瘀滞,当急则治其标,先以平肝熄风为主,待内风平熄,继以疏通经络,终以补益肝肾之法收功。又如既有气阴两虚,又兼气滞血瘀,腑实痰热,治当急用通腑化痰之法,使腑气通顺,浊邪得降,再用补益、化瘀相兼治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6-15,半夏6-15,川芎12-20,川贝母6-15,麦冬12-20。
优选为:
天麻6,半夏15,川芎12,川贝母15,麦冬12。
或者:
天麻15,半夏6,川芎20,川贝母6,麦冬20。
或者:
天麻12,半夏12,川芎15,川贝母10,麦冬15。
或者:
天麻10,半夏8,川芎15,川贝母12,麦冬18。
或者:
天麻8,半夏10,川芎14,川贝母11,麦冬16。
或者:
天麻11,半夏14,川芎18,川贝母8,麦冬2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按照制剂一般方法,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任何剂型,根据其适用对象和适应症优选为汤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丸剂。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临床实验证实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中风病所有证型均有显著疗效,但对于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疗效尤佳,故将其治疗的中风病的证型优选为阴虚风动证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用量,折算成原料药材的重量,为每日40-80克,分2-4次服用,优选为每日65克,分2次服用。
 为证实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疗效,进行如下临床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在河北以岭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断为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1.1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诊断标准
1.1.2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首先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②阴虚风动证型诊断标准:病机为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内风煽动,气血逆乱,上犯虚损之脑脉;证候表现为半身不遂,日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1.1.3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中风病或者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诊断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列为受试对象。
①年龄在18~70岁之间(男女不限);②自愿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治疗、治疗相关的实验检查并能如实回答问题者。
1.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查血清抗HIV阳性者;
②其他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者,如有严重的心、脑、肾、肺功能障碍及重症糖尿病,因肝病发生过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外伤,慢性胃炎等。
④文盲或有精神疾、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以及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1.5 病例剔除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和观察,或非药物因素而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因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 给药方案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符合中风病或者阴虚风动证型标准)、治疗组(符合中风病并且符合阴虚风动证型标准)、中风治疗组(仅符合中风病标准)各82例。三组患者营养脑神经、降低脑水肿等内科综合治疗。中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按照实施例1的组方和方法制成的汤药(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2袋,2次/日,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本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为中风计分和中医症候计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99-104.],次要观察指标为各种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安全性指标为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
2 疗效判断标准
2.1 中风计分判断标准
2.1.1 痊愈:中风计分减分率≥90%,病残程度0级。
2.1.2 显效:中风计分减分率46%~89%,病残程度1~3级;
2.1.3 有效:中风计分减分率18%~45%。
2.1.4 无效:中风计分减分率±18%以内。
2.1.5 恶化:中风记分增加18%以上。
2.2  中医症候判断标准
2.2.1 痊愈: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95%。
2.2.2 显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70%。
2.2.3 有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30%。
2.2.4 无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30%。
3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将采用优效性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将以P≤0.05作为判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4 结果分析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中风病的阴虚风动证型疗效确切。
4.1 中风计分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风计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例/%
对照组 82  0(0)  28(34.1)  31(37.8)  23(28.0)  59(71.9)
治疗组 82  5(6.1)  37(45.1)  33(40.2)  7(8.5)  75(91.5)
中风治疗组 82  1(1.2)  34(41.5)  31(37.8)  16(19.5)  66(80.5)
注:组间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中风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中风治疗组。
4.2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例/%
对照组 82 0(0) 24(29.3) 31(37.8) 27(32.9) 55(67.1)
治疗组 82 4(4.9) 33(40.2) 39(47.6) 6(7.3) 76(92.7)
中风治疗组 82 1(1.2) 31(37.8) 35(42.7) 15(18.3) 67(81.7)
注:组间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中风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中风治疗组。
5、结论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挖掘得出的新复方,具有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病之阴虚风动型患者。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证实,本品具有改善脑缺血、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等作用。毒理实验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综合以上情况可以认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治疗中风病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是对于阴虚风动型中风病,可显著改善眩晕耳鸣症状和改善中医症状如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120g,半夏300g,川芎240g,川贝母300g,麦冬240g。
b) 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选净药材,加6倍量水,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再加5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三次提取加5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与前两次提取的滤液合并,放冷,分装成95袋,冷藏保存,即可。
实施例2: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300g,半夏120g,川芎400g,川贝母120g,麦冬400g。
b)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选净的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再加8倍量水,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三次提取加8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60度热测)1.20,干燥,粉碎,用80%乙醇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制得1005粒胶囊。
实施例3: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240g,半夏240g,川芎300g,川贝母200g,麦冬300g。
b)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选净药材,加12倍量水,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再加10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三次提取加10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60度热测)1.20,干燥,粉碎,用75%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0.5%的硬酯酸镁,压片,压得1012片。
实施例4: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200g,半夏160g,川芎300g,川贝母240g,麦冬360g。
b)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选净药材,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适量炼蜜,制丸,制成956丸。
实施例5: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160g,半夏200g,川芎280g,川贝母220g,麦冬320g。
b) 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烘干选净的药材,加6倍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浸膏,浓缩,烘干,干膏共同粉碎,制粒,装入胶囊,制成1006粒胶囊。
实施例6: 
a) 原料药配方为:
天麻220g,半夏280g,川芎360g,川贝母160g,麦冬400g。
b) 制剂工艺:按照配方称取选净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再加8倍量水,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三次提取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60度热测)1.25,加淀粉适量,制粒,烘干,分装,得118袋颗粒。

