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5285A -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5285A CN103455285A CN201310187278XA CN201310187278A CN103455285A CN 103455285 A CN103455285 A CN 103455285A CN 201310187278X A CN201310187278X A CN 201310187278XA CN 201310187278 A CN201310187278 A CN 201310187278A CN 103455285 A CN103455285 A CN 103455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 recorder
- port
- control device
- described pen
- virtual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主机具备:记录控制部,其生成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逻辑端口上的控制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通信控制部,其变换输入到虚拟端口的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打印机;记录装置检测部,其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打印机;和端口切换部,其针对检测出的打印机,进行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打印机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手段,将控制装置和期望的记录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了用于控制该控制装置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控制装置(主机)和记录装置(打印机)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来进行通信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809号公报
在此,假设将预先准备的多个记录装置之中的任一个记录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此时,在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进行规定的作业,例如从注册在控制装置中的记录装置之中选择应连接的记录装置并输入该情况、或者输入连接所需的信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将控制装置和期望的记录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记录控制部,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通信控制部,其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所述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记录装置检测部,其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和端口切换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在由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该记录装置的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自动地将该记录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因此,在连接控制装置和记录装置时,能够通过使该记录装置位于在与控制装置之间能通信的位置处的、这样非常简单的手段,将这些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其将所述虚拟端口、和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所述端口切换部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进行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根据该构成,利用记录装置的识别信息,能够确定与由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记录装置对应的虚拟端口,能够可靠地进行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自动配对执行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规定的辨别,执行生成并注册所述虚拟端口的配对。
在此,在现有技术中,在配对时用户需要进行向控制装置输入通行证或者输入必要信息等作业,因此比较烦杂。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对由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记录装置自动地进行配对,因此能够省略配对时所进行的烦杂的作业。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针对1个记录装置,通过使该1个记录装置位于在与控制装置之间能通信的位置处这样的简单方法,自动进行为了在该记录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而必须事先执行的配对、以及实际上已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时必须执行的逻辑端口与虚拟COM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配对执行部在执行所述配对时,将所生成的所述虚拟端口和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注册,而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基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以及所注册的识别信息来判断是否已注册了该记录装置的所述虚拟端口,在未被注册的情况下执行所述配对。
根据该构成,在未进行配对的记录装置位于能通信的位置处时,可自动进行与该记录装置对应的虚拟端口的注册,而对于已经注册虚拟端口的记录装置,能够防止重复注册虚拟端口。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作为动作模式,至少具备以下动作模式:在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切换的情况下、或者检测出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出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端口切换部来进行与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或者与超过所述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和在存在规定的指示输入的情况下,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并且通过所述端口切换部来进行与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
在此,如果是在由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已切换的情况下、或者检测出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规定阈值的记录装置已出现的情况下进行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则具有用户无需进行作业就可以连接最适当的记录装置和控制装置的优点。但是,由于需要继续进行记录装置检测部的检测,因此具有功耗大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如果是在存在规定的指示输入的情况下执行由记录装置检测部进行的记录装置的检测、由端口切换部进行的端口的切换的动作模式,则具有在通过端口的切换来进行设备间的连接时用户需要进行规定的指示输入所涉及的作业的缺点,但是由于不需要继续进行记录装置检测部的检测,因此具有功耗小这样的优点。
