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9175B - 内窥镜处理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处理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9175B
CN103429175B CN201280009701.0A CN201280009701A CN103429175B CN 103429175 B CN103429175 B CN 103429175B CN 201280009701 A CN201280009701 A CN 201280009701A CN 103429175 B CN103429175 B CN 103429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gaging portion
wire
tip side
wir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9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9175A (zh
Inventor
铃木启太
佐藤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29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9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9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9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6Biopsy forceps, e.g. with cup-shaped 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01Details of shaft
    • A61B2017/2902Details of shaft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of the actuating rod
    • A61B2017/2903Details of shaft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of the actuating rod transferring rotary 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61B2017/2929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with a head rotatabl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A61B2090/033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 A61B2090/034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abutting on parts of the device itsel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该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鞘;支承部,其安装于上述鞘的顶端侧;一对钳子构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绕设于上述支承部的转动轴转动;线状部,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上述鞘,随着该线状部自上述转动轴离开,该线状部使分别设置于上述钳子构件的相对面相互接近,随着该线状部接近上述转动轴,该线状部使一对上述相对面相互分开;卡定部,其设于上述支承部;被卡定部,其设于上述线状部;以及移动机构,其用于在上述鞘的长度方向上使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从基准位置移动到比上述基准位置靠顶端侧的顶端位置。

Description

内窥镜处理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内窥镜插入体腔内进行使用的内窥镜处理器具。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2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064497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对为了经内窥镜插入体腔内并对体腔内组织进行各种处理而使用的内窥镜处理器具(以下,也简称作“处理器具”。)进行了研究。作为该处理器具的一例,公知有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处理器具。
在该处理器具的顶端设有被支承为能够绕转动轴相对转动的一对钳子构件。
转动轴安装于形成为纵长状的鞘的顶端部,在鞘内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有操作线(线状部)。在鞘和操作线的基端连接有操作部。在一对钳子构件的基端分别安装有连杆构件。这些连杆构件的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操作线的顶端相连接。
而且,通过操作操作部而使操作线相对于鞘进退,从而能够使一对钳子构件绕转动轴相对转动,并切换为一对钳子构件相互抵接的闭合状态和一对钳子构件相互分开的全开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197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4056989号公报
可是,处理器具中的钳子构件为了应对各种形状、厚度的体腔内组织,优选的是能够容易地调节其开闭状态。在以往的处理器具中,能够容易地设为全开状态和闭合状态这两个开闭状态。但是,为了设为一对钳子构件的张开角度位于全开状态与闭合状态的中间、且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存在必须对操作部进行细微的操作、调节困难这样的问题。若即使在半开状态下一对钳子构件的张开角度也未成为恒定的值,则难以进行稳定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一对钳子构件调节为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的内窥镜处理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鞘;支承部,其安装于上述鞘的顶端侧;一对钳子构件,其配置于比上述鞘靠前方的位置,并被支承为能够绕设置于上述支承部的转动轴相对转动;线状部,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上述鞘,随着该线状部自身的顶端部自上述转动轴离开,该线状部使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的比上述转动轴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相对面相互接近,随着该线状部自身的顶端部接近上述转动轴,该线状部使一对上述相对面相互分开;卡定部,其在上述支承部上设于上述鞘的顶端部与上述转动轴之间;被卡定部,其在上述线状部上设于比上述顶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且在上述线状部移动到顶端侧时卡定于上述卡定部;以及移动机构,其用于在上述鞘的长度方向上使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从基准位置移动到比上述基准位置靠顶端侧的上述顶端位置。通过在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配置于上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利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向上述顶端位置移动,从而使一对上述相对面比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位于上述基准位置时更进一步分开。
