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6060A -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6060A
CN103446060A CN2013104335122A CN201310433512A CN103446060A CN 103446060 A CN103446060 A CN 103446060A CN 2013104335122 A CN2013104335122 A CN 2013104335122A CN 201310433512 A CN201310433512 A CN 201310433512A CN 103446060 A CN103446060 A CN 103446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etaxel
butyric ester
poly butyric
polyvinyl alcohol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3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6060B (zh
Inventor
李凤前
董文凤
李菲
杜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8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8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8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8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3104335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6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6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6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6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为:将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和/或二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再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超声乳化3-10min,固化,去除有机溶剂;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0.8-2):(4-10):(20-50)。该方法改善多西紫杉醇的溶解度,制得的产品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释药快,体外缓控释药,生物利用度高。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提高了药物靶向性和治疗指数,为开发特异性糖介导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和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以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为紫杉烷类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解聚而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发挥抗肿瘤活性。临床研究证实,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头颈癌及胃癌等皆有较好疗效,是治疗卵巢癌的一线药物。
但是,多西紫杉醇的水溶性极低,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为零,现临床采用其注射剂给药,该给药方式选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媒,一般为乙醇及表面活性剂,给药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使用不便、注射疼痛、生产工艺复杂,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抗癌药物多具有明显的系统毒性,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外,对机体正常细胞也会产生一定杀伤作用,从而降低抗癌药物的治疗指数。
为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靶向性和抗肿瘤活性,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多西紫杉醇制剂学的研究,已有不少关于多西紫杉醇新型给药系统的成果报道,例如: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这些新型微粒给药系统通过一系列的靶向模式、释放机制及递送策略等来明显地改善多西紫杉醇的体内外药动学行为,成为多西紫杉醇抗肿瘤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多西紫杉醇在水中溶解度低、靶向性差等的缺陷,提供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和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以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多西紫杉醇的溶解度;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以及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各项物理指标稳定,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释药快,体外缓控释药,生物利用度高,减少了不良反应;特别是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前述效果的基础上,还提高了药物靶向性和治疗指数,为开发特异性糖介导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分析“糖控”效应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奠定了基础,实现“低毒、高效”的肿瘤化疗新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将所述的混合液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超声乳化3-10min,固化,去除有机溶剂,即可;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8-2):(4-10):(20-50);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为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和/或聚羟基丁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较佳的为(1.2-1.8):(6-9):(30-50),更佳的为1.6:8:40。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做以下的说明: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种微生物发酵合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完全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特性,在本发明中作为包覆多西紫杉醇的载体材料使用。较佳的,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为聚[(R)-3-羟基丁酸](Poly[(R)-3-hydroxybutyric acid]),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重均分子量(Mw)为437000,购买厂家为Sigma-Aldrich。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较佳的为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的浓度较佳的为0.005-0.10g/mL,更佳的为0.02g/mL。
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的制备方法较佳的为:将聚羟基丁酸酯与卤代烃溶液混合,61-70℃条件下水浴加热,冷凝,过滤,即可;其中,所述的加热的温度较佳的为70℃;所述的冷凝的时间较佳的为4-5小时,更佳的为4小时;所述的冷凝较佳的在蛇形冷凝管中冷凝;所述的过滤较佳的经3号砂芯抽滤漏斗过滤,按照本领域常识,所述的3号砂芯抽滤漏斗的漏洞规格为35mL-3#。
关于上述制备方法的说明如下:载体材料聚羟基丁酸酯分子量较大,常温下很难溶解,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选用具有水不溶性、易乳化、低沸点特性的三氯甲烷和/或二氯甲烷作为溶媒,加热回流后,溶液中仍存在少许不溶物,进一步用3号砂芯抽滤漏斗过滤,制得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同时,考虑到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的毒性,最后一步需充分搅拌,挥发除去有机溶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稳定剂使用,用以减少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聚集。所述的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的浓度较佳的为0.002-0.01g/mL,更佳的为0.005g/mL。当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05g/mL时,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的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均匀。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较佳的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0-25℃温度条件下放置5-10min,待其充分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100℃,水浴加热90-150min,即可。本发明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更佳的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充分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2小时,即可。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混合均匀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混合均匀的方法较佳的为涡旋。