而且,根据上述构成,在考虑到各模式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能够使控制装置在适当的动作模式下工作。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通知部,其在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2个以上超过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以能选择任一个所述记录装置的方式通知该情况。
根据该构成,在由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2个以上超过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且不能明确判断用户希望与哪一个记录装置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与用户明确选择出的1个记录装置连接,能够抑制错误地与未假定的记录装置连接的情况。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所述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针对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根据该方法,在检测出能连接的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该记录装置的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自动地将该记录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因此,在连接控制装置和记录装置时,能够通过使该记录装置位于在与控制装置之间能通信的位置处的、这样非常简单的手段,将这些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了对控制装置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所执行的程序,所述控制装置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记录介质存储了使所述控制部作为下述部件发挥功能的程序,这些部件为:记录控制部,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通信控制部,其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记录装置检测部,其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和端口切换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通过执行该程序,在检测出能连接的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该记录装置的虚拟端口和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自动地将该记录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因此,在连接控制装置和记录装置时,能够通过使该记录装置位于在与控制装置之间能进行通信的位置处的、这样非常简单的手段,将这些装置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将控制装置和期望的记录装置连接成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主机与打印机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控制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主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虚拟COM端口表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系统1的构成的图。
记录系统1具备多个主机10(控制装置)和多个打印机11(记录装置)。
主机10是达到可以便携程度的小型设备。该主机10例如是平板型终端,是快递业务员分别持有的设备。此外,打印机11也是达到可以便携程度的小型设备,具有在所容纳的卷纸上记录图像并通过切断来发行纸片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通过以下的方式使用这些主机10、以及打印机11。
即,在快递配送中心预先准备多个打印机11。而且,快递业务员在进行快递配送时,从已准备的多个打印机11之中选择任意的打印机11(不是特定的打印机11),在正在配送快递的期间,与自身所持有的主机10一起搬运所选择出的打印机11。如后述那样,这些主机10和打印机11构成为:能连接成可基于Bluetooth标准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在主机10的控制下能通过打印机11发行记录了规定图像的纸片。而且,快递业务员例如在将物品已送达给顾客时,对主机10进行必要的输入,使打印机11发行应交给顾客的收据,或者根据需要而使其发行应贴在物品包装上的标签。
如上所述,由于快递业务员从已准备的多个打印机11之中选择任意的打印机11,因此1个主机10可与已准备的多个打印机11中的每一个都连接。
图2是表示主机10和打印机11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
如图2所示,主机10具备控制部15、输入部16、显示部17、存储部18、和无线通信部19。
控制部15具备CPU、ROM、RAM、其他外围电路等,主要控制主机10的各部。将在后面叙述控制部15所具备的功能块。输入部16与触摸面板、操作开关等各种输入单元连接,检测针对这些输入单元的操作,并输出给控制部15。显示部17具备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各种信息。存储部18具备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以非易失性且能改写的方式存储各种数据。将在后面叙述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虚拟COM端口表格18a。无线通信部19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在与打印机11之间进行基于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构成为包括链路管理器、链路控制器、高频电路、天线等。
打印机11收容热敏卷纸,是如下的热敏式记录装置:通过热敏头20在热敏卷纸上记录图像,利用剪切器单元21在规定的位置处切断热敏卷纸,从而能发行转交给送达货物的顾客的发票等纸片。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具备打印机侧控制部22、打印机侧存储部23、打印机侧无线通信部24和机械机构25。
打印机侧控制部22具备CPU、ROM、RAM、其他外围电路等,主要控制打印机11的各部。打印机侧存储部23具备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以非易失性且能改写的方式存储各种数据。打印机侧无线通信部24在打印机侧控制部22的控制下,在与主机10之间进行基于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机械机构25构成为除了上述的热敏头20以及剪切器单元21之外还包括输送机构26。在发行纸片时,打印机侧控制部22通过读出并执行所安装的固件,从而由输送机构26输送热敏卷纸的同时由热敏头20记录图像,并由剪切器单元21切断热敏卷纸。
接着,通过记录控制部15a以及通信控制部15b的说明,来说明主机10控制打印机11来发行纸片时的基本动作。
图3是以适于说明的方式示意性表示控制部15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分别以相同的级别来说明功能块(概念性地表示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的功能的块)、程序本身及软件(逻辑)端口。
记录控制部15a是通过读出并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35来实现打印机11的控制所涉及的各种功能的功能块。在由打印机11发行纸片时,记录控制部15a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功能生成执行发行纸片所涉及的各种动作的控制指令(控制数据),并设定在作为软件(逻辑)端口而开放的逻辑端口36上。