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中,也可以是,上述线状部包括:顶端侧线状构件,其构成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该顶端侧线状构件的顶端侧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并且该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被卡定部相连接;以及基端侧线状构件,其配置于比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靠基端侧的位置,且该基端侧线状构件的顶端侧固定于上述被卡定部。也可以是,上述移动机构包括:外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和上述被卡定部中的一者,并以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轴线为螺旋的轴线;以及内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和上述被卡定部中的另一者,并与上述外螺纹部相螺合。也可以是,通过调节上述外螺纹部与上述内螺纹部相螺合的长度,从而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在上述基准位置与上述顶端位置之间切换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
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中,也可以是,该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其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一者的比上述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第二连杆构件,其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另一者的比上述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以及第二转动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也可以是,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与上述第二转动轴相连接,随着上述外螺纹部与上述内螺纹部相螺合的长度变短,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时的、从上述被卡定部的与上述卡定部相抵接的抵接面到上述第二转动轴为止的长度变长。
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被卡定部中形成有沿上述长度方向贯穿并供上述线状部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的通孔,上述移动机构包括:凹部,其形成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一者;以及凸部,其形成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另一者并与上述凹部相卡合,当上述被卡定部与上述线状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相对地受到恒定以上的力时,该凸部弹性变形,以便解除与上述凹部之间的卡合,并且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一者滑动接触。也可以是,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相卡合时的、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成为上述基准位置,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之间的卡合解除且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移动到顶端侧时的、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成为上述顶端位置。
另外,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被卡定部上设有向基端侧延伸的支承构件。
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中,也可以是,该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其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一者的比上述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第二连杆构件,其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另一者的比上述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以及第二转动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也可以是,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与上述第二转动轴相连接,随着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向顶端侧移动,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时的、从上述被卡定部的与上述卡定部相抵接的抵接面到上述第二转动轴为止的长度变长。
根据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能够容易地将一对钳子构件调节为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1使用形态下的侧面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得到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切断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2使用形态下的顶端侧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3使用形态下的顶端侧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1使用形态下的侧面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得到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2使用形态下的顶端侧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的第3使用形态下的顶端侧的侧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理器具。以下,以内窥镜处理器具是把持钳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把持钳子1包括用于把持组织的把持部10、设置于把持部10的基端侧并具有挠性的插入部30以及设置于插入部30的基端侧并用于操作把持部10的操作部40。
把持部10包括顶端罩构件(支承部)11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顶端罩构件11的一对钳子构件12、13。
顶端罩构件11包括轴线C前后延伸并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15和以将轴线C夹在之间的方式自圆筒部15的顶端面延伸的一对罩16(一个罩16未图示。)。
在圆筒部15的顶端部设有自内周面突出的环状的卡定部15a。在圆筒部15的基端部形成有内径设定得比圆筒部15的其他部分的内径大的台阶部15b。
在一对罩16的顶端部设有用于接合罩16彼此的转动轴17。
钳子构件12、13在侧视状态下配置为在延伸方向的中央部交叉,其分别以能够绕上述转动轴17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中央部。