本发明中,所述的混合液为药物与载体材料的混合溶液(DTX-PHB)。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混合液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的混合液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的方法较佳的为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所述的混合液。
其中,较佳的,所述的滴加前,将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时间较佳的为0.5-2min,更佳的为1min。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振幅较佳的为40%,脉冲较佳的为5s\5s。所述的超声处理较佳的采用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Sonics&materials,美国)处理。
其中,较佳的,所述的滴加时搅拌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较佳的为磁力搅拌。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速度为900-1100rpm,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时间为0.5-1.5min。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超声乳化在冰浴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中,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时间较佳的为5min。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振幅较佳的为40%,所述的超声乳化的脉冲较佳的为5s\5s。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超声乳化后形成乳白色乳状液。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固化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所述的固化的方法较佳的为搅拌固化。所述的搅拌固化较佳的为磁力搅拌。所述的搅拌固化的速度较佳的为400-600rpm,更佳的为500rpm;所述的搅拌固化的时间较佳的为6-7h,更佳的为6h;所述的搅拌固化的温度较佳的为20-27℃。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的方法较佳的为挥发。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后得到带淡蓝色乳光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溶液(DTX-PHB-NPs)。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后,离心和/或旋转蒸发。
其中,所述的离心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杂质,富集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所述的离心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的离心的转速较佳的为8000-12000rpm,更佳的为10000rpm;所述的离心的时间较佳的为20-40min,更佳的为30min。
其中,所述的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并洗涤得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按照本领域常识,所述的上清液中包括微量的杂质,如三氯甲烷和/或未形成纳米粒的材料等。所述的洗涤的目的是去除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表面残留的杂质。所述的洗涤较佳的为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8)洗涤2-4次,更佳的为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洗涤3次。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后还进行冻干。
本发明中,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为:
(1)将多西紫杉醇与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的浓度为0.02g/mL;
(2)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05g/mL;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其中,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6:8:40。
本发明中,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一个更佳的技术方案为:
(1)将1.6mg的多西紫杉醇与0.4mL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的聚[(R)-3-羟基丁酸]的含量为8mg;
(2)将8mL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中的聚乙烯醇的含量为40mg;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粒径较佳的为100-200nm,更佳的为(172.5±0.64)nm;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包封率较佳的为(62.6±0.92)%;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载药量较佳的为(6.1±1.9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如上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与豌豆凝集素的溶液混合均匀,在2-6℃温度下静置10-12h,即可;其中,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1-0.5)。
凝集素是一种能够对某一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本研究使用的豌豆凝集素(Pisum sativum agglutinin,PSA)是从豌豆中提取的植物凝集素,对维系肿瘤细胞存活与生长的葡萄糖具有绑定特异性。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维系肿瘤细胞生长的葡萄糖浓度(>25mmol/L)通常是正常组织糖浓度(3.89~6.11mmol/L)的5倍以上。这为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药系统向高糖浓度肿瘤部位介导创造了重要条件,非常有利于实现肿瘤组织的糖介导给药,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作为聚羟基丁酸酯(PHB)的调节蛋白,能够紧紧吸附在聚羟基丁酸酯(PHB)颗粒表面,利用该特性,对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进行豌豆凝集素化修饰,构建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PSA-NPs)给药系统。聚羟基丁酸酯(PHB)纳米粒上富集的豌豆凝集素(PSA)到达肿瘤组织后,竞争瘤细胞内的糖供给,抑制葡萄糖供给瘤细胞,能量限制联合化疗,显示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使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更加突出。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豌豆凝集素的重均分子量(Mw)为49kDa,状态为冻干粉。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35。
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的静置的温度较佳的为4℃。
本发明中,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溶液中的溶液较佳的为磷酸盐缓冲液(PB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ris缓冲液)和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较佳的为7.0-7.6,更佳的为pH7.0-7.4,进一步更佳的为pH7.4。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本发明中,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豌豆凝集素与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结合率较佳的为(26.91±0.39)%。