接着,记录控制部15a通过PCS(Port Communication Service)37的功能,对输出给逻辑端口36的控制指令实施与规定的接口对应的处理,经由与该逻辑端口36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COM端口41(虚拟端口)而输出给通信控制部15b。将在后面详细叙述逻辑端口36与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
PCS37是能从打印机驱动程序35中调用的函数,具有在记录控制部15a与通信控制部15b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功能。PCS37对打印机驱动程序35所输出的数据、以及输入到打印机驱动程序35中的数据,进行主机10与打印机11之间的接口的标准(RS232C、USB等标准)所对应的数据整形、数据变换,从而吸收各种接口的标准的差异,在不进行对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软件上的改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基于各种标准所涉及的接口的通信。
通信控制部15b读出并执行用于控制Bluetooth硬件的蓝牙驱动程序堆栈40来控制无线通信部19,从而在与打印机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通信控制部15b中的Bluetooth协议的堆栈结构从下级层开始依次是HCI(Host Control Interface)、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iveProtocol)、RFCOMM(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DP(ServiceDiscovery Protocol)。另外,上述的记录控制部15a相当于应用层的处理部。
虚拟COM端口41是根据RFCOMM的处理部的功能而开设的虚拟的串行端口(所谓的COM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构成上,输入到打印机驱动程序35中的数据必须是基于串行通信标准的数据结构,在从打印机11输入到虚拟COM端口41的数据被变换成基于串行通信标准的数据结构的数据之后被输出给逻辑端口36。
虚拟COM端口41能针对通过执行后述的配对而被注册为能够连接的打印机11的每一个进行开设,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在与某一个打印机11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的情况下,在建立了该一个打印机11所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与逻辑端口36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经由该虚拟COM端口41的数据的收发。
其中,通信控制部15b针对经由虚拟COM端口41输入的控制指令,在RFCOMM层中变换成基于RFCOMM标准的数据结构的数据,在L2CAP层中进行数据分组,经由HCI输出给无线通信部19。无线通信部19在通信控制部15b的控制下,对输入的数据分组适当地进行分段,进行规定的调制,经由天线发送给与虚拟COM端口41对应的打印机11。
但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主机10可与多个打印机11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另一方面,为了在1个主机10与1个打印机11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并设置成在这些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需要对这些设备事先进行所谓的配对,而且需要使来自记录控制部15a的输出针对于适当的虚拟COM端口41而完成。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配对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进行的,因此作业比较烦杂,而且有时会对已经进行过配对的设备再次进行配对所涉及的作业,因此在作业中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此外,针对与虚拟COM端口41相关的设定也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进行的,因此作业也较烦杂。
鉴于以上情况,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主机10执行以下的动作。
图4是表示主机10的动作的流程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动作模式,构成为用户能设置模式D1和模式D2中的任一个,图4示出设定模式D1时的主机10的动作。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记录装置检测部15c、端口切换部15d、自动配对执行部15e、以及通知部15f的功能是通过CPU读出并执行程序等硬件与软件的协作来实现的。
作为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的前提,快递业务员进行以下的作业。即,快递业务员从预先准备的多个打印机11之中选择任意1个打印机11之后,在其他打印机11远离主机10的状态下,使选择出的1个打印机11位于主机10的附近(使靠近)。附近是指,所选择出的打印机11发出的电波所涉及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后述的阈值T1那样的位置,例如在50cm左右以内。快递业务员事先掌握该位置。在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用户不必进行烦杂的作业,在主机10与靠近主机10的打印机11之间自动建立无线通信链路,从而能在这些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首先,主机10的控制部15监视是否存在指示步骤SA2以下的处理的执行的开始的指示输入(步骤SA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功能,提供用于进行上述指示输入的用户接口,用户在显示部17的显示面板上显示该用户接口之后进行上述指示输入。这些功能也可以通过专用软件工具等其他程序来执行。另外,模式D1与后述的模式D2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的指示输入成为主机10与打印机11之间的连接所涉及的各种处理的触发。
在存在指示输入的情况下,控制部15的记录装置检测部15c获取由无线通信部19接收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步骤SA2)。超过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相当于“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记录装置”。在没有检测出这种打印机11的情况下,控制部15控制显示部17,使显示面板显示以下的情况:没有检测出超过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以及使任一个打印机11靠近主机10。以下,假设检测出至少1台这种打印机11。
另外,接收信号强度是通过主机10的OS的功能适当检测出的。该检测也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35或其他专用工具的功能来执行。
接着,控制部15判断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的打印机11是否存在2台以上(多台)(步骤SA3)。
在检测出的打印机11为1台的情况下(步骤SA3:否),控制部15将该检测出的打印机11认定为通过以下的处理而成为要进行连接的对象的打印机11(以下,称为“连接对象打印机”)(步骤SA4),将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9。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的打印机11为2台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A3:是),控制部15通过通信从各个接收电波所涉及的记录装置检测部15c中获取用于确定打印机11的信息(以下,称为“打印机确定信息”)(步骤SA5)。打印机确定信息是事先分配给打印机11的名称、序号等用户能够确定打印机11的信息,也可以是后述的打印机识别信息。该打印机确定信息例如被定义在各打印机11的固件上,控制部15基于规定的协议而与各打印机11的打印机侧控制部22进行通信,获取该信息。