在该例子中,钳子构件12、13的顶端部的相对面是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防滑面12a、13a。钳子构件12、13配置在一对罩16之间。钳子构件12、13能够将配置切换为防滑面12a、13a相互抵接的闭合状态和防滑面12a、13a相互分开直至止挡件33卡定于顶端罩构件11的后述的卡定部15a的全开状态。
即,通过钳子构件12、13绕转动轴17转动,能够调节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
顶端罩构件11和钳子构件12、13由不锈钢等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金属形成。
在钳子构件12的基端,借助于连杆转动轴1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有连杆构件(第一连杆构件)19的顶端。同样地在钳子构件13的基端,借助于连杆转动轴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有连杆构件(第二连杆构件)21的顶端。连杆构件19的基端和连杆构件21的基端以能够利用共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22转动的方式相连结。共同转动轴22设置在比钳子构件12、13靠基端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轴线C上。
如此构成的钳子构件12、13、连杆构件19、21以及转动轴18、20、22构成公知的缩放型(日文:パンタグラフ)连杆机构。即,随着共同转动轴22向基端侧移动,钳子构件12、13绕转动轴17转动,从而使钳子构件12、13相互接近并成为张开角度为0的闭合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共同转动轴22向顶端侧移动,防滑面12a、13a相互分开并成为张开角度最大的全开状态。
插入部30包括:鞘31;线连接部(顶端侧线状构件)32,其以顶端与共同转动轴22相连接的状态贯穿于鞘31;止挡件(被卡定部)33,其与线连接部32的基端相连接;以及操作线(基端侧线状构件)34,其固定于止挡件33的基端。利用线连接部32和操作线34构成线状部。
作为鞘31,使用了线材沿鞘31的长度方向D紧密卷绕而成的线圈鞘。鞘31具有挠性,并且在长度方向D上具有耐压缩性。
在鞘31的顶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31a。在使鞘31的台阶部31a与顶端罩构件11的台阶部15b相卡合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台阶部31a与台阶部15b等,将鞘31安装于取顶端罩构件11的基端部。
通过如此安装顶端罩构件11和鞘31,能够使顶端罩构件11和鞘31的外径相等,从而能够提高把持部10和插入部30的插入性。
在鞘31的外周面上,也可以设有摩擦阻力较小的包覆管。
线连接部32形成为棒状并形成在轴线C上。在线连接部32的基端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2a。
止挡件33形成为沿长度方向D延伸的大致圆柱状。在止挡件33的顶端面(抵接面)33c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D延伸的孔部。在孔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外螺纹部32a相螺合的内螺纹部33a。利用外螺纹部32a和内螺纹部33a构成移动机构。外螺纹部32a和内螺纹部33a形成为各自的螺纹的螺旋的轴线与轴线C一致。
线连接部32由于借助于连杆构件19、21和钳子构件12、13连接于转动轴17,因此不会相对于顶端罩构件11绕轴线C转动。通过使止挡件33相对于线连接部32绕轴线C旋转,从而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发生变化,能够使长度方向D上的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位置移动。在图1中,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方向D的长度L1设定得比内螺纹部33a的全长短。因此,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位置成为线连接部32移动到顶端侧的顶端位置。
在止挡件33的基端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D延伸的孔部33b。
操作线34的顶端侧固定于止挡件33的孔部33b。操作线34的基端侧延伸至插入部30。止挡件33和操作线34配置在轴线C上。
线连接部32、止挡件33及操作线34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顶端罩构件11的圆筒部15和鞘31。形成于上述卡定部15a的通孔形成为能够供线连接部32和连杆构件19、21贯穿。止挡件33的外径设定得比卡定部15a的通孔的内径大,止挡件33的顶端面33c卡定于卡定部15a。
优选的是,线连接部32、止挡件33及操作线34由不锈钢等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金属形成。
操作部40包括与鞘31的基端部相连接的操作部主体41、以覆盖操作线34的长度方向D的中间部的方式配置的旋转手柄42以及安装于操作线34的基端部的滑动件43。
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主体41形成为大致筒状。在操作部主体4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操作部主体41的管路41a相连通的未图示的狭缝。在操作部主体41的基端部设有勾指环41b(参照图1。)。
在操作线34的长度方向D的中间部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异形管45。
在异形管45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配置为与轴线C平行并且隔着操作线34相互平行的卡定平面45a、45b。
旋转手柄42形成为圆板状。在旋转手柄4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46。在贯穿孔46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旋转手柄42的厚度方向平行并且彼此相对的相对平面46a、46b。
旋转手柄42以一部分自操作部主体41暴露的方式被操作部主体41支承。
在旋转手柄42的贯穿孔46内贯穿有异形管45。在贯穿孔46的相对平面46a与异形管45的卡定平面45a之间以及贯穿孔46的相对平面46b与异形管45的卡定平面45b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
如此构成的旋转手柄42和异形管45构成为异形管45能够相对于旋转手柄42的贯穿孔46沿长度方向D进退。另一方面,若使旋转手柄42绕轴线C旋转,则相对平面46a卡定于卡定平面45a,相对平面46b卡定于卡定平面45b,从而能够使固定有异形管45的操作线34绕轴线C旋转。
如图1所示,滑动件43以能够沿长度方向D进退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部主体41中的、旋转手柄42与勾指环41b之间的外周面上。滑动件43通过操作部主体41的上述狭缝安装于操作线34的基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1在图1所示的第1使用形态下,仅线连接部32的外螺纹部32a的基端侧的部分与止挡件33的内螺纹部33a相螺合。此时,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位置成为顶端位置。即,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范围被设定得较窄。而且,通过利用滑动件43并借助于操作线34使共同转动轴22向基端侧移动,从而钳子构件12、13的防滑面12a、13a成为相互抵接的闭合状态。
接着,说明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把持钳子1的动作。