本发明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多西紫杉醇的溶解度;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和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各项物理指标稳定,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释药快,体外缓控释药,生物利用度高,减少了不良反应;特别是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前述效果的基础上,还提高了药物靶向性和治疗指数,为开发特异性糖介导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分析“糖控”效应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奠定了基础,实现“低毒、高效”的肿瘤化疗新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和空白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透射电镜照片(A:空白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PHB-NPs),×4000;B: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4000)
图2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粒径分布图。
图3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电位分布图。
图4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体外释放曲线。
图5为豌豆凝集素(PSA)的凝胶渗透HPLC色谱图(A:不含豌豆凝集素(PSA)的流动相溶液;B:含豌豆凝集素(PSA)的流动相溶液)。
图6为用豌豆凝集素修饰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产品的购买厂家及其型号为:
多西紫杉醇: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含量:98.7%;
聚[(R)-3-羟基丁酸]:(Mw=437000,natural origin,Sigma-Aldrich);
三氯甲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聚乙烯醇(PVA):Mw=13,000~23,000,87%~89%hydrolyzed,Sigma-Aldrich
豌豆凝集素:Mw=49kDa,lyophilized powder,Medicago
实施例1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中使用的仪器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中使用的仪器及其购买厂家和型号
操作 仪器 购买厂家
磁力搅拌 S10-3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上海司乐仪有限公司
超声处理 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 Sonics&materials,美国
离心 RJ-TGL-16G型台式高速离心机 无锡市瑞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样品称取 AL204型电子天平 METTLER TOLEDO,瑞士
加热回流 DK-8D型电热恒温水槽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其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1)将1.6mg的多西紫杉醇与0.4mL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的聚[(R)-3-羟基丁酸]的含量为8mg;
(2)将8mL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中的聚乙烯醇的含量为40mg;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实施例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实施例2中使用的仪器同实施例1;其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1)将多西紫杉醇与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的浓度为0.02g/mL;
(2)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05g/mL;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其中,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6:8:40。
实施例3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实施例3中使用的仪器同实施例1;其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1)将多西紫杉醇与0.005g/mL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涡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羟基丁酸酯与三氯甲烷溶液混合,70℃条件下水浴加热,冷凝4小时,经3号砂芯抽滤漏斗(漏洞规格为35mL-3#)过滤,即可;
(2)采用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min,振幅为40%,脉冲为5s\5s;
将所述的混合液与0.01g/mL的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在搅拌条件下向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所述的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5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150min,即可;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2小时,即可;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速度为1100rpm,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时间为1.5min;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磁力搅拌固化,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所述的超声乳化的脉冲为5s\5s;所述的磁力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时间为7h;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温度较佳的为20℃;
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8:4:20。
实施例4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实施例4中使用的仪器同实施例1;其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1)将多西紫杉醇与0.10g/mL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羟基丁酸酯与二氯甲烷溶液混合,61℃条件下水浴加热,冷凝5小时,过滤,即可;
(2)采用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时间为0.5min,振幅为40%,脉冲为5s\5s;
将所述的混合液与0.005g/mL的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在搅拌条件下向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所述的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0℃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90min,即可;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2小时,即可;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速度为900rpm,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时间为1.5min;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磁力搅拌固化,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所述的超声乳化的脉冲为5s\5s;所述的磁力搅拌的速度为600rpm;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时间为7h;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温度较佳的为20℃;
(4)离心;所述的离心的转速10000rpm,所述的离心的时间为30min,所述的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并洗涤;所述的洗涤较佳的为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
(5)冻干;
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2:10:50。
实施例5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实施例5中使用的仪器同实施例1;其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1)将多西紫杉醇与0.02g/mL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涡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羟基丁酸酯与三氯甲烷溶液混合,70℃条件下水浴加热,冷凝4小时,经3号砂芯抽滤漏斗(漏洞规格为35mL-3#)过滤,即可;
(2)采用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min,振幅为40%,脉冲为5s\5s;
将所述的混合液与0.01g/mL的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在搅拌条件下向上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所述的混合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100℃,水浴加热150min,即可;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2小时,即可;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速度为900rpm,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时间为0.5min;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10min,磁力搅拌固化,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所述的超声乳化的脉冲为5s\5s;所述的磁力搅拌的速度为400rpm;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时间为6h;所述的磁力搅拌的温度较佳的为27℃;