接着,控制部15的通知部15f控制显示部17,以能够选择的方式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所获取到的打印机确定信息(步骤SA6)。而且,控制部15在用户选择了任一个打印机确定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A7:是),将所选择出的打印机确定信息所涉及的打印机11认定为连接对象打印机(步骤SA8),将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9。
由此,在超过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存在2台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户选择任一个打印机11,并将所选择出的打印机11认定为连接对象打印机,因此能够抑制错误地与用户未假设的打印机11连接的情况。
在步骤SA9中,控制部15通过通信获取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打印机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打印机识别信息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各个打印机11的信息,能应用各打印机11的MAC地址、序列号、定义在固件上的识别码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识别信息是MAC地址。此外,控制部15基于规定的协议而与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打印机侧控制部22进行通信,获取打印机识别信息。
接着,控制部15参照虚拟COM端口表格18a(步骤SA10)。
图5是示意性表示虚拟COM端口表格18a的图。
虚拟COM端口表格18a是针对后述的配对已完成的打印机11,将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的名称、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的设定信息、和打印机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的表格。
与后述的配对的说明一同说明存储在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的各种数据。如之后可明确的那样,针对某一个打印机11,在具有该1个打印机11的打印机识别信息的记录存在于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的情况下,已对该1个打印机11完成配对,不存在的情况下,未对该1个打印机11完成配对。
接下来,控制部15参照虚拟COM端口表格18a(步骤SA10),将在步骤SA9中获取到的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打印机识别信息作为关键字,判断在该表格中是否存在具有该打印机识别信息的记录,从而判断是否对连接对象打印机完成配对(步骤SA11)。在已完成配对的情况下(步骤SA11:是),控制部15将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13。
在未完成配对的情况下(步骤SA11:否),控制部15的自动配对执行部15e执行配对(步骤SA12)。该自动配对执行部15e的功能可以通过蓝牙驱动程序堆栈40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专用工具等打印机驱动程序35以外的程序来实现,还可以使各种程序的功能协作来实现。
以下,详细叙述配对。
配对是指如下的状态:在对1个打印机11进行规定的辨别而生成了该1个打印机11的虚拟COM端口41的设定信息的基础上,注册虚拟COM端口表格18a所需的信息,由此能够开设该1个打印机11的虚拟COM端口41。虚拟COM端口41的设定信息是表示为了开设虚拟COM端口41而应该对蓝牙驱动程序堆栈40、PCS37所参照的设定文件、定义在这些程序上的变量等实施的设定的内容的信息。通信控制部15b能基于1个虚拟COM端口41所涉及的设定信息,开设该1个虚拟COM端口41。
在此,打印机11和虚拟COM端口41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使主机10与某一个打印机11进行通信,必须经由与该1个打印机11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进行。
接下来,在步骤SA12的配对中,自动配对执行部15e与打印机11(在本例中是指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打印机侧控制部22进行通信,并基于规定的协议获取通行证(链路关键字)等设定信息的生成所需的信息,并基于获取到的信息生成设定信息。接着,自动配对执行部15e访问虚拟COM端口表格18a,在该表格上生成记录,在该记录中将作为唯一的值的虚拟COM端口41的名称、设定信息、和打印机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
如以上所述,在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生成了1个虚拟COM端口41所涉及的记录之后,基于该1个虚拟COM端口41所涉及的设定信息,能够开设该1个虚拟COM端口41,主机10、和与该1个虚拟COM端口41对应的打印机11经由该端口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后能够进行通信。在无线通信链路的建立以及之后的通信中,适当地进行利用了获取到的通行证的认证等。
若自动配对执行部15e进行的配对完成,则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13。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针对连接对象打印机未完成配对的情况下,通过自动配对执行部15e自动地进行配对。因此,能够省略配对时所进行的烦杂的作业。此外,能够防止对已完成配对的设备进行配对所涉及的作业的不必要的动作。
在步骤SA13中,控制部15的通信控制部15b参照虚拟COM端口表格18a,将在步骤SA9中获取到的打印机识别信息作为关键字,来确定与连接对象打印机对应的记录,并获取与连接对象打印机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所涉及的设定信息。接着,控制部15的通信控制部15b基于获取到的设定信息,开设与连接对象打印机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步骤SA14)。
接着,控制部15的端口切换部15d建立逻辑端口36、和在步骤SA14中开设的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步骤SA15)。
“建立逻辑端口36和1个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按照从打印机驱动程序35向逻辑端口36输入的控制指令被输出到(已与逻辑端口36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该1个虚拟COM端口41、且从打印机11接收到的数据经由(已与逻辑端口36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该1个虚拟COM端口41以及逻辑端口36而被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设定。例如,作为设定,适当地设定了PCS37所涉及的设定文件、定义在PCS37上的变量、参数等。
这样,通过进行逻辑端口36、和连接对象打印机的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从而能够在主机10与连接对象打印机之间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在主机10与连接对象打印机之间进行基于标准的数据的收发。即,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功能所生成的控制指令经由逻辑端口36以及连接对象打印机的虚拟COM端口41被发送到连接对象打印机,且连接对象打印机发送出的数据经由虚拟COM端口41以及逻辑端口36而被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35。也就是说,连接对象打印机成为与主机10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期望的打印机11靠近主机10这种非常简单的作业,在根据需要进行了配对的基础上,自动地连接成在这些设备之间能通信的状态。
接着,说明模式D2时的主机10的动作。