Claims (9)

1.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6-15,半夏6-15,川芎12-20,川贝母6-15,麦冬12-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6,半夏15,川芎12,川贝母15,麦冬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15,半夏6,川芎20,川贝母6,麦冬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12,半夏12,川芎15,川贝母10,麦冬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10,半夏8,川芎15,川贝母12,麦冬1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8,半夏10,川芎14,川贝母11,麦冬1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天麻11,半夏14,川芎18,川贝母8,麦冬2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剂型为汤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丸剂。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风病的证型为阴虚风动证型。
CN201210194806.XA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Active CN103479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4806.XA CN103479891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4806.XA CN103479891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9891A true CN103479891A (zh) 2014-01-01
CN103479891B CN103479891B (zh) 2017-11-17

Family

ID=4982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4806.XA Active CN103479891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98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55096A (ko) * 2003-12-05 2005-06-13 백일성 백복령, 향부자, 반하, 진피, 용안육, 연자육, 목향,치자를 주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의약 조성물
CN1660395A (zh) * 2004-12-27 2005-08-31 杨俭 治疗中风病配方
CN101352530A (zh) * 2008-08-28 2009-01-28 张金强 一种治疗癫痫病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55096A (ko) * 2003-12-05 2005-06-13 백일성 백복령, 향부자, 반하, 진피, 용안육, 연자육, 목향,치자를 주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의약 조성물
CN1660395A (zh) * 2004-12-27 2005-08-31 杨俭 治疗中风病配方
CN101352530A (zh) * 2008-08-28 2009-01-28 张金强 一种治疗癫痫病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车雷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疗效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9891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5642B (zh) 一种清热解毒凉血美颜的组合物
CN103721197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
CN102988851B (zh) 一种治疗咳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191216B (zh) 一种含有人参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327525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55218B (zh) 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770A (zh) 一种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9891A (zh) 一种含有半夏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53269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3479890A (zh) 一种含有羚羊角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191226A (zh) 一种含有桃仁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223099A (zh) 一种含有天南星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479892A (zh) 一种含有白芍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191178A (zh) 一种含有乳香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5106574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应用
CN103356908A (zh) 一种含有牛膝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356902A (zh) 一种含有天麻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4524461A (zh) 一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56909A (zh) 一种含有羌活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5497267A (zh) 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小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72181B (zh) 一种治疗气郁寒痰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23071B (zh) 一种含有远志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385836B (zh) 一种含有云苓的治疗皮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223073B (zh) 一种含有冰片的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6074900A (zh) 一种辅助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