(5)旋转蒸发,冻干;
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2:9:50。
实施例6
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用豌豆凝集素修饰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其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将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与豌豆凝集素(重均分子量(Mw)为49kDa,状态为冻干粉)的溶液混合均匀,在4℃温度下静置10h,即可;其中,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35。
实施例7
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将实施例2的方法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与豌豆凝集素(重均分子量(Mw)为49kDa,状态为冻干粉)的溶液混合均匀,在6℃温度下静置12h,即可;其中,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1;
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溶液中的溶液为pH值7.4磷酸盐缓冲液(PBS)。
实施例8
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其工艺步骤和条件为:
将实施例3的方法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与豌豆凝集素(重均分子量(Mw)为49kDa,状态为冻干粉)的溶液混合均匀,在2℃温度下静置10h,即可;其中,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5;
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溶液中的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BS)。
对比例1
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6:2:5,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制得的产品的粒径大小不规整,粒径为230nm,该粒径的产品进入血管中的速度缓慢,影响药效。同时制得的产品形态差,包封率为50%,载药量为3%,均大大低于实施例1,且突释效应不明显,随时间延长,持续缓慢释放,药物释放量低于实施例1。
对比例2
超声乳化的时间为2.5min,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制得的产品的粒径大小不规整,粒径为375nm,该粒径的产品进入血管中的速度缓慢,影响药效。同时制得的产品形态差,包封率为40%,载药量为3%,均大大低于实施例1,且突释效应不明显,随时间延长,持续缓慢释放,药物释放量低于实施例1。
效果实施例1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形态学考察
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 G2S-TWIN型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I公司,美国)观察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形态。取适量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和空白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溶液,滴至镀碳铜网上,常温下干燥,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二者的形态和大小,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为空白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透射电镜照片;B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透射电镜照片。
从图1中可以看出:载药前后,微粒的形态无变化,均呈现球形,且纳米粒的粒径大多集中在100~200nm范围内。
效果实施例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粒径及电位的测定。
取适量载药纳米粒,置于样品池内,采用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Malvern,英国)测定其粒径及电位,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测量结果:制得的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大小为(172.5±0.64)nm,粒径分布均匀,多分散系数(PDI)为0.08±0.01,Zeta电位为-0.861mV,近中性。
效果实施例3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包封率及载药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LC-20A高效液相色谱系统(SHIMADZU,日本))定量分析药物多西紫杉醇(DTX),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Athena C18-WP柱(250mm×4.6mm,5μm);
流动相:乙腈/水(65:35,V/V),超声脱气20min;乙腈(色谱纯,德国CNW Technologies GmbH公司);
流速:1mL·min-1
检测波长:229nm;
柱温:25℃;
进样量:20μl;
多西紫杉醇(DTX)的保留时间约6.5min。
取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溶液置于离心管内,20℃条件下离心(15000rpm,60min),取上清液适量,用4倍量流动相稀释,于4℃静置1h,离心(11000rpm,10min),取二次离心后的上清液,采用上述HPLC条件测定上清液中游离药物含量WDTX测定,根据下列公式计算DTX-PHB-NPs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及载药量(DrugLoading,DL)。
EE(%)=(WDTX投入-WDTX测定)/WDTX投入×100%
DL(%)=(WDTX投入-WDTX测定)/(WPHB+WDTX投入)×100%
测量结果: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包封率为(62.6±0.92)%,载药量为(6.1±1.97)%,可以实现对DTX的有效包载。
效果实施例4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取制备好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溶液5mL,置于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0-14000,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中,两端扎紧,浸入250mL广口瓶中,内盛100mL含0.5%(w/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释药介质,置于恒温水浴摇床中振摇(37℃、50次/min)。分别于5min、15min、30min、1h、2h、4h、8h、12h、24h、48h、72h、96h、120h、144h时间点定位吸取0.5mL样品溶液,并立即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释药介质,采用上述HPLC法检测释放液中DTX含量,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
作为对照组,将5mg多西紫杉醇(DTX)粉末溶解在25mL的13%(w/w)乙醇稀释的Tween80(20mg/mL)介质中,配制成多西紫杉醇(DTX)对照液,取5mL置于透析袋内,如上述操作进行体外释药考察。
以累计释放百分数(%)对时间(t)作图,绘制DTX-PHB-NPs及其对照液的体外释药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曲线1为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体外释放曲线;2为多西紫杉醇的体外释放曲线。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的释药呈起始突释、后续持续缓慢释放的规律。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DTX-PHB-NPs)在初始30min内几乎无药物释放,1h时出现突释效应(16%),12h内DTX持续快速释放达61%,后呈缓慢释放趋势,72h时达到释放的最大值68.7%。多西紫杉醇(DTX)溶液的释药则趋势缓慢,无明显的突释效应,随时间延长,多西紫杉醇(DTX)持续缓慢释放,6天后才释放量达64%。
效果实施例5
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豌豆凝集素与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键合程度的考察。
为定量分析PSA在PHB纳米粒表面的结合效率,考察PSA与PHB纳米粒结合前后上清液中游离PSA的量,另考虑到载体材料PHB及后续糖结合底物的可能干扰,故建立具有定量检测能力的凝胶渗透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Gel permeabilityhPLC)。
参考文献为:(1)LI F Q,FEI Y B,CHEN X,et al.Anchoring of UlexEuropaeus Agglutinin to chitosan nanoparticles-in-microparticles and their invitro binding activity to bovine submaxillary glandmucin[J].Chem Pharm Bull,2009,57(10):1045-1049.