在上述的模式D1中,将用户的指示输入作为触发而开始了打印机11的连接所涉及的各种处理,在模式D2中,将以下的现象作为触发。
即,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以规定的采样周期获取接收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而且,在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已切换的情况下、或者检测出从不存在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阈值T1的打印机11的状态出现了这种打印机11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或者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了阈值T1的打印机11认定为连接对象打印机,执行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SA9以下的处理,建立与连接对象打印机能进行通信的连接。
在该模式D2中,具有用户无需进行指示输入这样的作业就能够连接最适当的打印机11(假设最靠近的打印机11)和主机10的优点,但是由于需要继续进行记录装置检测部15c的检测,因此具有功耗大这样的缺点。另一方面,在模式D1中,具有用户需要进行规定的指示输入所涉及的作业这样的缺点,但是由于不需要继续进行记录装置检测部15c的检测,因此具有功耗小这样的优点。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考虑各模式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能够使主机10在适当的动作模式下工作。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机10具备:记录控制部15a,其生成用于控制打印机11的控制指令(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36上,对设定在逻辑端口36上的控制指令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逻辑端口36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COM端口41;和通信控制部15b,其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虚拟COM端口41的控制指令,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虚拟COM端口41对应的打印机11,而对从与虚拟COM端口41对应的打印机11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逻辑端口36。
另外,主机10具备:记录装置检测部15c,其检测超过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打印机11);和端口切换部15d,其针对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的打印机11,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打印机11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和逻辑端口36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打印机11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在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打印机11的情况下,进行该打印机11的虚拟COM端口41和逻辑端口36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自动地将打印机11和主机10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因此,在连接主机10和规定的打印机11时,通过使该规定的打印机11位于在与主机10之间能通信的位置处这样的非常简单的手段,能够将这些设备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吸收各种接口标准的差异、且无需进行对打印机驱动程序35的软件上的改变就能够进行基于各种标准所涉及的接口的通信的功能的PCS37、以及逻辑端口36是必要结构,有效利用该结构的存在,通过适当变更逻辑端口36与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手段,起到了上述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将虚拟COM端口41、和与虚拟COM端口41对应的打印机11的打印机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而且,端口切换部15d针对连接对象打印机(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的打印机11),获取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打印机识别信息,进行与获取到的打印机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的虚拟COM端口41、和逻辑端口36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根据该构成,利用打印机11的打印机识别信息,能够确定与连接对象打印机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虚拟COM端口41的设定信息),能够可靠地进行虚拟COM端口41和逻辑端口36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主机10还具备自动配对执行部15e,其针对连接对象打印机进行规定的辨别,执行生成该连接对象打印机的虚拟COM端口41(虚拟COM端口41的设定信息)并注册到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的配对。
根据该构成,针对1个打印机11,通过使该1个打印机11位于在与主机10之间能通信的位置处这样的简单方法,自动地进行为了在该1个打印机11与主机10之间进行通信而必须事先执行的配对、以及实际上连接成能通信的状态时必须执行的逻辑端口36与虚拟COM端口4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配对执行部15e在执行配对时,将生成的虚拟COM端口41与对应的打印机11的打印机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并注册到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而针对由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其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阈值T1的打印机11,获取该检测出的打印机11的打印机识别信息,基于获取到的打印机识别信息以及注册在虚拟COM端口表格18a中的打印机识别信息,来判断该检测出的打印机11的虚拟COM端口41是否已被注册,在未被注册的情况下执行配对。
根据该构成,在未进行配对的打印机11成为连接对象打印机的情况下,可自动进行与该打印机11对应的虚拟COM端口41的注册,而针对已经注册了虚拟COM端口41的打印机11,能够防止重复注册虚拟COM端口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选择上述的模式D1、模式D2。
根据该构成,在考虑到各模式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能够使控制装置在适当的动作模式下工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检测部15c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打印机11。而且,主机10还具备通知部15f,其在通过记录装置检测部15c检测出2台以上超过阈值T1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打印机11的情况下,以能够选择任一个打印机11的方式通知该情况。