首先,以将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1的把持部10和插入部30插入生物体内等、并在周围存在比较富余的空间的环境下进行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手术者使大拇指贯穿第1使用形态的把持钳子1的勾指环41b,将食指与中指勾挂于滑动件43的凹部而支承把持钳子1。将把持部10插入生物体内。一旦把持部10到达成为处理对象的组织附近,就相对于操作部主体41推入滑动件43。然后,如图4所示,使止挡件33的顶端面33c与顶端罩构件11的卡定部15a相抵接。此时,钳子构件12、13绕转动轴17转动而成为全开状态,把持钳子1成为第2使用形态。
使防滑面12a、13a与组织相抵接。通过相对于操作部主体41牵拉滑动件43来使把持钳子1返回第1使用形态(在被夹持在防滑面12a、13a之间的组织较厚的情况下,有时也不返回第1使用形态。),在钳子构件12、13之间把持组织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接着,说明在食道的内部等周围没有比较富余的空间的环境下使用把持钳子1的情况。
通过使旋转手柄42绕轴线C旋转,从而使止挡件33相对于线连接部32旋转。然后,使线连接部32的外螺纹部32a螺合至止挡件33的内螺纹部33a的里侧。即,如图5所示,将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L2设定得比上述顶端位置时的长度L1长。通过如此操作,从而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位置成为线连接部32移动到比上述顶端位置靠基端侧的基准位置。
在该状态下,推入滑动件43。然后,使止挡件33的顶端面33c与顶端罩构件11的卡定部15a相抵接,将把持钳子1设为第3使用形态。此时,由于线连接部32位于基准位置,因此与图4所示的线连接部32位于顶端位置的第2使用形态相比,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向顶端侧突出的长度变短。因此,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成为闭合状态与全开状态之间的半开状态。
通过在将线连接部32配置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滑动件43进退,从而即使推入滑动件43并使止挡件33与卡定部15a相抵接,防滑面12a、13a也只张开为半开状态。只要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L2为恒定的值,则推入滑动件43并设为半开状态时的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就会成为恒定的值。因此,抑制钳子构件12、13与周围的组织相接触,手术者将会有效地进行手法操作。
这样,通过调节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能够在长度方向D上将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位置在基准位置与顶端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1通过自该第3使用形态使止挡件33与卡定部15a相抵接并且使旋转手柄42绕轴线C旋转而使线连接部32向顶端位置移动,从而成为第2使用形态。当从第3使用形态成为第2使用形态时,防滑面12a、13a相互分开且张开角度增大。
另外,在长度方向D上,对于从止挡件33的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随着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L2像图4的第2使用形态下的相螺合的长度L1那样缩短,图5的第3使用形态下的长度L5像长度L6那样变长。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使止挡件33的顶端面33c与卡定部15a相抵接时,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和从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之和是恒定的。因此,随着一个长度变长,另一个长度缩短。具体地说,随着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缩短,从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变长。与此相伴,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增大。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1,通过利用移动机构将线连接部32相对于止挡件33的长度方向D的位置调节为基准位置和顶端位置,能够将使止挡件33卡定于卡定部15a时防滑面12a、13a分开的状态调节为半开状态和全开状态。只要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恒定,止挡件33卡定于卡定部15a时的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就会恒定。
因而,能够容易地利用移动机构将防滑面12a、13a、即钳子构件12、13从第2使用形态的全开状态调节为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第3使用形态的半开状态。另外,通过利用移动机构从第3使用形态的半开状态成为第2使用形态的全开状态,能够使相互分开的防滑面12a、13a进一步分开。
另外,移动机构由线连接部32的外螺纹部32a和止挡件33的内螺纹部33a构成。因此,能够连续地设定外螺纹部32a与内螺纹部33a相螺合的长度、即推入滑动件43时的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并且廉价地构成移动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连接部32的基端形成有外螺纹部32a,并且在止挡件33的顶端形成有内螺纹部33a。但是,也可以在线连接部32的基端形成内螺纹部,并且在止挡件33的顶端形成与该内螺纹部相螺合的外螺纹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1的线连接部32、止挡件33、操作线34及操作部40而包括止挡件51、操作线(线状部)52、O型环(凸部)53、内鞘(支承构件)54及操作部60。
止挡件5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止挡件51的沿长度方向D贯穿的通孔56的内周面上,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凹部56a。
在操作线52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上述O型环53。O型环53构成为自操作线52的外周面突出。O型环53的外径设定得比止挡件51的通孔56的内径稍大,并且形成得比凹部56a的内径稍小。利用该O型环53和止挡件51的凹部56a构成移动机构。
对于如此构成的止挡件51和O型环53,在使操作线52贯穿于止挡件51的通孔56时,O型环53与凹部56a相卡合。另外,当O型环53与通孔56的除凹部56a以外的内周面相抵接时,O型环53以被压扁的方式弹性变形。
操作线52的顶端与共同转动轴22相连接。
内鞘54由与鞘31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鞘31。内鞘54的顶端安装于止挡件51的基端面。内鞘54的基端延伸至操作部60。
操作部60包括与鞘31的基端部相连接的操作部主体61、安装于内鞘54的基端部的鞘滑动件62以及安装于操作线52的基端部的线滑动件63。
操作部主体61形成为大致筒状。在操作部主体6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操作部主体61的管路相连通的未图示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
鞘滑动件62以能够沿长度方向D进退的方式设于操作部主体61的外周面。鞘滑动件62通过操作部主体61的上述第一狭缝并安装于内鞘54的基端部。
线滑动件63以能够沿长度方向D进退的方式设于操作部主体61的外周面、且设于比鞘滑动件62靠基端侧的位置。线滑动件63通过操作部主体61的上述第二狭缝并安装于操作线52的基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的图6所示的第1使用形态下,O型环53与止挡件51的凹部56a相卡合。此时的操作线52的相对于止挡件51的位置成为基准位置。然后,通过利用线滑动件63并借助于操作线52使共同转动轴22向基端侧移动,从而钳子构件12、13的防滑面12a、13a成为相互抵接的闭合状态。此时,借助于与O型环53相卡合的止挡件51,内鞘54和鞘滑动件62向基端侧移动。
