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3633A -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3633A
CN103453633A CN201310217493XA CN201310217493A CN103453633A CN 103453633 A CN103453633 A CN 103453633A CN 201310217493X A CN201310217493X A CN 201310217493XA CN 201310217493 A CN201310217493 A CN 201310217493A CN 103453633 A CN103453633 A CN 103453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nnular
wind
supply device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74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3633B (zh
Inventor
王永涛
关婷婷
贾广芬
闫宝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174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3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具有靠近所述贯通风道的出风端和远离所述贯通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渐缩。在空调中应用该空调送风装置,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还利于热交换风风道周向方向出风均匀,且能降低压损和噪音。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立体空调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空调送风时,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直接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从空调上开设的出风口吹出,且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一般的,在热交换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置,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环形罩体,在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环形罩体的贯通风道,在环形罩体壁上形成环形开口,在环形开口上设置若干环形导流片,相邻环形导流片之间形成环形出风风道。在空调热交换器与空调壳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后,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但是,由于环形导流片及环形出风风道均形成在一个环形罩体上,不便于灵活选择和控制环形导流片及出风风道的结构,适用范围较窄。而且,对于这样的空调送风装置,环形出风风道的结构对减少风阻、降低压损至关重要,因此,其结构的设计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具有靠近所述贯通风道的出风端和远离所述贯通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渐缩。
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形成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存在多个相切圆,且相切圆的直径以5-25%的缩减比例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渐缩。 
优选的,所述相切圆的直径的缩减比例为10-20%。
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形成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在所述进风端处具有进风端相切圆、在所述出风端处具有出风端相切圆,所述出风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60-70%。
优选的,所述出风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65%。
优选的,所述相切圆的直径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非等比例渐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空调中应用本发明的空调送风装置之后,将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经贯通风道前端吹出的同时,能利用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且,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此外,通过采用多个单体部件形式的环形导风体组合构成空调送风装置,不仅便于根据送风要求灵活控制每个环形导风体的结构,方便地加工出结构不同的各环形导风体,还可以灵活选择整个空调送风装置在空调中的装配方式,进而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的适用范围和空调的生产效率。而且,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其进风端向其出风端渐缩,不仅利于热交换风风道周向方向出风均匀,而且可以改变热交换风的方向,使得热交换风及非热交换风均沿环形导风体的表面吹出,有效避免了因两部分风在贯通风道内的非环形导风体表面处交汇碰撞而降低风速、产生噪音及凝露等问题的发生。。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空调送风装置的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空调送风装置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空调送风装置的部分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
其次,简要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对于能够将空调热交换器热交换风及外部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而送出的空调送风装置来说,热交换风风道的结构对减少风阻、降低压损、降低噪音至关重要,进而会影响到空调送风装置所吸入的外部非热交换风的风量及混合风出风的温度,而热交换风风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形成该风道的相邻两个环形导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导风体自身的结构。所以,本发明从热交换风风道的结构、尤其是其形状作为研究点,来寻求能提高空调送风装置性能的较佳结构。
请参考图1,该图所示为具有空调送风装置1的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有构成空调壳体的前面板2、后背板3、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及顶板和底板(图中未标注),壳体限定了空调的内部风道4。在空调前面板2的上部开设有混合风出口21,在空调后背板3上部、与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31。在内部风道4中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6、热交换器5和空调送风装置1,且风机6的设置使得空调内部风道4中的风从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吹出。
其中,空调送风装置1的结构请参考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3和图4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所示。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意,空调送风装置1包括有三个环形导风体,分别为前端环形导风体11、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前后依次排列的这三个环形导风体中的每一个环形导风体均为单体部件,独立成型。其中,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混合风出口111和进风口112;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131和进风口132;后端环形导风体12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121和非热交换风进口122。前端环形导风体11、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前后依次排列之后,中间形成前后贯通所有三个环形导风体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而且,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与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与后端环形导风体12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空调中的内部风道4将通过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及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与空调送风装置1中的贯通风道相连通。在该实施例中,任一热交换风风道按照下述条件来设置:以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与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为例,该风道具有靠近空调送风装置1的贯通风道的出风端142和远离贯通风道、位于出风端142相对侧的进风端141,且该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从其进风端141向出风端142渐缩。
具体来说,在图4所示的部分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与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的位置设置使得位于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中的这两个导风体表面间所存在的多个相切圆的直径以5-25%的缩减比例从进风端141至出风端142渐缩,且优选以非等比例的缩减速度渐缩。更优选的缩减比例为10-20%。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在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中存在三个相切圆,分别为143、144和145。其中,相切圆143为进风端141处的相切圆,定义为进风端相切圆,其直径为D1;相切圆145为中间相切圆,其直径为D2;相切圆144为出风端142处的相切圆,定义为出风端相切圆,其直径为D3。各直径之间满足下述关系:D3/D2=[1-(5-25%)],D2/D1=[1-(5-25%)]。优选的,D3/D2=[1-(10-20%)],D2/D1=[1-(10-20%)],且D3/D2≠D2/D1。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进风端相切圆143的直径D1与出风端相切圆144的直径D3之间还满足下述关系:D3/D1=60-70%。更优选的,D3/D1=65%。
同样的,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也按照上述条件来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多个单体部件形式的环形导风体组合构成空调送风装置1,便于根据送风要求灵活控制每个环形导风体的结构,方便地加工出结构不同的各环形导风体,以保证送风的均匀性和送风速度。而且,由于每个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可以灵活选择整个空调送风装置1在空调中的装配方式,进而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1的适用范围和空调的生产效率。而且,空调送风装置1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风风道之后,不仅利于热交换风风道周向方向出风均匀,而且可以改变热交换风的方向,使得热交换风及非热交换风均沿环形导风体的表面吹出,有效避免了因两部分风在贯通风道内的非环形导风体表面处交汇碰撞而降低风速、产生噪音及凝露等问题的发生。