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错误地连接用户未假设的打印机11和主机10。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仅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的变形和应用。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以在快递所涉及的系统中应用记录系统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记录系统1的系统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在以下的系统中应用记录系统1,该系统是:在餐饮店等中,在各个桌子上设置打印机11,另一方面,进行接待客人业务的工作人员拿着主机10,根据需要通过位于最近位置处的打印机11进行记录。即,能够将本发明广泛应用到与控制装置连接任意的记录装置的系统中。
此外,例如,打印机11具有热敏头20,但是记录头的记录形式可以是任何形式。此外,无线通信的标准是Bluetooth,但是也可以是目前或将来的任一种通信标准。此外,例如,图2所示的各功能块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作以任意方式实现,并不是要暗示特定的硬件结构。此外,也可使在外部与主机10连接的其他装置具备主机10的各功能块的功能。此外,主机10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外部连接的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动作。
Claims (13)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记录控制部,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
通信控制部,其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所述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
记录装置检测部,其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和
端口切换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将所述虚拟端口、和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
所述端口切换部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进行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自动配对执行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规定的辨别,执行生成并注册该记录装置的所述虚拟端口的配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配对执行部
在执行所述配对时,将所生成的所述虚拟端口和对应的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注册,
而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基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以及所注册的识别信息来判断是否已注册了该记录装置的所述虚拟端口,在未被注册的情况下执行所述配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作为动作模式,至少具备以下动作模式:
在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切换的情况下、或者检测出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出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端口切换部来进行与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或者与超过所述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和
在存在规定的指示输入的情况下,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并且通过所述端口切换部来进行与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通知部,其在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2个以上超过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以能选择任一个所述记录装置的方式通知该情况。
7.一种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
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所述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
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针对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虚拟端口、和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
针对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进行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规定的辨别,执行生成并注册该记录装置的所述虚拟端口的配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所述配对时,将所生成的所述虚拟端口和对应的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注册,
而针对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获取该识别信息,基于获取到的识别信息以及所注册的识别信息来判断是否已注册了该记录装置的所述虚拟端口,在未被注册的情况下执行所述配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作为动作模式,至少具备以下动作模式:
在检测出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切换的情况下、或者检测出接收信号强度的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所述记录装置已出现的情况下,进行与值最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或者与超过所述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和
在存在规定的指示输入的情况下,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并且进行与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的动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来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在检测出2个以上超过规定阈值的值的接收信号强度所涉及的所述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以能选择任一个所述记录装置的方式通知该情况。
13.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了对控制装置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所执行的程序,所述控制装置能与记录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记录介质存储了使所述控制部作为下述部件发挥功能的程序,这些部件为:
记录控制部,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数据并设定在逻辑端口上,对设定在所述逻辑端口上的所述控制数据实施与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与该逻辑端口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虚拟端口;