接着,说明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把持钳子2的动作。
当在周围没有比较富余的空间的环境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时,手术者使大拇指贯穿第1使用形态的把持钳子2的勾指环41b,将食指和中指勾挂于线滑动件63的凹部而支承把持钳子2。
将把持部10插入生物体内。一旦把持部10到达成为处理对象的组织附近,就相对于操作部主体61推入线滑动件63。然后,如图7所示,使止挡件51的顶端面33c与顶端罩构件11的卡定部15a相抵接。此时,钳子构件12、13绕转动轴17转动,并成为防滑面12a、13a相互分开的半开状态,把持钳子1成为第2使用形态。由于O型环53卡合于止挡件51的凹部56a,因此使止挡件51的顶端面33c抵接于卡定部15a时的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成为恒定的值,鞘滑动件62也与线滑动件63一起向顶端侧移动。
使防滑面12a、13a与组织相抵接。通过相对于操作部主体61牵拉线滑动件63来使把持钳子2返回到第1使用形态,在防滑面12a、13a之间把持组织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接着,说明在周围存在比较富余的空间的环境下使用把持钳子2的情况。
如上述说明,在推入线滑动件63而从第1使用形态成为第2使用形态之后,利用恒定以上的力进一步向顶端侧推入线滑动件63。该情况下的恒定以上的力是指如后所述那样使O型环53的外径变形为止挡件51的内径以下的力。
若推入线滑动件63,则止挡件51卡定于顶端罩构件11,因此,如图8所示,O型环53以沿径向被压扁的方式变形,操作线52相对于止挡件51向顶端侧移动。然后,解除O型环53与凹部56a之间的卡合,并且弹性变形且被压扁的O型环53与通孔5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把持钳子2成为第3使用形态。即,通过使用移动机构而使操作线52相对于止挡件51向顶端侧移动,从而使操作线52相对于止挡件51的位置从上述基准位置向比基准位置靠顶端侧的顶端位置移动。当操作线52位于顶端位置时,在O型环53与通孔56的内周面之间作用有摩擦力。若操作线52向顶端位置移动,则与操作线52位于基准位置时相比,防滑面12a、13a相互更进一步分开,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成为比上述半开状态更大的全开状态。
另外,若如图8所示,使操作线52与O型环53一起相对于凹部56a向顶端侧移动长度L12,则使止挡件51卡定于卡定部15a时的、从止挡件51的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方向D的长度相对于图7的第2使用形态下的长度L11像长度L13那样变长。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自止挡件51的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中减去使O型环53相对于凹部56a移动到顶端侧的长度后的值是恒定的。因此,随着使操作线52向顶端侧移动,从止挡件51的顶端面33c到共同转动轴22之间的长度变长,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增大。
在第3使用形态下使全开状态的钳子构件12、13返回到半开状态时,保持鞘滑动件6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61的位置,并且使线滑动件63向基端侧移动。这样,O型环53相对于止挡件51向基端侧移动,O型环53卡合于止挡件51的凹部56a,从而防滑面12a、13a成为半开状态。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在O型环53卡合于止挡件51的凹部56a的状态下,通过使止挡件33卡定于卡定部15a,能够将防滑面12a、13a容易地调节为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另外,通过自该半开状态推入操作线52,能够将防滑面12a、13a的张开角度设为比半开状态大的全开状态。
移动机构由利用弹性材料形成的O型环53和止挡件51的凹部56a构成。因此,通过相对于卡定于顶端罩构件11的卡定部15a的止挡件51推入操作线52,从而能够利用作用于O型环53与通孔56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操作线52相对于止挡件51定位于长度方向D的期望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在切换防滑面12a、13a的全开状态与半开状态时,不必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那样使旋转手柄42绕轴线C旋转。因此,能够容易地切换防滑面12a、13a的全开状态与半开状态。
由于把持钳子2具有内鞘54,因此通过利用鞘滑动件62隔着内鞘54保持止挡件51的位置,并且利用线滑动件63使O型环53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O型环53卡合于止挡件51的凹部56a。进而,通过解除鞘滑动件62的保持,并使线滑动件63向基端侧移动,能够使把持钳子2再次返回第1使用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线5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凸部的O型环53,在止挡件51的通孔56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部56a。但是,也可以在操作线52的外周面上形成凹部,并且在通孔56的内周面上形成与该凹部相卡合的凸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结构的变更等。而且,当然能够适当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所示的每一个结构并进行利用。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设为了钳子构件12、13两者绕转动轴17转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一个钳子构件固定于顶端罩构件,并且仅另一个钳子构件绕转动轴转动。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内窥镜处理器具设为把持钳子。但是,内窥镜处理器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切开用的双极钳子、缝合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能够容易地将一对钳子构件调整为张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因此,通过利用上述内窥镜处理器具,手术者能够与各种形状、厚度的体腔内组织相对应地进行手法操作。
附图标记说明
1、2把持钳子(内窥镜处理器具);11顶端罩构件(支承部);12、13钳子构件;15a卡定部;17转动轴;19连杆构件(第一连杆构件);21连杆构件(第二连杆构件);22共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31鞘;32线连接部(顶端侧线状构件);32a外螺纹部;33、51止挡件(被卡定部);33a内螺纹部;33c顶端面(抵接面);34操作线(基端侧线状构件);52操作线(线状部);53O型环(凸部);54内鞘(支承构件);56a凹部;D长度方向。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处理器具(1),其包括:
鞘(31);
支承部(11),其安装于上述鞘(31)的顶端侧;
一对钳子构件(12、13),其配置于比上述鞘(31)靠前方的位置,并被支承为能够绕设于上述支承部(11)的钳子转动轴(17)相对转动;