在将空调送风装置1装配到空调中时,后端环形导风体12与空调的后背板3进行固定,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先与前端环形导风体11通过螺钉固定,然后将固定有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的前端环形导风体11固定到空调的前面板2上。固定到位之后,前端环形导风体11的混合风出口111作为整个空调送风装置1的出风口,将与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进行封闭装配;而后端环形导风体12中的非热交换风进口122作为整个空调送风装置1的非热交换风进风口,将与后背板3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31进行封闭装配。
在空调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空调送风装置1之后,空调运行时,室内风进入空调内部,在风机6的作用下,加速吹向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内部风道4吹向空调送风装置1、并经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和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进入贯通风道,进而经贯通风道从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上的混合风出口111及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吹出。由于热交换风风道为渐缩式结构,使得从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吹出的热交换风风速变大,从而使得相应环形导风体表面压力减小而在贯通风道内形成负压,空调外部的室内风作为非热交换风,在负压的作用下,将从后背板3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31及后端环形导风体12的非热交换风进口122进入贯通风道,并与环形热交换风风道所吹出的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送到室内。
在一定风机转速下、对立式空调进行风量测试及温度检测,采用上述空调送风装置1之后,引入的非热交换风为热交换风风量的0.94倍左右,获得的混合风风量为热交换风风量的1.94倍左右,比同状况下、未采用空调送风装置1的空调送风相比,空调出风增加了0.94倍左右。而且,如果室温为26℃左右,未采用空调送风装置1的空调所吹出的风为热交换风,其温度为12℃左右;而使用空调送风装置1之后,空调所送出的混合风为18℃左右,混合风的温度更符合人体体感温度舒适性的要求。这样的混合风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而且,利用空气送风装置1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
在该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和后背板3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31的形状为圆形;相应的,空调送风装置1中各环形导风体的形状为圆环形。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的组合,如椭圆形和椭圆环、正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环等,也都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 
虽然该实施例中的空调送风装置1具有三个环形导风体,但并不局限于这样的三个,还可以是仅有前端环形导风体11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这两个环形导风体。当然,还可以是更多个,例如,除了前端环形导风体11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之外,还包括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构成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环形导风体的空调送风装置。但不管采用多少个环形导风体,相邻导风体之间所形成的热交换风风道均要满足从其进风端向出风端渐缩而形成锥形风道结构的技术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具有靠近所述贯通风道的出风端和远离所述贯通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存在多个相切圆,且相切圆的直径以5-25%的缩减比例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渐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切圆的直径的缩减比例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在所述进风端处具有进风端相切圆、在所述出风端处具有出风端相切圆,所述出风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6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6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切圆的直径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非等比例渐缩。
CN201310217493.XA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Active CN103453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7493.XA CN103453633B (zh)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7493.XA CN103453633B (zh)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633A true CN103453633A (zh) 2013-12-18
CN103453633B CN10345363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973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7493.XA Active CN103453633B (zh)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36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759A (zh) * 2017-08-09 2017-12-15 武汉网电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
WO2023098333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熟成抽屉及制冷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81543A2 (fr) * 1974-08-05 1976-03-05 Inst Pentru Creatie Stiintif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gazodynamique
US3981326A (en) * 1974-02-28 1976-09-21 Mitco Corporation Induction mixing nozzle
EP0104435B1 (de) * 1982-09-23 1986-11-20 Hoval Interliz Ag Vorrichtung zum Einleiten der Luft aus Lüftungs- oder Klimaanlagen in Gebäuderäume
CN201463183U (zh) * 2009-05-22 2010-05-12 陈永华 天花板空调循环机的无动力导流盘
CN203100096U (zh) * 2013-03-19 2013-07-31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50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1326A (en) * 1974-02-28 1976-09-21 Mitco Corporation Induction mixing nozzle
FR2281543A2 (fr) * 1974-08-05 1976-03-05 Inst Pentru Creatie Stiintif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gazodynamique
EP0104435B1 (de) * 1982-09-23 1986-11-20 Hoval Interliz Ag Vorrichtung zum Einleiten der Luft aus Lüftungs- oder Klimaanlagen in Gebäuderäume
CN201463183U (zh) * 2009-05-22 2010-05-12 陈永华 天花板空调循环机的无动力导流盘
CN203100096U (zh) * 2013-03-19 2013-07-31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50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759A (zh) * 2017-08-09 2017-12-15 武汉网电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
WO2023098333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熟成抽屉及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633B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640B (zh) 利用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CN203478539U (zh)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478543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3453632B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203478537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3453643B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591674A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203478542U (zh) 立式空调
CN103453641B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38B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4B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49U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63U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4456888A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3453646B (zh) 空调及空调送风装置
CN20385757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3274148U (zh) 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53U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62U (zh) 空调及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39B (zh)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2A (zh) 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33B (zh)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56U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203857571U (zh) 一种具有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45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