以及(2)ISABEL EZPELETA,mIGUEL A.ARANGOA,JUANm.IRACHE,et al.Preparation of Ulex europaeus lectin-gliadin nanoparticle conjugates andtheir interaction with gastrointestinalmucus[J].Int J Pharm,1999,191(1):25-32.
根据豌豆凝集素的相关理化性质及预试验结果,确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G2000SWXL TSK-GEL凝胶色谱柱(7.8mm×300mm,5μm,TOSOH,Japan);
流动相:0.1M PBS(pH7.0),含0.05%NaN3,超声脱气20min;
检测波长:280nm;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柱温:25℃。
PSA的保留时间约8.1min,PSA的典型色谱图如图5所示,其中图5(A)为不含豌豆凝集素(PSA)的流动相溶液;图5(B)为含豌豆凝集素(PSA)的流动相溶液。
采用上述凝胶渗透HPLC分析方法建立含量测定用标准曲线。PSA浓度(c)在6-3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A)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805.08c-3478(R2=0.9999,n=3)。本法的日内精密度为0.75%~1.15%,日间精密度为1.53%~1.93%,符合方法学要求。
实验方法:
将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离心(10000r·min-1,30min),分离上清液,采用如上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清液中游离凝集素的含量,根据凝集素的测定值和加入总量的差值,依下式计算PSA在DTX-PHB-NPs上的结合率(binding capacity,BC)。
BC=(WTotal-WFree)/WTotal×100%
WTotal:加入的PSA总量,WFree:上清液中游离的未结合PSA量。
结果表明,PSA同PHB纳米粒的结合率为(26.91±0.39)%。

Claims (10)

1.一种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将所述的混合液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超声乳化3-10min,固化,去除有机溶剂,即可;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8-2):(4-10):(20-50);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为聚羟基丁酸酯的三氯甲烷溶液和/或聚羟基丁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2-1.8):(6-9):(30-50),较佳的为1.6:8:40;
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的浓度为0.005-0.10g/mL,较佳的为0.02g/mL;所述的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的制备方法较佳的为:将聚羟基丁酸酯与卤代烃溶液混合,61-70℃条件下水浴加热,冷凝,过滤,即可;其中,所述的加热的温度较佳的为70℃;所述的冷凝的时间较佳的为4-5小时,更佳的为4小时;所述的过滤较佳的经3号砂芯抽滤漏斗过滤,所述的3号砂芯抽滤漏斗的漏洞规格为35mL-3#;
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浓度较佳的为0.002-0.01g/mL,更佳的为0.005g/mL;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较佳的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0-25℃温度条件下放置5-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100℃,水浴加热90-150min,即可;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更佳的为: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25℃温度条件下放置10min,待其溶胀后,边搅拌边升温至95℃,水浴加热2小时,即可;
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与聚羟基丁酸酯的卤代烃溶液混合均匀的方法为涡旋;
所述的混合液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的方法为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所述的混合液;
所述的滴加前,将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时间较佳的为0.5-2min,更佳的为1min;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振幅较佳的为40%,脉冲较佳的为5s\5s;所述的超声处理较佳的采用VCX130探头式超声波破碎仪处理;
所述的滴加时搅拌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较佳的为磁力搅拌;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速度为900-1100rpm,所述的滴加时的搅拌的时间为0.5-1.5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乳化在冰浴条件下进行;
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时间较佳的为5min;所述的超声乳化的振幅较佳的为40%,所述的超声乳化的脉冲较佳的为5s\5s;
所述的固化的方法为搅拌固化;所述的搅拌固化较佳的为磁力搅拌;所述的搅拌固化的速度较佳的为400-600rpm,更佳的为500rpm;所述的搅拌固化的时间较佳的为6-7h,更佳的为6h;所述的搅拌固化的温度较佳的为20-27℃;
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的方法为挥发;
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后,离心和/或旋转蒸发;其中,所述的离心的转速较佳的为8000-12000rpm,更佳的为10000rpm;所述的离心的时间较佳的为20-40min,更佳的为30min;所述的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并洗涤;所述的洗涤较佳的为用pH7-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4次,更佳的为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
所述的去除有机溶剂后还进行冻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西紫杉醇与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的浓度为0.02g/mL;
(2)将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05g/mL;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其中,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6:8:40;
较佳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6mg的多西紫杉醇与0.4mL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所述的聚[(R)-3-羟基丁酸]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的聚[(R)-3-羟基丁酸]的含量为8mg;
(2)将8mL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超声处理1min,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滴加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液;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所述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的聚乙烯醇的含量为40mg;
(3)冰浴条件下超声乳化5min,超声乳化的振幅为40%,脉冲为5s\5s,磁力搅拌固化,搅拌的速度为500rpm,搅拌的时间为6h,挥发去除有机溶剂,即可。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粒径较佳的为100-200nm,更佳的为(172.5±0.64)nm;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包封率较佳的为(62.6±0.92)%;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载药量较佳的为(6.1±1.9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7.一种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与豌豆凝集素的溶液混合均匀,在2-6℃温度下静置10-12h,即可;其中,所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1-0.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豌豆凝集素的重均分子量为49kDa,状态为冻干粉;