线状部(32、34),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上述鞘(31),随着该线状部(32、34)自身的顶端部自上述钳子转动轴(17)离开,该线状部(32、34)使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12、13)的比上述钳子转动轴(17)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相对面相互接近,随着该线状部(32、34)自身的顶端部接近上述钳子转动轴(17),该线状部(32、34)使一对上述相对面相互分开,其中,共同转动轴(22)设置于上述线状部(32、34)的顶端;
卡定部(15a),其设置于上述支承部(11),并设于上述鞘(31)的顶端部与上述钳子转动轴(17)之间;
被卡定部(33),其设置于上述线状部(32、34),并设于比上述线状部(32、34)的顶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且在上述线状部(32、34)移动到顶端侧时卡定于上述卡定部(15a);以及
移动机构,其用于在上述鞘(31)的长度方向上使上述线状部(32、34)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33)的位置移动到比上述被卡定部(33)靠顶端侧的顶端位置;
第一连杆构件(19),其一端通过上述共同转动轴(22)与上述线状部(32、3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12、13)的一个钳子构件(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杆构件(21),其一端通过上述共同转动轴(22)与上述线状部(32、3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12、13)的另一个钳子构件(1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钳子构件(12、13)处于全开状态时,上述共同转动轴(22)和上述被卡定部(33)的顶端面之间的长度(L6)比上述一对钳子构件(12、13)处于半开状态时上述共同转动轴(22)和上述被卡定部(33)的顶端面之间的长度(L5)大;
通过在使上述被卡定部(33)卡定于上述卡定部(15a)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线状部(32、34)的顶端部移动到上述顶端位置,从而使一对上述相对面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从基准位置移动到比上述基准位置靠顶端侧的上述顶端位置,
通过在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配置于上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利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移动到上述顶端位置,从而使一对上述相对面比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位于上述基准位置时更进一步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线状部包括:
顶端侧线状构件,其构成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该顶端侧线状构件的顶端侧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并且该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被卡定部相连接;以及
基端侧线状构件,其配置于比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靠基端侧的位置,且该基端侧线状构件的顶端侧固定于上述被卡定部;
上述移动机构包括:
外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和上述被卡定部中的一者,并以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轴线为螺旋的轴线;以及
内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基端侧和上述被卡定部中的另一者,并与上述外螺纹部相螺合;
通过调节上述外螺纹部与上述内螺纹部相螺合的长度,从而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在上述基准位置与上述顶端位置之间切换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的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一者的比上述钳子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
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另一者的比上述钳子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以及
上述共同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基端侧;
上述顶端侧线状构件与上述共同转动轴相连接,
随着上述外螺纹部与上述内螺纹部相螺合的长度变短,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时的、从上述被卡定部的与上述卡定部相抵接的抵接面到上述共同转动轴为止的长度变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在上述被卡定部中形成有沿上述长度方向贯穿并供上述线状部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的通孔,
上述移动机构包括:
凹部,其形成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一者;以及
凸部,其形成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另一者,并与上述凹部相卡合,当上述被卡定部与上述线状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相对地受到恒定以上的力时,该凸部弹性变形,以便解除与上述凹部之间的卡合,并且与上述线状部的外周面和上述通孔的内周面中的一者滑动接触;
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相卡合时的、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成为上述基准位置,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之间的卡合解除且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移动到顶端侧时的、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位置成为上述顶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在上述被卡定部上设有向基端侧延伸的支承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一者的比上述钳子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
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顶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一对钳子构件中的另一者的比上述钳子转动轴靠基端侧的部分;以及
上述共同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连杆构件的基端侧与上述第二连杆构件的基端侧;
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与上述共同转动轴相连接,
随着上述线状部的顶端部向顶端侧移动,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定部时的、从上述被卡定部的与上述卡定部相抵接的抵接面到上述共同转动轴为止的长度变长。
CN201280009701.0A 2012-03-21 2012-10-15 内窥镜处理器具 Active CN103429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4497 2012-03-21
JP2012-064497 2012-03-21