通信控制部,其基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来变换输入到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控制数据,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而对从与所述虚拟端口对应的所述记录装置以无线方式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与所述规定接口的标准对应的处理,并输出给所述逻辑端口;
记录装置检测部,其检测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和
端口切换部,其针对由所述记录装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进行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对应的所述虚拟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设置成在与该检测出的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1777A JP6035872B2 (ja) | 2012-05-29 | 2012-05-29 | 制御装置、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2-121777 | 2012-05-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5285A true CN103455285A (zh) | 2013-12-18 |
CN103455285B CN103455285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966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8727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5285B (zh) | 2012-05-29 | 2013-05-20 |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01617B2 (zh) |
JP (1) | JP6035872B2 (zh) |
KR (1) | KR101481893B1 (zh) |
CN (1) | CN103455285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60299A (zh) * | 2015-04-03 | 2016-10-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协作方法 |
CN106561059A (zh) * | 2015-10-02 | 2017-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进行登录处理的移动终端以及进行登录处理的方法 |
CN107000455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078161A (zh) * | 2019-11-15 | 2020-04-28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打印机的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15594B2 (en) | 2002-06-26 | 2008-08-19 |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 Processing system with interspersed stall propagating processors and communication elements |
JP6142495B2 (ja) * | 2012-10-11 | 2017-06-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EP3158922A4 (en) | 2014-06-18 | 2018-02-28 | Konica Minolta,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ing device |
WO2016088310A1 (ja) | 2014-12-04 | 2016-06-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JP2016116014A (ja) * | 2014-12-12 | 2016-06-23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処理装置および測定システム |
JP6590486B2 (ja) | 2015-02-18 | 2019-10-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方法、通信端末 |
JP6217686B2 (ja) | 2015-04-06 | 2017-10-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9690525B2 (en) | 2015-05-06 | 2017-06-27 | Citrix Systems, Inc. | Availability of devices based on location |
US10133525B2 (en) * | 2015-08-06 | 2018-11-20 | Citrix Systems, Inc. | Autonomous secure printing |
JP6882059B2 (ja) * | 2017-05-12 | 2021-06-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装置 |
JP6988421B2 (ja) * | 2017-12-11 | 2022-01-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11106405B2 (en) * | 2019-03-05 | 2021-08-3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and printer search system |
JP7047167B2 (ja) * | 2021-01-14 | 2022-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2022081484A (ja) * | 2021-12-06 | 2022-05-3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0600A (zh) * | 2001-04-10 | 2002-11-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pos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和信息记录媒体 |
US20070204069A1 (en) * | 2006-02-28 | 2007-08-3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ort number emulation for wireless usb connec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47825A (ja) | 1999-06-01 | 2000-12-15 | Canon Inc | リソース管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ダウンロード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02229878A (ja) | 2001-01-31 | 2002-08-16 | Canon Inc | リモートコピー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ファン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JP4546023B2 (ja) * | 2002-12-04 | 2010-09-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US7127541B2 (en) * | 2002-12-23 | 2006-10-24 | Microtune (Texas), L.P. |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between adapters |
JP2004215164A (ja) * | 2003-01-08 | 2004-07-29 | Seiko Epson Corp | 外部機器制御装置、外部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外部機器制御プログラム |