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多西紫杉醇与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质量比为1:0.35;
所述的静置的温度为4℃;
所述的豌豆凝集素的溶液中的溶液较佳的为磷酸盐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和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较佳的为7.0-7.6,更佳的为pH7.0-7.4,进一步更佳的为pH7.4。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中的豌豆凝集素与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的结合率较佳的为(26.91±0.3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豌豆凝集素修饰的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310433512.2A 2013-09-22 2013-09-2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3446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3512.2A CN103446060B (zh) 2013-09-22 2013-09-2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3512.2A CN103446060B (zh) 2013-09-22 2013-09-2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6060A true CN103446060A (zh) 2013-12-18
CN103446060B CN103446060B (zh) 2015-09-02

Family

ID=4972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3512.2A Active CN103446060B (zh) 2013-09-22 2013-09-22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60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8027A (zh) * 2021-03-10 2021-07-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大豆凝集素和单宁酸表面修饰紫杉醇微粒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072A2 (en) * 2008-12-15 2010-07-01 Bind Biosciences Long circulating nanoparticles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therapeutic agents
WO2012138694A2 (en) * 2011-04-07 2012-10-11 Emory University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ccharide binding moietie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therapy
CN10316966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072A2 (en) * 2008-12-15 2010-07-01 Bind Biosciences Long circulating nanoparticles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therapeutic agents
WO2012138694A2 (en) * 2011-04-07 2012-10-11 Emory University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ccharide binding moietie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therapy
CN10316966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8027A (zh) * 2021-03-10 2021-07-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大豆凝集素和单宁酸表面修饰紫杉醇微粒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6060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4806B (zh) 一种具有高载药量及主动靶向效应的脂质混合plga纳米粒
CN104530256B (zh) 透明质酸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1791411A (zh) 两亲性多糖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3435718B (zh) Peg修饰的透明质酸胆固醇酯
WO2018233095A1 (zh) 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生物自组装纳米晶注射剂及制备方法
CN104888235A (zh) 具有共递送多个药物的pH敏感纳米粒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12271A (zh) 一种共担载阿霉素和trail的白蛋白纳米粒靶向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8042490B (zh) 纳米载药系统、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CN102125547A (zh) 一种含藤黄酸类药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2082B (zh) 一种基于阿霉素的多功能协同药物组合物及其构建方法
CN101984958B (zh) 纳米级阿苯达唑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802A (zh) 壳聚糖和聚乙二醇联合修饰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9746A (zh) 对FAP‑α酶、还原环境双敏感的粒径收缩型的肿瘤渗透性纳米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61724A (zh) 一种20(R)-人参皂苷Rg3缓释纳米微球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060B (zh) 载多西紫杉醇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粒及制备方法、豌豆凝集素修饰方法和应用
CN102895669B (zh) 一种顺铂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4430B (zh) 一种紫杉醇口服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400B (zh) 一种聚乙二醇化磷脂包载胰岛素的口服胶束制剂
CN105037739A (zh) 具有精氨酸穿膜作用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293748B (zh) 一种口服聚乙二醇化胰岛素pH敏感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8506B (zh) 谷氨酸‑tpgs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靶向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CN108498455A (zh) 一种油性水溶药物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037A (zh) 以双亲性化合物为载体的具有抗肿瘤和降低心脏毒性作用的缓释药物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4829A (zh) 一种抗耐药性的多功能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669A (zh) 基于复合胶束的纳米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