PCT/JP2012/076594 WO2013140648A1 (ja) 2012-03-21 2012-10-15 内視鏡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9175A CN103429175A (zh) 2013-12-04
CN103429175B true CN103429175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22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701.0A Active CN103429175B (zh) 2012-03-21 2012-10-15 内窥镜处理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54819B2 (zh)
EP (1) EP2810607B1 (zh)
JP (1) JP5296274B1 (zh)
CN (1) CN103429175B (zh)
WO (1) WO2013140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1807B2 (en) 2011-05-23 2015-10-20 Covidien Lp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electrosurgical procedure
CN104869921B (zh) 2013-05-17 2017-03-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理器具
CN103750901B (zh) * 2014-02-14 2016-01-20 徐美东 一种多功能高频切开刀
EP3257465A4 (en) * 2015-02-13 2018-10-24 Olympus Corporation Manipulator
EP3100690A1 (de) * 2015-06-02 2016-12-07 RZ-Medizintechnik GmbH Instrument für die endoskopische chirurgie
WO2017013942A1 (ja) * 2015-07-17 2017-01-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マニピュレータ
JP6654396B2 (ja) * 2015-10-07 2020-0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体
JP1576777S (zh) * 2016-10-05 2017-05-22
JP1577397S (zh) * 2016-10-05 2017-05-29
JP1576779S (zh) * 2016-10-05 2017-05-22
JP1576778S (zh) * 2016-10-05 2017-05-22
JPWO2018069988A1 (ja) * 2016-10-12 2019-06-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用回転機構
WO2019106737A1 (ja) * 2017-11-29 2019-06-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用把持具
US11793535B2 (en) * 2018-03-28 2023-10-24 Zhangfan Mao Endoluminal surgery device
CN110772329B (zh) * 2019-04-25 2021-06-01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手术器械
USD1022196S1 (en) * 2020-07-07 2024-04-09 Olympus Corporation Operating unit of treatment tool for endoscope
CN112022232A (zh) * 2020-09-14 2020-12-04 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钳头可拆卸的活检钳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5250A2 (en) * 2007-04-27 2008-10-29 Naohisa Yahagi Endoscopic instrument with projection length adjusting member for the high frequency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2798A (en) * 1940-08-19 1941-08-19 Olin B Arnold Dental forceps
US5338317A (en) * 1991-05-03 1994-08-16 Vance Products Incorporated Rot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handle
US5258005A (en) * 1991-12-13 1993-11-02 Unisurge, Inc. Atraumatic grasping device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US5304203A (en) * 1992-10-20 1994-04-19 Numed Technologies, Inc. Tissue extracting forceps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DE4300307C2 (de) * 1993-01-08 1996-09-19 Aesculap Ag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DE69534011T8 (de) * 1994-07-29 2006-07-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dizinisches Instrument zur Benutzung in Kombination mit Endoskopen
US5618307A (en) * 1995-04-03 1997-04-08 Heartport, Inc. Clam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5626607A (en) * 1995-04-03 1997-05-06 Heartport, Inc. Clam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6368327B2 (en) * 1997-04-29 2002-04-09 Raymond F. Lippitt Medical device
JP3634655B2 (ja) * 1999-02-09 2005-03-3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生検鉗子
US6319257B1 (en) * 1999-12-20 2001-11-20 Kinamed, Inc. Inserter assembly
US6569105B1 (en) * 2000-09-14 2003-05-27 Syntheon, Llc Rotatable and deflectable biopsy forceps
GB2376813B (en) * 2001-04-14 2004-06-16 Winter & Ibe Olympus Bipolar endoscopic instrument
DE10156313A1 (de) * 2001-11-19 2003-06-05 Wolf Gmbh Richard Medizinische Zange
US7837631B2 (en) * 2003-03-14 2010-11-23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iopsy forceps with removable jaw segments
JP4197983B2 (ja) 2003-04-28 2008-12-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処置具
JP4056989B2 (ja) 2003-06-24 2008-03-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処置具
JP4436698B2 (ja) * 2004-02-25 2010-03-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処置具