KR100607955B1 (ko) * | 2003-12-06 | 2006-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호스트로서 컴퓨터와 주변장치로서 프린터 간의 포트 설정방법 및 장치 |
EP1596538A1 (en) * | 2004-05-10 | 2005-11-1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bluetooth pairing |
JP2006011809A (ja) | 2004-06-25 | 2006-01-12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WO2006107747A1 (en) * | 2005-04-02 | 2006-10-12 | Socket Communications, Inc |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ports, devices, and logical connections |
JP5321311B2 (ja) * | 2009-07-17 | 2013-10-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 |
JP2011028452A (ja) * | 2009-07-23 | 2011-02-10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 |
US8774041B2 (en) * | 2012-03-02 | 2014-07-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ximity-based wireless handshaking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
2012
- 2012-05-29 JP JP2012121777A patent/JP60358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20 CN CN201310187278.XA patent/CN1034552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28 KR KR20130060178A patent/KR10148189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5-29 US US13/904,602 patent/US92016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0600A (zh) * | 2001-04-10 | 2002-11-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pos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和信息记录媒体 |
US20070204069A1 (en) * | 2006-02-28 | 2007-08-3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ort number emulation for wireless usb connections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00455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06060299A (zh) * | 2015-04-03 | 2016-10-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协作方法 |
CN109885265A (zh) * | 2015-04-03 | 2019-06-14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协作方法 |
CN106561059A (zh) * | 2015-10-02 | 2017-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进行登录处理的移动终端以及进行登录处理的方法 |
CN111078161A (zh) * | 2019-11-15 | 2020-04-28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打印机的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01617B2 (en) | 2015-12-01 |
CN103455285B (zh) | 2016-03-16 |
KR20130133680A (ko) | 2013-12-09 |
JP6035872B2 (ja) | 2016-11-30 |
US20130321864A1 (en) | 2013-12-05 |
JP2013247606A (ja) | 2013-12-09 |
KR101481893B1 (ko) | 2015-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5285A (zh) |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JP3877944B2 (ja) | 画像出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 |
CN104627122B (zh) | 数码钥匙与车辆进行绑定的方法及控制车辆的方法、系统 | |
EP2986037A1 (en) | A method for detecting manipulation by a user of a device provided with a communication tag,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
US20070165555A1 (en) | Wireless control systems for digital household appliance | |
CN103312383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489304A (zh) | 中转设备、中转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1584178A (zh) | 具有带近场通信接口和第二接口两个接口的eeprom的设备 | |
JP2013080300A (ja) |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094719B (zh) | 打印方法、装置以及打印机 | |
EP2887343A2 (en) | Electronic tag,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EP242428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wireless LAN thereof | |
JP201615527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9286455B (zh) | 一种防止多机干扰的通讯方法和通讯系统 | |
CN112305928A (zh) |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2661094A1 (en) | Display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s and display integrated input device | |
CN104284447A (zh) | 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
US20100240318A1 (en)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6080436A (zh) |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 | |
JP2012043159A (ja) | Rfidタグ | |
CN106004734A (zh)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 | |
US907783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
JP2019018577A (ja) |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6405956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6056179A (zh) | 一种nfc读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