US20070073185A1 (en) * 2005-03-03 2007-03-29 Nakao Naomi L Needle biopsy forceps with integral sample ejector
US20080140091A1 (en) * 2006-12-12 2008-06-12 Dedeyne Patrick G Minimally invasive suture-based repair of soft tissue
US8377044B2 (en) * 2007-03-30 2013-02-1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etachable end effectors
US8568443B1 (en) * 2008-05-21 2013-10-29 Encision, Inc. Surgical grapser tool and actuation mechanism
DE102008029378B4 (de) 2008-06-20 2010-04-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eines piezoakustischen Resonators auf einem akustischen Spiegel eines Substrats,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Anordnung und Verwendung der Anordnung
US8162973B2 (en) * 2008-08-15 2012-04-24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Method of transferring pressure in an articu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US8257387B2 (en) * 2008-08-15 2012-09-04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Method of transferring pressure in an articu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US8142473B2 (en) * 2008-10-03 2012-03-27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Method of transferring rotational motion in an articu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WO2010078163A1 (en) * 2008-12-31 2010-07-08 Wilson-Cook Medical,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pivotable jaws
EP2409657B1 (en) * 2009-03-18 2016-04-20 Olympus Corporation Treatment device for endoscope
US20110040322A1 (en) * 2009-07-27 2011-02-17 Tracey Stribling Device & method for the positioning of tissue during laparoscopic or endoscopic surgery
WO2012002091A1 (ja) * 2010-06-28 2012-01-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鉗子
WO2012051188A2 (en) * 2010-10-11 2012-04-19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edical devices with detachable pivotable jaw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5250A2 (en) * 2007-04-27 2008-10-29 Naohisa Yahagi Endoscopic instrument with projection length adjusting member for the high frequency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89617A1 (en) 2013-10-31
EP2810607B1 (en) 2016-05-18
US9554819B2 (en) 2017-01-31
EP2810607A1 (en) 2014-12-10
JP5296274B1 (ja) 2013-09-25
EP2810607A4 (en) 2014-12-31
JPWO2013140648A1 (ja) 2015-08-03
CN103429175A (zh) 2013-12-04
WO2013140648A1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9175B (zh) 内窥镜处理器具
CN104869921A (zh) 内窥镜处理器具
EP1985250A3 (en) Endoscopic instrument with projection length adjusting member for the high frequency tool
EP3498186A3 (en) Surgical end effectors with pivotal jaws configured to touch at their respective distal ends when fully closed
CN101238970B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CN102281826B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EP1990018A3 (en) Endoscopic instrument
US20110152888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Setting Tissue Clips
EP3205287A3 (en) Medical devices with detachable pivotable jaws
CN107949338A (zh) 具有机械优势的手术末端执行器
CN103690222A (zh) 腹腔镜手术钳
JP2012513871A5 (zh)
EP2574293A3 (en) Transducer/waveguide engagement mechanisms for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s
EP1864622A3 (en)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CA2618675A1 (en) Precision soldering tweezers with arms having distal end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WO2009014220A1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6432175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6501568B2 (ja) 医療用把持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16453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05006973U (zh) 腔镜下的胆总管的取石钳
CN110381857A (zh) 致动器装置与系统
JPH11226020A (ja) 内視鏡用細胞診ブラシ
JP6700572B2 (ja)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装置
EP2105095A3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 use
CN108883252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